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电学 学习目标知识提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80937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99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电学 学习目标知识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初中电学 学习目标知识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初中电学 学习目标知识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初中电学 学习目标知识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初中电学 学习目标知识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电学 学习目标知识提纲.docx

《初中电学 学习目标知识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电学 学习目标知识提纲.docx(9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电学 学习目标知识提纲.docx

初中电学学习目标知识提纲

第一部分认识和识别电路

第一讲(第九章《简单电路》§1认识电路)

学习目标:

1.知道电路的基本组成。

2.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从电路的组成认识开关、导线的作用

3.通过实验,知道并能识别通路、断路、短路三种电路状态.知道短路的危害。

4.能画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5.结合电风扇、电子门铃、手电筒等实际电路,学会实物图与电路图间的转换。

6.能根据文字叙述的要求设计出对应的电路图.通过规范作图培养读图和作图能力.

7.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学习观察实验现象,学习从现象中分析归纳出规律的方法。

知道用电器符号、电路图把具体的电路连接情况简洁明了地表达出来,这也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

知识提纲:

第一讲认识电路

一、电路的基本组成(四部分)

1.电源:

定义---

类型---

实质---

2.用电器:

定义---

类型---

实质---

3.开关:

定义---

类型---

结构---

4.导线:

定义---

结构---

使用---导线应顺时针绕在接线柱上。

二、实验:

连接“单一用电器电路”

1.观察各元件的外部特征和内部链接2.实验中:

“灯亮”---

“灯不亮”的原因:

 

3.注意事项和连接技巧:

A.之前必须开关断开B.从+极起,按序连接、分清主辅,-极结束。

C.旋紧螺母,防断、短。

D.要检查、再闭合;绝不允许电源短路。

三、元件符号和电路图

1.符号中的短线代表接线柱。

2.电路图与实物图可一一对应,但元件位置可不同。

3.作图要求:

规范不改,齐全对应;

均匀对称,不“落”拐角;

横平竖直,工整美观;

对应标注,下标区分;

紧扣条件;“开关”体现。

第一部分认识和识别电路

第一讲(第九章《简单电路》§1认识电路)

学习目标:

1.知道电路的基本组成。

2.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从电路的组成认识开关、导线的作用

3.通过实验,知道并能识别通路、断路、短路三种电路状态.知道短路的危害。

4.能画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5.结合电风扇、电子门铃、手电筒等实际电路,学会实物图与电路图间的转换。

6.能根据文字叙述的要求设计出对应的电路图.通过规范作图培养读图和作图能力.

7.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学习观察实验现象,学习从现象中分析归纳出规律的方法。

知道用电器符号、电路图把具体的电路连接情况简洁明了地表达出来,这也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

知识提纲:

第一讲认识电路

一、电路的基本组成(四部分)

1.电源:

定义---

类型---

实质---

2.用电器:

定义---

类型---

实质---

3.开关:

定义---

类型---

结构---

4.导线:

定义---

结构---

使用---导线应顺时针绕在接线柱上。

二、实验:

连接“单一用电器电路”

1.观察各元件的外部特征和内部链接2.实验中:

“灯亮”---

“灯不亮”的原因:

 

3.注意事项和连接技巧:

A.之前必须开关断开B.从+极起,按序连接、分清主辅,-极结束。

C.旋紧螺母,防断、短。

D.要检查、再闭合;绝不允许电源短路。

三、元件符号和电路图

1.符号中的短线代表接线柱。

2.电路图与实物图可一一对应,但元件位置可不同。

3.作图要求:

规范不改,齐全对应;

均匀对称,不“落”拐角;

横平竖直,工整美观;

对应标注,下标区分;

紧扣条件;“开关”体现。

第二讲(第十章《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学习目标:

(画电路图,连接实物图,设计简单电路是电学的重要内容和基础。

1.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会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串联、并联的电路图。

2.在动手实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分析归纳串、并联电路在结构、开关作用、用电器间关系等方面各自的特点,从而学习识别串、并联电路的方法。

能识别生活中的串、并联电路。

(树立以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

3.复杂电路的简化和分析;电路图和实物图件的转化。

4.会按要求设计电路。

知识提纲:

第二讲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一、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分析“电路图”和“实物图”中: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有几个(主要)元件?

