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94201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14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doc.docx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doc.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doc.docx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doc

南京晓庄学院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本科培养方案

 

二○一二年十月

 

第一部分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计划”实行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培养分为校内培养和企业培养两个部分:

本科生保持4年学制不变,基本学制为四年。

分校内培养和企业培养两个阶段,采用3+1模式:

前三年校内学习为主,并从第二学年开始,每学年设置1-2门校企共建课程,完成1-2个完整的项目实训或课题;第四年完成工程实践训练、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其中企业学习阶段累计不少于一年。

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实行学校、企业双导师制指导模式,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企业的业务水平高、管理能力强、责任心强的人员联合指导。

进入卓越工程培养阶段,为学生配备校内和企业双导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企业生产实际需要选定合适的课题或方向,指导学生开展工程科研训练,要求学生定期提交进展报告,进展报告中要反映学生的学术成果,如设计报告、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竞赛获奖等。

组织学生开展工程学术问题交流,通过科研氛围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工程实际研究兴趣和科研探索精神。

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期间,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和双导师优势,指导学生在企业开展现场实践和课题研究,能够实施设计解决方案并且参与相关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一、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具有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所具备的人文精神以及人文、社科方面的背景知识,具有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在电子信息领域内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及基本技能,具有在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习与研究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从事电子信息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育和管理等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设计型后备的卓越工程师。

二、基本规格要求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的学生掌握电子工程与信息工程基础理论与方法,具有电子工程、数字信号处理(DSP)、嵌入式软硬件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了解和运用产业界最新的技术,富于创新精神,学生毕业后,具备直接设计与实现电子产品与系统软硬件的能力。

(一)综合素质的培养

1、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掌握社会发展及其规律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具有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具有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富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

3)做合法的社会公民,有法制意识和观念,以法律为准绳,按法律办事。

4)诚信做人、做事、做学问。

5)具有协调配合的团队精神和能力。

2、较高的文化素质

1)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传统的道德美德和民族精神;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文、史、哲等)知识。

2)具有一定的音乐、美术、艺术的鉴赏力和品味。

3)具有较强的现代意识、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等。

4)要有自我控制能力,能够理性处理生活、情感、工作和学习中各项关系。

5)富有合作精神,善于与人交往。

3、良好的身心素质

1)健康的身体,良好的体魄。

2)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正确的自我认识,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培养优良的气质与性格,坚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

(二)专业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1、良好的科学素质

1)具有逻辑思维、辨证思维、形象思维的能力,有理性的批判意识,尊重客观事物发展的、科学的、务实的思维方法。

2)掌握电子信息及相关技术的科学研究方法,尤其是分析电子系统、处理电子信息的基本方法。

3)崇尚科学、求真务实,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4)了解自然科学的重要发现和主要进展,了解专业发展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具备一定的多学科交叉学习能力和思维方法。

2、优良的工程素质

1)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实践意识、质量意识、节约资源和低碳与保护环境意识,能从实际出发分析工程问题,解决工程问题。

2)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能较好地分析和处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相关技术问题。

3)在科技开发和工程实践中具有市场意识和价值效益意识。

4)敢于革故鼎新,在实践中敢于且善于使用新技术、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思想。

3、具备从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领域的系统设计、开发及应用的工程技术知识

1)具有比较扎实的工程数学和物理基础,比较强的逻辑及形象思维能力,及对问题的总体把握和归纳能力

2)较系统的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包括电子信息基础知识;计算机控制及应用技术等。

3)掌握电子系统和计算机控制方面的基础理论、设计方法,接受电子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电子系统设计、开发、调测、管理和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

4)了解电子工程在工业应用中的地位和其核心作用,了解电子工程与相关产业发展的关系,了解电子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5)具有自主学习能力与获取新知识和追踪本专业行业发展动态的能力,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4、结合企业工程实践,具备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和工程技术分析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

1)电子系统工程项目需求分析的能力。

能够及时了解电子工程领域技术发展以及用户的需求变化,运用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和检测技术,提出改善现有应用系统的方案,探索和发现本领域的新技术、新应用。

2)具有电子系统工程项目总体架构设计与开发的能力。

能够有效整合现有相关技术资源,参与并完成工程应用系统解决方案的设计、开发,并能综合考虑系统开发成本、产品质量、安全可靠性以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能够选择完成应用系统所需的架构设计、开发方法,确定最优解决方案。

3)电子电路系统工程项目集成与测试的能力。

综合运用系统集成与测试的理论与方法,能够对完成的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细致的调试和测试。

