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害怕的时候四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56483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害怕的时候四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害怕的时候四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害怕的时候四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害怕的时候四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害怕的时候四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害怕的时候四篇.docx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害怕的时候四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害怕的时候四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害怕的时候四篇.docx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害怕的时候四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

害怕的时候(四篇)

目录: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

害怕的时候一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

小山羊找快乐二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

小工具用处大三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

小熊,藏哪了四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

害怕的时候一

活动目标

1.知道每个人都会有害怕的时候以及害怕时应该怎么做。

2.知道害怕有时也会保护自己,了解缓解害怕情绪的方法。

3.初步积累情绪表达与调控的经验。

活动准备

绘本《我好害怕》的PPI和反映生活情境的PPT,开心、生气、哭闹、害怕4种表情娃娃,小熊布偶,4段不同风格的乐曲,家长讲述害怕经历的视频。

活动过程

一、表情游戏,导入活动

1.教师逐一翻开背景板上的开心、生气、哭闹表情娃娃,引导幼儿说说、做做相应的表情。

2.请幼儿猜猜隐藏的表情是什么,幼儿猜过之后,教师翻开害怕的表情娃娃。

师:

你有过害怕的时候吗?

遇到哪些事情会害怕呢?

3.师:

宝宝有害怕的时候,(出示小熊布偶)小熊也有害怕的时候,我们一起听听小熊遇到什么事情会害怕。

二、演示画面,梳理经验

(一)我会害怕,(播放绘本PPI第一幅画面)

1.师:

小熊遇到了哪些害怕的事情?

小熊害怕的时候想干什么?

2.师:

小熊害怕的时候想哭、想逃跑、想要妈妈抱,你害怕的时候最想做什么?

(二)大人也会害怕

1.猜猜爸爸、妈妈有没有害怕的时候。

2.播放视频,听爸爸妈妈讲讲他们害怕的事情。

3.小结:

小熊有害怕的时候,宝宝有害怕的时候,大人也会有害怕的时候,我们都有害怕的时候,害怕没有什么丢人的。

三、情境体验,形成新经验

(一)害怕的时候,我有好办法

1.师:

有没有好办法让害怕的感觉好一些呢?

2.幼儿自由交流后,教师依次点击绘本PPT,逐一出现缓解害怕情绪的各种方法,引导幼儿找到赶走害怕的好办法。

3.小结:

害怕的时候可以向别人说出来,可以让妈妈抱一抱,可以找一个舒服的地方看图书,可以抱着喜欢的小毛毯或小布偶。

(二)害怕的时候,我知道该做什么

1.教师逐一点击反映生活情景的PPT(夜里一个入睡觉,看到动画片里吓人的地方,妈妈接宝宝时来晚了,护士阿姨给宝宝打针的时候),引导幼儿说一说用什么办法把害怕赶走。

2.配上音乐连续播放PPT,帮助幼儿梳理经验。

四、互动交流,拓展经验

1.师:

害怕有时候也会保护我们,你相信吗?

教师边演示绘本PPT边讲述:

有时候,害怕也能保护我,让我离凶巴巴的狗远一些,告诉我不能爬得太高,不能在汽车旁边玩耍,不能靠近火焰。

2.师:

为什么说害怕有时也能保护我们?

小结:

有时候,害怕会让我们离开危险的地方,让我们的身体不会被伤害。

五、快乐游戏,加深体验

1.和表情娃娃做游戏。

教师交替点击PPT画面.分别出现开心、害怕的表情娃娃。

当看到开心的表情娃娃、听到欢快的音乐时,幼儿尽情表现开心的样子:

当看到害怕的表情娃娃、听到令人惊恐的音乐时,引导幼儿学做深呼吸,调节自己的情绪。

师:

用力长长地吸气、呼气有什么感觉?

小结:

害怕的时候如果用力长长地吸一口气,再长长地呼一口气.感觉就会好很多。

2.师:

有很多办法会帮我们赶走害怕,回家后告诉妈妈,害怕的时候你知道做些什么。

活动反思

1.关注幼儿的内在体验。

活动一开始让孩子说害怕的事情,交流对害怕的感受,让孩子的情绪一下子得到释放。

绘本中小熊对害怕的感受也是孩子们曾经有过的,熟悉的生活经历很快引起孩子的情感共鸣和迁移。

随着环节的层层推进,孩子们会发现:

原来爸爸和妈妈也有害怕的时候,原来害怕的时候也会有好办法让害怕的感觉好一些……孩子获得的体验是多元的,经验也在与教师、同伴的互动交流中得以提升。

2.贴近幼儿的内在需求。

遇到害怕的事情如何释放情绪和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是孩子心理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习的经验,这也正是本节活动的价值所在。

