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桃花源记》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67984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桃花源记》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桃花源记》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桃花源记》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桃花源记》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桃花源记》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桃花源记》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语文《桃花源记》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桃花源记》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桃花源记》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语文《桃花源记》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桃花源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作品及其背景,识记本文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2)熟读课文,能用通俗的语言准确流畅的翻译课文。

(3)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叙事线索的写作手法,理清课文思路,掌握课文内容。

(4)体会“世外桃源”所寄托的社会理想。

2、过程与方法: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陶渊明的相关常识和有关历史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灾难,理解桃花源记的历史背景。

(2)反复朗读课文,利用字词典、结合书下注释掌握本文词汇,疏通课文大意。

(3)用心体味文章内容,注意朗读的技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训练学生的审美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的描述,认识其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理清课文思路,掌握课文内容。

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课时: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

“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

”生活在东晋的著名诗人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生活充满坎坷磨难,但他却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中。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桃花源记》就表达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

成语“世外桃源”就出自这篇文章。

(世外桃源:

在文中指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美好的地方。

后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二)作者简介

(三)作品简介

(四)讲授新课

1、疏通课文,理清结构

(发现→进入→访问→离开→再寻)桃花源

2、品读文章内容,探讨几个问题。

(1)渔人怎么发现桃花林的?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2)作者是怎么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物的?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描述桃花源里人们的生活环境的语句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描述桃花源里人们的生活情况的语句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小结:

环境优美,物产丰饶,人人勤劳,安居乐业,男女老少,心满意足。

(5)表现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的语句: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6)桃花源的先民是为什么要来桃花源?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7)桃花源中人皆叹惋什么?

环境:

为桃花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

生活:

为桃花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8)“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

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为下文再寻找桃源不得埋下伏笔.

(9)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刘子骥也去寻访桃花源而“未果”,以后再也没人打探了。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

3、赏析桃源之美穿越时空,抵达东晋,置身于桃源美景之中。

桃花源的风景美不胜收。

你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请选择一个景点,用“这里的____美,你看____________”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

例:

这里的土地美,你看,平坦如砥,一望无垠,就像是一块偌大的毡子……

学生争相回答,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美好遐想。

明确:

这里的桃林美,你看,长达二三里,中间没有一棵别的树,一眼望去,就像是一片粉红色的彩霞。

地上花草鲜艳美丽,在阳光下闪烁摇曳,像眼睛,像星星。

树上花瓣纷纷落下,像是一只只飞舞的粉蝶……

这里的屋舍美,你看,排列得整整齐齐,炊烟袅袅升起……

这里的田池美,你看,田地肥沃,庄稼茁壮生长;池水清澈,鱼儿悠然自乐……

这里的桑竹美,你看,青翠茂盛,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里的人情美,你看,他们淳朴善良、热情好客……

小结:

听着大家的描绘,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桃源是美丽的,它美在环境幽雅,美在风景秀丽,美在资源丰富,美在静谧祥和……

(五)探讨主题,感受作者美好的社会理想。

1、桃花源真的存在吗?

2、陶渊明为什么写《桃花源记》?

3、主题:

不满向往

(六)小结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向往一种没有剥削与压迫的幸福美好生活,桃花源不是陶渊明消极的逃避,而恰恰是他闪光理想的依托。

如今祖国各地不是桃源,胜似桃源,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更应树立一种远大的理想将个人的利益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我们的民族。

 

(七)板书设计

桃花源记(陶渊明)

景美环境幽雅

风景秀丽

美资源丰富

静谧祥和

情美民主平等

和谐愉悦

淳朴善良

热情好客

(八)布置作业

1、巩固重点文言词语。

2、背诵原文。

《桃花源记》学情分析

对于刚刚升入初二的学生来说,虽然在初一学段已经认识了文言文,有了一点点的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但毕竟太少,文言基础很薄弱,因此,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还很差。

针对这种情况,应让学生在课前先自己预习,结合课下注释或其他工具书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扫清文字障碍,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和经历。

在此基础上,再来进行本节课的学习或许会较顺利些。

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正是由少年向青少年过渡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正在有待形成时期。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利用语言材料来促进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培养。

经过一年多新课程理念的熏陶及实践,学生已有了初步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但部分学生存在不自信,羞于表现等思想顾虑,但又希望能得到他人的肯定。

因此我的教学目标分了三层,照顾不同程度的学生。

在教学活动中尽量让他们参与到活动中来,有更多的机会来练习语言表达能力,减少他们的恐惧感,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对阅读中的感受还是处于表面的浅层次和被动的接受,这就是初中学语文学习普遍存在的“瓶颈”。

为此在教学中,应注重通过对学生阅读技巧的培养,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他们思维的理性,突破阅读“瓶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桃花源记》效果分析

学生听课情况:

认真听课,专心专注,基本没有走神、讲闲话等现象;小组讨论或学生展示、教师点拨时能认真倾听,随时做好记录。

 

学生合作学习情况:

组长能较好地组织和管理本组的讨论,使讨论有秩序、有速度、有质量;小组成员能积极发言,认真倾听;小组讨论时气氛热烈,能在一对一讨论的基础上就自己的疑难问题在组内进一步进行交流讨论。

展示点评情况:

展示能积极参与,积累词语朗读准确、流利并能自觉积累词义;点评同学声音洪亮、思路清晰,就点评中没有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补充,并能总结做题方法和规律。

学习目标完成情况:

在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在课堂上学生的认真参积极思考的基础上,特别是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本篇课文重点字词较多,预习显得尤为重要。

