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07191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书.docx

《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书.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书.docx

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书

2011年庐山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书

 

实习人:

书写时间:

2011年8月24日

--2011年8月30日

目录

实习简介.............................................03

实习区概况...........................................03

实习路线.............................................05

实习路线分述

8月18日............................................06

8月19日............................................08

8月20日............................................13

8月21日............................................14

8月22日............................................19

8月23日............................................23

 

实习地点:

江西省九江市--庐山

实习时间:

2011年8月18日--2011年8月23日

实习小组人员:

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初步了解庐山的地质、地貌、气候、土壤与植被;

2、掌握地理野外考察全过程的程序和方法,包括资料收集、野

外观测、标本与样品的采集等;

3、通过实习,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考察相结合,培养野外

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掌握相关工具的使用原理和方法。

实习区概况:

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南部,地理坐标是:

115°50′E-116°10′E、29°28′N-29°45′N,风景区总面积302平方公里,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

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邻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便这样赞美庐山:

“予行天下,所游山水甚富,俊伟诡特,鲜有能过之者,真天下之壮观也。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

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

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

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

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

岩洞16个,怪石22处。

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

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

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庐山生物资源丰富。

森林覆盖率达76.6%。

高等植物近3000种,昆虫2000余种,鸟类170余种,兽类37种。

山麓鄱阳湖候鸟保护区,是“鹤的王国”,有世界最大的白鹤群,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座万里长城”。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

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

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庐山地质地貌剖面示意图

实习路线:

8月18日东谷柏树路-汉口峡-大月山

8月19日庐山植物园-含鄱口-五老峰

8月20日月照松林-西谷-如琴湖-锦绣谷-龙首崖-石门涧

8月21日牯岭-望江亭-小天池-好汉坡

8月22日美庐-大校场谷地-庐山博物馆-芦林湖-黄龙寺

8月23日王家坡-女儿城

实习路线分述:

一、8月18日

1、L-1-01(汉口峡途中)

经纬度:

29°34´3、6"N115°48´57、5"E;

海拔高度:

1141m;

气压:

884、4hpa;

滑坡面产状:

倾向315°倾角58°;

滑坡面底层产状:

倾向193°倾角23、5°;

形成分析:

01号的滑坡面是由重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由于开挖道路,导致层理面上方负重过大,加之庐山多降水,雨水冲蚀使得层理面形成断层,经过长时间的顺层滑动和侵蚀,上盘岩石跌落形成。

其中由于上下层面的运动挤压,使滑动面上的岩石破碎,并且大致平行于节理面。

此地的岩性多为变质岩,是由活动性流体的高压所致,

介于原岩和变质岩之间,硬度不大,很容易变成粉末状。

2、L-1-02(大月山水库)

经纬度:

29°33´52、4"N115°59´4"E;

海拔高度:

1245m;

气压:

847、7hpa;

风向:

西偏南210°1、4m/s(指示风速);

植物:

云片柏、五针松、侧柏、金刚栗属于壳斗科。

3、L-1-03(大月山水库)

河流袭夺形成原因:

相邻流域的河流溯源侵蚀的速度不同,水库旁河流的侵蚀活跃,下切较深,溯源侵蚀和侧向侵蚀较快,源头向分水岭伸展的速度也快,最终首先切穿分水岭,导致大校场谷地的河流的上游注入此河,成为此河的支流,使大校场谷地成为干谷。

相邻节理面角度测量:

角度为60°

右面:

倾向60°倾角33、5°;

左面:

倾向53°倾角0°。

4、L-1-04(大月山山麓)

网纹红土形成原因:

约6500万年前成土母质在古土壤上发育形成,土壤中硅铝铁氯含量高,以水合物形式存在,由于气候干湿交替,红色粘土层长期受氧化还原交替作用的影响,还原部分粘土层中的铁质沿裂隙下移而使这部分粘土褪色成白色,部分粘土层中的铁质发生水化使这部分粘土变成黄色,因而见白色及黄色网纹夹杂于红色

粘土层中,其地带性土壤为山地棕壤。

土壤测量分层:

腐殖质层:

0-15cm;

淋溶层:

15-24cm;

淀积层:

24-41cm;

母质层:

41-80cm;

土壤质地为重壤土:

湿时

可搓成细土条,可弯成带裂缝的环。

二、8月19日

1、L-2-01(庐山植物园)

庐山植物园是我国进行引种驯化、保护保存、开发利用野生植物资源和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

60多年来,经过几代植物学工作者的努力,庐山植物园已是松青柏翠、万物竞发的著名科研和旅游胜地。

坐落在庐山风景秀丽的含鄱口山谷中,1934年由中国科学家胡先骕、秦仁昌、陈封怀三位教授创建。

是著名的亚高山植物园,也是中国第一座正规的、供植物科学研究的植物园。

庐山植物园创建于1934年,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植物园,位于庐山东谷大月山和含鄱岭之间。

园内设有杉柏区、树木区、岩石园、翠花园、温室区、沼泽植物区、苗圃、云南雾茶园。

猕猴桃引种区、药圃等。

著名的庐山特产云雾茶及众多的观赏植物,均产于此,庐山植物园现已汇集园内外植物3400多种,储藏名植物标本10万多号。

庐山上的这座植物园以研究灌木为主,兼茶果、园林、药用植物。

已收集国内外植物标本10万余种,引种驯化3400多种。

庐山植物园与世界上60多个国家近300个单位,建立了种交换等方面的关系。

植物园不仅是科研基地,且为风景胜地,按照植物自然群落,不同生态,分成11个展区,供游客鉴赏,此外还有花卉展、奇龟展。

园中有休息厅,林荫下设石凳石桌,供游人休憩。

园中植物简介:

球子蕨:

根状茎长而横展,近光滑。

叶远生,二型,不育叶的柄

长20-48厘米,叶片宽卵形,革质,长17-24厘米,一回羽

状,下部羽片长8-12厘米,边缘波状至浅裂;能育叶二回

羽状,羽片条形,小羽片紧缩成小球形,成熟时开裂。

性耐

寒,喜湿润。

生于草甸或湿灌丛中,海拔在400米以下。

山姜:

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生于林下阴湿处,国内外均有分

布。

糯米条:

为忍冬科,六道木属。

幼枝红褐色,小枝皮撕裂状。

卵形或卵状椭圆形,对生,边缘具疏浅齿,叶背中脉基部密

被柔毛。

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粉红色或白色,具香味,

花萼被短柔毛,5裂长约5毫米,花冠漏斗状,列被柔毛,雄

蕊4,伸出花冠。

瘦果长约5毫米,顶端有宿存5萼裂状,花

期7—8月,果熟期10月。

糯米条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能力

差。

北方地区栽植,枝条易受冻害。

三尖杉:

是我国亚热带特有植物。

由于其叶、枝,种子及根等可

提取多种植物碱,可治疗癌症,因而被过度利用,资源数量

急剧减少,处于渐危状态。

若不加以保护有可能进一步陷入

濒危境地。

映山红:

在所有观赏花木之中,称得上花、叶兼美,地栽、盆栽

皆宜,用途最为广泛的。

映山红素有“木本花卉之王”的美

称,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作了许多赞诵映山红的美文诗句,

如宋代杨万里的一首“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侬。

日日锦江呈锦样,清溪倒照映山红。

”颂扬了映山红质朴、

顽强的生命力。

野茉莉:

叶互生,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

花单生叶腋,或2-4朵

成总状花序,下垂;花白色,芳香,花期6-7月。

果卵形,

果熟期9-10月。

喜光,稍耐阴;喜湿润、肥沃、深厚而疏松

富腐殖质土壤,耐旱、忌涝。

黄枝油杉:

是中国特有树种,分布区狭窄,资源少,线树结果不

多,种子发良不良,天然更新能力较弱;加之材质优良,群

众随意砍伐,数量日减。

黄枝油杉树形高大,采种困难,母

树开花结实少,种子发芽率低,繁殖速度慢。

四川山矾:

常绿小乔木,高达7米。

嫩枝有棱,黄绿色,无毛。

地枫皮:

渐危种。

地枫皮分布区狭窄,茎皮基本供人药用,

市场上大量收购,赠区群众筷采滥伐,目前既未繁殖栽培,

也没有采取保护措施,有濒临灭绝的危险。

红茴香: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花亮红色,花期夏秋季。

原产陕南、

豫、长江流域及西南地区。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花亮红色,

1-3朵聚生叶腋或枝顶。

耐寒性不强,但在黄河以北,冬季

需加保护。

在华中为良好园林观赏树种。

繁殖可播种。

在-12

度下不受冻害,不耐旱,叶果均含芳香油,根和根皮可入药。

海通:

小乔木,小枝略呈四棱形,密被黄褐色绒毛。

单叶对生,

具叶柄;叶片卵状披针形。

七子花:

中国特有的忍冬科单种属植物,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

物,先后被列入中国被子植物关键类群中高度濒危种类和中

国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优先保护的物种。

七子花姿态优

美,花期长;树干洁白、光滑,可与紫薇媲美;花形奇特,

花色红白相间,繁花集于长花序,远望酷似群蜂采蜜,甚为

奇观。

伯乐树:

又名山桃树、钟萼木,分布于亚热带温暖湿润的季风气

候区,常生于海拔500-2000米的沟谷、溪旁坡地。

乔木,高

20—25米,小枝粗壮,无毛,有大而椭圆形叶痕,疏生圆形

皮孔。

奇数羽状复叶,总状花序长20~30厘米,蒴果鲜红色,

椭圆球形,种子近球形。

它在研究被子植物的系统发育和古

地理、古气候等方面都有重要科学价值,并被国家列为—级

保护植物。

毛果槭:

落叶乔木,高15-20米。

树皮灰褐色或深灰色,粗糙。

小枝圆柱形,粗壮,当年生枝淡紫色,密被疏柔毛,多年生

枝深褐色或紫褐色,近于无毛。

南方红豆杉:

产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常生于海拔1000-1200m

以下山林中,星散分布。

红豆杉为常绿乔木,20米左右,

胸径60~100mm。

小枝互生,叶螺旋状着生,排成二列,条

形,微弯,长1~4.5厘米,宽2~5毫米。

果实球形坚果,

假种皮,种子卵圆形。

雌雄异株,异花受粉。

花期3~6月,

果期9~11月。

2、L-2-02(含鄱口观景台)

经纬度:

29°32´46、22"N115°58´51、47"E;

海拔高度:

1128m;

气压:

886、5hpa;

观测云:

主要观测云量和云状,云量为视野内看到的天空中云占天空的范围。

观测云的时间最好在上午,因下午受地表热辐射影响较为强烈。

此时含鄱口的云成因是空气沿着正地形上升所成的地形云,可能形成降水。

云量大致占视野所见天空的70%,云层呈白色,距离地面较远,比较亮的地方说明云层薄。

角峰成因:

角峰是由几个冰斗所围成的山峰,因冰斗后壁不断后退,使所围山峰成为高耸尖锐的山峰。

此处角峰是前寒武纪的长石和石英砂岩变质成石英岩,硬度、产状较大。

角峰产状:

倾向71、5°倾角63、5°;

山势陡峻的可能成因:

角峰由几个冰斗所围成的山峰,因冰斗后壁不断后退,使所围山峰成为高耸尖锐的山峰;单面山发育在单斜构造上的山地,山体沿着岩石走向延伸,两坡不对称,同岩层倾向一致的山坡缓而长,而相背的山坡陡而短;岩层从水平状态经过地质运动后立起,且岩性坚硬。

3、L-2-03(五老峰一峰顶)

冰斗:

山岳冰川源头由雪蚀和冰川挖掘共同营造的围椅状盆地;

冰窖:

山谷冰川发源处囤冰的基岩凹地,其特点是三面环山、底部较平坦,出口和冰川谷相连。

三、8月20日

1、L-3-01(庐山中学旁宽谷中)

飞来石产状:

倾向153°倾角55°;

飞来石假设成因:

01号飞来石位于宽谷中,上下两块岩石岩性相同,同为含砾石英砂岩。

如果由于冰川作用形成,飞来石挡住冰川移动,会有部分物质沉积于飞来石前;如果由于流水

沉积作用形成,沉积物应该位于飞来石的后方。

但是由于宽谷中的飞来石前后都无沉积物,而且道路经过人工清理,已经分辨不出飞来石形成时的原貌,故不可以从现状判断出其成因。

2、L-3-02(锦绣谷)

锦绣谷地位深切河谷,与西谷的走向呈垂直状;

岩脉:

锦绣谷岩石多岩脉发育,岩石与岩脉不同时发育,为填充

在岩石裂隙中的板状岩体,横切岩层,与层理斜交,属于不

整合侵入体的一种。

岩脉的宽度一般为几十厘米至数十厘

米,长度可由数十千米至数千米,个别大的可达几十公里以

上。

此处岩脉为岩石内部二氧化硅溶解后重新结晶形成。

3、L-3-03(仙人洞)

经纬度:

29°33´53"N115°57´28、47"E;

海拔高度:

969m;

气压:

897hpa;

四、8月21日

1、L-4-01(小天池)

经纬度:

29°34´41"N115°59´08"E;

海拔高度:

1089m;

气压:

887hpa;

湿度:

干球25°c湿球21°c;

2、L-4-02(半山亭)

经纬度:

29°35´08"N115°59´05"E;

海拔高度:

947m;

土壤植被状况:

植被为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土壤为山地黄棕壤,母岩为石英砂岩。

山地黄壤的有机质含量大约为3%,较高于黄壤,但PH值较低。

如何判断土层:

1、判断土壤质地:

轻壤土:

湿时能搓成条,但裂开。

土壤团体部分由大小不同的土粒所组成,土壤中大小不同的土粒按不同比例组合的状况,称为土壤质地。

在野外粗略的了解土壤质地,通常凭手指的感觉和土壤在一定湿度下的外形表现鉴别。

这种方法称指感法或卷搓法,具体如下:

砾质土:

肉眼可看出土壤中含有许多石块、石砾(山地多为砾质上),根据>3mm直径的砾石含量可分为:

轻砾质土:

>3mm砾石含量5-15%;中砾质土:

>3mm砾石含量15-30%;重砾质土:

>3mm砾石含量>30%;砾质土:

干时将小块置于手中,轻轻的便可压碎,所含细砂粒肉眼可见,湿时可搓成小块,但稍加压即散开。

砂壤土:

湿时可搓成园球,但不能成条。

轻壤土:

湿时可搓成条,但会裂开。

中壤土:

湿时能搓成完整的细条,如果搓成环时即裂开。

重壤土:

能搓成细土条,并可弯成带裂缝的环。

粘土:

干时有尖锐角,不易压碎,湿时可搓成光滑的细土条并能弯成完整的环,压扁时也不产生裂缝,还似有光泽。

2、判断土壤湿度:

指土壤的含水情况,在野外通常分:

干:

用嘴吹气,有尘土飞起。

稍润:

比干土的含水量略高,用手试之,有凉的感觉。

润:

用手可捏成团块,放在纸上,很快使纸变湿。

潮:

使手湿润,并可能粘在手上。

湿:

这时水分饱和,可以看出水分从土粒中流出而土体平滑、反光。

③、土壤结构:

各种土壤或同一土壤的不同层次,都可能有不同结构,按照结构体的长、宽、高三轴长度相互关系分成如表所列类。

土壤结构类型分类表

结构类型

大小

直径(mm)

实物比较

块状结构

(面棱不明显)

>100

大于拇指

100-500

大于拇指

团块状结构

(面棱不明显)

50-30

胡桃

30-10

黄豆——胡桃

10-5

小米——黄豆

核状结构

(面棱明显)

20-10

小栗子

10-7

蚕豆

7-5

玉米粒

粒状结构

(面棱明显)

