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高级技能与训练讲稿5366学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62715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教学高级技能与训练讲稿5366学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课堂教学高级技能与训练讲稿5366学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课堂教学高级技能与训练讲稿5366学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课堂教学高级技能与训练讲稿5366学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课堂教学高级技能与训练讲稿5366学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高级技能与训练讲稿5366学时.docx

《课堂教学高级技能与训练讲稿5366学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高级技能与训练讲稿5366学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堂教学高级技能与训练讲稿5366学时.docx

课堂教学高级技能与训练讲稿5366学时

第六章:

组织体验学习的技能

时间:

2014年3月13日

地点:

远教室

主讲:

陈莉

内容:

体验性学习的背景

第五十三学时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体验性学习”提到了十分突出的位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指出: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这些表述既强调了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又强调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突出了让学生在活动、体验的过程中收获知识,自主发展的目标。

在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十分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体验”进行学习。

如“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包括“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个方面。

“体能性学习”与后两个目标有着更为直接、更加密切的联系。

如“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常用行为动词包括:

经历、感受、参加、尝试、寻找、讨论、交流、合作、分享、参观、行为动词主要有反应、领悟等。

这些行为动词都离不开体验。

“体验性学习”是对以往的“接受性学习”的重大突破,是一种符合时代精神和当代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方式。

它所关涉到的不仅仅是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将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它涉及对教育界中人的生存状态的改造与重塑。

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勤于动手,培养他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和学会做人。

当然,“体验性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中一种值得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其意义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这主要是因为:

首先,“体验性学习”并不是一种单一化的学习方式,它具有综合性。

“体验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等目前流行的许多学习方式都有着交叉、重叠关系。

其次,“体验性学习”的对立面虽然是“接受性学习”,但体验并非完全排斥接受。

事实上,体能性学习中也有接受的成分,如学习者对他人经验的接受等。

再次,“体验性学习”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适用于任何知识的学习。

另外,“体验性学习”与条件因素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在没有条件或条件非常欠缺的情况下,往往很难开展体验性学习。

 

时间:

2014年3月20日

地点:

远教室

主讲:

陈莉

内容:

“体验性学习”理论渊源

五十四学时

所谓的“体验性学习”,其主要的教育哲学及理论架构是整合自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以及其他学者的理论而形成的学习框架。

体验式学习注重为学习者提供真实或模拟的环境和活动,让学习者透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经验、感受、觉悟并进行了交流和分享,然后通过反思再总结并提升为理论或成果,最后将理论或成果投入到应用实践中。

“体验性学习”进入学校学科领域可追溯到20世纪初。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生活即教育”、“在做中学”的教育思想。

杜威认为,知识就是经验,而经验就是人与自己所创造的环境的“交涉”。

所以,儿童要学习知识,要获得“经验”,就必须与社会、自然有所接触,也就是要去行动。

行动是获取真知的唯一途径,只有当儿童主动从事活动,积极地去“做”,才能注意周围世界,探索世间万物之间的联系,才能去思维。

杜威强烈地批判“接受性学习”模式,认为“接受性学习”以前人知识、课堂讲授和教师作用为中心,而恰恰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

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本身的社会活动的重要性。

教学时应该给儿童一此事情去做,而不是让学生静听、静读。

“所有的教学方法都要应建筑在对学习者有意义的、直接的、具体的经验之上”。

20世纪末,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与知识经济浪潮的冲击,各国政府纷纷进行跨世纪教育改革,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接受了这样一种观点: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劳动者是未来教育的目标。

1999年,我国正式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改革的宗旨就是要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以接受式学习为中心的单一的教学模式。

2001年,我国颁布了义务教育各学科国家课程标准。

各学科在课程目标上按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来进行描述。

结果性目标主要用于反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领域的要求,它分为经历(感受)、反映(认同)、领悟(内化),强调“操作”、“实践”、“考察”、“调查”等活动。

同时,各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本学科的特点,都强调过程性、体验性目标,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时间:

2014年3月27日

地点:

远教室

主讲:

陈莉

内容:

“体验性学习”的内涵

五十五学时

心理学认为,“体验”上表少年的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更多是指情感活动,是对情感的一种体会和感受。

