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10352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2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生物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生物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生物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生物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生物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生物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标分析:

《染色体变异》在课程标准中对应的认知水平为了解水平,即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

对应的课程标准是:

“描述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

它是在细胞分裂的继续,属于异常的细胞分裂的结果,又是理解单倍体和多倍体育种,染色体异常病的基础。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二册第五章第2节内容,主要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两部分内容,染色体变异是生物可遗传变异的三个来源之一,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既巩固了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又为本章第3节《人类遗传病》中有关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对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学生通过阅读及课本图形能比较好的理解到位,因此不是学习的难点,但染色体数目变异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

通过减数分裂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染色体、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配子等概念,掌握了细胞的正常分裂的过程,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引导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迁移,通过精心设疑,逐步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的染色体变异对应的是何种细胞分裂的异常。

通过不同染色体组型图片的分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分析问题能力。

评测练习

1、已知某物种的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A、B、C、D、E五个基因,下图列出的该染色体的若干种变化中,未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D

2、用马铃薯的花药离体培养出的单倍体植株,可以正常地进行减数分裂,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12对。

据此现象可推知产生该花药的马铃薯是( )

 A.三倍体 B.二倍体 C.四倍体 D.六倍体

3、对单倍体的正确叙述是()

A.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B.体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C.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D.生殖细胞中的一组染色体

4、用秋水仙素处理植物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可以得到多倍体,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是()

A.干扰减数分裂的进行B.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C.抑制着丝点的分裂D.使细胞连续进行染色体复制

5、某植株基因型是Rr,若将其花药离体培养并用秋水仙素处理,所得植株基因型可能是

A.RRrrB.RR和rrC.RrD.Rr和rr

效果分析:

本节课总体上采用了学生自学,同桌对学,小组交流群学的方法。

由于用到了视频导入,学生兴致较高;关于染色体组的概念采用了模型构建的方法,学生在小组交流讨论中完成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课后反思:

本节课课堂容量稍微有些大,可以把多倍体和单倍体育种删掉,集中解决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组、二倍体、单倍体、多倍体的定义。

《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

无棣一中生物组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二册第五章第2节内容,主要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两部分内容,染色体变异是生物可遗传变异的三个来源之一,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既巩固了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又为本章第3节《人类遗传病》中有关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对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学生通过阅读及课本图形能比较好的理解到位,因此不是学习的难点,但染色体数目变异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2、染色体组的概念、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

 教学难点 1、染色体组的概念。

2、单倍体的概念。

四、教法与学法: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贯穿启发式教学原则,采用导学案为辅助手段,直观教学法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读书指导法,指导学生针对性的阅读某一部分内容,以加强相关知识的记忆;用模型建构法,讨论法,重点评析法综合应用可以加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学法采用自学看书法、比较归纳法和讨论法,这些方法适合本节课的学习,而且有利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

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遵循“教必须以学为主立足点”的教学理念,让每一个学生自主参与整堂课的知识构建。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迁移,对照学习。

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可探索”的环境里,积极参与,生动活泼地获取知识,掌握规律、主动发现、主动发展。

五、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果蝇的体细胞及形成的卵细胞图片和剪好的染色体模型。

六、教学过程:

视频为媒,新课自现:

视频展示猫叫综合征婴儿和指挥家胡一舟的指挥片段,引入本节课,同时板书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入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学习。

对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原因做简单介绍,学生阅读,由于染色体断裂后可以重接,从而引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

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学生自学,填学案),总结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生物性状改变的原因。

比较易位与交叉互换(完成学案表格)

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展示生物学明星果蝇图片,进一步展示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提出问题:

(1)Ⅱ号和Ⅱ号染色体是什么关系?

Ⅲ号和Ⅳ号染色体是什么关系?

(2)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有什么行为变化?

通过这样简单的提问使学生回想起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从而进入小组模拟活动一:

构建雌果蝇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染色体组成模型。

构建完成后学生展示模型并讨论以下问题:

1.正常卵细胞中的染色体之间是什么关系?

2.这些染色体形态和功能是否相同?

3.卵细胞缺少一条染色体,能否正常控制生物的性状?

为什么?

教师引领学生总结,得出染色体组的概念(重难点),学生将染色体组的概念及注意事项落实到学案上。

为了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染色体组这一核心概念,进行双手演示活动,表示出一个或几个染色体组。

然后课件展示马铃薯和香蕉的体细胞染色体组成示意图,让学生判断分别有几个染色体组。

进入小组模拟活动二:

在构建的卵细胞的基础上构建果蝇四种卵细胞与含X染色体的正常精子形成的受精卵中染色体组成模型。

构建完成后展示结合课件讲解总结出二倍体、三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并分别举例,将这些概念完善导学案上。

进一步给学生抛出问题:

假设正常卵细胞未经受精,直接发育成个体,如何称呼?

这样就顺利进入了单倍体的讲解。

讲解完单倍体后提出问题:

单倍体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吗,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出如何判断某种生物是几倍体,并将结论落实到学案上。

上面所讲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都是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为单位成倍增加或减少,染色体数目变异还有其他的情况吗?

再看模型Ⅳ号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的卵细胞受精形成的染色体情况,得出个别染色体的增减造成的单体和三体,并举例。

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内容到此结束。

学习理论,用于实践

多倍体和单倍体在育种方面的应用,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学生自学讨论,完成学案。

当堂训练,板书小结

做学案上的当堂训练,完成后小组统一答案,并派代表展示。

以板书为主体进行本节课的总结。

七、板书设计:

黑板上展示的磁性材料

 

学生的小组活动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