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01827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57.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最新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最新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最新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最新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docx

《最新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docx

最新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体现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识图、分析、比较、语言表达等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

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北京人

难点:

本课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所讲内容。

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联系对比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是大家进入初中以来的第一节历史课,对于历史,大家并不陌生,小学的社会课本和日常的电视剧向我们讲述了许多历史知识和历史故事,下面请大家结合自己所接触的历史知识,谈谈:

什么是历史(历史指的是什么)?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教师提示关键词语:

过去、现在、将来)

师生共同归纳:

历史指的是人类社会过去发生的事情。

(强调重点词语:

人类、过去)

问:

那么,人类是怎样诞生的?

历史又是从何时开始的呢?

我国的历史最早又是由谁创造的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人类的诞生

1.关于人类的起源

古今中外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

能为大家讲述一下吗?

学生积极踊跃的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

(西方上帝造人传说、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盘古开天辟地等等。

师:

关于人类起源,无论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并不真实可靠,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

2.劳动创造人

师讲述:

马克思曾说过: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经科学考证证明:

人类是由类人猿经过漫长的劳动演变、进化而来的。

问:

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谁呢?

生:

读课文回答:

元谋人

二、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问:

元谋人作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已有多少年的历史?

并要求识图《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

元谋人生活的地区。

生答:

170万年,云南省的元谋县(长江流域)。

师归纳:

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它的发现揭开了祖国大地历史的新篇章,使我国成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文明古国。

问:

请同学们据《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除元谋人外,我国境内还有哪些远古人类遗址?

生识图回答:

北京人、山顶洞人遗址。

问:

北京人、山顶洞人又具有多少年的历史,生活在什么地区呢?

(开展竞赛活动:

迅速阅读看谁回答的即快又准)

生迅速回答:

北京人/70万──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山顶洞人/3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师归纳:

除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外,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问:

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又是怎样生活的呢,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近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三.北京人

1.北京人的体貌特征

投放古猿、北京人、现代人头像幻灯片,要求:

比较三者的头部有什么区别,指出北京人同现代人相比,有什么特点?

前额很低,眉骨粗大,鼻子扁平,嘴巴突出,头部微微前倾,还残留某些猿类的特征

生识图后自由发言。

师生归纳:

北京人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

问:

北京人既然保留着猿的特征,但我们已经称之为人了,这是为什么呢,它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教师提示:

指出人和猿/动物的根本区别──会不会制造工具)

生答:

说明北京人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了。

2.北京人制造和使用的生产工具

(1)问:

北京人使用哪些生产工具呢?

生读课文后回答:

石器、木棒、天然火

师投放北京人制造的石器和天然石块,让学生加以区别以加深印象理解。

问:

北京人又是怎样制造石器和木棒的呢?

并请同学们分析:

北京人制造的工具有什么特点?

生答:

用石块敲打而成;把树枝砍成木棒。

特点:

简单、原始、粗糙

师强调指出:

打制石器。

并指导学生阅读课后知识卡。

(2)天然火

教师首先解释何为“天然火”:

自然界中自然生成的火种。

问:

请同学们想象,天然火生成的方式或来源有哪些?

(结合文中动脑筋:

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种的?

生思考讨论后自由回答。

问:

请同学们结合现实生活想象一下,北京人可以用火干什么呢?

生想象后回答:

照明、防寒,烧烤食物,驱赶野兽。

师投放“北京人用火追逐野兽”幻灯片,归纳指出:

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3、北京人的群居生活

投放《北京人的生活》和《北京人生活时期的动物》图片,请同学们想象一下:

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

(问题分解:

北京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之下,他们的事物来源有哪些,他们又是如何获取食物的?

学生想象讨论,自由发言。

师生共同归纳:

环境险恶、工具简单粗糙,靠采集、狩猎为生,依靠集体的力量生存下来。

过着群居生活。

师:

我们的祖先北京人正是在险恶的环境里,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自然进行着艰苦的斗争,不断进化、进步。

那么,十几万年之后的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又是怎样的呢?

四.山顶洞人

投放“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山顶洞人的生活”图片,要求学生结合图片自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指出:

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1.结合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指出,山顶洞人在体质特征方面有什么变化?

(模样同现代人基本相同)

2.识“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图,说明山顶洞人在制造工具方面掌握了哪些先进技术?

并举例说明(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例骨针)

3.在用火方面,山顶洞人获取火种的方法同北京人有什么不同?

(会人工取火)

4.识“山顶洞人的生活”图,说明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怎样形成的?

