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流程再造管理的相关方法.docx
《企业流程再造管理的相关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流程再造管理的相关方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流程再造管理的相关方法
CompanyDocumentnumber:
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企业流程再造管理的相关方法
企业流程再造管理的相关方法
在进行企业流程再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科学的方法,这些方法来源于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
已经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这些方法确保了企业流程再造的成功。
方法一般由下列三部分内容组成
(1)方法的定义,相关概念和支持理论。
(2)方法的具体内容,包括专用语言和图形。
专用语言和图形可以明确地表达和描述关键信息,把复杂的客观现实,通过形象的语言和图形表达出来。
方便人们的理解和交流。
语言和图形的应用可以保留有价值的信息,剔除不真实信息。
(3)方法的适用范围
在不同的阶段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根据各阶段要完成的任务,精心配置方法。
确保流程再造的顺利进行。
方法促进了企业流程再造,提高了从组织成员中得到知识和信息的速度和准确性。
便于组织成员有效地交流信息。
作业成本法
80年代末,由RobinCooper与RobertKaplan提出了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简称ABC法,按照各项作业消耗资源的多少把成本费用分摊到作业,再按照各产品发生的作业多少把成本分摊到产品。
作业会造成资源的消耗,产品的形成又会“消耗”一系列的作业。
作业成本计算在成本核算上突破产品这个界限,使成本核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它以作业为单位收集成本,并把“作业”或“作业成本库”的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到产品。
作业成本法在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等方面都与传统成本法有根本的不同,对促进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是传统的成本方法所不能比拟的。
作业成本法提供了充分、准确、及时和相关性的信息,以优先考虑顾客的满意程度为目标,以顾客所关心的成本、质量、时间和创新为着眼点,通过对产品形成过程的价值链的分析,尽量消除非增值的作业,降低浪费。
其主要的分析手段是重点分析实际成本与理想成本的差额。
作业成本计算涉及的概念:
其内在联系如图3-1所示:
资源(Resources)
资源是成本的源泉,一个企业的资源包括有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生产维持成本(如采购人员的工资成本)、间接制造费用、以及生产过程以外的成本(如广告费用)。
作业(Activity)
作业是工作的各个单位,资源按照一定的相关性进入作业,例如,在一个顾客服务部门,作业包括处理顾客定单、解决产品问题以及提供顾客报告三项作业。
作业中心(ActivityCenter)
相关的作业归入一个作业中心。
它提供有关每项作业的成本信息,每项作业所耗资源的信息以及作业执行情况的信息。
资源动因(ResourcesDriver)
资源动因是分配作业所耗资源的依据。
分配到作业的每一种资源就成为该作业成本库的一项成本要素。
成本要素的知识有助于管理资源。
成本要素的价值在于它们清晰地揭露了哪些资源需要重新配置和利用。
作业成本库(ActivityCostPool)
作业成本库是与一项作业有关的所有成本要素的总和。
作业成本库的总成本反映出作业消耗的资源,因而有助于选择成本管理中的优选项目。
作业动因(ActivityDriver)
作业动因反映了成本对象对作业消耗的逻辑关系,每一个作业成本库都要通过作业动因分配到成本对象。
成本对象(CostObjects)、成本要素(CostElement)
成本对象是成本分配的终点,它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服务。
