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重点高中自主招生模拟考试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82014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冈市重点高中自主招生模拟考试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黄冈市重点高中自主招生模拟考试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黄冈市重点高中自主招生模拟考试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黄冈市重点高中自主招生模拟考试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黄冈市重点高中自主招生模拟考试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冈市重点高中自主招生模拟考试2.docx

《黄冈市重点高中自主招生模拟考试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冈市重点高中自主招生模拟考试2.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冈市重点高中自主招生模拟考试2.docx

黄冈市重点高中自主招生模拟考试2

黄冈市2017年重点高中自主招生模拟考试

物理试题

(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2016•黄冈自主招生训练)物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学们根据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舞台上利用冰制造“烟雾”是干冰先汽化后液化形成的

B.正常成年人的体积大约0.5m3

C.近视眼镜的镜片用的是凸透镜

D.朋友之间利用手机互发微信利用的是电磁波传递信息

【分析】

(1)烟雾是干冰先升华后液化形成的;

(2)根据密度公式估算人的体积;

(3)近视眼镜的镜片用的是凹透镜,远视镜片是凸透镜;

(4)手机利用的是电磁波传递信息.

【解答】解:

A、干冰喷洒到舞台上,干冰会迅速升华,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烟雾;故A错误;

B、正常成年人的质量约为是50kg,人的密度和水的密度比较接近,

则人的体积约为V=

=

=0.05m3,故B错误;

C、近视眼镜的镜片用的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C错误;

D、手机互发微信利用的是电磁波传递信息,故D正确;

故选:

D.

【点评】考查升华、凝华,汽化与液化的区别,掌握近视眼镜的镜片与远视眼镜片的不同,及知道手机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2.(2016•黄冈自主招生训练)如图所示,分别为动圈式话筒、扬声器、发电机的原理示意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①动圈式话筒的原理与电动机原理相同

②动圈式话筒的原理与发动机原理相同

③扬声器的原理与电动机的原理相同

④扬声器的原理与发动机的原理相同.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分析】明确给出各仪器的基本原理,注意分析能量间的转化关系,从而分析对应的物理规律.

【解答】解:

动圈式话简的原理与发动机原理都是把动能转成电能,利用的是电磁感应规律;而扬声器的原理与电动机的原理是相同的,都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②③的说法是正确的.

故选:

B.

【点评】本题要注意明确电磁感应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的规律应用,明确发电机与电动机构造相似,但其原理不同,发电机为先有运动后产生电能,电动机为先有电流后产生了运动.

 

3.(2016•黄冈自主招生训练)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静止叠放着A、B两物体,物体A上表面受到一竖直向下的压力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物体受到的支持力与B物体受到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A物体受到的重力与A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B物体受到的支持力大小等于物体A和物体B的总重力

D.B物体受到A对它的压力大小与F的大小相同

【分析】平衡力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一对平衡力作用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A、B两物体分别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分析B物体受到的支持力大小及B对A的压力.

【解答】解:

A、B对A的支持力和A对B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所以A物体受到的支持力与B物体受到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正确;

B、A物体受到3个力,压力F和A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A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压力F之和等于A物体受到的支持力(即GA+F=FB支持A),所以A物体受到的重力与A物体受到的支持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把A、B两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整体受到地面向上的支持力、向下的总重力和向下的压力F,由于整体静止,所以整体受到的支持力(即B物体受到的支持力)等于物体A和物体B的总重力加上压力F,故C错误;

D、B物体受到A对它的压力等于B对A的支持力(它们为相互作用力),则根据B项解答可知,B物体受到的压力为GA+F,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平衡力、作用力反作用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4.(2016•黄冈自主招生训练)掉在地上的弹性小球会跳起,但是越跳越低,如图十个小球跳的频闪照片,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每次跳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

B.小球每次跳到最高点时处于平衡状态

C.当小球在某次跳到最高点时,若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则小球将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D.小球在每次跳到同一高度时的速度大小都相同

【分析】根据图片分析小球的运动情况,从而判断最高点的速度,确定小球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根据高度的变化,分析小球的机械能是否守恒,从而分析同一高度大小关系.

【解答】解:

A、由小球的运动轨迹可以看出,小球每次跳到最高点时速度不为零,还有一个水平向右的速度,所以也不是平衡状态.故A错误.