“体验”还泛指亲身经历,从亲身经历中体会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

感受真善美与假恶丑。

“体验”至少应包括两个层面,即行为体验和内心体验。

行为体能是一种实践行为,是亲身经历的动态过程,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内心体验则是在行为体能的基础上所发生的内化、升华的心理过程,这是学生发展的关键因素。

“体能性学习”泛指学习者亲身介入实践活动,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情,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方法。

这种学习方式的特征,重在学生自主的感情与体能,要求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在对新情景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感情或体能,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

体能式学习包括以现向层含义:

1、是一种主体性学习方式

凡体验者都是有主体意识的。

“体验式活动学习”注重学生在自主的学习活动中,获得身体活动和心理活动的感受,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是一种交往性学习方式

在“体验式学习”中,有人与自然的交往、人与社会(包括人与人)的交往、人与自我的交往(如孤独的心灵体验、内心世界的独白与对话)。

3、是一种过程性学习方式

体验性学习的宗旨不是先在于结果,而是先在于过程中。

4、是一种过程性学习方式

“体验式活动学习”强调个性化的学习。

 

时间:

2014年4月3日

地点:

远教室

主讲:

陈莉

内容:

体验性学习基本特征(1、2、3)

五十六学时

“体验性学习”有六大特征,即活动性、自主性、生成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反思性。

1、活动性

“体验性学习”以学习者参与实践活动为基础,活动是体验的载体。

不同的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会带给学习者不同的心理体验。

如在人文性活动中,学生经历着对于真善美、假恶丑的感受,积累着对生活的理解反思;在科学活动中,学生在体验着知识面的积累和概念的推理、论证过程的同时,也经历了情感的体验,如探究活动中需要运用的直觉、幻想、想象等;在学生的发展方面,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所体验的成功或失败,与人合作的经历,以及对于问题本身的解决,是更具实质性意义的学习效果。

在因此,在不同主题的活动体验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学习主题,优化学习活动的客体因素,建构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情境。

2、自主性

“体验”总是与个体的自我意识紧紧相连。

“体验性学习”是指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内化后的内心反应或内在感受。

体验具有直接性和自我性,他人无法替代。

如是体验不是建立在自主性认识的基础上,就只能是一种知识教育或技能教育,它不会使学习者生成自我的认识和相应的态度与价值观。

只有当学生能动地、自主地去体察知识经验、认识事物并获得自己的感情,激发起自己的情感,并以自我的面目参与的时候,才真正获得主体的体验并在些基础上进行自我建构。

3、生成性

生成,是学习者的一种学习策略。

生成性是有效使用学习策略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要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的材料进行加工,产生某种新的东西。

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体验性学习时,要充分运用“生成性”展开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因学情的变化,教师应对教学目标、内容、过程、方法进行了适当调整。

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教学机智和合理调控,将会产生有价值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

学生出色的、出人意料的回答,教师精当的点拨或讲解,将使课堂闪光,使学生顿悟,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或方法上实现自我建构。

 

时间:

2014年4月10日

地点:

远教室

主讲:

陈莉

内容:

体验性学习基本特征(4、5、6)

五十七学时

4、综合性

国家课程标准中“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均属于体验性目标领域。

由此看来,体验式学习目标不总是情感性的,还有学习者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的效果、学习的结果、学习中的人际环境、学习的价值等的体验,乃至对社会、对人生,都是体验的内容与对象。

体验式学习目标的多元性决定了体验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多样性。

各种体验式学习方法既是独立的,又相互联系,学习的主体自身就是一个利用视觉、听觉、触觉和大脑进行综合学习的复合体和共同体,各个器官的学习功能既不能相互替代,也无法割裂分离。

5、开放性

学习的过程是主客体交融过程,即学习者对知识融汇整合的过程。

开展体验性学习,教师的作用就是要使固定的、静止的教材内容活起来。

这就需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内涵,注入体验学习的机制,把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引入教学过程,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成为开放的、生动有趣的、充满活力的各种学习者在体验过程中的“独特的自我”特性,尊重每一个学生在任何问题面前的真实心态。

宽松自由、民主平等地、生动活泼的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习者的学习内在动机和求知欲得到充分发挥,同时通过教育者身体力行的示范活动使学生真切地体验到教师的人格魅力。

6、反思性

体验生成反思,反思产生问题、探究、假造之母,怀疑是创造之交。

著名教育家杜威将反思视为“怀疑”和“探究”的一个连续体。

维纳·艾莉指出:

“提问是知识的种子,真正的知识始于问题”。

诗人但丁说:

“我爱知识,也爱怀疑。

”这些论述都为体验性学习指明了方向。

 

时间:

2014年4月17日

地点:

远教室

主讲:

陈莉

内容:

从教师的角度

五十八学时

1、激发学生体验动机:

学习行为一般是由学习动机引起的,学习兴趣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它能使学习变得积极、主动,并富有成效。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积极参地进行了学习的一个主要方式。

体验式活动学习中主要是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习活动,重视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及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与体验,并能使学生从有关的体验中获得启迪,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自主地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

2、推进学生体验“在课堂操作中,要求每一位教师克服“教师话语霸权”的惯性,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为目的,善于塔建“台阶”,设置“脚手架”,促进学生由现有水平发展为“最近发展区”层次,积极引领学生衍生学科之外的知识蕴涵。

3、点拨学生体验:

创新思维的轨迹是多向性的,它对任何问题都善于从多种方向进行思考,即“纵、横、逆”三个方面来思考。

体验式学习的课堂教学活动是知识信息的传导过程,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储存信息,更要点拨学生能够对信息进行了筛选、重组、加工并变量输出。

如语文课的提问设计、问题点拨,应当特别重培养再造想象的功能,充分显创新思维开放性之优势。

4、深化学生体验:

体验式活动学习中的引导不是针对某一问题或某一教学知识点,而是引导学生将教学内容融进其他各项教学内容之中,开拓教学的宽度和深度;要注意和重视学生的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协调发展,不放过任何一次机会去引导和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

 

时间:

2014年5月8日

地点:

远教室

主讲:

陈莉

内容:

从学生的角度

五十九学时

1、积极参与体验:

在体验式活动学习的课堂中,要特别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尽量为学生提供情报充足的、典型的、较为完善的感性材料,给学生创设动眼、动手、动口、动脑的条件和机会。

适时点拨引导,设计适当的坡度,架必要的桥梁,帮助他们寻找思维的突破口,提供充分的参与条件。

另外,在教学时,要充分展示教师特有的认知与情感协调的教学艺术。

2、有效感悟体验:

知识可以教,感悟不可教,但感悟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悟有需要激发。

体验式活动学习中,依托活动把感性的上升到理性的过程,可以说是一种感悟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各种感性材料,让学生在过程中探索,寻求答案,理解事物规律在意识上上升到更高一层面,并能在其他活动中运用自如。

3、认知内化体验:

这是知识的融会贯通及运用过程,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体验式学习活动允许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答案,让学生独辟路径,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华、智慧的舞台。

 

时间:

2014年5月15日

地点:

远教室

主讲:

陈莉

内容:

体验性学习的方式

六十学时

1、互动式体验是学生在相互交流、讨论中,在不同意见的碰撞中去领悟学习内容中的只能意会的知识。

这种体验的教学形式多为在学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以小组为主要形式开展学生间相互交流、讨论。

教师要设计恰当的讨论主题,主题可以是教师提出,也可以是教师引导学生提出。

2、情景中体验是在教学中设计某种情景,让学生在这种情景与学习内容的结合中产生联想和情感的共鸣,从而领悟学习内容中的只能意会的知识。

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如何巧妙设计情景,从而能够使大多数学生都要能发生联想和产生情感的共鸣,并且联想和共鸣是与所要学习的只能意会的知识息息相关。

3、想象中体验是在学习的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或学生从没有过相应的经验、教学无法组织学习的情景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建立一种想象的情景,进而让学生进入想象为学生想象一个什么样的情景特别重要,这关系到学生会产生什么样的体验。

此外、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对想象和体验进行交流,以做到相互补充和相互纠正。

4、实践中体验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动手操作或进行某些科学、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在这些活动的经历中去体验,从而加深理解和产生认识、情感、行为的变化。

5、艺术陶冶中体验指的是组织学生在艺术陶冶中激发起他们的体验。

艺术是对生命体验的表达,如果说科学的世界是人类理性的世界,艺术作品是人类情感的表现形式。

活动需要教师从教学要求角度设计,并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

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主题可以由教师给出,但应当给学生一个自由选择的余地,最好是由学生自己选择,教师只是提出自己的意见,供学生参考。

