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已经答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97927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已经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已经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已经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已经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已经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已经答题.docx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已经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已经答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已经答题.docx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已经答题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

班级学号姓名

一、单项选择: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是其(B)

A.理论基础B.核心内容

C.指导原则D.前提条件

3、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C )

A.广延性B.存在性 C.物质性D.可知性

4、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D )

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 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

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   D.运动是固有属性,物质是主体

5.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A)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

6.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D)

A.唯物论 B.唯心论 C.二元论 D.不可知论 

7.“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C)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B.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8.相对静止是(B)

A.不做任何运动的状态B.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C.绝对不变的状态D..绝对运动的状态

9.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

A.存在性 B.结构性 C.运动 D.客观实在性 

10、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 B )

A.质量互变的观点B.永恒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

11、“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对这两种观点是表述正确的是(A )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辩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12.矛盾有两个基本属性,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D )

A.客观性B.普遍性C.特殊性D.斗争性

13、“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 C )

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特殊性D.矛盾的同一性

14.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C )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D.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15.“失败乃成功之母”这一成语体现的哲学原理主要是(B )

A.质量互变原理B.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C.否定之否定原理D.必然与偶然的关系原理

16.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C )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方法  D.归纳演绎方法

17.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备一定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属于(D)

A.不可能性B.微小的可能性C.现实的可能性D.抽象的可能性

18下列各项中正确说明真理问题的是(A)

A.真理是有价值的B.有用即真理

C.真理是永恒的D.真理是万能的

19.认识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归根结底是由于( A )

A.社会实践的需要

B.人们追求知识的强烈欲望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

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共同作用

20.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C)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B、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C、.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D、可知论的认识论观点

21.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B)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22.划分两种历史观的根本标准是(C)

A.是否承认人类社会的内部矛盾

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23.历史人物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能起(A)

A.加速或延缓的作用B.改变历史发展方向的作用

C.决定性的作用D.创造历史的作用

24.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C)的标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

25..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C)

A.阶级斗争B.科学技术C.社会基本矛盾D.人民群众

26.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是(C)

A.在使用过程中能转移自身的价值

B.在使用过程中能满足人们的一定需要

C.在使用过程中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D.在使用过程中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价值也就消失

27.实践是指(D)

A.个人的生活活动

B.一切有利于自己的活动

C.人有目的的、达到真理性的认识活动

D.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28.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的二重性的关系是(B)

A.商品的二因素决定劳动二重性

B.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

C.两者互相决定

D.两者没有直接联系

29.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三个基本历史形态是(D)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C.奴隶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封建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资本主义时期的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30.划分两种历史观的根本标准是(C)

A、是否承认人类社会的内部矛盾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31.在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根本、最本质的关系是(A)

A生产关系 B交换关系 C分配关系 D消费关系

32.资本有机构成可以用符号表示为(A)

A.c∶vB.m∶vC.c+vD.m/(c+v)

33.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C)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34.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B)

A价值规律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C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 D按比例发展规律

3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是(A)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B.社会两大部类的比例失调

C.商品供给和需求的矛盾D.国家宏观调控的缺失

3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C)

A.生产过剩危机           B.生产不足的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37.年剩余价值率是(C)

A年剩余价值与固定资本之比

B年剩余价值与流动资本之比

C年剩余价值总量与年预付可变资本之比

D年剩余价值总量与年预付总资本之比

38.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是(B)

A.有利于所有国家B.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C.有利于发展中国家D.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

39.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根源于(A)

A.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B.市场供求关系的内在要求

C.竞争的压力D.垄断的需要

40.金融资本是指(C)

A、归银行支配而由工业资本家运用的资本

B、与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

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发展成的资本

D、国家参股和控股的金融机构的资本

41.帝国主义国家资本输出的根本目的是(A)

A获得高额利润和利息

B帮助落后国家发展经济

C完全代替商品输出

D阻止落后国家自然经济的瓦解

4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垄断组织有三种基本形式,其中一直是主要形式的是(A)

A国际卡特尔  B国际辛迪加

C国际托拉斯  D跨国公司

43.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B)

A.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C.社会总产值的构成问题D.国民收入的分配问题

44.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是(B)

A、有利于所有国家B、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C、有利于发展中国家D、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

45.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客观必然性是(A)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作用的结果

B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C经济危机规律作用的结果

D危机规律作用的结果

46.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的科学依据是( D )。

A.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B.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

c.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  D.剩余价值规律

47.下列说法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 D )。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今正处在低潮时期

B.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D.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48.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是由于创立了( C )。

A.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理论

B.劳动价值论和唯物史观

c.剩余价值学说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D.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

49.空想社会主义和空想共产主义都是( C )。

A.历史唯物主义  B.历史唯心主义

C.机械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50.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首要条件是( A )。

A.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

B.消灭一切阶级差别、三大差别

c.人们的共产主义觉悟极大提高

D.科学文化事业的极大发展,

二、多项选择:

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

A、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其理由有( ACD  )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没有意识就没有物质

C.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D.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3.下列选项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BCD)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C.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D.存在就是被感知

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BC)

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

5.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的有( ABCD  )

A.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

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C.没有矛盾的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同一

D.没有矛盾的同一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斗争性

6.下列各项属于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对立的表现的有( ABC  )

A、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则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

B、唯物辩证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则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

C、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形而上学则否认矛盾的存在

D、唯物辩证法否认矛盾的存在,形而上学则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7.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BD)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8.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会导致( BD  )

 A.唯物主义决定论   B.经验论 C.相对主义诡辩论   D.唯理论

9.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之所以能起促进作用在于(ABC)

