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项目评估》教学案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80289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1.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投资项目评估》教学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投资项目评估》教学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投资项目评估》教学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投资项目评估》教学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投资项目评估》教学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投资项目评估》教学案例.docx

《《投资项目评估》教学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投资项目评估》教学案例.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投资项目评估》教学案例.docx

《投资项目评估》教学案例

<<投资项目评估>>教学案例

【案例1】根据产品销售趋势和产品拥有量的调查,掌握大量资料,结合相关产品的销售情况,分析缝纫机、手表、自行车、收音机、电视机等五种耐用消费品。

据调查,1957-1962年全国缝纫机等五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量增长情况和普及情况如表1-1所示。

表1-1(a)增长情况表

品名

单位

1957

1965

1978

销售量

增长比率

销售量

增长比率

销售量

增长比率

缝纫机

手表

自行车

收音收

电视机

万架

万只

万辆

万台

万台

25.1

107.6

84.7

26.4

2.5

2.8

2.5

13.2

89.70

189.0

176.2

83.6

9.0

4.9

5.3

41.8

439.8

1398.1

809.6

1388.9

55.1

44

36.1

24.2

694.5

品名

单位

1980

1981

1982

销售量

增长比率

销售量

增长比率

销售量

增长比率

缝纫机

手表

自行车

收音收

电视机

万架

万只

万辆

万台

万台

665.0

2534.0

1186.0

2722.0

364.0

66.5

65.8

35.4

1361

926

2890

1582

3074.9

635.0

92.7

75.0

47.2

1537

1140

576

2214

3625

751.0

114

92.9

66.1

1811.3

增长比率,系指比1952年增长的倍数。

表1-2(b)普及情况表(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推算)

品名

单位

1980

1981

1982

全国

城镇

乡村

全国

城镇

乡村

全国

城镇

乡村

缝纫机

手表

自行车

收音机

其中:

电子管

半导体

电视机

架/百户

只/百户

辆/百户

台/百户

台/百户

台/百户

台/百户

21.1

54.5

44.1

54.5

4.1

48.5

198.0

124.4

100.0

15.6

15.5

28.5

27.5

39.5

1.5

24.8

70.7

50.0

67.0

7.2

70.4

240.7

135.9

100.5

37.4

63.0

57.6

19.0

35.0

32.0

50.5

3.0

73.6

249.9

146.7

103.0

34.7

68.3

73.3

(1)销售额长率和销售趋势分析

从表1-1、表1-2可以看出,近30年来,这五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量都迅速增长。

1982年的销售与1952年相比,缝纫机和手表都增长100倍左右,自行车增长66倍;收音收则增长达1800倍之多。

于于1982年电视机的销售量也比1978年增长了10多倍。

说明30年来这五种产品大部分处在成长期,销售量迅速增长。

其中半导体收音机和黑白电视机在60年代开始导入,到1981年仍处在导入期,彩色电视机则80年代初期导入。

(2)普及率分析

再看五种耐用消费品的普及情况。

从全国的普及率来看,1981年的缝纫机的平均家庭拥有量仅24.8%,仍处在成长期;手表、自行车、收音收的家庭拥有量虽都已超过50%,但这三种消费品每户平均需求量不止一件,如按每户平均需要3只手表、2辆自行车、2台收音机估算,则1981年手表仅满足了23.6%,自行车仅满足了25%,收音机仅满足33.5%,也都还处在成长期,至于电视机,1981年仍处在导入期,80年代中期已进入成长期,但彩色电视机仍处在导入期。

从城镇的普及率来看,1981年缝纫机、手表、自行车的普及率已超过50%,即都已进入了成熟期。

在80年代中期,这五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量增长都很快,在城镇,手表、自行车、收音机可能都已进入饱和期,黑白电视机也进入成熟期(见表1-3)。

