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温度无线检测系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83091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点温度无线检测系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多点温度无线检测系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多点温度无线检测系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多点温度无线检测系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多点温度无线检测系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多点温度无线检测系统.docx

《多点温度无线检测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点温度无线检测系统.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多点温度无线检测系统.docx

多点温度无线检测系统

Companynumber:

【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多点温度无线检测系统

电路综合系统课程设计

题目多点温度无线检测系统

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摘要

本文论述的远程温度控制是将无线发射与接收和自动控制相结合的一种控制。

基于这种技术,本系统以STC89C51系列单片机为控制单元,采用Dallas单线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和无线收发模块NRF905对温度数据进行远程无线测量与控制。

整个系统包括主、从两个子系统,其中主系统完成对温度值、采集及显示、和接收数据功能;副系统完成温度采集、温度控制和发送数据功能。

试验表明,该系统结构简单实用、功能齐全,通用性强,可被应用于许多工业生产领域,它可使操作人员与恶劣的工作环境分离开来,实现生产自动化,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关键词:

STC89C51;温度传感器;NRF905;显示;

Abstract

Thelong-distancetemperaturecontrollingthispaperpresentsisatechnologyoflinkingwirelessreceivingandsendingtoautomation.Basedonthetechnology,thesystemisbasedonthecontrolofSTC89C51SCM,usingDallassinglelinedigitalthermometerDS18B20,wirelessreceivingandsendingmoduleNRF905totestandcontrolthetemperaturedataofaexperiencingplace.Thewholesystemconsistsofthemainsystemandsubsystem.Themainsystemcompletesthefunctionsofinitializinganddisplayingthetemperaturevalue,displayingactualtemperature,alarmingwhenitisoutofcontrol,andreceiving.Thesubsystemcompletesthefunctionsofreceiving,andtemperaturecollecting,controlling,andsending.Thedesignconcludesthatthissystemhasmanyadvantages,suchasitsuniqueness,simple,convenience,andsuchcommonusing.Itcanbewidelyusedinlotsofindustrialproducingandcontrollingfields,applyingthissystemcandepartoperatorsfromexecrableenvironment,realizeproducingautomation,andimprovecorporation’sproducingefficiency.

Keywords:

STC89C51;Temperaturesenior;NRF905;Display;

 

1绪论

选题的意义

温度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被控参数之一。

从食品生产到化工生产,从燃料生产到钢铁生产等等,无不涉及到对温度的控制,可见,温度控制在工业生产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随着工业生产的现代化,对温度控制的速度和精度也会越来越高。

近年来,温度控制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业生产中对温度的控制不再局限于近距离或者直接的控制,而是需要进行远距离的控制,这就产生了远程温度控制。

远程温度控制的通信方式有多种,如通过网络,无线电等等。

每一种方式都有其优点和缺点。

利用无线电通信,方便、灵活,而且经济。

它不需要像网络控制耗费巨大的通信资源,也不受网络速度的影响。

在温度控制的方法上,传统的控制方法(包括经典控制和现代控制)在处理具有非线形或不精确特性的被控对象时十分困难。

而温度系统为大滞后系统,较大的纯滞后可引起系统不稳定。

在温度采集方法上,通常是利用热电偶把热化为电信号,再通过A/D转换得到温度值。

这种方法速度慢,而且精度不是很高。

综合上面的考虑,本次毕业设计设计了基于无线电通信的远程温度控制系统。

当今应用领域无线远程温控系统的发展趋势

在人类的生活环境中,温度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无论你生活在哪里,从事什么工作,无时无刻不在与温度打着交道。

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发展对是否能掌握温度有着绝对的联系。

在冶金、钢铁、石化、水泥、玻璃、医药等等行业,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不得不考虑着温度的因素。

现代工业设计、工程建设及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用到温度控制,早期温度控制主要应用于工厂中,例如钢铁的水溶温度,不同等级的钢铁要通过不同温度的铁水来实现,这样就可能有效的利用温度控制来掌握所需要的产品了。

在现代社会中,温度控制不仅应用在工厂生产方面,其作用也体现到了各个方面,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酒店厂房及家庭生活中都会见到温度控制的影子,温度控制将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近年来,单片机发展十分迅速,一个以微机应用为主的新技术革命浪潮正在蓬勃发展,单片机已经渗透到工业,农业,国防,科研以及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

