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中医大临床医学毕业实践技能.docx
《福建中医大临床医学毕业实践技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中医大临床医学毕业实践技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中医大临床医学毕业实践技能
临床技能基本操作
注意:
基本操作包括了常用的临床操作内容,它们都是临床执业医师必须正确、熟练掌握的。
应试者在完成操作考试任务的过程中,不仅规范的动作、熟练的操作是被评价的主要内容,而且职业化素养的表现、无菌原则的掌握也都是被评价的重要内容。
基本操作考试关注实际操作的过程,应试者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该考站的操作任务及回答考官的提问,在完成操作过程中应试者应当按照要求完成操作任务,可以有少量必要的口头补充或解释,但要避免过多的解释和说明,继而耽误操作考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考官根据应试者实际操作情况和最后的提问回答情况给予评价。
应试者只说不做的不能得分。
一、手术区消毒、铺巾
【目的】
消灭拟作切口处及其周围皮肤上的细菌,防止细菌进入创口内。
【适应证】
所有手术在术前都需要对切口及周边皮肤进行适当范围的消毒。
【禁忌证】
对某种消毒剂过敏者(可更换其他消毒剂进行消毒)。
【术前准备】
1.患者准备
(1)手术前应对手术区进行清洗、剃毛和酒精消毒,并加以保护。
剃毛时间以接近手术为佳(但不应在手术室内进行)。
剃毛时勿损伤皮肤。
(2)择期手术患者在术前一天沐浴更衣,用肥皂温水洗净皮肤,如皮肤上留有膏药或胶布粘贴痕迹,需用乙醚或松节油擦净。
(3)一般非急症手术,若发现患者皮肤切口处有红疹、毛囊炎、小疖肿等炎症,应延期手术,以免造成切口感染。
(4)手术台上患者手术野的暴露(以腹部手术为例),要大于实际消毒的范围,以免消毒物品接触患者衣裤,影响消毒效果。
2.材料准备
(1)消毒液体。
(2)消毒棉球(或纱布)。
(3)消毒盘(或消毒碗)。
(4)卵圆钳。
3.操作者准备
(1)预先完成指甲修剪。
(2)更衣室更换洗手衣、裤、鞋,戴好口罩和帽子。
(3)完成术前刷手(传统的肥皂水三遍刷手法是本项考试的要求内容)。
(4)进入手术室后接受器械护士传递的消毒器械。
【操作步骤】
1.消毒范围
(1)腹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
上自乳头连线上方,下至大腿上、中1/3交界处,两侧至腋中线。
如果手术切口在腹部某侧边缘,该侧则往往需要消毒至腋后线。
(2)体表小手术的皮肤消毒范围:
手术切口周围15cm的区域。
2.消毒方式
(1)环形或螺旋开消毒,用于小手术野的消毒。
(2)平行形或叠瓦形消毒,用于大手术野的消毒。
3.消毒过程(以腹部手术为例)
(1)碘酒酒精消毒法:
第1遍用2%--3%碘酊涂擦,第2遍和第3遍用70%酒精涂擦。
先
将碘酊滴入肚脐,以切口为中心开始涂擦,绕过肚脐;涂擦时不留空隙,涂擦完毕,翻过卵圆钳用棉球的另一侧将肚脐内的消毒液沾干。
然后用70%酒精涂擦2遍脱碘,避免碘酊对皮肤的损伤。
(2)碘伏消毒法:
用碘伏((0.5%吡咯烷酮)涂擦3遍。
第1遍先将碘伏滴入肚脐,以切口为中心开始涂擦,绕过肚脐;涂擦时不留空隙,涂擦完毕,翻过卵圆钳用棉球的另一侧将肚脐内的消毒液沾干。
