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08438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docx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docx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制作人:

孟璐审核人:

文绪明课型:

新授课编号:

0411使用时间:

2011-5-17

学习目标

1.培养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2.培养分析综合及鉴赏评价的能力,鉴赏《史记》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

通过梳理矛盾冲突,品味人物语言和体会对比手法来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

学习重点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遗易幸负谢请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见于而乃因以且等。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等。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学习用时:

4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悉《史记》有关知识

2.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3.梳理课文第1~5段文言知识

学法指导

1.《史记》有关知识以练习形式进行补充。

2.梳理课文第1、2段文言知识。

分小组学习。

一人翻译,其他成员理解、纠正、发问,各自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出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化解问题,汇总没有解决的问题。

3.集体解决学习中汇总的问题

【课前预习】

文学常识填空

(1)《史记》记载了上起_______,下至_______时当代史事,是中国最早的一部____通史,不论在史学上还是在文学上都有其巨大的价值,故被鲁迅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史记》是我国历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全书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共_____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本纪”除《秦本纪》外,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___”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它们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与后世的专门科学史相近;“____”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_____”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

《史记》全面地叙述了我国上古至汉初三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历史发展,是我国古代历史的伟大总结。

(3)关于司马迁的名联:

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

(4)历史背景

战国末期,当时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以秦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

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秦稍弱。

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时,秦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也虎视眈眈,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进攻。

这就是蔺相如进行外交斗争取得胜利的客观有利条件,当然,蔺相如的主观努力——利用有利的形势,机智勇敢地进行斗争也是非常重要的

【课堂学习】

一、展示字词

缪公()避匿()缪贤()汤镬()虽驽()肉袒()

盆缻()案图()可予不()渑池()诈佯()列观()

皆靡()传舍()甚倨()不怿()衣褐()()睨柱()

二、把握全文内容。

本文主要记述了几个故事?

请用四字词语分别概括这几个故事。

三、集中学习1~5段。

1.学生对照注释看课文,将注音、部分疑难词语的注释写到原文中。

2.师生共同疏通,明确重点词语。

3.落实文句翻译。

(一)学习课文第1~2段。

1、从节选的这一部分看,文章以记叙蔺相如为主,为什么开篇介绍人物履历将廉颇置于蔺相如之前?

2、“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二)学习课文第3~5段。

全班齐读第3~5段。

思考蔺相如是在什么情况下正式出场的?

四、文言知识积累

(一)请指出下列各句句式特点并翻译。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而君幸于赵王.  

(3)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4)何以知之.  

(5)求人可使报秦者  

(6)以勇气闻于诸侯

(二)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燕王私握臣手

(2)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3)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4)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 

(三)解释加点虚词的意义,注意区别在不同句子中的用法。

(1)以勇气闻于诸侯

(2)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1)闻于诸侯

(2)故燕王欲结于君

(1)欲释之

(2)即患秦兵之来

(1)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2)其皆出于此乎?

(1)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四)通假字 

(1)可予不(不:

通“否”) 

(2)臣愿奉璧往使(奉:

通“捧”) 

(3)召有司案图(案:

通“按”,审察、察看) 

(4)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

通“熟”,仔细) 

(五)一词多义 

(1)负:

①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 

②秦贪,负其强(凭借,倚仗) 

③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2)以:

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 

③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 

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 

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连词,相当于“而”) 

(3)见:

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4)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传舍:

招待宾客的馆舍)

(5)因:

①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 

(6)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③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 

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7)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动,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动,拉)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动,拉开弓) 

(六)词类活用 

1、宁许以负秦曲(负:

使……担负,使……承担) 

2、臣请完璧归赵(完:

使……完好无缺) 

3、乃前曰(前:

名作动,上前) 

4、舍相如广成传舍(舍:

名作动,安置住宿) 

5、间至赵矣(间jiàn:

名作状,从小路) 

6、卒廷见相如(廷:

名作状,在朝堂上) 

7、毕礼而归之(毕、归:

使……完毕、使……回去) 

8、左右欲刃相如(刃:

名作动,杀) 

9、相如奉西入秦(西:

名作状,向西) 

10、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

形作动,尊敬) 

11、大王必欲急臣(急:

形容词使动,使……急,逼迫) 