传统的温度采集的方法不仅费时,而且精度差满足不了各行业对于温度数据提高精度,设备高可靠性的需求。

单片机的出现使得温度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选择适当的单片机和温度传感器以及前端处理电路,可以获得较高的测量精度,不但方便快捷,成本低廉,省事省力,而且大幅度提高了测量精度。

本设计主要研究内容

本设计是基于单片机的无线温度监控系统,经过大量查阅资料和研究,最终确定采用STC89C51为主控芯片,DS18B20作为温度采集芯片,NRF905作为无线接收和发射模块,采用LCD1602液晶屏进行显示。

该系统由发射系统和接收系统组成,发射系统进行温度采集以及数据发射,接收系统作为主系统,对数据接收处理并显示出来。

该系统具有相互通讯的功能,可以从一个地点接收多个地点的温度,该系统具有操作方便,远距离操控,功能多样,电路简洁,成本低廉等优点,符合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有很广阔的市场前景。

经过设计和一系列的调试,测试结果基本达到了该设计预期制定的各项要求,顺利地完成了本次毕业设计的目标。

2设计要求与方案论证

设计要求

(1)采集温度监测范围:

室温~125℃;

(2)只作一路,但可以模拟成多路,至少两路

(3)可设置温度,当温度超了可以报警

系统基本方案选择和论证

2.2.1单片机芯片选择方案与论证

方案一:

采用FPGA(现场可编程们阵列)作为系统的控制器。

FPGA可实现各种复杂的逻辑功能,规模大,密度高,它将所有的器件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减小了体积,提高了稳定性,并可用EDA软件仿真、在线调试,易于进行功能扩展,响应速度快。

但成本高,同时由于引脚较多,电路板的布线比较复杂,加重了电路设计和实现焊接的工作。

方案二:

采用8位单片机作为主要的控制芯片,8位单片机具有价格比较便宜,并且技术比较成熟,低功耗,易于购买等优点,但是8位机程序执行速度比较慢,内部资源比16位单片机少很多。

考虑到本系统对程序运行速度的要求不高以及成本问题,最后选择用8位单片机,由于STC89C51单片机比其他8位单片机价格便宜,并且其内部具有丰富的资源,故采用STC89C51单片机作为主控制芯片。

2.2.2温度采集模块选择方案与论证

方案一:

使用热敏电阻作为传感器,用热敏电阻与一个相应阻值电阻相串联分压,利用热敏电阻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采集这两个电阻变化的分压值,并进行A/D转换。

此设计方案需用A/D转换电路,增加了线路的复杂程度,增加硬件成本而且热敏电阻的感温特性曲线并不是严格线性的,会产生较大的测量误差。

因此此方案不可行。

方案二:

采用DS18B20。

DS18B20的数字温度输出通过1-Wire总线,又称为“一线”总线,这种独特的方式,可以使多个DS18B20方便地组建成传感器网络,为整个测量系统的建立和组合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它在测温精度、转换时间、测数距离、分辨率等方面比其他温度传感器有了很大的进步,给用户带来了更方便的使用和更令人满意的效果。

DS18B20直接输出数字温度值,不需要校正,因此选择此方案。

2.2.3无线收发模块的选择方案与论证

方案一:

采用TX315A-T01和TX315A-R01的无线收发模块。

今天我们应用目前最先进的声表面波器件和数据专用ASK超外差式单片接收电路开发生产了TX315系列模块电路,其中含有RF,TF,DATA等高频,中频,数字处理电路。

TX315A可应用于无线遥控,数据传送,自动抄表系统,无线键盘操作系统,警戒系统。

TX315A又TX315A-T01发射组件和TX315A-R01接收组件两部分组成,因其频率绝对一致,故在使用时可随意增加发射和接收组件,以组成所需的功能系统。

此系统用次模块很好,但是这个模块的价格太昂贵,所以放弃此方案。

方案二:

采用一对NRF905作为无线收发模块。

nRF905是一款新型单片射频收发器件,工作于GHz~GHzISM频段。

内置频率合成器、功率放大器、晶体振荡器、调制器等功能模块,并融合了增强型ShockBurst技术,其中输出功率和通信频道可通过程序进行配置。

NRF905功耗低,在以-6dBm的功率发射时,工作电流也只有9mA;接收时,工作电流只有,多种低功率工作模式(掉电模式和空闲模式)使节能设计更方便,而且价格相对其他无线模块较低,易于购买,因此选择此方案。

2.2.4显示模块的选择方案与论证

方案一:

采用数码管显示,成本低、亮度高。

但本系统所要实现较多的内容,硬件电路设计会比较复杂,而且功耗大,所以不适合本设计。

方案二:

采用点阵式数码管显示,点阵式数码管是由八行八列的发光二极管组成,对于显示文字比较适合,如采用在显示数字显得太浪费,且价格也相对较高,所以也不用此种作为显示。

方案三:

采用LCD1602液晶屏显示,显示内容较多,方便组合,可视面积大,画面效果好,抗干扰能力强,调用方便简单,而且可以节省软件中断资源。

系统中需要显示温度和上限温度等信息,要求显示内容丰富。

比较上述三种方案,方案三电路简单、显示信息量大、能很好的满足题目要求,因此采用方案三。

2.2.5报警模块的选择方案与论证

方案一:

采用555定时器构成蜂鸣器,常用于定时报警,非常实用,其时间可控,但本设计报警时间是随机的,取决于试验现场的温度,因此不可行。

方案二:

采用9102三极管驱动蜂鸣器,当达到温度上下限值,就会给三极管一个高电平驱动蜂鸣器,实现声音报警,并且可以接个发光二级管,同时点亮二极管,实现发光报警。

此方案实行起来方便,电路也简单,因此选用次方案。

电路设计最终方案的确定

由以上讨论的各种方案最终得出本次设计的方案为:

采用单片机芯片STC89C51作为主控制芯片;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NRF905作为无线收发模块;LCD1602作为显示模块;采用蜂鸣器和发光二极管进行声光报警。

3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系统硬件电路主要分为:

单片机STC89C51主、从系统,接收电路,显示电路,键盘电路,温度采集电路,发射电路。

设计总框图如图3-1所示。

系统设计总原理图见附录1。

图3-1总设计框图

系统硬件概述

硬件电路是由单片机芯片STC89C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具有在线编程,丰富的中断源、灵活性强、低功耗等功能,能在3V低压工作;温度的采集由DS18B20来构成,它具有微型化、低功耗、高性能、搞干扰能力强、易配处理器等优点,特别适用于构成多点温度测控系统,可直接将温度转化成串行数字信号给单片机处理,且在同一总线上可以挂接多个传感器芯片;无线收发模块用NRF905,工作于~ISM频段,NRF905功耗低,在以-6dBm的功率发射时,工作电流也只有9mA;接收时,工作电流只有,多种低功率工作模式(掉电模式和空闲模式)使节能设计更方便;显示部份由LCD1602来完成;报警电路采用三极管驱动蜂鸣器及发光二极管实现声光报警。

主要单元电路的设计

3.2.1单片机主控制模块的设计

STC89C51单片机为40引脚双列直插芯片,如图3-2所示。

有四个I/O口P0,P1,P2,P3,每一条I/O线都能独立地作输出或输入。

STC89C51具有以下标准功能:

4k字节Flash,256字节RAM,32位I/O口线,看门狗定时器,2个数据指针,三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一个6向量2级中断结构,全双工串行口,片内晶振及时钟电路。

另外,STC89C51可降至0Hz静态逻辑操作,支持2种软件可选择节电模式。

空闲模式下,CPU停止工作,允许RAM、定时器/计数器、串口、中断继续工作。

掉电保护方式下,RAM内容被保存,振荡器被冻结,单片机一切工作停止,直到下一个中断或硬件复位为止。

图3-2STC89C51管脚图

单片机主控制电路即包括了单片机的时钟电路和复位电路。

本设计采用的是内部时钟电路。

单片机内部有一个用于构成振荡器的高增益反相放大器,18引脚XTAL1是放大器的输入端,19引脚XTAL2是放大器的输出端,这两个引脚之间跨接的晶振和微调电容作为反馈元件一起构成一个稳定的自激振荡器。

9引脚是单片机的复位输入端,接上电容,电阻及电阻和按钮组成手动复位电路。

如图3-3所示。

图3-3单片机复位和时钟电路

3.2.2温度采集电路模块的设计

温度采集电路如图3-4所示。

采用数字式温度传感器DS18B20,它是DALLAS公司生产的单总线式数字温度传感器,它具有微型化、低功耗、高性能、搞干扰能力强、易配处理器等优点,特别适用于构成多点温度测控系统,可直接将温度转化成串行数字信号(提供9位二进制数字)给单片机处理,且在同一总线上可以挂接多个传感器芯片。

