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危机》阅读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66957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的危机》阅读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水的危机》阅读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水的危机》阅读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水的危机》阅读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水的危机》阅读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的危机》阅读答案.docx

《《水的危机》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的危机》阅读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的危机》阅读答案.docx

《水的危机》阅读答案

《水的危机》阅读答案

《水的危机》阅读答案

txt>[教材分析]

《水的危机》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期第五单元的第三个主题中的第二课。

该主题是让学生知道地球是所有生物的家园。

只有保护生态环境,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真正形成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水的危机》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严峻现状,以及对人们生活所产生的严重后果,从而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的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本课的学习充分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程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通过对水资源现状的认识,让学生了解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树立环保和珍惜水资源的意识,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水资源保护活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行为习惯的未来合格公民。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能力、思想,具体表现为,1.学生已经了解到地球表面70%是海洋,但不了解人类能够开采使用的淡水资源只有0.26%;2.学生能够自己阅读分析图片、文字等材料,能小组合作探究,有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3.学生没有经历过用水难的状况,对珍惜水资源的意识是淡薄的,在生活中做不到自觉地节约用水;4.学生思想较为单纯,学习新知识、认识新事物速度快,可塑性强。

[设计思路]

1.水是生命之源,通过水资源的现状与被污染情况对学生的视角产生巨大的冲击力效果,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改教材中的图片、文字资料为新闻播报的方式,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究,发现并解决问题。

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总结:

一句话,没有水,就没有我们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设计意图: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倡导生活化课程理念,把教材仅仅作为范例、话题,引导师生回归丰富的现实生活,回归贴近童真童趣的儿童生活,去感受、体验、提升,去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结合的多维的、综合的课程目标。

因此,为了让地处南方水源充足的孩子能够了解水危机的情况,用图片来代替乏味的说教,以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感悟,并使其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了解地球上淡水资源的稀少。

1.过度:

世间万物是多么盼望水啊!

那么地球上究竟有多少水呢?

2.出示地球外景图:

(引导学生发现地球水资源非常丰富。

)你们瞧,这蓝蓝的都是水,我们地球表面有2/3是被水覆盖的。

看到水资源这么丰富,心情怎样?

3.水资源这么丰富为什么还会出现危机呢?

再看示意图。

4.再看示意图。

交流:

但这其中97.5%是海水,海水能喝吗?

能用来煮饭吗?

如果用海水浇花会怎样?

灌溉庄稼呢?

5.小结:

老师从你们的口中听到了一个可怕的字眼——死!

可见,海水是不能用来灌溉的,更不可饮用的。

只有淡水才是我们的生命之源。

6.体验。

(引导学生用切苹果的方式体验淡水资源的稀少。

1)实验:

假设这个苹果代表地球上所有的水,那淡水有多少?

请组长从这个苹果中切去代表海水的97.5%。

切完后请把这切开的两块苹果比一比,你想到什么?

2)交流:

此时,看着你手中所留下的代表淡水的一小片苹果,你想说什么?

(采访几名学生)

3)实验:

这淡水里,还有87%是冰川、冰雪,连坦克开上去都纹丝不动,我们怎么能利用呢?

请再从象征淡水的苹果里切去87%,约6/7。

4)交流:

说说,这一刀好切吗?

看着这一刀切下,你们的心情怎样?

你又想说什么?

(采访几名学生)

(设计意图:

古人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说的是我们要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事物就必须亲身参与尝试、体验、亲自去做。

在课堂上,小组合作用分割苹果的办法,让孩子们在操作中感悟水资源的情况,在感悟中发现可利用的水十分匮乏,再引导一次次的对比水的多与少,体验水少的焦虑心情。

这活动充分体现了孩子们作学习主人的地位,也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活动性性质。

四、了解水质分类,体会水污染的严重。

1.过度:

可老师还得遗憾地告诉你,就这可怜的淡水也在一天天地变质、消

失。

请看《2003年我们中国七大水系的水质显示图》,在看看课本54页我们国家环保总局对水的分类说明。

(指导看书)

2.交流:

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结:

据这统计图就可以看出,就我国七大水系的水真正可饮用的只占36.3%,而劣水却占了29.6%。

4.了解水变质的原因。

1)看图片。

究竟是什么原因,会使水变质呢?

2)交流:

谁来说说水变质的原因?

3)这些污水还能饮用吗?

看资料。

4)看了这些,感到恐慌吗?

其实,因为水污染引发的惨案,越来越多。

看图片。

5)交流:

这么多鱼,这么多活蹦乱跳的生命,就这样在污水中丧生了,如果他们会说话,会喊冤,他们会说些什么?

喊些什么?

5.交流:

根据你们的观察,我们家乡的哪些水已经受到了污染?

