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四中届高三下学期模拟一理综生物.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07252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襄阳四中届高三下学期模拟一理综生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北省襄阳四中届高三下学期模拟一理综生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湖北省襄阳四中届高三下学期模拟一理综生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湖北省襄阳四中届高三下学期模拟一理综生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湖北省襄阳四中届高三下学期模拟一理综生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襄阳四中届高三下学期模拟一理综生物.docx

《湖北省襄阳四中届高三下学期模拟一理综生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襄阳四中届高三下学期模拟一理综生物.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襄阳四中届高三下学期模拟一理综生物.docx

湖北省襄阳四中届高三下学期模拟一理综生物

襄阳四中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一)

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1.下列关于物质运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无论是大分子还是小分子,都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

B.吞噬细胞摄取病菌既需要载体也需要消耗ATP

C.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只能进行极性运输

D.氧气和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相同

【答案】A

2.乙酰胆碱(A-C)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如下图。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合成乙酰胆碱时,物质C是可以循环利用的

B.乙酰胆碱进入突触间隙后以自由扩散方式到达突触后膜

C.若因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将表现为持续兴奋或抑制

D.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和突触小泡

【答案】A

【解析】据图可知,物质C可被突触小体重新吸收、循环利用,A项正确;乙酰胆碱进入突触间隙后以扩散方式到达突触后膜,自由扩散是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B项错误;乙酰胆碱属于兴奋性递质,若因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将表现为持续兴奋,C项错误;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三部分,D项错误。

【点睛】本题易错选C项,错因在于思维定式,认为递质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而忽略了乙酰胆碱属于兴奋性递质。

3.研究人员对某二倍体生物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分析,图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5种细胞类型中,a、b细胞类型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

B.若类型b、d、e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那么三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bde

C.若取自精巢的某细胞属于类型c,那么该细胞一定为次级精母细胞

D.b→a或d→c会发生着丝点分裂,导致细胞类型转变

【答案】C

【解析】a细胞中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二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中DNA数是体细胞的二倍,染色体数目不变,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细胞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A项正确;若类型b、d、e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三者分别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减数第二次减数分裂末期,三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bde,B项正确;精巢中存在有丝分裂,C可能为精原细胞,C项错误;b→a或d→c发生着丝点分裂,导致细胞类型转变,D项正确。

4.某人通过实验研究化合物X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右图。

曲线Ⅰ为只在底物中加入淀粉酶,曲线Ⅱ为在底物中加入淀粉酶和化合物X。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化合物X未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

B.曲线Ⅰ作为该实验的对照

C.化合物X对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但未使酶完全失活

D.若底物溶液的pH升高,则曲线Ⅱ的顶点上移

【答案】D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加入化合物X后,酶促反应速率下降,但最适温度没有改变;若改变底物溶液的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无法判断。

5.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结果与分析,正确的是

A.观察线粒体实验中,先用盐酸解离植物细胞,再用健那绿染色

B.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结果表明,叶绿素b的溶解度最小

C.观察酵母菌无氧呼吸是否产生酒精时用酸性的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D.洋葱的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无色素,所以不能用来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观察植物细胞的线粒体,不需要解离植物细胞;观察酵母菌无氧呼吸是否产生酒精时用重铬酸钾溶液;洋葱的鳞片内表皮细胞中无色素,但也能用来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实验时视野较暗;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结果表明,叶绿素b的溶解度最小。

考点:

本题考查实验操作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

6.某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A、B、C、D、E五个种群,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的单位相同)。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表中五种生物构成1条食物链

B.表中B和C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C.表中缺少的生态系统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D.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5.4%

【答案】D

【解析】B、C同化量相近,应同属于第二营养级,表中五种生物构成2条食物链,A项错误;表中B和C的种间关系是竞争,B项错误;表中缺少的生态系统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分解者,C项错误;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56/(12.80+10.30)≈15.4%,D项正确。

7.保水剂是一类高分子聚合物,可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及水肥利用率。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保水剂和氮肥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材料用具:

相同土壤基质栽培的小麦幼苗若干,保水剂,氮肥等。

方法步骤:

①取长势一致的小麦幼苗若干,平均分为A、B、C、D四组,分别施用适量的保水剂(60kg·hm-2)、氮肥(255kg·hm-2)、保水剂(60kg·hm-2)+氮肥(255kg·hm-2)、__________,置于相同的轻度干旱条件下培养,其它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

②在小麦灌浆期选择晴朗无风的上午,于10:

00-11:

00从每组选取__________的叶片,进行CO2吸收量及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结果(均值)如下表:

实验结论:

适量的保水剂与氮肥配施有利于提高小麦光合作用强度。

...