第2遍和第3遍可不再专门沾肚脐,也可以每遍都和第1遍相同,都在开始时滴入肚脐,结束时沾干肚脐。
(3)会阴部消毒采用碘伏或0.1%苯扎溴铵(新洁尔灭)消毒方法。
4.消毒原则
(1)离心形消毒,清洁皮肤消毒应以切口为中心开始向周围涂擦。
(2)向心形消毒,感染伤口或肛门、会阴部的消毒,应从手术区外周清洁部向感染伤口或肛门、会阴部涂擦。
5.铺巾操作
(1)用四块无菌巾,每块的一边双折少许,掩盖手术切口周围,每侧铺盖一块无菌巾,每块手术巾的反折部靠近切口。
(2)通常先铺相对不洁区(如会阴部、下腹部),再铺其他两侧,最后铺靠近操作者的一侧(若已穿好手术衣,则先铺自己的一侧,再铺相对不洁的一侧,然后铺其他两侧),并用巾钳夹住手术巾交角处,以防止移动。
(3)然后在助手帮助下,铺中单、大单。
大单的头端应盖过麻醉架,两侧和足端部应垂下超过手术台边30cm。
【注意事项】
1.消毒皮肤应以手术切口为中心向四周涂擦。
如为感染伤口或为肛门区手术,则应从手术区的外周涂向中央处。
已经接触污染部位的药液纱布不应再返回涂擦清洁处。
2.手术区皮肤消毒要有足够的范围大小。
如手术有延长切口的可能,则应事先相应扩大皮肤消毒范围。
3.无菌巾铺下后,不可随便移动,如位臵不准确,只能由手术区向外移,而不应向内移动。
4.铺巾过程和随后的手术中,应当保持各层无菌巾的干燥。
二、手术刷手法
【目的】
手术前刷手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消毒措施,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防止术后感染的发生。
【适应证】
所有参加手术的人员都必须进行手术前刷手。
【禁忌证】
1.参加手术的人员手臂皮肤有破损或有化脓性感染者。
2.参加手术的人员患有传染性疾病,且处于传染期者(如流感等)。
【术前准备】
1.更换刷手衣、换鞋、戴好帽子(勿使头发暴露)口罩(罩住口鼻)。
2.修剪指甲,去除甲下污垢,摘除手部饰品。
3.将刷手衣袖挽至肘上lOcm处。
4.材料准备无菌毛刷、肥皂或皂液、碘伏、无菌方巾。
【操作步骤】
1.肥皂水刷手法
(1)无菌刷手:
用消毒毛刷蘸消毒肥皂水刷手指尖、手、腕、前臂至肘上10cm处,两上肢交替进行刷洗,特别要注意甲缘、甲沟、指蹼等处。
刷完一次后用清水将肥皂水冲去。
共刷洗三遍,每遍比上一遍低2cm。
分别为肘上lOcm,8cm,6cm,时间共10分钟。
冲洗后保持拱手姿势。
(2)擦手:
用无菌小毛巾由手向前臂、肘部到上臂(肘上6cm处)顺序擦干,先擦干一侧,翻转小毛巾再擦另一侧,擦过肘部的小毛巾不能再接触手和前臂。
(3)将手、前臂到肘上6cm处浸泡在70%酒精内,共5分钟。
(4)手臂浸泡后保持拱手姿势,待其自然干。
刷手完成后双手保持在胸前,双肘呈半屈位。
消毒后的双手应该保持在下不可低过腰际以下,上不可高过肩部的位臵。
如误触及非无菌物品,必须重新刷手。
2.简易刷手法
(1)刷手:
用消毒毛刷蘸刷手清洁剂(刷手皂液)刷手指尖、手、腕、前臂至肘上10cm处,刷时用相当力量,注意甲缘下及指间部位,保持指尖朝上、肘朝下,两上肢沿手、腕、前臂、肘上交替进行刷洗,刷完一次后用清水将刷手清洁剂冲去,时间为3分钟。
冲洗后保持拱手姿势。
(2)擦手:
用无菌小毛巾由手向前臂、肘部到上臂(肘上6cm处)顺序擦干,先擦干一侧,翻转小毛巾(或换另一块无菌小毛巾)再擦另一侧,擦过肘部的小毛巾不能再接触手和前臂。
(3)免冲洗消毒剂涂抹:
用免冲洗消毒剂均匀涂于两手和前臂至肘部,先涂抹两前臂至肘部,再涂抹双手。
3.碘伏刷手法
(1)先用肥皂和水把手和前臂清洗一遍。
(2)碘伏刷手:
用消毒的软毛刷蘸取碘伏刷手。
刷手顺序采用三段法:
先刷双手,再刷双前臂,最后刷双上臂,顺序不可逆转。
刷手范围,至肘上6cm,时间为5分钟。
刷手应用力适当,均匀一致,从手到臂,双手交替逐渐上行,不留空白区。
指端、甲缘及两侧甲沟要重点刷,刷完指端,再由拇指的挠侧起渐次到背侧、尺侧,依次刷完五指及指蹼,然后再刷手掌、手背、前臂和肘上,刷手时最易忽略手指尖、腕部尺侧和肘后方,须特别注意。
在整个刷手过程的5分钟里,时间的安排并不是均匀分配的,双手的用时要多一些,手部刷洗的重点部位是手指尖、甲沟和指蹼。
(3)擦手:
用无菌小毛巾由手向前臂、肘部到上臂(肘上6cm处)顺序擦干,先擦干一侧,翻转小毛巾(或换另一块无菌小毛巾)再擦另一侧,擦过肘部的小毛巾不能再接触手和前臂。
(4)涂抹:
用碘伏均匀涂于两手和前臂至肘部,先涂抹两前臂至肘部,再涂抹双手。
【注意事项】
l.注意手指甲缘、掌纹处(或指蹼处)的刷洗。
2.无菌毛刷、无菌小毛巾接触到上臂后,不能再接触手部和前臂。
3.注意洗手及消毒范围和各步骤所需的时间。
4.酒精浸泡前要冲干净手臂上的肥皂水,以免影响杀菌药效。
5.需要连续施行另一台手术时,如果手套未破,可不用重新刷手,仅需浸泡70%酒精或O.l%苯扎溴铵溶液5分钟,再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手套。
若前一次手术为污染手术,则连续施行手术前应重新刷手。
三、穿、脱手术衣
【目的】
隔绝手术室医护人员皮肤及衣物上的细菌,防止细菌移位到手术切口和皮肤引起污染。
【适应证】
所有参加手术的人员都需要穿手术衣。
【准备工作】
1.手术人员己经完成术前刷手、消毒液泡手并晾干。
2.巡回护士打开无菌手术衣包。
【操作步骤】
1.穿手术衣
(1)取一件折叠的手术衣,手不得触及下面剩余的手术衣,远离胸前及手术台和其他人员,用双手分别提起手术衣的衣领两端,轻抖开手术衣,有腰带的一面向外。
(2)将手术衣略向上抛起,顺势双手同时插入袖筒,手伸向前,不可高举过肩,待巡回护士在后面协助穿衣,使双手伸出袖口(若为无接触戴手套,双手不伸出袖口),不得用未戴手套的手拉衣袖或接触其他处。
(3)穿上手术衣后,稍弯腰,使腰带悬空,两手交叉提起腰带中段(腰带不要交叉),巡回护士在侧后接住手术衣带端头,并在背后系紧衣带,避免接触手术衣的其他部分。
(4)穿好手术衣、戴好手套,在等待手术期间,双手拱手臵于胸前。
双手不可高举过肩、垂于腰下或双手交叉放于腋下。
(5)穿一次性使用的包背式手术衣时,穿上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后自行解开并提起前襟的
腰带,将右手的腰带递给己戴好手套的手术人员,或由巡回护士用无菌持物钳夹持,自身向左后旋转一周,使腰带及连带的手术衣背后部分包绕术者,穿衣者接住腰带,自行将两根腰带在左侧腰间系结。
2.脱手术衣
(1)他人帮助脱衣法:
自己双手抱肘,由巡回护士将手术衣肩部向肘部翻转,然后再向手的方向扯脱,如此则手套的腕部就随着翻转于手上。
(2)个人脱手术衣法:
左手抓住右肩手术衣,自上拉下,使衣袖翻向外。
如法拉下左肩手术衣。
脱下全部手术衣,使衣里外翻,保护手臂及洗手衣裤不被手术衣外面所污染。
最后脱下手术衣扔于污衣袋中。
【注意事项】
1.先穿无菌手术衣,再戴无菌手套。
2.应在手术室内比较空旷的区域穿无菌手术衣。
3.如无菌手术衣接触到未消毒的物品,应及时更换。
