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知识点.docx
《八年级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知识点.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知识点
一、选择题
1.移植别人的器官不易成活,从免疫的角度分析,被移植的器官属于
A.抗原B.抗体C.病原体D.疫苗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
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详解】
A、移植到人体内的植入器官相当于抗原,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出非己成分,从而产生排斥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来杀死或抑制异体器官的成活。
因此移植他人的器官时,需要进行抗免疫治疗,否则移植不会成功。
所以从免疫的概念分析,移植的器官相当于抗原,正确。
B、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错误。
C、病原体是引起某种传染病的细菌、真菌或者寄生虫等,错误。
D、疫苗是用失活的或者减轻毒性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错误。
【点睛】
掌握抗体和抗原的概念是本题解题关键。
2.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大约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血管健康影响人的寿命。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吸烟不仅会引起呼吸道疾病,而且会加速脂类物质沉积,加重心脏负担
B.食用过多的油脂类食物容易造成血管壁的脂肪沉积,引发动脉硬化
C.保持心血管健康的四大基石为:
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
D.遇到心肌梗死的突发状况,不要随便搬动病人,就地休息,拨打“120”
【答案】A
【解析】
【分析】
心血管疾病是现代人的第一大杀手,病因有内因和外因之分:
内因主要是遗传高血压,外因是主导,有很多,其中占主导作用的是生活方式的不健康,如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精神压力、高血脂、高血糖等,所以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的方法就是改、动、保。
【详解】
A.香烟中含有1400多种成分,吸烟时产生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症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烟中的烟碱,对气管、支气管有不良的刺激作用,易导致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烟雾中的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影响红细胞的携氧能力,造成组织缺氧,从而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故A错误。
B.食用过多的油脂类食物,容易造成心脏和血管壁的脂肪积累,影响其正常功能,甚至引发动脉硬化、高血压等,故B正确。
C.生活方式与人体的健康息息相关。
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的四大基石有: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故C正确。
D.遇到心肌梗死患者要迅速拨打“120”,给其服用硝酸甘油片,不要随便搬动病人,就地休息,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意义。
3.当有人不小心被生锈的铁钉扎伤后,医生会给伤者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使可能侵入体内的病原体直接失去致病性。
注射的物质和采取的措施分别是
A.抗原、控制传染源B.抗原、保护易感者
C.抗体、控制传染源D.抗体、保护易感者
【答案】D
【解析】
【分析】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抗毒血清是对于某种毒素抵抗或可以使毒性减弱、消失的血清,属于抗体。
【详解】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破伤风抗毒血清,内有抗体注入人体内后直接杀死破伤风病毒,避免人体患破伤风;目的是保护受伤者,属于保护易感者。
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抗体和预防传染病的措施,解答时可以从抗体的概念特点和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方面来切入。
4.2017年5月,某地4名初二学生结伴到河边戏水,一名同学不慎滑落深水中。
当同学们呼喊大人救他上来时,他已无呼吸和意识。
人们立即采取了下列措施:
①胸外心脏按压;②拨打120;③人工呼吸;④开放气道。
因方法得当,该同学得救了。
请问正确的急救顺序是
A.③②①④B.②①④③C.①②③④D.④①③②
【答案】B
【解析】
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②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如果人突然停止呼吸,应①胸外心脏按压,但心跳存在时,再④开放气道;③进行人工呼吸进行施救,人工呼吸时吹气的次数为每分钟15~20次;而正常人的心率是每分钟75次,因此胸外心脏挤压的次数是每分钟75次左右,因方法得当,该同学得救了。
【学科网考点定位】急救的方法。
【名师点睛】出现意外、危机时,我们要拨打急救电话并采取一定的急救措施,人工呼吸以及胸外心脏挤压是常用的两种急救措施。
5.在一次车祸中,一青年左大腿股骨骨折,皮肤受到创伤,失血200毫升。
对这样的伤员,下列治疗措施没有必要的是
A.股骨复位固定B.输血200毫升,及时补充血量
C.皮肤伤口做止血处理D.注射抗菌素,防止伤口感染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青年左大腿股骨骨折,皮肤受到创伤,应及时股骨复位固定,以帮助骨头快速正确愈合,故A正确;皮肤伤口做止血处理,以防止流血过多,故C正确,但是失血200ml不会对身体由太大的影响,所以无需输血。
故B错误;应及时注射抗菌素,防止伤口感染,故D正确。
6.当遇到一些突发紧急情况时,我们应力所能及的予以救助,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
