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与任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51753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与任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与任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与任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与任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与任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与任务.docx

《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与任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与任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与任务.docx

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与任务

第一章绪论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与任务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

1.开展教育科学研究能够为深化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并促进教育的开展

2.开展教育科学研究能够为探索教育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指导

3.开展教育科学研究能够丰富我国教育科学理论宝库,促进教育科学开展

4.开展教育科学研究能够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根本任务:

研究和解决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开展过程中提出的重某某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三〕教育科学研究的具体任务:

1.总结教育的历史经验

2.开展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3.深入研究当代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4.开展教育改革实验

5.开展促进人的全面开展研究

6.进展跨文化比拟教育研究

7.进展未来的教育预测研究

8.开展学科教学研究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概念

1.什么是科学

科学是通过逻辑性、实证性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关系和规律的、真理性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科学不等于技术。

它具有真理性、逻辑性、实证性。

2.什么是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是人们的一种认识过程。

它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采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探索客观真理,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

它是探索真理,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活动。

科学研究的特点:

客观性、创造性、探索性、控制性、持续性

3.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就是以教育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如何培养人的一种活动。

它是人们为了探索尚未掌握的教育规律和对已经发现的教育规律不断地进展检验的活动,它是探索教育规律,解决教育问题的创造性活动。

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

教育性、应用性、群众性、迟效性

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定义、分类、开展趋势

〔一〕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是在教育研究过程中,以科学的态度,采用科学思维方式,运用严密而规X的程序进展研究的模式化、系统化的行为组合。

它的特点:

客观性、验证性、重复有效性

〔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体系

1.哲学层次:

唯物辩证法

2.一般方法论层次:

---系统论—贝塔朗菲

---控制论—维纳

---信息论—申农

---耗散结构论—普利高津

---协同〔学〕论——哈肯

---突变论—————托姆

3.具体方法层次: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验测量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历史法,比拟法,临床法,行动研究法,人种学研究法

〔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开展趋势

——理论模拟研究方法

——跳跃性研究方法

——间接性研究方法

——理论性研究方法

——系统研究方法

——动态研究

四、教育科学研究原如此

客观性原如此是指在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研究者要实事求是的根据客观事情的本来面貌进展研究,要根据被研究者的身心开展的特点和规律,以与社会生活条件进展研究。

2.开展性原如此

3.教育性原如此

4.系统性原如此

5.理论联系实际原如此

五、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一般过程:

1.选择研究课题

2.查阅文献资料

3.形成研究假设

教育研究假设是指在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课题提出之后,人们依据的事实和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对所要研究教育的现象和规律提出的初步的假定。

假设的特点:

推测性、根据性、不矛盾性、解释性、接轨性。

假设的实质:

是有一定实践经验和科学理论根据的推测和猜测。

假设的作用:

它是提出新的实验、形成新的理论的桥梁;它有利于确定具体的研究目标;它有利于形成具体的研究成果。

例一

例二

4.选择研究对象

抽样——是从一个总体中选出一局部被试作为研究对象的过程,称为抽样。

抽取出来的这一局部对象,称样本。

抽样的意义-----科学取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抽样的原如此——总体限定明确、样本具有代表性、样本的数量要适当。

抽样的根本方法:

简单随机抽样、等距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多段〔级〕随机抽样等。

简单随机抽样是指从某一总体中,不加任何分组或排队,完全随机地抽取要研究的被试或研究单位的抽样。

等距随机抽样是指在某一总体中抽样时,按抽样要求每隔相等假如干个体,抽取样本的抽样。

分层随机抽样是指在某一总体中抽样时,研究者根据已有的某种标准,先把研究的总体分成假如干类,每一类称为一层,然后,研究者根据每一层群体数与总体数之间的比率,确定从各层中抽取样本的抽样。

5.选择研究的方法和类型:

按领域分——根底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

按X围分——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微观研究

按时序分——历史研究、现状研究、预测研究

按方法分——观察研究、实验研究、调查研究、追因研究

按层次分——阐述性研究、综述性研究、创造性研究

根底研究——也称根本理论研究。

它是以建立和开展理论体系,系统阐述并检验各种假设、原理和法如此为目的的一种研究。

应用研究——是运用教育根底理论知识,解决教育工作实际问题的研究。

开发研究——是以根底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为根底寻求具体技术的表现形式为目的形成具体成果的研究。

