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气象服新技术剖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68895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气象服新技术剖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公共气象服新技术剖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公共气象服新技术剖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公共气象服新技术剖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公共气象服新技术剖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气象服新技术剖析.docx

《公共气象服新技术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气象服新技术剖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气象服新技术剖析.docx

公共气象服新技术剖析

五、新技术

1.《贵州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中要求,各级气象部门根据气象灾害监测、预报、警报信息,对可能发生气象灾害的情况,立即进行相关工作部署,并报。

(B)

A.同级人民政府B.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气象部门

C.上一级人民政府D.上一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气象部门

2.《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要求2010年农村气象信息覆盖面达到以上。

(A)

A.90%B.60%C.75%D.85%

3.《贵州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中规定,对在突发气象灾害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据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

(C)

A.罚款B.拘留C.追究刑事责任D.开除公职

4.气象部门发生突发气象灾害时,应该在发现后的第一时间报送,。

(A)

A.2小时内完成首次报告,6小时内完成书面报告

B.3小时内完成首次报告,6小时内完成书面报告

C.4小时内完成首次报告,6小时内完成书面报告

D.6小时内完成首次报告,12小时内完成书面报告

5.气象灾害现场应急处置由灾害发生地统一组织,各部门依职责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B)

A.气象灾害预警指挥部B.人民政府或相应应急指挥机构C.人民政府

6.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实行的原则。

(A)

A.以人为本、科学防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

B.以政府为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

C.以人为本、科学防御、部门联动

7.有关部门按职责收集和提供气象灾害发生、发展、损失以及防御等情况,及时向报告。

(C)

A.当地人民政府或气象局

B.上一级人民政府或相应的应急指挥机构

C.当地人民政府或相应的应急指挥机构

8.《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规定,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本行政区域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A)

A.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B.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和国务院有关部门

C.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和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9.《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

(B)

A.组织B.组织、领导和协调C.领导和协调

10.《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规定,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应当包括等内容。

(A)

A.应急预案启动标准、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预防与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措施和保障措施

B.应急预案启动标准、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C.应急处置措施和保障措施

11.《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规定,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种类和级别,由规定。

(C)

A.省级以上人民政府B.省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C.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

12.《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规定,应当根据气象主管机构提供的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趋势信息以及灾情发展情况,按照有关规定适时调整气象灾害级别或者作出解除气象灾害应急措施的决定。

(C)

A.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B.省级以上人民政府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

13.《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规定,应当根据本地气象灾害发生情况,加强农村地区气象灾害预防、监测、信息传播等基础设施建设,采取综合措施,做好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B)

A.各级气象主管机构

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

C.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 

14.《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规定,应当确定人员,协助气象主管机构、民政部门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宣传、应急联络、信息传递、灾害报告和灾情调查等工作。

(A)

A.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B.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C.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15.不服从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发布的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决定、命令,或者不配合实施其依法采取的气象灾害应急措施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责任。

(B)

A.民事B.刑事C.民事和刑事

16.《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09-2020年》目标要求完善“政府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机制和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

(A)

A.功能齐全、科学高效、覆盖城乡

B.功能齐备、预报准确、服务及时

C.预报准确、科学高效、覆盖城乡

17.气象灾害防御战略布局重点,要区分城市、农村、沿海、重要江河流域、重点战略经济区、重要交通干线与输变电线沿线,按照的战略布局,组织开展气象灾害的防御工作。

(A)

A.点面结合、全面防御、突出重点B.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统筹兼顾

C.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全面防御

18.防御城市气象灾害,需要大力开展,并向有关部门提供相应的气象数据和参数,为科学编制城市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09-2020年以及研究制定相关基础设施防御标准提供依据。

(B)

A.城市气象灾害风险普查B.城市气象灾害风险评估C.城市气象灾害风险区划

19.防御农村气象灾害,需要加强建设,提高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覆盖面,保障气象灾害信息能够到村入户。

(C)

A.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B.农业气象服务体系C.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发布能力

20.重要江河流域的气象灾害防御应把防御大范围放在首位。

(C)

A.暴雨诱发的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

B.暴雨引发的流域性洪涝、城市内涝以及流域大面积干旱

C.暴雨和持续性强降水引发的流域性洪涝以及流域大面积干旱、严重的季节性干旱

21.等对铁路、公路和输变电线沿线的影响尤为显著,造成道路结冰、交通瘫痪、电力供应中断等严重后果。

(B)

A.暴雨雪、低温雨雪冰冻、大雾

B.低温、霜冻、暴雪、大雾

C.低温、霜冻、暴雨、大雾

22.重要交通干线与输变电线沿线的气象灾害防御,重点是建立等专业专项气象灾害监测网络体系。

(B)