它具有3引脚TO-92小体积封装形式,温度测量范围为-55℃~+125℃,可编程为9位~12位A/D转换精度,测温分辨率可达0.0625℃,被测温度用符号扩展的16位数字量方式串行输出,其工作电源既可在远端引入,也可采用寄生电源方式产生,多个DS18B20可以并联到3根或2根线上,CPU只需一根端口线就能与多个DS18B20通信,占用微处理器的端口较少,可节省大量的引线和逻辑电路。

它具有测量精度高,电路连接简单特点,此类传感器仅需要一条数据线进行数据传输,使用P10与DS18B20的I/O口连接,VCC接电源,GND接地。

图3-4温度传感器应用电路

3.2.3无线收发电路模块的设计

NRF905是一款新型单片射频收发器件,工作于~ISM频段。

内置频率合成器、功率放大器、晶体振荡器、调制器等功能模块,并融合了增强ShockBurs技术,其中输出功率和通信频道可通过程序进行配置。

NRF905功耗低,在以-6dBm的功率发射时,工作电流也只有9mA;接收时,工作电流只有,多种低功率工作模式(掉电模式和空闲模式)使节能设计更方便。

NRF905主要特性有GFSK调制:

硬件集成OSI链路层;具有自动应答和自动再发射功能;片内自动生成报头和CRC校验码;数据传输率为lMb/s或2Mb/s;SPI速率为0Mb/s~10Mb/s;125个频道:

与其他NRF24系列射频器件相兼容;QFN20引脚4mm×4mm封装;供电电压为~。

NRF14L01的封装及引脚排列如图3-5所示。

图3-5NRF905管脚图

发射数据时,首先将NRF905配置为发射模式:

接着把接收节点地址TX_ADDR和有效数据TX_PLD按照时序由SPI口写入NRF905缓存区,TX_PLD必须在CSN为低时连续写入,而TX_ADDR在发射时写入一次即可,然后CE置为高电平并保持至少10μs,延迟130μs后发射数据;若自动应答开启,那么NRF905在发射数据后立即进入接收模式,接收应答信号(自动应答接收地址应该与接收节点地址TX_ADDR一致)。

如果收到应答,则认为此次通信成功,TX_DS置高,同时TX_PLD从TXFIFO中清除;若未收到应答,则自动重新发射该数据(自动重发已开启),若重发次数(ARC)达到上限,MAX_RT置高,TXFIFO中数据保留以便在次重发;MAX_RT或TX_DS置高时,使IRQ变低,产生中断,通知MCU。

最后发射成功时,若CE为低则NRF905进入空闲模式1;若发送堆栈中有数据且CE为高,则进入下一次发射;若发送堆栈中无数据且CE为高,则进入空闲模式2。

  接收数据时,首先将NRF905配置为接收模式,接着延迟130μs进入接收状态等待数据的到来。

当接收方检测到有效的地址和CRC时,就将数据包存储在RXFIFO中,同时中断标志位RX_DR置高,IRQ变低,产生中断,通知MCU去取数据。

若此时自动应答开启,接收方则同时进入发射状态回传应答信号。

最后接收成功时,若CE变低,则NRF905进入空闲模式1。

SPI口为同步串行通信接口,最大传输速率为10Mb/s,传输时先传送低位字节,再传送高位字节。

但针对单个字节而言,要先送高位再送低位。

与SPI相关的指令共有8个,使用时这些控制指令由NRF905的MOSI输入。

相应的状态和数据信息是从MISO输出给MCU。

NFR905模块采用电压供电,其应用电路及电源转换电路如图3-6所示。

图3-6NRF905应用电路

3.2.4显示电路模块的设计

如图3-7所示,采用1602LCD显示。

1602字符型LCD通常有14条引脚线或16条引脚线的LCD,多出来的2条线是背光电源线VCC(15脚)和地线GND(16脚),其控制原理与14脚的LCD完全一样,具体各个脚的功能如表3-1。

表3-1LCD引脚功能表

引脚

符号

功能说明

1

VSS

一般接地

2

VDD

接电源(+5V)

3

V0

LCD对比度调整端,接正电源时对比度最弱,接地时对比度最高

4

RS

RS为寄存器选择,高电平时选数据寄存器、低电平时选指令寄存器。

5

R/W

R/W为读写信号线,高电平时进行读操作,低电平时进行写操作。

6

E

E(或EN)端为使能(enable)端,下降沿使能。

7

DB0

底4位三态、双向数据总线0位(最低位)