表1-380年代中期产品的寿命期

缝纫机

手表

自行车

收音机

黑白电视

彩色电视

全国

成长期

成长期

成长期

成长后期

成长期

导入期

城镇

成熟期

饱和期

饱和期

饱和期

成熟期

成长期

由表1-3可见,这五种消费品,除彩色电视机外,在城镇都已进入成熟期或饱和期,但在农村一般还处在成长期。

要新上生产这些产品的项目,必须使部分产品适合农村的需要,发展农村市场;向城镇销售的产品,应注意提高质量,改进花色品种,降低成本,否则销路不易打开,会很快从饱和期进入衰老期。

至于彩色电视,很快会进入成长期,需求量会大量增加,但应注意保证质量,降低成本和售价,否则销售量也不增加。

至于电子管收音收与半导体收音机是两种互相替代的产品,由于半导体收音机比电子管收音机体积小、价格低,具有明显优点,所以电子管收音收基本上已被淘汰,进入衰老期,不能再上生产电子管收音机的项目。

 

【案例2】根据市场分析,某项目产品的社会需要量及经济规模为年产3000万件,而目前市场提供的生产该产品的设备有三种规格,年产600万件的小型设备,年产1000万件的中型设备,年产1500万件的大型设备,于是就有三种技术方案:

投资五组小型设施、投资三组中型设备、投资两组大型设备。

通过技术经济分析,三种方案的投资成本和生产经营成本以及年总成本的计算分析如表2-2RNFI。

表2-1不同技术方案的最小费用分析单位:

万元

技术方案

费用项目

方案I

方案Ⅱ

方案Ⅲ

5×600万件

3×1000万件

2×1500万件

1.方案投资总额(I)

2800

2400

3000

2.年生产经营成本(W)

1500

1600

1400

3.投资效果系数(E)

15%

15%

15%

4.投资年折算额(IE)

420

360

450

5.方案总费用(IE+W)

1920

1960

1850

通过计算,方案Ⅲ即选用两组年产1500万件产品的技术方案年费用总额最小,为1850万元,所以方案Ⅲ为最优方案。

 

【案例3】某项目投资方案设计有四个可供选择的选址方案,每个方案的财务现金流量如表3—1所示。

假定项目所在行业的基准行益率为15%,每个方案的各年投资额如表3—2所示。

试用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净现值法、年现值法和净现值率法进行各方案的比较和选择最优厂址方案。

表3-1各选址方案财务现金流量表单位:

万元

年份

选址方案

建设期

生产期

1

2

3

4~5

6

A

B

C

D

-2024

-2800

-1500

-1600

-2800

-3000

-200

2700

500

570

300

460

1100

1310

700

1000

2100

2300

1300

1600

1、按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进行选址

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是两个方案各年净现金流量差额的现值。

表3-2各厂址方案的投资情况单位:

万元

年份

厂址方案

1

2

3

A

B

C

D

2040

2800

1500

1600

2800

3000

2000

2700

550

650

300

500

之和等于零的折现率。

其表达式为:

[(CI-CO)2-(CI-CO)1]t(1+△FIRR)-t=0

式中:

CI-CO)2——投资大的方案的年净现金流量;(CI-CO)1——投资小的方案的年净现金流量;△FIRR——差额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n——计算期。

国民经济评价时:

[(B-C)2-(B-C)1]t(1+△FIRR)-t=0

式中:

(B-C)2——投资大的方案的年净现金流量;(B-C)1——投资小的方案的年净现金流量;△FIRR差额投资经济内部收益率。

进行方案比较时,可按上述公式计算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并与财务基准收益率(ic)或社会折现率(is)进行对比。

当FIRR≥ic(财务评价时)或△FIRR≥is(国民经济评价时),以投资大小的方案为优;反之,投资小的方案为优。

多个方案进行比较时,要先按投资额由小到大排序,再依次就相邻方案两两比较,从中选出最优方案。

四个厂址方案比选的基本步骤如下:

第一,按方案投资额由小而大的顺序排列诸方案,即按C、D、A、B顺序排列。

第二、计算C、D两方案的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FIRR=31.34>ic(=15%),故D方案优于C方案。

第三、计算D、A两方案的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FIRR=14.26

第四、计算A、B两方案的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FIRR=15.08>ic(=15%),故B方案优于A方案。

