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案 岳麓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68140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8.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案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案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案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案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案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案 岳麓版必修2.docx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案 岳麓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案 岳麓版必修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案 岳麓版必修2.docx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案岳麓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案岳麓版必修2

●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本课是世界现代经济史的重要一课,涉及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

新,它上乘罗斯福新政,下启战后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遍性和全球性。

本课的灵魂是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关键是“变、新”,概括为经济政策的新调整、社会政策的新变化、经济运行机制新变化,以此带动全课,引用较多贴近现实、学生耳熟能详的材料、图片,如阿波罗登月计划、福利国家宣传画、漫画和新闻照片、微软的广告片等素材。

(二)课程目标

课标要求: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知识与能力:

掌握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原因、方式和影响,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培养概括归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依据导学案,课前预习,自主探究,认识“二战”前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对比不同的经济制度之间的差异以及相互的影响,培养通过比较掌握社会历史现象本质的能力。

通过分析图片、材料、表格,培养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与运行的特点和趋势,培养面向世界、认识世界的开放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对外交往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了解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采取的措施。

2、难点:

如何全面认识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3、关键:

正确理解战后资本主义政策调整。

●学情分析

(一)知识储备:

通过对必修一和必修二第二单元的学习,对重要的历史概念工业文明和近代化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

(二)能力素养:

在史料搜集、分析材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已经起步,但主要是感性思维。

(三)生活经验:

而本课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给学生以鲜活的历史、有激情的历史、平民的历史,学生的兴趣比较大,我们的学生也能容易掌握;

在此基础上通过探究学习、情境体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与手段分析

方法:

问题式探究为本课主要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启发、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

手段: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直观的图片和文字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分析

一、新课导入:

投影《胜利之吻》,表达了人们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痛定思痛,以史为鉴,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经济。

他们为什么调整?

怎样调整?

调整的影响是什么?

设计思路:

激趣、生疑,引发思考,神入历史。

二、开门见山,整体把握:

(一)调整之策——调整的内容

国家的宏观调控

企业的自我调整

(二)调整之源——调整的背景

资本主义自由放任政策已不适应生产力发展

(三)调整之果——调整的影响

黄金时代、新的挑战、继续调整

三、问题探究,深入历史:

探究一:

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方式

材料一:

1945年底,(英国)议会通过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建立了英国史上第一个国家银行,并将银行股票换成了国家股票。

1946年开始实施煤炭工业国有化。

……1947年8月以后,政府先后依据一系列国有化法令。

在铁路运输、电力、煤气、航空、电讯、航运等企业部门推行国有化。

英国国有企业占国民生产总值最高时达20%。

材料二:

1960年日本制定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提出10年之内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增长一倍,为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制定了响应的措施,这一计划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

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美国军方取消了轰炸机订单;波音工厂关闭,70,000名工人失去工作。

60年代在美国政府联邦资金的资助下,波音取得了重大进展。

国会在1971年3月给波音公司资金“断了电”,此举迫使波音公司仅在西雅图地区,波音员工人数就从80,400人减少到37,200人。

到1983年,美国国防部又定购了大批量的改装型军用机,波音公司衰退开始减缓。

材料四:

1934年,一位英国牛津大学的教授,创造了福利国家的概念。

到1948年,英国宣布全面实现了社会保障,建成福利国家。

请结合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中战后英国对银行、电力、煤气等行业实行什么政策?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政府加强宏观调控的哪种方式?

3、材料三中波音公司的发展历程说明了什么?

 

4、材料四中突出反映了英国要推行什么制度?

 

探究二:

企业的自我调整

场景一:

JACK买股票啦

战争结束快十年了,JACK(英国人)全家,每天过着简单而平凡的生活。

有一天他回家后他眉飞色舞的对妻子说:

“公司发行股票了,我买了的股票,以后我也是老板了……他不停的对妻子说他的股票,并说服家人一起买股票……

1、JACK的故事说明企业经营有什么变化?

 

2、JACK成为老板了吗?

 

场景二:

JACK升职啦

拥有了股票的JACK渐渐发现自己的生活并没有根本的变化,他开始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去读剑桥的国际贸易。

随着公司的扩大,只是高中毕业的老板渐渐把握不住公司的发展了,开始招聘管理者,JACK经过应聘当上了市场部的经理,做了经理的JACK薪水比原来多了好几倍……

1、老板招聘管理者反映了什么趋势?

JACK等人对企业有何作用?

 

2、JACK等人组成了什么?