共多少个接线柱?

用了多少根导线?

结构特点?

两点定一线两点连多线

路径条数?

连接技巧?

只有“单线柱”会有“节点柱”

如何画电流方向?

开关作用?

各用电器间的工作关系?

二、判断电路连接方式的方法

1.【首尾法】:

以用电器两接线柱中“电流流入端----首;电流流出端----尾”

结论:

若各用电器首尾相连,则串联。

若用电器首首、尾尾相连,则并联。

2.【正负号法】:

电源正、负极分别标“+”、“-”号。

从正极开始沿导线标符号“+”,直至遇到

用电器停止(此柱标+);再从负极开始沿导线标符号“-”,直至遇到用电器停止(此柱标-)。

结论:

若几个用电器只头尾两端异号,则串联。

若每个用电器两端异号,则并联。

若用电器或电源两端同号,则短路。

3.实际情况中,用“去用电器法”较为理想。

不能单凭用电器的位置断定连接方式。

三、简单电路设计

【设计流程】1.明确目标,确定元件。

2.分析结构,设计草图。

3.准备器材,实验验证。

4.联系实际,检查改进。

 

第二讲(第十章《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学习目标:

(画电路图,连接实物图,设计简单电路是电学的重要内容和基础。

1.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会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串联、并联的电路图。

2.在动手实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分析归纳串、并联电路在结构、开关作用、用电器间关系等方面各自的特点,从而学习识别串、并联电路的方法。

能识别生活中的串、并联电路。

(树立以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

3.复杂电路的简化和分析;电路图和实物图件的转化。

4.会按要求设计电路。

知识提纲:

第二讲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一、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分析“电路图”和“实物图”中: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有几个(主要)元件?

共多少个接线柱?

用了多少根导线?

结构特点?

两点定一线两点连多线

路径条数?

连接技巧?

只有“单线柱”会有“节点柱”

如何画电流方向?

开关作用?

各用电器间的工作关系?

二、判断电路连接方式的方法

1.【首尾法】:

以用电器两接线柱中“电流流入端----首;电流流出端----尾”

结论:

若各用电器首尾相连,则串联。

若用电器首首、尾尾相连,则并联。

2.【正负号法】:

电源正、负极分别标“+”、“-”号。

从正极开始沿导线标符号“+”,直至遇到

用电器停止(此柱标+);再从负极开始沿导线标符号“-”,直至遇到用电器停止(此柱标-)。

结论:

若几个用电器只头尾两端异号,则串联。

若每个用电器两端异号,则并联。

若用电器或电源两端同号,则短路。

3.实际情况中,用“去用电器法”较为理想。

不能单凭用电器的位置断定连接方式。

三、简单电路设计

【设计流程】1.明确目标,确定元件。

2.分析结构,设计草图。

3.准备器材,实验验证。

4.联系实际,检查改进。

 

第二部分导电性能电流、电压、电阻

第一讲导体、半导体、绝缘体(第九章§2)

学习目标: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的简单特点。

2.了解原子结构,认识“物体带电的实质”、自由电荷及其移动。

3.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4.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从微观角度认识导体的导电机制和绝缘体不易导电的原因,两者在

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5.由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而初步建立安全用电的意识。

知识提纲:

一、电学基本概念

1、“电性”---是指带电体具有吸引的性质。

(不是“磁性”中的磁吸引)

轻小物体是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等。

2、从带电微粒到带电体【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有束缚(吸引)作用】

10-15m(核内、外)10-10m(原子)10-2m以上

 

3、只有两种电荷与物体带电实质

正电荷:

与丝绸摩擦过的玻棒所带的电荷。

(注:

同时丝绸带等量的负电荷)

物体“带正电”的实质:

原子失去了自身外层电子。

负电荷:

与毛皮摩擦过的胶棒所带的电荷。

(注:

同时毛皮带等量的正电荷)。

物体“带负电”的实质:

原子获得了多余电子。

4、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②接触带电:

带电体接触另一物体,电子通过直接接触发生转移而使另一物体带了电。

③感应带电:

带电体靠进另一物体,使该物体里的电荷重新分布而带电。

第二部分导电性能电流、电压、电阻

第一讲导体、半导体、绝缘体(第九章§2)

学习目标: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的简单特点。

2.了解原子结构,认识“物体带电的实质”、自由电荷及其移动。

3.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4.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从微观角度认识导体的导电机制和绝缘体不易导电的原因,两者在

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5.由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而初步建立安全用电的意识。

知识提纲:

一、电学基本概念

1、“电性”---是指带电体具有吸引的性质。

(不是“磁性”中的磁吸引)

轻小物体是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等。

2、从带电微粒到带电体【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有束缚(吸引)作用】

10-15m(核内、外)10-10m(原子)10-2m以上

 

3、只有两种电荷与物体带电实质

正电荷:

与丝绸摩擦过的玻棒所带的电荷。

(注:

同时丝绸带等量的负电荷)

物体“带正电”的实质:

原子失去了自身外层电子。

负电荷:

与毛皮摩擦过的胶棒所带的电荷。

(注:

同时毛皮带等量的正电荷)。

物体“带负电”的实质:

原子获得了多余电子。

4、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能的转化:

机械能-→电能

②接触带电:

带电体接触另一物体,电子通过直接接触发生转移而使另一物体带了电。

③感应带电:

带电体靠进另一物体,使该物体里的电荷重新分布而带电。

5、电荷量(电量)Q:

单位:

(符号:

元电荷e=1.6×10-19c(一个电子或一个质子所带电量;通常带电体所带电量是“e”

的整数倍)

6、电中和:

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使两个物体都恢复到不带电的状态。

①如果两个物体所带异种电荷的电量不等,那么只会发生部分中和。

多余的电荷在两物体上重

新分布。

②同样“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

实际上电子和质子的总量保持不变,只是重

新恢复到两者数目相等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7、自由电荷:

可在物体内部到处移动的带电微粒。

(金属---自由电子;酸、碱、盐的水溶液---自由离子)

8、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①方向规律:

同种---相---;异种---相---。

②“静电”作用:

;“动电”作用:

和。

(动电生磁)

【注】

A.两物体(不涉及磁体)相互排斥---有两种可能:

a.都带正电;b.都带负电。

两物体相互吸引---有三种可能:

a.一正一负;b.一正另一不带电;c.一负另一不带电。

B.两个轻小物体相互吸引时,既确定这两个物体带异种电荷,也确定那个物体是

带电荷的和带何种电荷。

因为带电物体不论是带正电物体还是带负电物体轻小物体,

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轻小物体同时也能吸引带电物体。

只有当两个物体相互

时,才能确定这两个物体带的是电荷,至于带的是何种电荷。

9、验电器:

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

结构:

由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等几部分组成。

原理是:

金属箔张开角度越大,所带电荷越多。

10、判断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①看它能否吸引轻小物体、②看它是否跟其它带电体相互排斥、③利用验电器

二、导体与绝缘体

1、(对比)导体绝缘体

导电能力:

容易()不容易()

原因:

有大量的自由电荷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常见材料:

金属、人体、大地、石墨(碳棒,玻璃,橡胶,陶瓷,塑料,纯水,油,干燥空气,

铅笔芯)、酸碱盐的水溶液

用途:

用电器内部电路、输电线内芯等电器外壳、输电线绝缘皮

[理解]:

(1)“导体容易导电”与“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本质上是物体内的自由电荷上有显著差别。

(2)正确理解酸、碱、盐的水溶液.

酸、碱、盐本身来讲,绝大多数都是绝缘体,它们的正、负电荷间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所以

不能分离开而自由移动。

但当把这些绝缘的酸、碱、盐溶入水中后,它们的分子与水分子发生相互作用,而分离成阴、阳离子在水中可以自由移动.因此酸、碱、盐的水溶液是导体.

