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福建省高考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0860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6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福建省高考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福建省高考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福建省高考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福建省高考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福建省高考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福建省高考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届福建省高考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福建省高考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福建省高考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届福建省高考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

2022届福建省高考一模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巴基斯坦是一个联邦制国家,2017年人口总数为2.08亿人,城镇化率为36.54%,传统服务业占国民经济总量的62%。

该国国内城市首位度(区域内第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人口规模之比)低,而省内城市首位度高。

下图示意2017年巴基斯坦全国城镇数量金字塔和全国城镇人口金字塔。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巴基斯坦城镇体系中,发展较为滞后的是()

①超大城市②大城市

③小城市④小城镇

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①④

2.巴基斯坦国内城市首位度低,而省内城市首位度高,反映了该国()

A.以省际人口流动为主B.流动人口总量小

C.产业转移速度快D.行政壁垒明显

〖答案〗1.B2.D

〖解析〗

〖1题详析〗

根据城镇体系的理论可知,一个区域中规模越大、等级越高的城市数量越少,规模越小、等级越低的城镇数量越多。

读图可知,巴基斯坦等级最低的小城镇数量和人口都少于小城市,大城市的数量和人口少于特大城市,由此可得出巴基斯坦大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明显滞后。

故选B。

〖2题详析〗

根据材料城市首位度是区域内第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人口规模之比,城市首位度越高,其地位越突出。

巴基斯坦国内城市首位度低,而省内城市首位度高,说明该国最大的城市与第二大城市规模相差不大,而省内的最大城市规模明显超出其他城市,这反映了巴基斯坦各省自主权大,各省之间行政壁垒明显,中央集权功能较弱,D正确;以省内人口流动为主,A错误;不能反映出流动人口总量小,B错误;不利于产业转移,产业转移速度慢,C错误。

故选D。

镁是生产镁合金的主要原料,多蕴藏于白云石中。

2002年,陕西省府谷县镁业开始起步,独创了利用兰炭产生的煤气和热源冶炼镁技术,突破了传统炼镁耗电大的不足。

2020年,府谷县原镁产量约为48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2%,被誉为“世界镁都”。

但2021年9月起,府谷县40余家镁厂通过停产、减产等方式整体压减产量。

下图示意府谷县镁业产业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府谷县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成为“世界镁都”,主要得益于()

①原料丰富②技术改良

③成本低廉④资金充足

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①④

4.2021年府谷县整体压减原镁产量,主要目的是()

A.提高原镁市场价格B.降低镁产品市场风险

C.降低能耗,保护环境D.维持产业链供应稳定

5.为大力提升府谷县在全球镁业链地位,该县最应该()

A.扩大原镁出口量B.提高原镁产量

C.提高原镁出口价D.延长镁合金产业链

〖答案〗3.C4.C5.D

〖解析〗

〖3题详析〗

结合材料和图分析,府谷县生产镁的原料白云石矿由山西运入,可知其原料并不丰富,①错误;“独创了利用兰炭产生的煤气和热源冶炼镁技术,突破了传统炼镁耗电大的不足”,可知府谷县通过技术改良降低了镁的生产成本,②③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资金对该地生产镁的影响,④错误。

故选C。

〖4题详析〗

结合材料和图分析,“2020年,府谷县原镁产量约为48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2%”,但是府谷县镁生产过程消耗的能源多,排放的污染物多,环境压力大,为确保完成“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任务,而整体压减产量,C正确;提高原镁市场价格会扰乱市场秩序,A错误;目前全球镁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府谷县镁产业链供应稳定,BD错误。

故选C。

〖5题详析〗

结合材料和图分析,目前府谷县镁产业以原镁为主,附加值较低,应延长镁合金产业链,丰富产品种类,提高质量,增加附加值,提升竞争力,D正确;扩大原镁出口量、提高原镁产量、提高原镁出口价格都不利于提高府谷县镁产业的竞争力,ABC错误。