这个群体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探究三:

调整之源

图片一:

二战摧毁了一切图片二:

1929年经济大危机

图片三:

苏联的建立及强大

图片四:

美国拯救者:

罗斯福图片五:

资本主义的救世主

请根据以上图片,归纳战后各国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的原因?

 

探究四:

调整之果

1、调整的效果:

(1)经济飞速发展;

(2)社会稳定和谐。

2、新的挑战:

1973年经济危机、经济“滞胀”。

3、继续调整:

减少干预、削减社会福利。

四、以史为鉴,让历史照亮前行的路:

给总理的一封信:

了解了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发展后,在我国建立和健全社会福利制度方面,向总理提出你的认识和建议。

●效果分析

《保障高中历史教学效果的要素分析》《成才》教育月刊xx年9期好文荐读

高中历史教学是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一项重要途径,纵观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保障历史教学的效果应是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

影响高中历史教学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

本文从逆向考虑,试图构建一套保障历史教学效果的要素体系,以期全面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目标。

  一、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保障历史教学效果的前提

  叶圣陶先生说:

“各种学科教学都一样,无非是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

”毫无疑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主导者自身的素质必然相当重要。

那么,历史教师要具备哪些必要的素质呢?

  其一,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

教师不是一般的知识传播者、能力培养者。

就历史的学科性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特殊性而言,它比一般的学科更具有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优势。

教师本人只有对马克思主义具有坚定的信念和深厚的情感,才能自如地运用教材中古往今来众多的具体史实,以高度的激情和饱满的热情来感召和影响学生,真正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避免了政治课单纯说教的弊端,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其二,良好的专业知识素养。

历史课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扎实、广博的专业知识,能全面分析、研究、掌握历史理论。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高屋建瓴,准确地把握历史知识的脉络,得心应手、生动有效地进行教学,从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其学习热情。

学生只有掌握一定的历史理论,才能站在历史的高度,运用辨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了解历史,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并用历史的观点来分析当今社会现象,以增强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三,必要的教学研究水平。

这里所指的教研水平,一方面是指对专业知识的研究,教师对历史教学内容和精神实质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独到的思想见解,如果只满足于教材,“就教材教教材”,学生就会觉得历史课乏味,甚至会怀疑其学科价值;另一方面是指对所教学生学情的研究,“对牛弹琴”固然是讽刺交流对象的“愚笨”,但“弹琴者”不能从实际出发,不看对象,乱弹一气,也该指责。

教师就是“弹琴者”,既要分析教材,又要研究学生。

时代在发展,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往往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和见解,“他们可能对哪些问题感兴趣,对以什么方式探讨历史感兴趣”这些问题都是教师必须要研究的。

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应该做到心中有数,按照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定出不同的标高。

这样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得满意,教学效果才会好。

  其四,一定的人文素养。

古人云:

“腹有诗书气自华”。

当一个满腹经纶、风度翩翩的历史老师站在讲台上,那由内而外自然而然散发出的书卷气,会对学生产生一种吸引力。

久而久之,学生对历史教师的喜爱和钦佩之情就会从教师个人身上迁移到历史学科之中,从而热爱历史学科。

然而要达到这种境界,绝非一日之功。

首先,教师要有广泛的阅读基础;其次,要养成精思的习惯;再者,夯实语言、加强表达也很有必要。

  二、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是保障历史教学效果的根本

大量研究表明,学生的情绪与教学效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学生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其学习效果有明显的差异,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消极的情绪会降低学习效果。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是保障历史教学效果的根本。

  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应从教和学两个方面入手。

就“学”而言,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人生的追求,要充分认识到历史的学习对自己成才的重要性,从而端正学习态度;同时也要教给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使其学得轻松快乐。

就“教”而言,一要加强对教材系统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的整理和挖掘,使枯燥的史实具体化、生活化,用直观的图片或者史料和用形象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二要在教学中联系实际,学会“以史为鉴”,用辨证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来分析社会中一些现象,明辨是非,展现历史知识所具有的现实价值;三是改进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历史知识形象化;四是帮助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学习对自己其他学科学习的辅助作用,“文史哲不分家”,指的就是学科间知识的互补、互通。

  三、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是保障历史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

  高中历史教材体系庞大,内容丰富,讲课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在教学上要学会取舍,力求“精”,这就要求要处理好历史理论体系、教学体系以及教材体系三者之间的关系。

这三者之间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又各有特点。

在理论体系的把握上,我们必须力求准确、完整,因为准确性、完整性、客观性是历史理论体系的重要特征。

教材体系在内容上与理论体系要保持一致,但它并不等于理论体系本身。

教材将浩瀚历史浓缩为几本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因此课堂教授内容的确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现实最重大的问题来予以取舍和补充,不能照本宣科,不可面面俱到。

