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内科学》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93978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内科学》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小儿内科学》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小儿内科学》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小儿内科学》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小儿内科学》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儿内科学》教学大纲.docx

《《小儿内科学》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内科学》教学大纲.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儿内科学》教学大纲.docx

《小儿内科学》教学大纲

《小儿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及地位

1.该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

小儿内科学为各临床专业学生进入临床见习、实习和今后医务工作前获得专科知识而设置,对于培养出全面和高素质的医生起到重要作用。

2.该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小儿内科学是一门医学临床必修课程,是内外妇儿医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3.该课程在专业学习目标中的作用以及该课程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小儿内科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并与临床联系紧密,须在前期学习了中西医的基础理论(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生理学、病理学、西医诊断学等)后方可教学。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对待病患的仁爱之心,建立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大胆求索的学习态度。

2.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小儿内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常用儿科诊法治法,了解古代中医儿科的成就和现代儿科学的一些新进展。

3.技能目标

1)专业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儿科常见病的病因病机、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常用方药。

2)方法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分析思路,中医辨证论治及西医治疗方法,了解危重病的抢救及治疗方法。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一般安排在第七个学期,本课程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儿童不同于成人的生理病理特点,继而理解儿科疾病的特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重点掌握儿科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疾病的诊治,培养学生的仁爱精神和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

难点是小儿液体疗法。

重点章节是第四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十四章、第十七章。

难点章节是第二章。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小儿内科学》教学以多媒体教学法为主,在教学中要多开展讨论、案例分析等丰富的教学活动。

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PBL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来。

根据各章节内容的需要,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时数分配表

《小儿内科学》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采用何种多媒体教学手段

章节

主要内容

讲授

实验

实践

指导自学

小计

第二章

第七节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和液体疗法

3

幻灯、讨论

第三章

第一节新生儿分类特点与护理

2

幻灯、视频

第二节新生儿黄疸

2

幻灯、讨论

第四章

第二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

幻灯、病案

第三节急性支气管炎

2

幻灯、讨论

第四节肺炎

2

幻灯、病案

第五节支气管哮喘

2

幻灯、讨论

第五章

第二节病毒性心肌炎

2

幻灯

第六章

第二节小儿口炎

1

幻灯、讨论

第四节小儿腹泻

3

幻灯、讨论

第七章

第二节急性肾小球肾炎

2

幻灯、病案

第三节肾病综合征

2

幻灯、讨论

第八章

第四节病毒性脑炎

2

幻灯、病案

第六节脑性瘫痪

2

幻灯、操作

第九章

第一节儿童多动综合征

1

幻灯、讨论

第二节多发性抽动症

1

幻灯、讨论

第十章

第三节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2

幻灯

第四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

幻灯、讨论

第十一章

第三节性早熟

1

幻灯

第十二章

第三节过敏性紫癜

2

幻灯、病案

第四节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2

幻灯

第十三章

第二节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2

幻灯、讨论

第三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2

幻灯

第十四章

第一节麻疹

2

幻灯

第三节幼儿急疹

1

幻灯、讨论

第四节猩红热

2

幻灯

第五节水痘

1

幻灯

第六节手足口病

1

幻灯

第七节流行性腮腺炎

1

幻灯

第十七章

第三节积滞

1

幻灯

第四节厌食

1

幻灯

第七节惊风

2

幻灯、讨论

第八节遗尿

1

幻灯

共计

56

0

8

64

(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王雪峰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参考书:

1.《儿科心鉴》朱锦善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2.《儿科学》(第8版),王卫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网络资源:

丁香园儿科频道

(七)考核与评价

考核形式:

终结性考核,即期末闭卷考试。

评价方式:

形成性评价。

评分标准:

终结性考核占70%,形成性评价占30%(主要考察考勤、自评、互评、课后作业、课堂小测验等方面)。

三、教学内容纲要

《小儿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二章儿科学基础

第七节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和液体疗法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2、熟悉常见的水、电解质紊乱。

3、掌握液体疗法的计算原则。

4、熟练掌握小儿补液原则。

(二)教学内容

1、小儿水代谢的特点。

2、脱水的程度和性质的判定。

3、儿科液体疗法常用溶液。

4、液体疗法的计算。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3学时。

配合模拟计算、课堂讨论。

第三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一节新生儿分类、特点与护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新生儿分类的方法。