经过上述一系列方案比选,可知D优于A、C两方案,B优于A方案,D、B何者为优还需进一步比选。

第五、计算D、B两方案的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

△FIRR=14.77

经过几次筛选,可知D方案是最理想的投资方案。

2、按将现值法进行选址

净现值法是将各方案的净现值进行比较,选择净现值大的方案为优。

FNPV=(CI-CO)t(1+ic)-t>0

当财务基准收益率ic=15%时,各选址方案的财务净现值(FNPV)如下:

A方案:

FNPVA=582.5(万元)

B方案:

FNPVB=586.0(万元)

C方案:

FNPVC=14.3(万元)

D方案:

FNPVD=604.7(万元)

计算结果表明,D方案的财务净现值最高,是最理想的厂址方案。

3、按年值法进行选址

年值法是将分别计算的各方案净效益的等额年值(AW)进行比较,以年值较大的方案为优。

年值的表达方式为分别不同情况而定。

财务评价时:

AW=FNPV·(A/P,ic,t)

国民经济评价时:

AW=ENPV·(A/P,is,t)

式中:

FNPV——财务净现值;ENPV——经济净现值;(A/P,i,t)——资金回收系数。

经查表,(A/P,15%,16)=0.168,根据上述计算得到的各方案财务净现值,可计算各方案的年值(AW):

A方案:

AW=582.5×0.168=97.9(万元)

B方案:

AW=586.0×0.168=98.4(万元)

C方案:

AW=14.3×0.168=2.4(万元)

D方案:

AW=604.7×0.168=101.6(万元)

计算结果表明,D方案的年值最高,是最理想的厂址方案。

4、按净现值率法进行选址

净现值率法是将分别计算的各方案净现值率(NPVR)进行比较,以净现值率较大的方案为优。

净现值率的表达方式为:

财务评价时:

FNPVR=FNPV/ip

国民经济评价时:

ENPVR=ENPV/ip

式中:

FNPVR——财务净现值率;ENPVR——经济净现值率;ip——全部投资的现值。

根据财务基准收益率15%计算,各方案的投资现值为(按表4-8中数据计算):

A方案:

IPA=4253.5

IPA=2040(1+15%)-1+2800(1+15%)-2+550(1+15%)-3

=4253.5

B方案:

IPB=5131.7

IPB=2800(1+15%)-1+3000(1+15%)-2+650(1+15%)-3

=5131.7

C方案:

IPC=3014.4

IPC=1500(1+15%)-1+2000(1+15%)-2+300(1+15%)-3

=3014.4

D方案:

IPD=3762.2

IPC=1600(1+15%)-1+2700(1+15%)-2+500(1+15%)-3

=3762.2

述计算得到的各方案财务净现值,计算它们的净现值率:

A方案FNPVR=0.137

B方案FNPVR=0.114

C方案:

FNPVR=0.005

D方案:

FNPVR=0.161

计算结果表明,D方案的财务净现值率最大,是最理想的厂址方案。

运用上述四种方法计算结果,一致确定方案D为最优厂址方案。

 

【案例4】一个小的建筑公司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设备,现需一套大型挖土机设备,既可租赁也可贷款购买。

一笔四年的贷款要付15%的定金,年利率8%,利息每年支付,所借的本金在第四年底偿还,机器成本为40000元;第四年底有20%的残值,按直线法折旧。

租赁每年租金6000元,年初支付,公司税率为40%,税后投资收益率为12%。

问:

租赁与购买哪个方案更为经济。

因为用同样的设备提供同样的服务,它们的收益和营业旨是相同的,因此只需比较两个方案的其他费用支出现值妈可。

年折旧费(Dt)==8000(元)

1、假若该公司采用贷款购买设备。

购买方案的其他费用支出主要包括支付定金、利息、偿还本金等。

同时末还有残值收入。

则税后现金流量见表5-14。

PV(贷款)=-3600+1568(P/A,12%,4)-15600(P/F,12%,4)

=-3600+1568×3.0373-15600×0.6355

=-8751.31(万元)

2、若该公司采用租赁设备方式。

租赁方案的其他费用支了就是租金,在每年年初支付。

PV(租赁)=[-6000-6000(P/A,12%,3)]×(1-40%)

