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8 复活节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06507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0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8 复活节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8 复活节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8 复活节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8 复活节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8 复活节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8 复活节选.docx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8 复活节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8 复活节选.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8 复活节选.docx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8复活节选

8 复活(节选)

话题链接——俭朴

一、字之源

【字源演变】

形声字。

樸从木、菐(pǔ)声,菐指烦琐又难以清理意,表示樸是未经治理之木。

本义是未经加工的木材。

朴从木、卜(bǔ)声,卜像龟甲的裂纹,表示树皮粗糙多裂纹。

本义是树皮。

樸和朴原是不同的两个字,今以朴作樸的简化字。

【成语链接】

意思是要推举圣人,实行法治,即用“无为之治”取代“有为之治”。

见素抱朴:

见,现,呈现,推出。

素,没有染色的生丝。

这里比喻品质纯洁、高尚的圣人。

朴,没有加工的原木。

这里比喻合乎自然法则的社会法律。

“见素抱朴、绝学无忧、少私寡欲”是老子提出的治国的三项具体措施。

俭则廉,廉必俭;俭助廉,廉生俭。

可见俭朴是廉与德的根基。

朴素无华:

俭朴、不浮华。

语出《元史·乌古孙泽传》:

“常曰:

‘士非俭无以养廉,非廉无以养德。

’身一布袍数年,妻子朴素无华。

返朴还真:

去掉外饰,还其本质。

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

同“返朴归真”。

二、句之美

1.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柏庐《治家格言》

《朱子家训》仅506字,但是影响深远,三百年来脍炙人口,家喻户晓。

品读即使是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

2.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司马光也曾拿这句话来教育自己的儿子司马康。

品读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3.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墨子·辞过》

品读生活节俭,国家就会昌盛;嗜欲放纵,国家就会衰亡。

三、诗之韵

咏史二首·其二

[唐]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青海马是指能担当军国大事的人才,蜀山蛇指亡国的祸胎(当年蜀国因为五壮士拔蛇而蜀路开,导致了蜀国灭亡)。

  

赏读“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意思是历观前代王朝和古老的家风,往往勤俭节约意味着成功,奢侈浮夸意味着失败。

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

这是唐代李商隐对前朝历史非常精确的概括和总结。

国与家的存在发展以及繁荣都存在相同或相近的规律。

善于节俭的国与家就是一个有光明前途的国与家。

勤俭只是治国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但不是唯一的经验;奢侈是使国家破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也不是唯一的原因。

不必苛求古人。

一、识作者

俄国革命的镜子——列夫·托尔斯泰①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

1863年到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1873年到1877年,他经过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70年代末(1879—1882),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

80年代创作了剧本《黑暗的势力》《教育的果实》,中篇小说《魔鬼》《伊凡·伊里奇之死》《克莱采奏鸣曲》《哈泽·穆拉特》,短篇小说《舞会之后》,长篇小说《复活》。

其中,《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

②列宁曾经评价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美国文学评论家哈洛·卜伦称他是“从文艺复兴以来唯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

[伴读]①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

——高尔基

②《复活》是托尔斯泰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发展的高峰。

二、知背景

《复活》③是托尔斯泰的晚期代表作。

这时作家世界观已经发生激变,抛弃了上层地主贵族阶层的传统观点,用宗法农民的眼光重新审查了各种社会现象,通过男女主人公的遭遇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一幅幅沙俄社会的真实图景:

草菅人命的法庭和监禁无辜百姓的牢狱,金碧辉煌的教堂和褴褛憔悴的犯人,荒芜破产的农村和豪华奢侈的京都,茫茫的西伯利亚和手铐脚镣的政治犯。

托尔斯泰以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对当时的全套国家机器进行了激烈的抨击。

[伴读]③1913年引入中国时,译名《心狱》,也是很有寓意的名字。

三、拓知识

《复活》故事梗概

聂赫留朵夫年轻时在基督教的复活节之夜引诱少女玛丝洛娃,导致其怀孕继而走向堕落。

多年后在一次庭审上他认出被审判的对象正是玛丝洛娃。

他以此作为反省的起点,由帮助玛丝洛娃出发,接触了解到更多无辜的苦役犯和高贵的政治犯,从而对自身所处的寄生者、剥削者阶层产生批判意识。

而被判流放西伯利亚的苦役犯玛丝洛娃,虽然一度沦为卑贱的妓女,但在公爵赎罪式关心照料的诚意与善意感化之下,恢复了天性中的善良纯真。

在故事的结尾,流放途中的玛丝洛娃恰恰出于深厚的爱情,没有答应聂赫留朵夫的求婚,而选择嫁给了政治犯西蒙松。

他们二人都获得了精神上的新生。

《复活》的故事原型

情节的基础是真实的案件。

小说写于1889至1899年,素材是检察官柯尼为他提供的一件真人真事:

一个贵族青年引诱了他姑母的婢女。

婢女怀孕后被赶出家门,后来当了妓女,因被指控偷钱而遭受审判。

这个贵族青年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席法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过的女人,深受良心的谴责。

他向法官申请准许自己同她结婚以赎罪,不幸婢女在狱中死于斑疹伤寒。

托尔斯泰以这个故事为主线,用了10年时间,六易其稿,终于完成了这部著作。

四、理基础

1.记字音

①嫣然(yān)  ②斜睨(nì)   ③啰唆(luōsuo)

④褴褛(lánlǚ)  ⑤哽(ɡěnɡ)  ⑥害臊(sào)

⑦擤(xǐnɡ)  ⑧鬈发(quán)  ⑨嫌恶(wù)

⑩窘态(jiǒnɡ)

2.识字形

    ②

    ④

3.辨词义

(1)驱除·祛除

[辨词]“驱除”之后跟的都是人或动物,还有比较抽象的事物,具有“用强制力迫使”的意思;“祛除”使用范围非常窄,表示去除和疾病有关的东西。

[选词]①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祛除灾难。

②驱除鞑虏是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之后确定的纲领之一。

(2)工夫·功夫

[辨词]“工夫”指占用的时间或空闲时间。

“功夫”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花费的时间、心思或精力,二是指本领、造诣。

[选词]①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

②要想学习好,就必须狠下功夫。

4.积成语

[语境呈现]

①那年11月初的天空实在不平静,接二连三的天文现象让天文爱好者大饱眼福。

②朋友间因为一点言语差错就一刀两断,未免太不近人情了。

③他整天衣冠楚楚,但对工作却漠然置之。

[释义]

①接二连三:

一个接着一个,形容接连不断。

②一刀两断:

比喻坚决断绝关系。

③衣冠楚楚:

形容穿戴整齐、漂亮。

任务群构建与探究

文本构建

结构图示

主旨归纳

本文讲述了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在法庭会审后鼓起勇气面对曾被自己深深伤害的玛丝洛娃,忏悔当年的罪恶、祈求宽恕的过程,写出了主人公迈出了“复活”的第一步,寄寓着作者的人性理想。

任务探究

任务探究一 分析人物形象

任务导引

《复活》是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在《复活》中作者为我们成功塑造了聂赫留朵夫这样一个通过身体力行使灵魂得到救赎的主人公形象。

原本心灵纯洁的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在伤害了玛丝洛娃以后抛弃了她。

后来他们又相遇在法庭上,由于玛丝洛娃被诬陷为杀人犯,引起了聂赫留朵夫心灵中善良的一面开始复活。

学习时要注意分析其人物形象。

任务设计

1.请结合文本分析聂赫留朵夫的形象特点。

答案 聂赫留朵夫是一个忏悔贵族的形象。

他对自己曾经犯下的罪恶处在深深的痛苦和自责之中,他在庭审后第一次去探监,一心一意要拯救玛丝洛娃,不仅要帮助她脱离牢狱,还希望在精神上将她唤醒。

他前来见玛丝洛娃体现了他要赎罪的真诚,后来的动摇看出了他此时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但是他斗争的结果体现了他的坚定性。

这是一个正在走上复活之路的青年形象。

2.聂赫留朵夫怀着一腔热情前来见玛丝洛娃,要拯救她脱离困境,中途决心为什么又发生动摇了呢?

答案 一方面,一个利己的聂赫留朵夫和一个自我救赎的聂赫留朵夫之间展开了激战;另一方面,聂赫留朵夫看到了玛丝洛娃已经完全变了个人,当年的纯洁美好已经不复存在,行为举止间流露出风尘女子的放荡,这一切让他质疑自己对她的拯救是否有意义。

最终他坚定了自己要帮助玛丝洛娃的想法。

3.玛丝洛娃在文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请结合文本赏析。

答案 出场的时候是“抬起头,挺起胸部”“温顺表情”,看出聂赫留朵夫是一个有钱人的装扮,就“嫣然一笑”,可见当时的玛丝洛娃想献媚于男人,正处于深深的堕落之中。

等她认出眼前的男人就是毁了她的人,她不痛骂,不拼命,连最起码的谴责都没有,她只是盘算怎样利用他,向他提了要请好律师帮忙上诉的事,同时向他要了十卢布,把他当作可利用的男人。

