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89545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工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社工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社工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社工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社工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工资料.docx

《社工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工资料.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工资料.docx

社工资料

社工资料(笔记整理增强版)

什么是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增强人们的社会功能和解决社会问题为宗旨,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专业技巧和方法的助人服务活动。

 

其思想基础为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和宗教伦理 

产生:

1601,英国济贫法,初步建立社会救济制度,1788,德国汉堡实施救济制度,使之更趋组织化和科学化,19st末20st初,民间社会服务组织涌现,弥补政府不足,1896,纽约慈善学院和阿姆斯特丹社会工作学院成立,开始社工培训 

现代社会工作特点:

理论和价值观指导,有效的方法和技巧体系,应付新问题的能力  

要素:

工作者 受助者 价值观 助人活动  

专业方法发展:

1917美国学者芮奇蒙出版《社会诊断》,使社工方法成为一套独立的知识 到70年代已确立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三个基本方法,实际运用中需结合  

社工目标模式(基本思路):

治疗――预防 , 救助――发展  

中西社区区别:

西方是居民自治,中国是行政划分,中国社区服务实际上由政府出钱购买  

中国历史上缺乏专业社会工作,因为中国是小农经济,社会结构是家族集团式,受儒释道文化影响,生活圈子较为封闭。

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包办一切,承担社工职能,但是是行政性,非专业化的,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发展专业的社工与管理,形成行政性与专业性社会工作相结合的发展格局  

我国社工类型:

 

普通社会工作,组织管理群众(兼职服务型,比如班主任,工会委员) 实际社会工作,政府福利部门的工作(行政半专业型,如工会,妇联) 专业社会工作,社会团体,民间机构  

社会工作的对象与领域(社工作为应用社会学,与社会学、心理学和伦理学关系密切) 对象:

 

社会工作对象:

 是指直接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个人或群体(受助者)。

 

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

 是那些社会上最边缘、最困难、从道义上讲最应该帮助的人。

“最需要帮助的人” 一方面是由社会所认同的基本道德所决定的,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社会福利的支付能力所制约的。

  领域:

 

社会工作的领域是指社会工作实施的、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的范围。

从国际上的一般情况看,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公共救助 家庭服务 儿童服务 老人服务 康复服务 学校社会工作 就业服务  矫治服务 心理健康服务 医疗社会工作 乡村社区发展 军队社会工作 社会保险服务 领域分类方式 

按服务对象的生理和社会特征(即年龄,性别,是否残疾等) 

按服务对象的遇到的困难(日常生活问题,就业问题,行为偏差问题) 

按工作特点(救助,即救难,帮助,即缺什么给什么,发展,即增强知识和能力) 

社会工作对工作对象的功能:

 

促进服务对象的正常生活  促进人与环境相互适应 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 

促进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  促进制度建设与社会进步  增加社会资本与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社会工作者是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 社会工作者担当的角色:

服务提供者,支持者,倡导者,光礼者,资源获取者,政策影响人  

简述社会工作的对象及其发展 

社会工作对象:

 是指直接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个人或群体。

  

社区成为社会工作的对象是社会工作内容的丰富和范围的扩大,它在依然关注个人和家庭的基础上,将解决社区的、综合性的经济的社会问题作为自己的任务。

这不但迫使社会工作者去处理更加复杂的问题,而且也将其工作扩展到了宏观层次。

  

随着社会的变化、社会问题的复杂化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工作的对象也在扩大,这主要表现为社会工作的性质由补救性、治疗性向治疗与预防、补救与发展结合的方向发展。

  

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基础:

 

新教伦理,核心:

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破处宗教等级制度,思想解放,追求自由民主自立  

人道主义,以人为中心,包括哲学上的人本主义,经济上的自由主义,政治上的民主主义,伦理上的人道主义  

人道主义-实证主义-乌托邦 

1. 社会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人的情感物质需要 

2. 人的需要被满足,人会获得善良成熟正义或生产的状态 

3. 一般阻碍人的是个人无法控制的外部环境(归咎与教育缺乏,地位,童年,社会环境) 4. 外部环境可被有知识技术和科学的人操纵 5. 人和社会最终会达到完美的境界  

