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检测题新版苏教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1033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检测题新版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检测题新版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检测题新版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检测题新版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检测题新版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检测题新版苏教版.docx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检测题新版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检测题新版苏教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检测题新版苏教版.docx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检测题新版苏教版

第五单元单元检测题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1分)

A.嗟乎(jiē)鸿鹄(hú)俨然(yǎn)阡陌(mò)

B.攻蕲(qí)社稷(jì)轩邈(miǎo)千转(zhuàn)

C.垂髫(tiáo)啮人(niè)谯门(qiáo)山肴(yáo)

D.辍耕(chuò)数谏(shuò)野蔌(sù)阴翳(yì)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苦秦久矣(苦于)发闾左(征发)当其租入(抵)

B.往往语(到处)之次所旁(去、往)可以已大风(治愈)

C.尉果笞广(竹板)苟富贵(倘使)貌若甚戚者(忧伤)

D.为坛而盟(筑)甚异之(对……感到诧异)醉翁之意(情趣)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1分)

A.固以怪之矣B.便要还家

C.醒能述以文者D.属予作文以记之

4.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仿佛若有光貌若甚戚者

B.或以为死而或长烟一空

C.辍耕之垄上先天下之忧而忧

D.山水之乐乐其乐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捕蛇者说》中的“说”是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比较重视文采。

B.《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是南宋文学家、史学家,号醉翁、太白居士。

C.《陈涉世家》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史记》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与朱元思书》,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信。

6.按要求用原文默写。

(8分,每空1分)

(1)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

(晏殊《浣溪沙》)

(2)_________________,隳突乎南北。

(柳宗元《捕蛇者说》)

(3)浮光跃金,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吴均《与朱元思书》)

(5)成语“无人问津”出自“_________________”(填句子)。

(6)《醉翁亭记》中是这样写春景和夏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从传统文化角度看,良好的家教不仅是中华文明中一种至为重要的精神财富,更是构建和谐家庭,搞好邻里关系的必备要素。

B.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决定将汽、柴油每吨分别上调390元和375元,这是2015年以来成品油新定价机制执行以来最大的上调幅度。

C.《平凡的世界》以一种浓烈、执着的人生意志和清纯、质朴的理想主义情怀打动了我们。

D.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由故宫博物院牵头成立,其宗旨是以保护博物院的现有藏品、为博物院的学术研究提供支持、扩大博物院的国际影响力为目的。

8.综合性学习。

(7分)

在2015年第3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班级举行了以“悠悠师恩润我心”为主题的专题实践活动。

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教师节拟写一则标语。

(2分)

                                  

(2)如果要在教师节向老师表达一下心中的感激之情,你会选择下面的哪种方式?

请将你的创意做法略作说明。

(2分)

A.给老师做一张贺卡B.送老师一束鲜花C.课前给老师端上一杯水

                                                                                

(3)2015年4月14日,一封辞职信在朋友圈和微博热评如潮,辞职的理由仅有10个字: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引发热评。

经采访得知,作者为2004年7月入职河南省实验中学的一名女心理教师。

如此“任性”的辞职信,领导最后真批准了。

对于上面的女教师辞职这件事,你如何看?

(3分)

                                   

二、阅读与理解(45分)

(一)阅读《

相见欢》,完成9~10题。

(4分)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9.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上阕所写的内容。

(2分)

10.下列对本词赏读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景物缺月、梧桐、深院渲染出了一种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同时也为下阕的抒情做了铺垫。

B.这首词是写愁情的名篇,词中表现的是亡国之愁、失去自由之愁。

C.“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句里,“寂寞”的只是“梧桐”,被“锁”的只是“清秋”。

D.“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表现了词人心灵深处的寂寞、万般的无奈和无法排遣的离愁。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6题。

(15分)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徒属皆曰:

“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三老、豪杰皆曰: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

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节选自《陈涉世家》)

【乙】陈胜王凡六月。

已为王,王陈。

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

“吾欲见涉。

”宫门令欲缚之。

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

陈王出,遮道而呼涉。

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

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

“伙颐①!

之为王沉沉者②!

”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

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

或说陈王曰:

“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

”陈王斩之。

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④,由是无亲陈王者。

(节选自《陈涉世家》)

【注释】①伙颐:

伙,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

②沉沉者:

富丽深邃的样子。

③颛(zhuān):

独一,专擅。

④引去:

自动离开。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并杀两尉()

(2)从民欲也()

(3)自辩数,乃置()(4)陈王出,遮道而呼涉()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2)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

13.【甲】文中有一句话既能表现陈胜豪壮的性格和反抗的信念,又能表现他出众的宣传才能,请把这句话写在下面。

(2分)

14.有人认为【乙】文所被斩之故人是咎由自取,请你说出“故人”做得不恰当的两点。

(2分)

15.【甲】【乙】两段文字,都是选自司马迁的《史记·陈涉世家》。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2分)

【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从【甲】文看,陈

胜能够率众起义、建立起政权,靠的是什么?

