辽宁省海城同泽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08786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海城同泽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辽宁省海城同泽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辽宁省海城同泽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辽宁省海城同泽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辽宁省海城同泽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海城同泽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辽宁省海城同泽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海城同泽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海城同泽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辽宁省海城同泽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辽宁省海城同泽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60分)和第Ⅱ卷(材料解析题,40分)两部分。

满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内。

1.根据甲骨文以及中国史籍记载的推断,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

最早的一批姓氏包括姬、姜、嬴、妫等。

这些姓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礼制对女性的尊重B.受西周宗法制的影响

C.政治上分封制的实施D.血缘关系最初以母系来确定

2.下图中,从图一到图二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变化,最能反映出

 

图一图二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步加强B.古代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C.中央机构精简取得较大成就D.古代中央官制的重大变革

3.1902年荣德生说:

“民以食为天。

机制面粉质细色白,必定会代替土粉。

……外国人以‘洋人食用’为借口……朝廷对面粉是不抽税的,开粉厂有利可图。

”他还忘不了在香港码头上看到轮船上装的多是面粉,那面粉是从英国、美国运来的。

下列不能反映荣氏兄弟准备投资办厂的原因是

A.受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D.外商企业获利的刺激

4.梭伦在抒情诗中表达了实行民主改革的原则:

“我所给予平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增多。

即使是对那些有财有势的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

”在梭伦看来,政府应当

A.捍卫平民的权利B.维护贵族的利益

C.兼顾平民和贵族的利益D.抑制平民和贵族的要求

5.自然法的概念是整个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具体法规的指导原则,它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利。

这种人类自然平等的思想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华,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根据这一概念,下列原则中不属于自然法范畴的是

A.天赋人权B.人人平等C.公正至上D.主权在民

6.伏尔泰说:

“商业已使英国的公民富裕起来了,而且还帮助他们获得了自由,而这种自由又转过来扩张了商业;国家的威望就从这些方面形成扩大了。

商业渐渐地造成了海军的力量,从而英国人也就成为海上的霸王。

”材料所体现的思想主张是

A.商业的发展使英国文明、强盛B.殖民掠夺使英国人获得了精神自由

C.公民平等促成了英国海军的强大D.公民自由是建设强大国家的必然条件

7.克里奥尔语是近代早期的帝国退潮后遗留下来的废弃物,散布于世界各地。

克里奥尔(Creole)一词原意是“混合”,泛指世界上那些由葡萄牙语、英语、法语以及非洲语言混合并简化而生成的语言。

这种语言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A.商业贸易和人口迁移的结果B.奴隶们在劳动中的创造

C.西欧早期殖民扩张的产物D.工业革命的促进

8.16世纪以前最重要的商品是由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和朝相反的方向运送的金银。

但是在这之后的新的海外产品开始逐渐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其商业价值也不断的增长。

包括新的饮料、新的染料、新的香料、新的食物。

材料主要说明了

A.世界贸易中商品种类的变化B.世界贸易量的增长

C.世界贸易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市场D.世界贸易使殖民者财富猛增

9.1742年沃波尔内阁的政策遭到议会的反对,沃波尔被迫辞职。

这为英国创下一个惯例:

首相遭议会反对时,首相就会引咎辞职。

这一事件意味着

A.责任内阁制的基本形成B.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完善

C.确立议会权力的至高无上D.议会权力受到人民的限制

10.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部分内容:

“第二条,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代表帝国……;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上述材料最能表明

A.德国本质上仍然是封建专制国家B.完善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在德意志确立

C.帝国宪法的立法依据是普鲁士宪法D.帝国宪法巩固了德意志统一的成果

11.1949年5月10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相继成立,把德国分为两个敌对的主权国家。

这种分裂

①是东西方分裂的标志 ②是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 ③以意识形态领域的分裂为基础 ④粉碎了统一整个欧洲大陆的所有希望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2.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

