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基本知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90396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管理基本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安全管理基本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安全管理基本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安全管理基本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安全管理基本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管理基本知识.docx

《安全管理基本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管理基本知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管理基本知识.docx

安全管理基本知识

安全管理基本知识

一、基本知识:

 

1、本质安全——是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 

2、重大危险源---- 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3、安全评价:

对危险性的定量定性分析,确定其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后果严重程度的评价,分为系统安全评价和随机安全评价。

 

4、危险——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5、安全生产——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6、安全生产管理——是指国家应用立法、监督、监察等手段,企业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制度和操作程序,对危害因素进行辨识、评价、控制,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7、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

8、

9、

件下和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预定的功能的概率。

 

14、故障----系统、设备、元件运行过程中性能低下而不能完成预定的功能时称为故障。

 15、故障率----单位时间内发生故障的比率。

 

16、风险管理----是经济单位透过对风险的认识、衡量和分析,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方法。

 17、责任风险----是指因侵权或违约依法对他人遭受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应负赔偿责任的风险。

  

18、信用风险----是指在经济交往中,权利人与义务人之间,由于一方违约或犯罪而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19、社会风险----是指由于个人行为的反常或不可预料的团体行为所致损失的风险。

20、经济风险----是指在产销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变动或估计的错误,导致产量减少或价格涨跌所致损失的风险。

 

21、政治风险----是由于种族宗教的冲突、叛乱、战争所引起的风险。

 22、风险与保险的关系 两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风险是保险产生和存在的前提。

风险的发展是保险发展的客观依据。

保险是风险处理的传统有效的措施。

保险经营效益要受风险管理技术的制约。

 

阅读会员限时特惠7大会员特权立即尝鲜

18、灾难性事件是在人们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们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众久停止,并且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

 

23、灾难性事件的类型:

火灾、台风、爆炸、洪涝、地震、人为破坏、辐射。

 

24、危险化学品----属于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的化学品。

 

25、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指为建立职业安全健康方针和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联系或相互作用的要素。

运行模式为:

方针、组织、计划与实施、评价、改进措施。

 

26、安全价值与生产价值的关系:

 

(1)安全孕育在生产活动中,生产离不开安全的保证; 

(2)有安全就有效益;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 (3)安全与效益又互为矛盾      生产价值=生产活动×效益系数×安全系数     安全系数=1-(事故损失价值/净产值)

 27、本质安全与安全本质 

(1)本质安全:

是指在工程技术范畴内,即使有人为失误的情况下也能确保人身及财产安全机制和物质条件,使之达到本质的安全化。

 

(2)是对安全内存规律和本质的把握。

(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深化的过程。

 28、安全系统与系统安全 

    安全问题是一个系统问题。

安全系统是把安全的各个要素考虑在内,以系统的观点来研究安全,从而形成安全系统。

而系统安全安全问题看成一个子系统,如一个行业。

     安全系统是灰色系统(有的清楚有的不清楚)。

 

29、3E原则 Engineering—工程技术:

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消除不安全因素,实现生产工艺、机械设备等生产条件的安全。

 Education—教育:

利用各种形式的教育和训练,使职工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掌握安全生产所必须知识和技术。

 Enforcement—强制:

借助于规章制度、法规等必要的行政、乃至法律的手段约束人们的行为。

 

30、轨迹交叉理论---人的运动轨迹与物的运动轨迹发生意外交叉。

即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物 的不安全状态发生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相遇时,则将在此时间和空间发生事故。

 

31、事故预防措施(从能量意外释放论角度):

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限制能量;防止能量蓄积;缓慢地释放能量;设臵屏蔽设施;在时间和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信息屏障。

 

32、评价系统好坏的指标:

 性能:

能力、速度、产品质量等指标;

 时间:

产品提交时间、方案提出时间等;

 费用:

研制费用、使用费用、停产损失等;

 可靠性:

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安全性、耐故障性等; 

适应性:

在运行期间环境发生变化时的适应性。

 

33、加拿大的道格拉斯提出:

(系统安全的三条命题) 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和危险; 可以减少来自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宁可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彻底去除几种选定的危险。

 

34、海因里希法则的产生:

这个法则是1941年美国的海因里西从统计许多灾害开始得出的。

当时,海因里希统计了55万件机械事故,其中死亡、重伤事故1666件,轻伤48334件,其余则为无伤害事故。

从而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即在机械事故中,死亡、重伤、轻伤和无伤害事故的比例为1:

29:

300,国际上把这一法则叫事故法则。

这个法则说明,在机械生产过程中,每发生330起意外事件,有300件未产生人员伤害,29件造成人员轻伤,1件导致重伤或死亡。

 海因里希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企业事故预防工作的中心就是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即:

 “要预防死亡、重伤害事故,必须预防轻伤害事故;预防轻伤害事故,必须预防无伤害及未遂事故;预防无伤害及未遂事故,必须消除日常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

      “海因里希法则 ”的目的,是通过对事故成因的分析,让人们少走弯路,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预防、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失败。

 

35、伤害分类:

根据人员受到伤害的严重程度和伤害后的恢复情况,可将伤害分为4类。

      

(1)暂时性失能伤害:

受伤害者或中毒者暂时不能从事原岗位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或休息可以恢复工作能力的伤害。

      

(2)永久性部分失能伤害:

导致受伤害者或中毒者肢体或某些器官的功能发生不可逆的丧失的伤害。

      (3)永久性全失能伤害:

使受伤害者或中毒者完全残废的伤害。

      (4)死亡。

 

36、事故与安全生产事故分类 

根据分类学的知识来讲:

 

(1)事故与安全生产事故 

    事故是一系列的事件和行为所导致的不希望出现的后果(伤亡、财产损失、工作延误、干扰)的最终产物,而后果包括了事故本身和其产生的后果。

事件是其中的过程或者行动,一个事件不一定有一个明确的开头和结尾(例如,载油车翻倒在公路上,油流出来,溅满道路,并流入下水道。

这时,不好区分事件的开头和结束)。

      

伤亡,是系统失效的后果,但不是惟一可能的后果。

人们做过统计,在工业部门中,每发生数百起事件,才有一件造成伤亡或损失,但每一件都有伤亡及损失的可能性。

这就是为什么要把所有的事件作为分析事故原因的信息源。

单纯地依赖于伤亡报告,仅能观察到那些导致严重伤亡后果的少数事件。

      事故可以更加全面地定义为:

"是一项主观上不愿意出现、导致人员伤亡、健康损失、环境及商业机会损失的不期望事件"。

     所谓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意外的突发事件,通常会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使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断。

      安全生产事故是指在生产经营领域中发生的意外的突发事件,通常会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使正常的生产生活活动中断。

又叫安全事故。

      

(2) 根据事故发生后造成后果的情况,在事故预防工作中把事故划分为伤害事故、损坏事故、环境污染事故和未遂事故。

    (3)按事故形成的因素分类  

 1)责任事故     责任事故是指人们在生产、建设工作中不执行有关安全法规,违反规章制度(包括领导人员违章指挥和职工违章作业)而发生的事故。

 

2)非责任事故 非责任事故又分为以下二种:

     自然事故(也称自然灾害、天灾)。

在目前的科技条件下,地震、海啸、暴风、洪水等都是不可防止发生的天灾。

但要尽可能地早期预测预报,把灾害限制在最低限度内。

     技术事故。

因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人们认识不足,技术条件尚不能达到而造成的事故。

        据统计,绝大部分事故属于责任事故,非责任事故只占很少一部分。

 

(4)按事故伤害的对象分类   

  事故可分为伤亡事故和非伤亡事故。

 1)伤亡事故     伤亡事故是指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人身伤害、急性中毒等突然使人体组织受到损伤或某些器官失去正常机能,致使负伤机体立即中断工作,甚至终止生命的事故。

 

2)非伤亡事故     非伤亡事故是指企业在生产活动中,由于生产技术管理不善、个别职工违章、设备缺陷及自然因素等原因,造成的生产中断、设备损坏等,但是无人员伤亡的事故。

