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仿真冲刺卷山东卷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91796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仿真冲刺卷山东卷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生物仿真冲刺卷山东卷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生物仿真冲刺卷山东卷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生物仿真冲刺卷山东卷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生物仿真冲刺卷山东卷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仿真冲刺卷山东卷三.docx

《高考生物仿真冲刺卷山东卷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仿真冲刺卷山东卷三.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仿真冲刺卷山东卷三.docx

高考生物仿真冲刺卷山东卷三

绝密★启用前

2020年高考生物仿真冲刺卷山东卷(三)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器中不一定含有磷脂,但一定含有蛋白质

B.同一细胞在不同的发育阶段核孔的数量相同

C.溶酶体内的溶菌酶能够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D.叶绿体基质中既有ATP的合成又有ATP的水解

2.内共生起源学说认为,线粒体起源于原始真核细胞内共生的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菌,类似起源假说于1918和1922年分别由P.Ponteir和IE.Wallin提出.1970年,Mar-gulis在已有资料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该假说.随着人们对线粒体超微结构(如线粒体内含有核糖体)、DNA特征及其编码机制的认识,内共生起源学说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充实.下列说法能支持这一学说的是(  )

A.线粒体内DNA分子没有结合相应蛋白质形成染色体

B.线粒体外膜蛋白质含量远大于内膜

C.线粒体具备相对独立的蛋白质合成系统

D.线粒体具有独特的半自主性并与细胞核建立了复杂而协调的互作关系

3.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英美的三位科学家,理由是他们发现了“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变化机制”。

这些研究对于许多疾病来说至关重要,例如,在肿瘤患者体内,氧调节机制被用来刺激血管的形成和重塑代谢,以有效抑制癌细胞增殖。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氧气进入组织细胞需要借助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

B.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产生场所相同

C.血管的形成与细胞分化有关,该过程通常不会产生新的蛋白质

D.通过调节氧感知机制,癌症等疾病有望得到治愈

4.帕金森病患者常表现为肢体震颤、僵硬和说话含糊,出现这些症状的根本原因是患者制造多巴胺的神经元死亡,导致多巴胺分泌不足。

以下关于多巴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多巴胺在突触间隙中的运输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B.多巴胺的含量可以指示某种神经元的损伤或死亡程度

C.多巴胺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D.多巴胺作用于下一神经元后不能直接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5.在目前人类已知的癌症中,50%以上的癌症与细胞中p53基因(一种抑癌基因)的“丢失”有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p53基因是细胞中本来就存在的基因,可以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B.不当的饮食、吸烟和长期接触辐射都可能导致细胞中的p53基因“丢失”

C.一个细胞中的p53基因发生“丢失”后,就会导致细胞癌变

D.将正常的p53基因转入癌细胞中可以作为治疗癌症的一个途径

6.酶的定向进化技术是指在不需要了解酶的结构和作用机制的情况下,通过人为创造特殊条件模拟自然进化过程,在体外使其基因发生大量变异,并定向筛选获得具有特定性质或功能的突变酶分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与自然条件下的进化相比,酶的定向进化技术的运用缩短了酶的进化历程

B.酶的定向进化技术可以人为控制酶分子朝着人们期望的特定目标进化

C.在酶的定向进化过程中,所获得的突变酶分子的基因序列往往是已知的

D.基因突变为酶的定向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7.周期性共济失调是一种编码细胞膜上钙离子通道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的遗传病,该突变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长度不变,但合成的多肽链缩短,使通道蛋白结构异常。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翻译的多肽链缩短说明编码基因一定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

B.该病例说明了基因能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C.突变导致基因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发生改变

D.患该病的原因可能是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导致mRNA上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

8.如图是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部分模式图,叙述正确的是()

A.由A细胞参与的免疫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图示免疫细胞中只有细胞D无识别功能

C.若同种病菌再次侵入,细胞D的周期缩短,短时间内分泌大量的物质Ⅱ

D.图中抗原呈递过程体现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9.某动物体内有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若A、a和B、b的遗传分别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则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的遗传一定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若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A、a和B、b的遗传一定分别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C.若A、a和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多对基因型为AaBb的雌雄个体交配后,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一定为9:

3:

3:

1

D.某性状由A、a和B、b控制,若相同基因型的雌雄个体交配,后代表现型比例为3:

1,则两个亲本中应该只有一对基因是杂合的

10.我国大约有20%~25%的人患有各种遗传病,遗传病在给患者家庭带来经济负担的同时还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了极大的伤害。