对“断发”问题理解表述,不正确的是

A.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提出“断发”主张B.“断发”具有反清革命色彩

C.人们的平等观念有了某些增强D.革命引起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

13.“上天赋予人以光荣的职能,使他能以聪明才智大量提高自然的生产,并以尽可能小的劳力支出将它们造成舒适的、雅致的器物——这一状况是不可否认的工厂制的基础。

”安德鲁·伍尔所说的“工厂制的基础”指的是A.资金B.技术C.机器D.市场

14.近代一些大国先后崛起,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与下列标题“先声夺人称大国”、“手伸五大洲”、“亚洲诸国的梦魇”、“后发制人称霸世界”所指国家对应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法国,俄国,英国,德国B.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日本,美国

C.英国,俄国,美国,德国D.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德国,美国

15.1974年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说:

“新的世界大战的危险依然存在……当前世界的主要倾向是革命。

”但在80年代初,他却提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下列表述与这种观点转变无关的是

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B.中国开始改革开放,需要调整外交政策

C.经济全球化加快,各国相互依存程度提高D.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

16.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美国对国民政府的政策从部分解除禁运到取消禁运,再到实行“有限援助政策”,1949年开始逐步削弱对国民党的援助。

由此可见,这一时期

A.美国放弃控制中国的战略政策B.国民政府在中国的影响力发生变化

C.美国由“扶蒋”逐渐转向“中立”D.美苏争霸使美国国力迅速下降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解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时引述了毛泽东的一段话:

“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

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

”上述材料体现了新中国

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旧外交B.取缔列强在华特权的强烈愿望

C.坚决保障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D.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18.1955年,一位西方记者报道说,万隆会议“最重要的结果是共产党中国变得强大了,她赢得了很多朋友和善意”。

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适时的外交方针拓展了中国的外交空间

B.中国已成为新独立民族国家的领导者

C.抗美援朝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第三世界形成了联合反殖反霸的局面

19.秦朝实行的郡县制、雅典的梭伦改革都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巨大的进步影响,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A.加强了中央集权B.缓和了社会矛盾

C.打破了世袭特权D.推进了民主进程

20.“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供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

”(《宋史》)文中的“……”应为

A.通判B.中书门下

C.枢密院D.三司使

21.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

“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

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

”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

A.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督察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

C.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D.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

22.“中国人民是富于反抗精神的,然而又是缺乏建设性的。

……他们无法逾越时代的界限和站在更高的历史高度作回顾和前瞻,因而无法真正完成民族的独立。

”以下运动最符合题意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23.近代史上某条约规定:

“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

”这标志着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外国势力控制了中国官员的选拔

C.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被粉碎D.清王朝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4.1935年林语堂曾痛心疾首地评论道:

“1911年的革命不过在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它不过是粉碎了一个皇权,而残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

”此评论

A.全面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B.认为辛亥革命基本实现了三民主义

C.为辛亥革命不彻底而深感惋惜D.强调辛亥革命未根本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25.有学者认为:

“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

”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A.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旗帜B.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

C.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D.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

26.“从18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讲个人的尊严,这些价值通过五四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院院长杜维明的这句话表明(  )

A.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五四运动彰显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C.五四运动弘扬了民主、科学精神D.五四运动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27.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说过:

“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他的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

”材料中的“一条路”是指(  )

A.坚持“城市中心”B.工农武装割据

C.坚持“持久战”D.实行人民民主

28.(2014·新乡模拟)“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

……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

”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9.2014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7周年。

“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一个伟大创举。

”文中的“伟大创举”是指

A.率先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B.率先赢得了民族独立

C.政府组成人员全部来自少数民族D.率先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0.某旅游公司设计了多条“走进台湾”系列产品线路,包括美食之旅——“吃”遍宝岛;亲子之旅——大手牵小手,宝岛走一走;农庄之旅——寻找宝岛风情;花博之旅——“花”现宝岛;婚纱蜜月之旅——钟爱一生宝岛演艺等。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它为两岸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 ②“一国两制”得到台湾民众的大力拥护 ③海峡两岸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④合作共赢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范成大

材料二

材料三 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记载:

从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的比重也由22.3%增长到32.9%,创有史以来单一经济体占世界GDP合计的最大比重。

在19世纪的前70年里,仅占世界人口2%的英国。

一直掌控着世界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最高时其工业生产占世界总量的50%,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材料四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

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

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

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模式?

