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亲人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06751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见了亲人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再见了亲人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再见了亲人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再见了亲人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再见了亲人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再见了亲人教案.docx

《再见了亲人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见了亲人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再见了亲人教案.docx

再见了亲人教案

14.《再见了,亲人》

陈梦娟

一、教材分析:

《再见了,亲人》一文,作者魏巍以志愿军的口气,深情地追忆了与朝鲜人民许多难以忘怀的往事,表现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

阅读本篇课文,我们不仅要体会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付出的代价,对志愿军的亲情、真情、深情,而且还应该深刻的体会到我志愿军为帮助朝鲜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朝鲜的土地上浴血奋战、流血牺牲等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这伟大的精神是永运值得讴歌的!

(2课时)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感情。

2、理解词语,读懂每句话,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和中心,并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会用“暂时、雪中送炭”造句。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和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

并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难点:

学习课文通过几件具体事例来表达一个中心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以读为主,读中悟情。

五、学生学习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语:

亲爱的同学们,无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年代,都有许多令我们感动的人。

尽管他们中的有些人,连名字都不为人所知,他们的形象却清晰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让我们重温历史的感动瞬间聆听那特殊年代那震撼人心的动人故事。

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两幅具有历史意义的图片:

请同学带认真观察,注意人物的衣着、神态、动作、用一句话描述图意。

2.师讲述:

这两幅图描绘的就是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国,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告别的情景。

人们挥着手,含着泪,深情地呼唤着—再见了,亲人!

(板书课题)。

3.创设情境,用音乐烘托气氛。

用假设把学生带入志愿军战士的行列中,让学生通过“我们”去体验和表达志愿军的情感。

(多媒体播放:

雄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好像现在我们就是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去抗美援朝、保家为国的志愿军战士

同学们,你们听,这是《志愿军军歌》,1950年10月25日,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共同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教师引语:

(出示多媒体图片)指图介绍:

在漫长的八年中,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我们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生死与共。

当我们打败了侵略者,当我们完成了历史使命,当离别的日子终于不顾人们深重的感情而来临时,有多少朝鲜亲人赶来为我们送行啊!

在送行的人流中,匆匆走来一位头发花白的大娘,我们赶紧迎上去,紧紧握住大娘的手,动情地说:

……

他们会说些什么那?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

课文中“亲人”指谁,想想作者写了他们什么事?

二、出示自读要求,检查预习情况

1.自读要求:

(1)、读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利用熟字记生字的方法记清字形。

(2)、读通课文,划出生字、词,并结合课文上下句理解词义,不理解的做记号。

(3)、朗读课文思考:

课文出现了几个人物?

(划出来)他们分别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

2.反馈、交流

(1)拼读生字表,纠正读音。

指出音易错字:

暂,谊,混

(2)拿出生字卡片,读字、词:

指出哪个字字形易错,重点说一说。

暂时昏倒情谊捣米谣侦察员混进区别:

谣、瑶、摇。

(3)、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讨论理解:

(或查字典,或结合课文,或结合生活实际。

(4)、理解“暂时”、“雪中送炭”的意思,并练习用两个词语造句。

(5)回答思考题。

①课文写了哪几个个人物?

明确:

大娘、小金花、大嫂。

②他们分别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

大娘:

送打糕;为救伤员失去小孙孙。

小金花:

妈妈为救老王而牺牲。

大嫂:

挖野菜失去双腿。

3.速读课文。

(1)找出直接体现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段落,放声朗读。

(2)指明学生读直接体现依依惜别的段落(4—6段)

三、激情朗读,引发悬念。

1、是啊,分别的时刻令人肝肠寸断,你从这段文字中又明白了什么?

2.汇报交流(多媒体出示送别图)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3.小结:

从刚才的朗读中,老师也深深的感受到了志愿军战士不忍心离开朝鲜的亲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呢?

按常理说,志愿军战士离开祖国,离开家乡长达八年之久,“归心似箭”,志愿军们是多么想回到妻儿、白发双亲的身边。

可是他们却希望——

(齐读)列车啊,请开的慢些……

4.那么还有什么比亲人的等待更让人割舍不了,还有什么比祖国的召唤还更令人留恋的?

课文第1—3段会让我们明白其中的原因,下节课我们在细细品味1—3段的内容。

四.布置作业:

1.背诵4-6段,熟读1—3段。

2.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过程和方法:

反复朗读,品味精练、准确、传神的语言文字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激情导入。

1.同学们,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归祖国。

岁月如梭,一晃几年过去了,作家魏巍将当年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留在了人们永恒的记忆里。

现在就让我们再次以志愿军的身份走进惜别的人群,让我们深情呼喊:

“再见了,亲人!

”(全班齐背4~6段)

2.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牵动着志愿军战士们的心呢?

这节课,我们将细细品味课文1~3段。

二、【抓住中心,自读感悟。

 1、当我们打败了侵略者,当我们完成了历史使命,当离别的日子不顾人们深重的感情而来临的时候,有多少人赶来为我们送行啊!

人群中有白发苍苍的大娘,有泪流满面的小金花,有架着双拐的大嫂,她们虽然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此时此刻,你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呢?

