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戴礼记》拾诂.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79790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戴礼记》拾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戴礼记》拾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戴礼记》拾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大戴礼记》拾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戴礼记》拾诂.docx

《《大戴礼记》拾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戴礼记》拾诂.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戴礼记》拾诂.docx

《大戴礼记》拾诂

《大戴禮記》拾詁

蕭旭

江蘇省靖江市廣播電視臺

《大戴禮記》13卷,漢戴德所編撰,宋代與十三經並列,合稱十四經。

有清一代,訓詁大明,清儒董理此經,不遺餘力矣。

今人黃懷信、方向東二先生各撰專著,彙校宋元明清各刻本之異同,並將前人注釋彙為一編,甚便學者。

撰著者自己亦各有發明,疑難之處,去其太半。

其有功學林,自不待言。

我多年前撰有《大戴禮記解詁》一稿,蒙方向東先生不棄,曾在《大戴禮記匯校集解》中引用過十數條。

舊稿僅據王聘珍《大戴禮記解詁》立說,當時其他資料皆未能見,故甚簡質,今擇數條,補充證據以申述之。

本文為省繁雜,徵引諸家說,如未注明出處,並轉引自黃懷信主編《大戴禮記彙校集注》、方向東《大戴禮記匯校集解》。

(1)所謂君子者,躬行忠信,其心不買;仁義在己,而不害不志,聞志廣博而色不伐(《哀公問五義篇》)

按:

“買”字有五說:

(a)戴震曰:

“案:

置,他本訛作買。

考後卷《文王官人篇》有‘施而不置’,注云:

‘不形於心色也。

’可證‘其心不置’之義。

今從劉本。

”孔廣森亦從元本改“買”為“置”字。

汪喜孫曰:

“此言不以己之盡忠信于人置諸心,而責人以忠信也。

”戴禮曰:

“徐注《說文》云:

‘置從直,與罷同意,置之則去也。

’與躬行之意正相足。

王氏念孫、王校本均從《荀子》作‘德’,亦非。

”黃懷信從戴校作“置”字,云:

“置,放也。

心不置,言自己不放置於心。

行忠信無所謂德(感德),故不當為古德字之誤。

”(b)王樹枏謂“買”為“置”字之誤,“置”為“悳”字之誤,“悳”為“德”古文。

孫星衍、孫詒讓、汪照說同。

(c)王念孫謂“置”讀為“德”,云《荀子》作“言忠信而心不德,仁義在身而色不伐”。

方向東申證之。

(d)王聘珍曰:

“‘買’義不詳,或云‘買’當為‘置’。

”(e)方向東曰:

“蕭旭說:

買蓋借為䁲,《說文》:

‘䁲,小視也。

’其說可參。

”我舊說無旁證,今申述之。

《廣韻》:

“䁲,視皃。

”《太玄經·衆》:

“師孕唁之,哭且䁲。

”范望注:

“竊視稱䁲。

”宋·林希逸《太玄精語》曰:

“䁲,竊視之貌。

”“䁲”訓小視、竊視者,言其視之漫不經心也。

今各地方言謂閑望為“賣呆”,當作此“䁲”字。

不䁲,猶言不輕視、不輕怠。

《禮記·曲禮上》:

“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

”與此文可互證。

“不買”即“不怠”也,“不伐”即“讓”也。

以《小戴》證《大戴》,固無疑矣。

《荀子·哀公篇》作“德”字者,轉當據此篇校正。

《家語·五儀解》:

“所謂君子者,言必忠信而心不怨,仁義在身而色無伐。

”王肅注:

“怨,怨咎。

”蓋《家語》作者不得其解,臆改作“怨”字。

《長短經》卷1:

“所謂君子者,言必忠信而心不忌,仁義在身而色不伐。

”有注:

“忌,怨害也。

”《皇王大紀》卷69:

“心不忌,色無伐,辭不專……者,君子也。

”唐、宋間人又臆改作“忌”,去其真愈遠矣。

(2)寡人憃愚冥煩,子識之心也(《哀公問于孔子篇》)

