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训练30篇精编版带答案解析.docx
《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训练30篇精编版带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训练30篇精编版带答案解析.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训练30篇精编版带答案解析
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训练30篇(精编版)带答案解析
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
1.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一儿曰:
“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
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一儿曰: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
(1)本文主要通过________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2)对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中午离人近;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
B.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中午离人近。
(3)两个小孩分别是从________和________看问题的。
(4)“孰为汝多知乎?
”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
这说明了什么?
(5)写出加下划线的字在句中的意思。
①虎熟视久之。
________
②虎亦寻卒去。
________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②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7)文中的妇人和她的两个孩子为什么对老虎的突然到来有不同的反应?
(8)从文中找出一句与“浣衣于水”句式一致的语句:
________。
(9)根据故事中的孩子的做法可以归纳出的词语是( )。
(多选)
A.望而生畏
B.虎视眈眈
C.无知者无畏
D.初生之犊不怕虎
2.根据文言文,并完成练习。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________,问________。
一儿曰:
“________,而________。
”
一儿以________,而________。
一儿曰:
“________,及日中________,此不为________?
”
一儿曰:
“________,及其日中________,此不为________?
”
孔子不能________。
两小儿笑曰:
“________?
”
(1)根据原文填空。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________,问________。
一儿曰:
“________,而________。
”
一儿以________,而________。
一儿曰:
“________,及日中________,此不为________?
”
一儿曰:
“________,及其日中________,此不为________?
”
孔子不能________。
两小儿笑曰:
“________?
”
(2)两个小孩各是根据什么来判断太阳离人的远近的?
(3)从两小儿的辩论中可以看出什么?
(4)“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
(5)你感觉下列哪幅图中的太阳大一些?
请动手量一量,看哪一幅大,并说说这是怎么回事。
感觉第一幅大一点,实际一样大。
因为这可能是眼睛受到了外界的影响,造成了视觉上的差异。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齐大饥。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
“嗟!
来食!
”扬其目而视之,曰:
“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焉。
终不食而死。
(1)解释划线词的含义:
①以至于斯也 斯:
________
②从而谢焉 谢:
________
(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智子疑邻
宋①有富人,天雨②墙坏。
其子曰:
“不筑③固,必将有盗④。
”其邻人之父⑤亦云⑥。
暮⑦而果大亡⑧其财,其家⑨甚⑩智其子⑩,而疑邻人之父。
(节选自《韩非子·说难》)
【注】①宋:
宋国。
②雨(yù):
下雨,名词作动词。
③筑:
修补。
④盗:
小偷。
⑤父(fǔ):
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这里译为“老人”,指邻居家的老人。
⑥亦云:
也这样说。
亦,也。
云,说。
⑦暮:
晚上。
⑧亡:
丢失。
⑨家:
指这家人。
⑩甚:
很,非常。
⑩智其子:
认为他的儿子很聪明。
(1)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面句子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国有个富人,天下雨,他家的墙毁坏了。
B.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钱财。
C.不把墙修好,一定会有小偷进来。
D.富人家的那个儿子十分聪明。
(2)这个故事主要想告诉我们( )
A.出现问题要及时补救。
B.富人的儿子非常聪明。
C.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
D.邻居家的老人多管闲事。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铁杵磨成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①方磨铁杵②,问之,曰:
“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③。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①媪(ǎo):
年老的妇人。
②杵(chǔ):
棒槌。
③卒业:
完成学业。
(1)解释文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去:
________
②方:
________
③欲:
________
④还:
________
(2)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磨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还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判断下面句子的划线字意思是否相同。
①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②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②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5)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①契②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③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④?
【注】①遽(jù):
急忙、立刻。
②契(qì):
用刀子雕刻。
③契者:
雕刻的地方,④惑:
迷惑、糊涂。
④“不……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方式。
(1)试将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写出来。
(2)这是我们熟悉的一个寓言故事,可概括成一个成语:
________。
(3)你还积累过许多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请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练习。
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
“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解释下列下划线的字。
①所宝以百数________ ②尾搐入两股间________
(2)请用两条“/”给第①题句子划节奏,并翻译第②题句子。
①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②处士笑而然之。
(3)下列句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
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B.(戴嵩)常以自随
C.(牧童)拊掌大笑
D.(古语道理)不可改也
(4)文章最后引用“古语”,意在阐明什么道理?
8.阅读短文并完成下面问题。
《列子》一则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善哉,善哉,子之听夫!
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
”李惠拷皮
后魏李惠,为雍州刺史。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于树阴。
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
惠遣争者出,顾州纲纪曰:
“以此羊皮拷知主乎?