分配到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反映了成本对象消耗的作业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运作程序
在实际运用中,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程序如下:
(1)确认主要作业,确认作业中心。
确认和计量各种资源耗费。
一个作业中心即是生产程序的一部分。
如检验中心就是一个作业中心。
按照作业中心披露成本信息,便于管理层控制作业,评估业绩。
如图3-2作业成本法的运作程序。
价值链的分析是作业成本法的基础,通过对价值链的分析,可以判定哪些是增值性的作业,哪些是非增值性的作业,从而在建立之初便着手优化工序流程,减少非增值性作业使流程趋于合理。
在价值链分析的基础上,以能够识别单位产品、产品明细、产品批次为标准,以设备为基本单位,组合相关联的作业,组成一个作业中心。
作业成本法的首要工作就是作业的认定。
作业(Activity)是工作的各个单位(UnitsOfWork)。
作业的类型和数量会随着企业的不同而不同。
常见的分类方法是将作业按作业水平的不同,分为单位水平作业、批水平作业、产品水平作业及设备水平作业四类。
单位水平作业(Unit-LevelActivities)是生产单位产品时所从事的作业,例如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等,这种作业的成本与产量成比例变动,如果产量增加一倍时,则直接人工成本也会增加一倍。
批水平作业(Batch-LevelActivities)是生产每批产品而从事的作业,例如对每批产品的机器准备、订单处理、原料处理、检验及生产规划等。
这种作业的成本与产品批数成比例变动,是该批产品所有单位产品的固定(或共同)成本。
例如机器从生产某批产品,转向生产另一批产品时,就需要对机器进行准备。
当生产批数愈多时,机器准备成本就愈多,但与产量多少无关。
产品水平作业(Product-LevelActivities)是为支援各种产品的生产而从事的作业,这种作业的目的是服务于各项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例如对一种产品编制材料清单(BillsOfMaterials)、数控规划、处理工程变更、测试线路等。
这种作业的成本与单位数和批数无关,但与生产产品的品种成比例变动。
维持水平作业(Facility-LevelActivities)是为维持工厂生产而从事的作业,例如工厂管理、暖气及照明及厂房折旧等。
这种作业的成本,为全部生产产品的共同成本。
作业水平的分类能为作业成本信息的使用者和设计者提供帮助,因为作业水平与作业动因的选择有着内在关系。
从这我们也可以看出,传统成本法只考虑了单位水平作业,因此其制造费用的分配主要采用与单位有关动因的概念。
资源是企业生产耗费的最原始形态。
如果把整个企业看成是一个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投入产出系统,则所有进入该系统的人力、物力、财力等都属于资源范畴。
因此,资源可以简单地区分为:
(1)货币资源
(2)材料资源(3)人力资源(4)动力资源等几类。
有关各类资源耗费的信息可从企业的总分类账得到。
值得一提的是,作业成本计算法并不改变企业所耗资源的总额;作业成本计算法改变的只是资源总额在各种产品之间的分配额以及资源总额在存货和销售成本之间的分配额。
(2)确立各类资源的资源动因(ResourceDriver),将资源分配到各受益对象(作业),据此计算出作业中该成本要素的成本额。
按照作业成本计算的规则:
作业决定着资源的耗用量,资源耗用量的高低与最终产品没有直接关系。
专家们将这种资源消耗量与作业间的关系称作资源动因,资源动因联系着资源和作业,它把总分类账上的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
(3)各个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最终产出(产品、劳务或顾客)。
即将成本库中的费用分配到各产品中去。
其基本规则是:
产出量的多少决定着作业的耗用量。
传统的成本系统通过假定数量是唯一的动因,因而过分简化了成本的产生过程和核算过程。
在过去高度人工密集型的企业里,对动因所作的这种简单假定不会严重地歪曲产品的成本。
因为生产中涉及的主要成本是材料和人工,二者均可直接追溯至生产的单位数,而制造费用作为生产成本中的“杂项集合体”(Catchall)则并不重要(仅有少量的机器需要折旧和较低的服务成本)。
然而,在今天高度自动化的工厂环境里,情况则是大大的不同了。
由于自动化意味着更高的折旧费用、动力和其他同机器相关的费用,大多数制造成本均落入制造费用范畴。
显然,这种情况下假定人工“驱动”制造费用将导致不准确的产品成本计算。
