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时习题课教案新人教必修.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82450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74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时习题课教案新人教必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时习题课教案新人教必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时习题课教案新人教必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时习题课教案新人教必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时习题课教案新人教必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时习题课教案新人教必修.docx

《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时习题课教案新人教必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时习题课教案新人教必修.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时习题课教案新人教必修.docx

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时习题课教案新人教必修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课题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课时

1

课型

习题课

教学

重点

辨别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含义、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范围

依据:

考纲

掌握电解质的电离过程

教学

难点

运用电离的定义写出各个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依据:

‘电离方程式’是历年会考的重点内容

 

学习

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辨别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含义、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范围

2写出各个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二、能力目标

运用运用电离的定义写出各个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理由:

依据会考、高考考纲得出

教具

多媒体课件、教材,教辅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时间

1.课前3分钟

课代表点名提问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内容

1巡视答题情况

2评价小考结果

3板书本节重点

1答题

2课代表公布答案

3互批、订正答案

4错的同学积累本积累

1。

重点知识强化记忆

2积累易错知识。

3分钟

2.承接

结果

一、

知识点回顾

1概念

2强、弱电解质的内容

3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就板书的本节内容灵活提问

1、通过回答问题学生展示预习内容完成情况。

2、学生互相补充、评价。

3、质疑、解答。

1、验收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2、解决自主学习遇到的问题。

10分钟

3.

讲评

练习册上基础题

1突出概念准确性

2突出电离方程式的写法

1、巡视学生的完成情况。

2、对学生的展示和评价要给予及时的反馈。

3、要对学生不同的解题过程和答案给出准确的评价,总结。

1、学生先独立完成教辅84页练习,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统一答案。

2、派代表说出答案。

3、其他组给予评价(主要是找错,纠错)

1在具体问题中探究概念的使用。

2加深对电离方程式的理解。

 

10

4.

提升

1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和导电能力的关系

2强、弱电解质和导电能力的关系

教师针对

1学生提出的问题

2本节重点难点3易错点

拓展讲解、

知识整合

1提出疑问

2讨论思考

3答题

4总结并记录

训练学生

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的思想

10

 

5.

目标

检测

随堂测试

1、巡视学生作答情况。

2、公布答案。

3、评价学生作答结果。

1、本上作答。

2、同桌互批。

3、独立订正答案。

检查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5

6布置下节课

自主

学习

任务

1、阅读教材31-33页,了解下节课所学内容

2、完成练习册A层大本21页

思考慎思1-3B层(要求有痕迹)。

2、熟记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组长检查)。

让学生明确下节课所学,有的放矢进行自主学习。

 

7.

一电解质概念

二电解质分类

三非电解质概念

四电离

五电离方程式

8.

反思

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还原铁粉能用作食品抗氧化剂

B.夜空中光柱的形成属于丁达尔效应

C.浸泡过KMnO4溶液的硅土可作水果保鲜剂

D.燃煤中加入CaO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2.部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以下选项错误的是

化学式

NH3·H2O

CH3COOH

HCN

H2CO3

Ki(25℃)

1.8×l0-5

1.8×l0-5

4.9×l0-10

Ki1=4.3×l0-7

Ki2=5.6×l0-11

A.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CO3和NaCN溶液,前者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大

B.0.1mol/LCH3COONa溶液显碱性,0.1mol/LCH3COONH4溶液显中性

C.CN-+H2O+CO2=HCN+HCO3-

D.中和等体积、等pH的CH3COOH和HCN消耗NaOH的量前者小于后者

3.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重水的分子式:

D2OB.次氯酸的结构式:

H—Cl—O

C.乙烯的实验式:

C2H4D.二氧化硅的分子式:

SiO2

4.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Na(s)

Na2O2(s)

Na2CO3(s)

B.Fe3O4(s)

Fe(s)

FeCl2(s)

C.SiO2(s)

SiCl4(g)

Si(s)

D.S(s)

SO3(g)

H2SO4(aq)

5.根据下列图示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图甲是室温下20mL0.1mol•L﹣1氨水中滴加盐酸,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随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关系,图中b、d两点溶液的pH值均为7