当聂赫留朵夫请求她宽恕时,她仇视冷漠,最后还向他投以那种想要取悦男人的笑。

说明她并不以自己的身份为耻,显现了她的空虚、麻木。

但聂赫留朵夫的这一次探监仍然有效,他的出现使玛丝洛娃震惊,使她回想起她从不回想的往事,诸如聂赫留朵夫为她打开的那个“充满感情和理想的新奇天地”,聂赫留朵夫难以理解的残酷,她遭受的接二连三的屈辱和苦难,使她觉得把坐在她面前的聂赫留朵夫同她“一度爱过的那个青年”联系起来太痛苦了。

这说明她没有死一般的麻木,也就有疗治的可能。

4.玛丝洛娃是如何看待和聂赫留朵夫的会面的?

答案 玛丝洛娃只把聂赫留朵夫看成是一个“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玩弄像她这样的女人,而像她这样的女人也总是要尽量从他们身上多弄到些好处”的人。

玛丝洛娃对于自己被判刑深感冤屈,面对苦役的处境深感悲愤,但她丝毫没有想到聂赫留朵夫的出现会使她服苦役的命运有所改变,她对聂赫留朵夫充满敌意和不信任,对他的话觉得可笑,她对聂赫留朵夫是不抱有幻想和希望的。

5.(拓展延伸)下面是选自《复活》庭审的片段,写出了审问玛丝洛娃的法官们的众生相。

请分析这些法官们的形象及其作用。

法官纷纷走到台上:

领头的是体格魁伟、留络腮胡子的庭长,然后是那个脸色阴沉、戴金丝边眼镜的法官。

此刻他的脸色更加阴沉,因为他在出庭前遇到在当见习法官的内弟,内弟告诉他说,他刚才到姐姐那里去过,姐姐向他宣布家里不开饭。

“看来咱们只好上小饭店去吃饭了。

”内弟笑着说。

“有什么可笑的!

”脸色阴沉的法官说,他的脸色变得更加阴沉了。

最后上去的法官就是那个向来迟到的玛特维。

他留着大胡子,一双善良的大眼睛向下耷拉着。

这个法官长期患胃炎,遵照医生嘱咐今天早晨开始采用新的疗法,因此今天他在家里耽搁得比平时更久。

此刻他走上台去,脸上现出专注的神气,因为他有一个习惯,常用各种不同方式预测各种问题。

此刻他就在占卜,要是从办公室到法庭扶手椅座位的步数可以被三除尽,那么新的疗法定能治好他的胃炎,要是除不尽,那就治不好。

走下来是二十六步,但他把最后一步缩小,这样就正好走了二十七步。

副检察官随着法官们进来。

他还是那么匆匆忙忙,腋下夹着公文包,还是那么拼命摆动一只手,迅速走到窗边自己的座位上,一坐下就埋头翻阅文件,充分利用每一分钟时间为审案做着准备。

副检察官提出公诉还是第四次。

他热衷于功名,一心向上爬,因此凡是由他提出公诉的案子,最后非判刑不可。

这个毒死人命案的性质他大致知道,并且已拟好发言提纲,不过他还需要一些资料,此刻正急急忙忙从卷宗中摘录着。

书记官坐在台上另一角,已把可能需要宣读的文件准备好,然后把昨天才弄到手和阅读过的一篇查禁的文章重读了一遍。

他想跟那个同他观点一致的大胡子法官谈谈这篇文章,在谈论以前再好好看一遍。

答案 在审讯中,法官们或忙于私事,或心情不佳,对案件审理都心不在焉。

对这群法院审判人员的描写,让我们清楚看到沙皇专制统治下社会的黑暗,法院由这样一群道德沦丧、不务正业的坏人把持,必然会造成不公正的审判,也预示了女主人公的悲剧性命运。

任务探究二 赏析小说的细节描写

任务导引

“一百年前,俄罗斯一位伟人为我们这一代点燃了一支最纯真的火炬,照亮了我们的青春。

”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为什么在世界文坛的历史上具有如此崇高的地位?

为什么一百多年过去了,他的小说仍发人深省?