2、熟悉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

3、掌握正常足月儿的标准。

4、熟练掌握正常足月儿的胎龄。

(二)教学内容

1、新生儿分类根据胎龄、出生体重、出生体重和胎龄的关系的分类方法。

2、正常足月儿与早产儿的外观特点。

3、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生理特点。

4、新生儿的护理。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

视频多媒体教学。

第二节新生儿黄疸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生理性胎黄和病理性胎黄的区别。

胎黄的预防。

2、熟悉新生儿黄疸的中医病因病机和西医发生机制。

3、掌握新生儿黄疸的中医辨证论治和西医治疗方法。

4、熟练掌握阳黄的治疗方药。

(二)教学内容

1、新生儿黄疸的概念。

生理性胎黄与病理性胎黄的区别。

2、新生儿黄疸诊断要点。

3、胎禀湿蕴、脾虚的病因。

湿热、寒湿蕴郁肝胆,久则气滞瘀积的病机。

4、新生儿黄疸辨证要点、治疗原则。

5、湿热郁蒸证、寒湿阻滞证、气滞瘀积证分证论治。

胎黄动风证、胎黄虚脱证的辨证与急救。

6、西医病因治疗和光照疗法。

7、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调护。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

分组讨论配合临床见习、多媒体教学。

第四章呼吸系统疾病

第二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2、熟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症状和中医病因病机与辨证治疗。

3、掌握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特点。

4、熟练掌握常见中医兼夹证的产生机理与辨证治疗。

(二)教学内容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特点。

2、感受风寒、感受风热、感受暑湿及感受时邪的病因。

风寒、风热、暑邪、时邪犯表,肺卫失宣的病机。

3、主证风寒感冒证、风热感冒证、暑邪感冒证、时邪感冒证分证论治。

4、小儿感冒兼夹证夹痰、夹惊、夹滞的病机及其辨证论治。

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西医对症治疗。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l学时。

案例性教学配合临床见习、多媒体教学。

第三节急性支气管炎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急性支气管炎的儿科发病情况。

2、熟悉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和中医病因病机。

3、掌握急性支气管炎常见证候的辨证论治。

4、熟练掌握支气管炎的八纲辨证。

(二)教学内容

1、急性支气管炎的概念。

2、急性支气管炎的儿科发病情况。

3、风寒、风热、风燥犯肺导致肺失宣肃的病机。

4、风寒咳嗽、风热咳嗽、风燥咳嗽的鉴别与分证治疗。

5、急性支气管炎的西医治疗。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

分组讨论配合临床见习、多媒体教学。

第四节肺炎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肺炎的概念和发病情况。

2、熟悉肺炎的诊断要点。

3、掌握肺炎的病因病机。

4、熟练掌握肺炎常证与变证的辨证论治。

(二)教学内容

1、肺炎的概念,主证,儿科临床发病情况。

2、肺炎的临床诊断。

3、常证风寒、风热、痰热、毒热闭肺,阴虚肺热、肺脾气虚,导致肺气闭郁、宣肃失司的病机;变证心阳虚衰、邪陷厥阴的产生机理。

4、肺炎常证与变证的演变与转化。

常证风寒闭肺证、风热闭肺证、痰热闭肺证、毒热闭肺证、阴虚肺热证、肺脾气虚证,变证心阳虚衰证、邪陷厥阴证分证论治。

5、肺炎的西医治疗。

6、心力衰竭的西医诊断与抢救治疗。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

案例教学配合临床见习、多媒体教学。

第五节支气管哮喘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哮喘的儿科发病情况。

2、熟悉哮喘的病因病机。

3、掌握哮喘发作期与缓解期的辨证论治。

4、熟练掌握哮喘的诊断标准。

(二)教学内容

1、哮喘的概念,发病情况。

2、哮喘与肺炎的鉴别诊断。

3、肺、脾、肾功能失调,痰饮内伏的内因,与感受外邪、接触异物、异味的外因和哮喘发病的关系。

4、外邪、异气引动伏痰,痰阻气道,肺失肃降的发作期病机;肺脾气虚、脾肾阳虚、肺肾阴虚的缓解期病机。

哮喘寒、热、虚、实病机的演变与转化。

5、发作期风寒束肺、痰热阻肺、外寒内热,迁延期风痰内蕴,肺脾气虚、风痰内蕴,肾气亏虚,缓解期肺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肺肾阴虚证分证论治。

