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经济学易考通习题集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58513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府经济学易考通习题集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政府经济学易考通习题集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政府经济学易考通习题集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政府经济学易考通习题集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政府经济学易考通习题集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府经济学易考通习题集册.docx

《政府经济学易考通习题集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府经济学易考通习题集册.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府经济学易考通习题集册.docx

政府经济学易考通习题集册

政府经济学易考通复习题

一、单选题

1.()是一种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A.企业经济B.政府经济C.个人经济D.社会经济

2.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

A.各级政府B.各级人大C.各级政协D.各级党委

3.政府经济的形式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

A.宏观经济管理B.微观经济管理C.社会经济管理D.企业经济管理

4.政府经济的依据主要是()。

A.私人财产所有权B.社会公共权力C.道德劝说D.法律制度

5.政府经济活动的目的,是满足社会()。

A.经济发展需要B.企业需要C.公民需要D.公共需要

6.1776年亚当.斯密()的发表,标志着经济学和财政学的产生。

A.《道德情操论》B.《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C.《国富论》D.《自由、市场与国家》

7.政府经济学属()范畴,既有对政府经济活动的理论概括,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A.政治学B.理论经济学C.应用经济学D.管理学

8.学习政府经济要坚持()与规范分析相结合方法。

A.理论分析B.实证分析C.历史分析D.逻辑分析

9.通过(),准确把握我国政府经济活动的现状与问题,就有可能为之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A.理论经济分析B.历史经济分析C.实证经济分析D.逻辑经济分析

10.学习政府经济要坚持()与逻辑分析相结合方法。

A.理论分析B.实证分析C.历史分析D.实践分析

11.在政府经济学学习中,还应注意各种政府经济活动之间的内在()关系,分析、把握政府经济行为的前因后果。

A.经济B.管理C.活动D.逻辑

1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A.政府B.企业C.个人D.市场

13.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存在垄断,也称为()。

A.竞争失灵B.企业失灵C.市场失灵D.政府失灵

14.()就是严格意义上的垄断,即在市场上只有一个生产厂家,可以完全操纵市场价格。

A.垄断竞争B.自由竞争C.寡头垄断D.完全垄断

15.()是指在市场上存在几个生产厂家,这些企业可以控制某一领域的商品和劳务供给价格,但它们之间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

A.垄断竞争B.自由竞争C.寡头垄断D.完全垄断

16.()是指市场上既存在垄断又存在竞争的状况,其程度介于寡头垄断和完全竞争之间,在市场上有较多的生产企业,它们之间存在竞争,但还达不到完全竞争的状态。

A.垄断竞争B.自由竞争C.寡头垄断D.完全垄断

17.企业在竞争中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扩大生产规模和产品市场占有量,当其产量和市场份额足以控制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时所产生的垄断属于()。

A.天然垄断B.过度竞争产生的垄断C.技术进步产生的垄断D.自然垄断

18.()是指政府在制定、实施有关经济政策,调节经济运行,实现宏观经济目标时,企业、个人等市场主体不一定能够及时作出反应,或者其行为不能向政府希望的方向转变,价格波动、生产要素流向等市场形势政府不能完全控制,致使政府政策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A.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B.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

C.对政府机构控制能力的有限性D.政府在决策过程中与立法机构协调的有限性

19.()是指政府在运用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过程中,受政府机构内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政府各部门关系的制约,政策效果未能如期实现,出现全部或部分失效的现象。

A.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B.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

C.政府机构控制能力的有限性D.政府在决策过程中与立法机构协调的有限性

20.()是指政府财政收支等重大决策,需要通过立法程序来解决,涉及各部门、各地区、各单位、社会各阶层及其成员的切身利益,其结果往往是相互妥协以达成协议,政府部门的有关判断、政策主张不完全能够实现。

A.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B.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

C.对政府机构控制能力的有限性D.政府在决策过程中与立法机构协调的有限性

21.()是指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工具,参与一定时期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A.政府经济职能B.政府收入分配职能