”群下以为戏言,咸无应者。
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
“得其实矣。
”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服而就罪。
(1)解释下划线的字。
①同释重担________ ②于何逃声________
③卒逢暴雨________ ④负薪者乃服而就罪________
(2)翻译句子。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于树阴。
(3)李惠对州纲纪说出了断此案的办法,你知道是什么办法吗?
请解释。
(4)本文阐述了什么道理?
9.阅读课外诗文,完成练习。
忆昔
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
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注释]①昔:
以前,从前。
②君:
对对方的尊称。
③抔(póu):
量词,把,捧。
(1)诗文中最能表达伯牙痛失知音后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诗文中与“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
(2)写一写你读了本诗文后的感受。
10.课内阅读。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日:
“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正确的是( )。
A.所宝以百数(宝贝)
B.拊掌大笑(拍手)
C.今乃掉尾而斗(翘起尾巴)
D.处士笑而然之(认为……是错的)
(2)翻译下面的句子。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有( )和( )。
A.艺术也是源于生活的,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
B.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所以可以不符合实际
C.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D.知错就改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品质
11.读下面一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矛与盾
韩非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释】①鬻(yu):
出售。
②誉之:
夸耀(他的)盾。
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③坚:
坚硬。
④陷:
这里有“刺穿”的意思。
⑤利:
锋利。
⑥或:
有人。
⑦以:
用。
⑧子:
你。
⑨弗:
不。
⑩应:
回答。
(1)翻译画线的句子。
(2)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12.课内阅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_____(chǔzhū)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_____(zhézhē)枝,诸儿竞 _____(jìngjīng)走取之,唯_____(wèiwéi)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阅读文言文,找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儿竞走取之(跑)
B.唯戎不动(只有)
C.人问之(它,指“道边的李子”)
D.取之,信然(的确如此)
(3)试着写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这句话的意思。
(4)你一定能说出王戎不取道旁之李的原因吧!
13.阅读
徐孺子赏月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①,人语之曰:
“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②?
”徐曰:
“不然,譬如③人眼中有瞳子④,无此必不明。
”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注释:
①戏:
玩耍,嬉戏。
②邪:
疑问词,在这里相当于“啊”。
③譬如:
好比,就好像。
④瞳子:
眼睛的瞳孔。
(1)结合注释,说一说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
(2)阅读短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徐孺子认为月亮特别干净所以明亮。
B.徐孺子是举瞳孔的例子来反驳对方。
C.从文中能看出徐孺子观察能力很强。
D.徐孺子与王戎的特点与年龄都相同。
(3)结合短文,说说徐孺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1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螳螂捕蝉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
“敢有谏(jiàn)者死!
”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吴王曰:
“子来,何苦沾衣如此?
”对曰: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呜,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
“善哉!
”乃罢其兵。
【附参考译文】
吴王决定去攻打楚国,他对左右的人说:
“谁敢劝阻就处死谁!
”吴王的侍从官中有个年轻人想要劝说吴王放弃攻楚的打算,但又不敢直说,就拿着弹弓,带着弹丸,一连三天早晨,在王宫后面的花园里走来走去,露水打湿了衣服,也全不在意。
吴王问他:
“你这是为什么呢?
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
”少年说:
“园中有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它停在高高的树上不停地歌唱,饮着露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身后想吃掉它;螳螂屈着身子靠近蝉,想捕捉它,却没想到黄雀就在自己身旁;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有人在树下举着弹弓瞄准自己。
这三个小动物,都力求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它们身后隐伏的祸患。
”吴王想了想说:
“你讲得很好!
”于是放弃了攻打楚国的打算。
(1)对照译文,我能写出下列字词的意思。
①谏:
________
②三旦:
________
③善哉:
________
(2)年轻人一连三天早晨在花园里走来走去,其目的是( )
A.习惯早晨锻炼
B.用弹弓打黄雀
C.观察螳螂捕蝉
D.引起吴王注意。
(3)根据文章内容,补充填写下面的关系图。
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小儿不畏虎
苏轼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①于水者。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二小儿戏沙上自若②。
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③其一就惧;而儿痴,竟不知。
虎亦寻④卒去⑤。
噫,虎之食人,先被⑥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注释】①浣衣:
洗衣服。
②自若:
神情不紧张。
③庶几:
差不多,有那么一点。
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
④寻:
副词,随即,不久。
⑤去:
离开。
⑥被:
施加,给……加上。
(1)本文主要通过________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2)对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中午离人近;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
B.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中午离人近。
(3)两个小孩分别是从________和________看问题的。
(4)“孰为汝多知乎?
”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
这说明了什么?
(5)写出加下划线的字在句中的意思。
①虎熟视久之。
________
②虎亦寻卒去。
________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②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7)文中的妇人和她的两个孩子为什么对老虎的突然到来有不同的反应?