故选D。

中老昆万铁路是一条连接中国昆明市与老挝万象市的客货混运铁路,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对接项目,2021年12月全线通车。

下图示意中老铁路走向及各区间段相关信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影响中老铁路建设的主导因素是()

A.自然条件B.国家政策

C.建造技术D.经济结构

7.中老铁路的设计速度为160~200千米/时,远低于我国高速铁路运营时速,主要是因为()

①沿线地形复杂②沿线站点密集

③客货混合运输④单线里程较长

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①④

8.中老铁路先修北段昆明—玉溪段,通车后再一直向南铺设的主要意义是()

①带动沿线发展②加快建设进度

③降低建设成本④提供借鉴经验

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①④

〖答案〗6.B7.A8.C

〖解析〗

〖6题详析〗

由材料“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对接项目”可知,影响中老铁路建设的主导因素是国家政策,B正确;沿线山高谷深,地质地貌条件复杂,自然条件是限制性因素,A错误;中老铁路建设采用中国的技术,比较成熟,建造技术只是保障条件,不是主导因素,C错误;经济结构材料没有体现,不是主导因素,D错误。

故选B。

〖7题详析〗

由材料“中老昆万铁路是一条连接中国昆明市与老挝万象市的客货混运铁路,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对接项目”可知,中老铁路的设计速度为160~200千米/时,远低于我国高速铁路运营时速,主要是因为沿线地形复杂,山高谷深,不宜时速过高;是客货混合运输,为运输更多的货物,增加沿途货物装卸站点,运营时速低。

①③正确;沿线部分路段站点密集,也有路段站点稀疏,因此时速设计与站点分布无关,②错误;单线运行对高铁快车运行速度影响不大,④错误。

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8题详析〗

中老铁路先修北段昆明—玉溪段,通车后再一直向南铺设的主要意义是中老铁路主要是由中铁隧道局集团承建的,穿行于横断山区,在老挝境内缺少建筑材料和施工设备,基础设施不完备,因此先修北段昆明—玉溪段,方便中方设备向南推进,从而加快建设进度和降低建设成本,②③正确;带动沿线发展是建成后的意义,不是分段建设的意义;整体铁路是中方承建的,与提供借鉴经验无关,①④错误。

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木材分解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某团队在巴拿马热带雨林进行木材分解速率垂直分异规律的试验,将标准化枯木棒加装在雨林植被的不同部位,在雨季和旱季后分别回收部分枯木棒,测量质量损失以计算分解速率,模拟天然环境下不同高度的分解状况。

下图示意雨季和旱季不同高度上枯木棒的分解速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总体上,枯木棒分解速率垂直分异主要取决于()

A.温度B.水分

C.光照D.风力

10.旱季冠层顶部枯木棒分解速率较快,可能是由于()

A.风速大B.光照强

C.湿度低D.养分少

〖答案〗9.B10.B

〖解析〗

〖9题详析〗

结合材料读图分析,总体上看,在不同的高度,枯木棒雨季的分解速率大于旱季,可知水分条件影响枯木棒的分解速率;垂直方向,从地表到冠层顶部,随水分条件逐渐变差,枯木棒的分解速率减小,B正确。

冠层顶部的温度要高于地表,温度越高,分解速率应越快,A错误;冠层顶部的光照光照条件好于地表,光照越强,枯木棒分解速率应越快,C错误;风力大小对枯木棒的分解速率影响不大,D错误。

故选B。

〖10题详析〗

结合上题分析,枯木棒分解速率垂直分异主要取决于水分条件,旱季降水少,冠层顶部湿度小,不利于枯木棒的分解,C错误;风速条件对枯木棒的分解速率影响不大,A错误;冠层顶部其他部位养分差异不大,D错误;冠层顶部没有遮挡,光照强,有利于加快枯木的风化和分解,B正确。

故选B。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某火山口湖阶段性受到岩浆活动影响,当岩浆活动活跃时,火山蒸汽成为湖泊的重要补给水源,且岩浆中含有氯离子。