B.图乙是CO(g)+H2O(g)⇌CO2(g)+H2(g)的平衡常数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说明该反应的△H<0

C.图丙是室温下用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0.1000mol•L﹣1某一元酸HX的滴定曲线,该滴定过程可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

D.图丁是室温下用Na2SO4除去溶液中Ba2+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溶液中c(Ba2+)与c(SO42﹣)的关系曲线,说明Ksp(BaSO4)=1×10﹣10

6.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

该历程示意图如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E为该反应的反应热

B.①→②吸收能量

C.CH4→CH3COOH过程中,有极性键的断裂和非极性键的形成

D.加入催化剂能改变该反应的能量变化

7.二氧化氯(ClO2,黄绿色易溶于水的气体)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消毒剂。

其一种生产工艺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A为Cl2

B.参加反应的NaClO2和NCl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

1

C.溶液B中含有大量的Na+、Cl-、OH-

D.可将混合气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C1O2中的NH3

8.下列实验目的能实现的是

A.实验室制备乙炔

B.实验室制备氢氧化亚铁

C.实验室制取氨气

D.实验室制取乙酸丁酯

9.合成导电高分子材料PPV的反应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n-1)HI

A.合成PPV的反应为加聚反应

B.1molPPV最多能与4molH2发生加成反应

C.

与溴水加成后的产物最多有14个原子共平面

D.

和苯乙烯互为同系物

10.水垢中含有的CaSO4,可先用Na2CO3溶液处理,使之转化为疏松、易溶于酸的CaCO3。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某浓度的Na2CO3溶液处理一定量的CaSO4固体,测得所加Na2CO3溶液体积与溶液中-lgc(CO32-)的关系如下。

已知Ksp(CaSO4)=9×10-6,Ksp(CaCO3)=3×10-9,lg3=0.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上各点的溶液满足关系式:

c(Ca2+)·c(SO42-)=Ksp(CaSO4)

B.CaSO4(s)+CO32-(aq)

CaCO3(s)+SO42-(aq)K=3×103

C.该Na2CO3溶液的浓度为1mol/L

D.相同实验条件下,若将Na2CO3溶液的浓度改为原浓度的2倍,则上图曲线整体向上平移1个单位即可

11.对下列实验的分析合理的是

A.实验Ⅰ:

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

B.实验Ⅱ:

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保持不变

C.实验Ⅲ:

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会出现红棕色

D.实验Ⅳ:

将FeCl3饱和溶液煮沸后停止加热,以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12.下列关于有机物(

)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分子中的5个碳原子可能共面

B.与该有机物含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只有3种

C.通过加成反应可分别制得烷烃、卤代烃

D.鉴别该有机物与戊烷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13.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新制氯水中:

NH4+、Na+、SO42-、SO32-

B.0.1mol·L-1CaCl2溶液:

Na+、K+、AlO2-、SiO32-

C.浓氨水中:

Al3+、Ca2+、Cl−、I-

D.0.1mol·L-1Fe2(SO4)3溶液:

H+、Mg2+、NO3-、Br-

14.用下列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去)进行相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加热装置I中的烧杯分离I2和FeB.利用装置Ⅱ合成氨并检验氨的生成

C.利用装置Ⅲ制备少量的氯气D.利用装置Ⅳ制取二氧化硫

15.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

装置配制100mL某浓度NaNO3溶液

B.

分离溴苯和水混合物

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

可以实现防止铁钉生锈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钼酸钠晶体(Na2MoO4·2H2O)是一种金属腐蚀抑制剂。

工业上利用钼精矿(主要成分是不溶于水的MoS2)制备钼酸钠的两种途径如下图所示。

(1)途径Ⅰ碱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途径Ⅱ氧化时还有Na2SO4生成,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途径Ⅰ的钼酸钠溶液中c(MoO42-)=0.40mol·L-1,c(CO32-)=0.10mol·L-1。

