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6574回馈一篇年注册化工工程师公共基础复习点拨三注册化工工程师考试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59121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016574回馈一篇年注册化工工程师公共基础复习点拨三注册化工工程师考试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0016574回馈一篇年注册化工工程师公共基础复习点拨三注册化工工程师考试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0016574回馈一篇年注册化工工程师公共基础复习点拨三注册化工工程师考试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0016574回馈一篇年注册化工工程师公共基础复习点拨三注册化工工程师考试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0016574回馈一篇年注册化工工程师公共基础复习点拨三注册化工工程师考试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016574回馈一篇年注册化工工程师公共基础复习点拨三注册化工工程师考试doc.docx

《0016574回馈一篇年注册化工工程师公共基础复习点拨三注册化工工程师考试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16574回馈一篇年注册化工工程师公共基础复习点拨三注册化工工程师考试doc.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016574回馈一篇年注册化工工程师公共基础复习点拨三注册化工工程师考试doc.docx

0016574回馈一篇年注册化工工程师公共基础复习点拨三注册化工工程师考试doc

2013年注册化工工程师公共基础复习点拨三-注册化工工程师考试

编辑整理了注册化工工程师公共基础相关知识点,供考友复习参考,并预祝考友取得好成绩。

2013年注册化工工程师公共基础复习点拨三

 

石油化工常识

 

 一、石油化学工业的含义

 

石油化学工业简称石油化工,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部门之一。

石油化工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加工工业。

石油产品又称油品,主要包括各种燃料油(汽油、煤油、柴油等)和润滑油以及液化石油气、石油焦碳、石蜡、沥青等。

生产这些产品的加工过程常被称为石油炼制,简称炼油。

石油化工产品以炼油过程提供的原料油进一步化学加工获得。

 

生产石油化工产品的第一步是对原料油和气(如丙烷、汽油、柴油等)进行裂解,生成以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为代表的基本化工原料。

第二步是以基本化工原料生产多种有机化工原料(约200种)及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这两步产品的生产属于石油化工的范围。

有机化工原料继续加工可制得品种的化工产品,习惯上不属于石油化工的范围。

在有些资料中,以天然气、轻汽油、重油为原料合成氨、尿素,甚至制取硝酸也列入石油化工。

本书只列到尿素。

 

二、石油化工的发展

 

石油化工的发展与石油炼制工业、以煤为基本原料生产化工产品和三大合成材料的发展有关。

石油炼制起源于19世纪20年代。

20世纪20年代汽车工业飞速发展,带动了汽油生产。

为扩大汽油产量,以生产汽油为目的热裂化工艺开发成功,随后,40年代催化裂化工艺开发成功,加上其他加工工艺的开发,形成了现代石油炼制工艺。

为了利用石油炼制副产品的气体,1920年开始以丙烯生产异丙醇,这被认为是第一个石油化工产品。

 

20世纪50年代,在裂化技术基础上开发了以制取乙烯为主要目的的烃类水蒸汽高温裂解简称裂解)技术,裂解工艺的发展为发展石油化工提供了大量原料。

同时,一些原来以煤为基本原料(通过电石、煤焦油)生产的产品陆续改由石油为基本原料,如氯乙烯等。

在20世纪30年代,高分子合成材料大量问世。

 

按工业生产时间排序为:

1931年为氯丁橡胶和聚氯乙烯,1933年为高压法聚乙烯,1935年为丁腈橡胶和聚苯乙烯,1937年为丁苯橡胶,1939年为尼龙6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石油化工技术继续快速发展,1950年开发了腈纶,1953年开发了涤纶,1957年开发了聚丙烯。

 

石油化工高速发展的原因是:

有大量廉价的原料供应(50~60年代,原油每吨约15美元);有可靠的、有发展潜力的生产技术;产品应用广泛,开拓了新的应用领域。

原料、技术、应用三个因素的综合,实现了由煤化工向石油化工的转换,完成了化学工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20世纪70年代以后,原油价格上涨(1996年每吨约170美元),石油化工发展速度下降,新工艺开发趋缓,并向着采用新技术,节能,优化生产操作,综合利用原料,向下游产品延伸等方向发展。

一些发展中国家大力建立石化工业,使发达国家所占比重下降。

1996年,全世界原油加工能力为38亿吨,生产化工产品用油约占总量的10%.

 

三、石油化工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1.石油化工是能源的主要供应者。

 

石油炼制生产的汽油、煤油、柴油、重油以及天然气是当前主要能源的主要供应者。

我国1995年生产了燃料油为8千万吨。

目前,全世界石油和天然气消费量约占总能耗量60%;我国因煤炭使用量大,石油的消费量不到20%.石油化工提供的能源主要作汽车、拖拉机、飞机、轮船、锅炉的燃料,少量用作民用燃料。

能源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石油化工约消耗总能源的8.5%,应不断降低能源消费量。

 

2.石油化工是材料工业的支柱之一

 

金属、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合成材料,被称为三大材料。

全世界石油化工提供的高分子合成材料目前产量约1.45亿吨,1996年,我国已超过800万吨。

除合成材料外,石油化工还提供了绝大多数的有机化工原料,在属于化工领域的范畴内,除化学矿物提供的化工产品外,石油化工生产的原料,在各个部门大显身手。

 

