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论文.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04667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管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经管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经管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经管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经管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管论文.doc

《经管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管论文.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管论文.doc

山东英才学院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浅谈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及对对策

二级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学科专业:

会计电算化

学号:

200802180133

姓名:

班级:

08级统招会电一班

指导教师:

郭子亭

论文提交时间:

2010年11月28日

山东英才学院教务处制

2008年11月15日

毕业论文内容介绍

论文题目

浅谈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及对策

选题时间

2010-11-20

完成时间

2010-11-28

论文(设计)

字数

5356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审计影响对策

论文题目的来源、理论和实践意义:

来源: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飞速发展,现代审计理论和审计实务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和挑战,在这种新的形势下,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对审计的影响和审计应采取的对策就成了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理论: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给传统的审计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并引发了审计的变革。

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对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实务都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要求,必然对以会计为基础的审计产生重大影响,需要我们根据这些影响研究和采取相应的对策,以达到审计的目的,切实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

实践意义:

计算机和软件技术的广泛运用,使会计电算化进入到了迅猛发展的阶段,同时也对会计电算化审计提出了新的挑战。

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只有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更好的利用会计电算化带来的便利,提高审计的效率和质量。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主要内容:

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普遍开展,对审计工作的审计线索、审计内容、审计标准和准则、审计技术及审计人员等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如何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对传统的审计方式进行改造,是国内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创新点:

审计和会计面临巨变环境的一致性,特别是两者的联系,使会计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直接导致审计的重大变革。

会计电算化是审计变革的催化剂,它将大大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按照审计环境要求进行审计变革的进程。

附:

论文

本人签名:

2010年11月28日

目录

摘要 4

一会计电算化的内涵 4

二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 4

(一)对审计概念的影响 4

(二)对审计内容的影响 5

(三)对审计线索的影响 5

(四)对审计方法的影响 5

(五)对审计技术的影响 5

(六)对审计标准和准则的影响 6

(七)对审计档案管理的影响 6

(八)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6

(九)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7

(十)对审计人员的影响 7

三会计电算化环境下进行审计的对策 8

参考文献 9

谢词 9

3

浅谈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

计算机和软件技术的广泛运用,使会计电算化进入到了迅猛发展的阶段,同时也对会计电算化审计提出了新的挑战。

从会计电算化基础内涵入手,通过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展开分析,运用分析、举例等方法原理,结合目前我国企业和审计的实际情况,讨论了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一系列影响、会计电算化审计面临的问题等,提出了会计电算化审计未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观点,得出了应加强内部控制、做好系统电算过程和结果的审计的对策。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审计影响对策

一、会计电算化的内涵

笔者认为会计电算化,就是以计算机为工具,网络为载体,在知识经济时代把技术和电子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的简称,是一种采用计算机程序替代手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对会计资料进行分析和利用的现代记账手段。

会计电算化工作包括电算化会计制度的建立、电算化会计人才的培养、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开发和使用等。

也就是说我们所称的会计电算化,除了相应的制度建立和人员培训外,就是主要以会计系统为中心,集中于会计系统的开发和使用,为企业管理系统而服务的。

同时,企业管理系统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系统目标和客观生存环境。

二、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

(一)对审计概念的影响

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起,会计电算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会计电算化系统将完全取代手工会计系统。

由于两者所用工具的差异,从而导致传统审计也将迅速发展为审计的计算机化,即电算化审计。

有手工审计到电算化审计,审计的概念在会计电算化的背景下,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

传统审计,即手工审计,是由独立的专门机构和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记录、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资料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和鉴证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电算化审计包括两个层面:

一是对包括会计电算化在内的系统的设计进行审计,以及对包括会计电算化在内的系统的数据处理过程和处理结果进行审计;二是作为审计工作的辅助手段,将计算机技术引入审计工作,以及建立审计系统,实现审计工作的办公自动化。

所以,从概念来看,电算化审计比手工审计的目标和任务更为广阔。

(二)对审计内容的影响

对审计内容的影响 在会计电算化的条件下,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并没有改变,但由于电算化的特点,审计的内容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在电算化信息系统中,由于会计事项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处理,诸如手工会计处理中因疏忽而造成错账的机会大大减少了。

但如果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程序出错或被人非法篡改,而计算机只会按给定的程序以同样错误的方式处理有关会计事项,错误的结果是不堪设想的。

因此,在电算化条件下,审计人员要花费较多的精力来了解和审查计算机系统的功能,以证实其处理的合法性、正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三)对审计线索的影响。

审计人员是通过跟踪审计线索审核有关的经济业务的。

手工审计中,审计人员利用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就能够从原始凭证开始,核查到会计报表,或者对报表之间、报表与账簿之间的会计数据的勾稽关系进行审查,通过这些可见的审计线索检查证、账、表数据所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合法性等。

但电算化会计中,审计人员不能够直接阅读这种会计信息,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一经输入机内,便以文件的形式存入机内的数据文件。

