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48971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docx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docx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教学目的

1了解消息的体裁格式和一般特点。

2学习本文作为消息的两大语言特点:

其一,凝练、概括、准确;其二,鲜明、富于感情色彩。

3增进对新中国创建历史的了解,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教学设想

这是同学们首次在课文中接触“消息”这种体裁,整个教学过程要紧紧围绕住“特点”二字。

有关消息的格式体例应以教师介绍为主,对消息的一般特点,可通过教学过程让学生逐步体会,由师生共同归纳。

对本文语言上的两大特点,可采用比较阅读、范读、朗读的方法处理,使学生在直观上对其特点形成鲜明印象。

尤其对“语言鲜明、富于感情色彩”的特点,要点拔明白其作为消息的独特之处。

应让学生自己选择、评析,试写一、二则消息,通过讲评,巩固所学。

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消息的格式要求。

2本文的语言特点之一:

凝练、根据、准确。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解题。

1指名朗读“预习提示”所列词语,注意读准加黑的形近字,多音字。

2提问:

锐不可当当真要塞阻塞堵塞各加黑字字义。

肯定或讲析:

锐不可当,阻挡,音dāng。

当真,以为,音dàng。

要塞,边界上险要的地方,音sài。

阻塞,堵,音sè,用于书面语。

堵塞,sāi,用于一般词语。

字音与字义是有密切关联的,注意到这种关联的同学应当表扬。

3指名上黑板听写,对照课文订正:

芜、繁、殷、溃、签、泄、督。

4指名朗读“预习提示”13段。

归纳两点:

⑴本文体裁是被称为“消息”的新闻稿。

⑵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写的这篇新闻稿对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渡江战役的最新战况作了全面报道,在全国上下引起巨大反响,也震动了世界。

一方面因为内容重大,举世关注;一方面因为消息写得好,正如“预习提示”第三段的评价。

(对时代背景,视情况,可由教师或同学做适当补充)

5指名朗读标题。

点拔:

“百万”、“横渡”两个词很有气势,体现着胜利豪情,要读出感情,当然,又要适度。

全体再读标题。

归纳:

消息的标题是对全文内容乃至感情的高度概况,应简洁、醒目。

二、教师范读,理清结构。

1教师范读,同学边听边标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语。

2同学讨论全文层次结构。

归纳讲解:

开头括号中的部分是电头。

“新华社”,是消息的发布者,全称新华社通讯社,是我国的国家通讯社。

“长江前线”,是消息的发布地点,当时是举世注目的焦点。

“22日22时”,是消息发布时间,为什么要精确到“时”?

暗示战局瞬息万变,人民解放军在迅速扩大战果。

毛泽东同志撰写的上一则消息,播发只有二十小时,情况已有很大发展。

真实可靠,迅速及时,是消息必具的特点,由电头便可以看出。

开头两句是全文第一层,是消息的导语,总括简述消息内容。

第三句至本文末为第二层,是消息的主体,具体详述消息内容。

本文的主体部分分别介绍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渡江战况。

导语与主体构成总分关系,清晰严密。

板书,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简洁醒目

3同学结合练习二,分析主体部分结构层次。

提问:

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安排?

归纳:

首先,中路军最早渡江,所以先写;其次,中、西两路所遇抵抗,都很微弱,东路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西合写在前,东路单写在后。

根据时间发展及事件特点安排顺序,清晰合理。

提问:

详写西、东两路,略写中路,为什么?

归纳:

如“预习提示”所说,对中路军战况前此已有报道,所以本文略写中路,详写西、东两路,体现着根据实际需要选材的原则。

提问:

有哪些语句使三个层次连接成一个整体?