这和他的写作手法及其塑造的饱满的人物形象是分不开的。

学习时要注意赏析刻画人物的细节描写。

任务设计

1.文中在刻画聂赫留朵夫的形象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

请结合文本赏析。

答案 聂赫留朵夫怀着赎罪的心情去探监,想祈求玛丝洛娃的宽恕,求得心灵的宁静。

当他见到玛丝洛娃的时候,在“你”和“您”之间犹豫不决,这个心理描写说明他当时不知道自己该以什么样的身份去面对曾经的恋人。

“眼泪就夺眶而出,喉咙也哽住了”“竭力哭出声来”“觉得喉咙哽住了”等神态、动作描写说明他的痛苦和内疚之深。

“脸红”“窘态毕露”等神态描写写出了作为一个贵族的羞耻感。

2.列夫·托尔斯泰十分擅长描写人物的心灵冲突。

结合课文中聂赫留朵夫的具体描写,体会一下作者是如何让读者感受到这种心灵冲突的。

答案 作者将人物的心灵冲突放到了心理描写中去展现,同时又通过人物语言、神态变化外化了出来。

例如对聂赫留朵夫心理活动的描写,呈现的是两个聂赫留朵夫彼此争吵交锋的过程,表达的却是主人公当时内心的冲突——坚持还是放弃?

当他决定了要坚定初衷、一定要拯救玛丝洛娃的想法后,主人公又表现得非常果决,而且对玛丝洛娃的称呼也由“您”改成了“你”,少了客气生疏而多了亲密。

心理变化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他救赎玛丝洛娃的真诚和决心。

正因为有了这种痛苦艰难的挣扎和抉择,主人公最终的选择和坚守才更具有美学价值,才更体现了人性复苏的光辉。

3.在对玛丝洛娃形象的塑造上,作者几次写到玛丝洛娃的笑?

有什么作用?

答案 一共六次写到她的笑。

这几处笑容可以分为两种:

一是对聂赫留朵夫的讨好献媚,一是对他的鄙夷。

第一次,“她从衣衫上看出他是个有钱人,就嫣然一笑”。

第二次,“她忽然瞟了他一眼,又嫌恶又妖媚又可怜地微微一笑”。

第三次,“她向他妖媚地笑了笑”。

第四次,“她又像刚才那样微微一笑”。

第五次,“她鄙夷不屑地微笑着”。

第六次,“做出一种要讨男人喜欢的媚笑”。

通过这些描写可以看出这个时候的玛丝洛娃已经完全丧失了少女时代的纯真,身上浓重地刻下了以往生活的印记,在行为上已经堕落成一个真正的妓女,但同时她又没有完全泯灭良知和混淆是非观念,爱恨情仇在她心里分得非常清楚,对聂赫留朵夫骨子里的鄙薄,这是她觉醒的前提条件。

这些生动的神态描写,正体现了玛丝洛娃内心的丰富性。

4.文中谈话中间对玛丝洛娃有大段的心理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 由她对自己和聂赫留朵夫之间关系的定位可看出,此时的她对男人极其失望和厌恶,这源于她十年苦痛的经历。

她只想利用男人获得利益。

由这个“利用”可看出她当年的纯真荡然无存,已经堕落;然而对于遗忘的生活和记忆,她采用“竭力用堕落生活的特种迷雾把它遮住”这样的做法,从中可以看出她面对生活的无奈和逃避,有一种用堕落来麻醉自己的意味,就使读者看到了玛丝洛娃如果有合适的土壤和环境,她的精神和道德又能够复活的可能。

这段心理描写既预示着聂赫留朵夫后来应允为她请律师的情节,也预示着他能帮助玛丝洛娃“复活”,还有助于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

5.(拓展延伸)托尔斯泰曾多次对《复活》进行修改。

在写到聂赫留朵夫第一次到监狱中去探望沦为妓女的玛丝洛娃,哭着恳求她宽恕,并且向她求婚时,在原来的稿子上,玛丝洛娃一下子认出他来,立刻非常粗暴地拒绝了他,说:

“您滚出去!

那时我恳求过您,而现在也求您……如今,我不配做您的,也不配做任何人的妻子。

后来在第五份手稿中,改成玛丝洛娃并没有一下子认出自己往日的情人,但是她仍然很高兴有人来看她,特别是衣着体面的人。

在认出了他以后,对于他的求婚,她根本没有听到心里去,很轻率地回答道:

“您说的全是蠢话……您找不到比我更好的女人吗?

