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管理手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70341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垃圾分类管理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垃圾分类管理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垃圾分类管理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垃圾分类管理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垃圾分类管理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垃圾分类管理手册.docx

《垃圾分类管理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垃圾分类管理手册.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垃圾分类管理手册.docx

垃圾分类管理手册

北京市

垃圾分类管理指导手册

(征求意见稿)

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八月

前言

生活垃圾管理是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保障城市安全运行、实现首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关系民生的基础性公益事业。

生活垃圾管理工作以建设生态、循环、可持续的垃圾处理系统为宗旨,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

生活垃圾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垃圾减量。

垃圾分类是实现垃圾减量的重要手段。

垃圾分类作为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是各级从事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者的艰巨任务。

按照国务院、市委市政府的相关文件要求,我市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相继在居住小区实施垃圾分类达标试点工作,在朝阳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工作,均取得了成果,积累了经验。

《北京市垃圾分类管理指导手册》根据试点所取得的经验成果和各区县在组织推动工作中创造的好做法,将垃圾分类管理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以垃圾分类管理流程为主线,将过程中涉及的重点、关键环节归纳为物流管理、运行管理、组织管理、监督管理、经济管理等进行系统说明,旨在帮助区县相关部门和管理人员了解垃圾分类推动流程,分步骤做好推动建设以及日常运行管理的主要工作。

由于时间紧迫,加之水平有限,本《指导手册》难免会有不妥之处,希望垃圾分类工作管理人员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及建议,以供修改完善。

北京市1

垃圾分类管理指导手册1

第一章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流程7

一、垃圾分类推动建设管理8

(一)准备阶段8

1、工作启动8

2、摸底调查,建立台账8

3、制定区(县)垃圾分类工作方案8

4、整合资源,做好各环节体系的有效衔接8

(二)实施阶段9

1、全面部署9

2、设备设施配置到位9

3、系统培训和指导9

4、全方位宣传引导9

5、建立指导员队伍10

6、系统试运行10

(三)达标验收阶段10

二、垃圾分类日常运行管理10

1、制定垃圾分类日常运行管理标准及操作规范11

2、做好人员、设备、经费等运行保障11

3、检查考核评价11

4、建立激励机制11

第二章管理体系11

一、物流管理12

(一)城镇地区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及容器设置12

(二)城镇地区生活垃圾按类别规划收运处理路线13

二、运行管理14

(一)分类投放环节运行关键点15

1、加强宣传15

2、建立“绿袖标”指导员队伍16

(二)分类收集环节运行关键点17

1、收集模式17

2、分类收集车辆配置和管理18

3、分类收集作业规范18

(三)分类运输19

1、分类运输模式(图示)19

2、分类运输车辆配置和管理19

(四)分类处理20

三、组织管理20

(一)组织设置20

1、市、区两级政府分别成立垃圾管理工作协调小组20

2、市级各部门工作职责21

3、区(县)各部门工作职责21

(二)系统管理措施23

1、市级管理23

2、区级管理23

四、监督管理26

(一)市政府对区县垃圾分类工作的监管26

1、对区县进行宏观数据监管26

2、对区县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日常检查26

(二)市政府对市属职能部门履职情况的监管27

(三)市环卫行业主管部门对专业作业企业的监管27

1、实施资质认证制度27

2、实施作业监管机制27

(四)区县内部对垃圾管理全过程监管约束28

1、区县建立自查机制28

2、其他监督机制29

(1)建立垃圾排放登记制度29

(2)环环相扣监督机制29

(3)公共监督机制29

(五)监督执法29

五、经济管理30

(一)垃圾分类建设费用30

1、费用来源30

2、资金需求30

(二)垃圾分类日常运行费用31

1、费用来源31

2、资金需求31

(三)经济引导31

1、市级垃圾管理调控核算结算平台31

2、对区县实行“减量减费,超量加价”31

3、对垃圾产生者实行“减量减费,分类垃圾低收费或不收费,混合垃圾高收费”32

4、区县制定经济鼓励政策32

 

第一章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流程

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环节长,其间各种因素关系复杂,为使各项工作环环相扣、紧密衔接,有必要设计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流程依据垃圾分类管理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