3.石油化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石化工业提供的氮肥占化肥总量的80%,农用塑料薄膜的推广使用,加上农药的合理使用以及大量农业机械所需各类燃料,形成了石化工业支援农业的主力军。

 

4.各工业部门离不开石化产品

 

现代交通工业的发展与燃料供应息息相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燃料,就没有现代交通工业。

金属加工、各类机械毫无例外需要各类润滑材料及其它配套材料,消耗了大量石化产品。

全世界润滑油脂产量约2千万吨,我国约180万吨。

建材工业是石化产品的新领域,如塑料关材、门窗、铺地材料、涂料被称为化学建材。

轻工、纺织工业是石化产品的传统用户,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与推广,无不有石化产品的身影。

当前,高速发展的电子工业以及诸多的高新技术产业,对石化产品,尤其是以石化产品为原料生产的精细化工产品提出了新要求,这对发展石化工业是个巨大的促进。

 

5.石化工业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的支持

 

国内外的石化企业都是集中建设一批生产装置,形成大型石化工业区。

在区内,炼油装置为“龙头”,为石化装置提供裂解原料,如轻油、柴油,并生产石化产品;裂解装置生产乙烯、丙烯、苯、二甲苯等石化基本原料;根据需求建设以上述原料为主生产合成材料和有机原料的系列生产装置,其产品、原料有一定比例关系。

如要求年产30万吨乙烯,粗略计算,约需裂解原料120万吨,对应炼油厂加工能力约250万吨,可配套生产合成材料和基本有机原料80~90万吨。

 

由此可见,建设石化工业区要投入大量资金,厂区选址适当,不但要保证原料和产品的运输,而且要有充分的电力、水供应及其他配套的基础工程设施。

各生产装置需要大量标准、定性的机械、设备、仪表、管道和非定型专用设备。

制造机械设备涉及材料品种多,要求各异,有些重点设备高速超过50米,单件重几百吨;有的要求耐热1000°C,有的要求耐冷-150°C.有些关键设备需在国际市场采购。

 

所有这些都需要冶金、电力、机械、仪表、建筑、环保各行业支持。

石化行业是个技术密集型产业。

生产方法和生产工艺的确定,关键设备的选型、选用、制造等一系列技术,都要求由专有或独特的技术标准所规定,如从国外引进,要支付专利或技术诀窍使用费。

因此,只有加强基础学科,尤其是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催化、化学工程、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加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使之掌握和采用先进科研成果,再配合相关的工程技术,石化工业才有可能不断发展,登上新台阶。

 

企业信息政策研究_综合教育论文

【内容提要】在区别企业战略与企业政策概念的基础上,从政府的企业信息化政策与企业内部的信息政策两个方面入手,比较世界各国及我国政府企业信息化的政策重点;从7个方面分析我国企业内部信息政策的制定所面临的问题与障碍,并通过对企业信息政策的内容是什么、谁来帮助企业制定信息政策、企业应实现怎样的信息化、能否实现个性化的企业信息化、能否保证良好的后期运营与维护等几个问题的回答对中国企业内部信息化政策的制定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摘

n……

企业政策与企业战略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的概念。

企业政策是指“环境的发展与影响向企业管理提出了挑战,要通过制定企业政策来适应由环境造成的机会和风险”。

企业战略是指企业为求得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在分析内外环境的基础上,对企业总体目标、经营方向、方针、策略等全局性问题所作出的谋划。

企业战略是一个选择要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问题,而企业政策则是一个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的问题。

政策往往是在战略确定以后,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为适应和改变企业内外部的环境所做的调整。

因此,企业战略主要涉及企业的远期发展方向和范围,具有长期性、全局性和稳定性。

而政策相对来说则具有阶段性、局部性和适应性。

企业战略的主体是企业,而企业政策则是保证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步骤与组成部分,是企业内外部的环境,包括外部政策,如税收政策、技术政策、产业政策等等,和内部政策如组织政策、信息政策、文化政策、福利政策等等。

要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就要保持企业短期和长期的均衡发展,这需要兼顾与企业有关的各方的利益,因此需要制定一系列的企业政策来保证。

如果一项政策上升到战略的高度,则意味着它对企业生存与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企业政策描绘的不仅是由外部机会与内部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均衡而提出的目标,而且它也提出具体措施,为其成员在实现目标中选择战略方案给出了“通道”。

因此企业政策要求包括一种组织概念,它与环境有关,在可供选择的组织结构范围内,它是开发、评价和设置的期望结果与可接受的结果之间的一种“通道”。

组织政策作为保证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总政策的一部分,成为组织上的计划、实施、实现和控制阶段的具体组织行动的出发点。

实际上对一个具体的企业来讲,并非每一个问题都需要或都能够上升到战略的高度去研究,比如企业的文化、福利、组织等问题。

对于大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来讲,信息以及信息化的问题也还不能上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

因此企业的信息政策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本文拟从两个方面研究企业信息政策,一是政府制定的企业信息政策(也可称为企业信息化政策);二是企业内部所制定的与信息相关的政策、规章与制度。

