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中考古诗专题复习策略及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71321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中考古诗专题复习策略及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陕西中考古诗专题复习策略及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陕西中考古诗专题复习策略及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陕西中考古诗专题复习策略及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陕西中考古诗专题复习策略及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中考古诗专题复习策略及教学设计.docx

《陕西中考古诗专题复习策略及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中考古诗专题复习策略及教学设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中考古诗专题复习策略及教学设计.docx

陕西中考古诗专题复习策略及教学设计

2018年陕西中考古诗专题复习策略及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中考说明】

古诗文阅读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①准确划分诗文语句的朗读节奏。

②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③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及用法。

④了解常见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及用法。

⑤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文中重要的句子。

⑥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

⑦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⑧分析概括诗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⑨欣赏诗文典型的形象特点和鲜明的语言特征以及表达技巧。

【规律总结】:

纵观近年的陕西诗歌鉴赏试题,我们不难发现,中考诗歌鉴赏试题有如下一些特点:

一、题材选取控制在浅湿易懂的范围之内,体制小,阅读理解容易。

五年中有三年选取了绝句,两年选取了律诗。

2016年出现特殊情况,采用了课内古诗,其余年份都是课外古诗。

估计今年会选取课外七言绝句。

二、命题只有两个,并且考查点具体明确,答案不容易偏。

五年来主要涉及炼字(词语理解)、修辞、诗句内容理解、诗句所抒发的诗人感情等。

偶尔有探究类试题,也都在命题作了引导比较,借用课本上学过的旧知识引导探究,难度明显降低。

 

【基本策略】

依据课标要求及中考规律分析,结合九年级语文复习课操作的基本策略拟定了以下古诗阅读复习的基本策略。

 

【教法策略】:

一、研究《中考说明》熟悉阅读“路子”

中考试题不论如何变化,都不会脱离《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不会脱离初中学生的实际,认真贯彻“大纲”和“课程标准”,认真训练,认真备考,以不变应万变是行之有效的“捷径”。

《考试说明》是中考命题的直接依据,为了提高复习的效率,老师自己应该先认真解读《考试说明》,明确考试方向,洞察考试热点,同时学生也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学习《考试说明》中所列考项,明确目标,逐项对照,务求落实,使复习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二、紧抓课本教材用好课文“例子”

课本,既是教学之本,也是复习之据。

它是联系教、学、考的一条纽带,是训练并形成各种能力的重要凭借。

不少语文教师在毕业复习时完全抛开课本,让学生做一本本的练习,完成一张张的试卷,忽视语文知能体系的系统复习,这无疑是舍本求未。

脱离大纲、架空课本的复习,如同空中楼阁,是绝对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

我们应以《大纲》为依据,紧抓课本教材,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这样能使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扎实有序精练总结答题“法子”

精讲、精练是提高复习实效的重要策略。

重视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效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方法探索过程。

教师既要精讲,又要精练。

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但每次考试,同学们还是会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准”的状况,从而导致丢分,究其原因主要是同学们没有审清题或是答题不规范。

所以扎实有序精练,掌握答题方法至关重要。

 

【学法策略】:

复习课绝不是简单的“告诉,更是有深度的研究课,是对讲授新课的再深化。

在课堂中师生共同合作总结提炼方法、学生能发表独到见解,教师要学会放手,学会掌控和调节,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

复习方法:

主要采取“合作探讨”和“展示评议”两种方法。

先在学生小组之间开展“合作探讨”活动,然后由小组推荐代表展示合作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议。

此阶段,教师是导演,是参谋,是顾问,除维持好课堂秩序,调节好课堂气氛,还要做出客观的评价:

对学生不正确的问法、测法要给以纠正;对没有掌握好的问题,要引导讨论,明辨是非;对提问巧妙、见解独到、回答正确、表现突出的学生要给以热情表扬。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本节复习要点,交流、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并针对学生暴露出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地进行精讲精训练,掌握正确规范严密的答题方法。

这种复习方法因为是师生共同活动,打破了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遵循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既是演员,又是观众,同时还是“老师”,是评议员,学生间人人平等,个个参与,人人都是主角,人人又都是配角。

此外,整个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始终以鼓励为主,鼓励学生树立信心,鼓励学生积极“攻阵”,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疑难问题。

 

【常见考点及课时安排】

考点1、理解古诗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考点2、赏析古诗语言

课时安排:

总2课时

【课时讲解一】

考点1、理解古诗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题型1诗的xx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请加以描述。

题型2结合全诗,分析xxxx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题型3说说你对诗歌xx句的理解。

题型4诗歌xx句描写了xxxx,有什么作用?

考情搜索:

2016年22题2分、2014年22题2分、2013年21题2分2012年21题2分

【课时讲解二】

考点2、赏析古诗语言

题型1请品析第xx句中xx一词的表达效果。

题型2诗中的“xx”反映xx?