如何把活动的价值点转化为孩子的兴趣点,是我在设计活动时始终关注的。

首先,我对绘本画面进行选择性运用,删去一些与目标关联不大的画面,选择能够激发孩子情感体验的内容,聚焦关键经验。

其次,变单一、空洞的口头说教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灵活运用互动游戏、动画情境、肢体表演等丰富幼儿的认知。

让孩子愿意听、乐意说、喜欢做。

不断获得新的经验,增强面对害怕的自信。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

小山羊找快乐二

活动设计背景

现代家庭以独生子女为主,他们很多以自我为中心,爸爸疼妈妈爱,在与他人的相处中表现出一种特有的自私自利的特性,不会主动关心周围的人。

针对这一特点,我开展了《小山羊找快乐》这一活动,让幼儿知道帮助别人能让别人快乐,也能让自己快乐。

活动目标

1、能理解故事《小山羊找快乐》。

2、知道帮助别人能让别人快乐,也能让自己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快乐的意义。

教学难点:

知道帮助别人能让别人快乐,也能让自己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小山羊找快乐》

2、《幸福拍手歌》光碟

3、《小山羊找快乐》故事光碟。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

播放《幸福拍手歌》光碟,教师和孩子一起歌唱,让孩子感受快乐气氛,引出《小山羊找快乐》的故事。

二、欣赏故事《小山羊找快乐》。

1、教师播放《小山羊找快乐》光碟,幼儿欣赏故事,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2、教师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小山羊找快乐》,熟悉故事情节,认读词语:

小山羊、妈妈、乌龟、小树。

3、教师:

小山羊在找快乐的路上,都做了什么事情?

小山羊找到快乐了吗?

为什么山羊妈妈说小山羊已经找到快乐了?

4、教师小结:

帮助别人能让别人得到快乐,也能让自己快乐。

三、说一说:

我的快乐

1、教师:

你在幼儿园里帮助过别人吗?

你觉得快乐吗?

2、幼儿相互讲述自己的快乐。

教师引导幼儿用一个例子表现自己的快乐。

3、教师:

你觉得快乐是什么样子的?

4、教师:

每个人感觉到的快乐都是不一样的,快乐在你脸上,在你心里,你看不到它,但是可以用心感受到快乐。

三、活动延伸

帮助别人会让人快乐,课后小朋友要做个有心人,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让生活更美好。

教学反思

1、孩子对事物的了解都是比较直接的,通过课前准备的光碟,孩子更直观地了解故事内容,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2、通过让幼儿听故事并讨论故事内容,让幼儿知道帮助别人能让别人快乐也能让自己快乐,再让幼儿说说自己帮助别人的经历,进一步强化幼儿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美好思想。

3、设计让幼儿相互讲述自己的快乐这一环节,全面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4、如果让我再上这节课,我想增加一个幼儿表演环节,让幼儿自创帮助别人的情境,幼儿进行自导自演。

我想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都会有所提高。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

小工具用处大三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工具,知道它们的用途。

2、懂得团结力量的道理。

3、知道使用工具的安全方法。

活动准备;

1、小锤子、小钳子、订书机、螺丝刀等实物小工具。

2、幼儿用书第1册34---35页。

活动过程:

1、向幼儿了解他们所认识的工具并向同伴介绍自己知道的小工具。

2、出示小锤子、小钳子、订书机、螺丝刀等小工具,引导幼儿了解它们各自的用途。

3、设计问题,引导幼儿讨论说出解决的办法。

问题:

(1)、自行车的螺丝松了,想上紧螺丝,使用哪种工具好?

(2)、想卸下螺丝钉,打开盖维修机器,使用哪种工具好?

(3)、桌子上的钉子松动了,用什么工具能把它订好?

(4)、书本上的页码开了,用什么工具能把它订好,使他不开页?

4、分组实验操作,感受工具的方便,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5、欣赏故事《小工具比本领》。

在欣赏故事的基础上,围绕问题展开讨论:

小工具为什么吵架?

它们各自是怎么说的?

大胡子爷爷对它们说了什么?

引导幼儿懂得团结力量大的道理。

课后小结:

通过学习及分组实践操作,幼儿对工具的认识及使用有更深一层的了解。

活动反思:

(1)、通过学习幼儿认识了许多的常见工具,知道它们的造型及用途,但是幼儿对工具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不是很熟悉,动手操作机会少使用率低

2.在分组实践操作中,幼儿动手能力差,尽量让幼儿都有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

使之得到锻炼。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

小熊,藏哪了四

一、说活动教材和幼儿行为分析

绘本《小熊,藏哪了?