A.发现因意外事故发生骨折的病人,应立即将病人移至安全的地方并尝试使骨折复位
B.发现有人煤气中毒时,立即设法将其转移到通风处
C.发现有人心脏病发作,不要随意搬动病人并拨打“120”急救电话
D.用指压、加压包扎等措施帮助外伤出血的人尽快止血
【答案】A
【解析】
【分析】
对溺水、触电、煤气中毒导致呼吸暂停者,应马上拨打“120”,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详解】
A、骨折发生后,应该马上把他送医院或立即向老师报告或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或用简单有效的方法紧急救助,如有伤口,先用现场最干净的布包扎伤口,千万不能帮他现场复位,防止骨骼发生移位,不好医治,A符合题意;
B、发生意外事故,人会出现突然停止呼吸的状况,若不及时进行抢救大脑和心脏供氧不足会造成死亡,因此要立即打开门窗,将其转移到通风处,在拨打“120”之后,要进行人工呼吸的方法来进行急救,人工呼吸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口对口吹气法。
B不符合题意;
C、遇到心脏病发作患者要迅速拨打“120”,同时帮助其服药或采取胸外心脏挤压以及人工呼吸进行救助,不要随意搬动病人,C不符合题意;
D、用指压、加压包扎等措施帮助外伤出血的人尽快止血,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睛】
关爱生命,永保健康,是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关注。
7.注射青霉素之前,要先用少量青霉素做皮试,如果注射处有较大红肿现象,该患者则不能注射青霉素。
由此可知,对这个患者来说,青霉素成了( )
A.抗原B.抗体C.病原体D.失效药物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青霉素进入人体会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抵抗青霉素的抗体;因此对这个患者来说,青霉素是属于抗原。
考点:
抗体和抗原。
8.图中的四幅漫画寓意人体免疫的防线,其中属于第二道防线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知识点:
保护人体的三道防线
【详解】
①是溶菌酶、④是吞噬细胞吞噬病菌,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②是皮肤、③是黏膜,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此外还有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免疫细胞核免疫器官。
9.去某些热带国家旅游时,需要接种黄热病等传染病疫苗获得“国际预防接种证明书”。
黄热病是由黄热病毒引发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以高热、头痛、出血等为主要症状,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传染性强、死亡率高。
下列关于黄热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A.黄热病毒是黄热病的传染源
B.黄热病毒的遗传物质位于细胞核中
C.消灭伊蚊可切断黄热病的传播途径
D.接种黄热病疫苗可使机体产生抗原
【答案】C
【解析】
【分析】
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
抗原能引起人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
抗原是外来的,而不是自身的,如病菌、病毒和其他的病原微生物、异体血液和某些药物都是抗原。
抗体指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且具有特殊抗病能力的蛋白质(免疫球蛋白)。
【详解】
A.病原体是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黄热病毒属于黄热病的病原体,故A错误。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含遗传物质组成,所以黄热病毒的遗传物质位于病毒内,故B错误。
C.伊蚊是传播黄热病病毒的媒介生物,属于传播途径,所以消灭伊蚊可切断黄热病的传播途径,故C正确。
D.抗体指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且具有特殊抗病能力的蛋白质(免疫球蛋白),所以接种黄热病疫苗可使机体产生抗体,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抗体的概念,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
10.下列疾病中,都属于病毒引起的是()
A.佝偻病、手足口病B.艾滋病、禽流感
C.脚气病、口蹄疫D.乙肝病、结核病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疾病,病毒”可知,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各种疾病的病因,需要平时积累相关实例。
【详解】
A、佝偻病主要是由饮食中缺少维生素D造成的;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故A错误。
B、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
艾滋病和禽流感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故B正确。
C、脚气病主要是由饮食中缺少维生素B1造成的;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传染病,故C错误。
D、乙肝病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故D错误。
故选B。
11.唾液中的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与这种免疫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接种麻疹疫苗预防麻疹B.皮肤黏膜阻挡和清除异物
C.鱼、虾引起的过敏反应D.器官移植引起的免疫反应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人体免疫依靠的是我们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黏膜的某些附属物如鼻毛、气管黏膜上纤毛等有阻挡和清除异物的作用.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指的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体液中含有的一些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
