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普能力的动态性分析投入产出的角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08522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3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科普能力的动态性分析投入产出的角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国家科普能力的动态性分析投入产出的角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国家科普能力的动态性分析投入产出的角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国家科普能力的动态性分析投入产出的角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国家科普能力的动态性分析投入产出的角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科普能力的动态性分析投入产出的角度.docx

《国家科普能力的动态性分析投入产出的角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科普能力的动态性分析投入产出的角度.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科普能力的动态性分析投入产出的角度.docx

国家科普能力的动态性分析投入产出的角度

  

 

  

国家科普能力的动态性分析

投入产出的角度

 

  

 

 

 

 

 

 

 

   

 

 

 

 

 

一引言

科学普及与科技传播在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促进科技创新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为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和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我们应更加注重发挥科普的作用。

我国历来重视发展科普事业,在新时期科普工作的重要性更为凸显。

2007年,结合新的时代要求,我国提出了“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要求,将科普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在2016年的科技大会上,我国领导人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科技创新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重要论断也充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对于科普事业的重视。

近些年,我国在科普工作的开展与成效方面成果显著。

科普经费投入稳步增长,为科普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科普人员不仅数量呈增长趋势,科普人员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优化,组建了一批优秀的科普人员队伍;科普基础设施取得了长足进步,成为科普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各类科普作品,诸如图书、期刊、音像制品层出不穷,各类科普活动如科普专题讲座、科普展览、全国科普日等有序开展,推动我国科普事业步上新台阶。

然而,科普事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科普创作产品缺乏、科普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还制约着我国科普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发展科普事业,更高效地发挥其促进科技创新,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的功能,必须着力补足不足,完善科普发展体系,提高科普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

宏观层面,国家科普能力是由区域科普能力构成的,提升区域科普能力,首要工作要对区域科普能力进行测度和评价,协调区域发展,这也是和我国“十三五”时期“协调”的发展理念相一致的。

构建科普体系、评估科普能力的角度很多,从科普投入和科普产出的角度是较为直观的一种方法,而目前相关研究仍然较少,为此,进行科普投入产出研究是有必要的。

二科普领域投入产出研究现状

科普投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科普发展的需要,投入科普领域的科普人员、科普场地和科普经费等。

科普产出主要指科普投入输出的结果,主要包括科普产品、活动的生产和服务的情况。

投入产出研究是经济领域常用的用于分析优化效率的方法,在科普领域,投入产出优化意味着在加大科普投入的过程中,也要注重科普资源的配置和使用,全面有效提高科普水平。

由于各国科普事业发展的实践各不相同,国外学者的研究多局限于某一部门或者某一项目,研究方法也多以定性研究为主,少量的定量分析也多停留在统计数据层面。

我国学者有关科普投入产出的相关研究起步晚,成果不足。

李建坤(2015)对科普投入产出效率相关文章总结后发现,科普效果多为定性分析,缺少定量研究。

原因之一是自2004年起,我国才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科普统计工作,《中国科普统计》自2006年起才开始发布,使得早期的科普投入产出研究缺乏数据支撑。

在调研国内有关研究的基础上,将科普投入产出定量研究梳理如下:

佟贺丰(2008)从科普投入和科普产出的角度构建了地区科普力度评价指标体系,并以2006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对我国31个省(区、市)的科普力度指数进行了测算;郑念(2010)采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选取了1990~2007年我国GDP和生产要素投入等统计量,定量检验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王宾(2015)以中国科普统计2012年的相关数据为基础,运用DEA方法,对我国31个省(区、市)的科普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测算。

结果表明,中国大部分省(区、市)表现为有效,且科普投入产出效率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的趋势;刘广斌(2016)则在构建中国科普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初步框架的基础上,利用DEA方法,对我国2006~2013年的科普投入产出效率进行计算,得到了我国效率有待提高的结论。

总体而言,目前对我国科普领域投入产出效率进行研究的较少。

本研究通过对投入产出效率的定量分析,辨析我国科普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发现区域发展的规律和问题,针对当前我国科普事业的现状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三科普投入产出效率测算及分析

(一)研究方法

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是用于评价相同部门间同类型投入产出的相对有效性的方法。

其主要思路是:

借助数学规划和统计数据确定相对有效的生产前沿面,将各个决策单元投影到DEA的生产前沿面上,并通过比较决策单元偏离DEA前沿面的程度来评价它们的相对效率。

Malmquist指数是基于DEA模型的进一步发展,可以用来测度、分解投入产出的综合效率。

在计算过程中,Malmquist指数不需要价格信息,适用于多个地区跨期分析,并能通过对综合效率变动的进一步分解来分析其效率因子。

进一步的,表示综合效率变动的Malmquist指数可以分解为综合技术效率变动(effch)和技术变动(techch),其中技术变动表示投入产出转化能力的变化;综合技术效率则是对决策单元的资源配置能力、资源使用效率等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衡量与评价。

针对本文研究对象,技术变动是指在现有的规模下,各省(区、市)利用现有的科普资源和科普政策,产出科普品的能力;综合技术效率表征各省对科普工作的统筹和科普资源的配置、利用。