按:

《禮記·哀公問》與此文同。

《國語·楚語上》:

“若民煩,可教訓。

”韋昭注:

“煩,亂也。

”王念孫曰:

“民讀為泯,泯、煩皆亂也。

”王氏又引此文,云:

“‘冥煩’與‘民煩’聲義亦相近。

”朱起鳳曰:

“冥字作民,同聲借用。

”王說是而未盡,其本字為怋,“泯”亦借字。

《說文》:

“怋,怓也。

怓,亂也。

”《廣韻》:

“怋,亂也。

”字或作惽,《集韻》:

“怋,或作惽。

”字又或作湣、眠,《廣雅》:

“湣、眠,亂也。

”《禮記》鄭注:

“冥煩者,言不能明理。

”《禮記》孔穎達疏以“冥煩”屬下句。

汪照曰:

“冥,幽也。

”戴禮曰:

“冥,昧也。

”陳澔、孫希旦並云:

“冥者,暗於理。

”王樹枏曰:

“‘冥’字句絕,‘煩’字屬下讀。

”于鬯曰:

“煩蓋讀為頑。

”諸說並失之。

《家語·大婚解》作“寡人且愚冥,幸煩子之於心言”,非也。

(3)怒之而觀其不惽也,喜之而觀其不誣也(《曾子立事篇》)

按:

盧辯注:

“誣,妄也。

”王念孫、汪照並謂“誣”為“輕”字之誤,阮元、黃懷信從之。

方向東曰:

“《四部叢刊》本盧注作‘誣,吏也’。

疑‘吏’為‘戾’,義為曲為背,與‘誣’訓加訓陵義通。

”諸說並非是。

誣,讀為侮,輕侮也。

《國語·周語上》:

“拜不稽首,誣其王也。

”上文曰:

“相晉侯不敬。

”不敬,即輕侮之也。

《國語·周語下》:

“迂則誣人。

”《漢書·賈誼傳》同;《賈子·禮容語下》“誣”作“無”,潭本作“侮”。

《賈子·耳痹》:

“誣神而逆人。

”建本“誣”作“無”。

“無”為“憮”省文,實亦讀為侮,《爾雅》:

“憮,傲也。

”《周語上》“誣王無民”、“故晉侯誣王,人亦將誣之”之“誣”字義並同。

《墨子·天志上》:

“中誣鬼。

”王樹枏曰:

“誣即侮之音借字。

”《韓子·十過》:

“聽楚之虛言而輕誣強秦之實禍。

”輕誣即輕侮。

《文選·養生論》:

“固不可誣也。

”劉良注:

“誣,輕也。

”誣亦讀為侮。

《大戴禮記·文王官人篇》:

“喜之以物以觀其不輕,怒之以觀其重。

”《逸周書·官人解》:

“喜之以觀其輕,[怒]之以觀其重。

”與此文正可互參,尤可證“誣”當讀為侮,輕也。

《大戴禮記·本命篇》:

“誣文武者,罪及四世。

”又“誣鬼神者,罪及二世。

”亦此用法。

《家語·五刑解》作“誣文武”、“謀鬼神”,敦煌寫卷S.1891《孔子家語》、《御覽》卷641引《家語》“謀”並作“誣”,謀亦讀為侮。

(4)諸大夫對曰:

“未得聞也。

”(《武王踐阼篇》)

按:

未得,猶言未嘗、未曾。

《說苑·立節》:

“曾子布衣緼袍,未得完;糟糠之食,藜藿之羹,未得飽。

”《韓詩外傳》卷2作“曾子褐衣緼緖,未嘗完也;糲米之食,未嘗飽也”。

《文子·上德》:

“蘭芷以芳,不得見霜。

”《淮南子·說林篇》作“未嘗見霜”。

皆其例。

(5)觴豆之銘曰:

“戒之憍,憍則逃。

”(《武王踐阼篇》)

按:

王聘珍曰:

“逃,亡也。

”方向東曰:

“逃,通‘窕’。

《廣雅》:

‘窕,婬也。

’《方言》卷10:

‘窕,淫也。

沅湘之間謂之窕。

’諸家說非。

”王說誤,方說可備一通。

竊謂逃讀為佻,輕佻也。

《淮南子·道應篇》:

“憍則恣,恣則極。

”《文子·道德》、《吕氏春秋·適威》、《韓詩外傳》卷10“憍”作“驕”,古字同。

恣,放縱。

其義並相因。

《吕氏春秋·驕恣》:

“亡國之主必自驕,必自智,必輕物;自驕則簡士,自智則專獨,輕物則無備。

”髙誘注:

“簡,傲也。

”簡傲亦即輕侮,與輕佻亦相因也。

(6)矛之銘曰:

“造矛造矛,少間弗忍,終身之羞。

”(《武王踐阼篇》)

按:

盧辯注:

“重言造矛,見造矛之不易也。

”王聘珍曰:

“造,作也。

”高本漢從之,謂造即製造。

孫詒讓曰:

“疑造當讀為酋。

”方向東曰:

“造,讀為矟,字又作矠,讀若笮。

……盧、孫皆未切。

蕭旭說,造讀為操,操矛在手,當有所忍,否則終身蒙羞,此戒鬥之辭。

可備一說。

”我舊說無旁證,今申述之。

黃懷信亦釋之云:

“造,疑讀為操,操持也。

”《淮南子·泰族篇》:

“故因(困)其患則造其備,犯其難則得其便。

”又《氾論篇》:

“故民迫其難則求其便,困其患則造其備。

”王本、吳本及《文子·上禮》、《路史》卷4“造”作“操”。

俞樾曰:

“言困於患難則造作其備也。

”失之。

《文子·上仁》:

“是舍其所以存,造其所以亡也。

”《呂氏春秋·先職》“舍”作“棄”,《淮南子·氾論篇》“舍”作“釋”,義同。

“造”與“舍”、“棄”、“釋”對舉,正當讀為操。

《文子》舊注:

“造,音操。

”《治要》卷41引《氾論篇》“造”作“就”,就猶取也。

《漢書·王吉傳》:

“寡人造行不能無惰。

”造行猶言操行,亦其例。

(7)幼而慧齊(《五帝德篇》)

按:

孔廣森曰:

“慧,勤也。

齊,疾也。

”《素問·上古天真論篇》、《史記·五帝本紀》“慧齊”作“徇齊”,王冰注:

“徇,疾也。

”《史記》《集解》:

“徐廣曰:

‘墨子曰:

年踰十五則聰明,心慮無不徇通矣。

’駰案:

徇,疾。

齊,速也。

”《索隱》:

“今案:

徇、齊,皆德也。

《書》曰:

‘聰明齊聖。

’《左傳》曰:

‘子雖齊聖。

’齊謂聖德齊肅。

又按《孔子家語》及《大戴禮》並作‘叡齊’,一本作‘慧齊’。

叡、慧,皆智也。

太史公採《大戴禮》而為此紀,今彼文無作徇者,《史記》舊本亦有作‘濬齊’,蓋古字假借徇為濬。

濬,深也。

義亦並通。

《爾雅》齊、速俱訓為疾,《尚書大傳》曰:

‘多聞而齊給。

’鄭註云:

‘齊,疾也。

’今裴氏註云:

‘徇亦訓疾’,未見所出,或當讀徇為迅。

‘迅’於《爾雅》與‘齊’俱訓疾,則‘迅’、‘濬’雖異字而音同也。

又《爾雅》曰:

‘宣、徇,遍也。

濬,通也。

’是遍之與通,義亦相近。

言黄帝幼而才智周徧且辯給也。

故《墨子》亦云:

‘年踰五十則聰明心慮不徇通矣。

’”諸說惟《索隱》“徇、齊,皆德也”得之。

張介賓注:

“徇,順也。

”張志聰注同。

高士宗注:

“徇、循同。

循,順也。

”吳國泰曰:

“齊訓齊肅。

”方向東曰:

“疑作‘徇齊’是。

‘徇’通‘恂’,信也,敬也。

齊,敬也。

徇、齊同義連文。

”徇指順服,齊讀為齋,指恭敬,皆就美德言之;下句“長而敦敏”,才言及智慧。

《金樓子·興王》作“循齊”,循、徇古字通。

《大戴禮記·衛將軍文子篇》:

“其幼也恭而遜。

”王聘珍曰:

“恭,敬。

遜,順也。

”又《文王官人篇》:

“其少觀其恭敬好學而能弟也。

”弟同悌,亦順也。

徇齊,即“恭而遜”、“恭敬而能弟”之誼。

此文作“慧齊”,《家語·五帝德》作“齊叡”,《索隱》所見一本作“叡齊”、“慧齊”,當據《史記》及《素問》訂正。

張介賓、張志聰並注曰:

“齊,中正也。

”高士宗注:

“齊,正也。

”方以智曰:

“智按《爾雅》:

‘宣、狥,徧也。

疾、齊,速也。

’狥乃徇之訛。

言聖悊徧知而神速也。

”黃生曰:

“齊,當讀為資。

資,給也。

言天性捷給也。

今讀本音似誤。

”汪照曰:

“叡、慧皆智也。

濬,深也。

”王樹枏曰:

“齊,當訓辯。

”吳玉搢《別雅》卷1:

“叡齊、彗齊,徇齊也。

”李笠曰:

“徇、叡義同字通。

”吳國泰說同。

查德基曰:

“徇當作侚,《說文》:

‘侚,疾也。

’徐锴《系传》引《史記》‘幼而侚齊’,《治要》引同。

”王叔岷說同,張家英申證之。

並未得。

《古今韻會舉要》引亦作“侚”,“侚”當讀為徇,訓順服。

(8)華如誣,巧言令色,足恭,一也(《文王官人篇》)

按:

王聘珍曰:

“華,不實也。

如,讀曰而。

誣,妄也。

”戴禮曰:

“《正韻》‘華’音誇,不正也。

”方向東曰:

“蕭旭說:

《淮南子·俶真訓》:

‘於是博學以疑聖,華誣以脅衆。

’《繆稱訓》:

‘華誣生於矜,矜則蓋眾矣。

’華當讀為誇。

華誣猶言虛誇。

髙誘注云:

‘設虛華之言,以誣聖人。

’未確。

王聘珍云亦未是。

”今另補旁證:

《說文》“

(華)”字或體作“荂”。

《爾雅》:

“華,荂也。

”郭注:

“今江東呼華為荂。

”又“秦有楊陓。

”《吕氏春秋·有始》作“陽華”。

《方言》卷1:

“華、荂,晠也。

齊楚之間或謂之華,或謂之荂。

”郭注:

“荂亦華別名,音夸。

”皆其相通之證。

《漢書·楊王孫傳》:

“夫飾外以華眾,厚葬以鬲真。

”《說苑·反質》“華”作“誇”。

《管子·大匡》:

“出不仕,處不華。

”《晏子春秋·内篇問上》:

“是以賢者處上而不華,不肖者處下而不怨。

”又《内篇問下》:

“通人不華,窮民不怨。

”又“不以傲上華世,不以枯槁為名。

”《荀子·子道》:

“奮於言者華,奮於行者伐。

”皆其例。

字或作嘩,郭店楚簡《語叢二》:

“未有嘩(華)而忠者,未有善事人而不返者。

”字或作芋,上博五楚簡《弟子問》:

“吾未見芋而信者,未見善事人而

(貞)者。

”芋讀為華。

字或作訏,郭店楚簡《尊德義》:

“教以言,則民

(訏)以寡信。

”陳偉讀“

(訏)”爲“誇”,云:

“《說文》:

‘誇,譀也。

’《逸周書·謚法解》:

‘華言無實曰誇。

’”馮勝君曰:

“芋,讀為訏。

”蘇建洲指出“誇、華、訏大概有同源的關係”,是也。

字或作“迂”、“謣”、“宇”。

《逸周書·官人解》作“華廢而誣”,盧文弨曰:

“廢,大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