归纳:

”20日夜起……首先……21日下午五时起……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衔接一、二层;“战犯汤恩伯21到芜湖督战……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与西路军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衔接二、三层,使全文连接成一个整体,被统领于导语之下。

结构的确十分严密。

三、学习本文语言特点之一:

凝练、概括、准确(板书)

本文语言凝缩精练,,高度概括。

全文只有五百余字,但全面、清楚的报导了人民解放军三路共百万大军渡江战役的伟大历史场面。

时间、地点、人数、敌我态势一清二楚,同学们可根据报道在课本附图上一一标示(教师出示“渡江战役图”,或用投影打出)。

此外,还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原因,预示了战役前景,语言极为凝练、概括。

请以导语部分为例分析语言的这一特点。

归纳:

导语部分连同电头只65字,精确时间,大军人数,战线长度,渡江区域一一报道,“冲破敌阵,横渡长江”八个字,极有气势的写出渡江战役已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均是”二字概括战线宽广,胜利巨大。

短短导语概述了伟大事件,洋溢着胜利豪情,突出体现着语言的凝练、概括。

这是由体裁和报道内容决定的。

齐读导语部分,深入体会。

消息是简要而迅速报道国内外要闻的文体,语言凝练、概括是特定要求。

除此之外,准确也是基本要求之一。

同学讨论练习四1、2。

归纳:

“越过”的对象是静态的,“突破”,准确表现了战斗过程;“到达”,泛,“渡至”,准确表现了水战进军的特点;“共”,时限不明,一般化,“24小时内”,时限明确,“即已”,准确表现了神速特点。

“现在”,时界相对模糊,“至发电时止”,时界更为确切;“剩下的”,表达内容模糊,“余部”,军事术语,准确得体。

请同学们就语言的准确性,在课文中选例分析。

归纳:

例如“九江(不含)一词,准确表明当时九江尚未解放的状况。

又如“我东路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精确到日到时。

再如“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准确表现了我军指挥部运筹帷幄,指战员胸有成竹的状况。

还有全文最后,对“要塞”则用“控制”,对“长江”则用“封锁”,对“铁路”则用”切断”,词语搭配准确有力,恰切表明我军锐不可当的气势。

类似例子在这篇五百余字的短文中到处可见。

所谓准确,就是要准确反映事实。

同学齐读全文,进一步体会语言的凝练、概括和准确。

说话,写文章都要得体,得体之一就是要适合文体。

消息要求简要、迅速、真实,因此语言应当凝练、概括、准确,本文在这方面堪称典范。

除此之外,本文语言还具有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的特点,同学们课后应结合朗读,予以体会,我们下节课再继续讨论。

四、布置作业

1复习“练习一、二、四12”。

2预习“练习三、四34、五”。

3自己选择一、二则消息,分析其体例格式和语言特点。

4将本课的形近字、多音字、生僻字、易错字,连同词语收入积累本。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本文语言特点二:

鲜明、富于感情色彩。

2归纳:

消息的一般特点,语言得体的一般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请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准备的一则消息。

指出标题、电头、导语、主体(若所选材料有背景、结尾,由教师适当点拔)。

并就语言的准确、概括做择要分析。

2导入。

二、学习本文语言特点之二:

鲜明、富于感情色彩(板书)

同学讨论练习四3、4。

归纳:

“结果就在21日那一天”,尽管时间表述明白,但一般化“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

充满嘲讽蔑视的语气,“正是……那一天”既对“督战”“认为很巩固”构成强烈讽刺,又证实了的确“不起丝毫作用”。

敌人“不料”,我军“突破”,“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对比鲜明,既可见敌人狼狈,又可见我军神勇。

感情色彩鲜明。

第4小题①句,对战况、战果的介绍比较笼统,不够准确之外,也不够鲜明。

而②句中,“整天激战”介绍了战况,“歼灭及击溃”更鲜明的报道了敌军惨败状况,“广大地区”既准确说明了并非全境,又鲜明指出了大局已定,“控制江阴要塞”鲜明的表述出“封锁长江”的确凿态势,更切实可信。

将“东路军”改为“我军”在不影响准确明了的前提下,自然融入了亲切自豪的感情色彩。

同学就本文语言的鲜明和富于感情色彩举例,并做简要分析。

归纳:

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的例子在文中还很多。

例如“百万大军”、“1000余华里”气势豪迈,排山倒海,“冲破”、“横渡”、“突破”,胜利豪情,激动人心;又如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挡”与敌军的“纷纷溃退,毫无斗志”,赞扬与藐视之情,对比鲜明;再如“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一系列动词,鲜明的写出了我军一个又一个战果,富有动态,正如大军如潮,铁流难当的形势,雄阔有力,激情昂扬。

