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64072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11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组织设计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施工组织设计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施工组织设计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施工组织设计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施工组织设计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组织设计1.docx

《施工组织设计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组织设计1.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施工组织设计1.docx

施工组织设计1

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

第一章序言

我们诚恳地表示:

一旦中标,我们将全心全意为业主服务,服从业主、监理的管理,优质高效完成本项目的建设任务。

我们通过认真学习和研究招标文件及有关图纸资料,并数次踏勘施工现场,在分析了各种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以及工程施工的特点以后,我们有充分的信心保证高速、优质、全面完成本工程招标文件规定的工程范围内的任务。

我公司承诺:

确保完成满足招标文件及答疑文件所明确所有内容的要求,其中本工程质量目标为达到<<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等国家及省市标准规定的合格条件,现场做到安全文明施工,具体采取如下措施:

中标后将把本项目列为我公司2012年度重点工程项目之一,选派优秀项目经理担任本工程项目经理,配备施工经验丰富、技术素质高的管理人员组成项目管理班子,进驻现场施工。

根据本工程特点及招标文件的工期要求,一旦中标我公司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业主要求的各施工进度节点提前完成,招标工期为122天,按期完成工程任务,并交付使用。

加强与业主、监理公司及有关部门的联系,服从业主、监理的调度和安排;强化质量管理,认真贯彻我公司《质量手册》和《质量体系程序文件》及工艺标准。

严格材料管理,从材料选择开始,严格把关,加强对原材料的进货检验和试验,材料、构件、设备及配件必须检验或验证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检验和验证应按程序规定进行。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环境保护,尊重民风民俗,做到文明施工。

第一节工程概况

1.1工程简况

鱼儿红至鱼儿红牧场公路起点位于鱼儿红乡街道,顺接鱼昌路(X265线)终点,路线由北向南行进,逆平达坂沟而上,在K23+800处翻越达坂山后沿通沟河而下,终点至鱼儿红国有牧场,顺接中盛矿业专用公路。

途经鱼儿红乡街道、平达坂沟、达坂山、通沟河、鱼儿红旧场部、鱼儿红国有牧场。

建设里程为48km。

本公路的改建对促进肃北县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加快鱼儿红国有农林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改善农村公路网络现状,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增进少数民族团结,维护本地区社会稳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原路现况

现有公路早期为鱼儿红牧场便道,2010年肃北县交通运输局按照农村公路村道工程技术标准进行了改造,由于当时资金有限,改造中增设了部分涵洞及防排水设施,路面铺筑了较薄的天然砂砾,现为等外公路。

本公路K0+000-K24+000、K29+000-K48+000段沿线地势较缓和,地形平坦、开阔,平纵面线形均能达到四级公路技术标准;K24+000-K29+000段翻越达坂山,海拔在3000米以上,回头曲线最小半径仅为9m,最大纵坡达到11.2%,回头曲线最大纵坡6.6%,连续3km平均纵坡6.55%,平纵面线形均有超标。

本公路K0+000-K0+620、K47+260-K48+000段为鱼儿红乡和鱼儿红牧场街道,原有街道宽9.0-10.0m不等,K0+620-K47+260段现有公路路基宽5.5-6.5m,且终点处有铁矿企业,重型车辆较多,由于旧路基础差,防排水设施少,经多年行车碾压,已全部毁坏,路面坑槽、搓板、翻浆等病害普遍存在,晴时扬尘,雨季泥泞,车辆通行十分困难。

全线现有涵洞10道,为钢筋砼圆管涵或盖板涵,部分圆管涵填土高度不足且孔径偏小,承载力低,已不能满足现行荷载标准。

旧路部分路段穿越较大沟道,排水通过少量涵洞完成,无系统的防排水设施,存在较大水毁隐患。

全线无任何交通安全设施,存在行车安全隐患。

2、依据

2.1任务依据

受肃北县交通运输局委托,由甘肃中梁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承担酒泉市肃北县鱼儿红至鱼儿红牧场公路工程一阶段施工图设计任务。