6.制订研究计划

7.实施研究搜集事实、数据资料

8.对数据资料进展加工整理和逻辑分析、统计分析

9.撰写研究论文与研究报告

 

第二章研究前的准备

一、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准备

〔一〕课题的根本来源:

理论;实践;规划

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举例:

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

 

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队伍建设:

1.中小学教师的期望目标,教师的教学动力和科研动力是什么

 

4.尊师重教的条件,以与合理界限

 

现代课堂教学改革:

 

〔二〕课题选择的方法

敞开思想想课题、资料寻疑找课题、现象分析定课题、搜集规划选课题、经验提炼形成课题、问题作课题。

敞开思想想课题:

〔1〕雪中能否送炭,

〔2〕锦上能否添花,

〔3〕事半能否功倍,

〔4〕常中能否有变,

〔5〕移花能否接木,

〔6〕相反能否相成,

〔7〕天衣是否无缝,

〔8〕多多是否益善,

问题课题化,课题常规化

根本思想:

提出问题,提炼课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推广成果、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

提炼问题的做法:

听评课找问题——调查问卷出课题——反思检讨出课题——评述归纳出课题

〔三〕选择课题的根本原如此

科学性原如此、价值性原如此、创造性原如此、可行性原如此、进取性原如此

〔四〕选择课题应注意的事项

好处:

可以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容易获得领导的支持,有利于指导教学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注意循序渐进

3.题目注意宜小不宜大

二、研究报告的撰写与课题论证

 

三、制订研究工作计划

〔一〕制订研究工作计划

课题的表述;研究的目的意义与背景阐述;研究内容X围的限定;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说明;研究对象确实定;研究程序确实定;研究成员的组成;研究工具与设备的准备;研究经费的预算;研究成果表述形式的选择。

例:

国家研究课题计划书

——简明扼要,重点突出,题目长度不能超过22个汉字

2.负责人、参与者介绍——年龄、性别、某某、学历、职务、与本研究相关的成果

3.研究课题的依据、目的、意义与必要性说明

4.阐述国内外对研究的进展与问题,要提供文献检索

 

四、研究工具与设备的准备

问卷调查表设计举例

 

第三章资料与事实的搜集方法

科学研究过程就是对科学研究资料的搜集、使用和创造的过程

第一节文献法〔收集〕

一、文献法的根本含义

文献法是通过查阅、收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客观事实的科学认识的研究方法。

目的:

了解课题的全貌,明确依据,把握概念,弄清语义学,形成理论框架构建

渠道:

图书馆,发行交流在外的各种报刊、杂志与网上的信息资料

二、献阅读的方法

翻阅、泛读、精读、选读、速读

三、笔记的方法

做记号,做批语,做摘录,做提要,做札记,做综述

四、运用文献法的根本方针

侦察,浏览,细读,记录

 

第二节观察法〔收集〕

一、观察法的概念

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对客观对象的观察,从而收集资料,分析事物感性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观察法是教育研究的三大根本方法之一

二、观察法的特点:

1.认识问题,发现问题的前提

2.产生科学研究理论假设,检验科学理论的手段

3.也是提供完整的教育过程的手段

4.是解答许多特殊问题的手段

三、观察法运用的原如此:

1.客观性原如此

要求观察要在自然的条件下进展观察,要选择能重复出现的现象进展观察,要选择典型的对象、事例和观察的条件,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观察要防止主观性

2.目的性原如此

四、观察法的种类

〔一〕描述记叙法:

描述记叙法是指通过观察记录被观察者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行为和处境,然后对所搜集的资料进展分类和分析,得出结论的一种观察法。

日记描述法、系列记录法、轶事记录法

〔二〕取样观察法:

取样观察法是指在特定的时间阶段里,或对特定的观察对象,用时间或行为作为标准,对被观察者进展观察的一种方式。

〔三〕等级评定法

数字量表法、图示量表法

〔四〕间接观察法

间接观察法是指被研究者的信息不能直接被看到,就要通过其它途径来获得,这种通过其它途径观察事物的方法称间接观察法。

谈话法,活动产品分析法,对偶故事法,两难故事法,创设情境法

对偶故事法:

它是指通过设计一组成对的故事来测查儿童并观察分析儿童心理开展变化特点,揭示教育与人的开展规律的一种方法。

它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最早倡导的。

故事两难法:

它是设计一个可能有两种结果的故事,提出有关道德的难题,这个道德难题包括特定的道德价值的冲突和矛盾,让被试者回答,以考查被试道德水平的研究方法。

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最先倡导的。

创设情境法:

它是研究者为了特定的研究目的,通过创设和控制一定的情境和条件,观察儿童的反响行为,以确定被试某种心理品质的一种观察方法。

它可以减少人为误差,具有较强的客观性。

五、教育观察法实施的一般要求

1.观察法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序地进展。

2.坚持客观某某的原如此

3.要尽量做全面和具体

4.要有统一的标准、中心

5.要做好与时地、科学地记录

第三节调查法

一、教育调查和问卷调查概述

〔一〕教育调查

教育调查是指运用科学的问卷、访谈、报表等形式,通过对已经形成的教育事实的了解和考察来掌握实际情况,发现问题,揭示关系,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教育调查的特点:

时空因素的非限制性,对象的自然性,手段的多样性

〔二〕教育问卷调查

教育问卷调查是教育调查的主要形式。

1.问卷:

是由调查者设计的,直接发给被调查者填写地,一组与研究目标有关的问题资料。

2.问卷法:

也称填表法,是指研究者把要研究的课题分为详细的项目,拟成简明易答的一系列问题,编制成具有一定规X的问卷,让被试者填写,然后研究者根据收回的答案进展统计分析处理,得出结论的一种方法。

问卷法特点:

测试的因素多,简便易行,省时省力;标准化程度高,有利于消除被调查者的心理顾虑和障碍;取样X围广泛,收集资料内容多,信息量大。

〔三〕教育调查问卷的编制类型

1.开放式问卷

开放式问卷是指在问卷上只提出问题,不列出备选答案,让被调查者自由回答的问卷。

2.封闭式问卷

封闭式问卷是指在问卷中既提出问题,又列出备选答案,并且限制被调查者回答的方向和数量的问卷。

3.半封闭式问卷

半封闭式问卷是指在问卷中一方面提出问题,另一方面列出备选答案和“其他〞一栏的问卷,被调查者既可以选择问卷中备选答案来作答,也可以选择与备选答案不同的“其它〞一栏作具体回答。

二、问卷的一般结构

标题,对象的自然状况检录,前言,指导语,提问,〔说明〕备选答案,完毕语

三、问卷调查的关键技术

〔1〕取样

简单随机取样、等距取样、分层取样、多层取样、多段取样

样本大小。

不要小于30个

样本的代表性

样本总体X围限定

〔2〕教育调查要素的定义

例:

中小学生学习方法状况调查:

预习,听课,复习,作业。

例:

中小学生学道德心理教育调查:

 

主体

个人

个人

个人

个人

个人

客体

自己

无义务的他人

有义务的他人

集体

国家民族

心理要素

自我意识

利他意识

责任心

集体意识

爱国意识

民族自豪感

〔3〕问题编制的类型

是非题、选择题、等级题、排序式、对应式

四、查问卷中问题编制的须知事项

〔一〕条款必须清晰、明白

1.要做到语法正确,文句通顺,标点恰当,题意明确

 

〔二〕题目的形式、内容与表述要符合被调查对象的特点

〔三〕题目与答案要防止“社会认可效应〞

社会认可效应即现在社会上人们已经对某些行为有了共同的一致的看法,叫社会认可。

防止社会认可效应的措施:

〔1〕把题目和问题编成中性

〔2〕涉与的是一般人,不要针对被调查本人

〔3〕形式上可采取“有人认为〞“还有人认为〞“你认为〞

〔4〕题目与答案应该是很多人存在的问题,不是难以启齿的事

〔四〕题目数量与答卷的时间要适当

〔五〕问卷中的问题要科学,备选答案要全面,问卷编好后要进展预测

〔六〕问卷应遵照问卷制作的规X与要求,并进展规X化检验

 

第四节教育实验法

一、教育实验法概述

〔一〕教育实验法的概念

教育实验法是为了解决现实的教育问题,提出一定的解答的假说并加以科学的验证,有计划地干预教育教学的过程,对实验对象施以新的教育影响,从中收集事理事实材料进展定性和定量分析,以确定实验影响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因果依存关系,并就假说的验证和效果作出理论上和实践上价值判断的一种综合性教育科研方法。