4.穿上无菌手术衣、戴上无菌手套后肩部以下、腰部以上、腋前线前、双下肢为无菌区。
四、戴无菌手套
【目的】
隔绝手术人员手部皮肤的细菌,防止其对手术切口和皮肤的污染。
【适应证】
参加手术的人员在洗手、穿手术衣后均需要戴无菌手套。
【术前准备】
1.已经穿好无菌手术衣。
2.选取与自己手尺寸相当的手套。
【操作步骤】
1.术者取出内层套袋。
用左手自手套袋内捏住两只手套套口的翻折部而一并取出之。
2.先将右手伸入右手手套内,再用已戴手套的右手指插入左手手套的翻折部,以助左手伸入手套内。
3.整理双手衣袖口,避免触及腕部皮肤,将手套翻折部翻回盖住手术衣袖口。
【注意事项】
1.选用适合自己的手套,手套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手术操作。
2.在未戴手套前,手不能接触手套外面,戴好手套后,手套外面不能接触皮肤。
3.如手套外面有滑石粉,需用无菌盐水冲净。
4.手术开始前,可在空旷区域双手放于胸前。
五、手术基本操作:
切开、缝合、结扎、止血
切开、缝合和结扎是手术的基本动作,止血是手术和各类清创过程中的基本内容,它们都是医师资格考试的要求内容。
(一)切开
【目的】
切开是外科手术的第一步,是指使用某种手术刀在组织或器官上造成切口的操作过程。
是外科手术最基本的操作之一。
【选择切口的原则】
1.在病变附近,通过最短途径以最佳视野显露病变。
2.对组织损伤小,不损伤重要的解剖结构如血管神经等,不影响该部位的生理功能。
3.有利于快速而牢固的愈合;尤其颜面部手术切口要与皮纹一致;尽可能选取较隐蔽的
切口。
4.有足够的长度便于手术操作,需要时应易于延长。
【手术刀的传递及执法】
1.传递手术刀时,递者应握住刀片与刀柄衔接处,背面朝上,将刀柄的尾部交给术者,切不可刀刃朝向术者传递,以免刺伤术者。
2.依据切开部位、切口长短、手术刀片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执刀方法。
(1)执弓式:
用于胸腹部较大切口。
(2)抓持法:
用示指压住刀背,下刀有力,用于坚韧组织的切开。
(3)执笔法:
动作和力量放在手指,使操作轻巧,精细。
(4)反挑法:
刀刃向上挑开组织,以免损伤深部组织及器官,常用于浅表脓肿切开。
【术前准备】
1.复杂的切口应在预定切口区用深色笔画标记线。
2.针对手术选用的相应的麻醉方式。
3.手术区域的消毒、铺巾、麻醉。
4.手术人员的消毒无菌准备。
5.器械的准备切开的主要器械是手术刀,手术刀分为刀片和刀柄两部分。
刀片通常有圆刀片和尖刀片两种类型和大、中、小三种规格。
使用前用执针钳夹持刀片背侧和刀柄的沟槽嵌合推入即可。
不可用手操作。
术毕用同法取出刀片。
【操作步骤】
1.皮肤切开切开皮肤时不可使皮肤随刀移动,术者应该左手拇、示两指分开,绷紧固定切口两侧皮肤(较大切口应由主刀和助手用左手掌边缘或纱布垫相对应地压迫皮肤),右手执刀与皮肤垂直切开。
2.切开时用力要均匀,皮肤、皮下组织一次切开,避免多次切割致切口不整齐。
3.要点是垂直下刀、水平走刀、垂直出刀、用力均匀。
【注意事项】
1.切开时要掌握用刀力度,力求一次切开全层皮肤,使切口呈线状,切口边缘平滑,避免多次切割导致切口边缘参差不齐,影响愈合。
2.切开时也不可用力过猛,以免误伤深部重要组织。
3.皮下组织宜与皮肤同时切开,并须保持同一长度,若皮下组织切开长度较皮肤切口为短,则可用剪刀剪开。
