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复习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04801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9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复习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复习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复习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复习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复习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复习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复习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复习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复习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复习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

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

水污染、大气污染(酸雨、光化学烟雾)、

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污染

环境问题生态破坏:

水土流失、荒漠化(沙漠化、盐碱化、石漠化、泥漠化)、

森林破坏、草地退化、湿地干涸、物种减少

资源短缺:

淡水、耕地、矿产(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日益短缺

一、环境污染问题

1、大气污染

(1)概念:

大气污染的实质是因为人为或自然的原因向大气中排放的污染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从而对人类及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2)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来源和影响(从总体上讲,大气污染主要来自人类生产和生活两方面)

污染物

主要成分

主要来源

影响

颗粒物

固体和液体小颗粒(小于10mm的叫可吸入颗粒物)

生产和生活排放的烟尘、粉尘

被人体吸入,可引发多种疾病

碳氧化合物

CO、CO2

CO主要来自汽车尾气;

CO2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

CO2可引起全球变暖;

CO破坏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等,影响人类健康

硫氧化物

SO2、SO3

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

有色金属的冶炼

造成酸雨、使水源和土壤酸化,对动植健康产生危害;腐蚀建筑等。

氮氧化合物

NOX

汽车尾气

造成酸雨,光化学烟雾等

碳氢化合物

一些烃、醛、酮类化合物

汽车尾气、石油冶炼

可形成光化学烟雾

氟、氯的化合物

氟里昂

制冷剂、

造成臭氧层空洞

(3)几种主要的大气污染现象

①酸雨

定义

PH值小于5.6的降水

主要污染物

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发生原因

自然原因

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活动放出的酸性气体

人为原因

(主要的)

生活

取暖、做饭、交通工具等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的酸性气体

生产

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化石燃料及矿物冶炼过程产生的废气

酸雨类型

硫酸型

因硫氧化物引起(我国目前以硫酸型酸雨为主,北京、广州等地较为突出的是硝酸型酸雨)------燃煤废气

硝酸型

因氮氧化物引起------燃烧石油废气(汽车尾气)

酸雨的危害

1、危害人体健康2、使河湖水酸化,危害水生生物3、使土壤酸化,危害土壤状态,导致农作物减产4、腐蚀树叶,危害森林5、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毁坏

防治措施

①建立健全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加强环境管理与保护

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③推行循环经济(工业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

④严格执行企业、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提高排放标准治理力度,

⑤全面规划,合理工业布局,控制和治理工业、生活和机动车污染;

⑥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有效利用率(开发清洁能源,洁净煤技术、节能技术)

⑦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酸雨的主要分布地域

欧洲、北美(东部和加拿大南部)、中国南方地区

②全球变暖

主要污染物

CO2

发生原因

自然原因

全球气候的波动、森林大火、太阳活动等

人为原因

(主要的)

①大量燃烧化石燃料,释放大量温室气体

②植被破坏,森林锐减

危害

①冰川融化,海水膨胀引起海平面升高,导致沿海低地被淹、海水倒灌、水质变坏②影响各地干湿变化,气候不稳定③影响工农业生产④破坏生态系统⑤危害人类健康

防治措施

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②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③臭氧层破坏

主要污染物

氟里昂(氟氯烃类化合物)

发生原因

人类大量使用氟氯烃类化合物

危害

增加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危害人类和其它生的健康

防治措施

禁止使用氟氯烃类化合物

④光化学烟雾

主要污染物

来自汽车尾气的碳氢化合物和二氧化氮

发生机理

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的烟雾(一般发生在湿度小、气温高的夏季)

危害

①使人们中毒,甚至死亡②危害其它动植物,导致死亡

防治措施

①改善城市交通结构,提高汽车运行速度②改进汽车燃料,采用清洁能源③安装汽车尾气处理净化装置④发展城市公共交通⑤发展科技,提高燃料利用效率

⑤可吸入颗粒物

主要污染物

可吸入颗粒物

发生原因

①城市汽车猛增尾气排放多②工业、家庭燃煤多,大气污染大③气候降水少,地表沙土较干燥,④植被覆盖率低⑤建筑工地、沙土废土随意堆放

危害

①使人体免疫功能障碍②引发传染病③患尘肺病

防治措施

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②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③推行循环经济(工业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

④严格执行企业、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提高排放标准治理力度.

