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优质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58559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8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优质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优质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优质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优质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优质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优质教案全册.docx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优质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优质教案全册.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优质教案全册.docx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优质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优质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

1.什么叫机械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分析,判断哪些物品属于机械。

2.能够通过对比,知道机械可以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

3.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4.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科学在不断发展。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叫机械。

【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使用一到两种机械。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课件。

学生材料:

每组螺丝钉、螺丝刀各1-2套,平板电脑。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联系生活,游戏激趣

1.游戏1:

徒手钉螺丝钉,注意安全,钉的深度以可以提起木板即可。

2.游戏2;用螺丝刀钉螺丝钉。

3.谈一谈;在刚才的两个游戏中,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4.学生交流。

二、揭示机械概念

1.出示各种生活用具(老虎钳、羊角锤、镊子、针、筷子、擀面杖、水果刀、电钻、啤酒扳、葡萄酒开瓶器等),谈话:

认识这些工具吗?

它们都有什么样的作用?

2.学生说各种工具的作用。

3.揭示机械的概念,像这些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作机械。

(板书:

机械)

4.学生使用平板电脑完成连连看游戏。

5.共同小结:

像这些机械比较简单,我们称为简单机械,而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机械组成的,我们称为复杂机械,也叫做机器。

6.欣赏一些常见的机器以及一段德国先进伐木机视频。

三、学生使用机械

1.使用钳子和铁线做出一个艺术品,如自行车等。

2.注意事项:

注意钳子的安全、不要把铁线弄到别人的身体。

3.展示学生作品。

比一比谁做的好,有创意。

4.谈一谈感受使用机械的感受。

四、介绍古代机械

1.谈话:

自古以来,我们充满智慧的祖先就已经知道机械在生产生活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2.观看古代各种机械的图片。

3.提问:

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想法?

4.完成石磨拼图游戏。

五、完成课题练习

1.学生使用平板电脑,完成“谁是间谍”的游戏。

2.讲解并总结全课。

【板书设计】

1.什么叫机械

作用:

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

分类:

简单机械、复杂机械(机器)

2.怎样移动重物

【教学目标】

1.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杠杆可以省力。

2.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秘密和原理,认识杠杆的三种类型。

3.通过实物、图片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教学重点】

利用平衡尺研究杠杆省力的原理,

【教学难点】

会寻找支点、距离,分析杠杆的类型和原理。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课件、木棒、砖头。

学生材料:

平衡尺、钩码、记录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力量比赛,导入课题

1.谈话:

你们班谁的力量比较大?

来一次力量比赛好不好?

2.活动:

角力比赛(一根铁棒,架在一根砖头上,一边长,一边短,2名学生演示,力气大的同学按短的一边。

结果:

力气小的同学获胜)

3.提问:

他力气小,怎么会赢呢?

(发现两边的距离不一样)

4.谈话:

力小的同学轻松胜了力大的同学,说明利用这个装置有什么好处?

假如面对你搬不动的大石头,你有没有办法将其移开。

板书课题:

怎样移动重物

二、认识杠杆的结构特点

1.谈话:

你打算怎样移动这块大石头,除了这根棒还需要什么?

(支点)怎样撬?

(说一说移动石头的方法)

2.结合PPT,说明支点、杠杆概念、结构、用力点、阻力点

3.过渡:

用这个方法是否能将石头移开呢?

我们通过平衡杆来研究杠杆中的秘密。

三、平衡尺实验,探究杠杆的秘密

1.出示平衡杆,问:

是杠杆吗?

支点在哪?

介绍挂钩处,说一说离支点几格(描述距离)。

2.阅读试验要求(PPT)

具体要求:

在平衡尺的左边离支点2格处(10号位)挂两个钩码,(注意左边的钩量的数量和位置不能再改变)试着在平衡尺右边挂钩码。

目标是:

“使平衡尺保持平衡”,并把每一种方法及时记录在记录单上(讲解记录单),完成后思考从中你能发现杠杆的哪些特点。

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4.汇报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

“从你的实验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

(具体分析过程中,着重抓住关键之处设问。

如在杠杆左边2格处挂了2个钩码,右边挂了4个,为什么杠杆还能保持平衡?

从而引发学生对距离的思考和认识。

进而分析三析出三种不同类型的杠杆。

5.讲述:

杠杆有三种类型,分别为省力杠杆、平衡杠杆、费力杠杆。

那它们分别要满足什么条件?