下图示意1965年以来该火山口湖相对水位的变化(以1971年的水位1152.2米为基准)。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图示时段湖水冬季结冰的时间大约为()

A.10年B.15年

C.25年D.30年

12.从阶段Ⅰ到阶段Ⅱ,变化较大的水循环环节是()

A.降水B.蒸发

C.地表径流D.下渗

13.推测三个阶段湖水氯化物含量()

A.上升—下降—上升B.上升—稳定—上升

C.下降—稳定—下降D.下降—上升—下降

〖答案〗11.C12.A13.B

〖解析〗

〖11题详析〗

根据材料“火山口湖阶段性受到岩浆活动影响,当岩浆活动活跃时,火山蒸汽成为湖泊的重要补给水源”,可知岩浆活动活跃时火山蒸汽补给湖水会使湖泊水位上升。

读图分析,该火山口湖水位的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1980年之前水位上升,1980-2005年间水位稳定,2005年之后水位上升,可知1985年之前和2005年之后岩浆活动活跃,释放大量的热量,湖水冬季不易结冰;1980-2005年间岩浆活动不活跃,水位稳定,冬季湖水结冰。

因此湖水冬季结冰的时间大约为25年,故选C。

〖12题详析〗

结合上题分析,“火山口湖阶段性受到岩浆活动影响,当岩浆活动活跃时,火山蒸汽成为湖泊的重要补给水源”,从阶段Ⅰ到阶段Ⅱ,湖泊水位上升,可知此过程中火山蒸汽冷却凝结后形成降水补给湖泊,而蒸发、地表径流、下渗等环节不是影响湖泊水位的主要因素,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3题详析〗

根据材料“火山口湖阶段性受到岩浆活动影响,当岩浆活动活跃时,火山蒸汽成为湖泊的重要补给水源,且岩浆中含有氯离子”,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湖泊水位上升,可知岩浆活动活跃,湖水中氯化物含量升高,第二阶段湖水水位稳定,岩浆活动不活跃,可知氯化物含量也会稳定。

故选B。

强对流过程中,水滴下降时对空气拖曳能产生下沉气流。

下图分别示意2015年9月11日阿拉伯半岛某地某天气系统过境前后各气象要素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过境该地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B.反气旋

C.冷锋D.暖锋

15.地面辐射出现低谷主要因为()

A.气温降低B.蒸发吸热

C.大气反射增强D.相对湿度增大

16.推测曲线M可能代表()

A.太阳辐射B.地面反射短波辐射

C.大气逆辐射D.地面吸收短波辐射

〖答案〗14.A15.C16.C

〖解析〗

〖14题详析〗

读图,大致12时-14时前后,其相对湿度明显增大,表明空气中实际水汽含量增多,正经历天气系统过境过程,且该时间段海平面气压明显下降,在14-15时气压由急剧上升,结合材料“强对流过程中,水滴下降时对空气拖曳能产生下沉气流”可知,强对流过程中,水滴下降时对空气拖曳产生下沉气流,导致该时间近地面气压显著上升,结合阿拉伯半岛等信息推测,该天气系统应为热带风暴,属于强对流天气系统,过境时带来强降水,且降水的历时短,热带风暴即气旋,A正确,B错。

若冷锋过境,过境后在较长时间内受大范围的冷气团控制,过境后较长时间段内气压整体较高,不会出现图示气压变动情况,C错。

暖锋影响下降水的历时长,不会出现强对流天气,D错。

故选A。

〖15题详析〗

图中显示13时地面辐射显著降低,地面辐射低谷持续到16时前后,这期间气旋系统过境,整体云层较厚,大气反射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导致地面辐射出现低谷,C正确。

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气温降低是地面辐射降低的结果,而不是原因,A错。

蒸发吸热主要作用于热带风暴的形成过程中,图中地面辐射的低谷期持续在热带风暴的过境过程中,蒸发吸热不是地面辐射出现低谷的主要原因,B错。

相对湿度增大,反映的是空气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