2、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5、电荷量(电量)Q:

单位:

(符号:

元电荷e=1.6×10-19c(一个电子或一个质子所带电量;通常带电体所带电量是“e”

的整数倍)

6、电中和:

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使两个物体都恢复到不带电的状态。

①如果两个物体所带异种电荷的电量不等,那么只会发生部分中和。

多余的电荷在两物体上重

新分布。

②同样“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

实际上电子和质子的总量保持不变,只是重

新恢复到两者数目相等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7、自由电荷:

可在物体内部到处移动的带电微粒。

(金属---自由电子;酸、碱、盐的水溶液---自由离子)

8、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①方向规律:

同种---相---;异种---相---。

②“静电”作用:

;“动电”作用:

和。

(动电生磁)

【注】

A.两物体(不涉及磁体)相互排斥---有两种可能:

a.都带正电;b.都带负电。

两物体相互吸引---有三种可能:

a.一正一负;b.一正另一不带电;c.一负另一不带电。

B.两个轻小物体相互吸引时,既确定这两个物体带异种电荷,也确定那个物体是

带电荷的和带何种电荷。

因为带电物体不论是带正电物体还是带负电物体轻小物体,

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轻小物体同时也能吸引带电物体。

只有当两个物体相互

时,才能确定这两个物体带的是电荷,至于带的是何种电荷。

9、验电器:

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

结构:

由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等几部分组成。

原理是:

金属箔张开角度越大,所带电荷越多。

10、判断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①看它能否吸引轻小物体、②看它是否跟其它带电体相互排斥、③利用验电器

二、导体与绝缘体

1、(对比)导体绝缘体

导电能力:

容易()不容易()

原因:

有大量的自由电荷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常见材料:

金属、人体、大地、石墨(碳棒,玻璃,橡胶,陶瓷,塑料,纯水,油,干燥空气,

铅笔芯)、酸碱盐的水溶液

用途:

用电器内部电路、输电线内芯等电器外壳、输电线绝缘皮

[理解]:

(1)“导体容易导电”与“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本质上是物体内的自由电荷上有显著差别。

(2)正确理解酸、碱、盐的水溶液.

酸、碱、盐本身来讲,绝大多数都是绝缘体,它们的正、负电荷间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所以

不能分离开而自由移动。

但当把这些绝缘的酸、碱、盐溶入水中后,它们的分子与水分子发生相互作用,而分离成阴、阳离子在水中可以自由移动.因此酸、碱、盐的水溶液是导体.

2、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第二讲电流、电流表、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第九章§3、第十章§2)

学习目标:

1.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2.认识电流的大小,知道电流的单位、符号,关心生活中有关用电器工作的电流值。

知道通过人体的危险电流值.

3.知道电流表的用途、符号,知道正确使用电流表的规则,并会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画出相

应的电路图。

4.能认识电流表的量程,正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5.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6.会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知识提纲:

一、电流强度

1、形成:

的形成电流.

[注]:

①“电荷”之前用不用加上“正、负、自由”等字词?

该处电荷是自由电荷。

对金属来讲是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讲,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②写成“运动”不加“定向”一词可以不可以?

(物质微粒的定向运动与无规则运动区别。

2、方向的规定:

把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注]:

外电路:

从电源极侧开始,经、、,到电源极

外侧的电路部分。

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极流向极。

内电路:

电源内部的电路部分,是从电源负极内侧到正极内侧的部分。

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极流向极。

(正、负电荷定向移动电流。

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总与电流的方向。

3.大小:

表示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符号。

定义式:

(文字)(符号),

对应的变形式:

()、()。

4.国际单位,符号。

常用单位有:

毫安()、微安()。

单位的换算:

1A=mA=uA

I=1A的含义:

5.形成电流的条件是:

①有、②两端有。

 

第二讲电流、电流表、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第九章§3、第十章§2)

学习目标:

1.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2.认识电流的大小,知道电流的单位、符号,关心生活中有关用电器工作的电流值。

知道通过人体的危险电流值.

3.知道电流表的用途、符号,知道正确使用电流表的规则,并会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画出相

应的电路图。

4.能认识电流表的量程,正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5.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6.会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知识提纲:

一、电流强度

1、形成:

的形成电流.

[注]:

①“电荷”之前用不用加上“正、负、自由”等字词?

