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C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77228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南市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C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济南市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C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济南市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C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济南市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C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济南市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C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济南市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C卷.docx

《济南市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C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市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C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济南市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C卷.docx

济南市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C卷

济南市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C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有水和盐生成,有水和盐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碳酸盐与酸反应放出气体,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

D.盐能解离出酸根离子,能解离出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一定是盐

2.从混合物中分离与提纯X(括号内是杂质),不能用如图所示方案的是

A.Cu(CuO)

B.Ag(Al)

C.FeSO4(CuSO4)

D.BaSO4(NaCl)

3.有A、B、C、D四种金属,分别把它们加入到稀盐酸中,A、B、D反应后有气体放出,C无明显现象;再把A、D加入B盐溶液中,D表面有B析出,而A没有此现象。

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A>B>D>C

B.B>D>A>C

C.D>A>B>C

D.D>B>A>C

4.下列生活常见物品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玻璃水杯

B.尼龙抹布

C.不锈钢锅

D.木质桌子

5.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使用试剂和主要操作都正确的是

选項

物质

选用试剂

主要操作

A

CO2(CO)

O2

点燃

B

Fe(Zn)

H2SO4溶液

过滤

C

KCl(KClO3)

MnO2

加热

D

NaCl(KNO3)

H2O

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6.除去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

A

CO(CO2)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B

KCl溶液(CaCl2)

加适量Na2CO3溶液,过滤

C

C(CuO)

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D

Na2CO3(NH4HCO3)

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

A.A

B.B

C.C

D.D

7.在通常情况下,将下列各组中的物质混合,有明显现象的是

A.氧氧化钠溶液、稀盐酸

B.氮气、氢气

C.硝酸钡溶液、稀硫酸

D.银、硝酸锌溶液

8.如图装置可以做CO还原Fe2O3的实验并检验该反应的气体生成物,已知由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得到的CO中混有杂质CO2和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装置玻璃管内发生的是置换反应

B.即使没有A装置,该实验也能达到检验气体生成物的目的

C.试验结束后先停止通CO,再熄灭B处酒精喷灯

D.去掉C装置也能证明CO和Fe2O3发生了反应

9.根据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炒菜时,若油锅起火可用锅盖盖灭

B.我们常用的铅笔含有,铅元素铅笔不要放入口里,以免中毒

C.电冰箱里的除臭剂可用活性炭来代替

D.在某些食品包装中可充入氮气以防腐

10.化学学习让我们有了很多收获,下列对某一主题的知识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物质鉴别

B.物质除杂

硫酸钾和硫酸铵——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羊毛纤维与合成纤维——灼烧、闻气味

鉴别CaCO3、NaOH、NaCl、NH4NO3四种固体——加水溶解

除去KCl粉末中的少量KClO3——加入二氧化锰,加热除去CO2中的少量CO——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化学与生活

D.化学用语中数字的含义

①青少年正在长身体,应多吃富含蛋白质的肉类,不吃蔬菜②地沟油经化学方法处理制成航空燃油,实现变废为宝

③生活中常用的塑料、纤维、合金、玻璃等都是有机合成材料

①H2O:

一个水分子含有两个氢原子

②Ca2+:

一个钙离子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

③S2﹣:

硫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二价

A.A

B.B

C.C

D.D

11.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虽不发生变质,但质量会变小的是

A.稀盐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浓盐酸

D.浓硫酸

12.下列有关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B.自然界中分布着丰富的金属资源,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多、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C.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只广泛地存在于地壳中,多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D.目前已经广泛用塑料来代替钢和其他金属制造管道、齿轮和汽车零部件等

13.如图表示化学反应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X是稀盐酸,a可能是紫色石蕊溶液

B.若X是稀盐酸,b可能是氧化铁

C.若X是稀硫酸,c不可能是单质

D.若X是稀硫酸,d不可能是单质

14.“吃得营养,吃得安全,吃出健康”是人们普遍的饮食追求。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小苏打焙制糕点

B.用霉变的花生榨花生油

C.用甲醛溶液保存海鲜

D.用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用盐烹调食物

15.2015年3月28日是本年度的“地球一小时”(EarthHour)活动日,主题为“能见蔚蓝”,旨在呼吁每一位公民从自身开始,采取实际行动,应对当前中国最急迫、最受关注的环境议题——雾霾。

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下列做法不应该提倡的是

A.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提倡反复使用塑料袋

B.将废纸、汽水瓶等收集起来,进行统一焚烧

C.纸张提倡双面使用,用电子贺卡代替纸制贺卡

D.选择自行车和公交车作为出行工具

16.下列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分子运动实验

B.

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铜片

C.

碘粒投入汽油中

D.

自制简易灭火器

17.下列“化学之最”不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B.海水中数量最多的原子是氢原子

C.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D.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钙元素

18.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滴加液体

B.

塞紧橡胶塞

C.

测量溶液的pH

D.

