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植物装饰应用讲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88277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7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艺植物装饰应用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园艺植物装饰应用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园艺植物装饰应用讲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园艺植物装饰应用讲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园艺植物装饰应用讲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园艺植物装饰应用讲稿.docx

《园艺植物装饰应用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艺植物装饰应用讲稿.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园艺植物装饰应用讲稿.docx

园艺植物装饰应用讲稿

《园艺植物装饰应用》讲稿

第一章绪论

当今时代,人们对现代生活的质量的要求赋予新的认识,特别是在城市中,高楼、汽车和家用电器的人均占有率已不再是衡量生活质量的唯一指标,而空气、水质和绿化环境的高质量更成为人们的追求目标。

绿化已成为大环境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绿化除了有美化环境、休养生息的作用外,在大环境中更是作为良性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改善生态、陶冶性情、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作用;而在小环境中,绿化同样具有其他装饰要素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21世纪将是生物科学的新时代,是一个“绿色和丰润”的世界。

人们沐浴在绿色之中,享受着植物和花卉给人们带来的温馨。

随着时代的前进,园艺植物的装饰应用,几乎是与人类活动范围的逐步拓展、游乐设施的不断增设同步发展,或者说,凡有人们活动的环境及场所,大到生态农业园、广场,小至居室、几案,就有园艺植物装饰,且应用方式上也达到了多层次、全方位的空间装饰效果。

本课程将针对园艺植物的观赏特点及其装饰应用的方式作较为全面的介绍。

第一节园艺植物装饰应用的含义

一、园艺的范畴(几个基本概念)

园艺一般是指在围墙的园圃中,从事果树、蔬菜、花卉、观赏植物培育的技艺。

园艺植物包括果树、蔬菜、花卉及观赏植物。

从广义上说,也包括某些药用植物和林木树种。

园艺学是指研究一切园艺植物栽培、改良以及园艺产品处理的技术和科学。

其中栽培是指种植的技艺;改良是指育种、引种及栽培技术的改进;产品处理指园艺产品的采收、包装、运输、加工、贮藏以及观赏植物的培育和庭园布置等。

园艺除上述内容外,还涉及到商业、工业、科学、艺术等多方面。

它既可大规模生产,又很适合家庭经营,是农业中一门重要的实用科学。

为了全面了解园艺的丰富内容,将其所包括的学科分述如下:

(一)果树学或称果树园艺

它是研究果树栽培、改良和处理的园艺科学。

包括果树栽培学、果树分类学、果树选种及良种繁育学、果树产品营销学(商品学)等。

研究果树生长发育规律、栽培管理的原理、果园建立及现代化设施的使用。

研究果树种类、形态解剖、生态习性及分布、繁育优良品种,果品处理、采收、运输、销售等。

(二)蔬菜学或称蔬菜园艺

包括蔬菜栽培、保护地栽培(大棚等反季节栽培)、蔬菜分类、蔬菜良种繁育、采种技术、蔬菜商品学等。

主要研究蔬菜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栽培管理原理和技术、蔬菜种类和品种、遗传育种及利用温床温室栽培、蔬菜的留种技术和产品处理等,以保证获得高产优质的蔬菜和周年均衡供应。

(三)观赏园艺学

是研究和栽种、利用观赏植物的科学。

包括花卉园艺(花卉学)、观赏树木学、草坪及绿地草种等。

除花卉、观赏植物的栽培管理外,草坪的铺设和草种的选择也是主要内容。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观赏园艺逐渐兴起,已成为一项热门园艺事业。

(四)造园学研究以人工方法设置庭园,美化环境的科学。

(五)苗圃学研究和科学管理园艺作物的各类苗圃,提供优良苗木等。

(六)种子生产学进行园艺作物的留种、繁育与推广,研究及杂交培育优良种子。

(七)园艺产品贮藏加工也是食品工业的一门学科,研究果蔬的加工、贮藏原理与方法。

二、园艺植物的重要性

1.它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果树、蔬菜、花卉和观赏植物,其成片生产,在农业作物中均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些植物往往分别成为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