您最好别露出声色,给我一点钱。

这儿既没有茶喝,也没有香烟,而我是不能没有烟吸的……这儿的看守长是个骗子,别白花钱。

”说完她哈哈大笑。

请根据人物的身份和特征来分析修改稿的好处。

答案 在原来的手稿中,写她一下子认出了往日的情人,往日的记忆全部唤醒了,并且把所有的痛苦和仇恨都发泄了出来。

修改稿中,托尔斯泰把玛丝洛娃的感知、记忆、情感立体化了:

首先,她没有一下子认出他来,说明分离日久,也说明往日的记忆深藏在情感深处,痛苦不在表层;其次,最活跃的情绪是眼下的职业习惯,见了陌生男人,只要是有钱的,便高兴起来,连对求婚这样的大事都听不到心里去,这正说明心灵扭曲之深和妓女职业对心灵的毒化之深,即使往日的情人流着泪向她求婚,她也仍然把他当作一个顾客,最本能的反应是先利用他一下,弄点钱买烟抽。

说到不要向看守长白花钱时,居然哈哈大笑起来,为自己的聪明而得意非凡。

这更显示了玛丝洛娃的心理完完全全地妓女化了,因为在这样重大的意外事件的冲击下,它也依然密不透风,可见这些年来她心灵痛苦之深。

任务群阅读与实践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也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

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

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

材料二:

年轻的艺术家夏里亚宾跟友人、音乐家拉赫玛尼诺夫一起去看望托尔斯泰。

夏里亚宾的回忆文章中这样写道:

“要知道,这是我有生以来初次面对这样一位以其语言和思想令世人激奋的巨匠。

以前我只是从画像上见过列夫·托尔斯泰,现在是活生生的本人。

”以前,他从照片上得出的印象,托尔斯泰不仅是精神的巨人,而且身材魁梧:

高大、健壮、宽肩阔背。

但是,此时此刻的托尔斯泰却是中等偏矮的个子。

托翁亲切随和地向他伸出手来,小伙子感到非常害羞。

即使是比夏里亚宾年长的拉赫玛尼诺夫,也感到很紧张,双手冰凉,小声说:

“如果让我演奏,真不知怎么办——我的手都冻僵了。

果然,托尔斯泰请拉赫玛尼诺夫弹一曲。

夏里亚宾忐忑不安,看来自己也要被点将唱歌了。

不出所料,托翁让两人一起表演歌曲《老伍士》。

托翁恰好坐在他的对面,两手插在短衫的皮腰带里。

夏里亚宾有时无意中把目光投向托翁,发现托翁兴致勃勃地盯着自己,注视着自己的眼睛和嘴巴。

当夏里亚宾含着泪水唱出将被枪毙的士兵最后一句话——愿上帝保佑你们回到家乡吧,托翁抽出手来擦去了流下的两滴眼泪。

那些汗牛充栋的颂歌,在这样一些细节面前轻如鸿毛。

流着眼泪的托尔斯泰,是不需要任何颂歌的。

材料三:

在托尔斯泰生命的最后一年里,与他最亲近的人物之一是年轻的秘书费·布尔加科夫。

布尔加科夫是托尔斯泰热情的崇拜者,当时是莫斯科大学的学生。

他在《列夫·托尔斯泰一生的最后一年》中回忆到第一次到托翁家的情形。

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穿着西伯利亚式的毡靴,精神抖擞、容光焕发地走进来。

“我真高兴,非常高兴,”他说,“你来了,我需要您的帮助……”片刻之后,托翁关切地问:

“您的嘴唇怎么这么干哪?

您不舒服吗?

”布尔加科夫回答说:

“可能是累了,因为晚上在车厢里没有睡好。

”“那你就躺着吧,”托翁指着沙发对布尔加科夫说,“休息一下,好好休息休息!

”当我读到这个片段时,久久不想翻过去。

这是一座怎样的大山啊,你已经感受不到它的高度。

1.材料二花大量笔墨写夏里亚宾和拉赫玛尼诺夫有何作用?