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有何特点?

3分

(2)从材料二的图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5分

(3)比较材料三中不同时期中英两国的发展状况,概括说明经济规模曾居世界第一的中国为何没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原因。

4分

(4)材料四中,亚当·斯密认为中国明清时期经济“停滞于静止状态”。

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3分

32.中共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建设生态文明,需借鉴历史经验教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3分

材料一 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极其恶劣的居住环境,不容忽视的大气污染,日益严峻的河流污染,这些对英国社会造成持久而深远的危害。

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除了受工业化时期的技术制约以外,还与当时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漠视态度以及“自由放任”的工业化模式有关。

——刘金源《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材料二 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

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并将此作为自己的基本权利。

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人阶级的这些要求中,实际上也包括着,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

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在1842年发表了调查报告《英国劳动人口卫生状况》,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

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材料三 下图显示了工业化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

注:

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是工业化初期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是工业化起飞阶段;从20世纪中期到20世纪末,是以高技术产业为主的后工业化阶段;20世纪末至今,是信息化阶段。

(1)英国在工业化时期出现了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据材料一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3分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治理生态环境的措施。

2分

(3)据材料三,说明工业化以来环境质量变化的趋势,并分析造成这一变化趋势的原因。

5分

(4)综合上述材料,在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对当今中国有何启示?

3分

33.阅读下列材料:

12分

材料1:

日本军国主义妄图独占中国由来已久……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1930年),日本发动和参加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其中大多数是侵华战争。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侵略者从国民党政府手中相继夺去大部分重要城市,占领了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土地。

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下,中国死伤人数3500万,仅南京大屠杀就死亡30万人以上。

从关内骗招到东北的劳工被残害致死的不下200万人,此外,还有令人发指的细菌战、化学战。

按1937年的比值计算,日本侵略者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

日军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成为历史上最野蛮、最残酷的一页。

——江泽民《在首都各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2:

抗日战争烽火的洗礼,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中国要实现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必须首先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人民民主政权,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正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使中华民族焕发出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

——《胡锦涛在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依据材料1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

4分

(2)依据材料2,谈谈对胡锦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的理解。

4分

(3)结合材料2分析,抗日战争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4分

 

1.【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从材料“最早的姓氏,姬、姜、嬴、妫等”可以看出都有"女"旁,结合史实,分析原因,血缘关系最初以母系来确定。

A.B.C.与题干不符。

2.【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中央机构的变化故A.错。

根据所学知识图一、图二分别是宋代与明代的中央机构,而这种变化最能反映出古代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排除C.D.两项(所以选B)

3.【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从材料中“1902年、开粉厂有利可图、他还忘不了面粉是从英国、美国运来的”可以看出A.B.D.选项。

C项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的时间是一战期间,时间不符。

4.【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从材料中“给予平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增多。

对那些有财有势的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可以看出兼顾平民和贵族的利益。

故选C,排除A.BD.选项。

5.【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从材料中的”自然法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利”可以看出。

主权在民是人定法和人为权利。

A.B.C.选项是人的自然权利。

故选D

6.【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商业帮助他们获得自由,商业也使英国人成为海上的霸王。

故选A

7.【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从材料中“克里奥尔语是近代早期的帝国遗留物,指世界上那些由葡萄牙语、英语、法语以及非洲语言混合并简化而生成的语言。

”可以看出最主要原因是西欧早期殖民扩张的产物。

根据所学的知识A.B.不是主要原因。

D.时间不符。

8.【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从材料“16世纪以前是东方的香料和朝相反的方向运送的金银。

但这之后的新的海外产品开始逐渐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

可知,主要说明商业革命中商品种类的变化。

排除B.C.D.

9.【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721年英国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任财政大臣,经常主持内阁会议,成了实际上的首相,开创了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责任内阁制的基本形成。

而1742年沃波尔内阁的政策遭到议会的反对,沃波尔被迫辞职。

进而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完善。

故选B,排除A.C.D.