2.果蔬营养价值高。

它是人们食物结构中主要成分之一,为绿色健康食品之一。

3.具有药用价值。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用以药用的很多都是园艺植物。

如山楂有散瘀、止血、降压的效果;柚能防止心血管破裂;枣能治疗脾胃虚弱、贫血等病;大蒜有杀菌作用;芦笋能防癌。

花卉中的连翘、金银花等都是常用中药。

果品食疗。

4.能出口创汇,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

我国为世界园林之母,园艺植物资源丰富,鲜果、蔬菜、花卉和加工后的果品、蔬菜输出到世界各地。

有些著名的土特产和著名鲜果,驰名国际市场。

如橄榄、荔枝、龙眼、板栗、香蕉等;蔬菜出口的有毛豆、芦笋等;花卉有山茶等。

食品工业原料很多来自园艺植物,如各类果品罐头、饮料、果酒、蜜饯、果脯、果干等香花,脱水蔬菜、水果等。

园艺植物的许多副产品可以综合利用,如提炼香精、单宁、作饲料、作家具等。

5.美化、改善环境。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讲究(追求)高质量的精神生活,崇尚过一种回归自然的生活。

其中一部分内容就是营造一个优美、舒适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因此,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各地都在抓“创造文明城市,营造美好家园”建设,其中绿化美化环境是一项重要内容或指标。

如厦门市已获得“园林城市”称号,福州市也在努力之中,近几年福州市园林绿化建设已取得了显著性进展,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先后建成了温泉公园、左海公园、金鸡山公园、林则徐广场、青春广场、江滨大道绿化带及主题公园建设,配合城市主干道拓宽改造,进行绿化带建设,如南大门、北大门、东大门的形象工程建设等,并提出了环福州绿色屏障建设的规划设想。

此外,各房地产公司、企事业单位也纷纷投入资金,对各自开发项目及单位环境进行绿化改造(新村绿地需达30%),使全市的园林绿化工作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另外,室内绿化装饰也走进千家万户……

这些都是园艺植物的杰作,它们能以各自不同的形态、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

此外,绿色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氟、氯等有害气体,同时释放出氧气。

据测算,每个成年人的生活环境,应有20平方米的绿化面积(15平方米的树林或25平方米的草坪)而目前我们人均占有绿地仅8平方米,另据测定,一家化工厂绿化地段比无树空地的降尘量减少50%,可见绿色植物对净化空气的作用。

如日本、新加坡为花园城市。

有些园艺植物具有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硫和杀菌的功效。

如女贞、刺槐吸氟;合欢吸氯;樟树、悬铃木吸臭氧。

此外,园艺植物还具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荫蔽护堤、调节气温、减少噪音等作用。

三、花文化与赏花意识

园艺植物装饰应用也是一种传统文化,因为中国对野生花卉的利用,早在公元前就已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而开始,在南北朝(公元420-589)已有用花卉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即将花卉种植于坟墓旁,有“点植花卉于冢侧”的记述。

此外,在《南史.徐勉传》中也有“聚石、移果、杂以花卉,以娱休沐,用托性灵”,记载了在庭园中应用情况;清代有《云南花卉记》一书。

在古代,首先被重视并记载于典籍之内的,往往是食用和药用为主的植物,把植物用于观赏的则是在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剩余物质不断积累的基础上产生的。

唐代,随着中日文化的交流,中国原产的牡丹、梅花、菊花、花菖蒲、大花牵牛等众多园艺植物传至日本的同时,中国园艺古籍也传到日本,并作为经典著述指导着当时的日本园艺事业。

在日本,“花卉”一词最早见于贝原益斩所著的花谱(1698)中,较《梁书.何点传》晚1000年左右,且该书的参考文献2/3是中国著名典籍,如明代俞宗本的《种树学》及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足以说明中国古籍中园艺方面的记述是日本花卉园艺论著成书的沃土。