A.道路结冰、电线结冰B.交通气象观测、电力气象观测C.道路结冰、雷电监测

23.重点战略经济区的气象灾害防御,要突出区域联防、点面结合,统筹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09-2020年区域性稠密气象观测网络,加强区域内的协同建设,提高对突发性气象灾害的监测能力。

(C)

A.灾害性天气监测系统和气象服务系统

B.气象监测系统和气象预警系统

C.先进探测技术和移动观测系统

24.建成由观测系统组成的气象灾害立体观测网,实现对气象灾害,尤其是对重点区域主要气象灾害的全天候、高时空分辨率、高精度的综合立体性连续监测。

(A)

A.地基、空基、天基B.地基、空基、海基C.地基、天基、海基

25.到2020年,气象灾害监测率达到以上。

(B)

A.85%B.90%C.95%

26.进一步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重大天气监测和预警以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预测,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业务系统,提高预报的。

(C)

A.及时性、有效性和准确率

B.准确性、精细化和时效性

C.精细度、预警时效和准确率

27.到2020年,每天向公众提供未来10天天气预报,突发气象灾害的临近预警信息至少提前送达受影响地区的公众。

(A)

A.15-20分钟B.10-30分钟C.15-30分钟

28.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加强各级气象灾害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完善应急响应工作机制,形成的气象灾害应急救援体系。

(A)

A.科学决策、统一指挥、分级管理、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

B.政府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功能齐全、科学高效、覆盖城乡

C.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科学决策、统一指挥、分级管理、反应灵敏

29.气象灾害监测网络建设,要实现灾害易发区两级气象灾害监测设施全覆盖。

(A)

A.乡村B.县乡C.市县D.省市

30.2020年,要建成功能齐全、科学高效、覆盖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系统。

(C)

A.工厂和学校B.偏远山村C.城乡和沿海D.城市和县乡

31.各地区要把工作作为气象灾害防御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多渠道增加投入。

(A)

A.气象灾害预警B.监测网络建设C.预警传播渠道建设D.灾害影响评估

32.监测网络建设,要加强、应急通信保障系统建设,提升预报预警和信息发布支撑能力。

(B)

A.应急管理平台B.移动应急观测系统

C.应急电力保障系统D.应急预警发布系统

33.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要着力提高对灾害性天气的预报精度。

(C)

A.大尺度B.中尺度C.中小尺度D.小尺度

34.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的总体要求中,要努力做到、预报准确、预警及时、应对高效。

(B)

A.服务到位B.监测到位C.信息到位D.人员到位

35.各地区要通过气象科普基地、主题公园等,广泛宣传普及预警和防范避险知识。

(B)

A.地质灾害B.气象灾害C.暴雨灾害D.凝冻灾害

36.气象部门根据对各类气象灾害的发展态势,综合预评估分析确定预警级别。

预警级别分为,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I级为最高级别。

(C)

A.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Ⅳ级较轻

B.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重、Ⅳ级较轻

C.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

37.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内容包括气象灾害的和发布机关等。

(B)

A.名称、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防御指南

B.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

C.类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

38.当同时发生两种以上气象灾害且分别发布不同预警级别时,按照启动应急响应。

(C)

A.最先达到预警级别灾种B.最后达到预警级别灾种C.最高预警级别灾种

39.启动暴雨灾害应急响应后,气象部门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发布,适时加大预报时段密度。

(B)

A.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B.暴雨预警信号及相关防御指引C.暴雨预报

40.干旱灾害发生后,气象部门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发布干旱预警信号及相关防御指引,适时加大预报时段密度;了解干旱影响,进行综合分析;适时组织,减轻干旱影响。

(C)

A.干旱监测B.干旱影响评估C.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41.气象灾害信息公布形式主要包括等。

(B)

A.发表电视讲话、组织报道

B.权威发布、提供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

C.手机短信、电视报道、传真

42.当同时发生两种以上气象灾害且分别达到不同预警级别时,按照。

(C)

A.最先达到预警级别的预警

B.最高预警级别预警

C.各自预警级别分别预警

43.《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自起施行。

(B)

A.2010年3月31日B.2010年4月1日C.2010年5月1日

44.《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所称气象灾害,是指等所造成的灾害。

(A)

A.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和大雾

B.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霾和大雾

C.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积冰和大雾

45.广播、电视、报纸、电信等媒体应当及时向社会播发或者刊登提供的适时灾害性天气警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并根据当地气象台站的要求及时增播、插播或者刊登。

(B)

A.当地气象主管机构B.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C.当地气象台站

4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的文号是:

(C)

A.国办发〔2011〕31号B.国办发〔2011〕32号

C.国办发〔2011〕33号D.国办发〔2011〕34号

47.2015年,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发布的目标是提前分钟以上。

(B)

A.10-20B.15-30C.20-40D.30-60

48.2015年,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的目标是达到以上。

(C)