社会福利观念是社会工作的灵魂  

社会工作价值观:

社会工作者长期奉行和遵守的一整套指导其实践的原则与理念。

  

操作定义的价值体系 

1. 个人是社会首要关系对象 2. 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 3. 它们具有相互社会责任 

4. 人们都有共同需要,但个体是独一无二的 

5. 民主社会的一个基本属性是参与社会,实现个人全部潜能和社会责任 6. 社会责任提供各种方式,克服阻止个人和环境之间的自我实现障碍  

理论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的功能 

1. 解释人的行为与社会过程,确定社工要协助解决的问题的性质和原因 2. 根据对行为和社会问题性质和原因的解释,确定工作目标 3. 根据目标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和模式/西方社工理论流派 

1. 心理分析学理论,人的行为受本能驱使,,不良行为产生的源头是各种本能关系之间的失衡,社工的任务是治

疗服务对象的变态人格,恢复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平衡。

 

2. 认知理论,人的行为受制于理性思考,不良行为产生于认知错误或理性缺乏,社工任务是帮助服务对象获得正

确认知,完善理性思考能力 

3.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是个体对环境所做的反应,社工任务是运用行为心理学方法帮助服务对象掌握恰当的反应

模式 

4. 社会系统理论,人与生活环境是个整体,协调和均衡是个体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系统各要素之间不协调导致

系统均衡被破坏,个体生存发展出现问题。

因此要帮助恢复系统个元素之间的均衡关系 

5. 标签理论,社会成员对其行为下定义贴标签与个人成为“有问题的人”密切相关,因此要重新定义那些原来被

认为有问题的人,使之恢复“正常人” 

6. 沟通理论,许多行为问题都出在人际沟通上,因此要帮助人们消除沟通障碍 

7. 人文注意理论与激进人文主义理论,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不一致,社会秩序不合理。

因此要理解或改造现存的秩

序。

 

8. 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增权倡导理论,存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阶级斗争决定社会结构和形态变迁,

马克思主义认为要阶级斗争,实现大规模的社会变革解决问题,增权倡导理论则倾向于改良,在现有的社会结构下为服务对象争取权益  

社会工作者 

国际社会工作协会认可的社会工作者要具备的条件:

  

     具有社会工作职业执照;具有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背景; 

     受社会工作伦理的制约; 是社会工作专业组织的成员;将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职业生涯 受助者 

关于受助者的定义:

是指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活动直接的工作对象,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社会工作的直接受益者。

  受助者的类型:

 

来源:

A 自己主动求助的(自动求助案主) B 邻居、熟人、朋友介绍的 

      C 其他机构转介来的(转介案主)   D 有关司法机构要求的(外展案主) 是否接受了服务:

现有案主        潜在案主 

是否自愿求助:

自愿案主;非自愿案主;强制接受服务案主。

  

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 1、开始接触阶段 

2、收集资料与评估阶段 3、计划与合约阶段  4、介入阶段  

5、总结评估与终止  

社工专业伦理的基本信念 

⑴要保持中立,不歧视,无偏见 ⑵要保密,尊重个人隐私权 

⑶要尊重个人尊严、个人价值及案主自决 ⑷要尽职,保证服务品质 

⑸要和睦相处,协调相关专业 

社会个案工作 

个案工作是专业社会工作者在利他主义的价值理念指导下,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到困难的个人及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以帮助个人和家庭减轻压力、解决困难、挖掘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家庭和社会的生活质量与福利水平的一种社会工作方法 。

 基本特点:

 

(1)社会个案工作是以专业知识和技巧为基础的社会工作方法之一。

 

(2)社会个案工作的对象或案主是有问题的个人或家庭,注重个人或家庭的独特性。

 (3)社会个案工作注重并了解个人或家庭发生问题的内、外在原因。

 