19世纪初期以后,日本广泛吸取外来文化,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花卉园艺事业也更加活跃起来,出版很多园艺方面的书籍。

中国步入清代末期,在舶来品涌进的同时,外国的花卉和园艺书刊也经沿海城市一并进入中国。

其中日本的园艺书刊以数量多、质量好、宣传力强而占优势。

此时,日本园艺书刊中广泛使用的汉字“花卉”在书写与含义上均与中国一致并沿用至今。

花文化是人类传统中的一脉,并同其它文化一样,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每一个国家或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发展轨迹。

花文化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第一,对花卉欣赏与应用的观念体系,如赏花的意识、情趣以及在各种礼仪、庆典中围绕花卉所开展的各项审美活动;第二,是花卉的应用形式与设计手法;第三,是对园艺植物材料本身的资源收集、品种选育及其市场流通等。

中国的花文化植根于绚丽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审美意识中必然跳动着中华文化的脉搏,具有传统文化的生机。

现试图从以下几方面做些粗浅的剖析。

(一)含蓄、意境与神韵

花文化与中国的国画、诗文、音乐和书法等其它文化支脉间似乎存在着共同的特点:

表露富于含蓄;写实具有意境;形体蕴以神韵。

此为中国文化的特点之一。

梅花居中国名花之首,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神、韵、姿、香、色俱佳的花卉。

北宋林逋隐居杭州孤山,植梅放鹤而号称“梅妻鹤子”,其梅花诗词尤多,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的诗句,把赏梅的意境和梅花的神韵描绘得淋漓尽致,就是梅花的专类园中也不仅欣赏梅花的个体美,更注重其群体的意境美,冠以富有诗情画意的雅名——香雪海(苏州邓尉山的雅称),点出梅园中大片梅花盛开的意境。

兰花被我国人民誉为“花中君子”、“天下第一香”。

自古以来,赏兰尤重神韵,如对兰花品种的鉴赏,不仅要看花被片、形、色,还要看其着生状态。

一朵兰花的两个萼片着生在同一水平线上,称为平肩;两个侧萼片外端向上翘起称为飞肩;外端下垂则称落肩。

这与评价人的仪表和神态相似。

此外,在中国插花艺术中,常运用横斜向延伸的梅枝、松枝以及回旋轻盈的茎蔓作为烘托主题,升华意境的花材,与西方式插花中运用几何图形相比,作品更富神韵感。

(二)比兴与赏花意识

比、兴原为中国文学艺术中的传统表现手法,自《诗经》起已多见运用。

比是譬喻,朱熹说:

“以彼物比此物也”;兴是寄托,托事于物,“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见《诗集传》)这种手法也形成了中国赏花意识的另一特点,使花草树木人格化,或赋予花草一定的象征,用以托物言志。

其内涵多与正直、孤傲、净洁、长寿等欲念和情操相关。

以梅花为例,从生物学特性看,梅花可抵抗-15℃的低温,当早春气温升到6-7℃时,甚至在漫天飞雪之中,梅花就喷红吐翠。

陈毅元帅在《冬夜杂咏.红梅》中这样描写梅花:

“隆冬到来时,百花迹已绝。

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

诗人以拟人手法歌颂了梅花傲对霜雪的坚强性格,借以颂扬中华民族的伟大气概。

明代王冕《白梅》诗云: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也是用梅花托物言志,抒发笔者的情怀。

因而,梅花在古代的诗文书画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产生了许多鉴赏和称颂梅花傲雪、冷香风姿与神韵的名作。

我国人民历来把兰花视为高洁和典雅的象征,与竹、梅、菊合称“四君子”。

诗人屈原常以兰喻贤古今皆知。

唐代颜师古赋兰:

“惟奇卉之灵德,禀国香于自然。

洒嘉言而擅美,拟贞操以称贤。

”用兰花比拟人格的高洁。

宋代王学贵云:

“挺挺花卉中,竹有节而啬花,梅有花而啬叶,松有叶而啬香,唯兰独并有之。

”托物言志,称颂兰花品德的完美。

菊花在我国栽培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秋菊的自然花期是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恰逢百花凋零的秋末傲霜怒放,为秋日的景色增添异彩。

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在《饮酒》诗中咏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充分表现出诗人淡泊豁达、傲贵轻名的性格。

宋代陆游《折菊》诗:

“黄菊芬芳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枝;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以及《秋菊》诗“菊花如端人,独立凌冰霜”;“折嗅三叹息,岁晚弥芬芳”。

从这些诗句中,不难悟出自古以来人们喜爱的菊花,就是崇尚节操和高贵品德的比拟植物。

荷花也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之一,园林中常以荷花为种植材料,构成景点的意境,像苏州拙政园中的《远香堂》、《四面荷风》以及杭州的名园《曲院风荷》等。

荷花历来被视为节操高尚的象征。

宋代周敦颐《爱莲说》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已成为脍灸人口比拟人品高洁的佳句。

总之,在中国浩瀚的文海中,以花言志,运用比兴手法,使中国的赏花意识更具有含蓄、深沉和完美的内涵。

在我国的民间赏花意识中,吉利语、谐音及数字排序语,也是习见应用的。

如吉祥草除叶片清雅可供观赏外,主要取其吉利。

《广群芳谱》说:

“花开则家有喜事,人以其名佳,多喜种之。

”又如正月的插花以及年宵用花中所使用的连翘取其“年条”(金条)的谐音,银柳取其“银有”的谐音,来预示来年的吉兆。

在购买年花时,一株开十朵的牡丹花,不仅富贵满堂,还有十全十美的象征。

买到一球开五箭的水仙花则有“五福临们”、“五谷丰登”的祥兆。

总之,这些吉利语、谐音和数字排序语,在各地区及各民族的习俗里广为流传与应用,它们都具有福、禄、寿、喜的美好含意与祝愿。

(三)富丽堂皇与幽静典雅

在中国园林艺术中,一向存在着富丽堂皇的皇家园林和幽静典雅的私人园邸两种类型。

而在园林植物的配植、花卉的装饰和应用上,也相应地存在两种形式。

在富丽堂皇的宫廷及皇家园林中,玉(兰)、棠(海棠)、春(迎春)、富(牡丹)、贵(桂花)几乎形成了植物配置的主调。

雍容华贵的牡丹最初只是统治者富有的象征。

在花卉种类上除以花木为主调外,色彩上常以鲜艳的红、黄色为多。

红色表示喜庆;黄色显示尊严,是皇族的特有色。

在应用方式上有地栽、促成栽培的盆花,以及宫室瓶花和头饰等。

文人雅士,多蔑视世俗权贵,在植物配置上则以隐喻节操高尚的松、竹、梅、兰、菊、荷为主调,体现出松长青、竹君子、菊凌霜、兰幽香、荷自洁、的赏花情趣。

从应用形式上看,除地载应用外,小型盆花就更适宜小巧的园邸,置于厅堂或摆设于案几。

花朵也未必要大,色彩也无须过艳,以赏兰的情趣最具代表性。

即使不逢花期,兰花那修长、拱垂的叶片,也带有一种悠然自得的韵味,因此古人有“观叶胜赏花”的说法。

花期,花朵素雅而幽香,以唇瓣上无斑纹的素心者为贵。

兰花的香气清而不浊,一枝在室,幽香四溢,充分体现出幽静典雅的赏花情趣。

(四)崇尚自然的构图

所谓自然,是指非人为制作的天然物,比如自然物体现的自然美。

这种崇尚自然的审美意识,在中国传统造园手法中,以及花卉欣赏和应用方式上也无一例外。

明代计成在《园冶》一书中提到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已成为中国园林的设计原则及评价的艺术准则。