A.80%B.85%C.90%D.95%

49.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的工作目标是加快构建气象灾害实时监测、短临预警和无缝衔接。

(A)

A.中短期预报B.长期预报C.延伸期预报D.旬预报

1.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紧急发布制度要审批环节。

(B)

A.增加B.减少C.强化D.消除

50.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要求四级相互衔接。

(A)

A.国家、省、地、县B.国家、省、市、乡

C.省、地、县、乡D.地、县、乡、村

51.预警信息发布后,地方及有关部门要及时组织采取防范措施。

(D)

A.气象局B.民政局C.公安局D.人民政府

52.提高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性和覆盖面,要依靠法制、依靠科技、依靠。

(A)

A.基层B.政府C.群众D.网络

53.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同宣传部门和的联系沟通,引导社会公众正确理解和使用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C)

A.教育部门B.民政部门C.新闻媒体D.公安部门

54.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预警信息发布过程中驳回的信息,统一驳回到预警信息处理。

(A)

A.采集环节B.审核环节C.签发环节D.复核环节

55.村气象信息服务站是推进的有效途径。

(A)

A.气象信息进村入户B.天气预报进村入户

C.防灾减灾知识进村入户D.气象科普知识进村入户

56.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是为农民服务的主要载体。

(A)

A.提供气象信息B.提供天气预报C.提供防灾减灾气象知识

57.违反《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C)

A.未按照规定采取气象灾害预防措施的;

B.擅自向社会发布灾害性天气警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

C.不服从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发布的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决定、命令,或者不配合实施其依法采取的气象灾害应急措施的

58.违反《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按照权限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AC)

A.无资质或者超越资质许可范围从事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施工、检测的;

B.未按照规定采取气象灾害预防措施的;

C.在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施工、检测中弄虚作假的。

59.违反《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ABC)

A.擅自向社会发布灾害性天气警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

B.广播、电视、报纸、电信等媒体未按照要求播发、刊登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

C.传播虚假的或者通过非法渠道获取的灾害性天气信息和气象灾害灾情的。

D.未按照规定采取气象灾害预防措施的

60.根据《国家气象灾害防御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09-2020年2009-2020年》,气象灾害防御战略布局重点是:

(ABCDEF)

A.城市B.农村C.沿海D.重要江河流域

E.重要交通干线与输变电线沿线F.重点战略经济区

61.提高监测预报能力的内容主要包括:

(ABC)

A.加强监测网络建设B.强化监测预报工作

C.开展气象灾害影响风险评估D.普及防灾减灾知识

62.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网络,要。

(ABD)

A.依靠法制B.依靠科技C.依靠政府D.依靠基层

63.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要努力做到监测到位、、应对高效,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BC)

A.服务有效B.预报准确C.预警及时D.反应迅速

64.针对突发暴雨、强对流等天气要强化。

(CD)

A.预报服务B.天气会商C.实况监测D.实时预警

65.强化监测预报工作,在台风、强降雨、暴雪、冰冻、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来临前,要。

(ACD)

A.加密观测B.加强服务C.准确预报D.滚动会商

66.在人口密集区及其上游高山峡谷地带要加强气象、水文、地质联合监测,及早发

现等地质灾害险情。

(BCD)

A.地震B.山洪C.滑坡D.泥石流

67.加强对中小学生、农民、进城务工人员、海上作业人员等的防灾避险知识普及,提高公众。

(CD)

A.理解能力B.学习能力C.互救能力D.自救能力

68.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支持保障,其内容包括:

(BCD)

A.加强网络建设B.推进科普宣教C.加强舆论引导D.加大资金投入

69.有效发挥预警信息作用需要:

(BCD)

A.完善预警信息保密机制B.健全预警联动机制

C.加强军地信息共享D.落实防灾避险措施

70.加强发展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工作的支持保障措施有:

(ABCD)

A.强化组织保障B.加大资金投入C.推进科普宣教D.加强舆论引导

71.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总体要求:

(ABCD)

A.统一发布、分级负责B.政府主导、部门联动

C.以人为本、预防为主D.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

72.预警信息发布的重点在于:

(BD)

A.权威性B.时效性C.可靠性D.覆盖面

73.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工作的要求是,做到。

(ABCD)。

A.监测到位B.预报准确C.预警及时D.应对高效

74.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要明确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的。

(ABCD)

A.工作机制B.渠道C.流程D.权限

75.以下哪些机构要指定专人负责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传递工作?