考情搜索:

2014年21题2分、2012年22题2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考对记叙文古诗阅读的要求、命题方向及常见考点。

2、掌握古诗的基础知识和答题方法。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已有古诗知识的基础上,自主梳理知识,小组合作设计知识树。

结合近年来的古诗常见考点,针对性强化训练,交流解题思路,师生合作总结提炼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通过答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增强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项目

内容

措施

重点

了解中考对古诗阅读的要求及命题方向。

引导学生研读《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上的相关要求,了解近年来的命题规律和考查方式。

难点

掌握古诗的基础知识和答题方法。

提出疑问,小组讨论,总结方法,并以知识树的形式归纳整理。

教学

方法

问题教学法、点拨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资源及准备

1、《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2、近年中考真题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理解古诗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导语: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温习一下学过的古诗,看看能不能有一点新知。

你能回想起我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吗?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以学过的古诗为例,来分析一下如何理解古诗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出示目标:

理解古诗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回顾九年级下册刚学过的一首律诗:

九下:

【游山西村】

(陆游·南宋)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明确目标

回顾旧知

导入新课。

 

目的明确

二、回顾引领,探究方法

1、回顾《游山西村》理解古诗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要求:

学生对全诗内容和情感进行分析。

 

2、明确考点:

考点1、理解古诗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题型1诗的xx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请加以描述。

题型2结合全诗,分析xxxx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题型3说说你对诗歌xx句的理解。

题型4诗歌xx句描写了xxxx,有什么作用?

 

 

学生齐背诵并思考交流

 

师生共同探讨并归纳

考点1、理解古诗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题型归类:

题型1诗的xx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请加以描述。

题型2结合全诗,分析xxxx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题型3说说你对诗歌xx句的理解。

题型4诗歌xx句描写了xxxx,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

一、体会古情感

答题技巧

1.结合背景,把握诗词的情感。

这里的背景,一指诗词反映的广阔社会现实,二指诗人的人生经历。

2.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感情。

诗眼是解读诗词主旨的一把钥匙,阅读诗词,如果能抓住诗眼,就容易体会诗人的情感。

3.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

诗人总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自然山川、风花雪月等意象中。

答题模式

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表达)什么感情。

二、赏析古诗表现手法

答题技法

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词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表达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点明这种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方法)是如何运用的,有什么作用,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一句话,从景、情、理等方面的为人称道之处,对诗歌的句子进行品评。

答题模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表现(突出)了……思想感情,起到了……作用。

习题链接:

题型1诗的xx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请加以描述。

例如:

七年级上册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唐)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问题示例: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请加以描述。

答案示例:

这首诗通过“小雨”“草色”描绘了皇都长安细雨蒙蒙、春意盎然的早春美景,抒发了作者对长安早春的喜爱之情。

题型2结合全诗,分析xxxx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例如:

七年级上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问题示例:

结合全诗,分析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示例:

这首诗后两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对王昌龄的思念之情,表现了他们友谊之深。

题型3说说你对诗歌xx句的理解。

例如:

八年级上册

【春望】(杜甫·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问题示例:

说说你对诗歌尾联的理解。

答案示例:

尾联形象写出了诗人的苍老之态、苍老之快,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思家、悲己之情。

题型4诗歌xx句描写了xxxx,有什么作用?

例如:

八年级上册

【泊秦淮】(杜牧·唐)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问题示例:

诗歌第一句描写了月夜秦淮河的景色,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

这首诗第一句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秦淮河烟雾凄迷、月色朦胧的环境,给人一种凄凉之感,渲染了哀伤气氛,起到了确定全诗感情基调的作用。

 

以课本为抓手,归纳学法,落实重点。

三、知识梳理,构建体系

1、整合知识树

知识梳理——常考题型——答题方法——链接中考(真题)

2、师生共同归纳整理,形成理解古诗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版块的知识体系。

以小组为单位,将本节课所复习的知识和方法,整理成知识树的形式。

整合已有知识技能,形成知识树,突破难点。

四、拓展延伸,提升能力

[链接中考]

出示:

2014年中考古诗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1~22题。

(4分)

山行

〔清〕姚范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注】蘼芜(míwú):

香草名。

    

22.结合全诗,分析“一路斜阳听鹧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分)

 

 

1、完成课堂检测题。

2、学生做完后交流作题方法。

 

【试题点评】

这是一首绝句。

诗人春天在山中行走,触景生情,抒发感情的,好读易懂。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不同于一般诗特点的是,这首诗抒情方式不是直接抒情,而是借叙述抒发感情的。

22题理解诗句的情感。

【答案】

诗人沐浴着春风,轻快地行走在山间,踏着夕阳,听着鸟鸣,看着周围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田园风光,心中充满了对自然的喜爱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通过真题讲练,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做题方法和技巧,形成能力。

布置作业及练习

完成2012年中考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

(4分)

过山农家

[唐]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2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请加以描述。

(2分)

 

考点呈现:

此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赏析古诗语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背诵古诗导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钱塘湖春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出示目标:

赏析古诗语言

三个学生在黑板上各默写一首课内古诗

 

明确学习目标

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目标清晰

二、回顾引领,探究方法

1.出示课本中的例子

八年级上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唐)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两句,“辅”和“望”字用得极精辟。

试分析这两个字。

八年级上册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分析“初评”和“渐”两字的好处。

八年级下册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对“闻笛赋”怎么理解?