6、哮喘持续状态的治疗。

7、哮喘的预防与调护。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

配合临床见习、多媒体教学。

第五章循环系统疾病

第二节病毒性心肌炎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病毒性心肌炎的概念。

2、熟悉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病机。

3、掌握病毒性心肌炎的辨证论治。

4、熟练掌握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

(二)教学内容

1、病毒性心肌炎的概念,与中医学病名的关系。

2、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断。

3、温热邪毒侵袭的外因,素体正气亏虚的内因。

温热邪毒外侵,内舍心脉,气滞血瘀,损阴伤阳的病机。

4、病毒性心肌炎的虚、实辨证。

5、风热犯心证、湿热侵心证、痰瘀阻络证、气阴亏虚证、心阳虚弱证分证论治。

6、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成药治疗。

7、病毒性心肌炎危重症西医治疗。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

配合临床见习、多媒体教学。

第六章消化系统疾病

第二节小儿口炎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小儿口炎发病情况。

2、熟悉小儿口炎的病因病机。

3、掌握小儿口炎的辨证论治。

4、熟练掌握小儿鹅口疮的西医外治方法。

(二)教学内容

1、鹅口疮和疱疹性口炎的概念,发病情况。

2、胎热内蕴,口腔不洁,感染秽毒之邪的病因。

秽毒蕴结,心脾积热,或虚火上浮,熏蒸口舌的病机。

3、小儿口炎实火、虚火辨证要点。

4、鹅口疮心脾积热证、虚火上浮证和疱疹性口炎风热乘脾、心火上炎证、虚火上浮证分证论治。

5、鹅口疮和疱疹性口炎的内治、外治、护理的配合使用。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1学时。

分组讨论配合临床见习、多媒体教学。

第四节小儿腹泻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小儿腹泻的概念。

2、熟悉小儿腹泻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其他疗法。

3、掌握小儿腹泻的发病特点,易于产生变证的机理。

4、熟练掌握小儿腹泻常证的辨证论治。

(二)教学内容

1、小儿腹泻的概念,儿科发病情况。

2、小儿腹泻诊断要点。

肠炎与痢疾的鉴别诊断。

3、感受外邪、伤于乳食、脾胃虚弱、脾肾阳虚的病因。

暴泻乳食伤脾、风寒客脾、湿热内蕴,久泻脾虚失运、脾肾阳虚,又均引起脾湿不化、升降失司、合污下流的病机:

变证气阴两伤、阴竭阳脱的产生机理,

4、暴泻风寒、湿热、伤食辨证:

久泻脾、肾亏虚辨证;变证津伤气耗、阴竭阳脱辨证。

5、常证伤食泻、风寒泻、湿热泻、脾虚泻、脾肾阳虚泻,变证气阴两伤、阴竭阳脱分证论治。

6、小儿腹泻的推拿、针灸、外治疗法。

7、小儿腹泻的西医治疗。

8、小儿腹泻的液体疗法。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3学时。

分组讨论配合临床见习、多媒体教学。

第七章泌尿系统疾病

第二节急性肾小球肾炎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概念,发病情况。

2、熟悉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机。

3、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常证与变证的辨证治疗。

4、熟练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诊断。

(二)教学内容

1、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概念,与中医学病名的关系,发病情况。

2、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诊断。

急性肾小球肾炎与肾病综合征的鉴别诊断。

3、感受风、湿、热毒之邪的外因,肺、脾、肾不足的内因。

邪正交争,肺、脾、肾三脏水液气化功能失职的病机。

4、急性肾小球肾炎常证辨风、湿、热毒,变证辨心、肝、肺脏及水毒湿浊。

祛邪、扶正,利水渗湿的治疗原则。

变证配合西药应用的原则。

5、常证风水相搏证、湿热内侵证、阴虚邪恋证、气虚邪恋证分证论治。

变证邪陷心肝证、水凌心肺证、水毒内闭证分证论治。

6、急性肾小球肾炎严重循环充血、高血压脑病、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西药治疗。

7、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调护。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