第一,垃圾分类推动建设管理。

配备分类相应的设备设施,做好垃圾分类各环节体系的有效衔接,并组织完善有效的管理措施,市民和作业人员熟悉分类要求和作业规范,有效地组织实施。

第二,垃圾分类日常运行管理。

在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工作成果,不断完善作业体系和管理体系,使垃圾分类工作常态化。

垃圾分类工作开展的原则:

系统考虑,注重细节;末端先行,区域推广;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组织有序,权责分明;制度完善,执行有力;措施全面,保障到位。

(工作流程的图示)

一、垃圾分类推动建设管理

(一)准备阶段

1、工作启动

区(县)政府明确垃圾分类工作方向和思路,对工作动员部署,组成工作机构,制定工作方案。

2、摸底调查,建立台账

区(县)市政市容委、社会办、农委等相关部门联合组织各街道办事处、地区办事处、乡镇对辖区内居住小区、各类社会单位的生活垃圾产生、收集、运输、处理情况及管理现状全面调查摸底,并建立管理工作台帐。

细致的摸底调查是依托全区(县)垃圾终端处理设施设备,确定辖区垃圾分类工作目标、设计系统物流体系的基础。

3、制定区(县)垃圾分类工作方案

在区(县)垃圾分类领导小组指导下,区(县)市政市容委牵头,各成员单位各负其责,积极配合,制定本辖区垃圾分类工作方案,由区(县)政府研究通过后出台。

工作方案应对本区(县)垃圾分类的工作目标、物流体系、组织管理体系、保障措施进行系统设计。

确定全区(县)垃圾分类完成的时限、范围和应达到的效果,明确各部门各街道(乡镇)的工作职责,对一些关键环节进行系统分析设计。

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体系建设、宣传、培训、技术支撑、资金保障、监督考核、运行管理等具体实施方案。

制定工作方案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突出务实性、计划性、可操作性,制定相关实施方案时可参照本手册管理体系各章节。

4、整合资源,做好各环节体系的有效衔接

根据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对计划分类区域内所需的户用桶、公共区域收集容器、分类收集车辆分类运输车等车辆设备所需数量测算,安排采购配套。

对中端运输、末端处理设施进行建设或协调衔接,对密闭式清洁站、末端处理设施进行相应建设改造或功能调配整合,达到分类收运和分类处理效果。

(二)实施阶段

1、全面部署

区(县)召开垃圾分类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工作,通报工作目标、部署工作任务和时间进度,提出工作要求,全面启动工作。

2、设备设施配置到位

在分类区域根据既定的物流体系,由相关责任部门或单位首先将分类收集容器、收集车、分类运输车、厨余处理设备(若有)等必备的垃圾分类设备设施配置到位,这些是分类运行的基础条件。

(案例)

(1)对环卫、街道保洁队、物业费在3元以下的物业单位的由区政府配置收运车辆,街道负责分配收运车辆,其它单位自行参照标准进行配置。

(朝阳)

(2)部分区县不直接采购,而将经费按方案要求划拨到各街乡的形式,如海淀区。

(海淀)

3、系统培训和指导

分层次对各相关职能部门、作业人员和市民进行系统培训,明确工作内容与工作标准。

(1)培训环卫、街道、社区和物业垃圾分类管理人员;

(2)培训系统各环节作业人员;

(3)对垃圾分类指导员进行上岗培训;

(4)对居民代表进行分类方法实操培训;

(5)区县垃圾分类主管部门确定专人负责联络指导街道垃圾分类工作。

4、全方位宣传引导

(1)由区(县)宣传部、文明办组织开展社会宣传,重点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大众媒体开展广泛宣传。

(2)由街道牵头,居(家)委会、物业等具体组织开展社区宣传,主要利用社区宣传栏、橱窗张贴宣传画、主题海报及悬挂横幅,在垃圾桶站、楼道设立提示牌,向居民发放倡议书、垃圾分类指导手册;开展讲座、培训、居民互动等专题活动;发挥居委会、家委会等居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发动社区党员和楼门长开展志愿宣传活动,宣传活动应具有本地区特色,要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易于接受。

5、建立指导员队伍

街道负责建立指导员队伍,入户对居民进行点对点宣传,在垃圾投放高峰时段对居民投放垃圾监督指导,对分类效果较差的进行二次分拣。

(案例)