(学生叙述)

四、认识并分析杠杆在生活中运用

1.PPT;给撬动石块的杠杆增加支点。

使其分别成为省力杠杆、平衡杠杆、费力杠杆。

2.找一找镊子、秤上的支点。

3.直接出示实物:

老虎钳、火钳,判断杠杆的类型(省力、平衡、费力)

4PPT:

找钓鱼竿的支点,判断杠杆的类型

五、课后延伸

阿基米德定律(把教参P17的参考资料复印给学生)

【板书设计】

2.怎样移动重物

杠杆省力

费力

支点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3.斜坡的启示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知道简单机械——斜面的作用及其省力规律,以及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说明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探究科学素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知道斜面的作用及其省力规律,实验探究斜面省力规律。

【教学难点】

螺旋是变形的斜面。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课件。

学生材料:

斜面、测力计、小车、记录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活动体验,感知斜面省力作用

1.课前请两名学生搬沙箱(很重)。

2.设问:

有没有什么办法让我们抬起来省力一点?

3.搭一斜坡,再次体验在斜坡上搬沙箱。

二、创设情景,揭示课堂研究主题

1.请两名抬沙箱的学生说说两次搬沙箱的感受。

课件出示: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类似的麻烦,要把一些重物搬上卡车很累、很不方便,我们常常会搭一块斜放着的板?

2.出示古人运用斜面搬运重物图片:

其实这个方法古人也经常使用。

3.介绍斜坡,揭示斜面。

(介绍斜面)

4.根据你的经验运用斜面往高处搬运重物,它有什么作用呢?

(省力、方便)

三、动手实践,探究斜面省力作用

1.提出问题:

运用斜面这样搬运重物真的能省力吗?

你有办法证明吗?

2.学生设计实验,小组讨论。

交流:

介绍斜面的拼搭方法。

问:

单单测量出物体在斜面上提升的力就可以证明斜面能省力吗?

师:

我们用木块做重物。

3.问:

在做实验之前谁还能说说我们在做实验时要注意什么?

怎样拉?

怎样读数?

①拉动木块时要匀速、缓慢。

(教师必要时可以演示)

②拉动方向需与斜面平行。

③在拉动的过程中读数,视线要与刻度一致。

④检查指针是否在“0”位。

4.学生分组体验活动。

5.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6.观察实验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7.交流发现:

使用斜坡能省力、各组斜坡省力不一样。

四、实验探究,发现斜面省力规律

1.发现新问题:

大家通过刚才的研究除了发现:

斜面有省力的作用,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老师还发现每个小组用差不多重的木块,但是测得的数据是不一样的,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

可能与斜面的坡度有关。

师: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斜面坡度大小是否对拉力有影响。

2.组织学生小组交流研究新问题:

①在实验中,我们要改变什么条件?

教师出示斜面,你能搭出几种坡度不同的斜面?

②在实验中,什么条件一定要相同?

(被拉升的物体、斜面长度……)

③为了让我们的研究更加科学,操作更加精确,实验的时候还要注意些什么呢?

3.学生分组开展探究实践活动。

(教师巡视,提示定时记录,填写记录表。

4.组织汇报,交流并分析实验数据。

你从这些数据中发现了什么?

5.汇报实验结果:

①每次的实验结果是怎样的?

②你的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小结:

斜面坡度越大省力越少,坡度越小省力越多。

五、结合生活,认识变形的斜面

(一)认识变形的斜面

1.师:

(课件出示三角形的山)你愿意从哪边坡爬这座山?

为什么?

师:

事实上,无论哪一边,我们真要直接上去,还是挺困难的。

2.师:

(课件出示:

争当工程师),下面老师请大家来做工程设计师,在这样一座陡峭的山上建筑一条公路到山顶,让我们在上山时能更省力。

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怎样设计?

试着在记录纸上画一画。

3.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4.出示盘山公路图:

你们真是太聪明太伟大了,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盘山公路。

原来盘山公路是根据斜面省力的道理修建的!

5.实践操作活动:

请大家取出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将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贴在一支铅笔上,然后将纸围着铅笔绕起来。

你发现了什么?

6.出示螺钉,组织观察并讨论:

螺钉上的螺纹与斜面有什么关系?

7.小结:

螺旋是一种变形的斜面。

盘山公路(s形)和螺钉上的螺纹都是变形的斜面。

板书:

螺旋、s形

讲解:

螺丝钉上的的螺纹,就象盘旋而上的公路。

将螺丝钉的螺纹展开,螺纹与钉长构成一个斜面。

我们将螺丝钉沿螺纹往木头里拧时,实际是沿着斜面往里拧的,所以比较省力。

(二)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

1.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和螺旋,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小组讨论,相互说一说。

组长汇报。

2.出示斜面应用图片:

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斜面和螺旋,你能找到,并指出来吗?