4)电子工程系统工程项目评估能力。

制定评估解决方案的标准并参与相关评价,对工程项目应用结果与系统最初设计目标进行对比评估;

5)主动收集应用系统的反馈信息,进一步提出改进方案;

6)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以及初步的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以及工程项目集成的基本能力。

5、具备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及良好的工程素质

1)在企业实践期间,充分了解企业文化,并与企业工作人员积极进行沟通交流。

2)能够进行或参与工程项目相关文件的编纂,如投标书、申请项目变更等。

3)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自信、灵活地处理新的和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能够很快地融入到企业的实践环境中;

4)能够跟踪本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具备收集、分析、判断、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

5)具备团队合作精神,特别是工程系统中的协调、管理、竞争与合作能力,在到企业进行工程实践时,能够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

6)具备良好的工程素质和和创新创业能力,在到企业完成毕业设计的阶段,能够独立完成具有创新性的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开发。

(三)工程能力的培养

1、文化素质培养

为加强人文素养、科学精神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在通识教育层开设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与艺术方面的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供学生选修。

向学生推荐人文书籍阅读目录,指导学生读中外文学名著或文化、历史、艺术基本理论方面的书籍,以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素养,增加学生的文化交流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文化、艺术类社团活动,并根据学生参与实际情况给予相应学分;组织学生参加写作、演讲、辩论、人文知识等竞赛,以增加学生现代社会问题和社会知识的深入了解,多途径拓宽学生的人文和社会知识面。

2、工程实践与科研能力培养

培养方案中,除设置电子信息相关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相应的课程实验和综合实践环节外,还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1)整合、重组课程体系。

着力改变单纯以学科的系统性为标准构建课程体系的观念,密切结合现代工程技术发展和企业需要,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职业素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为目标设计课程体系。

压缩课堂讲授学时,扩大实践学时;专业实验和基础实验均安排了验证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引导学生掌握通过实验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和企业学习留出更多时间和空间。

2)改革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中,依托各专业实验室,考虑采取基于项目的在做中学的教学模式。

以工程应用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向,以大作业、专题研究报告、研究性实验报告等载体的探索式学习模式,注重培养学生从工程全局出发,综合运用知识、各种技术和现代工程工具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强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

3)建立多元化的工程实践训练体系

积极引导组织学生参观先进技术展览、参加各学科前沿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开阔视野,了解学科前沿知识和动向,激发学习兴趣,寻找学习兴奋点,增强活力;鼓励及扶持学生在课余参与开放性、创新性实验项目,积极参与各类电子设计比赛;鼓励学生参加有关的技能培训以及国家、省(市)以及国内外知名企业组织的各种资格认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鼓励学生参与兼职助学等社会实践项目,提高市场调研、商业实践、管理实践等在社会实践中的比例,引导学生创业成才。

4)强化基于企业的工程实践

加大企业和学校之间人员的互相流动,建立一定的激励制度鼓励专任教师进企业锻炼,企业界精英进学校兼职教学,考虑从高年级开始建立企业和学校双导师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企业生产现场实际需要选定合适的课题或方向,指导学生开展工程科研训练,要求学生定期提交进展报告,进展报告中要反映学生的学术成果,如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竞赛获奖等。

组织学生开展工程学术问题交流,通过科研氛围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工程实际研究兴趣和科研探索精神。

依托校外人才培养基地进行工程实习和毕业设计,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和双导师优势,指导学生在企业开展现场实践。

从二年级开始组织学生到相关的企业参观学习,目标是结合课程的理论学习所进行的现场参观、考察、讲解和操作,使学生验证、理解并掌握课程理论的内容,并提高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完成了本专业的全部理论课程之后,到企业进行专业综合性工程实践,专业综合性工程实践主要采取跟班工作或代岗工作方式,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并掌握等完成电子系统的设计调试过程及企业各部门的设计生产和施工过程。

企业在实习过程中,安排具有工程师资格的现场人员做指导教师,锻炼学生的专业综合应用能力。

鼓励学生在企业进行或参与课题研究,能够实施设计解决方案并且参与相关评价,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在毕业设计阶段,毕业设计题目和内容由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共同制定,设计指导采取双导师制,在企业完成结合的实际工程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与实践。

使学生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规格说明

培养规格直接对应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应用型工程师培养的通用标准”:

1、具备较丰富的工程管理、经济、社会学、法律、艺术等人文科学素养,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对应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应用型工程师培养的国家通用标准”的“一”。

知识、能力

实现(课程名称)

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法律观。

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

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律基础

正确认识国史国情,把握中国社会发展规律。

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实践能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