有效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意义重大,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禁止近亲结婚可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B.遗传咨询可通过了解家族病史,对各种遗传病作出诊断

C.B超检查可通过检测显、隐性基因将患者筛查出来

D.若通过基因诊断发现胎儿携带致病基因,母亲应终止妊娠

11.一种蛾类害虫(具有趋光性)以蔬菜的叶片为食,成虫(蛾)夜晚活跃、交配产卵,白天藏匿于隐蔽处。

该蛾类在交配季节会释放大量性外激素,人们通过施用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可有效控制其种群数量。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可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这种蛾类的种群密度,以进行监测和防治

B.性外激素属于雌、雄蛾个体间进行信息传递的化学信息

C.该实例说明信息传递能够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

D.施用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属于化学防治,会引起环境污染

12.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根据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预测该种群未来的数量变化趋势

B.外来物种入侵的早期阶段外来物种种群数量往往呈“J”型增长

C.群落演替过程中前一阶段出现的优势种往往会被后一阶段出现的优势种取代优势地

D.人类的活动总是使群落向相反的方向进行演替

13.下列有关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腐乳制作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青霉

②制作腐乳时,加盐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还可以防腐

③腐乳独特的风味与加入的酒和香辛料有关

④配制的卤汤中常将含酒量控制在21%左右

⑤由于蛋白酶和脂肪酶的作用,腐乳中含有更多小分子且易于消化的物质,营养较丰富

A.①②③B.②③⑤C.③④⑤D.①③④

14.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工程能够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B.限制酶和DNA聚合酶是基因工程的工具酶

C.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

D.抗虫棉的使用,减少了农药的用量并减轻了环境污染

15.如图所示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甲(用A、a表示)的系谱图,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6400。

其中Ⅲ1在出生过程中意外死亡,Ⅲ2、Ⅲ3为异卵双胞胎。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I3的基因型为AA或Aa

B.异卵双胞胎Ⅲ2和Ⅲ3基因型不同的概率为16/27

C.若已死亡的Ⅲ1为甲病患者,则Ⅲ2和Ⅲ3中只有一个患者的概率为3/8

D.若Ⅱ5还同时患红绿色盲,则Ⅱ7与正常男性婚配,所生男孩患两病的概率为1/972

16.如表是关于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对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的结果。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家蝇种群来源

敏感性纯合子/%

抗性杂合子/%

抗性纯合子/%

甲地区

64

32

4

乙地区

74

24

2

丙地区

83

16

1

A.乙地区家蝇种群抗性基因频率为26%

B.使用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效果最不明显的应该是丙

C.若干年后,甲、乙、丙三地区的家蝇种群间如果未出现生殖隔离,说明家蝇种群没有发生进化D.家蝇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17.a和b属于同一高等动物体内的两个细胞,通过对其核内DNA分子含量的测定,发现a细胞中核内DNA含量是b细胞的两倍,可能的解释是()

A.a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细胞,b是正常体细胞

B.a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b是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

C.a是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b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

D.a处于有丝分裂中心体相互分离时,b处于次级性母细胞中染色体移向两极时

18.已知花青素可作为天然酸碱指示剂,在酸性环境中偏红色,碱性环境中偏蓝色。

为探究

进入植物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还是协助扩散,实验小组以紫色洋葱的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为材料,用Na₂MoO4。

(强碱弱酸盐)及Na₂MoO4。

与ATP的混合液分别处理细胞,实验结果如表。

据此判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组别

Na2MoO4浓浓度

ATP溶液浓度

变色细胞的比例

甲组

0.005mol/L

0

4.1%

乙组

0.005mol/L

5×10-7mol/L

10.5%

A.细胞膜上存在吸收

的载体蛋白

B.甲组实验细胞吸收

所需的ATP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为排除ATP溶液会使细胞变色的干扰应该再增加一组只用ATP溶液处理的实验

D.根据实验结果可初步判断细胞吸收

的方式为协助扩散

19.如图为人体内环境中甲、乙、丙三大成分之间的转化模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细胞都在乙中发育成熟

B.丙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与甲进行物质交换

C.甲只能通过皮肤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D.甲、乙、丙均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20.漆酶属于木质素降解酶类,在环境修复、农业生产等领域有着广泛用途。

下图是分离、纯化和保存漆酶菌株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微生物,是分离产漆酶菌株的首选样品