》讲述了一只小熊为了赢得游戏胜利,而不惜离开妈妈,导致在森林里迷路无助,最后待在原地不动获救的故事。

由此,联想到中班的孩子,他们活泼好动,喜欢游戏,往往对一些未知的新鲜事物很感兴趣。

外出活动时,他们总能被一些事物吸引,而此时父母的看管意识不比小班时期,经常发生与家人或团队走散的事件。

我们身边不乏有这样活生生的案例,如玩捉迷藏的游戏,因太在意游戏的结果,有的孩子躲在衣橱几小时,整个家庭找的人仰马翻。

又如孩子在商场或超市,经常会听到喇叭里播报:

“xxx小朋友,您的妈妈在广播室等你。

”这样的事件屡见不鲜,可见,在这个时期对中班幼儿进行适当的安全教育,积累一定的自救、求救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社会领域的目标和价值取向,以及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需要,我制定了以下两点活动目标:

1、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知道活动时不能独自离开、要注意安全。

2、知道遇到困难或需要时会用适当的方式向成人求救。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幼儿更好的投入游戏情境中,我设计了捉迷藏的道具背景;活动中采用了ppt图片来呈现小熊和妈妈捉迷藏时的乐趣和小熊迷路后焦急、害怕的心理。

最后一环节插入2张捕捉到的生活照片:

这样让幼儿联系生活讨论照片上发生的事情。

整个活动运用ppt和图片进行支架,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四、说教法和学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以幼儿为本,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同时老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因此,本次活动采用了适宜的教学方法有:

谈话法、游戏法、多媒体教学法、观察法、提问法、讨论法等。

教师的教法与幼儿的学法有机结合,共同为目标的完成服务。

五、说活动过程

我为本次活动设计了以下三大环节:

1、游戏导入,唤醒经验。

首先我和孩子们聊一聊:

“你们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吗?

”“你们平时有没玩过捉迷藏的游戏?

”“你们想和沈老师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吗?

”在和孩子玩捉迷藏游戏前约定好游戏规则:

沈老师来做找的人,孩子们是躲的人,你们在躲的时候要静悄悄的,不能发出声音;被沈老师找到的孩子坐回自己的位置。

游戏后我进行了小结:

捉迷藏是个很好玩的游戏,在这个游戏中有找的人,有躲的人,我们都会躲在安全、隐蔽的地方。

作为活动的开始,运用游戏的方式导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欣赏课件,理解故事,探索迷路自救的方法。

本环节我又设计了三个环节

(1)、理解故事第一段,小熊玩捉迷藏的前两次经历:

小熊第一次躲在石头下面,第二次躲在草丛里。

我这样问孩子:

“小熊两次都被妈妈找到了,心里会怎样想呢?

”请幼儿帮小熊想个办法躲在哪里,才不会让妈妈找到。

此环节在引导幼儿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大胆地让幼儿想象小熊两次都被妈妈找到后的心理变化。

(2)、听故事第二段,了解小熊的心理变化。

小熊两次都被妈妈找到后,他想:

我要走得再远一点、远一点,让妈妈找不到,于是他趁妈妈不注意的时候独自一人离开了,最后在大森林里迷路。

“这时小熊该怎么办呢?

”我问孩子,是继续往前走?

还是怎样?

为什么?

此处引导幼儿用语言规劝小熊不能往前走。

(3)第三段故事:

小熊迷路,探讨迷路后的自救方法。

出示ppt背景图,引发幼儿讨论:

迷路的小熊怎样才能找到妈妈?

我们快来帮小熊。

这一环节是个重点环节,引发幼儿思考,深化幼儿感受:

小熊迷路后害怕的心理和迫急帮小熊找到妈妈的方法。

此处挖掘幼儿的情感和思维,我根据幼儿的回答一一贴出相应的小图片并进行了经验的归整:

在大森林里迷路了,最合适的方法就是站在原地等妈妈来找你,这样更安全。

3、结合生活图片,获得经验。

通过过渡语:

“在生活中你们迷路过吗?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上的两个小朋友怎么了?

让幼儿结合经验并说一说:

走丢了,怎么办?

运用已有经验,谈谈自己的想法;让幼儿知道平时跟爸爸、妈妈或老师外出时,不能独自离开爸爸、妈妈和老师,如果走失后,会用适当的方式向大人求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