C.政府救济职能D.政府分配职能

22.在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的过程中,政府需要运用一系列的政策工具和措施。

A.社会公平B.社会分配C.社会发展D.社会经济发展

23.()是政府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各国政府实施分配政策的主要工具。

A.社会保障制度B.税收制度C.工资制度D.财政补贴

24.()是为社会成员在丧失劳动能力、失业、疾病、工伤、生育等情况下,提供基本生活资料,保障其生存需要。

A.社会保障制度B.税收制度C.工资制度D.财政补贴制度

25.()是为了执行政府政策的需要,对企业、个人的某些特定行为给予资金支持,以影响相关产品和劳务价格结构,调节市场供求关系。

A.社会保障制度B.税收制度C.工资制度D.财政补贴

26.政府各项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以及其他宏观经济管理,既能有效调节社会收入差距,又不以效率损失为代价,兼顾公平与效率两方面的目标。

上述政策选择属于()。

A.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政策选择B.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选择

C.只重效率、不顾公平的政策选择D.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政策选择

27.政府财政收支和宏观经济管理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较快增长,增强整体国家经济实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首要目标,同时注意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差距,体现社会公平。

上述政策选择属于()。

A.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政策选择B.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选择

C.只重效率、不顾公平的政策选择D.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政策选择

28.()是由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的。

A.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政策选择B.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选择

C.只重效率、不顾公平的政策选择D.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政策选择

29.在政府财政收支和宏观经济管理中,优先考虑收入和社会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分配,调节收入差距,为贫困阶层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体现社会公平。

同时,尽可能减少收入公平分配对经济运行效率的消极影响。

上述政策选择属于()。

A.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政策选择B.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选择

C.只重效率、不顾公平的政策选择D.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政策选择

30.转变政府经济职能要求建立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以()的思想为根本理念,以提供私人、社会不愿意提供或没有能力提供的公共物品和服务为主要职能。

A.管理就是服务B.管理就是统治C.管理就是管制D.管理就是创新

31.公共物品的()是指当一个居民或企业享受政府等提供的公共物品服务时,不能排除其他居民或企业也能享受公共服务。

A.排他性B.非排他性C.竞争性D.非竞争性

32.公共物品的()是指当一个居民或企业享受政府等提供的公共物品服务时,其他居民或企业也能同时享受。

A.排他性B.非排他性C.竞争性D.非竞争性

33.公共物品还有一些其他特征,主要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和消费的()。

A.非强制性B.固定性C.强制性D.不固定性

34.按照公共物品的()分类,公共物品可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A.收益范围B.性质C.来源D.作用

35.()是指完全具备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性质的商品和劳务。

A.纯公共物品B.准公共物品C.社会物品D.私人物品

36.()也称为混合物品,是指介于纯公共物品和纯私人物品之间的商品和劳务。

A.纯公物品B.准公共物品C.社会物品D.私人物品

37.按照公共物品的()分类,公共物品可分为地方性公共物品、全国性公共物品以及全球性公共物品。

A.收益范围B.性质C.来源D.作用

38.()是指公共物品提供后,其收益范围主要是在地方政府一定辖区内的居民、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

A.社会性公共物品B.地方性公共物品C.全国性公共物品D.全球性公共物品

39.()是指受益范围为全国所有居民、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

A.社会性公共物品B.地方性公共物品C.全国性公共物品D.全球性公共物品

40.下列属于全国性公共物品的是()。

A.城市供电B.国防C.跨市的公路D.国际难民

41.()是指当公共物品受益范围跨越了国境。

A.社会性公共物品B.地方性公共物品C.全国性公共物品D.全球性公共物品

42.公共物品供给方式选择的标准包括效率标准和()。

A.公平标准B.公开标准C.公正标准D.效果标准

43.()是指供给方式要有利于提高公共物品供给效率,为居民、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提供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公共物品服务,提高政府所掌握资源的配置效率,而且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

A.公平标准B.公开标准C.效果标准D.效率标准

44.()是指公共物品的供给有利于为社会成员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环境,缩小人们在收入等方面的差距。

A.公平标准B.公开标准C.公正标准D.效率标准

45.()主要采用公共生产公共供给方式。

A.纯公共物品B.准公共物品C.社会物品D.私人物品

46.从供给方式来看,政府为低收入群体提供住房属于()。

A.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B.私人物品的公共供给C.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D.私人物品的私人供给