2.2设计依据

(1)、《酒泉市肃北县鱼儿红至鱼儿红牧场公路工程实施方案》;

(2)、《关于酒泉市肃北县鱼儿红至鱼儿红牧场公路工程实施方案的批复》(甘发规划〔2012〕32号);

(3)、《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5)、《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

(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60-2004);

(8)、《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9)、《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

(10)、《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1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1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14)、甘交发[2010]46号《甘肃省以工代赈农村公路投资估算及概(预)算编制办法》。

2.3设计标准

酒泉市肃北县鱼儿红至鱼儿红牧场公路工程采用交通部颁布的JTG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的四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20km/h,详见主要技术指标表(表2-1)。

2.4主要工程数量

2.4.1土石方工程

(1)、土方:

254748m3;

(2)、石方:

12675m3。

2.4.2排水工程

(1)、M7.5浆砌片石边沟加固:

2094.57m3/4170m;

(2)、M7.5浆砌片石排水沟:

87.5m3/175m;

表2-1主要技术指标表

指标

项目

四级公路

标准值

采用值

设计速度(km/h)

20

20

路基宽度(m)

6.5(4.5)

6.5

行车道宽度(m)

6.0(3.5)

4.5

停车视距(m)

20

20

极限最小圆曲线半径(m)

15

15

缓和曲线长度(m)

20

20

最大纵坡(%)

9

8

最小坡长(m)

60

60

竖曲线最小半径(m)

100

625

竖曲线最小长度(m)

20

23.75

新建桥涵设计洪水频率

1/50

新建涵洞设计荷载

公路—Ⅱ级

新建中桥设计荷载

公路—Ⅰ级

(3)、M7.5浆砌片石急流槽:

48.28m3/35m;

(4)、M7.5浆砌片石边沟涵:

108.8m3/272块。

2.4.3防护工程

(1)、M7.5浆砌片石路肩挡墙:

2523.04m3/620m;

(2)、M7.5浆砌片石护坡:

1990.33m3/1170m;

(3)、M7.5浆砌片石护面墙:

124.8m3/60m。

2.4.4涵洞工程

全线共设涵洞33道,平均每公里0.7道。

分别为新建钢筋砼盖板涵17道,长126.27m;新建钢筋砼圆管涵8道,长67m,完全利用圆管涵8道。

2.4.5路面工程

(1)、4cm沥青碎石路面:

192212m2;

(2)、15cm天然砂砾路面:

37616m2;

(3)、20cm水泥稳定砂砾基层:

213041m2;

(4)、15cm天然砂砾垫层:

14444m2;

(5)、10cm天然砂砾找平层:

223716m2。

2.4.6交叉工程

本项目工程共设平面交叉1处。

2.4.7其他工程

(1)、特殊路基处理:

2455m3/555m。

(2)、清除表土:

342m3/120m。

2.5测设简况

接到设计任务后,我公司立即组织有关专家及工程技术人员,配备了较为先进的测量仪器及现代化办公设备,于2011年10月15日进驻工地。

会同肃北县交通运输局有关领导及工程技术人员踏勘了全线,在现场我们认真听取了局领导就本公路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仔细详尽的研究后,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提出了测设意见。

10月16日测设人员开始外业测量和相关资料的收集工作。

参加外业测设的有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2人,助理工程师3人,技术员及测工5人,民工10余人。

为确保工期,技术人员早出晚归,加班加点,白天在野外进行资料搜集,晚上整理资料至深夜。

为确保质量,我们严格遵守《公路勘测规范》以及其他技术规程,对路线、路基、排水、桥涵、筑路材料、拆迁、占地等进行了全面的测量及调查。

在勘测过程中,技术人员多次深入有关部门了解和收集相关资料,并认真听取当地政府、相关单位及人民群众的意见。

在野外测量工作的同时,实地进行了路线平、纵、横断面设计,并进行了实地核对,于2011年10月28日完成外业测设任务,实测路线全长48km。

在外业工作结束后,工作组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自查自检,其精度均符合规范要求。