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

B.它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

C.它能被群众所掌握

D.它不完全受具体的社会存在的制约

10.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的内容的有(ABCD)

A.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B.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先进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D.生产力必须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存在

11.辩证的否定是(ABCD)

A.事物的自我否定B.事物发展的环节C.事物联系的环节D.扬弃

12.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ABC  )

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D.人民群众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13.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包括(ABC)

A.实践关系B.认识关系

C.价值关系D.主从关系

14.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是指(CD)

A.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B.真理既具有绝对性也具有相对性

C.真理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D.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15.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木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和大量的观察研究,这一事实表明(ACD)

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B.人类已能预测一切自然现象

C.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正在不断的深化

D.不可知论是错误的

16.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会导致( BD  )

 A、唯物主义决定论   B、经验论 C、相对主义诡辩论   D、唯理论

17.“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ABD)

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力量

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

18.“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的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BCD)

A.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

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互相依存和渗透的

19.十六世纪末,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结论。

这件事说明(ABCD)

A.发展真理必须解放思想

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真理是在同谬误斗争中发展的。

20.马克思主义“是任何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条件;为了找到这种策略,需要的只是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ABCD)

A.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B.马克思主义必须和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C.必须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D.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是对现存的历史活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

21.爱因斯坦1939年在获悉铀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后,曾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

然而,让爱因斯坦感到意外的是,“二战”结束前夕,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悍然将原子弹用于战争。

这对爱因斯坦震动很大,从此开始投身反对核战争的运动。

这段材料蕴涵的哲学原理是( CD )

A.真理和价值总是一致的         B.真理和价值总是不一致

C.真理和价值都是人类活动要追求的目标

D.真理和价值统一于人类的实践之中,最终由实践检验

2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原因在于(BC)

A.真理的相对性B。

真理的本性

C.实践的特点D.实践的有条件性

23.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的内容的有( ABC  )

A、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B、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先进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D、生产关系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  

24.劳动的二重性是(CD)

A.私人劳动B.社会劳动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25.以机器设备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 AC  )

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 C.固定资本D.流动资本

26.下列因素中属于内涵的扩大再生产的范围的是(BCD)

A扩建工厂增添设备  B提高劳动者素质

C提高机器设备利用率 D应用新的科学技术

27.下列生产要素中属于固定资本的是(BCD)

A原料 B厂房 C机器 D设备 

28.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 ABD  )

A.维持劳动者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B.养育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C.劳动者维持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价值D.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费用

29.产业资本正常运动所必须经历的三个阶段是( ABC  )

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价格形成阶段

30.金融寡头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统治者,在经济和政治领域实现的统治和控制的方式分别有(BC)

A.普选制B.参与制C.个人联合D.经济援助

31.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 ACD  )

 A、竞争引起垄断  B、垄断消除了竞争C、垄断不能消除竞争 D、垄断使竞争更激烈

32.科学社会主义主要理论来源是( BCD)。

A.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B.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C.德国古典哲学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33.无产阶级之所以能承担起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的原因是( ABCD)。

A.无产阶级是先进的阶级 B,无产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

C.无产阶级是受剥削受压迫最重的阶级 D.无产阶级是最强大的阶级

34.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BCD)。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夺取国家政权

C.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35.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 CD)。

A.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 B.坚持按劳分配的标准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6.《共产党宣言》提出的无产阶级取得政治统治以后的任务是( ABCD )

A、用革命的暴力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

B、一步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彻底消灭私有制

C、把全部生产资料集中在国家手中,使国家有计划地组织生产

D、大力发展生产力,尽快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37.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所具有的特征有(  ABC )

A、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   B、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C、国家开始消亡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8.在中国,要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四化宏伟目标,只能(BD)

A.从国外的各种现成的模式出发B.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C.从马义著作中个别论断的出发D.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

39.社会主义民主是( ABCD  )

A、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B、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C、绝大多数人的民主     D、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40.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 ABCD  )

A、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B、按劳分配

C、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共产党的领导

3、简答题

1.如何理解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答:

(l)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只有在实践中人们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2)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材料以及新的认识工具;实践还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缎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了认识的发展。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它是联结主观认识和认识对象的桥梁,因而能把认识与对象相对照,判定认识是否正确。

2.简述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答: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创造的社会物质财富,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保障。

人民群众的这一创造作用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一原理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因为作为人民群众主体的劳动群众,乃是生产力的体现者。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首先,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科学、文化、艺术的惟一源泉;其次,劳动群众为人们从事精神文化活动提供了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再次,劳动知识分子在精神财富的创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既是社会革命的决定力量,又是社会改革的决定力量。

社会变革、社会改革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不可能自发地起作用,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这一社会变革的主体才能实现其作用。

总而言之,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社会变革的主体,同时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3..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及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持的正确态度

答:

(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它们并非不同的真理,而是同一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和方面,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2分)

(2)把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它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它正确地反映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因而它有绝对性的一面。

但是,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穷尽一切事物及其规律,仍然需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它又具有相对性的一面。

正因为马克思主义真理具有绝对性,所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又因为它具有相对性、所以我们又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它、发展它。

既坚持又发展,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只有坚持,才能发展;只有发展,才是正确的坚持。

(3分)

4.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钥匙”。

第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5.简述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答:

第一,实践标准的确定性,首先是指在任何情况下实践都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此外没有其它标准;其次是指无限发展的实践最终一定能鉴别认识的真理性。

这也是绝对的。

第二,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首先是指实践总是具体的、历史的,它不能完全证实或驳倒现有的一切认识,而只能证实或驳倒其中的部分认识;其次是指实践检验认识是一个过程。

第三,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是辩证统一的,这是真理标准问题上的辩证法。

6.简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