47.关于公共物品一般均衡分析,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在《公共支出的纯粹理论分析》中提出。

A.庇古B.斯蒂格利茨C.亚当·斯密D.萨缪尔森

48.按照外部效应的()分类,可将外部效应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

A.社会再生产过程B.最终结果C.发起者D.承受对象

49.()是指一个企业或个人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企业或个人带来好处,即收益。

A.正外部效应B.负外部效应C.外部效应D.内部效应

50.()是指一个企业或个人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企业或个人带来损害,即成本。

A.正外部效应B.负外部效应C.生产的正外部效应D.生产的负外部效应

51.()是指企业或个人在生产过程中给其他企业或个人带来了收益。

A.消费的正外部效应B.消费的负外部效应

C.生产的正外部效应D.生产的负外部效应

52.一个花卉生产企业扩大种植面积、增加花卉品种,使周围养蜂的蜜蜂有了更多采集花粉的机会,增加了蜂蜜的产量,给养蜂人带来了收益,这种收益属于()。

A.消费的负外部效应B.生产的负外部效应

C.消费的正外部效应D.生产的正外部效应

53.()是指企业或个人在生产过程中给其他企业或个人带来了损失、成本,但这种损失成本并未在该企业或个人产品价格中得到体现,没有给受损方任何赔偿。

A.消费的正外部效应B.消费的负外部效应

C.生产的正外部效应D.生产的负外部效应

54.()是指个人在消费活动中给其他人带来了好处、收益,而这种好处、收益本人一般不能从他人那里得到报酬,即未体现在消费价格中。

A.生产的正外部效应B.消费的正外部效应

C.生产的负外部效应D.消费的负外部效应

55.()是指个人在消费活动中给其他人带来了损害、成本,但对他人的这种损害、成本并未给予补偿,即未体现在其消费价格中。

A.生产的正外部效应B.消费的正外部效应

C.生产的负外部效应D.消费的负外部效应

56.下列能够产生消费的负外部效应的是()。

A.在公共场所抽烟B.居民区附近机场飞机起落的噪声

C.环境污染D.某人购买流感疫苗注射,以预防流行性感冒

57.当存在()时,就会存在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私人边际收益与社会边际收益的差距。

A.生产的正外部效应B.生产的负外部效应C.外部效应D.内部效应

58.市场资源配置优化的条件是社会边际收益(MSB)等于边际社会成本即()

A.MSB=MSCB.MPB=MSCC.MEB=MSCD.MSB=MPB

59.从各国政策实践来看,通过征收环境保护类税收,是矫正()常用的手段。

A.正外部效应B.负外部效应C.外部效应D.内部效应

60.通过财政补贴等手段治理(),要达到预期效果,在政府经济管理活动中,还需要开展大量细致的统计计量工作,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A.正外部效应B.负外部效应C.外部效应D.内部效应

61.政府可以设立排污权交易市场,通过市场交易,矫正(),治理污染,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A.正外部效应B.负外部效应C.外部效应D.内部效应

62.对于外部效应只涉及两国之间利益的事项,可通过两国政府()来治理。

A.双边合作B.多边合作C.国际合作D.全球合作

63.公共选择的基本原理是将()的分析方法用于非市场的政治领域。

A.管理学B.社会学C.经济学D.法学

64.公共选择理论是由著名经济学家()提出,经过众多学者发展而形成的。

A.詹姆斯•布坎南B.亚当•斯密C.科斯D.庇古

65.公共选择是以既定的()为前提。

A.政治制度B.经济制度C.社会制度D.法律制度

66.()是指由于所有的人都能从公共物品的提供中受益,社会成员可就公共物品供给与其所需要征收的税收达成一致。

A.多数裁定原则B.全体一致原则C.公共需要原则D.公共裁定原则

67.()是指要通过一个方案,必须有一半以上的人赞同。

A.多数裁定原则B.全体一致原则C.公共需要原则D.公共裁定原则

68.下列属于有条件多数原则的是()。

A.120人参加投票,有31人赞成方案就可获得通过

B.120人参加投票,有61人赞成方案就可获得通过

C.120人参加投票,有81人赞成方案就可获得通过

D.120人参加投票,120人全部赞成方案才可获得通过

69.在多数裁定原则下,假定选民的偏好是单峰的,则选择的结果是由()的偏好决定的。

A.多数选民B.全部选民C.中位选民D.平均选民

70.各级()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向本级各部门批复预算,各部门再向所属单位批复预算。