教育实验的本质是一种研究性的教育实践。

教育实验的本质是经验研究和理论研究的统一。

教育实验的方法和类型具有多性。

一句话,教育实验就是假设的表达和验证,有条件的控制和研究性的操作,假说的验证和效果的评价。

〔二〕变量的概念

1.变量的含义

变量也称因子、因素,是指随着条件,情境的变化,在数量上或者类型上起变化的或者人,或者事物,或者方法的方面,或者特征。

自变量:

是由实验者主动加以控制的实验条件,并呈现给被试的刺激物,又称刺激变量。

因变量:

是由刺激变量引起的或改变的被试的反响,也称为反响变量。

无关变量:

是指在实验中除自变量外,其它一切可能对因变量发生影响,对实验结果有干扰作用的变量。

无关变量的类型:

环境变量、时间变量、被试变量、顺序变量无关变量的控制:

一般可采取消除,平衡,抵消等方法。

3.变量的设计

〔三〕实验法的特点与功能

——实验法最本质的特点

 

二、实验法的种类

〔一〕从场地分:

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

〔二〕从实验设计、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的程度和实验效度与信度上下分:

1.前实验:

是指无法或者没有随机分配被试,不能有效地控制无关变量,实验误差高,效度低,往往不能说明实验因果关系的实验,也称非实验。

2.准实验:

是指无法或者没有对被试进展随机取样,一般按现存的班级进展实验,能对一局部无关变量进展控制,但不能完全控制无关变量,实验较为真实,外部效度好,能够揭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实验。

3.真实验:

指能够随机抽取与分配被试,被试具有同质性,能够系统操纵自变量,有效控制无关变量,实验误差低,效度高,能准确地揭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实验。

实验效度〔有效度〕是指一个实验能够测量到或者揭示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一个工具能够测出它报要测东西的程度。

实验信度〔可信度〕是指一个实验前后进展屡次,实验获得的前后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三〕从实验对象组数分:

单组实验、等组实验、轮组实验

三、单因素实验设计模式

(一)国内模式

1.单因素单组一个层次实验模式〔111模式〕

组别

前测

实验变量

后测

实验组

2.单因素单组二个层次实验模式〔112模式〕

组别

前测

实验变量

后测

实验组

√甲

√1

√乙

√2

3.单因素等组一个层次实验模式〔121模式〕

组别

前测

实验变量

后测

实验组

√1

√1

控制组

√2

√2

4.单因素等组二个层次实验模式〔122模式〕

组别

前测

实验变量

后测

实验组1

√1

√甲

√1

实验组2

√2

√乙

√2

〔二〕国外模式

1.用随机方法控制能力水平研究设计模式

方法〔自变量〕研究对象

M1随机安排的士30名学生

同一教师M2随机安排的士30名学生

M3随机安排的士30名学生

因变量:

化学测验成绩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

 

2.用随机方法控制的学校、学科背景、教师和学生能力水平的研究设计模式

方法教师随机安排的学生

 

同〔M1〕T130名学生

一T230名学生

学〔M2〕T330名学生

校T430名学生

〔M3〕T530名学生

T630名学生

因变量:

经智商测试得分校正过的化学成绩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

实验模式的设计一般要考虑的要素有:

组数;确定对象的方法;实验因素;前测;实验因素的控制;时间;后测等

五、单因素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

(一)单因素单组实验程序

1.根本含义:

这是研究者对一个实验组的被试先进展前测,再施加一个层次的一个自变量,然后进展后测,再对实验前和实验后被试的反响作比拟,进展显著性检验,以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实验。

2.实验程序操作

这种实验程序操作比拟简单,不用考虑实验班与比照班的教师、学生的同质性,只是教师在自己的班里进展即可。

它的程序可包括:

确定实验班级;前测;实施实验变量;后测。

这种实验程序没有比拟,随着时间的推移,儿童年龄的增长、心理水平、知识技能的开展,只用实验后的结果与实验前的结果作比拟,就不能完全肯定实验结果是由实验变量造成的,或许是由年龄增长所导致。

〔二〕单因素等组〔对照组〕实验设计与程序

1.等组实验设计

它是指将适量的被试分成两个组,通过操纵各组的自变量,控制各组的无关变量,然后测定并比拟各组的因变量〔实验结果〕,从而分析推断出有关因素之间因果关系的结论的一种实验设计。

它是教育实验设计的一种常用的形式。

它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实验方法等与非实验方法谁优认劣的问题。

它一般有两种根本形式〔变式〕

分组类别:

实验组要施加实验变量的组

控制组不要施加实验变量的组

对照方式:

空白对照一组有实验变量,另一组无实验变量的对照

相互对照两组各有自己的实验变量,进展的是实验变量之间的对照

等组实验不一定只有两个组组成。

2.等组实验的一般步骤和程序

(1)提出假设〔方案〕

例如:

假设快速投掷羽毛球练习,可能比加强手臂力量训练更有利于提高〔中〕小学生投掷实心球等能力

(2)选择实验对象

〔3〕把被试分配成等组

一般可采用:

随机分配法

经验分配法

对偶分配法

例:

年级

性别

级别

人数

前测

后测

增长

E

12

9.2

12,1

2.9

C

12

9.6

10.6

1

E

12

9.2

9

2.2

C

12

9.6

6.7

0.1

E

14

14.3

17.3

3

C

13

16

16.3

0.3

E

14

7.9

9.9

2

C

15

7.8

7.8

0

合计

104

〔4〕进展实验处理〔对E组施加实验变量〕

〔5〕控制各级的各种变量〔特别要对无关变量进展控制〕

〔6〕行一段时间后,后测出因变量〔实验结果见上表相关栏〕

〔7〕对实验结果作显著性检验

注意条件正确选择检验公式:

独立数据;大样本;平均数显著性检验

〔8〕作出判断结论:

从统计判断------------实际需要的研究结论

〔二〕单因素轮组实验〔设计〕程序

1.轮组实验设计

这是指由几作纵向比拟的单组构成的,并需要作实验顺序轮换的组合实验。

轮组实验所解决的问题是比拟由一个自变量〔一个因素〕的几个不同水平〔也称层次〕所引起的实验结果〔因变量〕的差异状况。

主要解决一个因素条件下同时进展三个以上不同层次之间实验结果的差异问题。

它一般不要考虑几个被试组之间是否同质〔原有差异〕。

轮组不一定只有三个组。

它有轮流组织实验因素进展实验的意思。

2.轮组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程序

〔1〕提出假设〔方案〕

例:

课题:

“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假设:

如果在〔中小学〕一年级的生字教学中,努力改良教法,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规律,能不能适当减少学生写生字的遍数而不影响学习的成绩?

〔2〕选择实验对象

〔3〕确定自变量的水平〔层交〕

例如:

确定一个自变量〔抄写〕

分成三个层次:

一个生字抄4遍

一个生字抄8遍

一个生字抄12遍

〔4〕确定因变量的测量指标

本例可以学生〔被试〕默写生字的成绩和字迹是否端正为测量指标

〔5〕组织实验小组

轮组实验分组的一般规如此:

一个自变量下有几个层次〔水平〕就要分几个实验组,就要分成几个阶段。

从本例看,可分为三个实验组。

例一:

两个组〔两个阶段轮组模式〕

12

实验组1AB

实验组2BA

例二:

三个组〔三个阶段轮组模式〕

123

实验组1ABC

实验组2BCA

实验组3CAB

例三:

四个组〔四个阶段轮组模式〕

1234

1实验组ABCD

2实验组BCDA

3实验组CDAB

4实验组DABC

轮组实验轮换规如此:

第二组从第一组的第二项开始依次排列,余下依次类推即可。

〔1〕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进展实验处理,并后测实验结果

以上述为例:

甲、乙两组默写平均成绩

组别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甲组

抄4遍99分

抄8遍97分

乙组

抄8遍98分

抄4遍96。

5

再转换成抄4遍和抄8遍的平均成绩:

抄4遍的平均成绩为97。

8分抄8遍的平均成绩为97。

4分

〔2〕作两个平均数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等统计检验或分析

对此例而言,就可以对两个平均数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进展检验并得出最后结论。

经检验后可知:

抄4遍和抄8遍的默写成绩无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这明确:

小学生抄写生字的遍数并不一定是多多益善。

六、实验法运用的根本要求

〔一〕要坚持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

〔二〕要科学的选择好实验对象

〔三〕要科学的设计实验程序

〔四〕要科学严格的按照实验操作有关规程进展实验:

严格执行指导语;严格制作实验有关的材料;严格按实验设计的顺序步骤进展实验;严格进展实验记录和实验评分等。

〔五〕要仔细把握整个实验过程:

严格操纵自变量;严格控制各种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严格设计因变量测验等。

〔六〕要对实验进展科学、严谨地记录、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对实验数据资料等进展分析,并正确地阐述实验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