=-6000×——(1+2.4018)×0.6

=-12246.48(万元)

表4-1单位:

年份

年折旧

(1)

税前净现金流量

(2)

税后净现金流量

(3)=

(2)×(1-T)+

(1)×T

0

-4万×15%=-6000

-6000(1-40%)=-3600

1

8000

-4万×85%×8%=-2720

-2720×0.6+8000×0.4=1568

2

8000

-4万×85%×8%=-2720

-2720×0.6+8000×0.4=1568

3

8000

-4万×85%×8%=-2720

-2720×0.6+8000×0.4=1568

4

8000

-4万×85%×8%=-2720

-4万×85%+4万×20%

-2720×0.6+8000×0.4=1568

-40000×(85%-20%)×0.6=-15600

显然租赁费用太高,应选择贷款购买方案。

3、若该公司完全用自有资金购买该设备:

PV(自有资金)=[-40000+40000×20%(P/F,12%,4)]

×(1-40%)+8000(P/A,12%,4)×40%

=(-4000+8000×0.6355)×0.6+8000×0.0373×0.4

=-20949.6+9719.36

=-11230.24(元)

可见用自有资金购买比租赁经济。

因此,三个方案的排序为:

贷款购买、自有资金购买、租凭。

4、若对税前净现金流量进行分析:

PV(贷款)=-40000×15%-40000×85%×8%(P/A,12%,4)

-40000×(85%-20%)(P/F,12%,4)

=-30784.46(元)

PV(租赁)=-6000-6000(P/A,12%,4)

=-34916(元)

则三个方案排序为:

租赁、贷款购买、自有资金购买。

这说明税前分析与税后分析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案例5】设有两栋横承重墙结构的五层住宅,设计了两个立在平面规划方案,试比较其方案的经济性。

设计方案参数见表5-22。

1、确定对比标准(基准)

这两个方案对比的标准参数为:

住宅宽度为11米,长度为75米,住户平均面积为48米2。

2、方案的比较经济效果

对第一方案,由于宽度从11米增加到12米,每米2有效面积造价降低0.6%(由100%降至99.4%);因长度由75米增加到88米,造价降低0.5%(100%~99.5%);住户平均面积增加3米2,(51米2~48米2),造价降低1.15%(用插入法计算)。

因此,该方案的每米2有效面积的造价是标准方案的100×0.994×0.995×0.995=97.8%

表5-1设计方案指标

方案

住宅长度(米)

住宅宽度(米)

住宅平均面积(米2)

I

基准

88

80

75

12

10

11

51

48

48

对第二方案,由于宽度的减少而增加每米2有效面积的造价0.9%(100.9~100);长度由75增加到80米,每米2有效面积造价降0.2%(100~99.8),而第二方案所取的住户面积与标准方案一样大小,因此造价不变,这样该方案每米2有效面积造价与标准方案相比,是标准方案的100×1.009×0.998=100.7%。

第二方案每米2有效面积造价要比第一方案大100.7%-97.8%=2.9%。

因此,第一方案较为经济。

表5-2居住房屋的宽度对每平米有效面积造价的关系(%)

房屋

宽度

(米)

内纵墙承重

横承重墙

备注

五层

九层

密距

宽距

五层

九层

五层

九层

8

9

10

11

12

13

107.4

104.1

101.5

100.0

98.5

97.5

103.7

100.0

98.4

97.5

104.6

100.4

100.9

100.0

99.4

99.1

103.7

100.0

99.1

98.6

105.7

103.2

100.0

99.0

98.6

103.7

100.0

99.1

98.6

表5-3居住房屋的长度对每平米有效面积造价的关系(%)

住房长度

(米)

五层房屋

九层房屋

无伸缩缝

有一个伸缩缝

无伸缩缝

有一个伸缩缝

25

30

40

45

50

60

65

70

75

80

85

90

100

120

130

103.6

102.0

100.8

100.0

99.5

99.2

98.8

98.7

102.5

101.9

101.0

100.3

100.0

99.8

99.5

99.3

98.9

105.3

103.4

101.8

100.8

100.3

100.0

99.7

99.5

99.3

99.1

98.8

102.3

101.7

100.9

100.4

100.2

100.0

99.8

99.6

99.3

99.1

表5-4五层房屋的有效与居住面积对每平米造价的影响

有效面积

居住面积

平均住户面积

(米2)

每平米造价

(%)

平均住户面积

(米2)

每平米造价

(%)

36~38

38~41

45~50

50~55

55~60

60~65

65~70

0.60.