(4)社会个案工作注重调动各方面的资源,特别是社会资源,解决个人或家庭面临的问题。

 (5)社会个案工作注重建立专业关系以开展工作,注重取得案主的信任与配合。

 (6)社会个案工作特别强调案主自决,社会工作者只是或只能从旁协助。

 

(7)社会个案工作的目的是帮助个人或家庭摆脱困境,以达到与社会的良好适应。

  

个案发展历史 

一、个案工作的萌发时期 1.1601年《济贫法案》:

确立亲属责任制度,对贫民进行分类处理 2.宗教的慈善事业(查默斯的贡献),主要贡献如下:

友善的个别访问,程序指引原则,动用案主自然资源,培养案主精神品格训练访问员 二、职业化阶段 

1.改善贫民状况协会(AICP) 2.慈善组织会社(COS):

聘用访问员,培训,建图书馆,发展督导方法 三、科学化阶段:

精神分析,社会诊断,机构功能概念 四、多元化发展阶段:

多种理论的相互影响和应用  

五、整合阶段:

个案、小组、社区三大方法整合为社会工作实务,注重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社会个案工作的过程 

1、接案与建立专业关系:

为现有案主工作,与潜在案主建立联系使之了解社工服务对其意义 2、对案主的需要与问题进行评估:

收集个人和环境资料 

个人资料:

个人资料,身体情况,心理方面,价值观,处理问题能力 环境资料:

家庭环境,延伸环境系统(朋辈,社区,工作环境等),案主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3、订立工作计划、介入干预和最后总结与检讨 

原则:

目标要符合实际,与社工专长、机构功能和案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致,案主和社工共同协商  

社会个案工作的技巧 

(一)社会个案工作者所需要的技巧 1、沟通技巧(熟练传递信息) 

2、关系技巧(关怀和尊重案主,与之建立良好信任关系) 

3、过程技巧(接案和约定技巧、评估技巧、签订契约技巧、介入技巧、检讨及终极技巧) 

(二)增进社会工作技巧的方法 

1、做工作全程记录(反思自身与案主的互动,详查技巧的使用是否正确) 2、督导(跟督导学习) 

3、顾问与咨询(接受专家指导)   

社会个案工作的理论模式与实务方法 

(一)危机介入模式 

1、危机是一种对平衡稳定状态的改变;危机可以是一种正常状态;危机是一个过程;危机是问题与希望并存。

 2、危机介入的技术:

小组工作的三大模式 

1、社会目标模式:

关注社会整合和人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参与意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2、治疗模式:

促进沟通,增进自我认识,实现行为的转变 

3、互动模式:

关注个人和环境,重视系统的关系,个人、小组和社会系统相互影响以增强个人和社会功能  

卡兰德小组工作发展阶段模式:

1、前属期2、权力和控制期3、亲密期4、分辨期5、分离期  

社会控制是一个描述小组取得其成员的一致性和依从的过程,主要包括小组规范,角色,地位等控制手段. 

(一)在小组中使用和发展小组规范  

小组规范作用是形成约束,稳定小组,依据小组目标建立和评估。

小组规范有两种:

一是由小组成员自己发展起来的规范,二是由社会工作者发展的规范.  

(二)恰当地利用小组中的角色和地位(促进角色分工,权责明确,有利于实现目标) 

(三)提高小组凝聚力和小组目标(设计有吸引力的活动,根据成员需求调整目标,发展责任心和信任的气氛)  

小组工作的原则与技巧 

一,社会小组工作的实践原则 

认可个人和小组及行动的多样化,接纳每个人,建立有目的的助人关系,提供机会,鼓励参与,加强合作, 运用制约,积极面对冲突,区别运作,不断评估,适当修正过程,热诚,人道和严于律己. 二,社会小组工作的技巧 

(一)小组工作的一般性技巧 

建立关系,观察,组织介入,领导,沟通,参与活动,运用社会资源和评估小组过程的技巧 

(二)有效促进沟通的技巧  

 

(1)注意信息传递的外部环境. 

