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金矿资料转让20吨1360138693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77220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洛阳金矿资料转让20吨1360138693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洛阳金矿资料转让20吨1360138693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洛阳金矿资料转让20吨1360138693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洛阳金矿资料转让20吨1360138693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洛阳金矿资料转让20吨1360138693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洛阳金矿资料转让20吨13601386933.docx

《洛阳金矿资料转让20吨1360138693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洛阳金矿资料转让20吨13601386933.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洛阳金矿资料转让20吨13601386933.docx

洛阳金矿资料转让20吨13601386933

 

河南省洛宁县

金矿区资源评价报告

 

编写单位: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

二○一○年六月

 

正文目录

1成矿地质条件1

1.1区域地质特征1

1.2矿产地质特征2

2矿区地质2

2.1地层3

2.2 构造5

2.3 岩浆岩6

2.4 变质作用7

2.5围岩蚀变8

2.6矿化特征8

3采矿区简介8

4矿体地质12

4.1矿体特征12

4.2矿石质量特征15

4.3矿石类型19

4.4矿体围岩及夹石情况19

4.5矿床成因类型及找矿标志19

4.6其它有益矿产的综合评价21

5矿区资源潜力评价21

1成矿地质条件

1.1区域地质特征

金矿区位于河南省洛宁县南部熊耳山,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朝准地台南缘、华熊台缘凹陷、崤山-鲁山拱褶断束的中部,熊耳山金、银多金属成矿区之东部-上宫Au-Ag地球化学异常区。

区内古老变质岩系发育,构造-岩浆活动频繁强烈,出露地层主要为太古宇太华群高角闪岩相变质岩系和中元古界长城系熊耳群安山质火山岩系。

该区为一科迪勒拉式变质核杂岩构造,太华群地层及侵入其中的辉绿岩、变辉长岩脉及燕山期岩浆岩构成核杂岩,盖层为熊耳群火山岩。

二者之间形成滑脱拆离断层,对本区矿床的形成和分布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本区自太古宙以来,历经多期次强烈的构造运动,中生代之前,本区主要受华南古板块的俯冲,以南北向挤压变形为主,形成一系列近东西向、近南北向为主的断裂构造带和基底褶皱。

中生代以后,华南与华北两板块在三叠纪早期沿商南-丹凤断裂完成焊接,形成统一的中国大陆,成为欧亚板块的组成部分,共同受到太平洋板块自东向西的挤压俯冲作用和印度洋板块自南向北挤压俯冲作用的远距离效应的影响,应力发生变化,形成了一系列北东-北北东向的断裂构造和太华群与熊耳群接触界线发生的多期滑脱拆离断层构造。

熊耳山变质核杂岩呈北东东向长垣状分布在洛宁县南部熊耳山的北坡,由三大单元组成:

变质核由太古宇太华群深变质岩系的高级片麻岩及斜长角闪岩组成结晶基底,还发育有太古宙侵入的零星超铁镁质岩及变辉长岩体,局部零星出露元古代侵入的辉绿岩脉及晚元古、早古生代侵入的闪长岩岩株,东部有大片侵入的燕山期花山花岗岩体等;核杂岩体顶部由滑脱拆离断层把基底与盖层分隔开来;盖层为变质程度相对较轻的熊耳群火山岩系。

熊耳山北坡变质核杂岩与盖层间的接触关系,均为拆离断层接触。

1.2矿产地质特征

熊耳山北坡矿产种类繁多,金属矿产有金、银、铜、铅、锌等,非金属矿产有水晶、萤石、大理石、蛇纹石等。

其中以金、银、铅矿找矿远景为最好,是我省重要的黄金产地之一。

纵观整个熊耳山北坡金、银、多金属矿点及地球化学异常的分布组合规律,有两大明显特点:

就地域而言,以瓦庙河向形构造轴部为界,东部主要为金矿点,分散流异常以Au、Ag和高温元素组合为主。

西部以银铅矿点为主,分散流异常为Ag、Pb、Zn等中低温元素组合。

拆离断层是控制本区主要金银矿区(点)分布的重要形式之一。

特别是在区域东部青岗坪一带,这种形式最为明显,拆离带由数层大致平行的厚度0.5-3m的低角度断层组成,断层之间的距离50-200m不等,是金矿形成的主要控矿构造。

金矿区矿体即是受次级拆离断层控制。

2矿区地质

金矿区位于熊耳山变质核杂岩东端,花山似斑状花岗岩体南侧。

区内层状滑脱蚀变带发育,蚀变强烈,金元素次生晕异常清晰,成矿条件良好。

2.1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太古宇太华群石板沟组和中元古界长城系下熊耳群,少量第四系。

地层自老至新依次是:

1、太古宇太华群石板沟组(ARsh)

该地层分布于矿区北部。

主要岩性以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片麻岩为主,夹有黑云斜长片麻岩透镜体,少量斜长角闪岩,条带状混合岩等,地层总体倾向南东-南-南西,倾角10-45°。

出露厚度300m左右。

1)角闪斜长片麻岩:

是本区石板沟组的主要组成部分。

岩石呈灰色,片麻状构造,鳞片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少部分具半自形粒状变晶结构或变余碎屑结构、交代残余结构。

斜长石含量30-70%,呈不规则粒状、半自形粒状或板状,粒度0.5-2mm。

当与石英接触时,边缘弯曲,呈镶嵌状。

斜长石表面普通绢云母化。

石英含量变化大,一般小于15%,形态呈不规则粒状,粒径0.5-1mm,具波状消光,颗粒较大者,边缘具港湾状、锯齿状,颗粒较小者,具棱角状或次棱角状。

普通角闪石,含量15-40%,呈不规则粒状或半自形柱状,粒径0.1-1.5mm,有定向排列。

黑云母含量小于15%,呈片状、长条状定向分布,与普通角闪石伴生。

微量矿物有磷灰石、锆石、石榴石等。

2)斜长角闪片麻岩:

岩石呈青灰色,主要矿物成份有角闪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等。

角闪石含量大于斜长石含量,一般占30-70%,其它岩性特征与角闪斜长片麻岩相同。

3)黑云斜长片麻岩:

该类岩石主要以透镜体形式赋存于角闪斜长片麻岩或斜长角闪片麻岩中,透镜体一般长10-15m,个别地段大于100m,一般厚0.5-2m。

呈多云或单层出现。

岩石呈灰色、灰绿色,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

主要矿物成分斜长石含量30-70%,不规则粒状,部分为半自形粒状,粒度0.1-1mm,大部分已绢云母化,黝帘石化。

石英含量15%左右,呈不规则粒状,粒径0.1-1mm。

具波状消光,边缘弯曲。

常见绢云母及斜长石包裹体,部分为水滴状,系硅化交代产物。

黑云母含量15-40%,鳞片状或长条状,呈定向分布,粒度0.1×0.2-0.5×1.5mm,有不同程度的绿泥石化、绿帘石化。

次要矿物有石榴石、微斜长石、普通角闪石等。

微量矿物为磷灰石、锆石、磁铁矿、钛铁矿、榍石等。

4)斜长角闪岩:

夹于片麻岩中,规模较小,平面上以透镜体形成出现,厚度一般0.5-2m左右,产状与片麻理产状一致。

岩石呈深兰色,成分以角闪石为主,次为斜长石、石英等。

块状构造,粒状变晶结构。

另其蚀变矿物绿泥石,局部可见星点状黄铁矿化。

2、中元古界长城系下熊耳群(CHX1)

矿区出露熊耳群为下熊耳群。

分布于矿区中部和南部,是区内出露最广泛的地层,也是含金蚀变破碎带和金矿体的围岩。

岩性主要以灰绿色安山岩为主,矿区出露厚度大于600m。

根据安山岩中杏仁体的大小,多少,长石斑晶的稀疏、大小,金属矿物黄铁矿的有无,自下而上大致划分四层,即含黄铁矿小杏仁状安山岩—杏仁状安山岩—斑状安山岩—杏仁状疏斑安山岩。