(4)影响空气净化的自然因素:

①降雨(多)②风速(大)③植被(覆盖率高)④地形(开阔)

2、水污染

(1)主要来源:

工业废水、农业污水、生活污水还有固体废弃物胡乱堆放、酸雨等

(2)水污染的主要表现:

①水体富营养化(水体中N、P等营养物质含量过多导致。

在江河湖中叫水华,在海洋中叫赤潮)

②海洋石油污染(主要来自炼油厂含油废水排放、运油船漏油、海上石油生产漏油)

(3)我国水污染严重:

七大水域都不同程度地被污染,污染由重到轻的顺序是海河、辽河、黄河、淮河、松花江、长江、珠江

(4)赤潮:

【我国典型地区】:

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

气温高;静水;静风;海域相对封闭;多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季节。

人为原因:

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②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③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以上原因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1、【危害】①藻类大量繁殖,水质下降②鱼类因缺氧及毒害死亡③水生生态系统遭破坏

④湖泊演变为沼泽

【防治措施】:

①控制人口数量,增强环保意识②对工业和生活中的污水净化处理后再排放③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④生活中不使用含P洗涤剂⑤节约用水,减少污水的排放⑥采用生物和工程的措施减少营养物质

(5)海洋石油污染:

【主要分布区】:

沿海水域特别是海上石油开采和石油工业发达的沿海地区及主要航线的交通要道上。

【产生原因】:

主要来自炼油厂含油废水排放、石油运输、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和油轮事故,引起石油泄漏。

【主要危害】:

①油污危及海鸟、海兽及其它海洋生物生存

②油膜覆盖海面,水中缺氧,鱼类大量死亡

③水质变坏,水中生态系统遭破坏

【防治措施】:

喷洒强效洗涤剂,使石油迅速分散;播撒粉状石灰,使其沉降;利用麦秆、泥炭、聚苯乙烯等物质吸收石油,然后集中处理;小面积油污可用围栏圈住回收;油层厚达2毫米时可以用燃烧法清除。

3、土壤污染

(1)来源:

①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②固体废弃物的胡乱堆放③污水灌溉④酸雨等

(2)危害:

直接使农作物减产;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

4、固体废弃物污染

(1)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来源

①工业固体废弃物(量最大,一般为矿渣、炉渣等废渣)

②城市垃圾(量大、成分复杂、变化大)

③农村垃圾(塑料薄膜、生活垃圾、秸秆等)

(2)固体废弃物的危害

①污染水体②污染土壤③污染大气④传播疾病⑤占用大量土地

(3)固体废弃物治理的主要措施

方法

优点

缺点

备注

填埋法

①投资少

②处理量大

③技术要求不高

④可处理所有种类垃圾

⑤可回收沼气

①占地面积大

②存在二次污染

需要监测废液;填埋场应设置排气口,铺设收集沼气的管道;填埋场可绿化建公园、运动场等

焚烧法

①燃烧后体积减小

②产生的热能可用来发电

①燃烧存在烟气污染

②设备投资巨大

灰烬可能有毒

堆肥法

①投资小

②可作肥料

③可回收沼气

不能处理不易腐烂的有机物和无机物

分类回收

废弃物资源化

分选难度大

最有价值的废弃物处理方法

另外还要在垃圾减量上下功夫,如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尽量减少垃圾的产生;改变粗放的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商品包装尽量使用可降解和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大力改善城市居民的燃料结构,减少煤灰垃圾的产生。

 

二、生态破坏问题

1、水土流失

【我国典型地区】:

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云贵高原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

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②地表植被稀少;③土质疏松;④地形破碎,坡度大。

(2)人为原因(主要的):

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采樵,过度砍伐等造成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③不合理的工矿、交通等工程建设破坏表土和植被。

【水土流失的危害】:

①土壤肥力下降,地表崎岖不平,沟壑纵横;②生态环境恶化;③淤积江、河、湖、库,水旱灾害增加。

【治理的措施】:

①小流域综合治理,生物措施(种树种草)与工程措施(修筑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梯田)相结合,②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退耕还林、还草)。

2、荒漠化

【我国典型地区】:

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甘肃、宁夏等地)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

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干旱多风;全球变暖,蒸发旺盛;河水泛滥、鼠害、蝗害等。

(2)人为原因(主要的):

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等工程建设不当。

【荒漠化的危害】:

①风蚀作用使土地退化,土壤肥力下降,粮食、牧草减产;②生态环境恶化

【治理措施】:

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们环保观念;②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③通过控制载畜量,推广轮牧、圈养,禁止滥采滥挖,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等手段恢复和建设生态;④合理分配和使用水资源;⑤利用生物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注意:

我国南方的石漠化是水蚀引起的,其产生原因跟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破坏植被有关;治理办法主要是因地制宜,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

3、土壤次生盐碱化

【我国典型地区】:

黄淮海平原(华北地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

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蒸发强烈。

(2)人为原因(主要的):

大水漫灌等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三门峡水库)

【治理措施】:

①工程措施:

华北地区的鱼塘—台田模式;引淡淋盐;井排井灌;②生物措施:

使用生物改良,增施有机肥,深翻深耕;③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④化学方法改良土壤

4、森林减少

【有关森林的基本概况】:

(1)森林是地球上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是物种的宝库。

目前世界森林覆盖率只有31.7%。

(2)世界森林主要集中分布在:

南美洲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河流域、东南亚地区(热带雨林);北美洲(加拿大)、欧洲和亚洲(俄罗斯)(亚寒带针叶林)。

【森林的生态效益】:

   1.调节气候:

—温差减小,增加降水2.稳定大气成分:

—维持碳氧平衡

3.涵养水源:

—枝叶滞留水分,转化为地下水

4.保持水土:

—减少径流,减少侵蚀,根系护土

5.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和牧场:

—降低风速,减轻风沙

6.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7.减弱噪音、美化环境:

8.维护生物多样性:

9.提供旅游休闲的最佳场所

【我国主要分布区】:

东北林区(大小兴安岭地区)、西南林区(横断山区)

【产生原因】:

根本原因:

人口激增和贫困;环保意识差

直接原因:

1.毁林垦殖—为发展种植业,生产更多粮食

2.过度采伐—为解决生活燃料或获取木材销售收入

3.开辟农牧场—为发展畜牧业和种植经济作物,获得经济收益

4.采矿修路城镇建设——为不断增长的人口提供土地和就业机会

5.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战争破坏‥‥‥

【森林减少的危害】:

①破坏生态系统,自然环境恶化(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②气候失调(全球变暖),自然灾害(水灾、旱灾、泥石流、滑坡等)增加;③物种锐减,动植物资源减少;④大气成分发生变化。

【治理措施】:

①控制人口数量,强化人类生存环境意识;②健全法制,加强管理,禁止乱砍滥伐、保护森林资源;③采育结合,大力植树造林;④控制环境污染;⑤加强国际合作

5、湿地减少

【有关湿地的基本概况】:

(1)湿地也是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是介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2)湿地可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

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盐沼和浅海水域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

【湿地减少的原因】:

主要是人为原因。

①围湖、围海造田等盲目开垦和改造湿地②大量引水灌溉等不当的水资源利用方式使湿地水量减少,面积缩小。

③水土流失引起河湖淤积④环境污染使湿地功能减弱甚至丧失。

⑤人类不合理的开发造成湿地生物资源减少,湿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湿地减少的危害】:

1、气候恶化,温差变大,大气湿度减少

2、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水旱灾害加大

3、生态失调,大量野生动植物锐减及灭绝

4、水污染加重,风沙危害加大,荒漠化扩大

【治理措施】:

①控制人口,增强人民环保意识②恢复植被,保持水土③减少污染,保护湿地生态系统④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

【湿地的功能】:

1.调节气候(调温增湿)2、调节蓄水量(减少洪灾)3、.净化水体(降解污染物).4、维护生物多样性5.美化环境6.、.释放氧气

6、生物物种减少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生态价值:

丰富多彩的生物在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起难以估价的重要作用,在净化环境、改良土壤、涵养水源及调节小气候等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经济价值:

提供人类所有的食物、工业原料(木材、纤维、油料、橡胶)、中医药原料。

社会价值:

千姿百态的生物给人以美的享受,是艺术创造和科学发明的源泉。

【产生原因】:

人为原因①人类对野生生物的滥捕乱杀、乱砍滥伐②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③外来物种入侵

【物种减少的危害】:

①生物资源减少①破坏生态平衡,恶化人类生存环境;②未来人类的食物来源、工业和中医药原料的选择来源减少;③未来人类艺术创造和科学发明的构思来源减少

【治理措施】:

①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管理,禁止滥捕乱杀、乱砍滥伐②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一切生物及其生存环境③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保护野生动植物。

④.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⑤、控制人口的过快增加;⑥.合理处理生活垃圾,防止“三废”污染;⑦.不盲目引种,对已造成危害的物种应科学治理

7、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渍化

【我国典型地区】:

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

【产生的原因】:

过度抽取地下水

【治理措施】:

①控制抽取地下水;②实行雨季回灌;③控制地面硬化。

三、资源短缺问题

1、土地资源

(二)我国耕地资源短缺

表现

各地耕地不足和人均耕地少

自然原因:

1.山区占2/3,耕地比重小,

2.耕地地区分布很不均,人均耕地地区差别很大,尤其是南方山区人均耕地特别少

3.耕地质量差,中低产田占2/3

人为原因:

4.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

5.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加剧人均耕地的减少(如城市建设,交通、水利、工矿业等建设用地)

6.土地退化,污染严重如次生盐碱化,土地沙化,土层变薄,过度施用化肥、农药,工业污染等使土壤污染

7.生态退耕,耕地减少如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危害

粮食和农作物产量下降,农产品质量降低。

人们生活水平难以提高,粮食安全问题

解决

措施

⑴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

我国《土地管理法》要求各级政府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保本行政区内的耕地总量不减少。

⑵提高土地利用率:

①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用地

②鼓励合理开发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

③加强农业科技,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量

⑶提高耕地质量①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

②改良土壤,提高肥力,防治土壤污染和土地退化。

(三)土地退化

表现及原因

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砍伐,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⑵土壤盐渍化、涝渍(不合理灌溉)

⑶土地污染(废水、垃圾、农药化肥污染)

土壤侵蚀的防治

①生物措施;如退耕还林还草,山区多植树造林

②工程措施;如缓坡修梯田、沟谷打坝淤地;修水库、灌渠,增加水源灌溉。

③农牧业措施;如等高耕作,施用有机肥料,适时耕作,耕地种养结合等

2、能源资源

产生的原因

解决建议

能源危机

①石油、煤、天然气等常规能源储量有限

②能源的地理分布与实际消费量不平衡

③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①发展科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

②开发新能源,调整能源利用结构

【化石燃料的分布】:

(1)煤炭分布

总特征

北半球多于南半球

北半球

①欧亚大陆煤带:

从我国的华北向西经新疆,横贯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波兰、德国、法国直到英国

②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煤带

这两个煤带的煤炭储量占全球的96%

南半球

断续地分布在澳大利亚和南非,煤质较好

中国

①北方:

主要分布在华北,其中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区的储量占全国的64%

②南方:

贵州省煤炭丰富(南方煤含硫量高)

中国煤炭主要分布在北方,南方除贵州外,均严重缺煤

(2)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

总特征

在地理分布上的集中程度更大(大于煤炭)

世界

东半球:

从地中海地区经中东到印度尼西亚

其中以中东、北非蕴藏量最丰富,中东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地区

西半球:

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美国西部、墨西哥和委内瑞拉,到哥伦比亚

中国

东部:

主要集中分布在大庆、辽河、大港、中原、胜利等油田和沿海大陆架

西部:

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柴达木、准噶尔三大盆地及吐鲁番——哈密盆地

3、水资源

(世界淡水资源总量相对较多的国家有:

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中国等)

(一)淡水资源短缺

原因

自然原因:

1、总量丰富,淡水少

2、有限的淡水资源在陆地上空间分布和时间分配很不均匀。

人为原因:

1、水资源利用不合理与管理不善――水浪费严重2、水体污染严重

3、人口激增和工农业发展,需水量大增。

危害

1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影响粮食的产量②影响生态环境

③损害人体健康④引起国际冲突

 

解决

措施

1、开发水源:

修水库蓄水,跨流域调水、开渠引水,合理开采地下水,废水处理再利用,海水淡化,人工增雨等

2、节流:

采取全面节水措施①农业:

提高灌溉效率如喷灌、滴灌;②工业:

推行清洁生产,调节产业结构,提高用水效率。

③公民:

遵守《水法》,保护水资源;改变日常消费方式,节约生活用水。

3、控制污水排放,治理水污染。

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

4、进行生态环境建设:

植树造林种草,提高涵蓄水源能力,

5.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四、我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破坏问题及产生原因

地区名称

主要生态问题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大兴安岭西侧(内蒙古高原)

森林破坏;风沙侵蚀、

草场退化;水土流失

半干旱区、降水较少

大风日多

过度开垦、过度砍伐

过度放牧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风沙侵蚀、草场退化;

荒漠化

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大风日多

过度放牧、开垦、樵采、采挖;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黄淮海平原区

风沙侵蚀;

土壤盐碱化、渍涝

春旱.大风日多;降水集中在夏季;地势低平,洼地多

人口稠密,过度开垦;不合理灌溉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东南丘陵)

水土流失严重

森林破坏

降水丰富且集中;山地丘陵地形起伏大

人口稠密,过度开垦;乱砍滥伐;常规能源缺乏

亚热带的横断山区、云贵高原

森林破坏;水土流失;

生物多样性锐减

地质条件复杂,地形崎岖,降水多且集中

经济贫困、过度开垦

过度砍伐

青藏高原

草场退化;湿地萎缩

水土流失

高寒气候、降水少,导致生态环境脆弱

过度放牧;滥捕野生动物;滥挖

 

五、中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分布区域的及其防治措施

生态问题

主要分布区域

主要防治措施(要点)

森林破坏

东北、西南、东南林区

封山育林;采育结合;退耕还林;立法与管理;

控制人口,解决贫困及生活燃料问题

草原退化

内蒙古、青海、

宁夏、新疆

控制人口,解决贫困;合理放牧;退牧还草;

封育草场;舍饲养畜;立法与管理

湿地萎缩

三江平原低地,

湖滨、海滨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沼;立法与管理、控制人口,解决贫困

生物多样

性锐减

林区、草原、湖沼、近海海域

建立自然保护区;采育结合;合理放牧;

实施休渔;立法与管理、控制人口,解决贫困

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

东南丘陵

植树种草;退田还林;缓坡修梯田,沟谷打坝淤地;控制人口,解决贫困

荒漠化

西北、华北半干旱区

控制人口;建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合理利用水资源

 

选修六《环境保护》专题复习练习题

1、(2016新课标1)44.【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10分)

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图8)。

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

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2、(2016新课标2)44.[地理——选修:

6:

环境保护](10分)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快递业保持高速发展的趋势。

2015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206亿件,同比增长48%,快递业务收入完成2760亿元。

与此同时,由快递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说明废弃的快递外包装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3、(2016新课标3)44.【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10分)

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直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

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

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4、(2016•海南卷)25.【选修6:

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冬虫夏草主要生长在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其采挖时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每年采挖过程中大量草地被践踏和碾压,采挖结束后到处都是裸露的松散泥土和土坑。

简述大规模采挖冬虫夏草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5、(2015新课标1)44、(10分)环境保护

近年来,我国道路施工愈加注重保护环境,喀斯特地区土层薄,保护土壤尤为重要。

在南方喀斯特地区修建公路,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在工程结束后,仍在原地维持土壤的生产功能。

指出为达到保护土壤的目的,在南方喀斯特地区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后应采取的措施,并简述理由。

 

6、(2015新课标2)44.(10分)环境保护

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

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

找土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

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

  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7、(2015•海南卷地理)26.(10分)环境保护

 灌丛荒漠往往呈带状分布于山麓地带和绿洲边缘。

灌丛植物能够阻挡风沙,并将之固定在周边形成灌丛沙滩;但干旱加剧或者地下水位下降时,灌丛植物根系无法再获取水分就会死亡,最终形成流动沙丘。

下面左图示意某区植物分布,右图为灌丛沙堆景观。

 简述绿洲边缘的灌丛沙堆在其不同发育时期对绿洲的影响,并提出灌丛荒漠生态保护措施。

 

8、(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