(生质疑)

2、出示:

为什么说大娘、小金花、大嫂与志愿军不是亲人,胜史亲人呢?

自读课文找到那些最能说明问题的事实,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用体会到的感情来朗读,并能发现,大胆的提出问题。

3、学生自读思考。

三、【感情导读,理解内容。

(1)根据学生的提出的问题,有重点地出示导读问题:

 a.为什么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位朝鲜大娘?

 b.哪些事情说明大娘像慈母一样为我们花心血,给我们送温暖?

 c.为什么说大娘给我们送打糕是“雪中送炭"?

 d.大娘为什么要“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

"

(2)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

为什么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位朝鲜大娘?

(启发学生通过读书,找出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并投影出示幻灯片)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

联系上下文理解“多少"和“慈母般"的意思。

 

指导朗读这句话,在朗读中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强调“多少"读重音,体会连用两个“多少"对表达感情和加强语气的作用。

 哪些事情说明大娘像慈母般为我们花心血,给我们送温暖?

    板书:

洗补衣,几夜不眠;

         送打糕,昏倒路旁;

         救伤员,失去孙孙。

(多媒体出示幻灯片中的重点句)——

(1)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

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①读这句话;②说说什么叫“雪中送炭”?

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③朗读,体会其中感情。

3指导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4.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出示幻灯片)大娘为什么要“丢下自己的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

理解“唯一",来理解大娘对志愿军的爱实际上是对自己祖国的崇高的爱,具体感受伟大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大娘失去了唯一的亲人,然而,她还有更多的亲人。

谁说我们不是大娘的亲人呢?

谁又能忘记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呢?

 比较反问和陈述的语气,体会反问句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指导朗读反问句的语调,采取不同形式反复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反问句。

(学生讲到其他句子,教师随机教学)

(图片),总结强调:

您为我们失去了亲人,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二)迁移学法,合作学习第二、三段。

(多媒体出示幻灯片)1.总结学法:

①放声读,划句子。

②读重点句,抓重点词,展开想像,体会真情。

③有感情朗读,读中悟情。

(小黑板出示)

2.按以上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第二、三段。

3.反馈交流。

根据学生读的句子,随机点拨。

例如,(多媒体依次出示幻灯片)

(1)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着妈妈。

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

(什么叫“噩耗”、“同归于尽”?

“同归于尽”说明了什么?

(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抓住“代价”一词,说说“代价”具体指什么?

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比较表达情感的不同。

(3)讨论:

前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都用第二人称;都先用一个称呼语;这样写好像面向对方说话,更便于表达感情,都是通过具体事例直接抒发作者的感情。

4、朗读训练。

(导读)当我们想到大娘,为了给我们送打糕,累得昏倒在路旁,当我们想到大娘为了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再夜忍不住了,动情地对大娘说……(多媒体出示幻灯片)

 当我们想到小金花为了我们失去了妈妈,我们亲切地对小金花说…..

 当我们想到大嫂为了我们失去了双腿,我们深情地对大嫂说…….(多媒体出示幻灯片)

三.【细细品读,体会感情。

(多媒体出示幻灯片)是啊,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朝鲜人民称我们志愿军战士为“世界上最可爱的人”,志愿军战士称朝鲜人民为亲人。

1958年,志愿军战士要回国了,朝鲜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与志愿军挥泪告别。

,看插图:

志愿军战士也流着热泪,挥着手说:

“再见了,亲人!

”多么感人啊!

(板书:

再见了,亲人)一齐朗读最后3个自然段。

1、

(1)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字在这里蕴含着怎样的感情?

2.填空、交流,然后全班齐读。

(读后投影出示幻灯片)

在朝鲜战场上,——————(谁)为了————(谁)浴血奋战,——————(谁)为了——————(谁)也付出了很高的代价。

两国人民用———————凝成了——————的情谊,因此两国人民不是——————,胜似——————。

四、【创设情境,升华感情。

 1、回忆往事,一件件,一桩桩令人感动,催人泪下,朝鲜人民为我们付出了血的代价,生命代价,这足以表达朝鲜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这种友谊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所以我们称朝鲜人民为“亲人”。

在这片土地上,不仅有着许许多多像大娘、小金花、大嫂一样的亲人,而且还渗透着我们与亲人们并肩战斗洒下的鲜血当然还长眠着像黄继光、邱少云这样的许许多多中华民族优秀儿女,所以我们把这块土地叫做“亲爱的土地”。

自由联系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大段。

 (多媒体出示幻灯片的画面)——当离别的抽泣声与汽笛的长鸣声交织在一起时,当我们从车窗伸出手,探出头,跟朝鲜亲人再见时,当列车的轰鸣一声紧似一声时,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吧。

 3、列车越开越远,再也看不到亲人熟悉的身影,再也听不到亲人亲切的叮咛,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呼喊一声吧:

“再见了,亲人!

”请男生担任战士们深情背诵4-6段,女生充当朝鲜人民可模仿课文语言向志愿军战士深情话别。

五.【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六.【教学小结】

这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他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归国时与朝鲜亲人依依惜别的情景,表达了志愿军对朝鲜亲人的感激和留恋,赞颂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七.【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以读为本”,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