由钼酸钠溶液制备钼酸钠晶体时,需加入Ba(OH)2固体以除去CO32-。

当BaMoO4开始沉淀时,CO32-的去除率是___[已知Ksp(BaCO3)=1×10-9、Ksp(BaMoO4)=4.0×10-8,忽略溶液的体积变化]。

(4)钼酸钠和月桂酰肌氨酸的混合液常作为碳素钢的缓蚀剂。

常温下,碳素钢在三种不同介质中的腐蚀速率实验结果如下图。

①当硫酸的浓度大于90%时,碳素钢腐蚀速率几乎为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缓释剂钼酸钠-月桂酸肌氨酸总浓度为300mg·L-1,则缓蚀效果最好时钼酸钠(M=206g·mol-1)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5)二硫化钼用作电池的正极材料时接受Li+的嵌入,锂和二硫化钼形成的二次电池的总反应为xLi+nMoS2

Lix(MoS2)n,则电池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是_________。

三、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7.化合物J是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G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③的反应类型是__。

(2)通过反应②和反应⑧推知引入—SO3H的作用是__。

(3)碳原子上连有4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时,该碳称为手性碳。

写出F与足量氢气反应生成产物的结构简式,并用星号(*)标出其中的手性碳__。

(4)写出⑨的反应方程式__。

(5)写出D的苯环上有三个不相同且互不相邻的取代基的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_。

(6)写出以对硝基甲苯为主要原料(无机试剂任选),经最少步骤制备含肽键聚合物的合成路线__。

四、综合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0分)

18.三氧化二钴主要用作颜料、釉料及磁性材料,利用铜钴矿石制备Co2O3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

铜钴矿石主要含有CoO(OH)、CoCO3、Cu2(OH)2CO3和SiO2,其中还含有一定量的Fe2O3、MgO和CaO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浸泡”过程中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和提高原料利用率的方法是_______(写出2种即可)。

(2)“浸泡”过程中,加入Na2SO3溶液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

(3)向“沉铜”后的滤液中加入NaClO3溶液,写出滤液中的金属离子与NaCl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4)温度、pH对铜、钴浸出率的影响如图1、图2所示:

①“浸泡”铜钴矿石的适宜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2中pH增大时铜、钴浸出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5)CoC2O4·2H2O在空气中高温煅烧得到Co2O3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6)一定温度下,向滤液A中加入足量的NaF溶液可将Ca2+、Mg2+沉淀而除去,若所得滤液B中c(Mg2+)=1.0×10-5mol/L,则滤液B中c(Ca2+)为______。

[已知该温度下Ksp(CaF2)=3.4×10-11,Ksp(MgF2)=7.1×10-11]

19.(6分)消除含氮化合物对大气和水体的污染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研究课题。

(1)化学上采用NH3处理NxOy不仅可以消除污染,还可作为工业生产的能量来源。

已知:

则用NH3处理NO生成氮气和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

不同温度下,向三个容器中分别投入相同量的反应物进行反应,测得不同压强下平衡混合物中

的物质的量分数如图所示。

①M点的v正___________Q点的v正(填“>”“<”或“=”)。

②图中M点的平衡常数比N点的平衡常数___________(填“大”“小”或“相等”)

(3)水体中过量氨气(以

表示)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①用次氯酸钠除去氨氮的原理如图所示。

写出总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②该反应需控制温度,温度过高时氨氮去除率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氮氧化物也可用碱溶液吸收。

若NO和

混合气体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只生成一种盐,则该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已知常温下,

,则反应

的平衡常数的数值为_____________。

(5)利用反应

(未配平)消除用电器

的简易装置如图所示。

①a电极上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常温下,若用该电池电解0.6L饱和食盐水,一段时间后,测得饱和食盐水pH变为13,则理论上b电极上消耗B气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_mL(标准状况;假设电解过程中溶液体积不变)。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D

【解析】

【详解】

A.Fe具有还原性,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则还原铁粉可以用作食品袋中的抗氧化剂,故A正确;

B.含有灰尘的空气属于胶体,光柱是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

C.乙烯具有催熟效果,能够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所以浸泡过KMnO4溶液的硅藻土放在水果箱里可延长水果的保鲜期,故C正确;