在园林植物的布局和应用上,《园冶》中不仅注重花草树木的生物学特性,还指出“花木情缘易逗”、“桃李不言,似通津信”寄情于自然的思想。

因而在沟通原则上多为自然式,不取规则式,与西方园林有显著的区别。

以拱门和绿篱为例,西方常剪成圆形或方形等几何形体,在中国传统花木生产地,可以见到由常绿植物编造的门、垣,顺势做弯,仿效龙、凤、麒麟等的造型。

这种崇尚自然的构图方式,在花卉装饰及各种花艺饰品的构图设计中,虽与西方一样遵循对比与调和、均衡与稳定、比例与尺度等共同的原则,却又能超越几何形体的模式,循着趋于自然的形式进行创作。

以插花饰品为例,在西方风格的作品中,常利用几何图形大小的变化,色块显现的深浅与浓淡来解决对比与调和的关系;而中国式的插花作品不拘泥几何构图的规范,常运用破正求奇和虚实相间的手法取得协调和统一。

在作品中,对直线形的花材可以斜向插,或用另一支弯曲的花材与之搭配,可使构图完美,去除呆板,增添生趣,像这种以曲破直、以横破竖、以圆破方的巧妙构图方法,在西方几乎未见应用。

此外,国画和书法中讲究布图位置,用印签补白等精巧安排,在花卉应用及造型设计中也多有体现。

如花材的摆布应疏密有致,运用小饰物补白,达到构图上的均衡。

利用花材的自然伸展发方向,或回旋的茎蔓补空,不仅使构图具有动感,还留给人们品赏回味的空间。

由此可见,花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它与一个国家的历史发展、文化传统、道德规范和风俗习惯息息相关。

一个重视自己文化的民族,才有凝聚的根基,才会有辉煌的未来。

欧美等国家对花卉的欣赏则重于表露、热情奔放、色彩瑰丽;而东方日本在赏花意识中却渗透着佛教超脱意念,崇尚哀美文艺观,具有幽寂含蓄的情调。

随着时代的发展,异质文化的相互交融与渗透,花文化也正朝着完美、充实和富有时代感的方向前进。

(五)花文化与时代

花文化既然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必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赏花观念、情趣,应用形式、设计手法以至花材种类等方面也会随之出现一些新的倾向。

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过去,田园是一派天然景象:

田野起伏,阡陌纵横,农舍绿树点缀其间,鸡鸣犬吠、鸟啼蝉噪。

任何一种劳动都是从头到尾,完成后自家享用。

那时的劳动纵然艰辛,节奏缓慢,却有着个体劳动的随意性和饱尝田园生活的乐趣。

近世纪,随着工业化浪潮的冲击,机械化带来的物质文明到处都留下了人工雕琢和修饰过的痕迹。

土地连片、树木成行、高楼林立;隆隆的作响干扰着人们的视听。

人们虽能享用旧日所不能比拟的物质文明,却陷入了紧张、快节奏、无休止的连续作业之中,精神受到伤害。

于是人们渴求自然,渴望恢复随意自如的人生。

时代的变化,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意识,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回归自然的风尚对文化和艺术风格的影响。

“生态”、“自然”、“地球”常作为作品的主题。

如日本建筑环境设计,1990年在国际上征集设计方案的选题就是生态公园,它不局限于对生物个体的安排与应用,而要求设计者从时间空间等更广泛的环境上进行创作,推出一些全新的设想。

在室内装饰、花卉应用与设计上也同绘画、雕刻等其他装饰艺术一样,讲求原始与粗犷感,作品常散发着乡土气息,流露着自然情趣。

在居住空间内不再追求浓漆庄重的旧式桌椅,而用原木本色的家具,以其天然存在的纹理和节疤还其自然之美,园林中,禾本科植物每每成为景点的主题,用以表现未开垦的自然景观。