(1)从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在因素分析,保水剂与氮肥配施提高了CO2吸收量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测得的CO2吸收量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光合作用过程中CO2实际消耗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作处理(不施用保水剂,也不施用氮肥)

(2).相同部位相同数量(3).提高光合作用酶的数量和活性(4).小于(5).实验测得的CO2吸收量是光合作用过程中CO2消耗量与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之差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考查对光合作用过程、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的理解和光合速率的分析。

方法步骤:

①探究“保水剂和氮肥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应比较单独施用保水剂、单独施用氮肥、保水剂和氮肥共同使用、不作处理(不施用保水剂,也不施用氮肥)四组实验。

②进行CO2吸收量及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应选择相同部位相同数量的叶片进行测量,以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

实验结论:

(1)氮肥可以为酶的合成提供原料,保水剂可以促进细胞代谢,同时使用保水剂与氮肥提高了光合作用酶的数量和活性,从而提高了CO2吸收量。

(2)由于实验测得的CO2吸收量是光合作用过程中CO2消耗量与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之差,所以实验测得的CO2吸收量小于光合作用过程中CO2实际消耗量。

【点睛】解答实验结论分析第

(1)小题时,可以从暗反应中CO2固定需要酶入手,联系酶的合成需要氮肥;同时联系自由水含量增加,有利于细胞内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8.某同学通过互联网查到了有关“植物向光性生长与光照强度有关”的信息及其关系图(如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该同学根据“植物向光性生长与光照强度”关系图,得出的结论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验证自己的结论,他设计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选取同种生长健壮程度、长度、培养时间基本相同的燕麦胚芽鞘60株,________分成6组,依次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6组胚芽鞘分别种植于6个相同的暗室内,A~E组在距胚芽鞘0.5m处分别给予功率为30W、60W、90W、120W、150W的白炽灯照射,F组无灯光照射。

③培养10天后,测量每株胚芽鞘的弯曲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向光弯曲为正值,背光弯曲为负值),将数据记录于下表,并计算出每组的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分析:

①每组选用适宜且相同数量的胚芽鞘是为了避免____________造成实验数据的误差。

②由于白炽灯通电后有热效应,所以步骤②中因白炽灯的功率不同,已引入一个无关变量,该无关变量是______。

③该同学根据实验所得数据发现与其要验证的结论并不完全吻合,其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④该同学在测量时还发现,每组胚芽鞘的总长度(L)表现为LF<LA<LB<LC<LD≈LE,分析导致各组实验结果出现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在一定的光照范围内,随光照强度的增强植物的正向光性先增大后减小,超过某一光照强度后,随光照的增强植物的负向光性逐渐增大

(2).随机平均(3).A、B、C、D、E、F(4).平均值(5).偶然因素(6).温度(7).光照强度不够(8).光照强度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植物的向光性,考查向光性实验的设计与分析。

(1)据图可知,植物向光性生长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是:

在一定的光照范围内,随光照强度的增强植物的正向光性先增大后减小,超过某一光照强度后,随光照的增强植物的负向光性逐渐增大。

(2)①符合实验要求的燕麦胚芽鞘应随即分成6组,根据实验结果记录表,共分为A、B、C、D、E、F六组。

③每组胚芽鞘的弯曲程度取平均值分析向光性生长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3)实验分析:

...

①每组选用适宜且相同数量的胚芽鞘是为了避免无关变量(偶然因素)造成实验数据的误差。

②由于白炽灯通电后有热效应,步骤②引入了温度这一无关变量,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③表中数据没有出现负值,即没有出现背光弯曲现象,其最可能的原因是光照强度不够。

④A~E组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的大小。

9.圆石藻是一种海洋浮游生物,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二甲基硫醚(DMS)。

下图是DMS在海洋中生成的主要过程,请分析回答: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看,圆石藻属于______。

圆石藻、浮游动物和海洋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______。

经研究圆石藻对海洋气候变化有影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价值。

(2)圆石藻大量繁殖会诱发病毒侵染其细胞,从而使其数量下降,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可通过______调节机制维持自身的相对稳定。

(3)研究发现,海洋中许多生物能促进DMS氧化分解,最终产生SO42-,从而加快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

(4)图中浮游动物所同化的能量除经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外,还将流向____。

中间产物X浓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它能作为一种化学信息使浮游动物对圆石藻的捕食明显减少,这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的信息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生产者

(2).群落(3).间接(4).反馈(5).物质循环(6).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7).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解析】

(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圆石藻属于生产者。

圆石藻、浮游动物和海洋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群落,经研究圆石藻对海洋气候变化有影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2)圆石藻大量繁殖会诱发病毒侵染其细胞,从而使其数量下降,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3)研究发现,海洋中许多生物能促进DMS氧化分解,最终产生SO42-,从而加快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图中浮游动物所同化的能量除经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外,还将流向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

(5)中间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