而将数量动因扩展到一系列更为复杂的非数量动因,使得产品成本各组成项目“各得其所”地适用不同的动因,这无疑会改善制造费用分配,同时产生更为准确的产品成本计算。
作业动因是分配作业成本到产品或劳务的标准。
它们计量了每类产品消耗作业的频率,反映了产品对作业消耗的逻辑关系。
作业动因与前述的作业分类有关。
如是单位水平作业,则作业动因是产量;如是批别水平作业,则作业动因是产品的批量。
当作业动因计量的耗费等于或接近于产品对作业的实际耗费时,则产品成本就能得到准确的核算。
作业动因是产品和作业的联系,代表了产品或工艺的设计的改善机会。
作业成本法的计算公式
首先依据每个作业所消耗的资源,计算出各个作业的成本,然后按照产品所对应作业、作业动因计算产品的成本。
在企业流程再造时应用ABC方法,对重点的流程进行分析,可以量化流程实际消耗的资源,发现消耗大量资源的活动,为再设计流程提供依据,在新设计流程完成以后,对新流程进行评估。
方法模型
IDEF方法(IntegratedDefinitionFunctionModeling整合性定义方法论)最早源自美国空军的整合式电脑辅助制造计划(IntegratedComputerAidedManufacturing,ICAM),主要用于改善制造作业流程。
主要技术取自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方法(StructuredAnalysisandDesignTechnique,SADT)。
用以充分掌握并描述企业流程及各种活动。
IDEF方法是由一系列的方法组成,是一种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借助图形,清楚而严谨的描述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已经被列入美国联邦咨询处理标准(FederationInformationProcessing,FIP183,FIP184)。
在进行企业流程再造项目时采用IDEF方法,可以对系统厐大的组织进行快速有效的描述、分析、更改。
IDEF方法群包括:
IDEF0建立功能模型的建模方法和过程
IDEF1建立信息模型的建模方法和过程
IDEF3获取过程描述的具体方法
IDEF方法用于组织和系统的决策、行动和活动的建模。
IDEF0使用一种容易理解的图形语言,代表一个真实系统,有效的IDEF0模型有助于组织系统分析,便于模型的构造者和流程的执行者交流。
另外IDEF0建模方法确立了分析的范围,流程的设计者使用IDEF0方法,提高了认识和决策的一致性。
IDEF0模型的建立是企业流程再造的首要任务。
图3-3是基本的IDEF0模型图。
框图表示一种活动,是IDEF0最基本的元件,通常使用动词描述活动特性。
箭头表示输入(INPUT),控制(CONTROL),输出(OUTPUT),机制(MECHANISMS),箭头用以连接系统中各活动,箭头通常是由名词描述。
输入(Input):
实行或完成特定活动所需的资源,置于框图的左侧。
输出(Output):
经由活动处理或修正后的产出,置于框图的右侧。
控制(Control):
活动所需的条件限制,置于框图的上方。
机制(Mechanisms):
完成活动所需的工具,包括人员、设施及装备,置于框图的下方。
IDEF0方法不仅可以描述独立的活动,而且可以显示出由几个活动组成的连续流程,同时显示了各个活动的相互关系。
例如图3-4描述了产品A,B,C的生产过程,基本活动是建立机制、制造产品、检查产品。
建立机制的输出文档作为制造产品活动的机制,制造产品活动的产品A、B、C输出作为检查产品活动的输入。
建立IDEF0模型是自上而下的分解活动。
首先依据活动的边界划定IDEF0中的框图。
在顶层框图完成以后,根据实际流程,可以把活动分解成下一层更小的活动。
这种阶梯结构有利于确定模型的范围。
通过观察图形,得到更深入的理解,防止系统描述中不必要的繁琐和疏漏。
如图3-5。
IDEF0的建模步骤:
(1)定义范围:
流程分析主要集中在关键性流程。
(2)资料的收集:
了解流程的相关背景,包括相关人员、事物及制度。
建模需要与专家和流程的实际操作者广泛讨论。
对收集到的信息分类加工整理。
(3)针对收集到的资料绘图,根据IDEF0的绘制原则与符号设计原则。
(4)展示:
针对每个阶层撰写辅助说明文字,并与父阶层共同构成完整模型。
(5)确认:
模型建构者把初步的IDEF0图形和相关文件再次和相关人员进行讨论,确认最终结果。
IDEF0在企业流程再造中的使用方法
(1)获得现有流程的系统描述
使用IDEF0模型,获得现有流程的系统描述。
这些模型帮助流程设计者认识企业的现有流程和存在的原因,通过层层分解模型,流程的模型变得更加详细,同时包括时间和序列信息。
如果依据某个现有流程建立IDEF0模型是困难的,这也能说明这个流程是不必要的,或者是需要进行再造。
由此,确认企业流程再造的候选领域。
(2)识别再造的机会
在识别再造机会时,IDEF0模型可以突出存在的问题,确认非增值的活动,并且剔除非增值活动。