(按血缘关系结合的氏族)

学生阅读课文自由回答,然后师生共同订正归纳总结,填写图表。

课堂总结、巩固:

同学们,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到我国历史悠久,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

依据板书图表提问、巩固强化。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设计

湖北武昌水果湖一中丁德维

活动目的

1)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和发展水平。

2)初步培养观察历史文物图,搜集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历史信息的能力。

3)在情感上感受远古祖先的勤劳智慧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贡献。

活动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

2)教师与学生共同搜集河姆渡人、半坡人生产生活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并将所搜集的资料在墙报“历史园地”中展示,资源共享。

活动步骤

1)通过复习山顶洞人北京人的有关知识引出人类生存问题。

2)学生自由发言,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

3)以河姆渡人半坡人为例,模拟远古居民,展示原始人类生产生活风貌。

活动过程

(小游戏)

1)教师指定两名学生手举北京人代表队、山顶洞人代表队的牌子入场。

2)将写有北京人、山顶洞人有关生产和生活内容的卡片分发给14名学生。

3)14名学生根据卡片所给内容,在1分钟内找到自己的队伍并亮出卡片。

4)学生评判正误并找出两个代表队中卡片内容相近的队员。

(两队中相近的内容有采集和捕猎)其余队员退场。

(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师:

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了很多进步。

但是这个进步经过了几十万年的演变。

远古人类前进的脚步是多么艰难啊,尤其是在生产活动中,从采集到采集,从捕猎还是到捕猎。

几十万年无限的采集和捕猎有可能带来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

(生态破坏、资源短缺、没有食物来源、人们居无定所、引发战争等)

师:

如果真的像同学们所想象的那样,那是多么悲惨的情景啊!

师:

人类的这种悲剧可以避免吗?

学生讨论:

(人类学会自己种植和饲养。

师:

同学们的主意真是太好了,请大家翻开课本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学习了这一课,同学们看一看,远古的先民们和你们的想法是不是英雄所见略同?

课文的导读部分是个美丽的传说。

传说中有没有科学的东西?

学生讨论:

(人类发现植物的种子落地、发芽、生长、成熟、从而人工种植。

师:

据最新的考古发现,我国早在8000-7000年前,人们就学会了种植,有了原始的农耕。

师:

第二课给我们推出了约7000-5000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三个典型的代表。

黄河流域的代表是半坡遗址和大汶口遗址。

长江流域的代表是河姆渡遗址。

下面我们搞一个小活动,活动的主题是──穿越时空隧道,走进远古家园。

(板书)我们从三个典型的原始农耕遗址中选出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根据大量的考古发现,想像这些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现在大家分成三组,一组扮演半坡人,一组扮演河姆渡人。

第三组当评委。

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并且把你想象中的半坡人,河姆渡人生活的图景用语言,动作,图片等方式展示出来。

希望每一组都有精彩的表现。

准备15分钟。

(学生分组准备)

师:

好,时间到,大家准备好了吗?

现在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走进远古家园。

掌声有请河姆渡居民表演。

(掌声)

(河姆渡居民相继发言和表演)

学生A:

我们河姆渡村坐落在美丽的东海之滨,气候温和,有充足的水分,很适合种植水稻。

我们大量的种植水稻。

同世界其他种植水稻的国家相比,早了3000-5000年。

学生B:

我们还发明了蒸饭的蒸笼。

(展示图片)蒸笼是陶土烧制的。

蒸笼有三层,最底下一层烧火,中间一次装水,最上一层是陶盆,盆底有很多小孔,利用蒸汽把饭饭蒸熟。

这样做出的饭又香,又软,有营养,好消化。

(掌声)

学生C:

我们用木头和茅草盖房子,(展示图片)我们的房子有两层楼,楼上住人,楼下养牲畜。

干栏式的结构,又通风又防潮,算得上是小洋楼了。

(掌声)听说六七千年后,江南有些地方还有类似我们这样的干栏式吊楼呢!

(掌声)

学生D:

请看我们耕地的工具──耒耜。

耜有石头磨制的。

也有骨制的,是用动物的肩胛骨装上木柄做成的,骨制的很轻便,再装上脚踏(耒)就更轻便了。

(做手握骨耜脚踏耒的动作)用轻便的工具耕地,可以提高效率,增加粮食产量。

学生E:

我们会挖掘水井,解决用水问题。

我们为水井也盖了一个了遮雨棚,不让雨水落到井里。

我为我们自己的聪明感到自豪!