D.加入氧化钙,可与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在氧气中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钙,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燃煤中加入CaO后可减少酸雨的发生,但不能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故D错误;

故选D。

2.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酸的电离常数越大酸性越强,所以酸性:

CH3COOH>H2CO3>HCN>HCO3-,酸性越弱水解程度越大,水的电离程度越大,酸性:

H2CO3>HCN,所以水的电离程度:

NaCN>NaHCO3,选项A不正确;

B.0.1mol/LCH3COONa溶液中醋酸根离子水解,溶液显碱性,NH3·H2O和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相等,0.1mol/LCH3COONH4中铵根离子和醋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相同,则溶液显中性,选项B正确;

C.酸性:

H2CO3>HCN>HCO3-,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复分解反应规律,CN-+H2O+CO2=HCN+HCO3-,选项C正确;

D.pH相同时,酸性越弱,酸的浓度越大,所以等pH的CH3COOH和HCN,CH3COOH的浓度小,则CH3COOH消耗的NaOH少,选项D正确;

答案选A。

3.A

【解析】

【详解】

A.重水中氧原子为16O,氢原子为重氢D,重水的分子式为D2O,故A正确;

B.次氯酸中不存在氢氯键,其中心原子为氧原子,分子中存在1个氧氢键和1个氧氯键,结构式为H—O—Cl,故B错误;

C.实验式为最简式,乙烯的实验式为CH2,故C错误;

D.二氧化硅晶体为原子晶体,不存在二氧化硅分子,故D错误。

答案选A。

4.A

【解析】

【分析】

【详解】

A.Na在氧气中燃烧生成Na2O2,Na2O2与CO2反应生成Na2CO3,能实现转化,故A正确;

B.Fe与Cl2燃烧,反应生成FeCl3不能生成FeCl2,故B错误;

C.在高温下,SiO2与与盐酸溶液不反应,故C错误;

D.S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不能得到三氧化硫,故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

氯气是强氧化剂,与变价金属单质反应时,金属直接被氧化为最高价。

5.A

【解析】

【分析】

A、过量氨水或者盐酸存在抑制水的电离,NH4Cl水解促进水的电离;

B、根据图象,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值减小,不利于反应正向进行;

C、根据图知,HX中未加NaOH溶液时,0.1000mol/L的HX溶液中pH大于2,说明该溶液中HX不完全电离;

D、温度不变,溶度积常数不变,Ksp(BaSO4)=c(Ba2+)•c(SO42-)。

【详解】

A、过量氨水或者盐酸存在抑制水的电离,NH4Cl水解促进水的电离,随着盐酸的滴加,溶液中NH4Cl逐渐增多,到达b点时存在NH4Cl和氨水,此时溶液中c水(H+)=10-7mol/L,可说明溶液为中性,继续滴加至c点,此时完全是NH4Cl,溶液为酸性,继续滴加HCl,溶液酸性增强,到达c点虽然c水(H+)=10-7mol/L,但溶液为酸性,故A符合题意;

B、根据图象,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值减小,说明平衡逆向移动,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的

<0,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图知,HX中未加NaOH溶液时,0.1000mol/L的HX溶液中pH大于2,说明该溶液中HX不完全电离,所以HX为一元弱酸,pH突跃范围落在酚酞的指示范围内,可以使用酚酞,故C不符合题意;

D、温度不变,溶度积常数不变,Ksp(BaSO4)=c(Ba2+)•c(SO42-),c(Ba2+)与c(SO42-)成反比,则c(SO42-)越大,c(Ba2+)越小,根据图象上的点计算可得Ksp(BaSO4)=1×10-10,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睛】

本题的A选项分析需注意,b点对应溶质为NH4Cl、NH3•H2O,此时溶液中氢离子均为水所电离,溶液呈中性,而d点对应溶质为NH4Cl、HCl,此时溶液中氢离子为HCl水电离,溶液呈酸性。

6.C

【解析】

【详解】

A.根据图示E为该反应的活化能,故A错误;

B.①→②的能量降低,过程为放热过程,故B错误;

C.该过程中甲烷中的C-H键断裂,为极性键的断裂,形成CH3COOH的C-C键,为非极性键形成,故C正确;