6.过度:

我们家乡很多水资源被污染,尤其是象洞乡的水资源污染最为严重,曾经引起了省、市各家媒体的关注,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学校的小记者组也在周末深入象洞乡,对那里的水资源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下面,请小记者组代表为我们作调查报告。

(小记者汇报)

7.交流:

听了这份报告,你知道象洞乡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有哪些方面?

你将对养殖户提出什么建议?

(设计意图:

儿童的生活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础。

我们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

让学生在课前对家乡水的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并拍下相关图片,写成调查报告,由组长现场汇报。

从他们的实际生活出发,鼓励孩子走向社会,留心生活,发现问题,体现出了很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8.了解浪费水的现象。

1)可我们人类做的还不止这些,请看图片。

2)交流:

按这样的速度浪费,这仅有的一点水还够我们挥霍几年呢?

3)实验。

请各组同学想一想,我们一天天浪费掉的、破坏掉的水有多少?

请再从这仅有的一小粒象征水的苹果里切去。

4)交流:

想想看,你们这切去的仅仅是水吗?

你有可能切去了谁的生命?

此时,你的心还能平静吗?

(设计意图:

霍姆林斯基指出:

“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

”因而创

设教学情境让孩子再从这仅有的一小粒象征水的苹果里切去被污染的水,并引导想象“你有可能切去了谁的生命?

”激发学生的“情绪区”,引起学生的震撼,从而拨动学生心弦。

五、升华主题,化作行动。

1.(播放广告)过渡至行动。

2.小组讨论:

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们有什么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好点子呢?

3.汇报交流。

4.再小组讨论:

你们将用什么方式向周围的人宣传?

5.展示汇报。

6.总结:

同学们,让我们把环保的意识刻在心扉。

用我们的行动和智慧,让绿草如茵,让山水如画,让生命和谐,让环境优美。

(设计意图:

讨论交流“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们有什么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好点子呢?

”“你们将用什么方式向周围的人宣传?

”旨在让孩子们以生活为依托,利用他们已有的经验设计出好的点子,从而树立起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这一理念。

[板书设计]

水的危机

节约用水水资源丰富可利用水极少保护水资源

【篇二: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水的危机》教学设计】

ass=txt>一、概述

《水的危机》课文通过展示了肯尼亚被污染的河流图、干裂的土地图、2003年中国七大水系的水质显示图,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水资源的危机现状。

课文还拓展介绍了我国的水资源五类质量标准,帮助学生更加直接、有效地理解课文展示的图片,从宏伟和微观角度了解水资源的严峻现状。

课文最后提炼、升华了本课教学目的。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水质的不同标准,及其对于人类生活的具体意义。

②进一步从宏伟和微观角度了解水资源的严峻现状。

③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和分析各种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学生课前搜集世界水资源的危机、中国七大水系的文字和图片资料,为学习与交流作好铺垫。

②通过课堂的展示与交流、教师的适时补充,使学生明白水资源的严峻现状。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原有的基础上自觉自愿地投入到节约水的行动中。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五年级时就学习过,知道古代四大发明就是在古老的河流两岸孕育成熟的,人类文明的起源与水息息相关。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初步的环保意识,也具备了一点的搜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但对于水的危机还没有深入理解,学习的能力也存在着差异性。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创设情境法。

水资源危机的现状如何呢?

教学一开始就展示教师搜集到的相关的图片,通过大量的图片冲击学生的视觉效果,引起较强的感官刺激,使学生初步了解整个地球和全人类面临着水的危机。

2.小组合作探究法。

为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七大水系的现状,课前将学生分成七个小组,每个小组研究一个水系,分工合作,搜集、整理、分析,明确该水系的状况,课中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交流与展示,了解中国水资源的严峻现实。

3.课内外相结合。

引导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制作珍惜水、爱护水的宣传作品,制作成宣传栏板,提醒人们爱护和节约用水,并进一步强化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五、教学资源和工具

1.教师课前就中国七大水系的水质准备一些资料,对厦门市水资源的现状做调查;

2.制作教学ppt,打印拓展资源。

3.学生课前搜集世界水资源的危机、中国七大水系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并试着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为学习与交流作好铺垫。

六、设计特色

重视课内外相结合、学生自主参与、小组合作探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我们在五年级时候就学习过,人类文明的起源与水息息相关,古代四大文明就是在古老的河流两岸孕育成熟的。

那么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水对人类意味着什么?

我们与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2.揭题,板书。

二、学习探究,深入理解

1.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53页的照片和文字,你知道这些照片和文字所表达的意义吗?

2.教师播放幻灯片,展示世界各地水资源危机的一些图片。

问:

你刚才看到了什么?