(1、房山)(2、朝阳“五员”)按照以上几项职责可以分为入户宣传员、监督指导员、二次分拣员、巡视员。

6、系统试运行

在整体各环节设备设施配备到位,作业和管理措施到位,市民心理准备到位后,立即组织系统试运行,达到各环节有效衔接。

(三)达标验收阶段

根据我市相关文件规定,试运行一定阶段后,由市环境卫生主管部门组织进行垃圾分类达标验收工作,包括委托第三方社会机构对所有分类单位进行现场检查、评分和专业人员对区(县)垃圾分类整体推动工作的考核验收。

根据验收评分结果确定分类单位是否达标,给予表彰奖励。

二、垃圾分类日常运行管理

垃圾分类各环节有效衔接并持续稳定运行,同时逐步提升分类效果是垃圾分类日常运行管理的目标。

以下几项工作在工作中应重点关注。

1、制定垃圾分类日常运行管理标准及操作规范

标准和操作是分类系统持续性运行的重要保障。

通过对各个环节制定垃圾分类日常运行标准及操作规范,对各个环节的作业过程和作业效果进行规范来逐步提高垃圾分类工作的质量。

2、做好人员、设备、经费等运行保障

保障垃圾分类工作“有人管,有人干”,各层面具有垃圾分类管理人员,各环节具有垃圾分类作业人员,要求数量充足,按规范运行。

保障垃圾分类设备符合标准,各环节设备设施确保完好,能够及时科学优化调整相关设备数量和功能,保证作业质量。

保障垃圾分类运行经费,垃圾分类管理不同于原有管理模式,做好相应运行费用测算,区(县)财政部门要保障运行经费落实。

3、检查考核评价

明确各部门、各单位、各环节的责任,建立检查考核评价机制,制定完善考评办法。

建立责任考核体系,促进日常运行管理责任落实。

成立相应的检查工作组,采取“日检查、月考核、季评价”的形式,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检查考评。

考核结果作为各部门、各街道年底绩效奖励、排名、通报的依据。

4、建立激励机制

通过资源整合,将垃圾分类工作与各层面的评优工作相结合,或对表现突出的居民及作业人员给予物质、经济等方向的奖励,引导垃圾分类有效开展。

第二章管理体系

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涉及内容较多,其关系错综复杂,为使管理工作思路清晰,在本手册进行了梳理,分为物流管理、运行管理、组织管理、监督管理、经济管理等五个部分。

一、物流管理

物流,最基本的含义即物质的流转。

垃圾分类物流管理指对垃圾从产生源头投放到最终分类处理的各流转环节的技术管理活动。

在制定本区(县)垃圾分类技术路线时可参照本章内容。

(一)城镇地区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及容器设置

(1)居住区

居民家中配备户用绿色厨余垃圾桶及灰色其它垃圾桶,可回收物收集容器自行设置。

公共区收集站点需配置120L或240L符合国家标准的蓝色可回收物桶、绿色厨余垃圾桶及灰色其它垃圾桶,具体配置方案可根据实际需求酌情调整,确保布局合理、配置充足、方便适用。

设置垃圾桶站标示牌,包括负责人姓名、电话、垃圾清运单位、垃圾处理单位等内容。

(大兴桶站牌,东城南片、北片的公示牌)(图示)

在开展分类的小区绘制清晰完整的公用垃圾桶站点位图,并对桶站点进行编号。

公用桶站的实际布设位置应与点位图所示位置一致。

(朝阳区八里庄桶站编号)(图示)

(2)社会单位

社会单位容器设置区域分为餐饮区和其他区域,餐饮区包括社会单位就餐区域和餐饮单位制作间,其它区域包括办公区、对外大厅等。

餐饮区:

设置一到多组垃圾收集容器,包括餐厨垃圾桶、其它垃圾桶和可回收物垃圾桶(或其它形式可回收物收集点),容器为60L、120L或240L。

(待定)

其他区域:

其它社会单位设置一到多组垃圾收集容器,办公楼每楼层应配备可回收物垃圾桶和其它垃圾桶,容积为60L或120L;办公室内每间配备一组2个垃圾桶,分别是可回收物垃圾桶和其它垃圾桶,有条件的单位可配置可回收物储放间。