确定需要进一步详细分析的流程,重点是对高成本的活动进行更加详细的分析。
(3)设计新流程系统
完成现有流程描述以后,评估现有的系统,发现现有流程中存在的约束,确认参考技术和模型,在实施设计新流程时,继续使用IDEF0描绘新系统。
IDEF3直接获得系统、过程和组织的描述,同时包含状态、事件的优先程度和因果关系,表明一个特殊的系统和组织是如何工作的。
IDEF3用两种基本组织结构场景描述(Scenario)和对象(Object)来获取对过程的描述。
场景描述可以看作一个组织中,需要用文件记录下来的特殊的重复出现的情景,以及过程赖以发生的背景。
场景的主要作用,就是确认过程描述的前后关系。
对象则是任何物理的或概念的事物,对象的识别和特征抽取有助于进行过程流描述和对象状态转换描述。
每个IDEF3描述可以有多个场景和多个对象,它们组成了描述的各个部分。
IDEF3有两种建模模式:
过程流描述和对象状态转移描述。
过程流描述作为获取、管理和显示过程的主要工具,通过过程流程图反映了专家和分析员对事件与活动、参与这些事件的对象、以及驾驭事件行为的约束关系等的认识。
对象状态转移描述是IDEF3中用以获取、管理和显示对象的基本工具,通过OSTN(对象状态转移网络)图来表示一个对象在多种状态间的演进过程。
两者都是IDEF3描述方法的基本组成形式,它们能够交叉参考互为补充。
IDEF3过程流程图形描述的基本单元是行为单元(UOB,UnitofJob)由一个方块图表示。
UOB可以代表功能、行为、活动、动作、过程、操作、事件、说明书、决策、步骤,每个UOB代表了对现实的特殊观察,表明了事件的开始状态和变化的状态。
每个UOB可以被相关的UOB说明,这个过程叫分解。
UOB可以由一系列目标和关系加以说明,被称为详细说明。
图3-6显示了IDEF3的过程流程图。
图3-7显示了IDEF3过程流程图的分解。
行为单元(UnitofJob)通过接合(Junction)和连接(Link)与其它行为单元(UnitofJob)连接(图3-8)。
接合使用方形图表示,接合可将一种流程分成数种流程,或是将一种流程合并成一种流程的表达方式。
同时接合也可以表达在行为单元之间的结合是同步的,或是异步的。
连接主要用来指出行为单元之间彼此的限制条件。
连接分为1)领先连接(PrecedenceLink):
表示前一个行为单元结束后,下一个单元才能开始。
2)关联连接(RelationalLink):
代表两个行为单元有密切的关联。
系统的开发者利用IDEF3过程描述方法,得到现存或被设计系统的运行过程。
这一过程简单明了,包含了流程的先后次序和因果关系,显示了组织是如何处理特定的问题,明确了过程的重点和边界条件。
流程设计者使用IDEF3方法描述现有的流程,这些流程都是他们所经历的或观察到的。
不同的使用者可以得到相同的描述,便于进行分析思考和相互交流。
IDEF3在模拟过程分析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它可以针对微小的差别建立不同的模型。
在再造新的流程时,模拟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分析的重点是流程的输入,共享资源和要素的敏感性。
流程输入的分析
建立分离的模拟模型,模拟所有可能存在的输入方式,在实际的流程中,当输入由几个要素组成时,每个要素所占的比例是随机变化的,依据要素的不同的比例,会产生不同的输出。
这种输入的随机性会导致输出的随机性。
因此需要一种动态的分析方法。
通过模拟随机的行为,动态地设计和分析流程,可以保证新的流程与实际使用的环境符合。
共享资源的分析
一种资源由两个过程共享。
当这种资源是短缺的资源时,将影响流程的实施。
依靠IDEF3提供详细的信息,精确的分析共享信息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IDEF3模型可以迅速地产生分离事件的模拟模型。
模拟数据的分析将帮助合理的配置共享资源。
敏感性分析
流程设计者要估计改变某一要素时,对整个流程的影响,包括资源的使用和平均的流程处理成本。
模拟的敏感性分析可以定性地估计要素的变化。
IDEF3使某一要素的改变在模拟模型中直观地体现出来。
IDEF1信息建模方法主要用于对所建系统的信息资源进行分析和交流。
通过信息分析,提高信息的价值和竞争力。
主要内容是确立在组织中正在使用的信息;在对现有流程分析过程中,确立哪些约束是由于缺乏合适的信息引起的;实施新流程所需要的信息。
IDEF1明确了现存的信息,以及在企业内部需要被管理的信息。
IDEF1是一种组织方法,可以标定和分析信息。
IDEF1是一种分析的工具,可以完成对以下问题的分析
1)企业中信息的收集、保存、管理。
2)控制信息管理的规则。
3)企业中信息的逻辑关系。
4)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管理所导致的问题。