(2)注意语言的选择. (3)提供合作性的目标. (4)关注和调整小组中的互动模式. (三)组织会议的技巧及小组工作者的角色 1.组织会议的技巧 

(1)形成良好的开始.(相互介绍,阐明主题和步骤) 

(2)把握讨论的进程.(把握好讨论的进程,注意把握主题,收集和提供信息,保证讨论顺利地进行) 

(3)做好总结.(归纳总结各种的观点或意见,敦促成员把精力放在特别重要的话题上,简化观点,增强效果) (4)完善的结尾.(控制时间,充分讨论每个议题,优选重点议题,结尾时注意总结,阐明结论和要跟进和关注的问题) 2.小组工作者在小组会议中的角色 

(1)示范者 

(2)促进者 (3)调解人 (4)支持者  

社区工作 

涵义:

社区工作是以整个社区及社区中的居民为服务对象,提供助人的、利他的服务的一种社会工作专业方法 起源和发展:

慈善组织会社 社区睦邻运动 联合国社会署社区发展组 

一般性定义:

社区工作是专业社会工作的一种基础方法,它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案主,通过发动和组织社区居民参与集体行动,确定社区的问题与需求,动员社区资源,争取外力协助,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调整或改善社会关系,减少社会冲突,培养自助、互助及自决的精神,加强社区的凝聚力,培养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和能力,发掘并培养社区的领导人才,以提高社区的社会福利水平,促进社区的进步。

  

社区工作的目标(过程目标和任务目标,分配资源和发动居民) 

(1)促进居民参与解决自己的问题,提高社区居民的社会意识 

(2)调整与改善社会关系,减少社会冲突 

(3)寻求社区需要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合,以满足社区需要 (4)追求权力和资源的公平分配 

(5)发挥居民的潜能,发掘并培养社区的领导人才。

 (6)培养互相关怀、互助互济的美德 (7)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社区工作的理论 

基础理论:

社区分析和意识形态;社会变迁理论;社会运动理论  

社区工作模式 

1.地区发展模式:

在一个地域内鼓励居民通过自助及互助去解决社区内的问题。

 

2.社会计划模式:

依靠专家的意见,通过有关专家的的调研、论证、计划,然后落实、推行、去解决社区内的问题。

 3.社会行动模式 

适用于那些社会情况比较复杂,社会矛盾比较多,政府部门官僚化,居民利益缺乏保障的社区。

针对社会不公平、不平等与剥削现象,社区工作者动员、组织社区居民,采取集体行动,以从下而上施压的形式,求得公正解决问题。

  

社区工作原则(选取普遍性的几条) 

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目标,全面利益和协调发展,合理制订计划,居民参与,社区自助,整体配合,预防性服务  

社区工作的介入手法(视具体情况而定) 

社区问题,服务提供,社区教育,互助合作,社会行动,联合各个社会团体,策划倡导,社区调查,社区突发事件 社区宣传,各式各样的社区发展计划等介入方式  

社区工作的过程 

1、建立关系(即进入社区) 2、收集资料:

(1) 社区的基本资料

(2) 社区内的资源(3) 社区内的问题(4) 社区评估  

3、制订计划:

整体规划(即整的发展构想)、    具体规划(即对社区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制定出工作方案) 

4、社区行动(激发社区居民行动,将制订的计划付诸实施)如会议,教育与宣传,人事,财务,协调,成效评估  

社区工作的基础技巧 

(一)分析技巧

(二)关系建立与维系技巧(三)动员及组织技巧(四)活动程序设计技巧(五)行政管理技巧  

中国社区服务 

1、救助福利性服务 

 主要的服务对象是社区中的失业人员、 贫困家庭、老年人、残疾人和危重病人,等等。

 2、社区事务性服务( 服务对象是全体社区居民) 3、市场化的营利性服务 

 服务对象是全体社区居民,有时也会扩展到社区之外,主要是根据本社区的实际需要,引入市场化的服务。

  