(掌声)

学生F:

由于有了打井的技术,我们不一定要住在河边。

可以搬到离河边更远的地方居住。

就算河水泛滥也淹没不了我们的家。

(掌声)

……

师: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赞扬。

师:

现在请半坡居民展示自己的风采。

(半坡居民相继发言和表演)

学生A:

我们半坡人比河姆渡人年轻1000多岁。

社会是向前发展的。

我们过着比河姆渡人更进步的生活。

就说我们的食物吧,除了主食粟(小米饭)以外,副食还有鱼,肉,白菜,芥菜等等。

有这样的美味大餐,有谁不爱这个可爱的家园呢?

(掌声)

学生B:

我们普遍用磨光的石器开垦土地和收割庄稼,这种工具更加锋利,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

学生C:

我们把野生的狗尾巴草经过人工培植而变成粟。

这是我们半坡人的重大发明。

遗憾的是当时不可能申请专利。

(掌声)

学生D:

我们追求生活的美和艺术。

(出示图片)请看这些生活用具:

陶盆,陶罐,陶瓶,红色的底色上画着人或者各种动物的图案,色彩艳丽,被称做彩陶。

学生E:

我们会纺线,织布,制衣裳。

我们正在告别蒙昧,走进文明的时代。

学生F:

我们的房子很大,全家族的人都在里面生活,可热闹了。

房子里还有许多小间,是家族成员的住处。

房子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里面有灶坑,既可做饭又可取暖,冬暖夏凉。

……

师: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

请评委点评。

学生A:

河姆渡人和半坡人虽然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一个在南方,一个在北方。

但是他们都能够从采集,捕猎,无限的向大自然索取,走到合理利用自然,学会种植庄稼,饲养家畜,开始了原始的农业,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学生B:

河姆渡人和半坡人都适应环境,建筑自己特色的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

学生C:

河姆渡人种水稻,半坡人种植粟也是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来选择的,这既是利用自然也是顺应大自然。

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掌声)

学生D:

两地原始居民都普遍的制作和使用磨制的石器,陶器。

河姆渡人更是利用南方土壤松软的特点使用更轻便的骨耜。

半坡人制作的陶器更具有艺术的魅力。

(掌声)

……

师:

今天的活动搞得很好,每个小组都做了充分的准备。

同学的想象力和表演的能力真的令老师惊叹不已。

数千年前的地质地貌和自然环境也许和现在有所不同。

当时人们是怎样生活的,没有史书的记载。

但是大量的考古发现和研究表明原始的种植给人们带来了定居的生活。

磨制的石器提高了生产力。

生产力提高了,粮食就生产多了。

家畜的饲养丰富了人们的食物来源,动物蛋白质改善了人们的身体素质。

贮存粮食需要陶罐,煮食物需要炊具,陶器诞生了。

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才有条件去追求精神生活。

因此,原始的农耕文化也伴随着原始的农业出现了。

同学们的想象既合理又丰富。

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无论是长江流域还是黄河流域的农耕文明,都是一幅幅美丽的、智慧的画卷。

中华文明的摇篮是我们的祖先用他们的智慧和双手编织的。

学生天地

1)学生和教师收集的资料、图片。

2)有条件的学校或家庭可组织参观原始农耕文化遗址。

3)

背景资料

耒耜:

耒耜是用来耕地的工具。

耜分石耜、骨耜和木耜。

石耜是磨的比较锋利的石片,牢牢捆在木棒下端制成的。

骨耜是用较大的动物的肩胛骨,牢牢捆在木棒下制成的。

耒是捆在木棒下端的横棍,使用时手握木柄,脚踏横棍,推耜入土,进行耕地。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1—4课)

 

第1课 祖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

(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

(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难点:

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板书设计: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元谋猿人:

最早、170万年

二、北京人:

时间:

70---20万年

生活方式:

群居生活

发展水平:

用天然火

三、山顶洞人:

时间:

1.8万年

生活方式:

氏族生活、工具进步

发展水平:

人工取火

[授课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史,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

上帝造人的传说(讲上帝造人的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的传说(让学生讲故事),反映了人类对自身的困惑。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终于认识到,人类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是由古猿的一支发展来的。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一、祖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元谋人

  建议教师先让学生看书第一页“我国遗址分布图”同时告诉学生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肥沃的土地是我们的衣食之潭,众多的江河给我们灌溉之利,纵横的山脉,茂密的森林蕴藏着丰富的宝藏。

早在远古时期,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上。

提出问题“在这些远古人类中,谁是我国最早的人类?

他的发现时间和地点?

”学生读书,并回答问题。

教师在肯定学生的回答后,简单补充一些有关元谋人的知识。

教师再次向学生提出问题,“看完我国遗址分布图后同学们有什么感想?

