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78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71741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78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78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78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78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78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78单元备课.docx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78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78单元备课.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78单元备课.docx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78单元备课

 

语文教案

人教版六年制四年级语文学科第七册

 

学校潍州外国语教师姜慧卿

2012年12月

第七单元成长的故事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有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七组成的。

这四篇课文全部都是名家笔下的名篇,其中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27乌塔是精读课文,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略读课文。

语文百花园六安排了三个栏目,即“温故知新”,“口语交际”和“习作”。

[单元教学目标]

1.学习本单元的生字词语。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心理描写。

3.了解,赏析名家笔下精彩的心理描写片段。

4.引导学生对优美语句或含意深刻的语句或文章的内涵进行感悟。

进行有序、分享、尽责根基品格教育。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深入理解课文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心理描写。

4.了解,赏析名家笔下精彩的心理描写片段。

5.引导学生对优美语句或含意深刻的语句或文章的内涵进行感悟。

[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4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2课时,略读课文1课时,语文园地3-5课时,单元测试1-2课时。

[单元教学策略]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朗读理解法、质疑、讨论、探究、自学法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是让学生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志向,引发学生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二是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作家肖复兴的成长故事,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学习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同时感悟如何修改作文。

27乌塔一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儿童的成长经历,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培养学生阅读有自己的见解,并愿意与大家交流阅读感受。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提出的成长中存在的问题,提醒学生避免类似问题;二是学习用书信进行书面交际。

课题: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课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先写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接着写周恩来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然后写在修身课上,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了自己的心迹:

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最后写周恩来在少年时代就心系中华的振兴,立下远大志向。

课文各层次之间过渡自然,层层推进。

文中写了三件事,中间有两次过渡。

教学目标:

第1课时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进行超越、勇敢根基品格教育。

3.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联系实际,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

教学重点、难点:

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自读自悟

教学准备:

ppt课件

课内探究:

第一课时(精讲课)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有一位伟人,在他12岁的时候,曾经思考了这样的问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老师板书课题。

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学生自由读课后生字表里的字。

(二)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1.出示3组词语

▲帝国主义 列强 租界

▲闯进 惩处 吵嚷

▲踊跃回答 铿锵有力

2.读词、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

指名轮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在读文过程中,随机正音,指导读出语气,在读中理解“踊跃回答”、“铿锵有力”词语的意思。

(四)梳理课文内容。

1.理清课文层次,引导学生概括文中的3个小故事。

2.在这3个小故事中,哪件事让周恩来感受最深刻?

课文的哪几段写了这件事?

三、紧扣词语,精读感悟,体会“中华不振”,了解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一)自主学习,初步感悟。

画下感受深刻的地方,不明白的地方画个问号。

(二)交流反馈,自主质疑。

预设:

为什么洋人轧死了中国人还得意扬扬?

为什么中国巡警不惩处洋人,反而把中国妇女训斥一通?

为什么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却“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三)研读重点,深入感悟。

1.引导学生结合句子抓关键词、谈感受。

抓住“惩处”一词辐射重点段,理解“中华不振”。

(1)

(2)理解词语:

读词语,解词义,明方法。

(3)思考讨论:

惩处谁?

为什么要惩处洋人?

中国巡警为什么不惩处洋人?

出示:

“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

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

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

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引导学生抓住“衣衫褴褛”,想象、体会妇女的不幸和悲伤,并相机指导朗读。

▲由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读第七自然段,了解租界是个怎样的地方,抓住“闯进”一词,理解“租界”不允许中国人随便入内,补充“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2.出示视频资料,丰富对“中华不振”的理解。

3.感情朗读。

(1)引读:

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

她原指望_________,谁知__________,反而____________。

围观的中国人都________________。

但是,_____________只能_______________。

(2)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4.教师小结,强化感悟。

同学们,为什么洋人轧死了中国人还得意扬扬?

为什么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妇女训斥了一通?

为什么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却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华不振

四、比较中体会周恩来与其他同学读书目的的不同,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

(一)其他同学为什么而读书?