A.政府预算B.政府决算C.政府收入D.政府支出

71.()审查、批准中央预算草案及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A.中共中央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国务院D.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7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会监督本级总预算的执行。

A.党委会B.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政府D.人民政协

73.我国预算年度是()。

A.从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B.从当年4月1日至翌年的3月31日

C.从当年9月1日至翌年的8月31日D.从当年11月1日至翌年的10月31日

74.根据现行我国预算法律制度规定,()编制中央预算、决算草案。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国务院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经委D.国务院财政部

75.县级以上地方()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

A.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B.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财经委

C.各级政府D.各级政府财政部门

76.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总量目标,就是实现社会()的基本平衡。

A.总供给与总需求B.总供给与总消费C.总供给与总投资D.总供给与总出口

77.()是社会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

A.政府供给B.政府需求C.政府经济D.发展经济

78.()认为不同国家及时代比较,进步国家中央及地方政府活动呈现有规律的扩大的趋势。

A.瓦格纳B.皮考克和怀斯曼C.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D.威廉•鲍莫尔

79.()认为政府在决定预算支出规模时,应该密切注意公民关于赋税承受能力的反应,必须注意到公民的意愿。

A.瓦格纳B.皮考克和怀斯曼C.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D.威廉•鲍莫尔

80.()认为在经济增长和发展早期阶段,政府投资在整个国家经济总体投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因为政府部门要为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基础设施。

A.瓦格纳B.皮考克和怀斯曼C.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D.威廉•鲍莫尔

81.关于政府支出规模不断增长的原因,众多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了诸多研究,得出了各种不同的结论。

下列属于政府支出微观增长模型的是()。

A.阿道夫•瓦格纳的“政府支出不断上升的规律”

B.皮考克和怀斯曼关于政府支出增长的理论

C.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政府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

D.威廉•鲍莫尔的“政府支出非均衡增长模型”

82.()认为如果社会对生产率增加缓慢的部门的产品需求富有弹性,该部门的产品产量将会越来越少,甚至可能完全停产。

A.瓦格纳B.皮考克和怀斯曼C.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D.威廉•鲍莫尔

83.按照()划分,政府支出可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六大类。

A.经济性质B.政府职能C.预算管理体制D.预算编制方法

84.()是政府直接用于国家经济发展方面的支出。

A.经济建设费B.社会文教费C.行政管理费D.行政支出

85.()用于国家行政机关、公安机关、司法机关、检察机关、驻外机构的各种经费、业务费、干部培训费等。

A.经济建设费B.社会文教费C.行政管理费D.行政支出

86.按照()分类,政府支出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A.经济性质B.政府职能C.预算管理体制D.预算编制方法

87.按照支出()分类,政府支出可分为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等。

A.经济性质B.政府职能C.具体用途D.编制方法

88.按照()分类,政府支出分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外交支出、国防支出和公共安全支出等。

A.部门B.职能C.用途D.功能

89.按照()分类,政府支出可分为工业、农业、商务和交通运输部门等。

A.部门B.职能C.用途D.功能

90.按照()分类,政府支出可分为经常性预算支出和资本性预算支出。

A.经济性质B.政府职能C.预算管理体制D.预算编制方法

91.按照()分类,政府支出可分为中央预算支出和地方预算支出。

A.经济性质B.政府职能C.预算管理体制D.预算编制方法

92.在“成本一收益”法中,()是评价政府支出绩效的关键,将直接决定一个项目是该实施还是放弃。

A.成本现值(PVC)B.收益现值(PVB)C.净现值(NPV)D.现值(PV)