同时将外业测设情况向肃北县交通运输局领导做了汇报,局领导认为外业测量贯彻了原定的技术方案,路线走向布设正确,桥位布置合理,技术标准掌握得当,符合测设要求。

本公路采用一次定测,一阶段施工图设计的方法。

在测设过程中,得到肃北县交通运输局领导及技术人员的大力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2.6占用土地及拆迁情况

本公路为鱼儿红国有农牧场公路,设计时严格遵循方便牧民出行,保护生态环境,尽量减少征地拆迁的原则。

全线共拆迁钢丝网围栏150m,征用草地2.7亩。

本公路的改建可促进肃北县鱼儿红乡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快国有农林场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促进肃北县畜牧业发展,是当地政府和牧民多年的心愿,因此地方政府应尽快出台具体政策,协调各方关系,做好衔接工作。

2.7新技术采用情况

本公路外业测量采用南方测绘S86-G2型GPS接收机配合TOPCON602型全站仪进行平面控制测量,采用北光DNZ2水准仪进行纵断面测量,所有图件均采用计算机技术绘制及出图,出图率达100%。

3、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3.1地形、地貌、地质

3.1.1地形、地貌

肃北县地处祁连山北部,属祁连山北麓到瓜州戈壁滩的过渡地带,地势总体上南高北低,相对高差800-1000m,地貌景观上表现为荒漠戈壁和侵蚀构造低山相间的特征,由于构造运动,地形上形成两个台地和一个盆地。

3.1.2地质

塔里木地台东部台拗包括安敦拗陷、阿克赛拗陷、玉门镇——花海拗陷等。

其南侧分别以深大断裂与祁连褶皱系、东昆仑褶皱系为邻。

塔里木地台基底为前震旦系,其上不整合覆盖着震旦系震旦系——古生界海相沉积及中——新生界的陆相沉积。

其中震旦系多为滨海——浅海相的碎屑岩、火山岩和冰碛层,总厚达3000-7800m以上。

寒武——奥陶系、下志留统——二迭系为海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建造;中——新生界除局部有上白垩统及下第三系的海相沉积外,大部为陆相沉积。

从区内许多地段缺失上奥陶统和泥盆系沉积来看,中、晚加里东运动对该区有一定的波及影响,海西运动使古生代地层发生褶皱和断裂,并伴有玄武岩的溢出。

这次运动导致除地台西南局部地段外,大部分地区结束了海侵历史,然而在白垩纪时期西南部又开始新的沉降,沉积了滨海相碎屑岩。

到第三纪时,塔里木拗陷范围扩大,上第三系的堆积厚度显著加大。

同时,盆地周缘的山体出现断块隆起并伴随断裂活动,常见下第三系逆掩于上第三系之上,第四纪以来,除继承性升降运动外,还伴有断块之间的相对水平运动。

1、断层

该区北东向活动层发育,自北而南分别发育三危山断裂和阿尔金断裂带(东段)。

三危山断裂:

西起多坝沟一带,向东经千佛洞,甜水井、小宛南山至双塔水库附近,被近东西向的疏勒河隐伏断裂截切,全长近280km。

总体走向北65°东,倾向南东,倾角60-80°。

空间展布上断裂线平直,主要由三条活动程度不同的斜列式断层构成,并分别在火焰山北侧呈左阶斜列,在南干沟以西呈右阶斜列。

该断裂形成于加里东晚期,切割了前震旦纪以来不同时代的地层及侵入岩体。

在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瓜州断陷南缘,是阿尔金断裂系中主要断裂之一。

该断裂挤压破碎带宽约20-50m,最宽处达百余米,构造透镜体,挤压片理极为发育。

从断面上发育的水平擦痕以及南侧的“入”字形构造等均反映具有左旋扭动的特征。

在党河水库坝址附近可见前震旦系向北逆冲于第四系下更新统之上,同时切穿了上覆的中更新统砾石层,并使砾石层明显翘起。

此外,在西水沟地震台址附近早第四纪地层中也见有高角度的逆冲断层。

该断裂控制了瓜州——敦煌盆地中、新生代的沉积,断裂两侧地形差异较大,南侧为风化剥蚀后的低山、丘陵,北侧为戈壁沙漠。

最大高差约800m,一般为200-300m,有些地段仅数十米。

断层三角面,断层崖相当发育。

由于断裂的左旋走滑逆冲,使车水沟和蚊子沟发生了约200m的左旋位移,并在断裂北侧部分地段形成了断陷谷,推测是第三纪末期断裂活动的结果。

据调查,第四纪早期以来的垂直位错约为25-70m。

2、阿尔金断裂带

位于青藏高原北部边缘的阿尔金断裂,是我国西部规模最大的活动走滑断裂带。

该断裂自新疆的拉配泉进入甘肃西部的安南坝后,沿阿克塞、肃北、玉门大坝一线延至宽滩山东北而伏于花海盆地之中。

东段即指安南坝以东区段,长约600km,总体呈北东东向展布,在党河以西主要倾向南东,以东倾向北西或南东,在众多的剖面上均表现为高角度左旋走滑特征。

该断裂形成于古生代早期并具转换断层性质,加里东和海西期的活动达到了高峰。

晚第三纪以来,随着青藏高原的急剧抬升,断裂活动十分强烈,但主要表现为以强烈挤压性质,在小鄂博图口可见震旦系低角度逆掩于中更新统之上,直到中更新世以后才转变为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

断裂断错了前震旦到第四纪一系列不同时代的地层及侵入体,地球物理勘测证实,断错莫氏面达13km。

该断裂带主要由多条平行断裂组成,其间发育有较多的次级断层,在卫星影像上线性特征清晰,直如刀切。

断裂带一般宽约1km,在长草沟宽达2km以上。

空间上多呈雁列式展布,并在接阶部位形成拉分盆地和挤压隆起区,部分地段由于横向断裂的介入而成为段间的转换区。

断裂造成的破碎带较宽,如大、小鄂博图、长草沟、五个泉、红柳峡及玉门大坝等地,均达数百米,但在东段的宽滩山以及西段的安南坝宽仅数十米。

破碎带中断层角砾岩、糜棱岩及断层泥十分发育,并具明显的分带性。

沿断裂带的一系列微地貌现象及地震遗迹表明,晚第四纪以来断裂具有明显的活动。

地层及岩性

第四系(Q):

沿线广泛分布,进一步可分为:

早—中更新统(Q1-2):

圆砾、青灰色,钙质胶结。

晚更新统(Q3)包括有:

圆砾:

青灰色、洪积为主,中密。

亚砂土:

浅黄-灰褐色、硬塑。

全新统(Q4)包括有:

亚粘土:

浅黄色,含盐量较高,局部形成盐渍土。

粗砂:

浅灰一肉红色,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颗粒均匀,松散、冲洪积为主。

粉细砂:

淡黄色、松散、风积为主,组成本地之沙丘。

角砾:

青灰色,颗粒呈棱角状,坡积为主。

3.2气候

3.2.1气温

肃北县地处亚欧大陆的腹地,地形复杂,植被稀少,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主要特点是降雨少,蒸发量大,日照长,昼夜温差显著,冬春季节不太明显,夏季炎热而冬季寒冷,风大沙多,灾害频繁。

据酒泉气象站资料,年平均气温8.8℃,7月最高平均24.9℃,最低1月份-10.4℃,年温差35.3℃,极端最高气温,1944年7月13日曾达到45.1℃,为全省最高记录,极端最低气温1952年1月7日曾达到-29.3℃。

无霜期152天。

平均无霜冻期初日为4月18日,平均无霜冻期终日为10月9日,绝对无霜期107天。

由于地形的影响,由西向东从疏勒河谷地向南北两侧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双塔水库以西高于8℃,以东、以南低于8℃。

据肃北气象资料、地面年平均温度为11.10℃,比年平均气温高2.3℃,最热7月平均30.3℃,最冷1月平均-10.2℃,地面极端最高温度71.3℃(1963年6月12日),极端最低温度-31.50℃(1979年1月1日)。