课文内容时代久远,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必须让学生充分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在此基础上才能深入挖掘文章的内涵。

朗读的效果较好,通过朗读,让学生很好的把握了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于感情和音乐美。

但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品味,并通过讨论、交流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同时为学生留出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感受自己独到的阅读体验的空间,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体现个性化阅读。

在赏析美景部分,安排了讨论题,目的是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学生发言比想象中的还要踊跃,不断有新的亮点产生,把这堂课的气氛推向高潮,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桃花源记》教材分析

《桃花源记》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这是一篇虚构的用来寄托作者社会理想的作品。

它描绘了一幅没有战乱、自给自足、鸡犬之声相闻、老幼怡然自得的世外桃源的图景。

尽管这样的社会在当时根本不可能存在,但从中透露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否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的愿望。

这同陶渊明本人的经历有密切关系。

他因厌恶统治阶级的腐朽和官场的营私舞弊而三次辞去官职。

生活虽然穷一点,但和老百姓一起生活,陶渊明深深感到心情放松愉快。

正是在这种情感的驱使下,诗人以洗炼的笔墨,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没有尘世羁绊的人间乐园——世外桃源。

全文叙述委婉曲折,层次分明,语言质朴自然,写景明丽如画,虽幻似真,虽虚似实,用艺术的手法展示了一幅古代东方“乌托邦”的图景。

这篇文章有着自身的特点:

首先,故事性强,颇具传奇色彩。

其次,作者借虚构的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全文笼罩着似有若无的神秘虚构的色彩。

读这篇名作,既要看到作者的美好理想,又要看出他的无法克服的思想矛盾,才能深刻理解它的内容和写法。

 

教学这篇名作,要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教学中不妨运用视听及多媒体技术,采用诵读、讨论和合作探究的方法,激情增趣,领会情感,学懂课文。

《桃花源记》评测练习

一填空题

1《桃花源记》选自,作者,又名

字,私谥,自号浔阳柴桑人,

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生活在一个的时代,本文原是

中的“”。

2本文概括而成的成语是,现在用来比喻

二解释下列词语

1、缘溪行()()2、夹岸数百步()

3、芳草鲜美()4、落英缤纷()()

5、复前行()6、欲穷其林()

7、林尽水源()8、初极狭()()

9、才通人()10、土地平旷()

11、屋舍俨然()12、桑竹之属()

13、悉如外人()14、黄发垂髫()()

15、阡陌交通()()16、乃大惊()

17、便要还家()18、咸来问讯()

19、率妻子邑人()()()20、来此绝境()

21、遂与外人()22、乃不知有汉()

23、无论魏晋()24、延至其家()

25、此中人语云()26、不足为外人道也()

27、便扶向路()()28、处处志之()

29、及郡下()30、诣太守()

31、遣人随其往()32、寻向所志()()

33、欣然规往()34、未果()

35、寻病终()36、豁然开朗()

37、怡然自乐()38、遂迷()

39、后遂无问津者()()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又名潜

字元亮,私谥靖节,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

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时代,本文原是

桃花源诗并序中的“序”。

2本文概括而成的成语是世外桃源,现在用来比喻指不受外界

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美好的世界。

二解释下列词语

1缘溪行(沿着)(航行)2夹岸数百步(两)3芳草鲜美(鲜艳美丽)4落英缤纷(落花)(繁多的样子)5复前行(又)6欲穷其林(穷尽,走到头)7林尽水源(尽头)8初极狭(刚)(狭窄)9才通人(仅)10土地平旷(开阔)11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12桑竹之属(类)13悉如外人(全、都)14黄发垂髫(指老人)(指小孩)15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16乃大惊(于是、就)17便要还家(通邀,邀请)18咸来问讯(全、都)19率妻子邑人(率领)(妻子和儿女)(同乡的人 )20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21遂与外人(于是、就)22乃不知有汉(竟)23无论魏晋(不必说,更不必说)24延至其家(筵请)25此中人语云(告诉)26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值得)27便扶向路(沿、顺着)(从前的、旧的)28处处志之(做标志)29及郡下(到)30诣太守(到)31遣人随其往(派)32寻向所志(寻找)(标志 )33欣然规往(计划)34未果(没有实现)35寻病终(随即、不久)36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37怡然自乐(愉快的样子)38遂迷(终于)39后遂无问津者(问路)(渡口)

 

《桃花源记》教学反思

《桃花源记》 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即使是文言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读起来依然不应该有多大困难。

但重点字词必须理解准确,所以重点字词花时间较多。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疏通这篇课文文意时,是一小节一小节疏通文意。

先把这一小节的重点字词划给同学,这个句子的意思就差不多了,然后我再让同学根据注释,同桌或前后桌分组讨论,实在讨论不出来的字词先放那儿,然后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老师再加以指导。

这样,他们的积极性比较高,而且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甚至是成绩很差的同学都能回答对问题,因为好多词意注释上都有,讲到文句优美的地方,放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反复读,我觉得这个很有必要。

文章的写作顺序,桃源的美景,桃源人的幸福生活,桃源的神秘,桃源人对外界的戒备,及陶渊明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学生都找到关键句子理解回答,这点让我感到比较欣慰。

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时,效果没有我想象的那样好,学生活动还不够积极。

在突出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方面,能力还有待加强。

“ 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把课堂的细节做好,在平时的教学中,调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也要锻炼自己的心里素质,同时还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桃花源记》课标分析

教材内容: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桃花源记》。

单元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2、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3、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

课标表述: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四学段(七-九年级)

(二)阅读”第12条:

“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第4条: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第8条: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