1

企业信息政策的国际比较

企业的信息系统从来都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它与所在经济社会的信息化程度密切相关。

企业信息化政策往往涉及到市场的公平程度、税收、投资、电子商务、信息技术、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等各个方面,是政府为促进企业信息化而提供的政策与法制保证。

减少政府干预,促进自由竞争一直是美国政府的信息政策取向。

1997年7月,美国政府公布了题为《全球电子商务市场框架》的战略性文件,特别强调保证因特网成为自由竞争、消费者自主选择的、不受管理的媒介。

政府所要做的是提供一个一致的和简单的法律环境,保护知识产权和私有产权,防止欺诈,帮助解决争端而不是给予约束。

在美国政府实施的各项政策之中,促进企业信息化的政策在被称为“网络新政”的Internet税收自由法案(ITFA:

Internet

Tax

Freedom

Act)(1998年)上体现最为明显。

该项法案的内容是:

Internet接入服务不受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管制,FCC也无权从LAP和ISP那里收取管理费;宣布Internet成为免税区,政府应当积极促使欧盟和世贸组织达成零关税和无差别税率协议;明确免税期为3年,即Internet接入、在线服务企业享受3年缓征期。

这项法案的实施避免了因不合理的税收而使因特网的发展受阻,保证了因特网的快速发展,并因此推动了全球的关税降低。

“网络新政”的主要内容是促进电子商务发展,涉及到知识产权、域名、电子认证、网络隐私等13个方面,分别由电子商务部等相关部门来负责。

政策内容包括税收、电子支付、隐私保护、立法、安全、基础设施、技术标准等等,从而为企业进行电子商务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1]。

日本的信息政策正在由以往重视软件与数据库产业的发展转向产业的信息化。

提出要借助高速信息网络和电子商务体系,改革经济结构并加强工业竞争能力。

其有关企业信息化的宗旨很明确,那就是为企业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提倡政府信息尽可能公开,以便企业充分利用政府信息资源。

2000年日本政策白皮书中《有关21世纪的信息化政策展望》中指出要通过电子商贸活跃产业经济:

①快速经营与活跃信息技术;②重视有关网络经济的产业重组;③加强国际市场与企业的联络合作;④向核心事业集中并与世界伙伴建立相辅关系[2]。

2001年1月22日推出的“电子日本战略”的目标是5年内使日本成为世界最先进的IT国家,“电子日本优先政策计划”中提出的战略基本政策是:

使每个人都享受到IT的益处;改革经济结构并加强工业竞争能力;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个信息和电信通信网络社会。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战略侧重于促进和建立一个高速网络基础、方便的电子商务、一个电子政府和一个高度安全的网络[3]。

在欧盟国家中,德国的信息政策侧重于促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1997年3月联邦教研部和经济部同德国电信公司共同启动了题为“中小企业信息通信”的促进项目。

其目标为:

①促进中小型企业的公用信息交流、信息共享,使其参与大市场竞争;②建立中小型企业信息网络中心、电子商务网和国际互联网,介绍国际市场需求,同时增加就业。

到1999年3月,第一批试点的500家企业已经得到实惠,企业生产率提高20%[4]。

俄罗斯在重视区域信息化和城市信息化之余,也十分重视企业经营范围内的信息政策。

提倡在企业经营范围内,特别是小型个体企业,要逐步开始制定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信息政策,旨在满足商业企业和私人企业的信息需要。

做为发展中国家,印度的信息政策非常积极。

但是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印度没有大面积地实施产业信息化的政策,而是集中力量发展软件产业。

软件产业的投资以人力资本为主,印度特别重视高等教育,用于教育的投资占GDP的4%,其中2/3用于高等教育。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市场经济国家里,企业信息化作为企业自身的决策行为,并不受政府的直接干预。

各国政府所制定的政策主要侧重于为企业提供便捷的信息基础设施、优惠的税收政策保证、易得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环境。

信息化是企业自主的市场行为,政府倾向于引导而不是直接干预企业的信息化。

2

我国政府关于企业信息化的政策

做为信息产业发展的后起国家,我国

 

面临着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双重任务,企业信息化是经济信息化的基础,因此我国关于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更为积极。

国家“十五”计划中有如下论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相应地促进企业信息化的机构、办法、规划甚至政策与法律正在不断完善。

2001年9月7日,我国信息产业部发布了《信息产业“十五”计划纲要》,系统地回顾了“九五”期间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以及对“十五”期间信息产业发展的系统规划[5]。

《纲要》中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10大目标包括以下与企业信息化有关的内容:

第九项提到:

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努力提高工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使信息化与工业化融为一体,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大幅度节能降耗,大中型企业基本实现计算机管理、生产控制和辅助设计,提高生产效率,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和结构升级的主要手段。

第十项提到:

为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目标,要达到信息产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提供系统、装备和服务的能力显著提高。

基本满足金融、财税、教育、政府宏观调控、国防等领域对信息系统、装备和服务的需求。

大中型企业信息化取得明显成效,企业对企业、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取得明显进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