一把芦花、一束麦穗插在室内,使身心返回大自然。

在花色育种及花色应用上,也与这一风尚密切相关。

除习见的花色外,特别推崇在自然界处于变化之中的色彩。

本来,自然界里花朵的颜色并非全是明亮、艳丽的,还同时存在着随花朵开放而逐渐淡旧的色彩,仿旧色育种也就应运而生了。

如1990年美国推出鸢尾新品种中,土红、银灰、土黄、灰褐等色列为榜首,在其他花卉的新品种选育以及丝绢花仿旧生产中,均可见到类似情况。

因为这种在花色欣赏上的新倾向更富有自然感。

近年,在花坛、花境、花钵(或种植箱)的设计中,也有选用拟对称形式的;至于构件材料和质地上的质朴感也多具有仿朴归真的艺术效果。

在茶花及花艺设计上,也注重天然、质朴的时代气息,虚幻朦胧、富有人情味,形成了构思的一个倾向。

使用的器皿与配件,也常用粗陶、树皮、椰壳等自然物,借以描绘出乡土气息浓郁的画面。

这种回归自然的思潮,若与传统的崇尚自然的审美意识相比,已经注入了全新的时代内容,既继承了崇尚自然的民族传统,又能用完美的现代品味去修饰过去的陈旧感;既不失传统的风格与内容,又令人耳目一新。

风雅休闲的思潮对花卉欣赏及应用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工业化的今天,快节奏的生活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寂寞感,期望过上一段休闲的生活或进行假日疗养。

在空间的装饰和布置上,无论是开阔的广场还是狭小的居室,一经用花卉装饰后,就会在多维的空间里产生出风雅休闲的气氛。

一具羊角壁饰,使人追忆起森林里的狩猎生活;一顶干花帽饰,让人留念山野中的郊游。

人们愿意在属于自己的工余时间内,去营造一种休闲的意境。

就是在节日花卉设计中,也有以“青翠园”、“菊芳园”等富有田园风情的景点展现在都市的广场上,从而塑造出一种乡间假日气氛,为繁忙的都市人增添几分恬淡与轻松。

花卉装饰与设计的系列化与个性化,是这个时代的另一特点。

首先花卉装饰的格调应与环境的设计成系列。

其次花卉装饰的色彩选择应与环境色彩协调,成为系列。

正像花艺设计师在为音乐会会场作花艺设计时,先去了解大厅的格调、色彩以及乐团的服饰等,再来制定设计方案一样,否则零乱和不配套的设计,达不到系列美感的效果。

装饰设计的个性化是时代的特点,人们追求自然与变化的同时,也追求个性的完美与充实。

从城市中的园林设计,到家庭园艺的布局,已厌烦千篇一律的定型设计,乐于塑造独特的自我形象。

正像在别墅式住宅区所见一样,从每个家庭花卉装饰风格以及花木种类的差别上,就能悟出主人的喜好和情趣。

2.花卉的装饰范围,几乎与人类活动范围的逐渐扩大,游乐设施的不断增设同步发展。

甚至可以说,凡有人们进行活动的环境及场所,就有花卉装饰。

大到广场、公用绿地、商业空间及写字楼,小到居室、厅、廊和案几都需进行花卉装饰。

装饰与设计形式,力求达到多层次、多方位的空间装饰效果,使花卉和各种绿色植物最大限度地接近人,给人以亲近感。

如今除在室外有花坛、花境等习见的装饰形式外,室内还有花园和水景园;此外像艺栽、瓶景、箱景等装饰形式,犹如把大自然中的景观尽收眼底,融会浓缩在居住空间之中。

3.使用的花卉种类及品种上,早已跨越国家和地区的界限。

不论是种质资源的收集,还是新品种的选育及流通,都是各国园艺家和花卉公司共同注视的课题。

例如,早在17世纪已风靡欧洲的郁金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更加广泛的栽培,久用不衰。