B、小球每次跳到最高点时在竖直方向上速度为0,小球受重力的作用,同时在水平方向上还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这两个力不是平衡力,所以小球不是处于平衡状态,故B错误;

C、当小球在某次跳到最高点时,若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即小球在竖直方向上不会运动,但小球在水平方向上会保持原来的水平速度,将在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

D、由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不断减小,可知小球在运动过程中一定受到空气阻力,小球的机械能会逐渐减小;同一高度处小球的重力势能相同,机械能减小了,动能就减小了,即小球在每次跳到同一高度时的速度大小都越来越小.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要根据图片分析小球在最高点有水平速度,小球在运动过程中一定受到空气阻力,机械能不断减小.

 

5.

故选B.

 

6.(2016•黄冈校级自主招生)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从A点流入的电流为1A时针对以下各种结论,下列A、B、C、D四种选项中正确的是(  )

①AB间的总电阻为4Ω

②通过R2的电流为0.8A

③加在R5两端的电压为2V

④R6的电功率为0.125W.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①③④

【分析】由电路图的右侧开始向左,根据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求出电路中的总电阻,根据欧姆定律和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通过R2、R4和R3、R5的电流关系,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求出各支路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加在R5两端的电压,根据P=I2R求出R6的电功率.

【解答】解: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右侧R3、R6、R9三电阻串联时的总电阻:

R369=R3+R6+R9=1Ω+2Ω+1Ω=4Ω,

因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倒数之和,

所以,右侧R3、R6、R9三电阻串联后,再与R5并联时的总电阻:

R3569=

=

=2Ω,

依此类推可知,AB间的总电阻为4Ω,故①正确;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所以,由I=

可得,通过R2和R4的电流相等,通过R3和R5的电流相等,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所以,通过R2和R4的电流都为0.5A,通过R3和R5的电流都为0.25A,故②错误;

加在R5两端的电压:

U5=I5R5=0.25A×4Ω=1V,故③错误;

R6的电功率:

P6=I32R6=(0.25A)2×2Ω=0.125W,故④正确,

综上可知,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分清电路的连接特点和电阻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7.(2016•黄冈自主招生训练)某同学测得两个额定电压为220V的灯泡L1和L2的电压U随电流I的变化关系如表所示,将两灯并联后接到220V的电源上,则此时L1的实际功率为 66 W;若将两灯串联后接到220V的电源上,则此时L2的实际功率为 17.5 W.

L1

U(V)

42.0

68.0

100.0

150.0

220.0

I(A)

0.12

0.14

0.20

0.25

0.30

L2

U(V)

21.0

39.0

51.0

70.0

92.0

120.0

150.0

220.0

I(A)

0.11

0.15

0.20

0.25

0.31

0.36

0.40

0.45

【分析】将两灯并联后接到220V的电源上,两个灯泡的电压均等于220V,根据P=UI可以求解此时L1的实际功率;

将两灯串联后接到220V的电源上时,电流相等,可以从表格数据造成电流为0.25A,电压分别为150V、70V.

【解答】解:

将两灯并联后接到220V的电源上,两个灯泡的电压均等于220V,

则此时L1的实际功率为其额定功率,

根据表格数据可得,L1的实际功率:

则P1=UI=220V×0.30A=66W.

若将两灯串联后接到220V的电源上,则此时需要在表格数据中找到电流相同、两个电压加起来等于220V的数据:

150V0.25A和70V0.25A;

故此时L2的实际功率为:

P2=U2′I2′=70V×0.25A=17.5W;

故答案为:

66;17.5.

【点评】小灯泡的实际电阻会随着电压的变化而发生明显变化,不是定值电阻;本题关键是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找到两个灯泡的时间电压与电流.

 

8.(2016•黄冈自主招生训练)某同学组装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研究电流的热效应,其中甲、乙为两个完全相同的密闭容器,a、b、c为每根阻值均为5Ω的电阻丝.

(1)该同学设计此实验装置的目的主要是探究下列哪一种关系 C 

A.电阻产生的热量与通电时间的关系

B.电阻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

C.电阻产生的热量与通过该电阻的电流的关系

(2)a,b两根电阻丝在相等的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之比为Qa:

Qb= 4:

1 

(3)若将C电阻丝换成10Ω的电阻丝.则此时a、b两根电阻丝在相等的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之比为Q'a:

Q'b= 9:

4 

(4)若接通电路后U形管内A内的液面高度差明显变大,而U形管B的液面高度差没有变化,则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BD (可多选)

A.a电阻丝断路B.b电阻丝断路C.c电阻丝断路D.c电阻丝短路.

【分析】

(1)探究电流产生热量跟电流关系时,控制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

(2)根据Q=I2Rt可求得两根电阻丝在相等的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之比;

(3)若将C电阻丝换成10Ω的电阻丝.则此时右边两电阻的电流之比为1:

2,则左边电流为3I,由此可计算a、b两根电阻丝在相等的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之比;

(4)根据abc电阻丝断路、短路分析即可.