D.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能量变化,只改变反应的活化能,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7.C

【解析】

【分析】

氯化铵溶液中加入盐酸通电电解,得到NCl3溶液,氮元素化合价由-3价变化为+3价,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是氢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则气体A为氢气;在NCl3溶液中加入NaClO2溶液加热反应生成ClO2、NH3和溶液B,由氢元素守恒可知,有水参加反应,结合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可知,反应还生成NaCl与NaOH。

【详解】

A.根据分析,气体A为H2,故A错误;

B.在NCl3溶液中加入NaClO2溶液加热反应生成ClO2、NH3和溶液B,由氢元素守恒可知,有水参加反应,结合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可知,反应还生成NaCl与NaOH,方程式为:

6NaClO2+NCl3+3H2O=3NaCl+6ClO2+NH3+3NaOH,参加反应的NaClO2和NCl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

1,故B错误;

C.根据分析,结合反应6NaClO2+NCl3+3H2O=3NaCl+6ClO2+NH3+3NaOH可知,溶液B中含有NaCl与NaOH,则含有大量的Na+、Cl-、OH-,故C正确;

D.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黄绿色易溶于水的气体,不可用饱和食盐水除去ClO2中的NH3,故D错误;

答案选C。

8.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的热,不易控制反应速度,且生成氢氧化钙易堵塞多孔隔板,则不能利用图中制取气体的简易装置制备乙炔,故A错误;

B.Fe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可排出空气,但图中左侧试管内的导气管没有伸入到反应的液面内,硫酸亚铁溶液不能通过利用氢气的压强,使硫酸亚铁与NaOH接触而反应,故B错误;

C.碳酸氢铵分解生成氨气、水、二氧化碳,碱石灰可吸收水、二氧化碳,则图中装置可制备少量氨气,故C正确;

D.乙酸丁酯的沸点124~126℃,反应温度115~125℃,则不能利用图中水浴加热装置,故D错误;

故选:

C。

9.C

【解析】

【详解】

A、合成PPV通过缩聚反应生成,同时有小分子物质HI生成,不属于加聚反应,选项A错误;

B、1molPPV中含有2nmol碳碳双键,最多能与4nmolH2发生加成反应,选项B错误;

C.

与溴水加成后的产物为

,根据苯分子中12个原子共面、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可知,该分子中最多有14个原子共平面,选项C正确;

D.

和苯乙烯相差C2H2,不是相差n个CH2,不互为同系物,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10.D

【解析】

【详解】

A.CaSO4的溶度积表达式Ksp(CaSO4)=c(Ca2+)·c(SO42-),A项正确;

B.CaSO4(s)+CO32-(aq)

CaCO3(s)+SO42-(aq)的化学平衡常数

,B项正确;

C.依据上述B项分析可知,CaSO4(s)+CO32-(aq)

CaCO3(s)+SO42-(aq)K=3×103,每消耗1molCO32-会生成1molSO42-,在CaSO4完全溶解前溶液中的c(SO42-)等于Na2CO3溶液的浓度,设Na2CO3溶液的浓度为1mol/L,则c(SO42-)=1mol/L,根据

可得溶液中c(CO32-)=

,-lgc(CO32-)=3.5,与图像相符,C项正确;

D.依据题意可知,起始CaSO4的物质的量为0.02mol,相同实验条件下,若将Na2CO3溶液的浓度改为原浓度的2倍,则消耗碳酸钠的体积为10mL,在CaSO4完全溶解前溶液中的c(SO42-)=2mol/L,根据

可得溶液中c(CO32-)=

,-lgc(CO32-)=3.2,图像中的横纵坐标都要改变,D项错误;

答案选D。

11.C

【解析】

【分析】

A、溴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上层溶液变为无色;

B、浓硫酸与碳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NO遇到空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

D、直接加热饱和氯化铁溶液,无法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详解】

A、溴单质与NaOH溶液反应,则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变为无色,故A错误;

B、蔗糖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够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导致酸性KMnO4溶液变为无色,故B错误;

C、微热稀HNO3片刻生成NO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