 

时间:

2014年5月22日

地点:

远教室

主讲:

陈莉

内容:

如何组织实施体验式学习

六十一学时

“体验式学习”的关键是体验和反思,“体验式教学”的进行主要是“组织体验”和“引导反思”。

让学生在经历和“实践”中实现自我领悟,在“反思”中重构自己的经验,形成自己的行动策略和方式,从而习得只能意会的知识。

新课程把教学目标定位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可见新课程把只能意会知识的学习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这样教师在进行新课程的教学时第一个任务就是要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去体会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分出哪些是可以通过讲授性教学解决的,哪些是要通过体验性教学解决的,哪些需要进行综合性实践活动。

教师在新课程中的第二个任务是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体验性活动和反思性活动。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情况和教学的资源设计学生的体验活动。

 

时间:

2014年5月29日

地点:

远教室

主讲:

陈莉

内容:

体验性学习的方式

六十二学时

1、体验式学习的目标要指向教学的目标。

体验式学习是为学生实现教学目标去经历、体验而设计的,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不是和中形式上的展示。

活动的设计要具有连续性、和谐性,要适合学生的情况,受学生的欢迎。

2、体验式学习要注意开发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教育资源,使学生真正走进活动并产生体验。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及其家庭、社区,对于学生、家长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做到心中有数。

3、体验式学习要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性。

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同一个活动不同的学生体验是不同的,不同的学生会在不同的活动中获得最大的体验。

因此,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针对一个问题,教师往往要设计若干个活动,从不同的方面让学生经历、体验。

教师还应当认识到,正是由于学生间的差异,面对同一经历会有不同的体验,所以应当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不同体验,这里不要求统一的认识,统一的意志。

教师人体验只是不同体验中的一种,不是“标准答案”,教师不要把自己的体验强加给学生。

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在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

4、体验式学习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性。

在活动中体验是学生自然而然产生的,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参与者。

体验是一种心理活动,所以很多情况下很难从外显行为表现出来。

因此,教师不宜追求学生体验的行为表现,许多情况下只要学生参与了、经历了,应当说就达到要求了,而教学要更多地关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全面地参与,活动的设计要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全面的参与。

 

时间:

2014年6月5日

地点:

远教室

主讲:

陈莉

内容:

“体验式学习”的实施策略

六十三学时

1、激发学生主动体验的需要,是提高体验式学习有效性的前提

现代教学认认为,有效的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美国这家委员会在《人人关心:

数学教育的未来》的报告中指出:

“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来学习数学。

”从中可看出,有效的体验工学习必须源于学生积极主动的需要,教学应尊重学生的这一需要,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新知。

2、创设有效的体验情境,是提高体验性学习有效性的基础

体验需要一种载体,这种载体就是情境。

没有情境的学习是一种机械的陈述性学习,无效的情境同样不能引发学生的心智活动和主动建构,只有创设有效的体验情境,才能提高体验性学习的有效性。

3、引发学生进行思考,这是提高体验性学习有效性的必要条件

思考是认知活动的核心,没有思考活动的体验不是真正的体验,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学习。

4、注重过程与目标的统一,是衡量体验性学习有效性的标尺

《标准》将过程性目标中的动词“体验”界定为“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这样的界定反映了体验活动和学习目标有机统一的要求

学习过程是体验性的学习过程,只有增强体验性学习的有效性,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建构,提高学习效果。

 

时间:

2014年6月12日

地点:

远教室

主讲:

陈莉

内容:

“体验式学习”的实施办法(1、2、3)

六十四学时

实施体验式学习,关键是教师要用“心”支创设或捕捉有意义的情境,并引领、促进学生也用“心”在有意义的情境中不断体验,生成意义。

在体验式学习的过程中,如何创设和捕捉体验情境?

如何引领学生用心地进行观察与反思呢?