案例教学配合临床见习、多媒体教学。

第三节肾病综合征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肾病综合征的概念,发病情况。

2、熟悉肾病综合征的病因病机。

3、掌握肾病综合征本证与标证的辨证治疗。

4、熟练掌握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诊断。

(二)教学内容

1、肾病综合征的概念,与中医学病名的关系。

2、肾病综合征临床诊断。

3、禀赋不足、久病体虚、外邪入里病因。

肾、脾、肺功能失职,水津失布病机。

4、肾病综合征的标、本,虚、实辨证。

扶正培本为主,祛邪安正为辅的治疗法则。

中西药配合使用的原则和方法。

5、本证肺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分证论治,标证外感风寒、水湿、湿热、血瘀、湿浊辨证论治。

6、肾病综合征的西医治疗和激素治疗的临床应用。

(三)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

讨论式教学配合临床见习、多媒体教学。

第八章神经系统疾病

第四节病毒性脑炎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病毒性脑炎的概念及预后。

2.熟悉病毒性脑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与西医病因。

3.掌握病毒性脑炎的中西医治疗要点。

4、熟练掌握病毒性脑炎的中医治疗原则。

(二)教学内容

1.病毒性脑炎的概念。

2.病毒性脑炎的中西医病因及病机。

3.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4.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5.病毒性脑炎的中西医治疗。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

病案分析及临床见习。

第六节脑性瘫痪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脑性瘫痪的概念,与中医学五迟五软的关系。

2、熟悉脑性瘫痪的诊断要点,病因病机,针灸疗法。

3、掌握脑性瘫痪的辨证论治。

4、熟练掌握脑性瘫痪的针灸疗法。

(二)教学内容

1、脑性瘫痪的概念,与中医学五迟五软的关系,发病情况。

2、脑性瘫痪诊断要点。

婴儿脊髓性进行性肌萎缩、脑白质营养不良的鉴别要点。

3、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养失宜的病因。

五脏不足,精髓不充,导致生长发育障碍,动作、神智功能低下的病机。

4、脏腑辨证要点。

辨证论治与推拿疗法、针灸疗法、教育训练相结合的治疗原则。

5、肝肾亏虚证、脾肾两亏证、肝强脾弱证、痰瘀阻络证分证论治。

6、治疗本病的推拿疗法、针灸疗法。

7、脑性瘫痪的预防,教育训练等康复措施。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

配合临床见习、操作演示、多媒体教学。

第九章小儿常见心理障碍

第一节儿童多动综合征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儿童多动综合征的概念与诊断。

2、熟悉儿童多动综合征的病因。

3、掌握儿童多动综合征的辨证治疗。

4、熟练掌握儿童多动综合征的病机。

(二)教学内容

1、儿童多动综合征的概念,发病情况。

2、儿童多动综合征的临床诊断。

3、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护养不当,产伤、情志失调等病因。

心、肝、脾、肾不足,阴阳平衡失调的病机。

4、儿童多动综合征的阴阳、脏腑辨证。

调和阴阳的治疗原则。

5、肾虚肝亢证、心脾两虚证、痰火内扰证脾虚肝旺证分证论治。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1学时。

分组讨论配合临床见习、多媒体教学。

第二节多发性抽动症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多发性抽动症的概念与诊断。

2、熟悉多发性抽动症的病因病机。

3、掌握多发性抽动症的辨证治疗。

4、熟练掌握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的常用中药。

(二)教学内容

1、多发性抽动症的概念,发病情况。

2、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3、五志过极,风痰内蕴的病因。

肝亢风动证、痰火扰心证、脾虚肝旺证、阴虚风动的病机。

4、肝亢风动证、痰火扰心证、脾虚肝旺证、阴虚风动证分证论治。

5、多发性抽动症的心理调护。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1学时。

分组讨论配合临床见习、多媒体教学。

第十章造血系统疾病

第三节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儿科发病情况。

2、熟悉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病机。

3、掌握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辨证论治。

4、熟练掌握儿童贫血的诊断标准。

(二)教学内容

1、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概念,儿科发病情况。

2、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诊断要点,分度。

3、脾胃虚弱、心脾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的病因。

脾虚不能化气生血、肾虚不能填精生血的病机。

4、脾胃虚弱证、心脾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分证论治。

5、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西医疗法。

6、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饮食调护。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