有什么想说?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水危机的幻灯片,给学生视觉的震撼,传达给学生这样的信息:

水资源的危机不仅局限在某个地区或某个国家,而是整个地球和全人类都面临的危机。

3.阅读教科书第54页我国的水资源质量标准。

4.我们居住在四季如春、气候宜人、享有“人居奖”的城市,水质又是如何?

请学生介绍。

5.教师幻灯展示本市水质现状,了解本市水质所属类别。

【设计意图:

通过阅读与讨论,补充本市水质所属类别,为学生学习七大水系的危机现状做铺垫。

6.小组探究。

将学生分成七个小组,每个小组各代表教科书第54页的七大水系显示图中的一各水系。

然后各小组分别研究自己的水系,参考我国的水资源质量标准和全国地图,明确该水系的状况,准备向全班做介绍。

教师强调,介绍时要能够详细具体地加以说明。

7.展示交流。

各个小组轮流向全班介绍本小组所代表的水系。

(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人人参与,一人为主,他人为辅,补充介绍,声音洪亮,态度自然大方,并且对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给予回答。

未发言的小组认真倾听,在小组介绍后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或建议。

教师在小组展示时,出示各水系的幻灯片,小组展示后,鼓励评价,适时提问或补充说明,帮助学生加深、拓宽原有的理解。

8.幻灯展示2003年中国七大水系的水质显示图,比较总结:

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等七大水系197条河流407个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9.9%、26.5%和23.6%。

其中珠江、长江总体水质良好,松花江为轻度污染,黄河、淮河为中度污染,辽河、海河为重度污染。

【设计意图:

七个小组成员各介绍七大水系之一水系,既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又深入学生对水资源危机的理解。

三、联系实际,延伸导行

中国正走在工业化的大路上,正在成为世界工厂,在享受工业化之福,也在

品尝工业化之祸。

大家刚才已经了解到了,今天中国的水系是何等千疮百孔,何等岌岌可危,又是何等的悲怆可怜。

水之危机不是孤立的。

由水危机带来环境危机,带来的人、动物、植物,包括所有的生命的生存危机,进而扩展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危机。

而这些,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世界性问题。

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小组间讨论、汇报(形式不拘,可以写宣传标语,可以发倡议书)。

四、总结

水是生命的源泉,人类文明的产生离不开水,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也离不开水。

失去了清洁充足的水,人类文明终将毁灭。

为了我们自己的明天,珍惜生命之源,从我做起,从家庭做起,从学校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做水资源的保护者。

五、家庭作业:

每个学生自己创作一条(幅)宣传节约水、珍惜水的标语或图画。

教师取得中队和大队辅导员的支持,评选优秀的作品在班级内、校园内展示。

板书设计:

水的危机

世界各地——污染严重

中国水系——千疮百孔

失去清洁充足的水——人类文明毁灭

珍惜水,爱护水

八、教学流程图

开始

学习探究,深入理解

小组合作,交流信息全班介绍阅读教材,展示课件

教学总结,提升主题

结束

九、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评价的重点在于一是学生课前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态度与能力;二是小组为单位汇报展示中国七大水系水质的情况;三是学生倾听与提问题的习惯。

四是能自己创作一条(幅)宣传节约水、珍惜水的标语或图画,自觉投入到节约水的行列中。

十、帮助与总结

1.正确处理了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关系。

这一堂课,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的环境。

一个是在课前预习的环节,就将学生分成七个小组,分别调查七大水系,并提出具体的要求,让学生把搜集到信息进行整理,做简单的分析。

二是在课中交流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汇报展示小组的意见,要求人人参与,一人为主,他人为辅,补充介绍,声音洪亮,态度自然大方,并且对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给予回答。

未发言的小组认真倾听,在小组介绍后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或建议。

教师则适时做补充说明或提问,帮助学生加深、拓宽原有的理解,正确处理了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关系。

2.体现了学科的知识点与人文性的统一。

既然重视了本堂课的知识点学习,让学生了解了世界的水危机现状、我国水质标准等,还重视对学生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激发学生自觉投入到珍惜水、节约水的行列中。

3.重视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动手动脑能力和倾听、提问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篇三:

《水问》阅读附答案】

=txt>水问

王猛

当我们潜入蓝藻丛生的滇池底部,去寻找消失已久的栲栳鱼,我们想知道究竟是什么污染了我们的湖水?

当我们在海河岸边一次又一次见证了打井队寻找水源的失败经历时,我们想知道那些地下几百米的水究竟到哪里去了?