8

DB1

底4位三态、双向数据总线1位

9

DB2

底4位三态、双向数据总线2位

10

DB3

底4位三态、双向数据总线3位

11

DB4

高4位三态、双向数据总线4位

12

DB5

高4位三态、双向数据总线5位

13

DB6

高4位三态、双向数据总线6位

14

DB7

高4位三态、双向数据总线7位(最高位)(也是busyflag)

由于1602LCD具有功耗低、寿命长、体积小、显示内容丰富、接口控制方便等优点。

因此在各类电子产品中被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本系统采用它来作为显示器件,不仅简化了硬件电路,而且极大的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如图3-8所示。

1602LCD与单片机AT89S52的连接电路很简单。

图3-7LCD1602管脚图

图3-8LCD1602应用电路

3.2.5报警电路模块的设计

蜂鸣器是一种一体化结构的电子讯响器,采用直流电压供电,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报警器、电子玩具、汽车电子设备、电话机、定时器等电子产品中作发声器件。

蜂鸣器主要分为压电式蜂鸣器和电磁式蜂鸣器两种类型。

压电式蜂鸣器:

压电式蜂鸣器主要由多谐振荡器、压电蜂鸣片、阻抗匹配器及共鸣箱、外壳等组成。

有的压电式蜂鸣器外壳上还装有发光二极管。

多谐振荡器由晶体管或集成电路构成。

当接通电源后(~15V直流工作电压),多谐振荡器起振,输出~的音频信号,阻抗匹配器推动压电蜂鸣片发声。

电磁式蜂鸣器:

电磁式蜂鸣器由振荡器、电磁线圈、磁铁、振动膜片及外壳等组成。

接通电源后,振荡器产生的音频信号电流通过电磁线圈,使电磁线圈产生磁场。

振动膜片在电磁线圈和磁铁的相互缠绕。

本设计应用三极管驱动蜂鸣器同时点亮发光二极管实现报警,其应用电路如图3-9所示。

图3-9报警电路

3.2.6电路原理及说明

将以上各个电路模块连接起来,即构成无线远程监控系统,总系统工作原理如下:

温度传感器对实验现场的温度进行采集,副控芯片STC89C51对采集温度数据进行处理,将有用数据送给发射模块NRF905,主系统的接受模块NRF905接受数据送给主控芯片STC89C51,STC89C51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对现场实际温度进行显示;另外,可以人工通过独立键盘对所测温度进行监控,先设定好规定的温度范围,当采集的温度超过此范围时,蜂鸣器响,同时点亮发光二极管,通过按键选择,可以独立实现声音报警、发光报警及声光同时报警;当检测温度不在设定范围内时,系统正常运行,时刻显示着现场的温度值。

4结论

本设计以单片机STC89C51为开发平台,NRF905无线收发模块,DS18B20温度传感器及LCD1602的特性及工作原理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软件硬件相结合而设计了远程温度显示,远程温度报警系统。

单片机的采用,不仅便于数据采集,而且扩展了各种功能,比如显示、外部中断等。

NRF905无线收发模块集成度高,集合了编码解码,发射接收功能,使用方便,使得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简单了许多。

“一线”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与软件处理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测温精度。

在电路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该系统具有操控简单方便、显示直观、功能多样、精确度高、电路简洁、成本低廉等诸多优点。

对于单片机爱好者来说,也可以在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其它功能的开发。

经过,部分模拟仿真调试,各项性能指标基本达到预期要求,也遇到一些问题,给系统上电后,液晶屏初始化失败,经检查发现,设计电路中液晶屏的8个数据端口少接了上拉电阻,并且主芯片的31(_EA)管脚没有接电源,导致无法访问片内存储器,经过修改后,再次上电后,初始化成功。

参考文献

[1]于海生,潘松峰,于培仁.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徐炜,姜晖,崔琛.通信电子技术[M].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3]朱定华.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4]李斯伟,雷新生.数据通信技术[M].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5]谢自美.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M].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6]梁廷贵.遥控电路可控硅触发电路语音电路分册[M].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

[7]黄贤武,郑筱霞.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M].成都: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8]俞国亮.MCS-51单片机原理与应用[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9]夏路易,石宗义.Protell99SE设计教程[M].北京:

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9.

[10]王用伦.微机控制技术[M].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11]李大寨.传感器电子制作DIY[J].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1.

[12]张毅刚.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