配合临床见习、多媒体教学。

第四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概念。

2、熟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发病情况,病因病机及鉴别诊断。

3、掌握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辨病辨证。

4、熟练掌握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分证论治。

(二)教学内容

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概念。

2、过敏性紫癜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鉴别诊断。

3、感受风热的外因,气阴亏虚的内因。

风热伤络、热迫血行,或气虚失摄、阴虚火炎的病机。

4、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辨证要点。

5、风热伤络证、血热妄行证、气不摄血证、虚火灼络证、脾肾阳虚证、瘀血阻络证治分类。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

分组讨论教学配合临床见习、多媒体教学。

第十一章内分泌疾病

第三节性早熟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性早熟的概念。

2、熟悉性早熟的病因病机。

3、掌握性早熟的辨证论治。

4、熟练掌握性早熟的常用方药。

(二)教学内容

1、性早熟的概念,发病情况。

2、性早熟诊断要点,真性性早熟与假性性早熟、特发性性早熟与器质性性早熟的鉴别。

3、精神、饮食、药物、他病的病因。

阴阳失衡,阴虚火旺,相火妄动的病机。

4、性早熟虚、实辨证要点。

5、阴虚火旺证、肝经郁热证分证论治。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1学时。

配合临床见习、多媒体教学。

第十二章结缔组织病及免疫性疾病

第三节过敏性紫癜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过敏性紫癜的其他疗法及预后。

2、熟悉过敏性紫癜的中、西医病因病理、鉴别诊断、预防与护理。

3、掌握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诊断、中西医治疗。

4、熟练掌握过敏性紫癜的中西医分型。

(二)教学内容

1.过敏性紫癜的概念。

2.过敏性紫癜的中、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

3.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及分型。

4.过敏性紫癜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5.过敏性紫癜的中、西医治疗及其他疗法。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

病案分析及临床见习。

第四节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的概念。

2、熟悉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的病因病机。

3、掌握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的辨证论治。

4、熟练掌握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二)教学内容

1、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的概念,发病情况。

2、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诊断要点。

3、感受温热毒邪的病因。

卫、气、营、血传变的病机。

4、卫、气、营、血分辨证要点。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

5、卫气同病证、气营两燔证、气阴两伤证分证论治。

6、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的西医疗法。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

配合临床见习、多媒体教学。

第十三章营养性疾病

第二节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概念,发病情况及预防调护。

2、熟悉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病因和中医疳证的病因病机。

3、掌握疳证的辨证要点。

4、熟练掌握疳证的主证与兼证的分证治疗。

(二)教学内容

1、疳证的概念,古今发病情况的差异。

2、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

疳证诊断要点。

3、喂养、疾病、先天等因素的病因。

脾胃损伤生化乏源,气血亏虚,病涉五脏的病机。

4、疳证虚、实,轻、重,主证、兼证辨证要点。

5、主证疳气证、疳积证、干疳证,兼证眼疳、口疳、疳肿胀的分证论治。

6、营养不良的西医治疗。

7、营养不良的调护要点。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

分组讨论配合临床见习、多媒体教学。

第三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概念。

2、熟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病机。

3、掌握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辨证论治。

4、熟练掌握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西医预防方法。

(二)教学内容

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概念,与中医学病名的关系,发病情况。

2、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诊断要点。

3、先天禀赋不足、后天护养不当的病因。

初为肺脾气虚,继而脾虚肝旺,久则肾精亏损的病机。

4、肺、脾、肝、肾脏腑辨证要点。

健脾益气、补肾填精的治疗原则。

5、肺脾气虚证、脾虚肝旺证、肾精亏虚证分证论治。

6、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西医治疗。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

配合临床见习、多媒体教学。

第十四章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麻疹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麻疹的概念,目前临床的发病情况。

2、熟悉麻疹的病因病机,预防与调护。

3、掌握麻疹顺证、逆证的辨证及分证论治。

4、熟练掌握麻疹顺证的出疹顺序。

(二)教学内容

1、麻疹的概念,古今临床的发病情况。

2、麻疹(包括轻症)的临床诊断。

3、感受麻疹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