检查装置气密性

19.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物质是

A.白酒

B.食盐

C.白糖

D.植物油

20.青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铜、锡合金,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青铜属于纯净物

B.青铜属于金属材料

C.青铜的硬度比铜大   C.青铜耐腐蚀,易铸造成形

二、填空题

21.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学习目标之一,也是初中阶段应该具备的化学素养,下列事实或现象包含了一些基本化学观念。

请根据要求合理回答:

(1)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

①Br2;②C2H5OH;③矿泉水;④水蒸气;⑤KMnO4其中属于混合物和氧化物的序号依次为:

______。

(2)同学小M将塑料袋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塑料袋鼓起。

从微观分析其原因是:

______。

(3)“泻药”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镁,构成该物质的微观粒子是:

______

化学符号表示

(4)化学物质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数便利;另一方面它也对人类生存的环境造成种种危害。

请举例并说明其两面性:

______。

22.生活处处离不开化学。

(1)腌制品中容易产生有毒物质亚硝酸盐,如NaNO2,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

(2)“暖宝宝”中的主要成分是铁粉、氯化钠、活性炭和水,用稀硫酸检验其是否有效时,观察到有气泡冒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农业上常用20g5%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2.5%的稀溶液选种子,需要加水到_____g,若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则配制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填“偏小”、“偏大”、“无影响”)

(4)大米中含有的基本营养素主要是_____。

(5)某服装标签上写着“涤纶10%、棉90%”,其中属于合成纤维的是_____。

23.运用酸、碱、盐的性质可以解决工业生产中的许多问题。

(1)工业上常选用     来除去铁锈。

(写出一种具体物质)

(2)某工厂向含有AgNO3、Cu(NO3)2的废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Zn)以回收金属,充分反应后,得到的金属组成可能有哪几种情况?

     。

三、实验题

24.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金属的性质做了如下探究,请你填写空格:

(1)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每支试管中均放有完全相同的洁净铁片):

①甲同学认为,试管A发生的现象就能够说明铁的锈蚀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乙同学不同意他的观点,认为必须全面观察试管_____(选填试管编号)发生的现象,并经过科学严谨的推理,才能得出上述结论.

②试管D和E实验的目的是进一步探究铁在_____的环境中是否更容易锈蚀.

③为防止金属锈蚀,除了采用覆盖保护膜等措施以外,还可以制成合金.这是因为合金与纯金属相比,其组成和内部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引起_____的变化.

(2)某同学向分别盛有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粒的试管中,倒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有的同学认为这种方案不够合理,理由是_____.

(3)将一定质量的铁粉放入硝酸铜、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且反应后溶液质量比反应前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5.化学小组同学提取足量某火灾现场周围的空气,并探究该气体样品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向装置中通入气体样品一段时间后,高温加热D中的药品。

回答问题:

(1)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

(2)实验中,D中出现__________现象、E中出现__________现象时,能判断出该气体样品中含有一氧化碳。

(3)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4)该实验设计存在缺陷,请加以改进__________。

26.某同学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他准备了下列实验仪器。

(1)称量时,NaCl固体粉末应放在托盘天平____(填“左盘”或“右盘”)的纸片上;

(2)配制过程中为促进NaCl的溶解,还需要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填仪器名称);

(3)量取一定体积的水,除了用量筒外,还需要用______(填仪器名称);

(4)若该同学在量筒读数时,采用了俯视的方法,其它操作均正确,则最后所配制的NaCl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7.某小组为验证“复分解反应条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甲实验中,能够证明稀硫酸跟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明显现象是_______;

(2)乙实验中,发生的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

(3)检验丁实验中所加入的Ba(OH)2溶液是否过量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

(4)将上述实验结束后4支试管里的剩余物倒入同一只烧杯中,后续实验及现象如下图:

为确定红色溶液a的成分,还需补充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

28.已知甲酸(HCOOH)在热的浓硫酸中分解生成一氧化碳和水(不考虑甲酸的挥发性)。

用下图实验装置制取CO,然后用CO还原Fe2O3,并检验气体产物。

(1)写出C中Fe2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D中澄清石灰水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

(3)从环保角度考虑,还需对以上装置进行改进,请简述改进措施____________。

四、科学探究题

29.某实验小组为探究酸的化学性质,由甲、乙、丙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甲同学实验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丙同学实验试管中的反应现象__________。

(在阅资料)CaCl2、NaCl的溶液是中性,Na2CO3溶液显碱性。

(实验探究一)确定甲、乙同学上述实验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

(2)取甲所得溶液少许,加入石蕊试液,溶液显红色,甲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写化学式)

(3)取乙所得溶液少许,加入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乙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

(写化学式)

(实验探究二)确定甲、乙同学上述实验所得溶液混合后的成分。

(4)甲、乙同学把上述实验所得溶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白色沉淀是__________(写化学式).同学们将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对所得滤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

(5)甲同学猜想NaCl:

乙同学猜想:

NaCl、CaCl2:

丙同学猜想:

NaCl、CaCl2、HCl:

你的猜想:

__________。

(交流讨论)

(6)你认为__________同学的猜想一定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

(设计实验)

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__________。

__________。

猜想成立。

五、计算题

30.为测定某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小龙和他的同学用足量的一氧化碳与10g赤铁矿石样品充分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并将生成的气体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该溶液总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

(1)上述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g;              

(2)计算该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若上述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mg,写出计算该赤铁矿石中氧化铁质量分数的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m表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