由于计算机采用磁性材料作为存储介质,处理过程都在机内文件之间进行,使审计人员难以像在手工操作环境下那样对经济业务进行追踪审查。

可见传统的手工审计方法已无法适应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要求。

(四) 对审计方法的影响。

在会计电算化下进行审计时,首先要评估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机制,同时对于记账软件的各个模块和流程也必须要进行跟踪。

由于审计的内容扩大到电算化系统程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数据文件与内部控制等方面,审计人员应把计算机当作一种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的有力工具来使用,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开发出既规范又具有充分保留和提供审计线索功能的审计软件。

(五)对审计技术的影响

在手工会计处理的条件下,审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顺查、逆查或抽查。

审查一般采用审阅、核对、分析、比较、调查和证实等方法。

所有审查工作都是由人工完成的。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会计的特点决定了审计的内容和技术的改变。

虽然人工的各种审查技术仍是很重要的,但计算机辅助审计是必不可少的审计技术。

信息处理的电算化和信息存贮的电磁化,如果没有全部打印输出纸质的账表文件,磁性介质上的会计资料是肉眼所不能识别的,审计人员只能利用计算机对它进行审查。

即使系统的全部账表都要硬拷贝,利用计算机比手工可以更迅速、更有效地完成审阅、核对、分析、比较等各项审查工作。

例如,计算机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审阅账务文件,找出满足指定条件的会计记录;可以对众多的会计事项进行统计抽样,以便审计员对缺抽出样本进一步审查;还可以根据系统所记录的会计资料计算出各种财务比率、变化率和进行各种分析比较等等。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既要对计算机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进行审查,又要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对计算机系统功能的审查,必须运行计算机,让计算机执行各种操作和处理,也就是利用计算机开展审计。

此项审查是不能离开计算机仅由人工来完成的。

另一个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应用是,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中,可事先在被审计的计算机系统中的嵌入审计程序。

这些程序可以执行审计监督,建立审计跟踪文件,记录符合指定条件的会计事项及其操作处理的有关信息,以便日后审计人员踊跃追查。

这些程序还可以执行一些特殊的审计功能。

(六)对审计标准和准则的影响

会计信息化的出现使会计处理工作在信息存贮介质和存取方式、信息处理流程、处理方式、内部控制方式及组织的机构设置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而使审计环境也产生了很大变化。

在电算化会计这样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审计对象、审计线索、审计内容,以及审计技术手段等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手工审计中所制定的审计标准与审计准则也就很难适用,要求必须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新的审计标准和准则。

而在我国,由于经济立法往往是在经济事项充分发展之后进行,计算机审计工作又起步很晚,计算机审计的标准和准则发布不多,远远不能够满足电算化条件下审计的要求。

(七)对审计档案管理的影响

手工审计所形成的审计档案,所有的主要以纸张为载体,是审计的重要历史资料,必须按照规定妥善保管。

而电算化审计下,大部分审计档案的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是通过代码的方式存储在磁性介质上。

在前文中已经提到:

磁性介质易擦写,不稳定,且备份复制很容易,这就要求用更科学的方法,加强对审计档案的保管。

当然,也有有利的一面。

软件人员可使审计档案资料实现电子检索的功能,以后万一需要,查询起来也十分方便、快捷,这无疑比手工审计进了一大步。

(八)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传统的会计岗位职责被打破,内部控制制度发生了变化,安全已不是企业内部所能完全控制的。

以数据库为基础的实时审计发展使审计风险中包含的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日益复杂化。

由于会计数据处理的电算化,在计算机辅助系统的控制下,固有风险基本得到控制,但是由于网络会计模式的开放性和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性,会计资料被非法修改和窃取的可能性增加了,会计信息被他人非法拷贝和篡改、会计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竞争对手截取和恶意修改等使得会计数据的安全、完整性控制难以保证;同时,计算机病毒和网络黑客也在危害着会计信息的安全。

因此,控制风险更难确定。

在电算化会计条件下。

会计资料是存储在磁性介质上的,修改起来不留痕迹,因此舞弊行为较难发现,从而增加了审计人员的检查风险。

(九)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手工会计系统下的内部控制,一般从摘要内容、单价、数量、金额、会计记录等项目来审核,账目的正确一般从三套帐册的相互核对来验证。

而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下,财会人员对处理工作的直接监督减少了,原内部控制体系难以适应这一变化,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连贯性和集中性使手工会计系统中职责分工的控制方法失效,数据存储载体的改变使得手工会计中的账簿控制体系也失去作用,传统的内部控制已经不能适应电算化系统的新特点。

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必须针对电算化系统的固有风险建立新的特殊的内部控制,这些内部控制包括有关电子数据处理的制度、规定和人工执行的程序控制,另外还包括内部控制的程序化,这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

如何研究、识别、审查和评价这些新的内部控制内容,尤其是程序化的内部控制,是会计电算化给审计提出来的又一挑战。

(十)对审计人员的影响

电算化审计总是人机审计。

在这一审计工作中,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审计人员。

但由于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