(二)比较周恩来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到:

为明理、为做官、为挣钱、为吃饭而读书,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则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体会周恩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三)有感情地朗读对话部分,并分角色合作读。

五、补充“阅读链接”,加深对周恩来的认识。

(一)自读阅读链接内容。

(二)指名读周恩来写下的著名诗篇: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三)师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内容,感受周恩来的救国抱负和博大胸怀。

(四)激情诵读诗歌,指名读、齐读。

六、回顾全文,畅谈感受。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谈谈学文后的感受。

1.人物:

引导学生从“不解地问”、“打破沙锅问到底”、“经常想”、“沉思”、“静静地坐在那里”等处体会周恩来还是个善思的人,并学习这种品质。

2.写法:

体会过渡句、过渡段的用法。

3.感悟:

交流自己为什么而读书。

七、学习第二部分,感受少年周恩来胸怀祖国。

1.出示提示,引导感悟: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的7、8自然段。

想一想,他是从哪儿看出了“中华不振”的呢?

画出相关的语句,做简单批注。

板书:

出示课件:

认真默读课文的7、8自然段:

周恩来是从哪儿看出中华不振呢?

用曲线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将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2.全班反馈,交流感受

(1)“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

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①立足重点词语,引导交流初步感受。

*这一带和别处分别指的是哪里?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中华不振”(2~3人发言,随机导读)

②播放视频,激发情感

出示课件:

租界地视频

教师话外音:

外国人在我们中国的土地上建公园,建大厦,租界地内每天是歌舞升平、纸醉金迷;看吧!

租界地里到处都是耀武扬威的外国人和巡警,他们的生活简直是奢华到了极点。

而同样是在我们中国的土地上,我们的中国同胞们却只能过着食不裹腹、风餐露宿、连狗都不如的生活。

③引导表达:

同学们看了这段视频,你们又有了怎样新的感受?

将你们的感受通过读表现出来吧。

评读:

①我听出来了,你把“耀武扬威”这个词读得很着重,你为什么要这么读啊?

②你为什么要将“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突出读呢?

③谁来评评他读得怎么样?

从他的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围绕自学提示,自然过渡:

周恩来还看到些什么?

让他认识到“中华不振”?

 (学生简单描述事件,教师适当引导:

而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突然发现有个中国妇女正在哭泣,而旁边站着一个大个子洋人,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

(2)“正当周恩来和同学们左顾右盼时——只能劝劝那个妇女。

①填空:

下面请同学根据原文内容来填空。

出示课件:

她原指望()。

谁知(),反而()。

()。

但是,(),()?

只能()。

②反馈填空结果:

齐读

③引导质疑、解疑:

同学们,面对这一切你们产生了怎样的疑问呢?

★为什么中国巡警局不惩处洋人,反过来把中国妇女训斥了一通?

★为什么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拳头但却不敢站出来打抱不平?

(结合第一课时资料来谈)你真会学习,能够运用上节课所学的资料来理解课文内容谈感受。

★为什么在外国租界地谁都不敢怎么样呢?

(因为伯父说过在外国租界地里惹出麻烦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真好!

你能联系上文来学习课文。

(提出疑问,随机引导其他同学解疑,教师从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等角度给予评价)

板书:

倍受欺凌

(3)引导想象:

同学们,虽然周恩来只是一个12岁的少年,但他也是一个中国人啊,你们能够试想一下当时看到中国人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倍受欺凌的景象,他会想些什么呢?

板书:

(4)引导表达:

将我们体会到的周恩来的感受通过读表现出来。

八、写话或说话训练。

(一)从租界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他在沉思些什么呢?

想一想,写下来或说一说。

(二)学生交流写话或说话内容。

(三)深化对课题的认识,齐读课题,再读课题。

引发思考。

板书设计:

∙模范抱负

∙喝彩伯父

∙灯红酒绿耀武扬威

∙得意洋洋风和日丽

吵嚷巡警

第二课时(写字积累课)

一、指导写字:

学习“惩”字,分析字形,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二、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三、抄写重点句子。

四、完成下列提升练习:

(一)根据解释写词语。

1、声音有力、响亮而有节奏。

()

2、凭借某种势力在众人面前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

3、十分得意的样子。

()

4、左看看,右看看,形容临事犹豫不决。

()

(二)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

这是中国的土地。

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

1、在外国租界里,谁也不敢怎样。

2、这部电影真叫人喜欢。

3、这儿的景色真美,使我流连忘返。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情感体验非常到位,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屈辱,体会到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并且体现在激情读书之中,学习效果很好。