含黄铁矿小杏仁状安山岩,是GZ地区矿体赋矿围岩。

矿区内安山岩类岩石普遍受自蚀变作用。

斜长石表面多已绢云母化,基质多为绿泥石化、绿帘石化。

3、第四系(Q)

主要分布于矿区北侧现代河流和山坡根处。

以砾石、砂砾、亚砂土及残坡积物为主,砾石成份为片麻岩类和安山岩类,砾径一般为5-20cm,个别大于1m,厚0-10m。

2.2 构造

矿区出露地层为中元古界长城系下熊耳群。

熊耳群地层总体南倾,倾角15-40°,呈简单的单斜形式。

区内构造主要为断裂。

断裂构造主要为层间滑脱蚀变破碎带(属于次级拆离断层),它们是区内金矿的主要导矿和控矿构造。

蚀变破碎带位于熊耳群安山岩内,沿GZ—龙脖一带分布,产状160-215°∠25-48°,厚度0.2-2.5m,出露标高1050-1710m。

在熊耳群地层中,蚀变带多发育在含黄铁矿小杏仁状安山岩中,大量蚀变矿物为绿泥石、绿帘石等。

含矿蚀变破碎带中构造岩主要有三种类型,即强硅化蚀变岩、蚀变糜棱岩及蚀变糜棱岩化安山岩。

强硅化蚀变岩,主要位于破碎带的中间部位,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斜长石、角闪石、黄铁矿(褐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等。

蚀变糜棱岩,分布与强硅化蚀变岩两侧,厚度不大且分布不均匀,原岩为安山岩,岩石呈灰绿色,糜棱结构,片状构造。

蚀变糜棱岩化安山岩,有绢云母化,具糜棱结构。

整个构造岩形成之后,又受到一次构造作用影响,使之滑动破碎,其破碎程度以强硅化蚀变岩为最强。

在成矿期,含金热液主要充填于强硅化蚀变岩中形成较富的金矿石。

蚀变带的含金性与硅化和金属硫化物蚀变强度有关,硅化、金属硫化物矿化愈强,含金性愈好。

各蚀变破碎带特征见表2-1。

层状滑脱蚀变破碎带特征表表2-1

编号

破碎带

长度(m)

破碎带

厚度(m)

形态

产状

构造岩

金品位(10-6)

最低-最高

主要金属矿物

备注

500

0.7-1.50

脉状

40°∠60°

强硅化蚀变岩,蚀变糜棱岩。

5.30-23.10

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

 

深部

600

0.73-2.07

似层状

175-190°∠34-37°

强硅化蚀变岩,蚀变糜棱岩。

1.08-41.9

黄铁矿(褐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

300

2.00-2.30

脉状

305°∠65°

强硅化蚀变岩,蚀变糜棱岩,蚀变角砾岩。

1.95-2.43

黄铁矿(褐铁矿)、方铅矿。

地表

145

0.35-0.40

似层状

185°∠37°

强硅化蚀变岩,蚀变糜棱岩。

0.1-21.70

黄铁矿(褐铁矿)。

地表

100

0.6-1.40

似层状

190°∠39°

强硅化蚀变岩,蚀变糜棱岩。

1.08-5.63

黄铁矿(褐铁矿)。

地表、深部

2.3 岩浆岩

花岗岩体出露于矿区北侧,在区域上呈巨大的岩基产出。

矿区内它与熊耳群地层呈侵入接触关系,接触面产状150-170°∠50-60°。

在矿区西部熊耳群地层中,出露两花岗岩脉,追索长度850-1200m,出露厚度40-60m,产状280-310°∠65-70°,花岗岩体延伸入沟沟金矿。

岩石呈浅肉红色,风化后为灰白色,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主要矿物:

斑晶主要为肉红色长石,少量更长石,二者含量30-40%,大小0.5×0.5-2×2cm,斑晶自形程度好,表面有泥化现象。

基质为斜长石、微纹长石、石英等。

斜长石为半自形板柱状晶体,普遍见环状构造和钠长石双晶,局部有绢云母化。

次要矿物为普通角闪石、黑云母。

副矿物为榍石、磁铁矿、磷灰石、锆石。

根据其矿物成份、含量、结构构造,该类岩石属似斑状含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花山似斑状含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同位素年龄110Ma,属燕山晚期。

燕山期大规模的岩浆活动,给本区金、银及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的热动力条件和矿质热液来源。

2.4 变质作用

矿区内没有变质岩,变质岩在北部沟沟金矿内,主要有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等,太华群片麻岩类是典型的区域变质作用产物。

根据区调资料及研究成果,区域变质作用是中温中压状态下进行的,属中级变质岩。

总体看,主要矿物斜长石、角闪石、石英、黑云母,在变质作用过程中无明显交代现象。

除斜长石外,其它矿物几乎同时形成,反映了变质作用是在化学条件平衡而又充分的状态下进行的。

故太华群变质岩应属铁铝榴石角闪岩相。

片麻岩状岩石中有两种长英质脉体。

一种主要由斜长石及少量石英和暗色矿物组成,它们多呈窄的条带(宽<2cm)与暗色矿物相对较富集的条带相间排列,且两种条带的矿物类型、特征以及组合相同,它们主要是因变质分异作用形成。

另一种长英质脉体主要由斜长石、钾长石和石英组成,可有少量黑云母。

它们多呈较宽的条带、团块等(宽度多数>3cm),可沿片麻理或切割片麻理分布,有些甚至形成宽几米的花岗岩枝,并侵入到周围的变质岩围岩中。

此种花岗质条带或脉体主要由岩石重熔作用形成。

中元古界熊耳群安山岩类变质不明显。

有广泛的自变质作用-青盘岩化作用,与成矿关系密切。

2.5围岩蚀变

矿区围岩蚀变沿层状滑脱蚀变破碎带发育。

主要为绿泥石化、绢云母化、泥化等。

蚀变作用以破碎带本身为最强,两侧围岩蚀变明显变弱。

破碎带中间以硅化为主,两侧以绿泥石化、绢云母化为主。

金属矿物黄铁矿表现形式为细脉状、团块状、浸染状,亦有方铅矿化、黄铜矿化等多金属硫化物化。

2.6矿化特征

蚀变破碎带分布于GZ—龙脖一线,带内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方铅矿、黄铜矿、闪锌矿、磁铁矿、银金矿等,次生氧化物为褐铁矿、铜蓝等。