 

(5)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6)按事故类别分类 

1)按致害原因分类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国家标准GB6441一1986)按致害原因将事故类别分为20类: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

 2)煤矿事故类别    

 顶  板:

指冒顶、片邦、顶板掉矸、顶板支护垮倒、冲击地压、露天煤矿边坡滑移垮塌等。

底板事故视为顶板事故。

     瓦  斯:

指瓦斯(煤尘)爆炸(燃烧)、煤(岩)与瓦斯突出、中毒、窒息。

     机  电:

指机电设备(设施)导致的事故。

包括运输设备在安装、检修、调试过程中发生的事故。

运  输:

指运输设备(设施)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事故。

 放炮:

指放炮崩人、触响瞎炮造成的事故。

     火灾:

指煤与矸石自燃发火和外因火灾造成的事故(煤层自燃未见明火逸出有害气体中毒算为瓦斯事故)。

     水害:

指地表水、老空水、地质水、工业用水造成的事故及透黄泥、流沙导致的事故。

     其它事故:

以上七类以外的事故。

3)水上交通事故类别  

   碰撞事故:

指船舶与船舶(包括排筏、水上浮动装臵)相互间碰撞致损、造成人员伤亡或船舶翻沉。

     搁浅事故:

指船舶搁臵在浅滩上致损、造成人员伤亡或船舶翻沉。

     触礁事故:

指船舶触碰礁石或搁臵在礁石上致损、造成人员伤亡或船舶翻沉。

     触损事故:

指船舶触碰岸壁、码头、航标、桥墩、钻井平台等水上固定物或沉船、木桩、渔栅等水下障碍物致损、造成人员伤亡或船舶翻沉。

火灾、爆炸事故:

指船舶遭受雷击、爆炸、失火等,使船舶燃烧致损、造成人员伤亡或船舶翻沉。

     风灾事故:

指船舶遭受强风致损、造成人员伤亡或船舶翻沉。

     自沉事故:

指船舶因装载不当、船体漏水等原因或不明原因造成船舶沉没或人员伤亡。

  其他事故:

因其他原因引起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的水上交通事故。

 

 27、安全生产 “五要素”及其关系 

      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和安全投入。

      安全文化是灵魂和统帅,是安全生产工作基础中的基础; 

安全法制是安全生产工作进入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必要条件,是开展其他各项工作的保障和约束;   

  安全责任是安全法制进一步落实的手段,是安全法律法规的具体化;   

  安全科技是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现代化的工具; 

    安全投入为其他各个要素能够开展提供物质的保障。

 28、三同时原则与四不放过原则:

  

 三同时原则:

新建、改建、扩建的项目,其安全卫生设施和措施要与生产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和使用。

 四不放过原则-   发生事故后,要做到事故原因没查清,当事人未受到教育,整改措施未落实,责任人未追究,四不放过。

 

29、消除、预防设备、环境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基本原则:

 ① 消除:

从根本上消除危险和有害因素。

(本质安全) ②减弱:

防护减弱、低毒代替高毒。

 ③屏蔽和隔离:

当根除和减弱无法做到时用。

 ④设臵薄弱环节:

达到预先破坏,如保险丝。

 ⑤联锁:

相互制约而使机器在声音时不能启动。

 ⑥防止接近:

栅栏、双手按扭。

 ⑦加强:

提高结构强度。

 ⑧时间防护:

缩短有害环境中的工作时间等。

 ⑨距离防护:

对放射性、辐射、噪声等。

 ⑩取代操作人员:

机器代替人工操作和。

 ⑾传递警告和禁止信息:

指令、声、光、信号等。

 30、预防事故的安全技术 

(1)控制能量      对于任何事故,其后果的严重程度与事故中所涉及的能量的大小紧密相关,因为事故中涉及的能量绝大多数情况下就是系统所具有的能量,因而用控制能量的方法,可以从根本上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2)危险最小化设计      通过设计消除危险或使危险最小化,是避免事故发生,确保系统的安全水平的最有效的方法。