并说说它的作用。

(1)引桥

(2)斧头、凿子(3)立交桥(4)开瓶器……

六、课外延伸,激发主动探究行为

1.今天我们通过斜坡得到启示,探究了斜面的省力原理?

(揭示课题)

2.课后思考:

同样长的螺钉,其螺纹圈数越多越省力,还是越少越省力?

【板书设计】

3.斜坡的启示

斜面省力

4.拧螺丝钉的学问

【教学目标】

1.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组成及作用。

2.知道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会用杠杆的原理解释轮轴的作用。

【教学重点】

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

【教学难点】

探究轮轴省力的原理。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课件、图片、轮轴实验盒、测力计。

学生材料:

螺丝钉、大小不同的螺丝刀、木板、轮轴实验盒、测力计。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提出问题

1.我们来看看班上谁的力气大,能徒手把这螺丝拧进去。

2.怎样才能把螺丝轻松地拧进去呢?

答:

用螺丝刀。

3.我们来进行拧螺丝比赛

问:

选择什么样的螺丝刀可以轻松的把螺丝拧进木头里?

(大)

答:

用螺丝刀拧螺丝钉比徒手要省力,并且粗螺丝刀比细螺丝刀又要省力。

4.为什么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拧螺丝钉的学问》。

二、观察探究

1.观察螺丝刀,找出螺丝刀的特征。

学生充分说

我们可以发现大螺丝刀比小螺丝刀更好拧螺丝,螺丝刀在转动的时候和螺丝形成了一个大圆套小圆的构造。

(画图)

2.找一找周围有哪些像螺丝刀那样为我们提供方便的机械。

(1)讨论:

你们还在哪里见过这种大圆套小圆的装置?

(2)图片提示:

方向盘、水龙头拧把、门锁把手……

(3)讲述:

像螺丝刀、方向盘……,有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做轮轴。

轮轴是一种简单机械。

三、探究轮轴省力的原理。

1.谈话:

轮轴是一种机械,使用这种机械可以为我们提供什么好处?

(省力)。

2.看书P10实验,明确实验方法

3.提示学生拉动轮轴时不能停停动动,要在拉动过程中记录数据。

4.汇报实验结果:

使用轮轴可以省力。

5.实验:

将轮子换成更大的轮。

6.汇报:

轮比轴越大越省力。

四、总结应用

1.你能说一说轮轴的特征吗?

(1)轮轴:

轮与轴固定在一起,同进退。

(2)在轮上用力,具有省力效果。

(3)在轴粗细不变的情况下,轮越大越省力。

2.轮轴的实质是什么?

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

轮轴的实质是一种变形的杠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且轮比轴越大越省力。

(画图)

五、拓展延伸

1.谈话:

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广泛的运用了轮轴,看书P10的图,哪些地方用到了轮轴?

(自行车头、脚蹬、扳手拧螺丝、拧螺旋瓶盖、井口提水辘轳等)

2.轮轴的变式:

一字形、摇把式

【板书设计】

4.拧螺丝钉的学问

轮轴:

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简单机械

省力

轴不变,轮越大越省力

5.国旗怎样升上去

【教学目标】

1.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和作用,知道滑轮有动滑轮和定滑轮之分;知道两种滑轮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2.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能够在具体情景中识别动滑轮和定滑轮。

3.能够就两种滑轮的不同作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说明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4.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建立一种物体可以有多种用途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动滑轮和定滑轮各自的作用。

【教学难点】

组装滑轮组。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课件。

学生材料:

滑轮、铁架台、钩码、线、测力计。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观察滑轮

1.谈话:

每个星期一的早晨,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课件演示国旗上升的过程。

设计意图:

在此处加强讲解作用力方向和受力方向的认识,引导学生发现拉力的方向和国旗上升的方向不同,从而为突破难点做好准备。

2.讲述:

你有没有注意到旗杆顶上有一个小小的装置?

课件演示放大旗杆的顶端,出现滑轮——那就是滑轮。

(板书:

滑轮)

3.提问:

滑轮是一种怎样的装置呢?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滑轮,让学生观察,寻找结构上的特点。

4.交流讨论:

滑轮形状

5.教师进行小结。

6.教师利用投影等手段出示生活中使用滑轮的图片或生活场景。

7.使用滑轮有什么好处?

滑轮到底有什么作用?

让我们继续学习。

二、了解滑轮的分类及作用

学生认识两种滑轮

1.出示两种滑轮装置,课件演示提升重物。

提问:

在用滑轮提升重物时,两个滑轮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它们分别是什么滑轮呢?