3.2.2降水

肃北县远离海洋,由于受大气环流的影响,海洋暖湿气流不易到达,地面为戈壁沙漠所包围,所以气候异常干燥,据肃北气象站43年资料记载,年均降水量45.3mm。

3.2.3冻土

全线最大冻土深度为125cm。

3.3水文

3.3.1地表水

本公路区域属于疏勒河流域,对本公路有影响的地表径流主要为窟窿河。

窟窿河是疏勒河的一段,由于这一段地势落差大,地层含碳酸盐岩,造成河床冲刷过深,形成了深渊,地下流水湍急,地面原貌不再,形成了“天生桥”。

从窟窿河上简易桥梁往下看,就是河水冲刷形成的十几丈深的河床。

河宽不过十米的样子,阴暗的流水形成的涡流,发出浑厚的吼声,而河的岸坡,几乎是垂直的,怪石嶙峋。

3.3.2地下水

肃北县地下水比较丰富,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水质由好变差,水化学类型也从HCO3—SO2—Mg—Ca逐渐过渡为SO2—HCOs—Mg—Ca,SO2—Cl—Mg—Ca,直至西部Cl—Na型。

地下水位一般在5m以下。

3.4不良地质现象

本公路局部路段原有路基填土松软,造成路基沉陷、变形、翻浆等病害。

3.5地震

根据甘肃地区地震区带划分,本公路地处青藏北部地震区,阿尔金地震带。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确定本公路抗震设防烈度为Ⅷ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40s。

4、路线

4.1路线布设原则

路线布设严格按照实施方案批复文件及实施方案中提供的路线主要控制点(起、终点及中间控制点)、公路等级,结合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进行。

布布线时遵循“在达到四级公路技术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旧路、尽量减少征地拆迁,并利于群众出行”的原则进行布设。

同时与沿线村镇规划和牧区建设相一致。

4.2路线平、纵面线形设计说明

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为依据,结合沿线实际地形、水文、地质条件,坚持优化线形、因地制宜、节约投资等因素对路线进行综合设计。

本次设计中平、纵面线形均达到四级公路技术标准要求,设计速度20km/h。

4.2.1平面线形

平面设计主要考虑与实际自然地形、地物、环境等相协调。

同时根据沿线自然地形、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工程量大小进行线路布设。

路线基本沿原有道路布设,只对部分路段进行了裁弯取直,改建后平面均能达到四级公路标准。

4.2.2纵面线形

纵断面设计主要考虑路基的高度和填挖工程量,力求纵坡平缓均匀,有利于路基路面排水,尽可能达到平曲线与竖曲线、平面与纵面立体线形组合协调。

4.3遵循原则根据路线的性质,选线中尽量利用老路和既有构造物,能裁弯取直的路段予以改造,最大限度减少征地拆迁,利于群众出行。

因此布线具体遵循以下原则:

1、尽量少占牧场和草场,减少征地及拆迁;

2、尽量利用旧路资源;

3、结合本路段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处理好排水工程;

4、重视环境保护,修建道路产生的环境影响必须根据有关法规妥善处理,使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

5路基、路面及排水

5.1路基

5.1.1一般路基设计原则及依据

根据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依照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030-2004)等规程规范,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为原则,选择合理的路基横断面形式和边坡坡率,并采用经济合理的排水工程,防止各种不利因素对路基的危害,确保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5.1.2路基设计

1、路基横断面

K0+000-K0+620(鱼儿红乡街道)和K47+260-K48+000(鱼儿红牧场街道)为充分利用旧路资源,路基宽10m,路面宽6.0m;K0+620-K47+260段路基宽6.5m,除去K24+000-K29+000段翻越达坂山,天然砂砾路面宽6.5m,其余路段路面宽4.5m。

路基路面宽度一栏表

起讫桩号

路基宽度(m)

路面宽度(m)

两侧土路肩(m)