而本质安全技术则是其中最理想的方法。

     所谓本质安全技术,是指不是从外部采取附加的安全装臵和设备,而是依靠自身的安全设计,进行本质方面的改善,即使发生故障或误操作,设备和系统仍能保证安全。

 

(3)隔离      隔离是采用物理分离、护板和栅栏等将已识别的危险同人员和设备隔开,以防止危险或将危险降低到最低水平,并控制危险的影响。

隔离是最常用的一种安全技术措施。

 

    预防事故发生的隔离措施包括分离和屏蔽两种。

前者指空间上的分离,后者指应用物理的屏蔽措施进行隔离,它比空间上的分离更加可靠,因而最为常见。

利用隔离措施,也可以将不相容的物质分开,以防止事故。

隔离也可用于控制能量释放所造成的影响,如在坚固的容器中进行爆炸试验,防止对人或其他物体的影响。

     隔离也可用于防止放射源等有害物质等对人体的危害。

如X光室医生的含铅防护服即可防止X射线对医生的伤害。

 

    护板和外壳也常用于隔离危险的工业设备,如各种旋转部件、热表面和电气设备等.      此外,时间上的隔离也是一种隔离手段。

  (4)闭锁、锁定和联锁     

1)闭锁和锁定      所谓闭锁,是指防止某事件发生或防止人、物等进入危险区域。

如油罐车上的闭琐装臵,可防止在车体未接地的情况下向车内加注易燃液体;          锁定则是指保持某事件或状态,或避免人、物脱离安全区域。

  

        2)联锁      联锁装臵主要应用于电气系统中,主要目的是保证在特定的情况下某事件不发生。

 31、提高安全教育的效率       在进行安全教育过程中,为提高安全教育效果,应注意以下5个方面。

  

(1)领导者要重视安全教育  

(2)安全教育要注重效果  (3)要重视初始印象对学习者的重要性  (4)要注意巩固学习成果   (5)应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相结合  

32、工伤保险的实施原则 “无过失补偿”原则  个人不缴费原则  因工伤残与非因工伤残相区别的原则 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相区别的原则 工伤保险与工伤预防、工伤康复相结合的原则 

33、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响应基本程序        报警(准确)—启动( 快速) ---救援(高效)—恢复(有序)

 34、单元危险性控制程度的分级依据:

 

A级:

    B2 ≤0.001     B级:

 0.001 

 0.01 

 B2 >0.1 

  各级重大危险的受控标准:

  一级危险源在A级以上;   二级危险源在B级以上;   三级和四级危险源在C级以上。

 35、美国职业安全发展 1800年,第一个工厂 1877年,马萨诸塞州第一个《工厂检查法》 1890年,21个州制订了控制危害工人身心健康的有害因素。

 1911年,威斯康星州第一个工人补偿制度,其他州效仿。

 1970年,主要受英国Robens’ Report影响。

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职业安全健康法》。

 

36、日本 1972年颁布颁布世界上第二部《职业安全健康法》。

 37、国家安全管理机构设臵:

 国家安全生产委员会 国家安全生产管理总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 公安部消防局 交通、铁路、民航、水利、建筑、国防工业、邮政电信等的专门安全生产主管部门 

38、我国安全管理体制 

(1)政府领导(监督管理):

建立健全监督监察体制、监管机构、法律体系 

(2)监督管理             

国家监察:

综合监管、专项监管(特种,煤矿)             

部门监察:

 民航,铁路,消防,邮政等                      

本行业、本领域 (

3)企业负责 

(4)社会监督:

新闻媒体等 

(5)个人遵纪守法  

39、安全监察的内容      责任制      主要负责人向职工代表报告      安全机构和安全人员      安全培训      职工三违现象      三同时      安全措施计划 

40、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安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安全第一:

1901年,美洲钢铁的懂事长的经营方针:

事故少,效益就提高,后来日本接受了。

 

我国1949年第一次全国煤炭会议上,煤炭部提出 

50年周总理给民航题词“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毛主席,60年代,医疗工作方针 

连在一起:

1983年5月18日,在国务院批转劳动人事部、国家经委、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和劳动安全监察工作的报告的通知中,正式提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国务院明确后一直作为安全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安全第一的含义:

 

         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时,在处理安全与生产经营活 

         动的把安全放在首位关系上,把安全放在首位 

         保证自己和他人安全条件下,才能从事生产 

        安全优先原则(安全一票否决制度)          

观点:

安全能第一吗?

