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08128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孝感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孝感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孝感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孝感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孝感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孝感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

《孝感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孝感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孝感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

孝感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6年孝感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6年孝感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6年1月20日在孝感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市长滕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孝感极不平凡和取得显著成就的五年。

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和经济下行压力,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攻坚克难抓改革,综合施策促发展,远谋近施增后劲,倾心尽力惠民生,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十二五"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见附件一),大力推进"五个跨越"、加快建设"五个城市"迈出坚实步伐。

这五年,经济规模成倍增长,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坚持把做大经济总量作为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在调整优化结构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每年净增百亿元以上,总量达到1457.2亿元,是2010年的1.8倍。

财政总收入169.4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2.8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2.9倍、3.6倍。

工业在逆境中增量提质。

以"三大工程"为抓手,创新服务方式方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年增加100家以上,总数达到1257家,增加值719.6亿元,是2010年的2.5倍。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67.5亿元,是2010年的2.6倍。

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3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3个。

建筑业产值436亿元,是2010年的3.3倍。

农业在调整中取得突破。

以"三农三化"为方向,建基地、抓加工、创品牌、增效益,农产品加工产值1360亿元,是2010年的3.6倍,主要农产品稳定增长。

完成水利投资116亿元,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达到98.5%。

完成土地整治投资41.5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219.7万亩。

农机化率达到73%。

防灾减灾体系健全完善,战胜连续四年干旱。

减少贫困人口22.3万人。

连续五轮"三万"活动获省委、省政府表彰。

第三产业在培育中升级发展。

以"三个加快"为目标,积极培育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7.1亿元,是2010年的2.1倍。

全市金融机构增加到43家,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分别增长2.5倍、3倍。

旅游人数1840万人次、综合收入115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2.3倍、2.5倍。

电力、烟草、邮政、通信、石油、盐业等行业实现新发展。

投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滚动实施牵动孝感发展全局的100个重大工程项目,完善"双包保"和"六个一"推进机制,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24.9亿元,是2010年的3.2倍,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802个,其中过10亿元项目96个。

争取国家级试点22项、省级试点39项。

市本级实战主体作用充分发挥。

创新市直"三区"体制机制,强化统筹功能,下放113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

市高新区升格为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0家,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10亿元,是2010年的6.1倍,产业新城、城市新区的主战场作用凸显。

市临空经济区纳入全省大临空规划,基础设施、产业项目、城市新社区三大建设全面推进,临空新城形象初显。

市双峰山旅游度假区20里生态画廊形成,华中旅游品牌影响力扩大。

县域经济竞相发展。

7个县市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都超过百亿元,财政总收入都超过10亿元。

这五年,统筹城乡步伐加快,城乡面貌显著变化。

坚持"全域孝感"理念,推动新型城镇化扩容提质,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镇化率提高到53.2%。

市县乡村四级规划全面贯通。

市、县总体规划完成修编,"1531"规划空间发展体系形成。

孝感中心城市提档升级。

孝感城区实施城建项目504个,完成投资241.9亿元。

新建改造骨干道路42条,综合提升背街小巷64条,新增绿地面积450多万平方米,新增公交线路8条,建成八一水厂和2座污水处理厂。

建成区面积达到55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50万人。

县市城区建设力度加大。

汉川城北、应城城南、云梦城东、安陆河西、大悟高铁、孝昌澴西等六大城市新区加快建设,全市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252平方公里。

"美丽孝感"建设有序推进。

"四城同创"、"一线一点"示范成效明显,孝感、应城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城市考核验收,孝感荣获省级文明城市五连冠,汉川、应城、安陆进入省级文明城市行列。

市、县城区建立市场化、专业化城市综合管理新模式。

两个"六张网"不断向农村延伸覆盖,新建通村公路4200公里,延伸供水管网近万公里。

"两型"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大别山试验区绿色能源产业发展迅猛。

王母湖、野猪湖等湖泊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效。

"绿满澴川"行动扎实开展,植树造林2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8.9%,建成省级宜居村庄55个。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力度加大,重点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控实现全覆盖,饮用水水质稳定达标,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完成目标任务。

这五年,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坚持把改革创新、扩大开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发展新动能得到汇聚。

通过清障松绑激发市场活力。

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到257项。

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每年减轻企业负担近3亿元。

推行工商注册登记便利化,新增市场主体20.7万户,总数达到31.3万户。

最大限度释放技术、人才潜能。

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发展,4个军民结合产业园聚集企业63家,产值达到165亿元。

建成省级科研平台40家,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50家。

建立孵化器13家,孵化企业456家。

孝感连续五届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城市、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

"三情"结合破解发展难题。

实施"十大融资办法"、"七大土地增容措施"、"槐荫人才计划",有效破解融资、用地、人才难题。

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银行扩大信贷84亿元。

市、县普遍建立政府性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券94.3亿元,58家企业在创业板、"新三板"和四板挂牌。