社区服务的功能 

第一、满足了居民的基本的生活需要 第二、创造了一些就业机会 

第三、支持了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  

社区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 1、社区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社区服务的性质定位问题。

 第二、社区服务的队伍建设问题 第三、社区服务的行政化问题 2、社区服务工作的发展 

(1)进一步明确社区服务的性质并进行分类  

(2)发展公共服务 (3)发展社区志愿服务        (4)社区福利服务的职业化 

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 

1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包括:

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和结案六个阶段或步骤。

 2.接案是社会工作实务过程的第一步,也是整个助人过程的基础和起点。

因此,成功的接案是社会工作助人活动的前提。

 

3、接案阶段的主要工作和步骤包括:

1、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原因和求助过程;2.初步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3.决定是否接案;4.订立初步协议。

 

4.“接案”是社会工作者与潜在服务对象开始接触,了解其需要,帮助其逐渐成为服务对象并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过程。

接案是社会工作者与潜在的服务对象通过沟通达成共同解决问题初步协议的整个助人过程的开始。

 

5.接案的目标是要与服务对象建立一个良好的专业关系,为后续的预估和介入打下良好的基础 

6.服务对象的来源通常有三种情况:

1.主动求助者;2.由他人介绍或机构转介来的;3.由社会工作者通过外展工作,而成为服务对象的。

 

7.服务对象的类型:

1.自愿型服务对象。

此类对象的特点是求助动机强,社会工作者比较容易与之建立关系,机构的服务与他们的需要也会比较吻合。

 

2.非自愿型服务对象。

此类对象的特点是被动接受帮助的,这种特性使得他们在接受服务时通常会存在或表现某些抗拒情绪和行为。

并且这类服务对象的专业关系通常不易建立,需要进行相当细致的工作,同时需要非常娴熟的工作技巧。

 

8.现有的服务对象是指已经使用社会工作者所提供的资源或正在接受社会工作者协助的服务对象。

 

9.潜在服务对象是指尚未使用或未接受社会工作协助和社会工作资源帮助,但未来可能需要服务资源和协助的服务对象。

 10.接案的准备工作包括:

(1)服务对象资料准备。

包括:

a事先研读服务对象资料,了解其是否接受过服务;b了解他们的身体和精神健康状况;走访社区、通过服务对象的社会网络来了解服务对象个人和社区处境两方面的情况;c了解服务对象是否有特色事项需要谨慎小心处理。

(2)在资料准备和了解服务对象来源与类型的基础上拟定初次面谈的提纲。

提纲的内容一般包括:

a介绍自己和自己的专长;b简要说明本次会谈的目的和内容,双方的角色和责任;c介绍机构的功能和服务、相关政策(如保密原则)和工作过程;d征求服务对象对会谈安排的意见,对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的期望;e询问服务对象是否有需要紧急处理的事情,比便提供及时的协助。

 

11.面谈是接案阶段的第二个重要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一种面对面地讨论问题以确定是否建立专业协助关系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有意识、有目标的人际互动。

 

12.接案会谈的目的在于了解服务对象最关心的事项是什么,以便达到助人目标。

面谈时间要配合服务对象的时间,如工作日一般安排在服务对象下班后或者晚上及周末;地点安排正常情况下在社会工作者的办公室或机构的专门会谈室,但也可以安排在医院、司法机构(如成人监狱、少年管教所、法庭)、学校、居委会等,而对于不能外出的人,要安排进行上门会谈;对于有特别需要的人士要考虑无障碍设施等问题。

面谈场所要舒适、安静,具有私密

性和安全感。

面谈场所的空间安排也要尽量使服务对象简单、感觉自由、舒畅和随意;布置要温馨,不要有太多装饰,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位置在90度至130度、距离1—1.5米之间比较合适。

 

13.接案面谈的主要任务是:

a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b澄清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的角色期望和义务;c激励服务对象并促进服务对象进入角色;d以及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的改变;e达成初步协议;f决定工作进程 

14.社会工作者要注意,服务对象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是界定问题时最重要的起点。

 