【解答】解:

(1)图中装置中一个5Ω的电阻与两个5Ω的电阻并联后再串联,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右端两个电阻的总电流和左端的电阻电流相等,即I右=I左,

两个5Ω的电阻并联,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知I右=I内+I外,

所以,I左>I内,烧瓶内的电阻值都是5Ω,阻值相等,通电时间相等,电流不同,运用控制变量法,电阻产生的热量与通过该电阻的电流的关系;

(2)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右端两个电阻的总电流和左端的电阻电流相等,

即Ia=2Ib,

则a,b两根电阻丝在相等的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之比

=

=

=

(3)若将C电阻丝换成10Ω的电阻丝.根据I=

可得,此时右边两电阻的电流之比为1:

2,

则左边电流为3I,

则此时a、b两根电阻丝在相等的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之比

=

=

=

(4)A、若a电阻丝断路就不会发热,接通电路后U形管内A内的液面高度差不会明显变大,故A不符合题意;

B、若b电阻丝断路,电流可以经过c电阻丝,但c在容器外部,故液体不发热,故可能出现U形管内A内的液面高度差明显变大,而U形管B的液面高度差没有变化;故B符合题意;

C、若c电阻丝断路,电路中电流可以经过b电阻丝,因此电流中有电流,b在容器内部,故液体发热,U形管内A内的液面高度差明显变大,而U形管B的液面高度差有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若c电阻丝短路.相当于右边部分短路,相当于没有给容器中的液体加热,会出现U形管B的液面高度差没有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1)C;

(2)4:

1;(3)9:

4;(4)B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焦耳定律的认识,注重了探究实验的考查,同时在该实验中利用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是中考物理常见题型.

9.(6分)(2016•黄冈自主招生训练)某车的发动机是单缸、四冲程是柴油机,汽缸的直径为100mm,活塞冲程为120mm,做功冲程中气体作用在活塞上的平均压强是200N/cm2,飞轮的转速是1200r/min,则这台发动机在做功冲程中燃气对活塞的平均推力为 1.5×104 N,这台发动机的功率约为 18 kW.(计算时取π=3)

【分析】求出活塞面积S,知道燃气平均压强,利用F=pS求热机工作时的压力;再利用W=Fs求一个冲程做的功;曲轴每转两周对外做功一次,所以飞轮1min转动1200周,要做功600次,求出气缸1min做的总功,再利用功率公式求发动机的功率.

【解答】解:

气缸的直径为100mm=10cm,

活塞面积S=πr2=3×

cm2=75cm2,

活塞受到的压力:

F=pS=200N/cm2×75cm2=1.5×104N,

燃气对活塞每次做功W=FL=1.5×104N×0.12m=1800J,

飞轮的转速是1200r/min,即飞轮1min转动1200周,而曲轴每转两周活塞对外做功一次,

所以,每分钟发动机活塞对外做功的次数:

n=

×1200次=600次,

则每次做功所需的时间t=

=0.1s,

气缸发动机功率为:

P=

=

=1.8×104W=18kW.

故答案为:

1.5×104;18.

【点评】本题是一道学科综合题,考查了学生对压强公式、功的公式、功率公式的掌握和运用,计算时要求单位统一、灵活选用公式.

 

10.

(1)不同,移动距离的大小.

(2)不能  (3)错误,木块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三、计算题

11.(2016•黄冈校级自主招生)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将变阻器R的滑动触头P从一端移到另一端,得到两个电压表V1及V2的示数随电流表A示数的图线如图乙所示.求:

(1)电源电压及R0的值;

(2)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max;

(3)在图乙的U﹣I图上画出电压表的V3示数随电流表A示数变化的图线.(不需要写出作画依据,仅画出图线即可)

【分析】

(1)正确识别电路的连接关系及电压表测量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关系确定V1、V2示数的大小,从而判断图乙中两图象所对应的电流表示数随电压表的示数的变化图线;

在图乙中取(4.5V,0.3A)及(3.0V,0.6A),根据电源电压不变、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电流规律列方程求出电源电压和R0的大小;

(2)串联电阻的规律和欧姆定律判断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求出变阻器此时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变阻器的最大电阻;

(3)因R0为定值电阻,所以电流表A示数随电压表V3示数变化的图线为一直线,分别确定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小和最大时所对应的两个端点即可;

【解答】解:

(1)由图可知,闭合开关后,电阻R0、灯泡和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V2测变阻器与灯的总电压,V1测灯的电压,而电压表V3测R0的电压;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V2的示数大于V1的示数,根据图乙两个图象相同电流下的电压大小关系可知,图乙中,倾斜直线表示电压表V2的示数随电流表A示数的变化图线,曲线表示电压表V1的示数随电流表A示数的变化图线;

设电源电压为U,在图乙中取(4.5V,0.3A)及(3.0V,0.6A)两点,即对应V2的示数为4.5V时,电路中电流为0.3A;当V2的示数为3.0V时,电路中电流为0.6A;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和电流的规律,由这两组数据列方程得:

电源电压U=4.5V+0.3A•R0﹣﹣﹣﹣﹣﹣﹣①

电源电压U=3.0V+0.6A•R0﹣﹣﹣﹣﹣﹣﹣②

解得:

R0=5Ω,电源电压U=6V.

(2)当滑片P在最右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为最大,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

由图可知,此时I=0.3A,此时V2的示数为4.5V,V1的示数为0.5V,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R=4.5V﹣0.5V=4V,

则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3)V3测R0的电压,因R3为定值电阻,所以V3示数随电流表A示数变化的图线为一直线(其延长线过坐标原点);当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为0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为为0.6A,V2的示数为3V,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所以此时V3的示数为6V﹣3V=3V;

当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电流最小为0.3A,此时V2的示数为4.5V,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此时V3的示数为6V﹣4.5V=1.5V;

由此在坐标系中确定所画直线的两个端点,将这两个点连接起来即可,如下图所示:

答:

(1)电源电压为6V,R0的值为5Ω;

(2)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max为13.3Ω;

(3)在图乙的U﹣I图上画出电压表的V3示数随电流表A示数变化的图线,如上图所示.

【点评】本题应用欧姆定律及串联电路的特点灵活解决实际问题,关键是正确判断电流表A示数随电压表V1、V2示数的变化图线,结合所学知识,从两图象中找出所对应的电路的状态,综合性,难度大,属于压轴题.

 

12.(2016•黄冈自主招生训练)将一长方体甲竖直放在密度为ρ的某液体中时处于漂浮状态,且有

的体积露出页液面.另有一轻质杠杆AOB(O为支点),且OA=2OB,现用细线将长方体甲悬挂在杠杆的A端(如图所示),再用另一细线的一段系在杠杆的B端,另一端绕过一轻质滑轮悬挂在天花板上,轻质动滑轮下悬挂一个与甲完全相同的长方体乙并放在水平地面上.当轻质杠杆A、B两端细线均被拉直且杠杆水平平衡时,长方体甲有

的体积露出页面,已知长方体甲所在容器的内底面受到的液体压强为1000Pa(杠杆质量、动滑轮质量、细线质量及一切摩擦均不计).求:

(1)长方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之比;

(2)长方体乙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

【分析】

(1)长方体处于漂浮状态,根据物体漂浮特点:

F浮=G物,依据F浮=ρ液V排g和G物=m物=ρ物V物g列等式关系,根据V物与V排的关系进行简化计算;

(2)求长方体乙对地面的压强,根据p=

可知,要求出乙对地面的压力和受力面积,

乙物体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滑轮对乙的拉力F拉、地面对乙的支持力F支、乙的重力G,物体乙静止在地面上,所以这三个力的关系是G=F拉+F支,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F压与F支相等,由于动滑轮省力,得到F拉与FB的关系,利用杠杆原理可求出FB与FA的关系,从而得出F压与FA的关系,进而求解.

【解答】解:

(1)设物体的体积为V,当长方体漂浮时,有G=F浮,V排=(1﹣

)V=

G=mg=ρ物gV,F浮=ρgV排=ρg

V,

所以

=

=

(2)细线对长方体甲的拉力FA=G﹣F浮=ρg

V﹣ρg

V=

ρVg,

由杠杆平衡条件,FA•OA=FB•OB,且OA=2OB,得2FA=FB

根据动滑轮的特点:

滑轮对物体的拉力F拉=2FB

地面对长方体乙的支持力F支=G﹣F拉=G﹣2FB=G=4FA=

ρgV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长方体对地面的压力F压=F支=

由题可知,p=ρg(1﹣

)h=1000Pa;

甲乙是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所以长方体的高度h=

=

则压强p=

=

=

=

=

×

=800Pa.

答:

(1)长方体密度与液体密度之比为4:

5

(2)长方体对地面压强为800Pa.

【点评】综合各种难点,甲乙两物体的平衡得出对杠杆的力,杠杆原理把甲乙的力再串联起来,难度较大.

 

 

QQ:

3150573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