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
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
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B符合题意。
【学科网考点定位】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
12.下列急救措施正确的是()
A.静脉血管出血后应在伤口的近心端按压或绑扎止血
B.动脉血管出血后应在伤口的近心端按压并且长期绑压止血
C.发现煤气中毒病人需要就地将病人进行人工呼吸
D.对溺水病人可通过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进行抢救
【答案】D
【解析】
【分析】
动脉出血应该在近心端进行压迫止血,静脉出血应该在近心端进行压迫止血;出现意外、危机时,我们要拨打急救电话并采取一定的急救措施。
【详解】
静脉的血液流动的方向是静脉流回心脏。
因此,静脉受伤出血时,正确的急救方法是采用指压法(或止血带)远心端按压或绑扎止血,A错误;
动脉出血应该压迫止血的部位是伤口的近心端,但不能长期绑压止血,B错误;
发现煤气中毒时,立即关闭气源并打开门窗通风,将中毒人员转移到空气清新处,再实施进行人工呼吸抢救,C错误;
发现有人溺水,立即将溺水者救上岸,用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进行抢救,D正确。
【点睛】
出血的初步护理,煤气中毒及其预防,急救的方法。
13.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艾滋病病毒主要侵犯并瓦解人体的免疫系统
B.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C.免疫系统不会攻击人体自身的细胞
D.免疫对人体总是有益的,免疫功能越强越好
【答案】A
【解析】
【分析】
滋病是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的免疫缺陷病。
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主要攻击和破坏的靶细胞为T淋巴细胞,随着T淋巴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或恶性肿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
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
【详解】
艾滋病病毒会侵犯并瓦解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患者死于多种疾病的侵害,A正确;体液中的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B错误;免疫系统能清除自身的衰老或异常细胞,C错误;免疫对人体不一定是有益的,如防御感染免疫功能过强会发生过敏反应,因此人体的免疫能力不一定是越强越好,D错误。
【点睛】
免疫系统的功能除了防御功能外,还有监控和清除功能,能监控、清除人体内衰老、损伤细胞及癌变细胞。
14.我国科学家屠呦呦成功研制出治疗疟疾的青蒿素.荣获诺贝尔奖.从预防传染病来看,对疟疾患者及时治疗属于( )
A.消灭病原体B.控制传染源C.切断传播途径D.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B
【解析】
【分析】
传染病流行需同时具备三个环节: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源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
【详解】
“疟疾患者”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传染源,因此“对疟疾患者进行了及时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
故选:
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5.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青少年应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B.为尽快消除青春痘可以进行挤压
C.感冒发低烧可到药店自购处方药D.被狗咬伤后不去接种狂犬病疫苗
【答案】A
【解析】
【分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
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根据自己家人的疾病情况,要注意了解一些常用的药物。
【详解】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修复和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
青少年正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青少年应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A正确;挤压青春痘会造成皮肤二次伤害,青春痘恢复的更慢,B错误;处方药必须有医生的处方才能购买,C错误;狗咬伤后不去接种狂犬病疫苗,极易会患上狂犬病致人死亡,D错误。
【点睛】
本题涉及知识面较高,是综合题,结合题意解答。
16.如图是一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密度变化曲线。
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
A.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
B.农药使害虫产生变异
C.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
D.从曲线变化可知,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害虫抗药性的形成。
解答时可以从自然选择和抗药性形成的过程方面来切入。
使用农药时把一部分害虫杀死,害虫群体密度减少;一段时间药效过后,害虫大量繁殖,害虫群体密度增加;再使用农药又把一部分害虫杀死,害虫密度又减少。
【详解】
A、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A正确;
B、、害虫原来就存在着变异,不是农药使害虫产生变异;B错误;
C、由分析可知,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C正确。