(ABCD)

A.学校、医院B.工矿企业C.社区D.乡政府

76.为充分发挥传播预警信息的作用,为其配备必要的装备,给予必要经费补助。

(ABC)

A.气象信息员B.灾害信息员C.群测群防员

D.基层干部E.基层文化站

77.强化预警信息传播的主要内容:

(BCD)

A.健全预警联动机制B.完善预警信息传播手段

C.加强基层预警信息接收传递D.发挥新闻媒体和手机短信的作用

78.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县级发布单位负责预警信息、和,市级发布中心负责预警信息复核发布。

(ABC)

A.采集B.审核C.签发D.复核

79.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县级在录入预警信息时。

(BCD)

A.预警信息签发后不需要再复核

B.预警信息的发布范围为本县地理范围内

C.发布人群为本县受众用户组

D.发布手段一般应在本县所有发布手段中选择,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国家级网站进行发布,可以在所隶属市级发布单位允许的前提下使用市级发布手段。

80.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预警信息录入包括:

(ABC)

A.添加“基础信息”B.选择“发布范围”

C.选择“发布手段”D.预警信息审核

81.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预警等级:

(ABCD)

A.蓝色B.黄色C.橙色D.红色

82.加强预警信息发布工作的主要内容:

(ABD)

A.完善预警信息发布制度B.加快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

C.增加预警信息覆盖面积D.加强预警信息发布规范管理

83..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乡镇建设除建立完善的组织机制、开展乡镇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有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手段等工作外,还要开展哪些工作:

(ABCDE)

A.制定和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B.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与培训

C.建设乡镇气象防灾减灾基础设施D.提高居民气象防灾减灾意识与技能

E.建立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制度F.发布气象预报预警信息

84.《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乡镇建设规范》中,建立完善的组织机制是指:

(ABCD)

A.有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乡镇气象防灾减灾事宜

B.有一名乡镇负责人分管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有一名或一名以上的气象信息员专门承担相关工作

C.有气象信息服务站,在灾害性天气影响期间有可以24小时值班的工作场所

D.在乡镇建立一支基层气象防灾减灾队伍,承担乡镇气象防灾减灾的有关工作

E.有专用办公设备、设施,能接收和印制各种气象预报预警信息

85.《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乡镇建设规范》中,有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手段是指:

(ABC)

A.有多种渠道设备能够接收当地气象部门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能与当地气象部门保持通信畅通

B.有及时传播分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渠道,如在公众场所设置自动接收、播放灾害性天气警报的装置,如预警广播、气象电子显示屏等

C.重大气象灾害发生时,通过电话、手机、对讲机、锣鼓、登门入户等方式通知到乡镇每户居民

D.有电视、手机短信、传真、微信微博等信息发布渠道,及时发布气象预报预警信息

86.根据《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乡镇建设规范》,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与培训工作主要包括:

(ABCDE)

A.有面向公众的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和培训计划

B.以国家防灾减灾日、世界气象日、科普宣传周等为平台,开展经常性的气象防灾减灾宣传活动

C.利用学校、广播、宣传栏、橱窗、安全提示牌、电子显示屏等公共场所或设施,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和避险自救技能

D.定期邀请有关专家对乡镇居民进行气象防灾减灾培训,与其他乡镇开展乡镇气象灾害防御经验交流

E.定期印制分发乡镇气象防灾减灾宣传材料

F.开展气象科普知识“六进”活动

87.建设乡镇气象防灾减灾基础设施主要包括:

(ABCD)

A.有可实时监测当地天气状况的监测设施,并能向县气象部门进行数据传输

B.通过新建、加固和确认等方式,建立乡镇气象灾害应急避难场所,明确避难场所位置、可安置人数、管理人员等信息

C.在避难场所以及附近的关键路口等,设置醒目的安全应急标志或指示牌,引导居民快速找到避难所

D.乡镇储备必要的应急减灾物资,包括基本救援工具如铁锹、担架等、通讯设备如喇叭、对讲机等、照明工具如手电筒、应急灯等、应急药品和生活类物资如棉衣被、食品、饮用水等

E.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炮站,必要时开展防雹增雨作业

88.提高居民气象防灾减灾意识与技能主要包括:

(ABCDE)

A.居民清楚乡镇内各类灾害风险及其分布

B.居民知晓本乡镇的避难场所和行走路线

C.居民知晓气象预警信号所表示的含义

D.居民掌握气象防灾减灾自救互救基本方法与技能,包括不同场合家里、室外、学校等、不同气象灾害洪水、冰雹、龙卷、地质灾害等发生后,懂得如何逃生自救、互帮互救等基本技能

E.居民积极主动参加包括宣传、培训、防灾演练、乡镇风险隐患点排查、乡镇灾害风险区划图的编制等活动

F.居民掌握气象监测预警设备设施基本维护维修技能

89.建立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制度主要包括:

(ABCD)

A.建立管理考核制度,包括相关人员的日常管理、气象防灾减灾设施的维护管理等

B.建立两卡发放制度。

制作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明白卡和气象防灾减灾明白卡,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明白卡发放给防御责任人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