而纯技术效率则代表科普政策制度带来的效率,规模效率则是对目前各省科普投入规模有效性的测度。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和基于此的Malmquist指数的联合运用,使得我们既可以对我国各省(区、市)的静态效率进行分析和比较,也可以从动态角度对我国和区域科普投入产出效率及其影响因子的变动进行测算,从而,对我们的科普实践提供有效指导。

(二)样本、数据和指标说明

1.样本和数据选择

参照DEA模型,我们选择全国31个省(区、市)(不包括香港、台湾和澳门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即DEA模型中的决策单元(DMU)。

选取的时间期间为2006~2014年,其中,2007年因统计数据缺失,不予考虑。

所有资料来源于《中国科普统计年鉴》。

2.指标说明

综合考虑数据的可得性和代表性,科普投入从经费、人员和设施三个方面考虑,共选取了四个变量,包括科普人员总数,年度实际投入工作量,科技馆、博物馆数量,年度科普经费筹集额四个指标。

科普产出则从科普传媒和科普活动两个方面考虑,选取了5个变量,其中,图书、期刊、电视台、科普活动、讲座是典型的传统科普产出品,而科普网站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而开始兴起的,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科普作用,因而,将科普网站数量纳入体系(见表1)。

表1科普投入和产出变量说明

变量名称

单位

投入变量

科普人员总数

年度实际投入工作量

科技馆、博物馆数量

年度科普经费筹集额

人月

万元

产出变量

图书、期刊总数

电视台科普时间

科普网站个数

重大科普活动次数

讲座、展览举办次数

小时

|

Excel下载

表1科普投入和产出变量说明

3.实证结果分析

(1)科普投入产出效率

首先利用DEA工具,分年度对我国31个省(区、市)的科普投入产出效率进行测度,得到各年各省(区、市)的实证结果(见表2)。

表22006~2014年我国科普投入产出效率

省(区、市)

2006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东部11省(区、市)*

北京

0.892

0.854

1

1

1

1

1

1

天津

0.318

0.288

0.919

1

1

1

1

1

河北

1

1

0.796

1

0.846

0.845

1

0.877

辽宁

1

0.582

0.644

0.681

0.664

0.973

1.000

0.813

上海

0.904

0.919

1

1

1

1

1

1

江苏

0.573

0.647

0.759

0.793

0.861

0.865

0.695

0.460

福建

0.641

0.319

0.729

0.603

0.458

0.402

0.680

0.419

浙江

0.522

1

0.512

0.688

1

0.595

0.588

1

山东

0.671

0.596

0.624

0.445

0.561

0.505

0.504

0.520

广东

0.332

0.621

1

0.469

0.553

0.687

0.686

1

海南

0.897

0.605

0.740

0.961

1

1

0.809

0.670

中部8省(区、市)

山西

0.466

0.902

0.809

1

1

0.961

1

1

吉林

0.969

0.912

1

1

0.766

0.663

0.721

1

黑龙江

1

0.895

0.738

0.952

1

1

1

0.982

安徽

0.581

0.652

0.727

0.733

0.507

0.574

0.653

0.841

江西

0.524

0.654

0.484

1

0.884

0.936

1

0.935

河南

1

1

0.964

1

1

0.971

1

0.719

湖北

0.579

0.743

1

0.532

0.661

0.787

1

0.555

湖南

0.429

1

0.976

1

1

0.977

1

0.681

西部12省(区、市)

重庆

0.255

0.444

0.862

0.522

0.580

0.609

1

0.813

甘肃

1

1

1

1

1

1

1

1

广西

0.928

0.990

0.921

0.861

0.776

1

0.825

0.856

贵州

0.716

1

0.821

0.710

1

0.679

0.592

0.743

内蒙古

1

1

1

0.914

0.659

0.939

0.670

1

宁夏

0.811

1

0.964

0.828

0.867

0.706

0.533

0.632

青海

1

1

1

1

1

1

1

1

陕西

1

0.950

1

1

1

0.925

1

1

四川

1

1

0.618

1

0.943

1

0.958

1

西藏

1

1

1

1

1

1

1

1

新疆

0.928

1

1

1

1

1

1

1

云南

1

0.895

0.728

0.636

0.665

0.824

0.823

0.596

综合效率有效的省(区、市)数目

11

12

11

15

15

11

17

14

*根据《中国科普统计年鉴》,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11个省(区、市);中部地区包括吉林、黑龙江、安徽、山西、湖北、湖南、江西、河南8个省(区、市);西部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重庆、陕西、宁夏、甘肃、新疆、广西、青海、内蒙古、西藏12个省(区、市)。

|

Excel下载

表22006~2014年我国科普投入产出效率

总体来看,2006~2014年,我国综合效率有效的省(区、市)最少为11个,占35.48%。

最多的年份为17个,占54.84%。

然而,超过半数的省(区、市)在大部分年份表现出非有效。

根据上述数据,以三年为间隔,绘制了2006年、2010年和2014年我国科普投入产出效率差异空间分布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