课题: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教材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课文先写叶圣陶先生给“我”修改作文的事:

“我”看到了叶老对作文的修改,阅读了叶老的简短评语,对叶老的人品产生了初步印象,也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然后写“我”到叶老家里做客,两次具体描写了叶老家院子里满墙的爬山虎:

下午刚进院时见到的阳光照耀下的爬山虎和黄昏时落日余辉映照下的爬山虎,作者通过写爬山虎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心情。

最后写这件事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作者说:

“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与题目呼应,含蓄地写出了15岁那个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作者的脑海中,叶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一直激励着他前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2.感受叶老的认真、质朴,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3.学习结合上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进行谨慎、超越根基品格教育。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难点:

在阅读中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自读自悟

教学准备:

ppt课件

课内探究:

第一课时(精讲课)

一、联系旧课,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谈话:

(1)我们前面学过《爬山虎的脚》那篇课文,还记得那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

(叶圣陶)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你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

(肖复兴)怎么知道的?

(从叶圣陶的批语中知道的)想知道肖复兴是什么人吗?

放投影片,介绍肖复兴。

(2)看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我想知道这位作家笔下的爬山虎是否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叶圣陶笔下的爬山虎一样;这篇课文又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的一些什么情况……)

2.导入: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课文,看看课文到底写了些什么。

二、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己读课文

1.读后谈收获。

2.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讲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事。

板书:

修改文章,请我做客,给我印象。

三、默读课文,要求

1.划出生字新新。

2.在不明白的地方旁边做上标记。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自由拼读。

2.学生说出记忆生字的方法。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4.教师总结理解词语的几种常用方法。

5.集体朗读生字新词。

五、学习小组交流

读课文后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各学习小组汇报,教师概括共性的问题

课文主要是写叶老批改“我”的作文和“我”到叶老家做客的事,那为什么要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呢?

六、探究学习

1.看,这就是爬山虎(课件出示:

爬山虎的录像)。

看到这满墙的爬山虎,你有什么感受?

(生自由回答:

很绿、很美、富有生机和活力……)那作者眼中的爬山虎又是怎样的呢?

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划一划:

“我”在哪里见到了爬山虎?

课文哪些地方描写了爬山虎?

(学生自由读书、划记,师了解读书情况。

2.学生汇报交流:

(“我”在叶老家的院子里见到了爬山虎,课文有两处对爬山虎的描写。

哪两处呢?

分别请两名同学读一读。

出示课件:

(1)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使得夏日的燥热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2)我一眼又望见院里那一墙爬山虎,黄昏中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3.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两段话,比较一下:

它们分别是写什么时候的爬山虎?

指名说:

第一处是下午刚进院时见到阳光照耀下的爬山虎;第二处是黄昏时落日余晖映照下的爬山虎。

课件出示:

夏日、黄昏。

4.从作者对爬山虎的描写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呢?

首先,请两位同学读一读这两段话,其他同学注意比较其中写爬山虎的重点词语。

(1)你认为这里描写爬山虎的重点词语有哪些?

请同学们对照课本,在书上圈划出重点词句。

(学生自由读书。

汇报交流:

第一处描写中的重点词句有“绿葱葱”“温柔的小精灵”“跳跃”“闪烁”“迷离的光点”等,第二处的重点词句有“沉郁”“浓浓的湖水”“摇曳”“虎虎有生气”等;

(2)从作者对爬山虎的两段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从这两段描写中,我感受到了一种美、生机与活力、作者对叶老的敬佩……)

5.能有感情地读好这两段话,读出一种美感,读得富有生机和活力吗?

首先请同学们自由练读(生读);谁来试试?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

6.这确实是一种美的景色,一幅幅美的画面,也可以说,作者在这儿营造着一种美的意境。

这美的意境是不是单单由自然景色的美、爬山虎那绿绿的美(师指课题)构成的呢?

(生齐答:

不是)师追问:

更重要的是因为有什么?

(叶老人格的美)对!

这美的境界是美的景色与美的人格的完美融合!

那么,叶老美的人格体现在哪些地方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具体事例,划记出直接写叶老人格之美的重点句子:

(1)学生自己读书,划记。

(2)你是怎样感受到叶老人格之美的呢?