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实践能力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和本质特征。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生活中、实践中的问题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为保持和增强其职业能力,检查自身的发展需求,制定并实施继续职业发展计划

职业发展规划、第二课堂等

2、具有从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相关领域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项目经济管理知识——对应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应用型工程师培养的国家通用标准”的“二”。

知识、能力

实现(课程名称)

极限、微积分、常微分方程和级数

高等数学

矩阵、线性方程组、线性空间、特征值、二次型等

线性代数

复变函数积分、解析函数、级数、留数理论、傅里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场论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随机事件及概率,数字特征、中心极限定理、参数估计、假设检验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力学、电磁学、光学、热学、近现代物理知识

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

3、具备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及计算机使用、编程、调试、开发的能力——对应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应用型工程师培养的国家通用标准”的“二”、“四”。

知识、能力

实现(课程名称)

计算机辅助设计、行业软件安装与使用,软硬件系故障解决、系统优化,操作系统环境配置。

计算机基础、工程图学与计算机绘图、MATLAB基础、电子电路仿真、微机原理、面向ICCAD的软件技术

程序设计方法、程序设计应用能力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4、系统掌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技术知识,了解电子信息工程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政策、法律和法规——对应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应用型工程师培养的国家通用标准”的“四”、“八”。

知识、能力

实现(课程名称)

电路分析基础、半导体器件、放大电路、负反馈、集成运算放大器、直流电源、谐振电路与阻抗变换、高频放大、通信调制与解调电路、反馈控制电路与频率合成等模拟电子线路设计知识

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高频电路

电路分析,模拟电路和通信电路设计能力

电路分析与模拟电路实验,高频电路原理实验

数字组合电路和时序电路设计与综合、PLD和FPGA技术知识

数字电子技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VHDL

数字逻辑和数字系统设计能力

数字电路实验、EDA实验

微处理器组成结构、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等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

微机控制电子系统能力

微机实验、单片机实验

信号分析、线性系统分析、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离散傅里叶变换和快速傅里叶变换、数字滤波器设计

信号与系统特性、信号处理能力

信号及其频谱的概念、信号与系统时域、频域、复频域的关系及其分析方法、数字频谱分析、离散傅里叶变换、FFT算法、数字滤波器的设计与应用

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及实验

随机信号分析、信道、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模拟信号的数字化、同步、信道编码

通信原理

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行业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专业认知、技术讲座、电子产品策划与设计

本专业领域相关政策、法律和法规

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律基础、专业英语

5、具有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电子电路、典型的电子系统及信息系统等工作原理、工程设计、调试方法,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对应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应用型工程师培养的国家通用标准”的“五”。

知识、能力

实现(课程名称)

电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的设计与系统综合设计与实现

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EDA知识,原理图,PCB图设计,模拟电路分析、设计、仿真、制作、调试、故障排除、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字电路的分析设计,单片机系统的设计与制作,硬件调试,软件编程,软硬件联调,与人合作的能力,查询资料的能力,实践工程能力

电子电路仿真、VHDL与数字系统设计、综合电子设计、微机控制系统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

工程训练、项目实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企业实践中产生的新工艺、新技术、新知识

工程实践训练、综合电子设计、技术讲座

综合工程实践能力

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6、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电子信息工程相关领域产品开发、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具有一定的电子信息工程相关领域的企业项目研发经验——对应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应用型工程师培养的国家通用标准”的“六”、“九”。

知识、能力

实现(课程名称)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工程实践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科技创新和学科竞赛

能够跟踪本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具备收集、分析、判断、归纳和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

专业讲座、专业课程撰写课程报告、工程实践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了解市场、用户的需求变化以及技术发展

工程实践训练、电子产品策划与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参与工程解决方案的设计、开发

考虑成本、质量、环保性、安全性、可靠性、外形、适应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找出、评估和选择完成工程任务所需的技术、工艺和方法,确定解决方案

参与制订实施计划

实施解决方案,完成工程任务,并参与相关评价

参与改进建议的提出,并主动从结果反馈中学习

7、具有信息获取和职业发展学习能力,具备文献检索、科技写作能力——对应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应用型工程师培养的国家通用标准”的“七”。

知识、能力

实现(课程名称)

具有信息获取和职业发展学习能力

专业认知

中英文文献检索的能力

大学英语、科技文献检索

中英文科技写作的能力

工程实践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8、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可运用其进行技术相关的沟通和交流——对应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应用型工程师培养的国家通用标准”的“十一”。

知识、能力

实现(课程名称)

