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转运处理计算公式从书上复制下来的.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69025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垃圾转运处理计算公式从书上复制下来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垃圾转运处理计算公式从书上复制下来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垃圾转运处理计算公式从书上复制下来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垃圾转运处理计算公式从书上复制下来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垃圾转运处理计算公式从书上复制下来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垃圾转运处理计算公式从书上复制下来的.docx

《垃圾转运处理计算公式从书上复制下来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垃圾转运处理计算公式从书上复制下来的.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垃圾转运处理计算公式从书上复制下来的.docx

垃圾转运处理计算公式从书上复制下来的

垃圾处理

 

1.垃圾转运

(1)垃圾容器数量的确定

容器设置数量对费用影响甚大,应事先进行规划和估算。

某地段需配置多少容器,主要应考虑的因素为服务范围内居民人数、垃圾人均产量、垃圾容重、容器大小和收集次数等。

我国规定容器设置数量按以下方法计算。

首先按下式求出容器服务范围内的垃圾日产生量:

W=RCA1A2

(1)

式中:

w—垃圾日产生量,t/d;R—服务范围内居住人口数,人;C—实测的垃圾单位产量,t/人・d;i—垃圾日产量不均匀系数,取1.1~1.15;A2—居住人口变动系数,取1.02~1.05。

然后按式

(2)和(3)折合垃圾日产生体积:

Vave=w/(A3Dave)

(2)

Vmax

Kvave

(3)

 

式中:

Vave—垃圾平均日产生体积,m'/d;A3—垃圾容重变动系数,取0.7~0.9;Dave—垃圾平均容重,t/m3;K—垃圾产生高峰时体积的变动

系数,取1.5~1.8;Vmax—垃圾高峰时日产生最大体积,m3/d)

最后以式(4)和(5)求出收集点所需设置的垃圾容器数量:

(4)

Nave=A4Vave/(EF)

max

=A4Vmax/(EF)

(5)

式中:

Nave—平时所需设置的垃圾容器数量,个;E—单个垃圾容器的容积,m3/个;F—垃圾容器填充系数,取0.75~0.9;A4—垃圾收集周期,

d/次,当每日收集1次时,A4=1,每日收集2次时,A4=0.5,每二日

收集1次时,A4=2,以此类推;Nmax—垃圾高峰时所需设置的垃圾容器数量。

当已知Nmax时即可确定服务地段应设置垃圾贮存容器的数量,然后再适当地配置在各服务地点。

容器最好集中于收集点,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一般不应超过70m。

在规划建造新住宅区时,未设垃圾通道的多层公寓一般每四幢应设置一个容器收集点,并建造垃圾容器间,以利于安置垃圾容器。

(2)清运操作方法

①移动容器操作方法:

是指将某集装点装满的垃圾连容器一起运往中转站或处理处置场,卸空后再将空容器送回原处(一般法)或下一个集装点收集成本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收集时间长短,因此对收集操作过程的不同单元时间进行分析,可以建立设计数据和关系式,求出某区域垃圾收集耗费的人力和物力,从而计算收集成本。

可以将收集操作过程分为四个基本用时,即集装时间、运输时间、卸车时间和非收集时间(其他用时)。

(1)集装时间对常规法,每次行程集装时间包括容器点之间行驶时间,满容器装车时间,及卸空容器放回原处时间三部分。

用公式表示为:

Phcs=tpc+tuc+tdbc(6)

式中Phcs每次行程集装时间(h/次);tpc满容器装车时间

(h/次);tuc空容器放回原处时间(h/次);tdbc容器间行驶

时间(h/次)。

如果容器行驶时间示知,可用下面运输时间公式(7)估

(2)运输时间:

指收集车从集装点行驶至终点所需时间,加上离开终点驶回原处或下一个集装点的时间,不包括停在终点的时间。

当装车和卸车时间相对恒定,则运输时间取决于运输距离和速度,从大量的不同收集车的运输数据分析,发现运输时间可以用下式近似表示:

h=a+bx(7)

式中h运输时间,h/次;a经验常数,h/次;b经

验常数,h/km;x往返运输距离,km/次。

3)卸车时间

专指垃圾收集车在终点(转运站或处理处置场)逗留时间,包括卸车及等待卸车时间。

每一行程卸车时间用符号S(h/次)表示。

4)非收集时间

非收集时间指在收集操作全过程中非生产性活动所花费的时间。

常用符号W(%)表示非收集时间占总时间百分数。

因此,一次收集清运操作行程所需时间(Thcs)可用公式表示:

Thcs—(Phcs+S+h)/(1-w)(8)

也可用下式表示:

Thcs=(Phcs-S+a+bx)/(1-w)(9)

当求出Thcs后,则每日每辆收集车的行程次数用下式求出:

Nd=H/Thcs(10)

式中:

Nd每天行程次数(次/d);H每天工作时数(h/d);

其余符号同前

每周所需收集的行程次数,即行程数可根据收集范围的垃圾清除量和容器

平均容量,用下式求出:

NW=VW/(C?

f)

11)

 

式中:

Nw每周收集次数,即行程数,次/周,若计算值带小数时,

需进值到整数值;Vw---每周清运垃圾产量,m3/w;C---容器平

均容量(m3/次);f容器平均充填系数。

由此,每周所需作业时间Dw(d/w)为:

Dw=tw?