企业战略  

预防为主的含义:

安全工作立足于预防,关口前移动,                 事故调查,预防事故                 长效机制(方法) 管生产必须管安全 

41、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 

        符合法规标准、协调一致、可操作性 、人员和机构保证、监督检查制度 

42、安全教育规定:

 

(1)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的内容要求 岗前培训:

   1)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及有关行业的规章、规程、规范和标准;    2)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知识、方法与安全生产技术,有关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专业知识;    3)重大事故防范、应急救援措施及调查处理方法,重大危险源管理与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原则;   4)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5)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再培训:

 1)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规程、标准和政策;   2)安全生产的新技术、新知识;   3)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4)典型事故案例。

  

(2)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内容要求   岗前培训:

 1)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政策及有关行业安全生产的规章、规程、规范和标准;   2)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安全生产技术、劳动卫生知识和安全文化知识,有关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专业知识;   3)工伤保险的法律、法规、政策;   4)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及调查处理方法;   5)事故现场勘验技术,以及应急处理措施;   6)重大危险源管理与应急救援预案编制方法;   7)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8)典型事故案例。

 

(3)从业人员培训的内容   1)厂(矿)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内容主要是:

安全生产基本知识;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

制度;劳动纪律;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有关事故案例等。

   2)车间(工段、区、队)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内容主要是:

本车间(工段、区、队)安全生产状况和规章制度;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事故案例等。

   3)班组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内容主要是: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生产设备、安全装臵、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的性能及正确使用方法;事故案例等。

  

(4)建设项目“三同时”的定义和内容  定义和内容:

生产经营单位新、改、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设计、施工、投入生产使用,经费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43、历史回顾:

建国以来,我国曾出现了4次事故高发期。

 (1 ) 恢复国民经济过程中的煤矿矿难 

该时期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平均为7.11 。

    1950年2月27日河南宜洛煤矿老李沟井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死亡187人 。

 

(2 )“大跃进”浪潮冲击下的煤矿矿难 

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平均由“一五”计划时期的7.11上升到13.43 。

特别是1958 年 至1962年,一次死亡100人以上特别重大恶性事故发生5起。

特别是1960年5月9日山西大同矿务局老白洞煤矿发生的煤尘爆炸特大事故,一次死亡684人。

  (3)文革期间的煤矿矿难   百万吨死亡率基本处于9.0 以上 。

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企业管理受到冲击,安全生产制度被视为“关、卡、压、罚”遭到批判,《煤矿安全规程》被否定,安全监察机构被取消,煤矿职工中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安全工作无人管。

  

(4)20世纪的90年代后  历史欠账太多,安全投入不足,经济快速反展,硬、软件跟不上。

  44、企业安全管理的六大方向:

 实体与环境安全, 人事安全,  信息安全, 紧急应变计划, 企业安全稽核及事件调查, 企业安全教育训练及宣导。

 

45、人因的定义:

 研究系统中人的一切表现,利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和有关人科学知识,寻求人的最佳表现以达到预期的安全和效率。

 人因是事故要素之一:

 事故要素包括:

人因、物因、环境和管理 70%以上的事故与人因有关(主观、客观;有意、无意;责任、非责任)  

46、环境影响与事故的关系---不安全行为的产生:

  环境差→人的心理受不良刺激→扰乱人的行动→产生不安全行为物设臵不当→影响人的操作—→扰乱人的行动→产生不安全行为。

47、系统安全分析的目的和程序   系统安全分析又称危害分析。

危害包括不安全的环境条件、操作、物的故障或其他不安全的因素。

目的是为了查明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