2.阅读教材第12页内容,了解两类滑轮的名称和结构:

定滑轮和动滑轮。

(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3.我们通过滑轮提升物体的过程中,用力的大小跟原来有没有变化呢?

学生提出假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书写部分假设。

充分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并要求小组成员记录本组的假设,对本组的假设进行实验验证。

4.师生实践活动。

活动探究一:

使用定滑轮时的特点

(1)按图甲组装定滑轮,竖直向下拉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状态,读出测力计示数,比较拉力与重力。

(2)改变拉力方向,拉力大小是否变化?

(3)改变钩码个数,情况如何?

议一议

通过实验,你发现使用定滑轮有什么特点?

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F=G

(定滑轮的实质:

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活动探究二:

使用动滑轮的特点

做一做

(1)按图乙组滑轮,竖直向上拉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状态,读出测力计示数,比较拉力与重力。

(2)改变拉力方向,情况如何?

(3)改变钩码个数,情况如何?

议一议:

通过实验,你发现使用动滑轮有什么特点?

使用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能省一半的力。

填写《国旗怎样升上去》实验报告单

三、拓展探究

1.出示各种各样的滑轮组图片或播放相关影片(使学生形象认识滑轮的特点和作用)。

2.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优点,也各有缺点,实际上单独使用很少,应用的时候,常常既要省力,又要改变力的方向,使用方便,于是就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扬长避短,这样就组成滑轮组。

3.学生设计滑轮组。

【板书设计】

5.国旗怎样升上去

定滑轮:

改变用力方向,不省力

动滑轮:

省力,不改变用力方向

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传动装置的结构和作用;能采用对比法发现传动装置的异同。

2.知道什么是传动装置及传动装置的作用;了解自行车是怎样传动的;了解齿轮、链条、皮带传动的异同。

3.乐于进行有关传动的研究活动;能够留心观察所见到的机械传动方式;愿意与别人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传动装置以及传动装置的作用与异同。

【教学难点】

对传动方式进行初步的定量研究。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课件。

学生材料:

链条传动装置、齿轮传动装置模型。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展示自行车(实物),提示学生学习的内容。

2.板书课题——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二、引导学生发现“传动装置”

1.大屏幕出示老式自行车。

2.提问:

老式的自行车和现在的自行车有什么不同?

3.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传动装置。

4.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知道传动装置的概念。

5.传动装置:

现在的自行车车轮能够转动,是因为链条将动力从踏板那里传到了后轮上。

像自行车链条这样的装置叫做“传动装置”。

三、在实践中探究链条传动的奥秘

1.师:

今天我们认识了“传动装置”。

老师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给大家准备了一套实验材料。

大家可以继续玩一玩,注意观察齿轮在转动的时候,你有什么发现?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在交流中发现链条传动的若干要素。

4.尝试对链条传动进行初步的定量研究。

5.认真填写实验记录单。

6.深化对链条传动的认识。

四、通过探究认识皮带传动

1.师:

咱们再来做一个实验,(出示皮带传动的装置),如果大轮的轮径是小轮的3倍,那么大轮转一圈,小轮得转几圈呢?

2.由之前了解的链条传动的规律,推测皮带传动的规律。

3.学生讨论交流。

4.通过初步定量实验,了解皮带传动的规律。

5.进一步提出问题。

6.比较链条传动和皮带传动之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板书设计】

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链条传动

传动装置

齿轮传动

第二单元

1.折形状

【教学目标】

1.知道改变形状,可以改变物体承受力;知道圆柱的承受力最大。

2.探究物体承受力的大小,总结出:

柱状体承受力大小与棱的数量有关。

3.愿意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探究物体承受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制作纸筒时,细致、认真的态度。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课件。

学生材料:

纸、书、双面胶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活动导入

1.今天我这里有一个小问题,你们愿意帮我解决吗?

2.这是一张普普通通的纸,我不知道该怎样才能让它竖起来?

(折形状)

3.生说师随机演示,并说明是几棱柱。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不同形状柱体的承受能力。

二、做不同形状的柱形

想一下,要能比较出这些不同形状纸筒的承受力,这些纸筒在哪些方面应该保持相同呢?

(1.纸的质地、大小、高度相同;2.折的形状都是正的,如正三棱柱等。

(注意点:

1.不要把纸筒弄皱;2.废纸放纸盒子中。

三、学生实验

1.学生做纸筒。

(1—5号组员分别作这五种纸筒,其余组员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2.请小组预测一下:

哪一种纸筒的承受力最大?

为什么?

并由组长将你们的预测结果填在记录表预测这一栏。

你认为哪个承受力最强,就填1,第二的就填2,清楚吗?