IDEF1使用简单的图形,有效的表达了信息规则,这些帮助建模者区分下列目标
1)真实的目标。
2)在现实目标中,物理和抽象的数据维护。
3)现实目标的情报管理。
4)用于查询、应用和管理的情报的数据格式。
IDEF1提供了一套规则和过程,用于指导情报模型的开发。
一个IDEF1方法提供了结构化的过程,用于组织的情报分析、结果的估计、过程的检验。
在建立信息模型时首先确认模型中有哪些实体(Entity),一个IDEF1的实体(Entity)代表了组织中真实和抽象的事物,一个IDEF1实体集(EntityClass)代表了实体的集合,区分实体的两个基本原则:
1)它们是永久的,组织可以对实体进行观察、加密、记录、组织、储存。
2)它们可以被分离,可以从其它实体中区分出来。
实体具有特定的属性(Attribute),属性记录了现实事物的特征值,集聚所有相同属性名字或属性值就形成了属性集(AttributeClass)。
属性值可以区分实体集。
凭借一个或多个属性集,把实体从实体集中区分出来的属性集被称为关键集(KeyClass)。
关联是实体和实体之间的联系,关联的发现和证实需要注意一个实体集的属性集是否含有所涉及的实体集的关键集。
一个关联集可以被认为是实体集之间的存在关系。
例如:
一个的关联是“工作于”连接了实体集“雇员”和实体集“部门”。
IDEF1方法使用模型表达,由实体集,属性集和关联集组成。
在IDEF1图中关联集由实体集之间的连接表示。
在连接的端部的菱形和连接的中部的半菱形代表关系集的额外的信息(主要的和附属的),图3-9介绍了这种方式。
IDEF1在企业流程再造情报需求分析中具有非常大的作用,IDEF1情报建模方法优化了情报需求的分析和确认。
特别是在现有流程分析完成,新设计流程刚刚开始时。
新设计流程情报模型将用于确认和结构化信息,对于建立和成功的完成新设计流程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们希望新设计流程情报模型比现有流程模型更合理和精确,不严格、冗余的、无用的信息不再需要被管理,同时保持组织竞争力的关键信息需要被管理。
新设计流程的IDEF1模型将获得新发现的信息。
例如:
基本的执行信息和自动办公信息,这些信息必须被确认和分析
方法
ASME标准,即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mericanSocietyofMechanicalEngineers)标准,ASME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清晰地表达流程中各个活动是否是增值活动。
清楚地显示非增值活动所在的环节。
使用ASME方法对现有流程进行描述,ASME采用表格的方式记录了活动、使用时间、以及操作对整个流程中所作的贡献。
下面以一个企业中领取物品的例子,说明ASME方法。
表3-1ASME表格
序号
活动
增值活动
非增值活动
检查(对数量和质量的检查)
输送(代表人员、物料、文件及信息的移动)
耽搁(代表在相继的操作之间暂时的存放、耽搁或停滞)
存贮(代表受控存贮如文件归档,这类存储不属于耽搁)
时间
(分钟)
操作者
1
取多联申领单
○
2
申领人
2
查找物件代码
○
1
申领人
3
填写多联申领单
○
5
申领人
4
送本部门经理批准
○
5
申领人
5
审查申领单
○
1
本部门经理
6
签字
○
1
本部门经理
7
送申请单到仓库主管部门
○
10
申领人
8
审查申领单
○
10
仓库部门经理
9
签字
○
1
仓库部门经理
10
送申请单到财务主管部门
○
10
申领人
11
审查申领单
○
10
财务部门经理
12
签字
○
1
财务部门经理
13
核实物品费用,登记部门预算
○
10
财务部门
14
送申请单到仓库
○
10
申领人
15
检查签字和申领单内容
○
5
文具库
16
列入出货清单
○
5
文具库
17
库房出货
○
10
文具库
18
捆绑领取物品
○
5
文具库
19
等待所有物品捆绑完毕
○
10
文具库
20
将物品记入部门账户
○
2
文具库
21
等待所有物品登记完毕
○
10
文具库
22
将申请单第一联存档
○
1
文具库
23
送物品和申请单第二联给申领人
○
10
文具库
24
申领人得到物品
步骤合计
11
4
4
2
2
时间合计(分钟)
43
35
26
20
11
135分钟
通过细致地列出领取文具的步骤,可以明白每个步骤的具体内容。
对公司而言用户尽快得到文具和运行成本最低是最重要的。
在现有的步骤中,审查和审批耗用了大量的时间,但事实上,很少出现经理不批准的行为。
同时经理审批的过程耗用了大量的时间。
因此可以用下列三个步骤代替上述过程:
从目录中查找物品代码。
打电话到文具库,告知所需文具。
仓库接受订单,申请人领用。
由此实例可以看出,ASME方法加深了我们对流程的理解,找出了增值活动和非增值活动,简便而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