开工建设"三类"新社区211个,多途径盘活存量土地5.4万亩。

招硕引博289人,"三支队伍"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

以产业招商提升引资质效。

紧盯行业龙头,配套延伸产业链条,

突出二次招商,引进产业项目1425个,占项目总数的74.2%,新引进行业龙头企业30家。

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120家,新增有出口实绩企业151家,产品出口到137个国家和地区。

这五年,社会建设扎实推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目标,市县乡村四级联动为民兴办实事,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75.2%。

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提高到25700元、12700元。

促进充分就业的机制得到完善。

积极开展国家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平台,持续开展"就业创业在家乡"活动,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城镇新增就业27.4万人。

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成。

"五项社保"参保人数达到466万人次,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出台实施。

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新农合参合率分别提高到99%、99.9%,大病保险全覆盖,报销比例提高到70%。

建成社会福利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等服务设施141个,发放社会救助资金37亿元,常年救助困难群众41万人。

建成保障性安居房4.5万套,改造棚户区13万户、农村危房3.54万户。

住房公积金实缴人数增加到21.5万人。

均等化的公共服务惠及更多人群。

改扩建标准化中小学校301所、幼儿园181所,建成农村教师周转房3200套,资助贫困生37.4万人次。

全市整体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认定。

湖北工程学院、湖北职院办学水平提升,湖北工程技师学院获批组建。

新改扩建市县医疗机构32个、乡镇卫生院77个、标准化村卫生室635个。

普遍实行基本药物制度,6个县市全面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卫生计生资源有效整合,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6.67个比值。

城乡文体基础设施提档加速,"村村通""村村响""户户通"等惠民工程如期完成。

承办重阳与亚洲孝道文化国际论坛、中国孝廉文化研讨会等活动,每年举办一届中华孝文化旅游节,荣膺"中国孝文化之乡"。

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市通过复核。

2016年孝感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2016年孝感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安定有序的社会治理格局日益完善。

建立综治信访维稳反恐"十大机制",推进城乡警务机制改革,实行"一村(社区)一警",建成覆盖城乡的网格化管理和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应急处置快捷高效,平安孝感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阳光信访、法治信访、责任信访深度推进,3个"1+X"服务体系全面建立。

安全生产责任层层压实,食品药品和产品质量监管面扩大,市场决定价格机制初步形成。

双拥模范城创建成效显著。

地方志获评全国先进集体。

老龄、残疾人事业有新发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援疆援恩、对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国资监管、统计、调查、人防、保密、档案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这五年,法治政府建设力度加大,政府自身建设显著加强。

坚持转作风、抓落实、促跨越,着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依法行政迈出坚实步伐。

实行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市、县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

坚持依法履职,制定市级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建立完善六个工作委员会,对重大事项实行集体议事决策。

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总量。

每年向市人大报告、向市政协通报政府依法行政工作,市政府班子成员领办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形成常态机制。

圆满完成"六五"普法任务。

行政效能明显提升。

打通政务服务平台,下沉服务事项300项。

深化"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审批程序简化、时限压缩。

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四风"整治持续深化。

践行"一线工作法",强化主责担当,一支政治强、责任清、作风正、工作实的公务员队伍正在形成。

廉洁从政自觉性增强。

推行同类项目整体打包招标建设,实行规划审批前公开公示制,建立重大项目质量终身负责制,对政府性投资项目全程审计,对财政性资金和重大项目全过程监管,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建立完善警示教育、谈话提醒、问责追责制度,持续推进纠风正纪促跨越活动。

支持监察部门履行监督责任,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进行查处问责。

刚刚过去的2015年,实体经济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我们坚定信心,主动作为,全力对冲下行压力,经济保持平稳健康的发展势头,较好完成了市五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见附件二)。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稳增长壮产业,实体经济稳中向好。

把帮扶实体经济作为稳增长的主要抓手,狠抓中省重大政策部署落地生根。

扎实开展"优质服务办成事、创新创业干成事"和"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组织开展"五个对接",创新财政资金使用办法,精准服务企业,设立10亿元市级产业发展基金,在25个产业集聚区建立院士工作站,政府与企业携手共渡难关。

引导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线上销售额83亿元。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推动农业与文化、旅游、休闲体验相结合,5.6万人实现精准脱贫。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扩投资增后劲,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把项目投资作为推动发展的生命线,精准对接中省战略规划,推动重大战略项目化、具体化,策划"十三五"项目库、总投资3.8万亿元,谋划106个项目向社会推介,争取中省预算内投资项目491个、资金24亿元。

推动重大项目加快建设,100个重大工程项目完成年度投资410亿元,汉十铁路、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孝感段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推动招商项目向产业集聚、向园区集中,20余家日资企业扎堆发展。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抓改革促创新,市场活力加速释放。

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以激发市场活力、减轻企业负担、破解融资难题为着力点,深入推进行政审批等各项改革。

强化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理念,出台创新创业"1+2+N"支持政策,设立5000万元投资引导基金,发放1000万元科技创新券。

组建科技众创联盟和各类众创空间,搭建"中华孝道创业园""创业大学"等创新创业平台,涌现出一批充满活力的创业团队和市场主体。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抓统筹重生态,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

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围绕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