1、教学生体验的方法

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体验的方法。

虽说体验是一种个性化的心理行为,但还是有一些方法可以促进学生体验的。

如在语文教学中,可采用读书法,就是通过读来体验。

读的方式很多:

齐读、自由读、朗读、默读、朗诵、吟诵、分角色读等,其中自由读、默读和吟诵最适合于学生生成自己的体验,自由读轻松自由,默读可以边读思考,自由的思考最适合体验生成,在吟诵的过程中忘了自我,完全进入文本世界,从而加深对文本的体验。

2、做生活有心人,捕捉生活中有意义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真情

杜威曾说,人类的真智慧,靠两样东西做基础,第一是从近身环境中所得来亲切的知识。

第二就是从训练中得来处理环境的能力。

诚然,如果课堂所学的内容都能以学生的感性经验为基础,学习的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但常见的情形往往是,学生所学的内容远离他们的生活经验,而让学生直接与真实的情境进行互动,从而获得亲身的体验与感性的经验,常常被认为是困难的。

其实如果我们处处留心,时时在意,我们也会发现身边生活中不乏人的景致,就地取材,也能让学生获得鲜活的体验。

由此可见,与传统式学习强调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一个情境开展教学活动,这个情境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模拟的,使得学生可以转身于实践情境中,以亲身的经历,获得感性的认识,生成丰富的体验,又以情感为动力,在反思中深化和升华为理性知识。

因而情境性是体验式学习的一个标志性的特点。

3、匠心独运,在课堂里创设“动情”的情境,使学生获得切身的体验

课堂是什么?

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是师生互动的情境,是自由大诗云;但更本质的,它是师生生活空间最真实的一部分,在这里我们不仅能讲述别人的故事,同样能演绎师生自己的倚。

与传统“坐而受道”的学习方式不同,体验学习强调的是“行而体道”、“行而察道”。

它是一种需要学习者进入情境,亲自参与其中的活动,并在参与中获得体验,形成结论的学习方式。

它具有亲历性的特点,古人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生在情境中亲身经历,是获得体验的基础,是学生反思并生成知识和情感的源泉。

时间:

2014年6月19日

地点:

远教室

主讲:

陈莉

内容:

“体验式学习”的实施办法(4、5)

六十五学时

4、提供情境刺激,唤醒学生对原有经验的反思

对于熟悉的事物和情境,只要给学生创设表现情境,让他们受到相应的刺激,就能激活其原来各界的经验,使其进入联想到的某种情境从而产生体验。

如果我们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学生得到的可能只是一种直观的感受,而且这些宝贵的生活感受会很快在学生们“无意识”的粗心大意中流失掉。

在我们的实践中,采用的反思形式主要是在学生有了直观感受后,设置说话或讨论环节,或者是进行小练笔、习作等。

学生用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过程,就是对体验进行具体化的过程,在相互的启发下,他们可能还会产生新的感受,因此这还是一个再体验的过程。

创设体验学习的情境,实现学习者与环境的互动后,关键一步还是促进学习者进行反思,因此,反思性是体验式学习的关键性特征。

体验式学习方式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通过实践与反思相结合起来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

它强调个体体验对学习的意义,包含了杜威的“做中学”的思想,同时又不是简单地主张要在“做”(实践)中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它更关注对经验的总结和反思。

因此,我们可以将体验学习理解为在“做”中获得亲身的体验和感性经验,并在对经验与体验进行反思中获得成长性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

5、点拨帮助学生体验时,教师要点拨引导帮助学生生成体验

体验与接受性认知不是对立的,体验与接受性认知学习的合作才是完整意义上的学习;学生是发展者、不成熟者,他们在体验的过程中经常发生困难甚至有时会产生错误体验,所以教师要通过精讲对学生进行引导点拨。

如在执教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时,有的学生认为朱自清在月夜独游眼中所见如“舞女的裙”的荷叶、如“出浴的美人”的荷花,脑中所想的是江南采莲的情人嬉戏之事,对于学生的这种不正确的体验,教师应及时点拨。

体验不排斥教师的讲授,适当的点拨能帮助学生生成体验;但教师的讲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能不讲,更不能全讲,关键是讲得有效、讲得及时、讲得合适、讲得精彩。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无论如何不要回避困难,而要引导学生走上克服困难这条虽然艰辛而受益极深的道路上来。

”没有困难就没有思考,没有思考就产生不了真正的体验。

要让学生自己感受、逐步体验,才能感受自身的成长,让学生从体验中认识世界,在体验中运用知识,在体验中创造生活并发展自己。

 

第七章: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

时间:

2014年6月26日

地点:

远教室

主讲:

陈莉

内容:

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教学的优势

六十六学时

一、信息量大,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可以将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