B.筛选培养基中需要加入漆酶的底物,通过菌落特征挑出产漆酶的菌落

C.在涂布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在通过划线进一步纯化

D.斜面培养基中含有大量营养物,可在常温下长期保存菌株

21.如图甲、乙分别为与生长素和赤霉素有关的图示,其中乙图表示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对某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如图甲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的实验,乙组为___________(填“对照组”或“实验组”)。

(2)若在甲组茎段中注射适量的细胞呼吸抑制剂,可检测到受体中的放射性强度较未注射情况下明显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3)赤霉素在植物体内的主要产生部位是______________。

图乙中,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对某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同,处理15天后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对该植物种子的作用特点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

22.水稻具有“光合午休”现象,其叶肉细胞中的C5化合物在CO2浓度高时与CO2结合生成C3化合物。

在气孔关闭、O2/CO2比值升高时,C5化合物除了参与卡尔文循环外,还可被O2氧化为CO2,这一现象称为光呼吸,如图1所示。

图2为夏季一昼夜水稻的CO2吸收速率变化曲线。

回答下列问题:

(1)光呼吸的发生可以消耗光反应产生的过剩的,防止类囊体结构遭到破坏。

植物开始出现“光合午休”时,C5/C3的比值将(填“上升”或“下降”);O2/CO2比值较高时,C3化合物的来源途径有(填生理过程名称)。

(2)图2中,C点时水稻的光合速率(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呼吸速率。

一昼夜当中,有机物的积累量最多的点是。

(3)结合题干信息分析,图2中D点时CO2吸收速率高于C点的主要原因是。

23.鹦鹉羽毛的颜色有蓝色、绿色、黄色和白色四种,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B、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其遗传机理如图。

现有多组绿色雄鹦鹉与白色雌鹦鹉杂交(正交),后代雌、雄鹦鹉的羽毛均为绿色;反交后代中,雄鹦鹉羽毛均为绿色,雌鹦鹉羽毛均为蓝色。

回答下列问题。

(1)由鹦鹉羽毛颜色的遗传机理可知,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是。

(2)控制羽毛颜色的基因型共有种,正交亲本中绿色雄鹦鹉和白色雌鹦鹉的基因型分别是。

若某鹦鹉蓝色羽毛出现白色斑点,是由于。

(3)养鸟专家在配制鹦鹉饲料时,发现含某微量元素的3号饲料会抑制黄色物质的合成,使黄羽变为白羽。

现有3号饲料长期饲喂的一只蓝色雄鹦鹉和正常饲料喂养的各种雌鹦鹉,请设计杂交实验,确定该蓝色雄鹦鹉为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实验思路:

预测结果及评论:

24.生态系统服务是指通过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和功能直接或间接得到的生命支持产品和服务,其价值评估是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功能区划、环境经济核算和生态补偿决策的重要依据和基础。

如图1表示8种生态系统的单位面积服务价值,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是,该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体现在(举出一例)方面的作用。

(2)图1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弱的生态系统是,原因是该生态系统。

(3)海洋生态系统中不同水层分布着不同的植物,这属于群落的结构,决定这一结构的主要环境因素有。

(答出一点即可)

(4)在某草地生态系统中有A、B、C、D4种生物,在物质循环中二氧化碳通过生物A进入生物群落,A、C、D均有流向生物B的物质,生物C和生物D的关系如图2所示且其中一种以A为食,请在图3中补充完整该生态系统中关于这4种生物的能量流动过程。

25.2015年5月5日,葛兰素史克公司正式向欧盟药监局提交了ADA-SCID(腺苷脱氨酶缺陷所致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症)基因治疗方法的上市申请。

这一基因治疗方法(如图1)首先提取患者自身造血干细胞离体培养,然后利用逆转录病毒将正常ADA(腺苷脱氨酶)基因导入自体造血干细胞,最后将改造后的干细胞回输患者体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此之前,科学家曾利用胚胎干细胞(ES细胞)对ADA-SCID小鼠进行基因治疗(如图2)。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胚胎干细胞是从囊胚的或胎儿的原始生殖细胞中分离出的细胞,其全能性比造血干细胞。

(2)图中涉及细胞水平的现代生物技术有。

(3)在小鼠基因治疗过程中,图2中③涉及技术的核心步骤是。

在此技术中,需利用PCR技术扩增正常基因片段,PCR使用的酶为。

为检测ADA基因是否表达出相应产物,分子水平上采用的方法为。

(4)在人类治疗过程中,逆转录病毒的作用是。

它在使用时需要经过改造,请用你学过的知识解释可能的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

A

解析:

核糖体与中心体是无膜结构,不含磷脂,所有细胞器均含有蛋白质,A正确;处于分裂旺盛期时,细胞代谢旺盛,细胞核的核孔数量暂时会增加,B错误;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是细胞的“消化车间”,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但溶酶体中没有溶菌酶,C错误;在叶绿体内,基质中有ATP的水解,没有ATP的合成,ATP在类囊体薄膜上合成,D错误。

2.答案:

D

解析:

线粒体是由双层膜包被的细胞器,是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的绝大部分蛋白质是由核基因编码合成的。

但是线粒体内也含有成熟的核糖体及DNA,可以在线粒体内进行编码。

这就说明线粒体与细胞核之间有复杂而协调的互作关系,同时具有一定的半自主性,这与内共生学说相符合,真核细胞内共生的有氧呼吸的细菌本身具有自主性,在共生的过程中与真核细胞之间协调互作,进行能量与物质的交换等。

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3.答案:

D

解析:

氧气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A错误。

有氧呼吸可分为三个阶段,氧气和[H]结合生成水的过程发生在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而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B错误。

血管的形成与细胞分化有关,该过程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会产生新的蛋白质,C错误。

根据题意,氧调节机制可被用来刺激血管形成和重塑代谢,影响癌细胞增殖,因此人们可以干预癌细胞的氧调节机制,进行癌症治疗,D正确。

4.答案:

A

解析:

多巴胺在突触间隙中的运输属于扩散,无法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A错误。

根据题意可知,多巴胺的含量可以指示分泌多巴胺的神经元的损伤或者死亡程度,B正确。

多巴胺(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小泡的膜使多巴胺与细胞质中其他物质隔开,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C正确。

多巴胺是神经递质,属于信号分子,作用于下一神经元后不能直接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D正确。

5.答案:

C

解析:

人体细胞中本来就存在着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p53基因属于抑癌基因,抑癌基因的主要作用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A正确。

香烟的烟雾和某些食物中含有化学致癌因子,辐射属于物理致癌因子,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可能导致细胞中的p53基因“丢失”,B正确。

细胞癌变不是单一基因异常的结果,而是多个基因异常的累积效应,C错误。

50%以上的癌症与细胞中p53基因的“丢失”有关,故将正常的p53基因转入癌细胞中可以作为治疗癌症的一个途径,D正确。

6.答案:

C

解析:

自然进化历程十分漫长,与自然进化相比,酶的定向进化技术的运用可大大缩短酶的进化历程,A正确。

酶的定向进化技术通过定向筛选可以人为控制酶分子朝着人们期望的特定目标进化,B正确。

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由题意可知,所获得的突变酶分子的基因序列并不是已知的,C错误。

在酶的定向进化过程中,基因突变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D正确。

7.答案:

D

解析:

翻译的多肽链缩短不一定是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A错误;该病例说明了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B错误;突变不会改变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错误;患该病的原因可能是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导致mRNA上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D正确。

8.答案:

B

解析:

A细胞为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A错误;细胞D为浆细胞,无识别功能,不能识别抗原,而细胞A(吞噬细胞)、细胞B(T淋巴细胞)、细胞C(B淋巴细胞)都有识别功能,B正确;细胞D为浆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再增殖,所以没有细胞周期,C错误;图中抗原呈递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D错误。

9.答案:

B

解析:

在生物体内的多对等位基因中,每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都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但多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不一定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只有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若A、a和B、b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说明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A、a和B、b的遗传一定分别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正确;若A、a和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多对基因型为AaBb的雌雄个体交配后,后代基因型比例为A_B_:

A_bb:

aaB_:

aabb=9:

3:

3:

1,但后代表现型比例可能是9:

3:

3:

1的变式,如9:

3:

4、15:

1等,C错误;相同基因型的雌雄个体交配,后代表现型比例为3:

1,若A、a和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两个亲本中应该只有一对基因是杂合的,若A、a和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亲本可能均是杂合子AaBb,且A与B位于同源染色体的一条染色体上,a与b位于同源的另一条染色体上,后代符合A_B_:

aabb=3:

1,D错误。

10.答案:

A

解析:

近亲结婚会导致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发病率升高,禁止近亲结婚可以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A项正确;通过遗传咨询不能对各种遗传病作出诊断,B项错误;B超检查并不能检测基因,C项错误;若胎儿携带的致病基因为显性基因,则个体患病,母亲可终止妊娠,若胎儿只携带1个常染色体隐性致病基因,则个体表现正常,可以不用终止妊娠,D项错误。

11.答案:

D

解析:

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通过统计诱捕到的某种趋光性害虫的数量来调查该种趋光性害虫的种群密度,以对害虫进行监测和防治,A正确;性外激素属于化学物质,是雌、雄或个体间进行信息传递的化学信息,B正确;在交配季节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可干扰蛾类的雌雄交配,使其繁殖力下降,说明信息传递能够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C正确;施用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属于生物防治,不会引起环境污染,D错误。

12.答案:

D

解析:

种群的年龄结构显示了种群中不同年龄段个体数目的比例,可以预测种群未来的数量变化趋势,A正确。

外来物种入侵到一个新的环境中,由于环境适宜以及缺乏天敌等的制约,早期阶段种群数量往往呈“J”型增长,B正确。

在演替过程中,一个物种可以被另一个物种取代,但这种取代是优势取代,C正确。

人类的活动可能对群落演替有不利的影响,使群落演替朝相反的方向发展,但人类有的活动对群落的演替是有利的,例如退耕还林,D错误。

13.答案:

B

解析:

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多种微生物参与了发酵,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①错误;制作腐乳时,加盐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防止过早酥烂,盐还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②正确;卤汤是由酒和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直接关系到腐乳的色、香、味,③正确;卤汤中含酒量应该控制在12%左右,酒精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会延长;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④错误;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产生的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有利于人体的消化和吸收,⑤正确。

所以B符合题意。

14.答案:

B

解析:

基因工程导入的目的基因已知,因此可以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A正确;基因工程的工具酶是限制酶和DNA连接酶,B错误;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C正确;抗虫棉导入了抗虫基因,使棉花自身具有抵御棉铃虫的能力,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也就减轻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D正确。

15.答案:

ABCD

解析:

题图中的Ⅰ1和Ⅰ2无病但他们有—个患病的女儿II2,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1和I2的基因型均为Aa,Ⅱ3的基因型为AA或Aa,A项正确;II3的基因型为l/3AA、2/3Aa,II4的基因型为1/3AA、2/3Aa,II3和Ⅱ4婚配所生后代基因型为AA的概率是4/9,为Aa的概率是4/9,为aa的概率是1/9。

因为不知道Ⅲ2和Ⅲ3是否患病,所以Ⅲ2、Ⅲ3的基因型均有三种可能,异卵双胞胎Ⅲ2和Ⅲ3,基因型都为AA的概率是4/9×4/9=16/81,同为Aa的槪率是4/9×4/9=16/81,同为aa的概率是1/9×1/9=1/81,所以Ⅲ2、和Ⅲ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33/81=11/27,基因型不同的概率为16>27,B项正确;由于Ⅲ1是患者,则Ⅱ3和Ⅱ4的基因型都是Aa,Ⅲ2表现正常的概率是3/4,Ⅲ3表现正常的槪率是3/4,二者均表现正常的概率是3/4×3/4=9/16,均患病的概率为I/4×1/4=1/16,只有—个患病的概率为1-9/16-1/16=6/16=3/8,C项正确;设与红绿色盲相关的基因为B、b,由于Ⅱ5既患甲病又患红绿色盲,结合题图可推测I3和Ⅰ4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和AaXBXb,对于甲病,Ⅱ7的基因型是l/3AA、2/3Aa,对于色盲,Ⅱ7的基因型是1/2XBXB和1/2XBXb,Ⅱ7与一个正常男性(该男性基因型为AaXBY的概率是2/81)婚配所生子女中,患甲病的槪率是2/3×2/81×1/4=4/972,所生男孩患色盲的概率是1/2×1/2=1/4,所以Ⅱ7与正常男性婚配,所生男孩两病皆患的槪率是1/972,D项正确。

16.答案:

ABC

解析:

由表格信息可知,乙地区抗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是2%,抗性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是24%,则抗性基因频率是2%+24%÷2=14%,A项错误;由表格信息可知,在三地区使用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效果最不明显的应该是甲,B项错误;若干年后,甲、乙、丙三地区的家蝇种群只要有基因频率的变化,无论种群间是否发生了生殖隔离,都说明家蝇种群发生了进化,C项错误;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