把自己刚才读书所得和本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展开讨论。

(3)汇报:

①师:

体现叶老美的人格的具体事例有哪些呢?

体现叶老美的人格的具体事例有叶老为我批改作文和邀请我到他家做客并与我亲切交谈两件事。

②师:

同学们找到了哪些直接写叶老人格美的重点句子呢?

请有感情地读出其中的一句,再重点谈谈你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交流出示课件:

A.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春风拂面”是怎样的感觉?

你从这句话里知道了什么?

(板书:

批改——认真、平和)

B.我们的交谈那样随便、和蔼,作家头顶上神秘的光环消失了,我的拘束感也消失了。

越是大作家越平易近人,原来他就如一位平常的老爷爷一样让人感到亲切。

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读好这段话吗?

先自由练读,再指名读,品评后齐读。

C.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

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容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什么时候到来,悄悄将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

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答,师相机板书:

交谈——亲切、质朴)“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容的期待”作者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呢?

——我们的交谈;

7.美的景色与美的人格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了。

这时,在作者眼里,在作者心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不是蕴含了更深的含义呢?

让我们来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话。

(生齐读。

(1)问:

小作者对于作家极其作品的理解是怎样的?

(指名说)作家是怎样做的,作家的作品是怎么写的,你知道吗?

学生谈理解。

齐读这一句。

(2)谁来读读最后一句?

(指名读,指导读——突出“绿”。

“绿”说明了什么?

(爬山虎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吗?

请同学们自由谈谈自己的理解。

(叶老的谆谆教诲使我懂得了许多,特别是对作文和做人方面有了具体的认识和标准,那就是像叶老那样一丝不苟地写作、真诚宽厚地待人。

叶老的风范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叶老的教导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8.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第11自然段,再次体会作者的感受!

七、小结延伸

学到这儿,我想同学们一定都已明白课文就是要借这绿绿的、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爬山虎来赞美叶老(师指板书,生齐读)“认真、平和,亲切、质朴”的作品和人品!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给肖复兴带来了无穷的动力,在他日后的成长中,他始终牢记叶老先生的鼓励,不断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板书设计:

作品    修改作文────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一丝不苟

     那绿绿的爬山虎

             人品

                邀请作客────作家就是这样做的平易近人

 

 

第二课时(写字积累课)

一、写字指导:

曳荐燥三个难字

二、抄写重点词句

(1)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使得夏日的燥热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2)我一眼又望见院里那一墙爬山虎,黄昏中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三、提升练习:

1、用组词区分它们

洽()存()历()

恰()荐()厉()

糊()篇()蜂()

蝴()翩()峰()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仔细——() 增添——() 确切——() 清楚——() 

摇曳——() 居然——()

3.选词填空

温柔 温和

(1)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的小精灵在上面跳跃。

(2)老师()地对我说:

“只要认真写,认真改,就能写好作文。

继续 连续

(1)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上()工作了几十个小时。

(2)老师坐在椅子上休息了片刻,又()上课。

4.修改病句

(1)我们全校师生和班主任都参加了义务劳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老师的帮助,终于有了进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课文内容填空

(1)刚进里院,一墙的爬山虎扑入眼帘。

夏日的_________仿佛,阳光_______,像_________,闪烁着。

(2)落日的余映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__________,如同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学习本课,同学们体会到叶圣陶先生对人对文的优秀品格,并做到了升华,体会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比喻含义,明白它所代表的旺盛生命力和高尚品格。

在《我的成长故事》后续习作练习中,学生们也能有意识地增强了修改词、句的做法,当然,抄写仍然存在突出的问题:

不够认真。

课题:

27乌塔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少年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

先写“我”在罗马的一个旅馆里结识了德国小姑娘乌塔,写她“睡得正香”以及起身后收拾好行装、外出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谈的是乌塔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细、准备之久,以及她要在亲身经历中认识世界的想法;最后写乌塔与“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课文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写作方法来突出乌塔鲜明的性格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生字、新词,了解词语的意思。

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德育目标:

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

进行毅力、自省根基品格教育。

4.创新目标:

引导学生自学,自己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自读自悟

教学准备:

ppt课件

课内探究:

第一课时(精讲课)

一、导引目标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乌塔》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大概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文。

(激发兴趣)

2.学生回顾内容,提出疑难,展示自学;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