近年日本在沿海各县栽种的郁金香球根,年产约2亿个,一些国家还根据本国的气候类型选育出适宜的品种。

在我国北京、上海等城乡花卉基地,也开始了规模性的生产,此外,像月季、香石竹、非洲菊等多种花卉,在切花品种登录和流通上,早已形成了国际性的商品型。

还有,开发某种气候型下特产的花卉,也形成了新的流通趋势。

如澳大利亚原产的袋鼠花和班克花的切花应用日益盛行。

其次禾本科植物在园林上的应用,干花装饰居室空间等,也正引起人们的重视。

花型的选育,在不少花卉的品系中,由放射式的多花型取代了单花式的大花型,如菊花、香石竹等。

单朵花的,有观赏价值高、醒目的大花型,和适合室内观赏、富有魅力的微型品种,如微型仙客来的植株高度仅有8-10厘米,盛开的小花十分喜人。

此外,各类花卉除旧有的花色之外,仿旧以及中间色也有别于过去的欣赏标准了。

时代要求人们更多地了解世界,置身其中去鉴赏、品味与掌握。

第二章园艺植物种类、分类及观赏特点

园艺植物种类繁多,从其主要经济用途看,包括果树、蔬菜、花卉及观赏植物,广义上也包括某些药用植物和林木树种。

但从装饰应用的角度看,这些植物都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有的观叶,有的观花,有的观果或兼用;有的以个体观赏为主,有的以群体效益为佳。

如近几年流行的观光果园,则是以果树为主体,突出不同季节的观花、观果特点。

蔬菜观赏栽培以大棚种植为主,连栋大棚本身就是一个良好的田园景观,棚内可种植观赏性较强的瓜果,如蛇瓜、观赏葫芦、珍珠西红柿等,黄花菜(金针)既可观花,又可作菜;花卉与观赏植物本身就是以观赏为主。

为方便学习研究,可对园艺植物分类研究。

第一节园艺植物主要种类与分类

一、观赏果树种类与分类

果树种类很多,全世界果树包括野生的大约有60科,2800种左右,其中较重要的约有300种。

我国有58科(包括原产和引进),300余种,其中作商品性生产的约占5%。

果树的分类方法有:

1.按叶的生长期分为落叶果树——桃、李、梅等

常绿果树——柑橘、龙眼、荔枝、芒果等

2.按栽培地区气候条件分:

温带果树、亚热带果树、热带果树、寒带果树等。

3.按生长特性分有乔木、灌木、藤本、多年生草本果树等,如柿、柑橘、葡萄、草莓。

4.按果实构造分有仁果类、核果类、柑果类、坚果类、浆果类、复果类等。

二、观赏蔬菜的种类与分类

蔬菜的范围很广,凡是植物中作为副食品的都列入蔬菜范围。

我国栽培的有100多种,其中普遍栽培的有40-50种,它们包括一、二年生及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产品器官是柔嫩的叶子,新鲜的果实、种子,膨大的肉质根或块茎等;一些木本植物的幼芽或嫩茎,如竹笋、香椿;许多野生、半野生的植物如荠菜、马齿苋、蓑荷等;真菌和藻类植物如蘑菇、木耳、海带等;作为调味品的八角茴、胡椒和又可作粮食或油料的豌豆、蚕豆、黄豆、玉米、马铃薯等。

蔬菜目前通用的分类方法有3种:

1.植物学分类:

按科、属、种、变种来分。

2.按食用部分分:

分成根、茎、叶、花、果等,如叶菜类、花菜类、肉质根类。

3.按农业生物学分类目前主要分类方法,以农业生物学特性作为分类的依据,它综合了上述两种方法的优点,将常见蔬菜分成11类:

(1)根菜类萝卜、大头菜等;

(2)白菜类白菜、甘蓝、芥菜,食用部位为叶丛或叶球;

(3)绿叶蔬菜莴苣、芹菜、菠菜、茼蒿、苋菜,食用嫩绿叶、嫩茎;

(4)葱蒜类(鳞茎类)包括洋葱、大蒜、韭菜、葱等;

(5)茄果类包括茄子、番茄、辣椒等;

(6)瓜类

(7)豆类

(8)薯芋类包括马铃薯、芋、姜、山药等地下茎或根。

(9)水生蔬菜藕、茭白、慈菇、荸荠、菱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