该处电荷是自由电荷。

对金属来讲是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讲,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②写成“运动”不加“定向”一词可以不可以?

(物质微粒的定向运动与无规则运动区别。

2、方向的规定:

把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注]:

外电路:

从电源极侧开始,经、、,到电源极

外侧的电路部分。

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极流向极。

内电路:

电源内部的电路部分,是从电源负极内侧到正极内侧的部分。

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极流向极。

(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总与电流的方向。

3.大小:

表示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符号。

定义式:

(文字)(符号),

对应的变形式:

()、()。

4.国际单位,符号。

常用单位有:

毫安()、微安()。

单位的换算:

1A=mA=uA

I=1A的含义:

5.形成电流的条件是:

①有、②两端有。

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①电路中有、②电路为路。

二.测量电流

1.电流表:

测量的仪表。

常用的电流表是安培表,符号是。

2.观察与读数:

(+、-接线柱的含义:

是表示正、负极吗?

还是)

①你怎样知道它是一只电流表?

②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

③它有几个接线柱?

怎样使用接线柱?

④当使用标有“-”“3”两接线柱时,量程是?

分度值是?

⑤当使用标有“-”“0.6”两接线柱时,量程是?

分度值是?

《电流表的读数》

①使用前,先要观察:

确认是电流表;零刻度线的位置(不指零,要先调零);量程;分度值。

②读数时,应由量程确认分度值后,再从指针位置读出结果。

3.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1)电流表要在被测电路中;不能与用电器并联。

(会造成)

(2)必须使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3)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不能预先估计被测电流大小时,要先用量程进

行。

(4)绝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连接到的两极上。

()

4.测量串、并联电路的电流

 

实验要求和数据记录

1、按下图连接电路

2、利用电流表测出a、b、c三处的电流

Ia=、Ib=、Ic=

3、换上不同的电灯,再次测量三处的电流

Ia=、Ib=、Ic=

4、通过实验数据,讨论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

1、按下图连接电路

2、利用电流表测出干路中电流Ia和两条支路中电流Ib和Ic

Ia=、Ib=、Ic=

3、换上不同的电灯,再次测量三处的电流

Ia=、Ib=、Ic=

4、通过实验数据,讨论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

结论:

串联电路中电流。

(II1I2);

并联电路中。

(II1I2)

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①电路中有、②电路为路。

二.测量电流

1.电流表:

测量的仪表。

常用的电流表是安培表,符号是。

2.观察与读数:

(+、-接线柱的含义:

是表示正、负极吗?

还是)

①你怎样知道它是一只电流表?

②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

③它有几个接线柱?

怎样使用接线柱?

④当使用标有“-”“3”两接线柱时,量程是?

分度值是?

⑤当使用标有“-”“0.6”两接线柱时,量程是?

分度值是?

《电流表的读数》

①使用前,先要观察:

确认是电流表;零刻度线的位置(不指零,要先调零);量程;分度值。

②读数时,应由量程确认分度值后,再从指针位置读出结果。

3.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1)电流表要在被测电路中;不能与用电器并联。

(会造成)

(2)必须使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3)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不能预先估计被测电流大小时,要先用量程进

行。

(4)绝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连接到的两极上。

()

4.测量串、并联电路的电流

 

实验要求和数据记录

1、按下图连接电路

2、利用电流表测出a、b、c三处的电流

Ia=、Ib=、Ic=

3、换上不同的电灯,再次测量三处的电流

Ia=、Ib=、Ic=

4、通过实验数据,讨论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

1、按下图连接电路

2、利用电流表测出干路中电流Ia和两条支路中电流Ib和Ic

Ia=、Ib=、Ic=

3、换上不同的电灯,再次测量三处的电流

Ia=、Ib=、Ic=

4、通过实验数据,讨论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

结论:

串联电路中电流。

(II1I2);

并联电路中。

(II1I2)

第三讲电压、电压表、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第九章§4、第十章§2)

学习目标:

1.知道电源是维持电路两端电压的装置,电压是导体中形成电流的原因.

2.认识电压的大小,知道电压的单位、符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