黄铁矿多呈细脉状、浸染状,在强硅化蚀变岩中矿化最强,多为细脉状和微细粒黄铁矿化及多金属硫化物化。

硅化蚀变岩顶底绢云绿泥蚀变岩中以浸染状黄铁矿化为主。

3采矿区简介

金矿区位于洛宁县城190°方向上,直线距离24km,有较好道路可通往金矿。

县城距赵村乡东山底村11km,为柏油公路,东山底村距矿区10km为砂石公路,路面良好。

洛宁县城距洛阳市89km,有国防公路相连,交通便利(见交通位置图)。

金矿区属熊耳山东段北坡,为豫西中高山区。

区内地形切割强烈,山势陡峭,“V”型沟谷发育,坡降很大。

区内最高标高1975m,最低标高1070m,一般1300m左右,相对高差760m。

本区为天然次生林区,植被发育,林木茂密。

植被覆盖率约80%左右,灌木丛生,腐植层较厚,一般0.50-1.50m,山涧小河(GZ、古洞沟、流波河)淙淙流水,常年不断。

GZ、古洞沟、流波河等溪流汇入七里坪小河,平均流量7000米3/昼夜。

暴雨时节,最大流量40000米3/昼夜。

本区位于熊耳山北坡近分水岭部位,河水经大沟口水库汇入洛河,洛河经巩县南河渡汇入黄河,故本区属黄河流域。

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半湿润气候区,冬寒夏炎,四季分明,雨热同期。

据洛宁县气象站资料,本区多年最高气温42.1℃(1966年6月20日),最低气温-21.3℃(1969年1月3日),平均气温13.8℃(1983-2006年);多年最大降雨量862.6mm(2003年),最小降雨量316.9mm(1997年),日最大降雨量105.0mm(1987年5月25日),多年平均降雨量598.9mm(1983-2006年);每年7~9月份雨量比较集中,约占年降雨量的49.0%,个别年份达64.8%;多年平均蒸发量1115.4mm,约为年平均降雨量的2倍;降雪期为11月份至翌年3月份,最大冻土深度50cm。

春、夏季以偏东风、南风为主,秋、冬季多以西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5.4m/s,最大风速10m/s。

区内以林业为主,居民点稀少,两户人家,人口不多,约15人,粮食作物主要为小麦、玉米、豆类等;经济作物主要为油料。

林木、绿竹、药材和水利资源较为丰富。

矿区下游4.5km有七里坪自然村,人口约80人。

本区为贫困山区,农民生活水平较低。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执行,养殖业有较大发展,为当地居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近几年,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林木及果树种植发展较快。

近矿区的赵村乡有20万伏高压输电线通过,已有高压电路通至矿区。

矿区东部三官庙林场附近,有洛宁县干树金矿青岗坪分矿建立的小选厂,矿区西部为洛宁县上宫金矿。

随着熊耳山北坡地质找矿工作的不断深入,该区的地质找矿成果喜人,青岗坪、陆远沟、GZ、裂沟、长岭、红鹞子沟、龙脖、上宫金成矿带上相继探明了更为充足的金矿资源量,为本区的矿业开发和经济繁荣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洛宁县为国家级贫困县,大力支持地质找矿与金矿资源开发。

详查重点对Ⅰ、Ⅲ号脉进行工作,对矿区西侧的Ⅳ、Ⅴ号脉也进行了工作,一并估算了资源储量。

其中区内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333)+(334)可达20吨,远景估算储量可达50吨,同时,拥有丰富的对伴生有用元素银资源量。

2001-2006年完成主要工作量表表1-1

顺序号

工作项目

单位

完成工作量

备注(详查阶段)

1

1/万地质简测

km2

8.17

2

1/5000地质正测

km2

8.0

8.0

3

1/2000地质测量

km2

4.50

4.50

4

矿脉调查

km2

2.2

5

水文地质调查

km2

8.0

8.0

6

探槽

m3

2051

551

7

民硐旧坑清编

m

107.6

45.6

8

坑探

m

1190.2

1190.2

9

基本分析样

317

203

10

内检样

22

22

11

外检样

10

10

12

小体重

30

30

4矿体地质

4.1矿体特征

矿体赋存于含金蚀变破碎带中,并严格受其控制,Ⅰ-1、Ⅳ-1矿体呈脉状,Ⅲ-1、Ⅴ-1呈似层状,略具膨大窄缩变化,产状与破碎带一致。

在Ⅰ号含金蚀变带中圈出1个矿体,编号Ⅰ-1;Ⅲ号含金蚀变带圈出1个矿体,编号Ⅲ-1;Ⅳ号含金蚀变带圈出1个矿体,编号Ⅳ-1;Ⅴ号含金蚀变带圈出1个矿体,编号Ⅴ-1。

各矿体特征如下:

Ⅰ-1金矿体,呈脉状产出,分布在矿区中部00勘探线附近,产状40°∠60°,矿体宽0.70-1.50米,平均水平厚0.94米,矿体厚度变化系数36.3%,长度215米,矿体形态较为简单,沿走向及倾向具舒缓波状变化,该矿体圈出5个块段,即(332)-3、(333)-10、(333)-11、(333)-12、(333)-13。