Phcs

12)

式中tw为Nw取整到大的整数值。

应用上述公式,即可计算出移动容器收集操作条件下的工作时间和收集次数,并合理编制作业计划。

②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法:

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法是指用垃圾车到各容器集装点装载垃圾,容器倒空后固定在原地不动,车装满后运往转运站或处理处置场。

固定容器收集法的一次行程中,装车时间是关键因素。

因为装车有机械操作和人工操作之分,故计算方法也略有不同

机械装车:

每一收集行程时间用下式表示:

(13)

式中:

Tses固定容器收集法每一行程时间,h/次;Pscs---每次行

程集装时间,h/次。

其余符号同前。

此处,集装时间为:

Pscs=Ct(tuc)+(Np-1)(tdbc)(14)

式中:

Ct每次行程倒空的容器数,个/次;tuc卸空一个容

器的平均时间,h/个;Np每一行程经历的集装点数;tdbc每

一行程各集装点之间平均行驶时间。

如果集装点平均行驶时间未知,也可用公式(7)进行估算,但以集装点间距离代替往返运输距离x(km/次)。

每一行程能倒空的容器数直接与收集车容积与压缩比以及容器体积有关,其关系式:

(15)

式中:

V收集车容积,m3/次;r收集车压缩比;其余符号同

、八

前。

每周需要的行程次数可用下式求出:

(16)

式中:

Nw每周行程次数,次/w;其余符号同前。

由此每周需要的收集时间为:

(17)式中Dw每周收集时间,d/w;twNw值进到大整数值;其

余符号同前。

人工装车:

使用人工装车,每天进行的收集行程数为已知值或保持不变。

在这种情况下日工作时间为:

(18)

每一行程能够收集垃圾的集装点可以由下式估算:

式中:

n——收集工人数,人;tp——每个集装点需要的集装时间,

人・min/点;其余符号同前。

每次行程的集装点数确定后,即可用下式估算收集车的合适车型尺寸(载重量):

(20)

式中:

Vp每一集装点收集的垃圾平均量,m3/次;其余符号同前。

每周的行程数,即收集次数:

(21)

式中:

Tp集装点总数,点;F每周容器收集频率,次/w。

余符号同前。

③中转站工艺设计计算

假定某中转站要求:

①采用挤压设备;②高低货位方式装卸料;③机动车辆运输。

其工艺设计如下:

垃圾车在货位上的卸料台卸料,倾入低货位上的压缩机漏斗内,然后将垃圾压入半拖挂车内,满载后由牵引车拖运,另一辆半拖挂车装料。

根据该工艺与服务区的垃圾量,可计算应建造多少高低货位卸料台和配备相应的压缩机数量,需合理使用多少牵引车和半拖挂车。

(1)卸料台数量(A)

该垃圾中转站每天的工作量可按下式计算

E=MWyk1/365(23)

式中,E每天的工作量,t/d;M--服务区的居民人数,人;

Wy--垃圾产量,t/人・a;i垃圾产量变化系数(参考值1.15)。

一个卸料台工作量的计算公式为

F=t1/t2kt(24)

式中,F--卸料台一天接受清运车数,辆/d;t1--中转站一天的工作时间,min/d;t2---一辆清运车的卸料时间,min/辆;kt---清运车到达的时间误差系数。

则所需卸料台数量为

A=E/WF(25)

式中,W为清运车的载重量,t/辆。

(2)压缩设备数量(B):

B=A

(3)牵引车数量(C):

为一个卸料台工作的牵引车数量,按公式计算为

C1=t3/t4(26)

式中,C1--牵引车数量;t3--大载重量运输车往返的时间;t4--

半拖挂车的装料时间。

其中半拖挂车装料时间的计算公式为

t4=t2nk4(27)

式中,n为一辆半拖挂车装料的垃圾车数量。

因此,该中转站所需的牵引

车总数为

c=c1A(28)

(4)半拖挂车数量(D):

半拖挂车是轮流作业,一辆车满载后,另一辆装料,故半拖挂车的总数为

D=(c1+1)A(29)

般认为城市固体废物堆肥原料,最佳C/N在26~35:

1。

堆肥料适宜的C/P

比为75〜150。

一般认为pH值在7.5~8.5时,可获得最大堆肥速率。

厌氧发酵要求的碳氮比例并不十分严格,原料的碳氮比例为15-30:

1,即可正

常发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