能够使用技术语言,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沟通与表达

国际合作联合培养*

语言与文学知识、作品阅读与分析、写作

语文、文学艺术鉴赏

运用外语进行沟通与交流

大学英语读写、大学英语听力、大学英语口语、双语课程

能够进行工程文件的编纂,如:

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任务书、投标书等,并可进行说明、阐释

毕业设计(论文)

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控制自我并了解、理解他人需求和意愿

工程实践训练、课外社会实践活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自信、灵活地处理新的和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

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并具备一定的协调、管理、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工程实践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9、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和环保意识——对应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应用型工程师培养的国家通用标准”的“三”、“十”。

知识、能力

实现(课程名称)

掌握一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的法律法规、标准知识以及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

遵守所属职业体系的职业行为准则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专业认知

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和环保意识,并承担有关健康、安全、福利等事务的责任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为保持和增强其职业能力,检查自身的发展需求,制定并实施继续职业发展计划

职业发展规划、第二课堂等

良好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意识

工程实践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说明:

1、本培养规格中强调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及计算机技能的培养,突出知识交叉与融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通过参加各类学生科技竞赛,丰富实践教学模式。

2、本培养规格中,企业深度参与,贯穿培养方案始终,分布于各个学期。

通过对学科主干课程的分类与设置,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背景、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培养,把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三、课程设置基本框架

本培养方案参考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应用型工程师培养的国家通用标准”,以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工程实践与科研训练为主线,划分为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综合教育三个层次。

其中:

(一)通识教育

按照工程人才培养的共性要求和培养高素质社会人的要求而设置,并为推进全面素质教育奠定基础,包括通识教育必修课程、通识教育任选课程两个模块。

在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中,设置了由“政治思想理论课、体育、军事理论、英语、计算机基础”等系列课程构成的必修课程,由人文科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系列课程构成的选修课程。

使学生具备较丰富的工程管理、经济、社会学、法律、艺术等人文科学素养,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在通识教育阶段,于第二学期进行“专业认知实践”,将向学生介绍本专业的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参观实验室,及邀请企业参与进行讲座,发挥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使学生尽早融入专业实践之中。

(二)学科专业教育

培养电子工程人才必备的自然科学和电子科学与技术相应学科工程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

设置大类学科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程两个模块,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学科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

大类学科基础模块是培养工程人才在大类学科专业领域中必要的、最基础的知识和能力、建立科学思维方式、研究方法而设置的理论与实践类课程,主要是在第二学年完成,主要课程为:

数学和物理及实践类课程。

使学生具有从事电子信息工程相关领域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项目经济管理知识。

专业主干课程是本专业的核心理论与实践类课程,是专业的基础与核心,主要包括:

电子电路、信号系统、微机接口、通信原理、高频线路、数字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等。

通过专业主干课程的实践训练及电子竞赛、工程实践训练、毕业设计(论文),加强学生了解工程实际、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多种技术和现代工具,通过实验、分析、计算等手段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与职业意识,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主干课程培养机构示意图

(三)综合教育

使学生深入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工程理论和应用知识,培养学生该专业方向所必须的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能力。

其中各类工程应用与实践课程大多数在企业以工程科学研究训练为载体的工程专题课程和工程实践。

通过综合教育模块,使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建立系统工程的整体知识框架;形成专业知识复合,逐步形成电子控制系统设计、调试、工程建设到运行控制、运营管理整个过程的系统性、综合性和创造性的思维品质,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企业工程实践紧密结合,设置独立的实验课程和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在校内各基础和专业实验室进行基本技能训练。

其他和企业紧密相关的综合实践在企业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完成。

(四)企业实习和工程项目训练

本培养方案按照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应用型工程师培养的通用标准”。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将工程实践训练扩展按照地点分为校内和企业两大部分。

校内:

从第三学年开始,每学年设置1-2门校企共建课程,完成1-2个完整的企业课题,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

企业:

要求学生累计一年在企业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

(详见“企业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基本框架见下表1。

课程模块

课程类别

最低毕业学分

占总学分的比例%

备注

必修

选修

通识教育模块

通识教育必修课程

37

21.765

综合基础知识:

思想政治理论及其实践、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及军训、体育等

基本技能:

英语、计算机

通识教育任选课程

6

3.53

社会科学类、经济与管理类、人文科学与艺术类等

学科专业模块

学科基础课程

26

15.3

工程科学基础:

数学、物理、工程学概述

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理论课

33

19.4

部分含课内实验

专业核心实践课

(部分企业完成)

7

4.1

综合教育模块

综合素质课程

专业综合选修课

(部分企业完成)

10

29

22.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