(西城南片办公区)(图示)

(二)城镇地区生活垃圾按类别规划收运处理路线

1、可回收物

通过建立健全覆盖全区的再生资源回收系统,使纸类等可回收物能够进入商务系统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实现可回收物的回收再利用。

或者直接投放到蓝色可回收物垃圾桶,由再生资源回收队伍收运或环卫运输队伍运至规定地点。

(图示)

2、厨余垃圾

用绿色厨余专用塑料袋源头分类投放到绿色垃圾桶中,采取“电瓶(动)车收集、容器置换”等方式运往密闭式清洁站绿色集装箱中,分类运输至生化处理场进行集中处理;也可采用后装式压缩车巡回收集,直接运输至生化处理场进行集中处理;或者投放小型厨余处理设施进行就地处理。

(图示)

3、其它垃圾

采用电瓶车桶车对接方式或三轮车收集方式运往密闭式清洁站灰色集装箱中,分类运输至生活垃圾焚烧厂或填埋场;也可采用后装式压缩车巡回收集,直接分类运输至生活垃圾焚烧厂或填埋场。

(图示)

4、餐厨垃圾

社会单位食堂和餐饮单位集中产生的餐厨垃圾要投入绿色垃圾桶中,采取“巡回收集、桶车对接直运”的方式,餐厨垃圾收集车定点上门收集,直接运输至餐厨垃圾处理设施集中处理;或者设置小型餐厨处理设备进行就地处理。

(图示)

5、大件垃圾

组织建设辖区内大件垃圾专业作业队伍,公布辖区内专业环卫队的联系电话,根据约定由专业环卫队伍定时、定点到居住小区、单位进行收运,经拆解或直接进入处理处置设施进行资源化处置。

(图示)

装修、绿植(庭院)等其它类垃圾按照相关管理规定执行。

 

二、运行管理

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环节的运作模式有效管理,才能确保垃圾分类工作持久、规范的运行。

(一)分类投放环节运行关键点

1、加强宣传

在分类源头投放环节,要加强对居民的宣传和引导,促进广大市民理解分类工作意义、支持分类工作开展,按照分类要求投放并逐渐养成垃圾分类的生活习惯

宣传内容要点:

(案例)

(宣传方式、宣传品所要宣传的内容及对象列举)

(1)宣传垃圾分类知识,主要包括垃圾分类的意义、方法;改变垃圾在人们心中的传统印象,垃圾不是废物而是资源;垃圾分类的重点是分出纯净的厨余垃圾;分出厨余垃圾的重要性。

(2)分类垃圾不混装不混运。

(3)分类垃圾要进行相应的处理,介绍终端处理方式。

(4)开展垃圾分类后,对居民生活环境有所改善。

宣传方式:

(1)在社会大环境中形成宣传氛围。

利用大众媒体重点宣传,结合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等节点开展大型宣传活动;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公交站牌等媒体进行广泛的社会宣传。

(2)以社区为宣传阵地开展活动。

充分利用环保志愿者和高校社团深入开展社区宣传活动。

向居民发放倡议书、垃圾分类指导手册;利用社区宣传栏、橱窗张贴宣传画、主题海报及悬挂横幅,在垃圾桶站、楼道设立提示牌等;开展讲座、培训、居民互动等专题活动;发挥居委会、家委会等居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发动社区党员、和谐促进员和楼门长开展志愿宣传活动;建立指导员队伍,入户对居民进行点对点宣传,在垃圾投放高峰时段对居民监督指导;开展其它具有本地区特色的宣传活动。

(3)以学校为宣传阵地开展活动。

开展“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编制发放适用于学生使用的垃圾分类环保教材;充分利用校内电视台、广播站、橱窗、展板等教育阵地,通过主题班会、队会,学校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等形式,普及垃圾分类基础知识,从而形成“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从点滴(细节)做起”的浓厚氛围。

(4)以社会单位为阵地开展宣传活动。

向各社会单位发放宣传手册,垃圾分类方法指南等;上门指导分类方法,督促工作进展,提供必要的支持,促进垃圾分类达标。

2、建立“绿袖标”指导员队伍

“绿袖标”指导员有四项基本职能:

(1)宣传。

对居民进行入户宣传;