如果世界人均水资源是一满杯水的话,中国的人均水资源不过仅仅是一个杯底;而且由于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在华北等人口聚集的地区,我们的人均水资源量甚至低于以色列、中东等地区。

危机不是即将到来,而是已经从四面八方悄悄开始。

在富裕的南方,几十万人,一夜之间就可能没有水喝;在淮河岸边,一场污水过后,所有河蟹养殖户彻底破产;在发展中的北方,河流的生命几乎绝迹;长江的河道里,人们花费上百万元,只是为了寻找到一种名叫白鳍豚的水生鱼类;“太湖美”、“汾河清”这样的歌曲在全国的水污染地图面前显得滑稽、尴尬。

从北到南,七大流域正在水污染危机崩溃的边缘。

水是宽容的,因为宽容才产生了生命,也因为这种宽容,它容纳了这个世界大部分肮脏的东西。

中国的工业文明发展史浓缩了西方两百年的时间,作为代价,中国的河流与湖泊也浓缩了西方两百年的污染史。

利益驱动、制度缺失、道德沦丧,对比农耕文明,对比泰晤士河的治理,一味追求利益与让中国的江河湖泊重新变清究竟什么最重要?

在开封城几十公里外,悬在几百万人口上方的黄河,又让我们不断地思考洪水的出路;在漳河两岸,每年夏天都会增派武警来保护水源;在城市里,拉动任何一个抽水马桶,宁夏缺水地区全家人一星期的生活用水就全部被冲到了下水道;在有些地方,水很贵,一瓶矿泉水的价格甚至比97号汽油还要贵两倍?

?

中国人并不缺乏节水的历史、节水的意识和节水的技术。

坎儿井、北海团城这些古老的节水设施已经使用了几千年,那么我们缺什么呢?

对一户农民、一个企业、一个地区而言,当节水比浪费水还要多花钱的时候,为什么要节水?

当浪费水仅仅只是一个道德问题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要节水?

节水不仅是我们面对生存危机不得已的选择,也是考验我们这个民族道德与制度建设能力的一次机会。

黄河源头有“千湖之县”美誉的玛多要搬迁了,原因是没有水;太湖之滨的大款要搬走了,原因是水脏了;世界第四大湖——咸海,已经消失了一半;我们儿时记忆中的河流几乎全部干枯了——我们的祖先是否想象过我们今天的遭遇?

人类的文明诞生在大河两岸,苏美尔人的崛起就是因为找到了与水和谐相处的方式;但是,苏美尔文明的消亡,也正是由于对水的过度利用。

两百多年以前,人类发明了蒸汽机——一种利用水循环的机器,它推动着我们到达了今天的文明程度。

我们生活在地球历史中最美好的时期,但是我们是不是忘记了水可以诞生文明,也可以毁灭文明?

面对水,如果我们不能够找到新的文明方式,我们还能在地球上待多久?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0年第6期)

小题1:

中国面临水资源危机,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分)

小题2:

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表达效果。

(6分)

⑴如果世界人均水资源是一满杯水的话,中国的人均水资源不过仅仅是一个杯底?

?

(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⑵一味追求利益与让中国的江河湖泊重新变清究竟什么最重要?

(这个问句是哪种类型的问句?

表达了什么意思?

⑶中国人并不缺乏节水的历史、节水的意识和节水的技术。

坎儿井、北海团城这些古老的节水设施已经使用了几千年,那么我们缺什么呢?

(想一想,我们缺的是什么呢?

)小题3:

如何治理水资源,这篇文章高屋建瓴,提出了一些新观点。

下面对新观点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改变水的宽容的特点,拒绝肮脏的侵害。

b.提高民族道德水平,建立起人们的新观念:

认识到节约比经济利益更重要。

c.国家要加强节水的法律法规建设,地方要加强节水的制度建设。

d.寻找、建立新的文明发展方式。

小题4:

文章结尾告诉我们,如果要治理好水资源,就要找到新的文明方式。

那么,这新的文明方式是怎样的呢?

又如何实现这种新文明呢?

谈谈自己的看法。

(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水的宽容也容纳了肮脏,中国工业文明的发展忽视了环境的治理,从而污染了河流与湖泊,干涸了水源。

小题1:

⑴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说明了中国水资源极其有限,面临危机。

⑵这句话是反问。

意思是说,让中国的江河湖泊重新变清永远比一味追求利益重要得多。

⑶缺的是追求利益的正确认识、正确选择、正确方法,缺的是节水的有力的制度建设;有的只是短暂利益的驱动和恣肆浪费、破坏水资源习惯。

小题1:

a

小题1:

既要工业文明和国家经济的发展,也要绿水青山的永恒。

如何实现?

国家抓大件,国家财政收入着力于用来治理水污染、水干涸,国家制订法律法规、制订发展方略,国家加大检查力度,发现异常及时制止,国家加大人才培养。

无论是哪所学校、无论是哪种专业,都将“环境治理”课作为必修课;无论是幼儿园教育,还是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无论是高中、大学教育,还是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阶段教育,都应开设这门课程,并且像英语、计算机课程考试一样,列为“过级”考试课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