该矿体主要为PD1120坑道控制,并打有上山控制矿体上部40米中段,矿体地表没有发现露头,由于详查工作量有限,仅控制了矿体137米,在开发过程中可边探边采。

金矿化连续,最高金品位23.1克∕吨,最低5.3克∕吨,平均10.75克∕吨,控制两个标高,1129、1169米,矿石呈灰白色-暗灰色,角砾结构,块状、浸染状、角砾状构造,带内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方铅矿、黄铜矿、磁铁矿、银金矿等,无次生氧化物,破碎带中间以硅化为主,两侧以绿泥石化为主,围岩为安山岩。

矿体赋存标高1090-1189m。

Ⅲ-1金矿体,呈似层状产出,分布在15-00勘探线一带,沿走向及倾向具舒缓波状变化。

产状为倾向175-190°,倾角34-37°,矿体近东西长度542m,宽120m,铅直厚度0.73-2.07m,该矿体圈出11个块段,即(332)-1、(332)-2、(333)-1、(333)-2、(333)-3、(333)-4、(333)-5、(333)-6、(333)-7、(333)-8、(333)-9,各块段控制工程详见Ⅲ-1矿体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

(332)平均铅直厚度1.30m,(333)平均铅直厚度1.29m,矿体厚度变化系数25.9%。

矿体共有10个工程控制,各工程全部见矿,其中最主要的工程有PD1120、PD1200,PD1120除控制1129米标高外打有上山控制矿体上部35米中段,该矿体受详查工作量限制,仅控制了矿体502米,致使详查找矿成果不能进一步扩大。

矿体金矿化连续,没有无矿段,最高金品位41.9克∕吨,最低1.08克∕吨,(332)平均11.39克∕吨,(333)平均6.17克∕吨,矿石呈灰白色-暗灰色,角砾结构,块状、浸染状、角砾状构造,带内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方铅矿、黄铜矿、磁铁矿、银金矿等,无次生氧化物,破碎带中间以硅化为主,两侧以绿泥石化为主,围岩为安山岩。

矿体赋存标高1106-1351m。

该矿体另一特点是金品位从地表到深部有变富趋势。

Ⅳ-1金矿体,呈脉状产出,分布在矿区西部龙脖一带,沿走向及倾向具舒缓波状变化。

产状为倾向305°∠65°。

矿体东西长度245m,南北宽50m,厚度2.00-2.30m,平均2.11m,矿体厚度变化系数4.06%,最高金品位2.43克∕吨,最低1.95克∕吨,平均2.27克∕吨,矿石呈黄褐色,角砾结构,块状、角砾状构造,带内金属矿物主要为褐铁矿、方铅矿、银金矿等。

矿体赋存标高1390-1564m。

Ⅴ-1金矿体,呈似层状产出,分布在矿区西部龙脖一带,沿走向及倾向具舒缓波状变化。

产状为倾向185°∠37°。

矿体东西长度145m,南北宽40m,厚度0.35-0.40m,平均0.37m,矿体厚度变化系数8.04%,最高金品位21.7克∕吨,最低1.28克∕吨,平均11.67克∕吨,矿石呈黄褐色,角砾结构,块状、角砾状构造,带内金属矿物主要为褐铁矿、方铅矿、银金矿等。

矿体赋存标高1320-1355m。

概括起来,矿体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1、矿体产状与含金蚀变破碎带一致,各矿体金品位连续性较好。

2、矿体厚度的变化尚有一定规律,一般在产状变陡部位,矿体厚度小。

矿体厚度与硅化、金属硫化物蚀变范围有关,蚀变厚度愈大,矿体厚度愈大。

3、矿体金品位与硅化、金属硫化物蚀变强弱有关,硅化、金属硫化物蚀变越强,金品位越高;反之,则越低。

4、矿体中未见到后期断裂的破坏。

4.2矿石质量特征

一、矿石矿物成份

矿石中矿物种类比较多,金属硫化物以黄铁矿为主,其次是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氧化物为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铜蓝等。