12、乃使其从者衣褐(衣yì:

名作动,穿上) 

13、破:

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七)古今异义的词 

1、请指示王古义:

指给人看今义:

上对下的说明 

2、未尝有坚明约束者古义:

条约 今义:

限制使不超出范围 

3、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古义:

得到惩处今义:

冒犯 

4、明年复攻赵古义:

第二年 今义:

“今年”的下一年 

5、于是相如前进缶古义:

上前进献 今义:

向前行进 

6、廉颇宣言曰古义:

扬言 今义:

宣告 

7、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古义:

地位低下,见识浅薄 今义:

鄙卑下贱 

(八)句式归纳 

1、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省略句)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判断句)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被动句) 

4、得罪于大王(状语后置。

于大王得罪) 

5、不如因(之)而厚遇之。

(省略句) 

6、使不辱于诸侯。

(状语后置。

使不于诸侯辱) 

4.品读“完璧归赵”的故事,分析蔺相如如何“使不辱于诸侯”。

A.蔺相如出使前初显胆识:

“宁许以负秦曲”。

B.蔺相如从哪些地方看出秦王“无意偿城”?

秦国不合礼数有三:

章台不是接见外臣的场所;美人不是礼待外臣的人员;“左右皆呼万岁”,左右侍从的狂喜不是尊重外臣的礼节。

C.蔺相如发现秦王“无意偿城”后怎么办?

设计智取:

璧有瑕,请指示王。

说理斗争:

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誓死捍卫:

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D.秦王“以诈佯为予赵城”后,蔺相如又如何对策?

首先:

使出缓兵之计,要秦王斋戒,设九宾礼;

其次:

私下派人把璧送回赵国。

E.归璧于赵后,蔺相如又如何对秦王交代的?

①义责秦王

义责秦王朝历来言而无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干脆说明璧已经归赵: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②坚明约束

以“秦强而赵弱”的事实,说明只要“坚明约束”,“赵立奉璧来”。

③表示自己知道有罪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④提出希望

“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暗示秦王杀使者不是好办法。

F.出使结果如何?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两国僵持,进入对立状态。

G.概括:

写“完璧归赵”,着重表现蔺相如的大智大勇。

表现方法:

①直接描写(如写蔺相如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②间接描写(以秦王的声威、秦廷环境气氛来反衬蔺相如的镇定自如,智勇双全及非凡的外交斗争艺术。

5.学生诵读

五.布置作业。

二、第1~2段文言知识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燕王私握臣手

(2)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3)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4)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 

三、解释加点虚词的意义,注意区别在不同句子中的用法。

(1)以勇气闻于诸侯

(2)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1)闻于诸侯

(2)故燕王欲结于君

(1)欲释之

(2)即患秦兵之来

(1)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5)其皆出于此乎?

(1)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四、请指出下列各句句式特点并翻译。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而君幸于赵王.  

(3)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4)何以知之.  

(5)求人可使报秦者  

(6)以勇气闻于诸侯

预习课文第3~7段

三、通假字 

1、可予不(不:

通“否”) 

2、臣愿奉璧往使(奉:

通“捧”) 

3、召有司案图(案:

通“按”,审察、察看) 

4、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

通“熟”,仔细) 

四、一词多义 

1、负:

①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 

②秦贪,负其强(凭借,倚仗) 

③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2、以:

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 

③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 

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 

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连词,相当于“而”) 

3、见:

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4、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传舍:

招待宾客的馆舍)

5、因:

①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 

6、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③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 

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7、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动,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动,拉)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动,拉开弓) 

五、词类活用 

1、宁许以负秦曲(负:

使……担负,使……承担) 

2、臣请完璧归赵(完:

使……完好无缺) 

3、乃前曰(前:

名作动,上前) 

4、舍相如广成传舍(舍:

名作动,安置住宿) 

5、间至赵矣(间jiàn:

名作状,从小路) 

6、卒廷见相如(廷:

名作状,在朝堂上) 

7、毕礼而归之(毕、归:

使……完毕、使……回去) 

8、左右欲刃相如(刃:

名作动,杀) 

9、相如奉西入秦(西:

名作状,向西) 

10、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

形作动,尊敬) 

11、大王必欲急臣(急:

形容词使动,使……急,逼迫)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