(2)指导。

在垃圾投放高峰期于公共区域分类桶站对居民分类投放进行指导(3)监督。

对居民分类投放情况、收运人员分类收集情况进行监督(4)服务。

在分类效果不明显时进行二次分拣,确保居民分类投放准确。

指导员职能可以通过入户宣传员、桶站监督员、二次分拣员等共同实现。

(1)入户宣传员

老旧、无物业管理单位的小区由社区楼门组长、志愿者,高档小区和有物业管理的小区,由物业管理人员负责居民的宣传发动、入户指导工作。

(2)二次分拣员

二次分拣员负责对居民垃圾投放情况进行监督,提醒和指导居民将垃圾正确分类投放;对所分管桶站内未按要求分类到位或投放不正确的垃圾进行二次分拣,将分拣后的垃圾投放到相应垃圾桶内(厨余垃圾投入绿桶,其它垃圾投入灰桶,可回收物投入蓝桶)。

(案例:

各区县典型经验)

二次分拣员运作模式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

物业公司模式:

社区监管、物业运作。

有物业公司管理的居住小区,由物业公司负责根据二次分拣工作的要求,制定相关工作方案,包括成立组织管理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分拣人员的设置、工作责任、奖惩措施等内容,街道办事处对物业公司在做好分拣工作指导服务的同时,加强对物业公司管理的小区,二次分拣工作的监督检查。

保洁队伍模式:

街道社区监管、保洁队伍运作。

老旧小区、无物业管理的小区或有物业但确实有经济困难的小区,由街道负责委托或指定的保洁队伍,根据实际情况指导保洁队伍二次分拣员的设置,并对保洁队伍的人员进行全员培训。

街道保洁队伍作为责任主体,在做好居住小区保洁的同时,街道保洁人员承担起二次分拣员的工作,在街道指导下,按照分拣工作的要求,负责制定二次分拣实施方案,包括人员的配置、责任范围、工作任务及检查考核奖惩办法等,并报街道办事处批准备案。

回收企业模式:

街道搭台、社区监督、企业运作。

由街道办事处负责招聘商务系统指定或其它有资质的再生资源回收公司,进入居住小区负责二次分拣工作。

街道和回收企业按照分拣的要求,做好分拣有关工作的对接,街道或社区负责公司二次分拣人员的培训及检查监督,公司负责制定二次分拣实施方案,包括人员的配置、责任范围、工作任务及检查考核奖惩办法等,并报街道办事处审核备案。

其它模式:

为了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实现二次分拣的工作目标,有关责任主体根据居住区实际情况,也可以采取其它适宜的工作模式。

(二)分类收集环节运行关键点

1、收集模式

(1)上门收集(图示)

一些高档物业小区实行上门收集,即由物业公司保洁人员定时到各楼层收集业主投放的垃圾。

居民将分类好的垃圾装袋,放置在各楼层指定位置,要求保洁员严格执行分类收集要求,不混装混运。

(2)专业运输车巡回收集(图示)

专业运输车巡回收集公用桶站的垃圾,不通过密闭式清洁站而直接进入终端处理设施处理。

要巡回收集车定时定点作业。

(3)密闭式清洁站中转收集(图示)

由分类收集人员通过电瓶车、电动三轮车等收集工具将分类后的垃圾由分类桶站收集到密闭式清洁站,通过密闭式清洁站中转运至终端处理设施。

物业公司清运:

有物业公司管理的居住小区,由物业公司负责将垃圾清运至密闭式清洁站,街道负责对清运人员进行专业化、标准化作业培训,街道社区负责监督。

街道保洁清运:

老旧小区、无物业管理的小区,由街道负责委托或指定的保洁队伍负责将垃圾清运至密闭式清洁站,街道负责对清运人员进行专业化、标准化作业培训,街道社区负责监督。

环卫专业清运:

由环卫专业作业队伍直接到小区桶站进行专业收集,由街道社区进行监督。

2、分类收集车辆配置和管理

按要求规范配备电瓶、电动等分类收集车辆,运输工具应满足“垃圾不落地”的分类收运要求,实行分类收集,分类收集须编制收运路线图,科学规划收运作业路线,清运车辆按路线图进行收运作业。