4.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后随即用手术巾覆盖切口周围(现临床上多用无菌薄膜粘贴切口部位后再行切开),以隔离和保护伤口免受污染。
(二)缝合
【目的】
缝合的目的是借缝合的张力维持伤口边缘相互对合以消灭空隙,有利于组织愈合。
【适应证】
手术切口和适宜一期缝合的新鲜创伤伤口。
【禁忌证】
污染严重或已化脓感染的伤口。
【术前准备】
1号、4号、7号丝线线团或线段。
中号圆针和大号三角针数枚,无齿镊、有齿镊各一把。
持针器一把,线剪一把。
各种尺寸的手套。
【操作步骤】
根据缝合后切口边缘的形态分为单纯缝合法、内翻缝合法、外翻缝合法三类,每类又有间断缝合法或连续缝合法两种。
1.单纯缝合法为外科手术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缝合法,缝合后切口边缘对合。
(1)单纯间断缝合法:
最常用,常用于皮肤、皮下组织、腹膜及胃肠道等的缝合。
(2)单纯连续缝合法:
优点是节省用线和时间,常用于皮肤、皮下组织、腹膜及胃肠道等的缝合。
(3)“8”字形缝合法:
实际上是两个间断缝合,结扎较牢固且可节省时间,常用于缝合腱膜及缝扎止血。
(4)连续扣锁缝合法:
又称毯边(锁边)缝合法,闭合及止血效果较好,常用于胃肠道吻合时后壁全层缝合。
2.内翻缝合法缝合后切口内翻,外面光滑,常用于胃肠道吻合。
(1)垂直褥式内翻缝合法:
又称仑李特((Lembert)缝合法。
分间断缝合法与连续缝合法两种,常用的为间断缝合法。
在胃肠及肠肠吻合时用以缝合浆肌层。
(2)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法:
又分为以下三种:
1)间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法:
又称何尔斯太(Halsted)缝合法。
用以缝合浆肌层或修补胃肠道小穿孔。
2)连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法:
又称库兴(Gushing)缝合法。
多用于缝合浆肌层。
3)连续全层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法:
又称康乃尔(Connell)缝合法。
多用于胃肠吻合时缝合前壁全层。
(3)荷包口内翻缝合法:
用于埋藏阑尾残端、缝合小的肠穿孔或固定胃、肠、膀胱、胆囊造瘘等引流管。
3.外翻缝合法缝合后切口外翻,内面光滑。
常用于血管吻合、腹膜缝合、减张缝合等。
有时亦用于缝合松弛的皮肤(如老年或经产妇腹部、阴囊皮肤等),防止皮缘内卷,影响愈合。
(1)间断垂直褥式外翻缝合法
(2)间断水平褥式外翻缝合法
(3)连续外翻缝合法。
【注意事项】
1.无论何种缝线(可吸收或不可吸收),均为异物,因此应尽可能选用较细缝线或少用。
一般选用线的拉力能胜过组织张力即可。
为了减少缝线量,肠线宜用连续缝合,丝线宜用间断缝合。
2.不同的组织器官有不同的缝合方法,选择适当的缝合方法是做好缝合的前提条件。
3.1号丝线用于皮肤、皮下组织及部分内脏,或用于小血管结扎,4号或7号丝线作较大血管结扎止血,肌肉或肌膜、腹膜缝合时应用。
10号丝线仅用于减张性缝合及在结扎未闭的动脉导管时用。
5-0,7-0丝线作较小血管及神经吻合用。
4.缝合切口时应将创缘各层对合好。
缝合皮肤皮下时,垂直进针和出针,不宜过深或过浅;过浅或过松将留下无效腔、积血积液或切口对合不齐,导致伤口感染或裂开;过深或过浅则皮缘易内卷或下陷。
以间断缝合为佳,一般情况下每针边距约0.5--0.6cm,针距约1.0--