10.【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之后,虽然封建残余势力很大,但是,德国开始走上了依法治国的道路,因此,A的表述是错误的,B的表述也不符合德国实际,民主制度并没有达到完善的程度。

尽管普鲁士宪法与帝国宪法有相似之处,但是,材料中没有体现这种联系。

各国立宪的依据一般是:

政治上民主的需要,经济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思想上启蒙思想转化为现实的需要。

因此,不选C。

从给出的材料看,第二条说明了帝国法律高于地方各邦的法律,有利中央统治地方;第十一条和第十二条说明了皇帝代表国家以及对议会权力的分割,强调了皇帝的集权,在当时,有利于德意志统一。

因此,正确答案,选D。

11.答案 C解析根据所学,德国分裂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德国的分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重大国际事件,是雅尔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及其各自所领导的国家集团对峙的直接后果,粉碎了统一整个欧洲大陆的所有希望。

分析各选项①③④项符合所学,第②项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12.答案 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变迁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断发易服”最早应该算是由康有为在维新变法中提出的,康有为在《请断发易服改元折》中极力向光绪帝主张把断发易服推广开去,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

13.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

从材料中“以尽可能小的劳力支出将它们造成舒适的、雅致的器物”可知该“器物”节省劳力,可排除A、D两项;从手工工场向工厂制过渡过程中,由于机器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故C项最佳。

14.答案 B解析 新航路开辟后首先称霸的是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在18世纪成为头号殖民帝国,故说是“手伸五大洲”;“亚洲诸国的梦魇”容易判断是日本;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崛起,逐渐称霸世界,故“后发制人称霸世界”的是美国。

故答案为B项。

15.答案D解析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

D项时间不符。

16.解析:

选B。

A项表述错误,二战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为遏制共产主义的发展,加紧控制中国;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解放战争期间,美国一直是“扶蒋反共”;D项错在迅速下降。

答案为B。

17.解析:

选B。

A项是对“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理解,故排除;C项是三大改造和1954年宪法的颁布,故也应排除;D项是“一边倒”外交政策,故选B。

18.解析:

选A。

题干材料观点是万隆会议使中国赢得了很多朋友和善意,能够支持这一结论的正确理解是A项,所以A为正确答案。

B、D两项与事实不符,排除;C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

19.解析:

选C。

秦朝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打破了世袭特权、加强了君主专制,但对缓和社会矛盾没有多大影响。

梭伦改革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出生的不平等,打破了世袭特权,推进了民主进程,但他的中庸政策也没有缓和社会矛盾,选择C项。

20.解析:

选D。

从材料“一归……通管盐铁”说明文中的“……”应该掌管财政方面。

A是地方监察,B是最高行政机构,C掌管军事,D掌管财政。

故选D。

21.解析:

选A。

由材料中“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等信息可知,在明代,内阁成员往往会与文官阶层利益一致,往往不会因考虑皇帝的意志而得罪大臣。

这种害怕得罪人的心理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督察,故选A。

内阁的设立并未加强对百官的监察,排除B;内阁并非丞相,设立内阁并不能弥补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排除C;D项与史实不符。

22.解析:

选C。

关键词“缺乏建设性的”。

太平天国运动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维新变法运动提出学习西方,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辛亥革命要求学习民主共和制度,颁布《临时约法》等,不符合“缺乏建设性”,故排除A、B、D三项;义和团运动符合“富于反抗精神”和缺乏建设性,故C项正确。

23.解析:

选D。

从“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即行革职,永不叙用”等信息可知清王朝禁止中国人民进行反帝运动,这表明清王朝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故选D。

24.解析:

选C。

据题干可知,该评论肯定了辛亥革命在民族、民权方面的贡献,排除A项;B、D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选C项。

25.解析:

选D。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

观点认为十月革命的爆发是植根于俄国历史中的,故排除A、B、C三项,选D。

26.解析:

选C。

分析材料,作者认为通过五四运动,“讲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