答案 突出夏里亚宾和拉赫玛尼诺夫拜访托尔斯泰时紧张而激动的心情,体现了托尔斯泰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以及人们对托尔斯泰的无比崇敬。

同时与下文跟托尔斯泰进一步接触之后的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托翁的形象。

2.材料二中说,“流着眼泪的托尔斯泰,是不需要任何颂歌的”。

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文学巨人托尔斯泰,在生活中更多地展示出作为一个普通人的风貌。

他从未以伟人自居,从未以名家自傲。

不为名声所累,不为声名所扰,更多地还原回归自我的本真状态;他待人谦恭,把每一位客人当作朋友,给予每一位来访者最热切的接待,他让人们感受到他最真诚的一面。

这种生命本真状态的展示,是任何赞颂溢美之词所无法达到的。

3.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在《有的人》中说:

“有的人活着……人民永远记住他。

”在这个问题上,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托尔斯泰的认识。

答案 托翁是一个伟人,但是平凡而又真诚。

虽然已经去世,但是朴素的坟墓所展现的伟人纯洁美好的精神却强烈地冲击着人们的心灵,人们永远记住他。

从这个意义上说,托尔斯泰虽死犹生。

素材积累——聚焦:

节俭与朴素

  “朴素是美的必要条件。

”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如是说。

他确实也用生命践行了“朴素”这个词。

他活着的时候,拥有财富、地位、名誉,最后却孤独凄凉地病死在一个无名的小火车站;生前被誉为俄国文学大师,死后的坟墓却是最不起眼的小土丘。

但他的高尚人格和生命激情永远为世人铭记。

托尔斯泰的简朴生活①

高尔基曾说过,托尔斯泰哪怕多活一天也是这世界的财富。

这位不可思议的老人,在他生命的最后30年,他一直是以燕麦粥、面包和菜羹为主食。

而且,托尔斯泰不食用糖、茶和咖啡,甚至也放弃了牛奶、黄油和鸡蛋。

他自己料理自己的全部生活,下地犁耕,做木工活,自己补鞋子,还给农民编写民间故事和识字课本。

谁能想到,托尔斯泰这个名号是俄罗斯的望族,世袭着伯爵名位,拥有大量土地。

1895年,托尔斯泰67岁的时候,他立下遗嘱,把自己所有的土地交给农民。

1910年,老人不能忍受自己的妻子儿女还保持着贵族的生活方式,毅然离家出走。

[伴读]①哪里没有朴素、善良和真理,哪里也就谈不上有伟大。

———列夫·托尔斯泰

②这是一颗伟大灵魂寻找精神家园的出走。

别无长物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王恭传》,“恭曰:

‘吾平生无长物。

’”

东晋时有个读书人,名叫王恭。

他生活俭朴,不图享受,人们都说他将来定能做一个有用的人。

有一年,王恭随父亲从会稽来到都城建康,他的同族王忱去看望他,两人在一张竹席上促膝谈心。

谈着谈着,王忱忽然觉得身下的席子非常光滑,感到很舒服。

他心想王恭从盛产竹子的会稽来,一定带了不少这样的竹席,就称赞了一番这张竹席,并希望王恭能送他一张竹席。

王恭听了,毫不犹豫地将身下这张竹席赠送给王忱。

王忱千恩万谢地走了。

其实,王恭只有这张竹席。

送掉后,他就改用了草席。

王忱知道这情况后,十分惊讶,觉得过意不去,就去找王恭表示歉意。

王恭笑笑说:

您不太了解我,我王恭平生没有什么多余的物品。

拿矿泉水的富翁

一位记者随同一所受捐助的学校教师迎接一位捐助者,在机场为了解渴,大家买来矿泉水。

刚喝几口,飞机到了,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把手中的矿泉水扔掉。

这时他们看到大富翁从飞机上走下来,手中拿着的似乎是一只空瓶子——瓶底只有一口水。

大富翁下飞机后和大家谈笑风生,随着他手的晃动,矿泉水发出轻微的声音,直到他坐上前来接他的车子,还没有扔掉瓶子。

车里有水,有人就递给他一瓶,可他摆摆手,直到喝完那瓶中剩下的最后一口水,才放下瓶子,接过满瓶的矿泉水。

这位大富翁就是香港知名实业家、慈善家田家炳。

③20年来为慈善事业捐款10亿元人民币。

分析:

修养不关乎身份地位,无论贫富。

即使是卖报的老头,他的修养也可以使他比一般人都高大;而田家炳先生,他除了爱心之外,更让人感动的是他连一瓶矿泉水也不愿浪费的节俭朴实。

[伴读]③截至2018年7月,田家炳先生在中国范围内已累计捐助了93所大学、166所中学、41所小学、约20所专业学校及幼儿园等等。

田老为了公益慈善事业,把自己由富人捐成了穷人,是一位真正的慈善家。

素材运用

片段1 海子曾说:

“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遥马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