93.为便于使用,社会贴现率仍然是以()作为参照标准。

A.贴现率B.一般市场利率C.银行间短期拆借利率D.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94.省级高速公路的开通,在一定时期内大大提高了商品和劳动力的流通速度,增加了物流和人流数量和规模。

这属于政府支出绩效评价中的()。

A.直接成本B.直接收益C.间接成本D.间接收益

95.某市主干道检修期间。

进行了封路,由此给人们出行所带来的不便属于政府支出绩效评价中的()。

A.直接成本B.直接收益C.间接成本D.间接收益

96.()被运用于政治、国防、文化、卫生等政府公共支出项目。

A.“成本--收益”分析法B.最低费用选择法

C.公共定价法D.“投入--产出”分析法

97.为满足社会公共物品需要的“排他性物品”的定价问题,就是运用()方法。

A.市场定价法B.政府定价法C.公共定价法D.市民定价法

98.政府采购的资金来源是财政性资金,属政府筹集的税收等公共资金,具有()特点。

A.资金来源的公共性B.采购管理C.采购范围的广泛性D.采购的数额巨大

99.政府采购是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的,整个采购过程全部公开,接受社会有关各方监督,具有()特点。

A.资金来源的公共性B.采购管理的公开性

C.采购范围的广泛性D.采购的数额巨大

100.政府采购从汽车、办公用品到军火武器无所不包,涉及货物、工程及劳务等各个领域,具有()特点。

A.资金来源的公共性B.采购管理的公开性

C.采购范围的广泛性D.采购的数额巨大

101.政府始终是国内市场最大的客户,具有()特点。

A.资金来源的公共性B.采购管理的公开性

C.采购范围的广泛性D.采购的数额巨大

102.政府采购的()指投标人可以为用户提供最好的商品和劳务,并想方设法降低产品成本和投标价格,实现政府采购的政策目标。

A.竞争性原则B.公开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D.公正性原则

103.政府采购的()指政府采购的有关政策、法律、程序及过程都是公开的,以保证政府采购的客观公正性。

A.竞争性原则B.公开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D.公正性原则

104.政府采购的()指参加政府采购投标的人都公平竞争,机会均等,不能有任何的歧视。

A.竞争性原则B.公开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D.公正性原则

105.()是指招标人直接向三个以上具备承担招标项目能力,资信良好的特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出投标邀请书,进行招标采购的方法。

A.公开招标采购B.选择性招标采购C.限制性招标采购D.任意性招标采购

106.公共投资指的是政府部门等将一部分资金投入到生产经营活动中,以获取经济收益或者社会收益的活动,具有明显的()。

A.公众性B.公共性C.公开性D.公平性

107.公共投资是政府(),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的重要途径。

A.克服市场失灵B.调节国民经济运行C.促进经济增长D.推进社会发展

108.公共投资是政府(),实施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政策工具。

A.克服市场失灵B.调节国民经济运行C.促进经济增长D.推进社会发展

109.公共投资注重经济、社会综合性收益,不以()为目标。

A.利润最大化B.利润最优化C.目标最大化D.目标最优化

110.公共投资的领域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投资、基础工业和新兴战略性产业以及()。

A.教育投资B.科技投资C.国防投资D.农业投资

111.下列属于公共投资领域中基础设施投资的是()。

A.原材料工业B.医疗卫生事业C.水电煤气设施D.农业投资

112.()是指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向社会提供教育、医疗、科技、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的活动。

A.公共服务B.公共事业C.公共福利D.公共活动

113.社会救济的目标,是维持居民()生活水平需要。

A.最低B.平均C.中上等D.中低等

114.财政补贴是财政宏观调控职能的重要手段,它具有很强的()特点。

A.长期性B.经济性C.政策性D.稳定性

115.政府财政收入通常占GDP的()左右,在公共部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A.0.1B.0.3C.0.4D.0.5

116.政府通过组织(),可以调节市场经济中各经济主体的利益,从而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

A.政府收入B.政府补贴C.政府分配D.政府再分配

117.组织()的过程,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的过程,直接涉及到个人、企业以及政府等主体的切身利益。

A.政府收入B.政府补贴C.政府分配D.政府再分配

118.政府收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