15.面谈的其中一个重要任务是(B项)澄清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对各自的期望,通过协商减少差异,同时要互相澄清并讨论双方对对方的角色期望。

包括:

第一,服务对象对自己的角色期望,对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期望;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角色期望、社会工作者对自己的角色期望。

第二,对比并找出双方与各自想法的差异和距离。

第三,协商并达成一致的看法。

 

16.协议的形式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主要目的在于双方有一个目标与约束,以便使后续工作富有成效。

 

17.决定工作进程的决定有几种可能:

第一,终结服务。

机构的功能能否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这因素决定着是终止服务还是继续服务。

当存在如下情况时,即可终结服务:

a是机构缺乏合适的工作人员;缺乏具有必要技能的工作人员;服务对象或其问题不在机构的职责、使命或功能之内;社会工作者认为其他机构的资源、素质更优越;服务的数量适于其他机构;其他机构具有处理特定服务对象或问题的特权;b是当服务对象不愿接受服务、机构功能不符合服务对象需要或已解决了问题时;c是服务对象对问题的看法和期望与社会工作者所能提供的服务不相符;或者是社会工作者所能提供的服务不能解决问题;或者是服务对象没有充分的动机投入必要的时间、力量和资源。

社会工作者必须注意,即使作出终止服务的决定,也有责任帮助服务对象去获得其他服务的机会。

第二,转介其他服务。

转介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

第三,进入下一个助人阶段。

 18.会谈技巧包括:

(1)主动介绍自己。

要包括:

自己的姓名、在机构负责什么工作、个人的专长、为服务对象提供协助的目的、将怎样提供服务等。

(2)沟通。

与服务对象沟通的内容包括:

了解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交流双方对服务对象的问题和社会工作机构的功能,以及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的看法和期望。

社会工作者有意识地与服务对象进行的治疗性沟通具有以下功能:

a提供支持;b减轻服务对象因求助而带来的内心的焦虑;c协助服务对象建立对自己和解决自己问题的正确想法;d促成服务对象为解决问题采取有效的行动。

(3)倾听。

倾听是会谈(面谈)的基本技巧。

倾听技巧的运用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因为倾听即是通过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向对方传达一个信息。

第二,面谈中的倾听不仅是为了了解情况,也是为了建立专业关系,鼓励对方更加开放自己。

第三,倾听时不仅要“听”,还要有“参与”,与服务对象互动,对服务对象的叙述给予适当的回应。

倾听最重要的是理解对方所传达的内容和情感,不但要听懂对方通过言语、行为所表达出来的东西,还要听出对方在交谈中所省略的和没有表达出来的内容。

 19.资料收集的内容和范围:

(1)个人资料;

(2)身体情况;(3)服务对象的特点与能力;(4)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

 20.收集资料的方法和途径:

(1)询问。

会谈与询问是社会工作者获取服务对象资料的最基本工具。

询问可以是a会谈。

会谈可以是个人会谈,也可以是小组进行b角色扮演c问卷。

d完成句子

(2)咨询。

是为获得服务对象的准确资料。

(3)观察。

(4)利用已有资料。

(5)问卷调查。

 

21.社会工作记录有很多不同的形式,其中记叙性记录是比较常用的。

记叙性记录的内容大致包括:

a面谈目的;b面谈过程;c对面谈的总体评估;d对以后面谈的建议等。

22.接案期最重要的工作是了解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及时回应他们最急迫的需要,并提供相应的帮助。

 

23.接案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

社会工作者要谨记,并非每个案例都是从接案开始的,遇到紧急情况时就需要社会工作者直接进入干预程序。

(二)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

(三)决定问题的优先次序。

要注意的是,社会工作者需要与服务对象共同决定优先次序。

此时需要a尊重服务对象意向,使其愿意努力作出改变;b先易后难。

(四)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服务机构的工作范围。

 

24.预估是依据既定情境中的事实与特点推论出有关服务对象问题含义的暂时性结论的逻辑过程。

换句话说,预估就是收集资料和认定问题的过程。

 

25.预估的目的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