 

2.明确考点:

考点2赏析古诗语言

题型1请品析第xx句中xx一词的表达效果。

题型2诗中的“xx”反映xx?

 

 

思考交流

 

师生共同探讨并归纳:

考点2赏析古诗语言

题型归类:

题型1请品析第xx句中xx一词的表达效果。

题型2诗中的“xx”反映xx?

解题思路:

赏析古语言包括两个方面:

一.赏析字词

1.赏析动作性词语,要分析其传神之处,以寻求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答题时注意采用“生动”“形象”“简练”“富有表现力”等词语。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两句,“辅”和“望”字用得极精辟,“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雄伟。

“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2.赏析描写性词语,要分析其对描绘意境的作用,答题时注意采用“准确”“生动”“传神”“清新质朴”“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朴实”“隽永”等词语。

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并加以赏析。

——“初平”生动地描绘出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渐”准确地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

3.赏析典故,要挖掘所用典故的本义,探寻作者的用意(即内蕴),答题时注意采用“委婉”“含蓄”“蕴藉”等词语。

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对“闻笛赋”怎么理解?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这里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已逝老友的怀念之情。

4.还有一些类型的词值得注意:

(1)叠词。

一是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修辞美;二是起强调作用,可以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思想感情的表达更加绵密曲折。

(2)拟声词。

一是给读者以听觉上的感受,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二是能引发视觉、触觉的感受,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临其境。

(3)表颜色的词。

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答题模式:

X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赏析名句

1.名句的语言准确、凝练、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

一般要求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以下特点:

(1)巧用修辞,意味隽永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运用比喻,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结合起来。

(2)蕴含哲理,发人深思“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自然规律。

(3)情景交融,情思绵绵“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出了友人已离去,只有串串脚印向远处延伸。

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无限惆怅的心情。

(4)情感积极,斗志昂扬“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诗人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高昂斗志。

(5)用词精炼,形神兼备“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争”和“啄”,写出了一幅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生动地表现了初春的勃勃生机。

2.分析名句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3.赏析名句,还可以从名句的类型(写景、抒情、说理)分析。

(1)写景类:

如果是写景,则从运用了哪些写景方法,描绘了怎样的优美景致等角度进行赏析。

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

(2)抒情类:

如果是抒情,则从抒情方式、情感的色彩与倾向等角度赏析。

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3)说理类:

如果是言理,则从理趣的融合性、哲理的启发性等角度赏析。

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答题技法

对于名句赏析类题型,首先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从两方面来鉴赏评价:

一方面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设问、反问等)、用词的生动形象、表达技巧(托物寓意、对比)等,另一方面从内容上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

答题模式

析诗义+找特点+绘画面+表感情

习题链接:

题型1请品析第xx句中xx一词的表达效果。

例如:

九年级上册

【凉州词】(王之涣·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问题示例:

请品析第三句中“怨”一词的表达效果。

答案示例:

“怨”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怨恨,它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地写出了凉州荒凉的景象,表达了戍边将士思乡之情和戍边的艰辛。

题型2诗中的“xx”反映xx?

例如:

八年级上册

【登飞来峰】(王安石·宋)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问题示例:

诗中的“不畏”反映诗人的情感?

答案示例:

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

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以课本为抓手,从“炼字”开始

 

从“炼字”上升到“炼句”

 

交流答题技巧,互通有无。

三、知识梳理,构建体系

1、整合知识树

理清思路——内容概括——答题方法——链接中考(真题)

2、师生共同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以小组为单位,将本节课所复习的知识和方法,整理成知识树的形式。

整合已有知识技能,形成知识树,突破难点。

四、拓展延伸,提升能力

1、完成2014年中考古诗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1~22题。

(4分)

山行

〔清〕姚范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注】蘼芜(míwú):

香草名。

21.请品析第二句中“窈窕”一词的表达效果。

 

1、完成课堂检测题。

2、学生做完后交流作题方法。

【试题点评】

这是一首绝句。

诗人春天在山中行走,触景生情,抒发感情的,好读易懂。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不同于一般诗特点的是,这首诗抒情方式不是直接抒情,而是借叙述抒发感情的。

21题理解词语的表达效果,即理解词语移用这种修辞手法的意义和作用。

【答案】

“窈窕”一般是形容人形体美好的,在这里形容春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轻柔的春风带给人们美好的感觉。

 

通过真题讲练,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做题方法和技巧,形成能力。

布置作业及练习

[链接中考]

完成2012年中考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

(4分)

过山农家

[唐]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22.后两句诗中的“莫嗔”“却喜”,反映出山农怎样的心情?

(2分)

考点呈现:

此题考查赏析古诗语言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