分类收集车辆配置要经过测算和验证,至少要保证垃圾日产日清,不满不冒。

作业人员须进行安全操作培训后方可上岗,车辆上路时须遵守交通法规,确保安全。

3、分类收集作业规范

确保作业过程垃圾密闭、不落地、无遗撒。

执行“桶换桶”作业模式更换的空桶应干净、完好,摆放规范。

作业车辆应整洁、完好。

作业车辆每日收运次数应满足小区桶站的收运需求。

(三)分类运输

1、分类运输模式(图示)

(1)单体密闭式清洁站实现分类收运

对具备改造条件的密闭式清洁站进行改造,使其具备分类收运功能,即可以同时分别收集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从而实现分类收运。

(2)多个密闭式清洁站组合

在一定范围内,对多个不具备同时收集两种垃圾的单体密闭式清洁站进行组合使用,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分别运至不同的密闭式清洁站,从而实现分类收运。

此种组合要求密闭式清洁站覆盖服务范围不能过大。

(3)单体密闭式清洁站和后装式压缩车组合

通过密闭式清洁站收集厨余垃圾,后装式压缩车收集其它垃圾,或者密闭式清洁站收集其它垃圾,厨余收集车收集厨余垃圾从而实现分类收运。

此种组合需考虑密闭式清洁站的使用范围、后端处理设施的距离以及后装式压缩车直运的收集运输成本等因素。

(4)厨余收集车和后装式压缩车组合

通过使用厨余收集车收集厨余垃圾,后装式压缩车收集其它垃圾实现分类收运。

(5)密闭式清洁站或后装式压缩车直运与小型厨余垃圾处理设备组合

通过密闭式清洁站或者后装式压缩车收运其它垃圾,小型厨余处理设备就地处理厨余垃圾,从而实现分类收运。

(6)社会单位餐饮区的餐厨垃圾通过桶车对接的方式由餐厨收集车巡回收集,运至餐厨垃圾处理厂;或者设置小型餐厨处理设备直接就地处理。

其它区域各种垃圾参照居民区采取运往密闭式清洁站或者后装式压缩车巡回直运的方式收运。

2、分类运输车辆配置和管理

分类运输要求选取有资质的队伍,收运车辆要符合相关技术要求,并能和前后端顺畅衔接。

分类运输须编制运输路线和时间节点安排,科学规划,按既定安排作业。

(四)分类处理

最终分类的垃圾处理要进入经市政市容委认定正规处理设施。

分类垃圾要按规定的工艺处理。

 

三、组织管理

在垃圾分类涉及的管理部门、执行单位和参与人中较多,只有加强组织管理强化组织设置,明确各自职责,优化管理措施,才能保证组织协调运行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一)组织设置

1、市、区两级政府分别成立垃圾管理工作协调小组

市政府成立以主管市长为组长,相关委办局主管领导、主管区为成员的市级垃圾管理工作协调小组,负责综合协调、重大决策、资金保障。

实际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市政市容委。

区县政府成立以主管区县长为组长,区县相关委办局主管领导、街道办事处主管主任(乡、镇主管领导)为成员的区级垃圾管理工作协调小组,负责辖区内垃圾管理规划和目标的确立,综合协调、资金保障等。

区(县)级协调小组设办公室在区(县)市政市容委。

2、市级各部门工作职责

市市政市容委:

负责全市垃圾管理的综合协调,检查指导、督促考核,组织制定生活垃圾管理的有关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垃圾管理的规范和标准。

指导协调区县建立垃圾管理工作专门机构。

其它部门职责见附件:

《关于全面推进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工作方案》

3、区(县)各部门工作职责

区(县)政府:

负责组织辖区内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及设施建设;负责组织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落实垃圾处理设施的选址、占用基本农田调整计划、拆迁、失地人员安置、征地安置补偿、地上附着物补偿的核定、确保土地征用和设施建设顺利进行等工作;落实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资金;负责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治理。

(1)主责部门

区(县)市政市容委-综合推动部门:

负责制定垃圾分类工作的规划和计划,组织协调、统筹指导垃圾分类工作的综合推进,督促有关责任主体和街道、地区办事处(乡、镇)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落实,组织对垃圾分类指导员骨干的培训,组织密闭式清洁站的改造以及各项设施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