本文这种语言特点既是消息的要求,也是本文报道内容的需要。

再次齐读全文,全面体会文章语言特点。

三、归纳“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特点。

作为文章体裁,“新闻”,包括消息、通迅、报告文学。

狭义讲,新闻就是消息。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所认识的消息的特点。

归纳:

特点有三:

1报道迅速及时。

本文发稿时间是4月22日22时,报道事件在20日夜到“发电时”,的确是反应迅速,报道及时。

2简明扼要。

本文只五百余字,语言高度凝练、概括。

这则消息包括标题(有的还有引题或副题)、导语(有少数可酌省)、主体(有的还有背景、结尾)三部分,导语前有电头,正是消息的规范格式。

文字虽少,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要素清楚,的确简明扼要。

3真实确切。

消息,乃至一切新闻的共同原则是真实准确,不容许夸张、虚构。

本文语言确切,让事实来说话,符合新闻的原则。

对第三点需要补充说明一下。

正如练习三题目所说,新闻主要是“用事实讲话”,但也可插入简要的议论。

本文议论了敌军抵抗“甚为微弱”的原因,这种议论是简要的,是基于事实的,因此不违背新闻的原则。

下面我们看一下本文的议论。

这段议论只一句话,七十多字,分析两方面原因,可谓简要。

对我军英勇善战先议略议,先议因为这是主要原因,略议因为事实俱在,不言而喻。

对敌军方面多议几笔,一则区分敌方少数战犯和广大官兵,二则表明我主为正义之师,揭露敌人的反动本质。

带有政策宣传和舆论导向的作用。

惜字如金,字字千钧,可谓简要。

四、归纳语言得体的一般规律。

语言得体是写作的基本要求之一。

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应在这方面得到进一步认识,并进而用于自己的习作。

语言得体,一要适合文体,二要适合内容,三要适合作者身份,读者(或听众)情况以及写作目的、角度。

三方面又是互相交融的。

同学回答:

本文是一条消息,一篇新闻稿,这种文体对语言的要求是什么?

归纳:

概括、凝练、准确。

因为消息是迅速、简短、真实的。

同学回答:

本文内容和目的,又决定了语言的什么特点呢?

归纳:

渡江战役是有世界意义的重大事件,因此语言严肃、庄重。

很多带有文言色彩的词语,在文中显得郑重得体。

例如:

“均是”、“即已”、“业已”、“至……止”、“所遇之”、“甚为”、“然”、“诸县”等等。

同时,这类词语使全文语言更凝练。

这篇消息无异是一篇人民胜利的宣言,它还承担着昭告天下、瓦解敌人的目的,因此,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呈现着很强的政策性。

同学回答:

由作者身份、报道角度又可见本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归纳:

毛泽东同志是人民领袖,人民解放军的统帅,本文是他为新华社撰写的一篇消息,因此着眼全局,兼及敌我,语言概括、庄重、深刻、鲜明。

同学们对照练习六《我军横渡长江情景》那一篇消息,会对这方面有更清楚的体会。

请同学朗读《我》文,就两文的语言特点做分析。

归纳:

《我》文以一个渡江战役亲历者的身份,具体报道渡江情景。

因此描述成份多,比较详细周到,与《人》文显著不同。

但是《我》文仍然是一篇消息,它的详细周到只是相对于作者、角度不同的《人》文而言。

它的描写,甚至一些具体场景、比喻,也仍然是有限度的,没有展开,没有具体典型事例,比之另一种新闻体裁:

通讯,还是简洁的。

自然,它也没有虚构,比之文学作品,它绝对“真实”。

由此可见,语言得体,首要的是得文体。

五、布置作业

1复习巩固练习三、练习四3、4。

2完成练习六。

第二课时板书:

语言特点二:

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

消息的文体特点:

迅速及时,

简明扼要,

真实确切。

语言得体一般规律:

适合文体,

适合内容,

适合身份。

1.中路军2.西路军3.东路军

图中战区划分,我军攻击方向,乃至我军攻占的城镇,可由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逐次标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