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后达标训练 训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06955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28.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后达标训练 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后达标训练 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后达标训练 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后达标训练 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后达标训练 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后达标训练 训练.docx

《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后达标训练 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后达标训练 训练.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后达标训练 训练.docx

九年级化学上册课后达标训练训练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课后达标训练/训练·提升作业

【基础达标】

1.(2011·内江中考)小红同学在化学实验课上建议,用碘水可将淀粉溶液与食盐溶液区别开来,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假设B.交流评价

C.设计实验D.作出结论

2.有关蜡烛燃烧时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B.蜡烛燃烧放出热量、发出黄色火焰

C.在蜡烛火焰上方所罩的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白烟

D.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不能用来判断蜡烛燃烧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A.用白瓷板放在蜡烛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观察到黑色的粉末状物质

B.变化时发光发热

C.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壁上出现水雾

D.将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普通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在空气瓶内继续燃烧,而在呼出气体瓶内熄灭,由此说明()

A.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B.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少

C.呼出过程中氧气被完全消耗

D.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5.下列实验中(如图),观察不到明显变化的是()

6.(2012·南京模拟)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

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A.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中压入空气

B.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C.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D.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7.某同学为研究动物的呼吸作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将观察到澄清石灰水________,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________。

这说明动物吸进________,呼出________气体。

8.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

石蜡的硬度________,且密度比水的密度________。

(2)点燃蜡烛,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一分钟后取出,现象如图所示,结论:

蜡烛火焰的________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_。

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________。

结论:

蜡烛燃烧时生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吹灭蜡烛后,立即用火柴点燃烛芯飘出的白烟,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能提升】

1.(2011·芜湖中考)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猜想”,猜想是依据已有知识、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假设。

下列对“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因素”的猜想不合理的是()

A.温度高低B.氧气含量

C.食物多少D.食物种类

2.在蜡烛的探究实验中,观察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小水珠,迅速向烧杯内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变浑浊,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蜡烛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B.蜡烛中含有水

C.蜡烛中含有二氧化碳

D.蜡烛中既含有水又含有二氧化碳

3.如图所示为夏天某公园的一个水上运动项目,封闭塑料球的直径3米左右,小朋友可以漂浮在水中玩耍,但在球内呆的时间不能太长。

下列选项中,影响小朋友呆在球内时间长短的关键因素是

()

A.球内水蒸气含量

B.球内二氧化碳含量

C.球内氧气含量

D.球内的明暗程度

4.为探究从着火燃烧的房间逃离时的合理做法,小明同学按图中所示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过了一会儿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底部变黑。

由此可判断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B.成站立姿势跑出

C.弯低身子逃出D.淋湿衣服爬出

5.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呢?

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________(填“打开”或“关闭”,下同),活塞B________。

(2)人呼气时,活塞A、B具体的操作是________,此时可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Ⅰ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的代谢产物。

6.提出问题:

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

有人提出了如下假设:

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探究: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___(填字母序号),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吹灭蜡烛,立即将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________________。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________提供了证据。

同时可排除假设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创新】

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

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

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探究一:

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

由此可知:

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________(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2)探究二:

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的温度/℃

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1535

2750

约1800

97.8

883

约1400

由上表可知:

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________(填“熔点”或“沸点”)和________有关。

(3)由此推测:

钠在燃烧时,________(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铁丝在燃烧时,________(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答案解析

【基础达标】

1.【解析】选C。

该建议是针对将淀粉溶液与食盐溶液区别开来而设计的一个实验方案。

2.【解析】选B。

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故A、D错;蜡烛燃烧生成的水蒸气遇冷出现白雾而非白烟。

【规律方法】化学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

实验现象一般是指人的感官能直接感觉到的事物的表面状况如物质外部形态的变化,以及变化中伴随的颜色、能量等的变化等。

至于生成物是什么,要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断得出。

因此描述化学实验现象时应注意:

(1)不能以实验结论代替现象。

(2)注意“烟”和“雾”的区别。

“烟”是固体小颗粒扩散形成的;“雾”是由小液滴扩散形成的。

3.【解析】选B。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由蜡烛燃烧现象可知,A中有黑色物质炭生成;C中有水生成;D中有二氧化碳生成,故均能判断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化学变化。

由于有的物理变化中也有发光发热现象发生,如灯泡通电发光发热,因此变化时发光发热不能作为判断蜡烛燃烧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依据。

4.【解析】选B。

该实验能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多,但不能证明空气和呼出气体中其他气体的组成及含量。

5.【解析】选A。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低,不能观察到明显的浑浊变化;澄清石灰水滴入到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会产生浑浊现象;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点燃的火柴会立即熄灭;蜡烛上罩干冷的烧杯,燃烧产生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

6.【解析】选A。

由于空气中CO2的含量较低,故一次性压入澄清石灰水中时并无明显现象,继续向澄清石灰水中压入更多的空气时,澄清石灰水中才会出现浑浊现象,从而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

7.【解析】动物呼吸时,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能被澄清石灰水吸收,这样会造成广口瓶内压强减小,根据压强的变化可以判断红墨水将向左移动。

答案:

变浑浊向左移动空气(或氧气)二氧化碳

8.【解析】小木条在不同条件下发生不同的变化。

小木条接触外焰处碳化速度最快,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蜡烛燃烧生成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生成的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依据上述现象,可以证明蜡烛燃烧的产物。

白烟被点燃,说明其具有可燃性。

答案:

(1)小小

(2)外焰

(3)水珠浑浊水和二氧化碳

(4)白烟燃烧,并将蜡烛引燃白烟具有可燃性

【知能提升】

1.【解析】选C。

影响食物腐败的因素较多,一般温度越高,食物腐败速率越快,故温度是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因素之一;食物腐败一般与细菌繁殖和与氧气反应有关,故氧气含量是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因素之一;不同的食物,腐败的快慢不同,故食品种类是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因素之一;食物的多少不会影响食物腐败的快慢。

故选C。

2.【解析】选A。

水和二氧化碳是对实验现象分析后得出的结论,两者属于蜡烛燃烧时的生成物,并不是蜡烛中的原有物质。

3.【解析】选C。

人体在呼吸过程中需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球内氧气含量影响小朋友呆在球内的时间长短。

4.【解析】选B。

由题中信息可知,物质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处于较高的位置,因此应从低处逃出;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可防止高温气体和烟尘进入呼吸道。

5.【解析】由于人吸入的空气中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当呼气时,会随呼出的气体排出来,因此无论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是否有二氧化碳,多次向澄清石灰水中呼气时,都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因此为了排除吸入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干扰,需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除去,这时若人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

答案:

(1)打开关闭

(2)活塞A关闭,活塞B打开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除去吸入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验证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6.【解析】题中已对问题作了假设。

分析三种假设,如果A正确,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如果B正确,可用干而冷的玻璃片检验;如果C正确,可以试着去用火点燃。

(1)中用是否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方法来验证假设A,但他“立即”去验证不妥当,因为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还没有完全散去;

(2)是用来验证白烟是否为水蒸气,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假设B不成立;(3)是验证白烟是否为石蜡的固体小颗粒,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假设C成立,同时也否定了假设A,因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答案:

(1)A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没有完全散去,也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水蒸气(3)CA和B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不能燃烧

【探究创新】

【解析】蜡烛燃烧时内焰产生的物质能用金属导管导出,说明内焰产生气体,火焰是气体物质燃烧时产生的。

钠的沸点为883℃,低于燃烧时的温度,故燃烧时呈气态,能产生火焰;铁的沸点为2750℃,高于燃烧时的温度,故燃烧时不呈气态,不能产生火焰。

答案:

(1)气态

(2)沸点燃烧时的温度(3)有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