5-3

高梁米——黄豆

3-1

绿豆——小米

1-0.5

小米

柱状结构

(园顶形)

>50

横断面大小大于3指

50-30

横断面大小2-3指

<30

横断面大小小于2指

柱状结构

(尖顶形)

>50

横断面大小大于3指

50-30

横断面大小2-3指

<30

横断面大小小于2指

片状结构

3-5

薄板

3-1

硬纸片

<1

鱼鳞

进行土壤结构描述时,应注意:

一、只有在土壤湿度较小情况下,对土壤结构的测定,才比较容易进行和得到良好的结构,含水太多时,结构单位膨胀,很难分辨结构的真实面貌;二、土壤的结构,常常不是单一的,对于这种情况应该进行详尽的描述,即要说明其结构的种类,又要阐明其剖面内的变化。

4、土壤松紧度:

指土壤疏松紧实状况,也称坚实度或硬度。

通常分:

松散:

铁铲、土钻放在土面上不加压力就能插入土中,土钻拔起时,很难带取土壤。

疏松:

手指可以插入土中。

紧实:

用手指插入土中感到困难,用铅笔、树枝可插入土中。

极紧:

铅笔、树枝不能入土。

3、L-4-03(好汉坡顶)

经纬度:

29°35´23、4"N115°59´06、4"E;

海拔高度:

869m;

气压:

916、6hpa;

土壤测量分层:

腐殖质层:

0-23cm;土层疏松;

淋溶淀积层:

24-120cm;土壤分层不明显、土质粘重、呈团状、紧实、湿度为润、颜色为黄棕壤;

4、L-4-04(竹林窠下)

经纬度:

29°30´16"N

115°59´03"E;

海拔高度:

433m;

土壤测量分层:

腐殖质层:

0-30cm;土质疏松;

淋溶层:

30-70cm;土质紧实;

淀积层:

70-130cm;土质紧实;

三层都分布有侵入体:

植物根系、洞穴等。

五、8月22日

1、L-5-01(美庐别墅)

庐山是教育、宗教、文化、政治名山,更引人入胜的是庐山的宗教文化,其独特性在于“一山藏六教”,在这座仙山中拥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它们在庐山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把庐山变成了宗教的荟萃地,神灵的伊甸园,宗教文化在庐山文化中的独特地位是极为显著的。

著名的佛教圣地有东林寺、西林寺,而道教的福地洞天则为仙人洞。

庐山历史上有寺庙360所,道观200余处,使得庐山成为南方的宗教中心。

庐山别墅群始作俑者是一位来自英国肯特郡的传教士李德立,1895年11月29日,英国驻九江领事与浔阳道台双方签订协议,李德立以极低的价格租得长冲谷一带,共约4500亩土地,租期居然长达999年。

站在庐山东谷牯岭镇的高地,可以看到,郁郁葱葱的绿树之间,掩映着一栋栋风格迥异的西洋别墅,它们建造精美,规划合理,错落有致,集中了欧美各国的建筑特点。

清末民初,这座江边名山曾汇集了世界各地20多个国家特色的建筑物,几千个人在此居住,因此这里也被称为万国建筑博物馆。

庐山每一座别墅,都是单体建筑,建筑的格局、式样、风格,注入了原别墅主人所在国籍的本土文化的影子,别墅主人审美趣味和爱好的影子。

别墅单体追求阴凉地势,使得别墅处于自然的随意状态,但正是这种随意状态,却造成了一种有机的自然生长的群体环境关系,产生了浑然一体而又生气勃勃的景致。

2、L-5-02(大校场谷地)

经纬度:

29°33´19"N115°58´20"E;

海拔高度:

1012m;

庐山地质发展史:

距今25亿年-18亿年,庐山为区域变质核杂岩分布区,属于火山岩。

此时庐山为海沟岛弧环境,大陆在此增生,其东南方还为大洋。

18亿年-8亿年庐山的地层缺失。

8亿年-5亿年为庐山现在所见地层,主要由震旦纪及前震旦纪地层组成,东南方底层老、西北方底层新。

距今5亿年来庐山没有堆积,有几期火山喷发,板块剧烈运动。

地质素描图的绘制方法:

地质素描是从地质观点出发,运用透视原理和绘画技巧来表达地质现象或地质作用的画幅。

野外勾绘的地质素描,通常是在调查观察过程中进行的,往往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一般就在自己野外记录本上用铅笔或钢笔画,不可能精工细作,故又称“地质素描草图”。

地质素描的基本步骤:

①选定素描对象的范围,确定景物在画框内的位置。

②安排主要对象和次要对象的大小比例及其相对位置关系,并在图框内勾画出其范围。

③勾画景物(或地质体)的轮廓线。

主要是抓住外形轮廓,如山脊、陡崖、河床、阶地、层面、断层之类。

勾画时先近后远,近处画得细致、清晰、浓重,远处画得粗略、轻淡、隐约。

尽量符合透视原理来运笔。

④在轮廓线勾画就绪的基础上,加阴影线。

这一步骤主要是掌握景物形象的立体感,使其逼真如实。

⑤适当画些背景或衬托物,用以美化画面。

⑥为了清楚地表达画面的内容,可在景物(或地质体)附近标上必要的文字,如村庄、地层年代符号或其他符号等。

⑦最后写上图名、地名、方位、测量数据、比例尺及其它必要的说明。

3、L-5-03(黄龙寺途中)刀形树成因:

在土壤的厚度较厚、坡面面积大、地形起伏小、树

种比较单一的情况下,斜坡向下缓慢移动,而树为了保持其直立的状态,生长的形状如刀形。

4、L-5-04(黄龙寺)

经纬度:

29°33´09"N

115°57´17"E;

海拔高度:

910m;

5、L-5-05(黄龙潭)

裂点:

河谷纵剖面上坡降突然增大的地点,常由地壳上升或侵蚀基准面相对下降,河流产生的溯源侵蚀,或因构造、岩性原因造成的差别侵蚀所成。

裂点又称向源侵蚀,是下蚀作用的一种特殊形式,作用方向向河源延伸。

该过程实质是斜坡下部的水量大于上部,故侵蚀作用强度也大于上部。

在下部首先出现水蚀凹地,使河谷纵剖面变陡,流速增大,下蚀作用更为强烈向源侵蚀更为强烈。

所以裂点群是河流发育快的地方,谷地形成的时间短。

六、8月23日

1、L-6-01(王家坡U形谷)

岩石剖面产状:

倾向:

105°倾角59°;

测量产状的意义:

可以判断节理、断层如何受力;地层是怎样进行构造变化的。

拉伸线理:

拉伸线理是由拉长的岩石碎屑、砾石、鲕粒、矿物颗粒或集合体、气泡等呈平行排列显示出的线状构造。

它们是岩石组分在变形时发生塑性拉长而形成的。

2、L-6-02(女儿城路)

经纬度:

29°34′48、9″N115°59′38、4″E;

海拔高度:

1143m;

气压:

844、4hpa;

形成红壤假设成因:

次海拔高度的地带性土壤为山地棕壤,而却在此处形成红壤,假设其为古土壤,但土壤剖面中只有其中一部分为红壤,两边都为岩石,不可能在形成古土壤是未风化两边的岩石,并且古土壤经过长期的地质历史时期土质应该较为细腻,而此土的颗粒较粗,所以第一个假设不成立;假设二为风化物,此假设更符合实际情况,岩石刚刚风化成为成土母质,还和岩石的化学成分十分的接近,且起上方的土壤颜色呈递进状,越来越接近棕壤。

所以形成红壤的原因为新成风化物,与岩石化学成分非常接近。

3、L-6-03(女儿城路)

经纬度:

29°34′51、1″N115°59′44、2″E;

海拔高度:

1121m;

气压:

885hpa;

岩层产状:

倾向:

7°倾角:

80°;

球状风化:

岩石出露地表接受风化时,由于棱角突出,角部受三个方向的风化,棱边受两个方向的风化,而面上只受一个方向的风化,故棱角逐渐减速,最终趋向球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