在教学内容处理上,除了“精”外还要力求“新”。

我们要把它教“活”,就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中,增加时鲜内容,赋予时代新内涵,从历史发展的规律中去把握现实的一些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的种种困惑和现实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进一步保障教学效果。

  四、改进教学方法是保障历史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单一落后的教学方式是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的重要因素。

中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喜欢主动参与,有独立思考的意愿,同时具有叛逆的倾向,不愿意被动接受一些东西。

针对中学生的这些特点,教师要广泛地运用讲授法以外的教学方法,比如课堂讨论、辩论、学生演讲、播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讲座视频、组织社会调查等等,努力以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具体来说,改革教学方式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运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变 “独唱”为师生“大合唱”。

这样,学生许多模糊的知识经过相互讨论就能得到巩固和强化,独立思考、归纳总结、深入钻研的能力也能得到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也可得到锻炼。

二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历史是一门与社会现实密切联系的科目,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提高其教学效果的根本途径。

让学生将当今的社会现实与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相联系,从历史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中来分析和了解我们党和国家对内对外政策的合理性,能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和现实的角度来发现问题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走进社会这个大课堂,能促使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理论思考,同时由于遵循了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论,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政治历史知识的综合。

三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化的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已被广泛运用,其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于一体的形式,增强了学生历史学习的立体感和直观感。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是选取案例进行教学。

历史课程同样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只有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才能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历史这门学科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如专题教学、自学指导等。

常言道: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历史教学方法的运用应当不拘泥于形式,只要注意了灵活性和恰当性的结合,必能有力地保障历史教学效果。

  五、完善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是保障历史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

  历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学效果的保障,除了教师的素质、学生的兴趣、教学内容的丰富、教法的改革之外,还有赖于健全、合理的教学组织与管理制度。

  完善历史课教学组织与管理制度,概而言之,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课堂教学的组织和管理。

其目的是保证课堂教学秩序和效果,协调课堂中的人和事、时间和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

具体而言,就是要抓好课堂行为管理和课堂时间管理,要制定出制度化的课堂规则,明确学生和教师的课堂行为,严肃课堂纪律,保证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历史课内容多,时间少,若不抓紧课堂时间,就难以确保教学效果。

 

  二是要突出实践环节的组织和管理。

除了要安排好时间、确定好调查的对象和重要问题以及写好调查提纲外,还要搞好评比和反馈。

  三是建立合理的考试、考核制度。

考试是检测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要建立“平时与期中期末相结合,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考试体系,杜绝平时不努力,考前突击、临阵磨枪的现象;要建立与健全考试分析制度,写出考试分析报告,总结成绩,找出问题,以利于今后教学过程的不断改进和完善。

  四是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估制度。

历史课教学评估是实现其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

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估制度,有利于调动和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全面深入地检查各教学环节的落实情况,从而找出差距,端正教学态度,明确教学目的,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五是建立健全领导体制。

学校领导及其职能部门应给予历史教学高度的重视,健全领导管理体制,为历史教学效果的保障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总之,历史课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与管理等各个要素进行全面的研究,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改进的措施,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保障机制,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给我非常大的触动,甚至是绞尽脑汁,这不仅使我反思,新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大力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质。

这里说的全面素质是指广博的知识储备和高超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广博的知识储备包括精深历史专业知识和丰富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

随着历史教材的大幅变化。

要在原有的历史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要尽快对新增知识熟悉掌握,并要据有大量的相关史料。

新教材增加了文学艺术史内容的比重和世界文化遗产的内容。

这就要求我们对这些艺术门类和领域都要有广泛的涉猎。

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是指教师要有全新的历史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根据历史新课程标准所确定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教学目标。

突出重点,明确难点;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确定探索性教学活动的亮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历史领域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教学活动。

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作用。

教学的过程就是教与学的过程。

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成功与否。

首先是解决好老师的角色转换,即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

使历史课由教师一人唱主角变为教师领唱大家合唱的课程,老师更多地要营造和谐、民主、开放、有效的课堂教学氛围,努力为学生创设能够张扬其个性的空间。

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心智都在教学过程中能得到全面发展。

二是要充分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即在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提倡教师积极引导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创设情景、收集资料、课堂模拟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积极探求、体验历史的过程,使教学过程的信息传递由“教师→学生”的单一途径变为“教师→学生”、“学生→教师”、“学生→学生”等多元途径,真正使历史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互动、合作探究、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相长的新境界。