D、从曲线变化可知,使用农药时不能把全部害虫杀死,表明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D正确。
故选:
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农药的使用只是对害虫原有抗药性的变异进行了自然选择。
17.生活中遇到危险或意外伤害时,要采取必要的措施。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当有人溺水造成呼吸停止时,用人工呼吸的方法进行急救
B.将因煤气中毒而昏迷的人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抢救
C.被毒蛇咬伤小腿,应立即扎紧伤口近心端,尽快去医院进行治疗
D.某人因车祸导致动脉大出血,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在远心端止血
【答案】D
【解析】
【分析】
出现意外、危机时,我们要拨打急救电话并采取一定的急救措施,人工呼吸以及胸外心脏挤压是常用的两种急救措施。
【详解】
人工呼吸是一种常用的急救方法,用于救助溺水、煤气中毒或触电等停止呼吸的病人,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人工呼吸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口对口吹气法,A正确;煤气中毒又叫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气大得多,血红蛋白的数量是有限的,这样,就使氧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因此,发现有人煤气中毒,迅速关紧煤气阀,打开门窗通风,降低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快速移到通风处,再救治,B正确;被毒蛇咬伤后,蛇毒会随着静脉血管先运回心脏,因此要迅速用绳勒紧伤口上方(近心端),C正确;某人因车祸导致动脉大出血,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应在近心端用指压法或止血带止血法止血,D错误。
【点睛】
掌握常用的急救措施,即解决题目,最好又会在必要的时候能用于救助他人。
18.体育课后口渴难耐,如果四位同学回到教室发现每个人只有半杯水,从各位的对话中,你认为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同学应该是
A.“哎,真倒霉!
才剩半杯水”B.“哈,还有半杯水,真不错!
”
C.“太渴了,有水喝真好!
”D.“OK!
半杯水也能解决问题。
”
【答案】A
【解析】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
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
由题意可知,体育课后口渴难耐,如果四位同学回到教室发现每个人只有半杯水,从各位的对话中,可以看出B、C、D的语言积极向上、乐观,体现出了其心理健康。
而A则消极、悲观,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19.为了解不同浓度的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生物小组进行试验探究,得到以下数据,上述数据表明()
酒精浓度
0(清水)
0.25%
1%
10%
20%
每10秒的水蚤心跳次数(平均值)
35
45
30
23
死亡
A.10%以下浓度的酒精对水蚤没有危害
B.水蚤心率随酒精浓度升高而加快
C.只要酒精浓度不高,对水蚤心率没有影响
D.酒精浓度较低时对水蚤心率有促进作用,浓度稍高时有抑制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探究实验主要是对照实验.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试验。
根据表格中酒精浓度不同,即变量是酒精浓度,变量就是所要探究的问题。
不同酒精浓度下,水蚤的心率不同。
【详解】
由图中可知当酒精的体积分数分别是0(清水)、0.25%、1%、10%、20%,对应的水蚤心率分别是35、45、30、23、0(死亡)。
表明水蚤心率很容易受到酒精浓度影响,低浓度的酒精能促进水蚤的新陈代谢,一定程度地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低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酒精对神经系统起麻醉作用,因此高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
因此可得出结论低浓度的酒精对心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酒精对心率有抑制作用。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提高学生接受图表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20.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可经按蚊叮咬传播,其感染人的过程如图所示。
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能有效治疗疟疾患者。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按蚊是引发人体感染疟疾的病原体
B.肝脏和红细胞是散播疟原虫的传染源
C.控制按蚊数量能有效预防该病的传播
D.用青蒿素治疗患者是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C
【解析】
【分析】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传染源。
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隔离、治疗、及时处理等)、切断传播途径(清洁、开窗通风、消毒等)、保护易感人群(加强锻炼、预防接种等)。
【详解】
A、从传染病角度分析,疟原虫是疟疾的病原体,A错误;
B、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传染源,因此,疟疾患者是散播疟原虫的传染源,B错误;
C、按蚊是能够传染病原体的动物,因此按蚊属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中的传播途径生物媒介。
所以控制按蚊数量能有效预防该病的传播,C正确;
D、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用青蒿素治疗患者是控制传染源,D错误。
故选C。
【点睛】
掌握病原体、传染源及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