0.50

0.40

0.35

0.30

0.25

0.20

21~23

23~26

30~35

35~40

40~45

45~50

1.8

1.6

1.2

1.0

0.8

0.6

 

【案例6】某国际公司拟投资建厂,生产某种化工产品,年产量为2.3万吨。

已知条件:

1、项目建设实施进度计划

第一年完成投资计划20%,第二年完成投资计划55%,第三年完成全部投资,第四年投产,当生年产负荷达到设计能力的70%,第五年达设计能力的90%,第六年达产。

项目生产期按15年计算。

2、建设投资估算

本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额为52000万元,其中需外汇30000万美元(外汇牌价为:

1美元8.3元人民币)。

本项目无形与递延资产额为180万元,预备费用5000万元,按国家规定,本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税率为5%。

3、建设投资资金来源

该公司投资本项目的自有资金为20000万元,其余为贷款。

贷款额为40000万元,其中外汇贷款为2300万美元。

贷款的人民币部分从中国建设银行获得。

年利率为12.48%(名义利率,按季结息)。

贷款的外汇部分从中国银行获得,年利率为8%(实际利率)。

4、生产经营费用估计

达产后,全厂定员为1100人,工资及福利费按每人每年7200元估算,年其他费用为860万元。

存货占用流动资金估算为7000万元。

年外购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费估算为19200万元。

年经营成本约为2100万元。

各项流动资金的最低周转天数为:

应收账款30天,现金40天,应付账款30天。

试进行下列投资估算:

(1)按分项估算法估算流动资金;

(2)估算建设期利息;

(3)估算总投资。

计算如下:

(1)流动资金估算

应收账款=年经营成本/周转次数=1750(万元)

存货=7000(万元)

现金=(工资及福利费+年其他费用)/周转次数

=183。

56(万元)

流动资产=应收账款+存货+现金

=1750+7000+183.56=8993。

56(万元)

流动负债=应收账款=1600(万元)

流动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8933.56-1600=7333.56(万元)

(2)建设期利息估算(结果见表6-5)

人民币贷款年实际利率=(1+)4-1=13.08%

每年应计利息=(年初借款本息累计+)×年实际利率

建设期利息=国内银行贷款利息+外汇贷款利息

=3629.2+238.6+8.3=5609.58(万元)

表6-1建设期各年应计利息计算表

银行贷款(万元)

合计

第1年(20%)

第2年(55%)

第3年(25%)

本金部分

20910

4182

11500.5

5227.5

利息部分

3629.2

273.5

1334.9

2020.8本利合计

24539.2

4455.5

12835.4

7248.3

外汇贷款(万美元)

本金部分

2300

460

1265

575

利息部分

238.6

18.4

88.9

131.3

本利合计

2538.6

478.4

1353.9

706.3

(3)总投资估算

建设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无形与递延资产投资+预备费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固定资产投资额×税率

项目总投资=52000+180+5000+5200×5%

+(3629.2+238.6×8.3)+7333.56

=72723.14(万元)

 

【案例7】新建项目财务评估案例

一、项目概况

某新建项目,年产A产品50万吨,其主要技术和设备拟从国外引进。

厂址位于某城市近郊,占用农田约30公顷,造近铁路、公路、码头,水陆交通运输方便;靠近主要原料和燃料产地,供应有保证;水、电供应可靠。

该项目拟两年建成,三年达产,即在第三年投产当年生产负荷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40%(20万吨),第四年达到60%(30万吨),第五年达到设计产量,生产期按10年计算,加上两年建设期,计算期为12年。

二、项目财务数据测算

(一)投资估算及资金筹集

1、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含涨价预备费)为50000万元,其中外币20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74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