从【乙】文看,陈胜丢失政权的缘故何在?

这两则短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

(15分)

清澈的声音

包利民

有一些声音就似遗落在人间的精灵,偶入耳中,便入心底,濯洗着那些漫漫尘埃,让心温润如初,仿佛流年沧桑还不曾浸染。

十多年前,在一个大山深处的小村当了一段时间代课老师,那时正失意,在这天涯一般的地方,一种朴素的美很能将一颗烦躁的心平抚得极为柔软而易感。

离开的时候,正是秋天,满山的树都斑斓着离别的心绪。

翻过那座山,便是一条通往镇上的路,脚步刚刚踏上那片崎岖,就听到身后的山顶,一个孩子的声音遥遥传来:

“老师,我会想你——”

那声音带着山间溪水的清透,穿过满山的树,直击在我心灵最柔软处。

那个女生,我上课的这三个月时间里,从不举手回答问题,也不敢读课文,甚至课间也不大声地说话。

不管我怎样鼓励她,她都是怯怯的,只是有一次,悄声对我说:

“老师,我一定会大声地说话的,可是现在

还不能!

在我悄悄离开的时刻,她用她响亮的声音为我送行,回望,她小小的身影,在远远的山顶,那声音依然在回荡,回荡成一片温暖的海,漫流过我以后所有的日子。

记得去年回故乡的城市,正是冬季,漫天飞雪。

慢慢行走在大街上,脚步声敲醒着许多沉睡的过往,在这个小小的县城里,曾度过我整个的中学时代,二十年的烟云易散,不散的只有这个城市每个角落拥挤着的回忆。

忽然,便听到有人喊我的名字,隔着风雪,隔着车流人海的喧嚣,仿佛久违的呼唤。

这许多年中,无数次听到别人喊我的名字,却都没有此刻的感受。

那声音里,带着一种清澈的亲切,一种纯净的惊喜,我转头看,一个和我年纪相仿的男人,正目光闪亮地看着我。

我一声惊呼,虽然过去了那么多的岁月,我依然一眼认出了曾经的中学同学。

相拥的那一刻,周围全是直入人心的暖。

说了些什么已经不记得了,而那一声呼喊,却一直响在耳畔,将心一次次拉回那圣洁遥远的时光里,那些朴素而温暖的情谊,总是在风尘漫漫落寞重重时,悄悄浸润着心中所有的希望。

有一年离家很久很远,归来时风尘仆仆,且满心失落,当梦想失落在追逐里,黯淡的心境便契合了秋的萧瑟。

刚走进自家所在的那个小胡同,便传来几声长长的叫声:

“哇……哇……”心里便忽然一暖,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

那是胡同里一个聋哑的孩子,且有些智力低下,他只能发出这一种声音,一直以来,都能听到他的喊声。

原来总是觉得难听至极,而此刻,却如流淌的长风,将我心底的阴霾吹散。

有时很羡慕那个孩子,没有长久的烦恼,每一天自在无忧,唯一的声音,可以是笑,可以是哭,没有任何的修饰和伪装,自然而然。

而我们,却在世事劳碌中丢了最真实的声音,丢了最真实的自己。

所以,当我失意归来,那个孩子的叫声才会如天籁入耳,而那一刻,我的泪也应该是极清澈的。

去年夏天,在老家,中午时小睡,梦见

自己依然是儿时,睡在母亲的身边,做了噩梦,大哭,梦中醒来,却发现母亲不在,便大喊。

却听见母亲就在耳畔叫我,一如童年。

迷梦归来,母亲白发萧然,问我是不是做噩梦了,因为听见我不停地喊她,就像小时候一样。

我知道,我在梦里听见的母亲的呼唤,是此生最美的声音;而我在梦里喊出来的“妈妈”,却是母亲耳中永远响着的眷恋,纯纯如山顶的月。

(选自《辽宁青年》2015年第1期)

17.文章依次写了“我”听到的几种“清澈的声音”:

十多年前,离开大山的时候,听到女生响亮的送行声;去年回故乡时,在县城大街上,__________;有一年离家很久很远,归来时在自家所在的小胡同,__________;去年夏天,在老家中午小睡做梦,_________。

(3分)

18.平时不大声说话的女生为什么会在“我”悄然离开时用响亮的声音为“我”送行?

(3分)

19.结合语境,品析语句“慢慢行走在大街上,脚步声敲醒着许多沉睡的过往”中“敲醒”的表达效果。

(3分)

20.语句“那声音依然在回荡,回荡成一片温暖的海,漫流过我以后所有的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作用?

(3分)

21.结合文章内容,探究标题“清澈的声音”中“清澈”的内涵。

(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22~25题。

(1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