(8)从文中找出一句与“浣衣于水”句式一致的语句:
________。
(9)根据故事中的孩子的做法可以归纳出的词语是( )。
(多选)
A.望而生畏
B.虎视眈眈
C.无知者无畏
D.初生之犊不怕虎
16.尝试阅读下面一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
(2)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②(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
(请从文中找出符合这句意思的话语。
)
(4)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
17.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
计无所出。
俄①有老父至,曰:
“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遂依②而截之。
【注释】①俄:
一会儿。
②依:
依照。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初竖执之 执:
________
②遂依而截之 遂:
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计无所出。
②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
(3)读完上文,你想对这个鲁国人说些什么?
18.文言文阅读
怀素写字①
怀素居零陵②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③,名④其庵⑤曰:
“绿天”。
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注释:
①本文选自《书林纪事》;怀素是我国唐朝的书法家。
②【零陵】今湖南零陵。
③【挥洒】挥毫写字。
④【名】命名,起名。
⑤【庵】住所。
(1)下列说法中有2项是正确的,分别是( )和( )。
A.在读“贫无纸可书”时,可以这样停顿:
“贫/无纸何书”。
B.怀素在芭蕉叶上练字,是为了亲近大自然。
C.以上文段来自《书林纪事》这个故事。
D.从“盘板皆穿”可以看出怀素练字的时间很长。
(2)从这个故事中我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
我还知道古代的其他书法家有________、________。
(3)怀素为住所起了个雅号叫“绿天”,真有意思!
请你模仿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给你的书房也取一个雅号。
名吾堂曰:
“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
19.文言文阅读,完成练习。
伯牙鼓琴 文《吕氏春秋·本味》
原文: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资料:
伯牙、钟子期相传为春秋时期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吕氏春秋》《列子》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
孟浩然《示孟郊》中这样写道:
“锺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
”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志在流水________ 巍巍乎若太山________
(2)根据选文内容填空,只写字母序号。
A.伯牙 B.巍巍乎若太山 C.善哉乎鼓琴 D.破琴绝弦 E.汤汤乎若流水F.钟子期
文中的________与________互为知音,钟子期赞叹伯牙高超的琴技曰________,伯牙鼓琴志在太山,锺子期曰:
________;伯牙志在流水,锺子期曰:
________。
锺子期死,伯牙________。
(3)下面哪些诗句表现了“知音”可贵:
( )
A.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B.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C.流水高山心自知
(4)根据选文内容,结合资料,说说什么是“知音”?
20.阅读《伯牙鼓琴》,回答问题。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巍巍乎若太山:
________
汤汤乎若流水:
________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________。
(3)这个故事是个美好的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________”这个成语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21.文言文阅读。
勉谕儿辈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①。
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②一匹,可办粗衣几件。
不馋③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注释】①费用:
花费钱财。
②纱绢:
一种细薄的丝织品。
③馋:
这里是饥饿的意思。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由俭入奢易:
________
②可办粗饭几日:
________
(2)翻译。
①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②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
(3)在经济繁荣的今天,商品供应充足,我们还需要“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吗?
说说你的看法。
22.阅读附加题。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
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
丞相自若②也。
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
使侄录之。
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
执所书问曰:
“此何字也?
”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诟⑤其侄曰:
“汝胡⑥不早问,致余忘之。
”
注释:
①流辈:
人们。
②自若:
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
③得句,得到佳句。
④波险处:
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
⑤诟(ɡòu):
责骂。
⑥胡:
为什么。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________ ②使侄录之________
③侄罔然而止________ ④执所书问曰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何字也?
②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3)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
为什么?
23.文言文阅读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
其弟曰:
“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对曰:
“夫唯鱼,故不受也。
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
免于相,则虽皆鱼,此必不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
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不受鱼,我能常自给鱼。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1)对下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将枉于法 枉:
白白地
B.则虽嗜鱼 虽:
虽然
C.我又不能自给鱼 给:
供给
D.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恃:
依靠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
②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3)公仪休“不受鱼”的目的只是“能常自给鱼”吗?
请谈谈你的看法。
24.小古文阅读。
①一猫伏缸上,②急跃起,全身皆湿。
③缸中有金鱼,④欲捕食之。
(1)在横线上写出小古文的正确顺序________(用序号表示)
(2)这篇小古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欲捕食之"中的“之”指的是________;“全身皆湿”中“皆”的意思是________。
25.文言文阅读
(一)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注:
耒(lě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像木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①兔走,触株 走________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释________
③而身为宋国笑 身________ ④冀复得兔 冀________
(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________。
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6.读课文,完成练习。
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
“此画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