3.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程改革的难点之一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在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中,我们应该引导和促进学生将传统的历史学习方式转变为科学的新型的历史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历史的学习方式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

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创设和营造开放性的课堂氛围。

新教材中比以前删减了政治性很强的内容,增加了贴近生活关注民生的内容,这够使我们能更好的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亲身实践的学习情景机会,尽可能让学生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思维在创新意识的激励下,灵活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和多种思维的变换功能去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新颖成品的一种思维活动过程。

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问,教师要精心设疑,以设问、追问、反问等方法,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多给学生交流表达的机会,多为学生创造历史考察、调查、探究的机会,组织课堂讨论、辩论会、演讲会、展览会等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本质上是教师一种经常性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和调节。

使整个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日趋完善和优化。

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

面对全新的历史教材和课程,教学反思就更加重要了。

教师要从新教材的特点、教学现状和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反思。

并以此来优化教学,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成长为研究型的教师。

总之面对新课程标准的新的历史课堂教学,历史教师的工作任重道远。

我们惟有迎难而上,面对现实,团结协作,通过大家的努力使历史课程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全面实施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真正使高中历史教学走进新时代,闪出新时代的光芒。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评测练习岳麓版必修2

一、选择题

1.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下,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

与20世纪50、60年代西欧各国采取的经济政策相比较,它们的共同点是(  )

①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

②改善了人民生活条件

③进行社会改革,缓和社会矛盾

④积极推行国有化政策

A.①②③B.①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2.在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中,社会公正这一概念始终包含着两重含义,彼此相辅相成:

一是机会的平等,即制度的平等问题;二是国家保护人的转移支付,即再分配作用问题。

结合下图,下列对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实施社会福利,实现了社会平等

B.“保护人的转移支付”是为了削减贫困

C.福利制度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D.国家福利就是保障就业和收入

3.1981年里根总统上台后,提出美国“经济复兴计划”,执行少政府、少开支、少征税、少福利的政策。

这表明里根总统(  )

A.放弃建设福利国家B.减少国家干预经济

C.倡导自由放任政策D.大力发展“新经济”

4.20世纪80年代,法国政府控制的电子工业、基础化工、军火工业、航空工业、公用事业的比重分别为44%、54%、63%、75%、84%、100%。

从中可以看出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

A.全面国有化趋势

B.扩大政府开支,调节社会生产

C.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干预

D.开始重视限制私有企业的发展

5.风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节目主持人曾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的状况:

“最穷的与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可以小到3倍。

就是说我这富人,比你就多3倍的钱。

”这充分说明该政策实际上是(  )

A.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B.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

C.国家实行高税率政策D.保障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6.英国在历史上是世界性大国,不少史学家认为,英国在走向大国的过程中,制度的创新起了重要作用,下列各项中,不是英国最先开创的是(  )

A.君主立宪政体B.自由贸易制度

C.现代工厂制度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制度

7.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不同程度地推行了社会福利政策,其目的主要在于(  )

A.刺激社会消费B.改善政府形象

C.改善劳资关系D.缓和社会矛盾

8.凯恩斯说:

“似乎没有强烈理由要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把社会上大部分经济生活包罗在政府权限之内”。

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但也不完全排斥经济自由

B.强制推行国家资本主义

C.反对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D.主张完全的国有政策

9.37.6万个股东把储蓄投资在通用电气公司,这是美国的典型,美国几乎每一个公民都是资本家。

”这则广告体现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是()

A.国有化程度增强B.“经营者革命”

C.“人民资本主义”D.建立福利国家

10.西方大国普遍采取这样的措施处理经济问题,即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社会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

这是为了(  )。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美国国家对一些新兴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现代化公共设施等投入大量资金,如美国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1945年至1970年共计达175亿美元。

美国还通过国家力量扩张国外市场,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为了加强国际市场竞争力,政府对一些出口产品实行补贴。

材料二 二战后,英国艾德礼工党政府为稳定政治和经济,先后实施了8个国有化法案,把英格兰银行、煤炭工业、国内运输业、电力工业和钢铁工业等国有化。

至1951年,国有化工矿企业约占全国总数的20%,约有200万人在其中就业。

企业国有化的改革实施后,一般生产都有所发展。

——以上材料均摘自《世界当代史》

(1)根据材料指出,两国为恢复和发展经济各采取了什么策略?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二战结束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恢复和发展的主要经验。

 

12.近来,欧美国家的债务危机不断发展,引起人们对社会福利制度的重新思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济危机与社会福利制度1933年,美国政府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