”学生的答案中会有分布较多或均匀的说法,教师少作补充后指出,我国是世界上目前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从而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北京人

  关于北京人建议教师先介绍有关贾兰坡教授的故事和北京人头盖骨发现、失踪的经过,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告诫他们——落后就要受欺,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同时引入一个考古学知识即只有发现了头盖骨才能复员古代人类的面貌。

这就是为什么元谋人的相貌不能够复员而北京人可以。

引起学生兴趣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1、地点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

  2、距今年代 约70万年至20万年。

  3、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建议教师让学生观察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并试着说一说北京人的的体质特征。

学生可能回答不全,教师补充。

(前额很低,眉骨粗大,鼻子扁平,嘴巴突出,头部微微前倾,还残留某些猿类的特征)。

  4、生活情况:

  ⑴使用打制石器。

  ⑵已经使用天然火。

会使用天然火之后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还用火照明,防寒、吓跑野兽。

用火烧烤食物,吃到了熟食,缩短了消化的过程,减少了疾病,促进了体质的发展。

北京人使用火,就增强了征服自然的能力。

  ⑶过着群居生活。

让学生阅读北京人的群居生活的段落,讨论:

北京人为什么过群居生活?

北京人群居生活的情况怎样?

学生结合课文和一些相关知识,应较容易地回答出答案。

(北京人生活的环境险恶,工具简单粗糙,只靠个人力量,无法生活下去。

所以,北京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几十个人在一起,依靠集体的力量打野兽,采集植物果实、根茎,过着群居生活。

)(北京人共同劳动,分享劳动果实,生活艰苦。

  通过北京人的生活情况的分析,使学生明白艰难险恶的自然环境逼迫类人猿为生存而斗争,制造简单粗糙的工具去获取食物,这个过程就是劳动。

劳动促进了人的发展。

如果不是环境险恶,类人猿不需劳动即能获得食物,人类也就不会出现了。

所以说:

劳动创造了人。

三、山顶洞人:

   1、时间:

1.8万年

2、生活方式:

氏族生活、工具进步

3、发展水平:

人工取火

4、读第5页最后一段,找出山顶洞人的生存年代和体貌特征。

学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

山顶洞人的头部复原图和北京人的头部复原图,比较两种居民的差别。

    读第6页第一、二段,多媒体展示:

山顶洞人的生活复原图及其使用的骨针和装饰品。

分析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学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问题:

动脑筋,海蚶是生活在海里的。

在山顶洞人人的洞穴中发现海蚶壳说明了什么问题?

你是怎样看的?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5、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区别:

名   称

时间

相貌

用    火

工具

社会生活

北京人

70~20万年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天然火

属旧石器时代

群居的生活

山顶洞人

18000年

同现代人基本相同

懂得人工取火

打制石器为主

已懂得磨制和钻孔技术属旧旧石器时代

氏族公社

 

作业:

阅读《上下五千年》,了解有关人类产生的更多知识。

小结: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三个远古居民的代表。

板书设计: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元谋猿人:

最早、170万年

二、北京人:

时间:

70---20万年

生活方式:

群居生活

发展水平:

用天然火

三、山顶洞人:

时间:

1.8万年

生活方式:

氏族生活、工具进步

发展水平:

人工取火

 

 

第2课原始的农耕社会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

2.探究过程

(1)教师出示探究问题:

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

(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认识。

(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3)展示历史图片:

观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

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如何:

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

(4)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体地点后,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情况,寻找分布特点。

 (5)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生产的内容后,让学生阅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小字,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

应怎样看这一现象?

(四)巩固小结

1.出示话题:

我国的原始居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你愿意生活在那个时代吗?

为什么?

(根据老师展示的历史实物图片,学生发挥想象力,任意选择一种居民设计、表演他们一天的生活)

2、 小制作:

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一个经济实用的表格,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明确农耕经济中的劳动分工。

(五)推荐作业

1、制作与本课农耕经济有关的自由阅读卡,可以是神化传说、历史故事,诗歌,也可以是农耕小知识。

2、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到农村感受一下农民耕作的苦与乐。

附:

板书设计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时间---距今7千年  2、生活位置:

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

3、农业:

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4、河姆渡居民会建造房屋,还会开挖水井。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五六千年  

2、生活位置:

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

3、农业:

半坡居民种植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4、半坡居民会制造彩陶。

三、大汶口居民

1、时间---距今四五千年2、地点---山东大汶口

3、在后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第3课   华夏之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生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快速阅读历史知识的能力及归纳概括的能力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