备注

K0+000-K0+620

10.0

6.0

2.0

鱼儿红乡街道

K0+620-K24+000

6.5

4.5

1.0

K24+000-K29+000

6.5

6.5

天然砂砾路面

K29+000-K47+260

6.5

4.5

1.0

K47+260-K48+000

10.0

6.0

2.0

鱼儿红牧场街道

2、路基高度

一般路段路基填土高度视地形、路线平面线形和纵坡需要而定。

其余路段路基高度结合沿线村庄、桥涵及防排水设置情况,经实际调查确定,对部分路基偏低的路段予以提高。

无特殊要求,路基高度按纵坡、排水要求设置。

3、路基边坡

1)填方边坡

全线路基填料以砂砾土、碎石土为主,当路堤上部高度在0-8m之内时,边坡坡率采用1∶1.5;当路堤下部高度在8-20m时,边坡坡率采用1:

1.75。

当自然边坡陡于1:

5时,路堤基底应挖台阶。

2)挖方边坡

全线挖方路段有石方、碎石土、砂砾土,石质挖方边坡高度h≤15m时,坡率采用1:

0.3,边坡高度大于15m时,坡率采用1:

0.5;土质挖方边坡高度h≤12m时,坡率采用1:

0.5,边坡高度在12-20m时坡率采用1:

0.75;强风化石质边坡采用与土方边坡相同的坡率;微风化石质边坡边坡高度h≤15m时,坡率采用1:

0.1,边坡高度大于15m时,坡率采用1:

0.3。

5.1.3超高、加宽设计

按照现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之规定,当设计速度为20km/h、路拱≤2%时,圆曲线不设超高的最小圆曲线半径为150m,对于圆曲线半径小于150m的平曲线,均进行超高设计。

超高过渡在回旋线全长范围内进行,超高旋转方式为绕路中线旋转。

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的规定,当圆曲线半径等于或小于250m时,设置圆曲线加宽,加宽设置在圆曲线内侧,本公路采用《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表7.6.1中第1类加宽值,加宽过渡方式采用线性比例过渡,过渡在回旋线全长范围内进行。

5.1.4取、弃土原则

本公路为沿河线,根据调查,路基宽度范围内以填方为主,挖方量比较分散,施工时,应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规定的取、弃土场位置,规则取、弃土,不得随意乱挖乱弃。

沿线多为草场,在取土开挖时,先将草皮及腐殖土挖除,并堆放整齐,规则取土后,对取土场进行平整,对原挖出的草皮及腐殖土进行恢复。

弃土场的弃土堆因应分层压实,堆放整齐,并设置必要的排水设施,以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

对于设计中指定的取、弃土场,因地质发生变化或其他因素造成不能使用的,施工时应自行调整其位置。

5.1.6路基防护

1、本公路部分路段路基加宽后坡脚线延伸较长,为保证路基稳定,设计中根据实际地形设计了路肩式挡墙。

2、本公路局部路段山体土质松散,有滑塌现象,设计时增设了护面墙。

3、本公路为沿溪线,在路基受河水冲刷较大的临河段设置了浸水式挡墙,挡墙基础埋置深

度根据水力冲刷大小为1.5-2.5m。

5.2路面

本公路自然区划为Ⅵ1(绿洲-荒漠区),沿线土质以砂砾土、碎石土为主,年降雨量少,地下水位埋藏较深,路基多处于干燥状态,且地下水位较低,经过分层压实,路基一般不会受到影响。

路面结构根据公路等级、交通量、车型,结合沿线地质及筑路材料情况,参考“甘肃省公路路面结构和厚度”资料进行设计。

K0+000-K24+000、K29+000-K48+000段路面结构采用:

4cm沥青碎石面层(AM-16)+20cm水泥稳定砂砾基层+15(10)cm天然砂砾垫(找平)层;K24+000-K29+000段翻越达坂山,由于高寒阴湿、坡陡弯急、路面湿滑,为保障行车安全,本次采用15cm天然砂砾路面。

路面设计弯沉值为76.5(0.01mm),水泥稳定砂砾基层7d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值为3.0Mpa,基层顶面设计弯沉值为89.5(0.01mm),土基顶面设计弯沉值为194.1(0.01mm)。

5.3排水

为保证路基稳定,防止水流冲刷,设计时充分考虑沿线地形、地质及桥涵位置等,因地制宜,设置了边沟、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