非金属矿物以斜长石(基本已蚀变为绢云母、高岭石)为主,其次是石英、角闪石(已蚀变为绿泥石)、含少量碳酸岩等,蚀变矿物为绢云母、绿泥石、高岭石,副矿物为磷灰石,贵金属矿物为银金矿。

1、黄铁矿

黄铁矿在矿石中有粗粒和细粒两种:

粗粒黄铁矿,粒度约为0.1×0.1-0.5×0.5mm,呈五角十二面体及立方体晶形、带状及浸染状分布,与金的关系密切;细粒黄铁矿呈稠密浸染状分布,约小于0.01mm,与热液石英脉关系不大,很少见到金的颗粒。

与黄铁矿有关的金粒占47.62%,说明黄铁矿是金的主要载体矿物之一。

2、闪锌矿

闪锌矿粒度约0.01×0.01-0.4×0.5mm,呈半自形-它形粒状结构,稀疏浸染状构造,在闪锌矿的裂隙、粒间均有银金矿存在,与闪锌矿有关的金粒占7.14%,是金的载体矿物之一。

3、方铅矿

方铅矿呈亮白色,三组解理,粒度约0.01×0.01-0.2×0.2mm,在方铅矿与黄铁矿的粒间、粒中均发现有金粒存在,与方铅矿有关的金粒占16.67%,是金的载体矿物之一。

4、黄铜矿

与别的金属硫化物一样,为多金属硫化物期的产物,金粒与黄铜矿无直接关系。

5、磁铁矿

呈粒状,粒度0.01×0.01-0.3×0.4mm,强磁性,在磁铁矿与石英粒间见到五粒银金矿,说明金与磁铁矿有一定关系。

6、赤铁矿

呈板条状、针状,局部呈集合体分布,未见银金矿。

7、褐铁矿

由黄铁矿氧化而来,具黄铁矿假晶。

8、石英

呈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粒度一般0.01×0.01-0.3×0.3mm,脉状构造。

脉体有早晚两期,早期石英脉被晚期石英脉所错断,在晚期石英脉中,金属硫化物呈浸染状分布,在石英与石英、石英与硫化物的粒间及石英颗粒均见到银金矿颗粒。

与石英有关的金粒占20%。

9、斜长石

呈半自形,长条状、板状,粒度0.08×0.4-0.15×0.03mm,基本已蚀变为绢云母、高岭石,但其轮廓可见,在长石与石英粒间可见到金粒存在,说明斜长石与金有一定关系。

10、角闪石

已全部蚀变为绿泥石,析出铁质,个别可见其轮廓。

二、金的嵌布特征

1、银金矿的外形形态

银金矿的外形形态多种多样,有浑圆状、脉粒状、叶片状、角粒状、线状等,其中以浑圆状最多,占47.22%,其次是角粒状和线状,分别占33.33%和8.33%。

其它尖角粒状、枝杈状较少。

2、金的粒度分析

镜下见银金矿粒度极不均匀,最大粒度0.025×0.02mm,最小0.001×0.001mm。

金粒在0.02-0.04mm之间,为细粒金,粒度小于0.02mm者,为显微金。

细粒金占44.51%,显微金占55.49%。

3、银金矿的赋存类型

银金矿的赋存类型大体分三类:

粒间金、裂隙金、包裹金,以粒间金为主,占93.98%,其次是包裹金,占4.61%,裂隙金较少,占1.41%,包裹金中,以硫化物包裹金为主,其它较少。

4、银金矿的成分

对银金矿金粒电子探针分析,结果为Au67.46%、Ag31.11%、Fe1.43%、Cu0.00%。

因此,金的矿物为银金矿。

三、矿石化学成份及品位

矿石化学成份有SiO2、Al2O3、Fe2O3、FeO、MgO、CaO、Na2O、K2O、Mn、P2O5、F、CO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