1.2cm,相邻两针间的四点形成正方形为佳。
5.结扎时以将创缘对拢为宜,不宜过紧或过松。
结扎过紧,会造成组织缺血坏死,造成感染或脓肿。
结扎过松,遗留无效腔,形成血肿或血清肿,招致感染影响愈合。
6.剪线原则是体内组织结扎的丝线线头保留2mm;肠线线头保留3--4mm;血管缝线线头保留5--8mm。
皮肤缝合的线头应留长,一般为5--8mm,便于以后拆除。
(三)结扎
【目的】
手术中的止血和缝合均需进行结扎,结扎是手术操作中十分重要的技术。
【术前准备】
了解结的种类,是进行正确结扎操作的基本准备。
1.方结又称平结、缩帆结。
是术中主要的打结方式,其特点是结扎线来回交错,第一个结与第二个结方向相反,着力均匀,不易滑脱,牢固可靠。
用于较小血管和各种缝合时的结扎。
2.三重结在平结基础上再重复第一个结,共三个结,第二个结和第三个结方向相反,加强了结扎线间摩擦力,防止结线松散滑脱,因而牢固可靠,用于较大血管的结扎。
重复两个二重结即为四重结,仅在结扎特别重要的大血管时采用。
3.外科结打第一个结时缠绕两次,打第二个结时仅缠绕一次,其目的是让第一个结圈摩擦力增大,打第二个结时不易滑脱和松动,使结扎更牢固。
大血管或有张力缝合后的结扎强调使用外科结。
【操作步骤】
打结方法,常用的有以下三种:
1.单手打结法为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作结速度快,节省结扎线,左右手均可打结,简便迅速。
2.双手打结法也较常采用,结扎可靠,主要用于深部或组织张力较大的缝合结扎,缺点是作结速度较慢,结扎线需较长。
3.器械打结法用持针钳或血管钳打结,常用于体表小手术或线头短用手打结有困难时,仅术者一人操作,方便易行,节省线,在张力缝合时,为防止滑脱,可在第一个结时连续缠绕两次形成外科结。
此外,对深部组织如胸、腹、盆腔的组织结扎,应施行深部打结法,即在完成线的交叉后,左手持住线的一端,右手示指尖逐渐将线结向下推移,再略超过结的中点和左手相对用力,直至线结收紧。
【注意事项】
1.无论用何种方法打结,第一个结和第二个结的方向不能相同,否则即呈假结,容易滑脱;即使两结的方向相反,如果两手用力不均匀,只拉紧一根线,即呈滑结。
两种结均应避免。
2.两手用力要相等,两手用力点及结扎点三点呈一线,不能向上提拉,以免撕脱结扎点造成再出血。
打第二个结时,第一个线结注意不能松扣。
3.打结时,每一结均应放平后再拉紧,如果未放平,可将线尾交换位臵,忌使之呈锐角,否则,稍一用力即会将线扯断。
4.结扎时,用力应缓慢均匀。
两手的距离不宜离线结处太远,特别是深部打结时,最好是用一手指按线结近处,徐徐拉紧,否则,均易将线扯断或未结扎紧而滑脱。
5.结扎组织和血管时,应在第一个单结完成后,让助手松开止血钳,打结者再次收紧线结确保可靠后再打第二个结。
6.重要的血管和组织需要施行两次以上的结扎。
(四)止血
【目的】
阻止或减缓血液从创口血管流出,减少手术失血,还可以保持手术区域清晰,便于手术操作,保证手术安全进行。
【适应证】
止血方法有压迫、结扎、电凝、缝合和填塞等。
根据出血特征,采用不同的止血方法。
动脉出血:
流血频率与心脏和脉搏一致,一股股流出,色鲜红。
静脉出血:
没有固定频率,随出血者身体运动,而流出,色暗红。
体表出血:
因擦破体表的真皮层,呈点状或片状出血。
压迫止血
【操作步骤】
1.指压止血法指抢救者用手指把出血部位近端的动脉血管压在骨骼上,使血管闭塞,血流中断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这是一种快速、有效的首选止血方法。