3.刚才各组的结论只是大家的预测罢了,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证明自己的预测是正确的呢?

(在上面放重物就行了,比一比,哪种形状上放的书多就是谁的承受力大。

4.请同学们想一想,做这个实验时有什么注意点吗?

(板演:

书不能放斜)

(1)应放相同的重物(书),要一本一本地放.

(2)纸筒要平放,并要放在书的中间。

(3)要使重物在纸筒上保持平衡后再松手。

(4)放到纸筒倒了为止,如果在某一个纸筒上放了5本书,塌下去了,那这个纸筒的承受力应是4本书,就在记录表的相应位置写4。

(5)动作要小心但又要讲究速度,放薄的书。

5.学生实验。

(3-7号组员分别进行实验,1号组长负责纪录,2号组员协助其他组员。

注意:

一个同学做完,另一个同学再接着做)大家齐心协力做好实验,好吗?

四、交流拓展

1.汇报实验结果并由组长板演,(先好的先板演)以上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正三棱柱承受的重物数量最少,随着棱柱边数的增多,承受的书本的数量也逐渐多了起来,圆柱承受的重物最多。

)(物体形状不同,承受力大小不同)

2.你知道为什么圆柱的承受力最大吗?

因为圆柱体没有角,任何加在上面的重量都会均匀地分布,所以,圆柱上的每一个点承受力并不大,而整体却能承受比较大的力。

而其它棱柱体都有角,不能把加在上面的重量均匀的分散开,所以每一个点承受的力都比较大,整体不能承受太大的力。

所以圆柱的承受力最大。

(拿着纸筒解释)

3.从这个结论中我们知道了做任何事仅仅凭预测是(不行的),应该通过(实验)来获得准确的结果。

【板书设计】

1.折形状

纸筒形状不同承受力不同

2.搭支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搭建平面支架,在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中得出三角形结构最稳固的结果。

2.学习在合作中设计和制作立体支架,并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3.经历搭支架的过程,体验搭支架的艰辛与快乐,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搭建立体支架,理解三角形支架最稳固。

【教学难点】

在操作反思中知道影响支架稳固性的因素,改造支架,搭建稳固的立体支架。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课件。

学生材料:

吸管、大头针、记录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初步搭建平面支架

1.出示图片,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能不能用桌上的吸管搭出它们的框架?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比一比哪个小组能在最快的时间内搭出不同的图形。

2.上台交流展示:

学生搭的不同形状的支架。

师:

像这样的框架我们把它叫做支架。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搭支架。

(板书课题)

3.请台上的同学动一动手上的支架,你们发现了什么?

每个人都动手拉一拉不同的支架。

4.小结:

三角形的支架最稳固,不易变形。

二、尝试搭建立体支架

1.谈一谈:

生活中有哪些支架,它们有什么作用?

2.出示埃菲尔铁塔的图片,师介绍:

它建于1889年,总高324米,重达10000吨,你发现它有什么特点?

能不能也来设计一个属于你们自己的埃菲尔铁塔?

3.出示任务要求:

(1)小组讨论搭建什么样的高塔,画出简单的设计图。

(2)分工合作,比一比哪一组搭的又快又好。

4.展示搭好的高塔,进行评价。

你们为什么这么搭?

其他同学来评价一下。

三、改造支架

1.师:

刚才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也欣赏了别人好的地方,你打算怎么改造你们的支架?

2.讨论好了就可以继续搭造。

3.再次展示评价。

四、拓展延伸

除了今天搭的高塔,你还能搭建哪些支架可以为生活服务?

课后思考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

2.搭支架

不同形状的支架稳定性不同三角形支架最稳定

立体支架:

搭高塔

3.建桥梁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搭建两种桥梁:

平板桥、拱桥;探究不同形状桥面的承受力不同,知道改变桥面的厚度和桥墩距离等也可以改变桥的承受力。

2.知道桥梁是由桥面、桥墩等组成的;知道拱桥、吊桥是承受力大而结实的桥梁;了解常见的桥的特点,知道桥的作用是什么。

3.经历建桥梁的过程,体验造桥的艰辛与快乐;意识到科学技术在建设桥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知道桥梁的承重力与桥面形状、桥面厚度、桥墩距离有关;探究同一种桥在改变条件后承重力不同。

【教学难点】

同一种桥在改变条件后承受力不同。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课件。

学生材料:

桥梁建筑材料、重物、记录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认识桥梁,引发猜测

1.出示桥的图片,见过这些桥吗?

这种桥有什么特点?

(依次出示)

平板桥:

这是一座非常简单的桥,就是一块板搭在两岸就成了一座桥;

拱桥:

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