止住血后,应根据具体情况换用其他有效的止血方法,如填塞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等。
这种方法仅是一种临时的,用于动脉出血的止血方法,不宜持久采用。
2.加压包扎止血法伤口覆盖无菌敷料后,再用纱布、棉花、毛巾、衣服等折叠成相应大小的垫,臵于无菌敷料上面,然后再用绷带、三角巾等紧紧包扎,以停止出血为度。
这种方法用于小动脉以及静脉或毛细血管的出血。
但伤口内有碎骨片时,禁用此法,以免加重损伤。
3.填塞止血法用无菌的棉垫、纱布等,紧紧填塞在伤口内,再用绷带或三角巾等进行加
压包扎,松紧以达到止血目的为宜。
本法用于中等动脉。
大、中静脉损伤出血,或伤口较深、出血严重时,还可直接用于不能采用指压止血法或止血带止血法的出血部位。
4.止血带止血法是四肢较大动脉出血时救命的重要手段,用于其他止血方法不能奏效时。
如使用不当可出现肢体缺血、坏死以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1)充气止血带:
如血压计袖带,其压迫面积大,对受压迫的组织损伤较小,并容易控制压力,放松也方便。
(2)橡皮止血带:
可选用橡皮管,如听诊器胶管,它的弹性好,易使血管闭塞,但管径过细易造成局部组织损伤。
操作时,在准备结扎止血带的部位加好衬垫,以左手拇指和示、中指拿好止血带的一端,另一手拉紧止血带围绕肢体缠绕一周,压住止血带的一端,然后再缠绕第二周,并将止血带末端用左手示、中指夹紧,向下拉出固定即可。
还可将止血带的末端插入结中,拉紧止血带的另一端,使之更加牢固。
(3)绞紧止血法:
如无橡皮止血带,可根据当时情况,就便取材,如三角巾、绷带、领带、布条等均可,折叠成条带状,即可当做止血带使用。
上止血带的部位加好衬垫后,用止血带缠绕,然后打一活结,再用一短棒、筷子、铅笔等的一端插入活结一侧的止血带下,并旋转绞紧至停止出血,再将短棒、筷子或铅笔的另一端插入活结套内,将活结拉紧即可。
【注意事项】
1.止血带不宜直接结扎在皮肤上,应先用三角巾、毛巾等做成平整的衬垫缠绕在要结扎止血带的部位,然后再上止血带。
2.结扎止血带的部位在伤口的近端(上方)。
上肢大动脉出血应结扎在上臂的上1/3处,避免结扎在中1/3处以下的部位,以免损伤桡神经;下肢大动脉出血应结扎在大腿中部。
而在实际抢救伤员的工作中,往往把止血带结扎在靠近伤口处的健康部位,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存肢体。
3.结扎止血带要松紧适度,以停止出血或远端动脉搏动消失为度。
结扎过紧,可损伤受压局部,结扎过松,达不到止血目的。
4.为防止远端肢体缺血坏死,原则上应尽量缩短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一般止血带的使用时间不宜超过2--3小时,每隔40--50分钟松解一次,以暂时恢复远端肢体血液供应。
松解止血带的同时,仍应用指压止血法,以防再度出血。
止血带松解1--3分钟后,在比原来结扎部位稍低平面重新结扎。
松解时,如仍有大出血者或远端肢体已无保留可能,在转运途中可不必再松解止血带。
5.结扎好止血带后,在明显部位加上标记,注明结扎止血带的时间,尽快运往医院。
6.解除止血带,应在输血输液和采取其他有效的止血方法后方可进行。
如组织已发生明显广泛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